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辩证唯物主义知识点归纳

辩证唯物知识点归纳辩证唯物论——世界是物质统一体的无限开展过程一、物质1、物质范畴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感觉到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这就是马克思哲学的物质范畴,物质范畴是最高的哲学范畴。
而这个范畴抓住了一切物质现象的普遍本质,即客观实在性〔即分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又能为意识所反映〕。
2、物质的存在形式——运动⑴物质与运动的不可分割性〔即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和固有属性。
这个世界就是物质的运动或运动着的物质。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地联络着的。
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割性表如今两个方面:没有分开运动的物质;也没有分开物质的运动。
无运动的物质导致形而上学,无物质的运动导致唯心。
⑵运动的守恒性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是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的;作为物质存在形式的运动也是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的。
这就是运动守恒原理。
这个原理,是物质守恒原理的逻辑继续。
假如否认这个原理,就必然要得出物质可以创造或消灭的唯心论结论。
运动守恒原理包含着两方面的意义:其一,任何一种运动形式在转化为别种运动形式时,运动的总量是不变的。
这是这个原理的量的方面;其二,任何一种运动形式,都具有转化为别种运动形式的永不丧失的才能。
这是这个原理的质的方面。
把这两方面统一起来,就是:任何运动都不会从乌有中产生,也不会转化为乌有;客观存在着的是各种运动形式之间互相转化的无限过程。
各种运动形态是互相联络并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的。
整个物质世界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无限开展过程。
⑶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辩证唯物论认为:运动和静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没有绝对的运动,就无所谓相对的静止;没有相对的静止,也无所谓绝对的运动。
绝对的运动和相对的静止相结合,构成了辩证唯物论的完好的运动观。
3、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空间和时间⑴空间和时间与物质的不可分割性正像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一样,空间和时间与物质也是不可分割的。
马哲

