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养管理办法

合集下载

学校教师队伍培养管理制度

学校教师队伍培养管理制度

学校教师队伍培养管理制度近年来,学校教师队伍培养管理制度成为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下,这一制度得到了不断完善和优化。

本文将从教师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内容、培养评估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师培养目标学校教师队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高素质、专业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培养目标的确定应符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充分考虑教师队伍结构的合理性和全校教育教学的需要。

二、培养方式学校教师队伍的培养方式应注重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通过培养计划、培养课程、培养实习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要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和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丰富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机会。

三、培养内容学校教师队伍的培养内容应包括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等方面的培养。

培养内容的设计应有针对性、系统性,贴近教师的实际工作需求,使教师在培养过程中能够全面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四、培养过程学校教师队伍的培养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包括入岗前的培训,入职后的培养以及全员培训和专业发展。

入岗前的培训主要针对即将担任教职的应届毕业生,着重培养其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入职后的培养主要通过实际工作中的培训、指导和研讨会等形式进行,以提高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

全员培训和专业发展是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环节,旨在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五、培养评估学校教师队伍的培养评估是对培养工作的有效监控和评价。

评估过程应注重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发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评估。

通过定期的绩效考核、教学观摩和同行评议等形式,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师培养工作中的问题,提高培养质量和效果。

六、培养资源学校教师队伍的培养需要充足的培养资源保障。

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财务资源等方面的支持。

人力资源主要包括专业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教育专家等。

物质资源主要包括教学设施、教材和教学设备等。

财务资源主要用于提供培训经费和奖励激励等。

教师培训制度管理办法

教师培训制度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单位的全体教师,包括在编教师、聘任教师及兼职教师。

第三条教师培训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教师个体差异,尊重教师主体地位;(二)坚持需求导向,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坚持学以致用,注重培训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四)坚持科学管理,建立健全培训制度,规范培训过程,确保培训质量。

第二章培训内容第四条教师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思想政治和师德修养培训;(二)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培训;(三)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培训;(四)教育信息化和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五)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培训;(六)其他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培训。

第五条培训内容应根据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教育教学改革要求以及学校发展需要,定期进行更新和调整。

第三章培训形式第六条教师培训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集中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班、研讨会、讲座等;(二)网络培训: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学习、在线研讨、在线测试等;(三)校本培训:开展校内教研活动、观摩课、教学经验交流等;(四)实践锻炼:组织教师参与教育教学实践、课题研究、教育项目等;(五)自主学习:鼓励教师通过阅读、撰写论文、参加学术会议等方式进行自我提升。

第七条各级各类培训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确保培训效果。

第四章培训管理第八条建立健全教师培训管理制度,明确培训组织、实施、考核等环节的责任分工。

第九条教师培训工作由学校人事部门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各部门协同配合。

第十条建立教师培训档案,记录教师培训情况,包括培训内容、形式、时间、地点、考核结果等。

第十一条教师参加培训应履行请假手续,不得无故缺席。

第十二条建立教师培训考核制度,对教师培训效果进行评估,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评定、岗位聘任、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学校骨干教师培养和管理使用办法

学校骨干教师培养和管理使用办法

学校骨干教师培养和管理使用办法一、引言作为学校的重要资源和带头人,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培养和管理学校的骨干教师,建立高效的教学团队,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我们有必要制定一套科学的骨干教师培养和管理使用办法。

二、骨干教师培养1. 定义和选拔骨干教师是指在教育教学领域具有卓越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创新能力,并为学校的教学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教师。

学校应根据教师的教学质量、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经验等指标来选拔骨干教师。

2. 培养计划学校应制定具体的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

培养目标包括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教育教学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等方面。

培养内容包括教学方法、课程设计、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的培训。

3. 培养方式培养骨干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定期组织教育教学研讨会,邀请外部专家进行培训讲座,组织教师参加学术研究和教学比赛等。

同时,学校还可以建立导师制度,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高水平教学能力的老师担任骨干教师的导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培养。

4. 培养评估学校应建立科学的骨干教师培养评估体系,通过定期的评估和反馈,对骨干教师的培养进行监督和改进。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教学效果、学生评价、教师自评等方面。

三、骨干教师管理1. 职称晋升学校应制定明确的骨干教师职称晋升标准,并定期对骨干教师进行评审。

评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教师的教学质量、教育教学创新能力、学术研究成果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2. 工作量安排学校应根据骨干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能力,合理安排其教学工作量。

同时,还可以适当减轻骨干教师的行政工作量,以便他们更好地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去。

3. 激励措施学校应制定激励措施,对表现优秀的骨干教师进行奖励,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奖励可以包括荣誉称号、奖金、晋升职称等方面的激励措施。

4. 培训和交流学校应鼓励骨干教师参加各种教育教学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骨干教师进行教学观摩和班主任交流,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成长。

幼儿园教师培养工作管理制度(4篇)

幼儿园教师培养工作管理制度(4篇)

幼儿园教师培养工作管理制度1. 教师培养目标:确定教师培养的目标,包括培养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能力、教育理念和教育情感等。

2. 教师培养计划:制定教师培养计划,明确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时间等,根据幼儿园需要和教师的需求来确定具体的培养计划。

3. 培训资源:提供必要的培训资源,包括教材、培训师和培训设备等,确保教师的培训能够顺利进行。

4. 培养考核:对教师的培养进行考核,评估教师的培养效果,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5. 培训记录:记录教师的培训情况,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和培训效果等,便于后续的培训评估和管理。

6. 培训反馈:与教师进行及时的培训反馈,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工作表现。

7. 培养奖励和激励:根据教师的培养成果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8. 培养交流和分享:提供教师培训交流的机会,鼓励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分享,促进教师的共同进步。

9. 培养持续追踪:对教师的培养进行持续追踪和跟踪调查,了解培养的效果和教师的发展情况,为后续的培养工作提供参考。

10. 培养评估和改进:定期评估教师培养工作的效果,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改进和调整,不断提高教师培养的质量。

幼儿园教师培养工作管理制度(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工作,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工作,包括岗前培养、在职培训和学历提升培养。

第三条幼儿园教师培养工作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对幼儿教育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在服务幼儿发展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第四条幼儿园教师培养工作应当坚持科学原则,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以学生为中心,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教师为主体,注重团队合作。

第五条幼儿园教师培养工作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和政策,保证教师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培养目标第六条幼儿园教师培养工作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培养具有幼儿教育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教师。

2023年学校骨干教师培养和管理使用办法

2023年学校骨干教师培养和管理使用办法

2023年学校骨干教师培养和管理使用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学校骨干教师的培养和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校各级各类学校的骨干教师的培养和管理工作。

第三条骨干教师是由学校根据相关标准,认定并委派的有较高师德修养、教育教学水平和组织协作能力的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骨干力量。

第二章培养和选拔第四条学校要以骨干教师培养和提升为突破口,以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为目标,制定相关培养计划,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方位培养骨干教师。

第五条学校要注重发现和培养具有潜力和能力的教师,通过教师自荐、教师推荐、教师评优等方式,选拔符合条件的骨干教师。

第六条学校要加强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教育教学研讨、互相授课等活动,提高骨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第七条学校要鼓励和支持骨干教师参加学术研究、教育教学改革等活动,提供相关资源和平台,提升他们在学术研究和教学改革方面的能力和影响力。

第三章骨干教师管理第八条学校要建立健全骨