马哲:34个原理辩证唯物论:五观,5个原理(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意识观,时间观)1.物质观的内涵:标志客观实在性的哲学范畴,指不依赖人的意识,但又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观的内容:客观性可知性2.运动观: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相互区别:从内涵上来说,运动标志物质存在的根本属性,存在方式,静止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特殊状态。
从特点上来说,运动具有绝对性,无条件性,静止具有相对性,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是无条件和有条件,绝对和相对的相互关系。
相互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任何物质的存在应该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强调运动,而否认静止是相对主义诡辩论。
如: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的观点。
只强调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
3.时空观: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和基本属性。
时间反映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具有一维性和不可逆性。
空间反映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具有三维性。
时空与物质运动的不可分性:凡是时间和空间的量度都要借助于一定的物质运动来量度。
凡是物质运动都要经历时间并且占据一定空间。
时空的四大特性:时空的绝对性——无条件性时空的绝对性是指时空的客观性,时空为物质所固有的。
时空的相对性——有条件性时空的相对性是指具体时空的可变性,它会随着物质运动的变化而变化。
时空的无限性就整体的时空而言,一维的时间是无始无终的,三维的空间是无边无际的。
时空的有限性时空的有限性是指具体时空的有限性。
4.意识观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劳动在意识的产生中起着决定作用)意识的本质(高级在什么地方):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在内容上是可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或自觉能动性内涵:人特有的积极的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认识世界是由外到内,改造世界是由自然到人工)表现形式: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创造性;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2020年4月浙江自考真题马克思主义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4月自考真题马克思主义原理试题课程代码:1009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划分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D.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2.空间是指( )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B.物质运动的顺序性C.物质运动的广延性D.物质运动的规律性3.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 B.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C.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D.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复性4.下列选项中,强调外因在事物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是( )A.出污泥而不染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C.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D.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5.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标志是看( )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C.事物的某些属性是否发生了变化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6.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一个完整认识过程的是( )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C.感觉-概念-感觉D.实践-认识-实践7.任何真理都不是“终极真理”,真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这是因为真理具有( )A.客观性B.绝对性C.全面性D.相对性8.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1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问题9.下列说法中,符合马克思主义检验真理标准观点的是( )A.以实践的效果定是非B.以伟人之言论定是非C.以众人之意见定是非D.以自己的认识定是非10.下列概念中,反映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的是( )A.生产资料B.生产方式C.生产力D.生产关系11.国家的政体是指( )A.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B.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C.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D.行使国家权力的指导思想12.阶级首先是一个( )A.政治范畴B.思想范畴C.经济范畴D.社会范畴13.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本质是( )A.管理社会各项公共事务的机关B.调节社会各种民事纠纷的机关C.统治阶段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D.保卫国家的独立和领土主权的组织14.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把社会历史理解为( )A.社会形态的演变史B.生产劳动的发展史C.国家政权的更替史D.思想文化的交流史15.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交往概念反映的是( )A.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活动B.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C.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D.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16.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 )A.人们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历史B.不受必然性制约的创造性活动C.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D.按照人们共同拟定的计划从事改造世界的活动17.劳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A.劳动者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者B.原料、燃料、辅助材料2C.劳动者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D.劳动者的劳动、工具、厂房18.商品诸因素中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是( )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价格19.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A.是由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大小决定的B.是由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大小决定的C.是由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决定的D.是由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具体劳动时间决定的20.与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成正比关系的因素是( )A.货币流通速度B.货币周转次数C.商品价格总额D.相互抵消的货币额21.从资本周转的角度来考察,能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是( )A.生产资本B.货币资本C.商品资本D.流通资本22.在价值增殖过程中抽象劳动的作用是( )A.转移生产资料价值,生产出使用价值B.转移生产资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C.创造出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D.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和剩余价值23.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指随着资本总量的增加(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同比例上升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同比例下降C.不变资本比例上升,可变资本比例下降D.不变资本比例下降,可变资本比例上升24.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是指( )A.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B.劳动者再生产自身劳动力价值的时间C.劳动者创造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D.劳动者创造剩余价值的时间325.生产价格形成后,个别企业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更多利润属于( )A.平均利润B.超额利润C.垄断利润D.不当获利26.资本主义地租是( )A.农业资本家向地主缴纳的对土地投资的利息B.农业资本家为使用土地而交给土地所有者的全部MC.农业资本家向土地所有者缴纳的资本折旧费D.农业资本家由于租种土地而交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27.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式是( )A.资本输出B.货币输出C.商品输出D.劳务输出28.由于商业资本家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商品生产价格就等于( )A.生产成本+产业利润+商业利润B.所有资本+产业利润+商业利润C.生产成本+商业利润+平均利润D.生产成本+企业利润+利息29.垄断阶段银行的新作用集中表现在( )A.它是借贷的中介者B.它是收支的代理者C.它是万能的垄断者D.它是货币的发放者30.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 )A.先进的技术获得的B.科学的管理获得的C.新颖的产品获得的D.垄断地位获得的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评析辨证唯物的时空观与牛顿时空观或相对论时空观的关系

评析辨证唯物的时空观与牛顿时空观或相对论时空观的关系摘要: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它和各门具体科学都有着一般和特殊的联系。
哲学从总体上提示人与世界的关系,研究世界的本质和普遍规律;而各门具体科学只从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研究世界的具体规律。
本文通过对辨证唯物的时空观、牛顿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的全面阐述,并将它们进行对比,总结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关键字:辩证唯物主义狭义相对论相对论时空观牛顿时空观一.辨证唯物时空观辩证唯物主义不仅从哲学基本问题的高度对世界本质做出了科学的规定,而且在坚持物质性的同时,认为物质的固有属性是运动,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与运动观和时空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它表明一事物和另一事物、一运动过程和另一运动过程依次出现的先后顺序,一事物存在和一种运动过程的长短持续。
时间的特征是一维性或不可逆性,因为事物变化作为过程从绝对性的意义上是不可重复的,永远从过去、现在到将来,按照这一个方向前进,通常人们所说的“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就是指出了时间的一维性。
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广延和伸张性,任何事物都具有一定的规模、体积、形态和位置;多个事物之间具有前后、左右和上下之间方位上的并存关系。
空间的特征是三维的,现实存在的任何物体都具有长、宽、高。
设想仅有位置而没有体积的点,只有长度而无宽窄的线和无厚度的面,仅仅是数学的科学抽象,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这样的点、线、面。
现代物理学使用的“四维世界”概念,反映着事物存在于一维时间和三维空间之中。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同运动着的物质不能分离。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中指出“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时间以外的存在和空间以外的存在,同样是非常荒诞的事情。
”这表明运动着的物质不能脱离时间和空间。
同样,时间和空间也不能脱离物质的运动,离开后者,前者就是空洞的抽象,就是纯粹的无。
唯物论的运动、时空观

03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没有无物质的运 动。
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物质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运 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03
时空观的基本概念
时间与空间的定义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具有一维性和不可逆性。
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 具有三维性和各向同性。
促进了社会科学的繁荣
唯物论的运动、时空观不仅适用于自然科学领域,也适用于 社会科学领域。它为人们认识社会现象、揭示社会发展规律 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促进了社会科学的繁荣 和发展。
对社会实践的影响
指导了人们的实践活动
唯物论的运动、时空观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指导人们在实践 中不断探索、发现真理,推动社会实践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05
唯物论的时空观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时空的绝对性
指时间和空间作为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的客观实在性。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都客观地存在着,并制 约着物质及其运动。
时空的相对性
指时间和空间的具体形态和特性是可变的、有条件的,不是绝对 的、无条件的。时空的具体形态和特性随着物质运动状态的变化 而变化,也随着人们认识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时空与物质运动的辩证关系
1 2 3
时空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 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的时间和空间。
物质运动决定时空的特性
物质运动的状态和方式决定了时间和空间的特性 和形态。不同的物质运动状态和方式会产生不同 的时间和空间效应。
时空对物质运动具有反作用
第三章 第三节 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原子弹爆炸 的实质从哲学上看, 就是实物与场之间的 相互转化过程,是有 限与无限的相互转化 过程。
时间空间无限性与有限性的辨证关系
有限与无限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大爆炸宇宙论认为, 我们的宇宙起源于一次大 爆炸,即我们的实物形态 的物质宇宙是在一百多亿 年前由于一次大爆炸而产 生的,是由完全处于能量 状态的场(真空)转化而 来的。
别
联 系
实物与场不可分离 实物与场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第三节 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一、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二、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三、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与有限性
时间空间无限性与有限性的含义
时间的无限性是指物质在持续性方面的无限性,整 个宇宙的持续性是无始无终、无尽无休的。 时间的有限性是指每一具体事物的发展过程是有始 有终、有尽有休的。 空间的无限性是指物质在广延性方面的无限性,整 个物质世界的广延性是无穷无尽、无边无际的。
地球公转
月球表面图
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离
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 空间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空间也是用物质在时间中的运动度量的。 光年是 光在一年时间里 所行驶的距离, 约为1013公里。
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离
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 空间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空间也是用物质在时间中的运动度量的。
银河系的直 径大约是10万光年,中 心厚度约为1.2万光年
地球到银 河系中心的距离约 为3万光年。
地球
银河系正面图
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离
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 空间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空间也是用物质在时间中的运动度量的。
从形而上学时空观到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_反杜林论_第一编第五章学习札记

- 188-
□ 文史研究
杜林从时间有开端的形而上学观点出发, 臆想出所谓自身等同 、永 不 变 化 的 世 界 原 始状态, 这就更使他陷入了无法克服的混乱。如何使世界从不动过渡到动, 从无时间进 入到有时间呢? 他除了求助于上帝的“第一次推动”以外, 别无他法。
因此, 杜林所谓没有矛盾的无限性, 实际上是对时空有限的否定。他所设想的有开 端 的 无 限 序 列 , 完 全 是 脱 离 现 实 的 、空 洞 的 一 个 个 数 字 重 复 相 加 的 序 列 , 这 正 是 黑 格 尔 所 批 判 的 那 种 “恶 无 限 性 ”。
马克思主义对时空无限性的理解, 同世界是无限运动着的唯物主义观点紧密相连。 因 此 , 恩 格 斯 批 判 了 杜 林 否 认 时 空 无 限 性 的 观 点 之 后 , 又 批 判 了 杜 林 割 裂 时 间 、空 间 与 物质的统一的荒谬观点。
运动变化是以时间和空间为前提的, 离开时间和空间, 就根本谈不上什么物质运动 变化。速度就是在一定时间内物体所通过的空间。因此, 设想没有时间 、空 间 的 物 质 存 在, 和设想没有运动变化的物质存在一样, 都是十分荒唐的。
这种不发生任何显著状态变化的时间, 绝不等于就不是时间, 宁可说是纯粹的时 间, 即设想的一种其中不发生任何事情的时间, 因而是真正的时间。这种离开具体形态 的纯粹时间概念, 是科学研究中对现实时间的一种抽象, 它并没有因此就变成所谓的一 般的存在观念。
他除了求助于上帝的第一次推动以为了摆脱这种境地他捏造了所谓存在链条上的任何最小环节的转变和联系连续性的桥从以上反杜林论恩格斯有关时空观的阐述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杜林的时空观无论是从其推理的前提论证的过程还是最后结论的总结中都是一贯地遵循了他形而上学的思维形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_2

3、现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 畴(概念内涵),它既包括一切事物也包括人的 实践活动(外延)。它独立于我们的意识、精神 而存在,并为我们的意识、精神所反映。(物 质与意识的关系)
它的深刻内容及理论意义:
第一、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就坚持 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从根本上同唯 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同朴素辩证法相结合,是一咱从整体把握世界的
思维方式。
局限性:把世界万物归结为由某种或某几种
具体的物质形态构成,这种物质概
念难以概括所有的物质形态的共同
本质,也很难解释物质世界的无限
多样性,是一种粗浅的物质结构层
次的学说。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哥 白 尼 ( 14 73 15 43 牛 顿 ( 16 42 ~ 17 27 ~ ) ) 的 数《 学自 原然 理哲 》学 首 页 约 翰 洛 克 · ( 16 32 ~ 17 04 )
多样的;无限多样的物质结构层次和具体的物
质形态又有着共同的本质 —— 客观实在性, 具有统一性;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一” 寓于“ 多”之中,“ 多”表现“ 一”, “ 一”与“ 多”是统一的。 必须善于从“ 多”把握“ 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第一,坚
持彻底的唯物主义,反对宗教迷信以及唯心主
v2 1 2 c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 统一。 静止是指物质运动中的 相对稳定状态,运动的特殊 形式。它有两种情况。(参阅 教材 P.35)这些均说明静止 是有条件的,是相对的。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 统一。 割裂运动与静止的统一, 必然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或 者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主义的物质概念的局限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

1.唯物辩证法认为( ABDE )。
A.事物的联系是客观普遍的B.事物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区别是互为前提的C.事物的一切联系都是通过中介实现的D.事物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E.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答案:ABDE2.否认客观联系的唯心主义观点认为( CDE )。
A.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B.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时空联系是人的感性直观形式赋予外部世界的D.因果联系是人的先验的知性形式赋予外部世界的E.人借助于逻辑思维才把事物联系起来答案:CDE3.联系是复杂多样的,主要有(ACDE )。
A.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B.真实联系和虚假联系C.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D.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E.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答案:ACDE4.唯物辩证法认为,条件是( ABCD )。
A.客观存在的B.复杂多样的C.可以改变的D.可以创造的E.可以随意选择的答案:ABCD5.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ABCE )。
A.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B.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C.发展是前进性上升性的运动D.发展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位移E.新陈代谢就是发展答案:ABCE1.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ABCD )。
A.“天地变化,二端而已”B.“自动自休,自峙自流”C.“吁炎吹冷,交错而动”D.“万物莫不有对”答案:ABCD解析:中国传统哲学中包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如矛盾的相互转化思想,事物无限分割的思想等。
A项是说“天地变化”是由矛盾双方斗争引起的;B项是说事物的变化是由内因所决定的;C项是说事物是发展变化的;D项是说矛盾由两个方面构成。
所以四个选项全部正确。
2.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ABD)。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答案:ABD解析: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矛盾的同一性使对立面在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

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
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认为时空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形态,是物质运动和变化的基础。
时空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物质密切相关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空是相对的,是在物质运动中产生的。
时间和空间的产生和发展是与物质运动和变化密不可分的,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是由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所决定的。
在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中,时间和空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时间和空间不仅仅是物质运动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物质运动的条件和限制。
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和发展也受到物质的运动和变化的影响。
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认为,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不是绝对的,而是有限度的。
在某些情况下,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会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是受到物质本身的限制的。
总之,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认为,时间和空间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形态,是物质运动和变化的基础,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同时也是物质运动的条件和限制。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是由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所决定的,是有限度的。
马克思主义时空观

马克思主义时空观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 性,特点是一维性;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 性,特点是三维性。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 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 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
(三)对马克思社会时空观的阐释
• 关于马克思社会时空观的理论特色。 (1)马克思从经济学角度表述时空观,并不是 为了纯粹的理论建构,而是基于现实 社 会批判的需要。所以它始终保持哲学的高 度,并自始至终着眼于实践的思维方式和 批 判方式 。 (2)马克思不是从传统哲学的时空框架出发引 申出时空概念,而是从人的实践 活动, 特别是生产劳动出发引申出时空概念。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 [1]刘奔.时间是人类的发展空间:社会时—空初探[J].哲学 研究,1991,(1). [2]俞吾金.马克思时空观新论[J].哲学研究,1996,(3). [3]楼慧心.人类个体的发展及其可能性空间[J].浙江大 学学报,1996,(1). [4]余静.自由时间论[J].益阳师专学报,1995,(6). [5]江秉国.对《马克思社会时空观新论》的一点看法 [J].哲学研究,1997,(1). [6]王锐生.唯物史观的时空观[J].人文杂志,1996,(6).
• [12]冯鹏志.迈向共生理想——关于网络化与人类 生存方式之前景的思考[J].新视野, 2000,(3). [13]吴国璋.论人的活动与社会时空[J].江苏社 会科学,1999,(4). [14]王晓玲.浅析社会时空观念及其特征意义 [J].社会科学家,2001,(11). [15]唐巴特尔.论社会空间的基本形式及其方 法论意义[J].内蒙古大学学报,2002,(1 2). [16]李大兴.自由时间: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价 值取向[J].浙江社会科学,2002,(6).
唯物论题库及解答

马原(唯物论)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A.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自发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哲学家是()A.德谟克利特 B.斯宾诺莎 C.黑格尔 D.恩格斯3.哲学基本问题是关于()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时空的关系问题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专门的哲学术语有着特定的含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据是() A.对世界的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B.对宇宙的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 D.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5.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A.一元论和二元论 B.唯物论和唯心论C.本体论和认识论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6.在哲学上,主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属于()A.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C.唯心论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7.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对立的根本点在于()A.实践的本质问题 B.认识的本质问题C.世界的本原问题 D.历史的终结问题8.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A.怀疑论 B.诡辩论 C.不可知论 D.唯心主义9.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物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10.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区分为()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古代唯心主义和近代唯心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D.朴素唯心主义和机械唯心主义11.辩证法同形而上学对立的根本点在于是否承认()A.世界具有统一的本原 B.世界统一于物质C.世界的联系和发展 D.世界可以被认识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出现了()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1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五)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空间三维性的思索
• A.例如,人对时间的概念有过去,现在、 未来三段;空间有三维;事物的变化有高、 低、持平三种;家庭是丈夫、妻子和孩子 三类组成 • B.接着哲学上空间三维性的说法,我认为, 空间三维性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
(二)时空同物质运动不可分割
(二)时空同物质运动不可分
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
(四)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
• 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在空间上 无边无际,在时间上无始无终。 • 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 • 时空有限性的哲学启示
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和无限性关系
(五)中国传统文化对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 关系的认识 中国人自古以来都非常重视“物质运 动”与“时间空间”的统一和谐关系, 甚至将其神秘化 中国人的“时中”观念,风水观念、命 相观念都是重视“物质运动”与“时 间”和谐统一的表现。
2、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证明
(1)自然科学证明 • ①从宇宙天体(其中也包括地球)的起 源和发展来看,(自然科学,天体演化学) 从这个方面证明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 ②从生命的本质和起源来看,自然科学 从这个方面证明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 ③从物种和人类的起源来看,自然科学 从这方面证明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3、风水观念 • “风水”观念则认为,人的生存、发展、 吉凶祸福与人的空间位置相关,因此,居 室、室内陈设、祖先墓地等都要选择恰当 的空间位置。
毛泽东如此的相信易经风水!
• • • • • • • • •
九 、 井 岗 过 夜
八 、 临 终 预 兆
七 、 呼 风 唤 雨
六 、 番 号 玄 机
五 、 中 年 得 志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有雾。
古诗改成三句半,且笑且思考!
病症唯物主义的时空认为

病症唯物主义的时空认为正文:一、引言在我国医学领域,一种名为“病症唯物主义”的理论逐渐崭露头角。
病症唯物主义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唯物主义,而是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结合医学研究和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理论。
它主张从时空角度审视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
二、病症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时空观病症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都是一个时空演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与环境、生物与非生物、微观与宏观等多个层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这种观点强调时空因素在疾病认识和治疗中的重要性,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疾病。
三、病症唯物主义对时空观的具体阐述1.疾病发展的时空规律:病症唯物主义认为,疾病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时空规律。
通过对这些规律的研究,我们可以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为防治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2.环境与疾病的时空关系:病症唯物主义强调环境因素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环境因素的时空变化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因此关注环境时空变化对疾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3.生物钟与疾病的时空关系:生物钟是生物体内调控生理功能的时空系统。
生物钟紊乱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调整生物钟,保持作息规律有助于预防疾病。
四、病症唯物主义时空观在医学领域的应用1.个性化治疗:病症唯物主义倡导根据患者的时空特点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2.疾病预防:通过研究疾病发生的时空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疾病预防工作,降低患病风险。
3.医疗资源优化配置:根据疾病的地域分布特点,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五、病症唯物主义时空观对人类健康的启示1.注重生活方式的时空调整: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预防疾病。
2.关注环境时空变化:关注生活环境的变化,及时应对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对健康的影响。
3.加强健康管理: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掌握个人健康状况,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马哲试题及答案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观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还有其不可缺少的主观条件。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学识渊博、思想敏锐的学者,这使他们能够站在时代智慧的高峰,批判地继承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切优秀成果,概括和总结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
同时他们又是伟大的革命家,他们亲自参加和领导了当时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伟大斗争实践,在革命实践和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他们认识到广大劳动群众创造历史的力量,看到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前途,逐步从唯心主义转变为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变为共产主义,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者。
马克思1842年在《莱因报》办报期间,使他有了广泛了解社会接触社会的机会,对社会各方面的问题,他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其中《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摩塞尔记者辩护》,对马克思世界观的转变起了关健作用。
由于马克思宣传进步观点,遭到了普鲁士**的迫害,马克思一生几乎过着流浪乞丐式的生活,常常为付不出房租、稿子写好了没有邮费而犯愁,有时甚至向恩格斯借助两个铜板才发出稿子。
在这样的情况下,马克思研究《资本论》的宿愿矢志不移,进行了长达42年的资本论写作。
马克思具有大无畏的批判精神,凡是人类所建树的一切,马克思都批判过研究过。
为了《资本论》的写作,他阅读了1000多本书,做了400-500本读书札记,马克思的治学精神是值得人们永远学习的。
1845年春马克思所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及1845年到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系统地阐发了辩证的和历史的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
2.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理解教材P14-P183.对马克思主义三个构成部分关系的理解回答一: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阐明了剩余价值学说,揭开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阐述了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和历史使命,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0年XXX《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

2020年XXX《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XXX《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一、二题库单选题) 1: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
A:主要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决定的B:主要矛盾的次要矛盾方面决定的C:由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决定的D:由各矛盾的次要矛盾方面共同决定的正确答案: A单选题) 2:有人认为世界上各种生物物种是永恒不变的。
这是一种()A:形而上学观点B:相对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正确答案: A单选题) 3:社会进步的根源在于()。
A: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B:社会制度的更替C:阶级斗争D:精神文明的发展正确答案: A单选题) 4:科学证明,人脑是()。
A:思维的源泉B:思维的产物C:思维的器官D:思惟的工具正确答案: C单选题) 5:制约着天文环境对社会发展作用的身分主要是()。
A:生产方式B:人口增长的快慢C:有无先进理论的指导D:自然前提的利害正确答案: A单选题) 6: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小我智慧的充分发挥C:。
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制正确答案: C单选题) 7:二元论的错误在于()。
A:否认意识决定物质B: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联系C:主张世界有两个本原D:否认世界有两个本原正确答案: C单选题) 8:矛盾问题的精髓是()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干系问题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正确答案: B单选题) 9:判断某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主要标志是()A: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平等B: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C: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D:公有化水平的高低正确答案: C单选题) 10: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A:两种不同的道路B:两种不同的状态C:两种不同的方式D:两种不同的结果正确答案: B单选题) 1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三、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

(二)西方学者对马克思时空观的新探索
马尔库塞:把现代人日常生活时间分成两部分:劳动时间与自由闲暇时间; 马尔库塞:把现代人日常生活时间分成两部分:劳动时间与自由闲暇时间; 阿尔都塞:提出“历史时间”概念,认为马克思的历史时间有质的差异, 阿尔都塞:提出“历史时间”概念,认为马克思的历史时间有质的差异,反对时间的 同质性。 同质性。 古尔德: 劳动是时间的起源 既是人类时间意识的起源;又是时间测量的起源。 劳动是时间的起源, 古尔德:[1]劳动是时间的起源,既是人类时间意识的起源;又是时间测量的起源。 [2]时间在社会发展不同阶段有质的不同。前资本主义 时间在社会发展不同阶段有质的不同。 时间在社会发展不同阶段有质的不同 前资本主义——劳动的使用价值 劳动的使用价值 时间; 劳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共产主义社会: 时间;资本主 义:劳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共产主义社会:自由劳动 的时间。 的时间。
(二)实践是人们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和人的存在方式
人源自于动物又高于动物) 1、人与动物的区别(人源自于动物又高于动物): (1)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不同; 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不同; 处理与自然界的关系不同; (3)处理与自然界的关系不同; (2)有无社会性不同; 有无社会性不同; 继承方式不同。 (4)继承方式不同。
二、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不同观点。 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不同观点。
认为世界有统一性; 一元论——认为世界有统一性;可分为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 认为世界有统一性 可分为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 一元论 二元论——认为世界有两个并列的同等重要的本原,物质和精神 如笛卡尔 ; 认为世界有两个并列的同等重要的本原, 如笛卡尔]; 二元论 认为世界有两个并列的同等重要的本原 物质和精神[如笛卡尔 多元论——认为世界有三个及以上的本原(如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 认为世界有三个及以上的本原( 多元论 认为世界有三个及以上的本原 如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
关于时空是无限和有限的辩证统一的理解

关于时空是⽆限和有限的辩证统⼀的理解关于时空是⽆限和有限的辩证统⼀的理解:爱因斯坦相对论诞⽣之前,尽管,⼈们对物质特性的认识有了明显提⾼,尤其经典⼒学总结了低速物体的运动规律,集中反映在⽜顿的绝对时空观上,认为时间和空间是两个独⽴的观念,彼此之间没有联系,分别具有绝对性,造成这⼀时期⼈们误认为时空是永恒不变的主观形式。
⽽⾃相对论诞⽣以后,长期没有变化的⼈们固有的时空观念与相对论的时空观念⼀下⼦似发⽣了“崩溃”性的巨⼤差异,很难被普通⼈所理解。
从⽽⼜让⼈误认为时空只是⼈们主观经验的产物。
从⽽把时空观念与现实的时空混为⼀谈,由此,通过这样那样的途径得出否认时空客观性的错误结论。
⽽纠正这⼀错误认识的良药,个⼈认为应选择学习,研究关于⾃然界、⼈类社会以及⼈类思维领域发展最⼀般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理论,并结合正确理解和实践才对。
因为辩证唯物主义是在坚持唯物论观点的基础上,研究世界的运⾏状况、形态和发展规律,辯证地回答客观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指出,时空观念是现实的时空在⼈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主观的东西;⽽现实的时空则是物质固有的存在形式,是客观的东西。
时空观念⽆论长期不变或具体表现在:⾸先⽆限由有限构成、⽆限不能脱离有限⽽独⽴存在。
物质世界就其整体说,它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限的,但它却是由⽆数具体物质客体的有限时间和空间构成的。
有限并不存在于⽆限之外,有限是构成⽆限的环节和部分。
没有具体物质客体的时空有限性,物质世界的⽆限性也就不存在。
⽆限不能脱离有限⽽独⽴存在。
其次有限包含着⽆限,有限体现着⽆限。
有限事物的发展变化、它们⽣⽣灭灭的⽆穷链条,本⾝就是物质⽆限性的表现形式。
这种⽆限的趋势并不存在于有限之外,⽽是包含在有限之中并通过有限形式表现出来。
任何有限的事物都包含⽆限的结构和层次;再次有限和⽆限的辩证统⼀,表现在任何⼀个物质客体中。
在⼀定意义上说,每⼀物质客体既是有限的⼜是⽆限的,是有限和⽆限的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试卷及答案

中山大学2004学年度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第一部分(全校统考部分)系-----------专业-----------姓名----------学号------------成绩--------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写在答题纸单选题答案的表格中,否则不算分数。
每小题1分,共40分)分)1.哲学是哲学是A.人们对各种具体事物的看法人们对各种具体事物的看法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哲学上的两大阵营是指、哲学上的两大阵营是指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一元论和二元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一元论和二元论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3、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A.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4、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辩证关系否认物质的客观性 B.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辩证关系C.否认物质的可知性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否认物质的可知性 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5、二元论的根本错误是、二元论的根本错误是A.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统一于原子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B.认为世界统一于原子C.否认世界的统一性否认世界的可知性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D.否认世界的可知性6、“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
”这是一种这是一种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相对主义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C.庸俗进化论的观点激变论的观点庸俗进化论的观点 D.激变论的观点7、矛盾的基本属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是A.普遍性和特殊性斗争性和同一性普遍性和特殊性 B.斗争性和同一性C.绝对性和相对性变动性和稳定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D.变动性和稳定性8、下列说法中,说明要坚持“两点论”、全面地看问题的是、全面地看问题的是A.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C.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D.近朱者赤,近墨者黑9、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规律是、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规律是A.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B. 对立统一规律C. 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质量互变规律 D. 否定之否定规律10、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11、人们对森林的滥砍乱伐造成水土流失,河道淤积,水源枯竭,土地荒漠化,气候恶劣化,生物物种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逻辑框架
无限性与有限性
绝对性与相对性
时空的四大特征
辩证唯物
主义的时
空观
时间和空间内涵
时空与物质运动
【多选】唐朝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两句诗蕴涵着时间一维性的哲理。
下
列诗句中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A.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B.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C.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D.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答案】A B D
1.凡是时间和空间的量度都要借助于一定的物质运动来量度
2.凡是物质运动都要经历时间并且占据一定空间
3.注意的倾向——割裂时空与物质运动相互联系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4.现代科学论证了时空与物质运动的不可分性
二、时空与物质运动的不可分性
4.现代科学论证了时空与物质运动的不可分性
二、时空与物质运动的不可分性
三、时空的四大特性
三、时空的四大特性
三维的空间是无边无际的。
三、时空的四大特性
三、时空的四大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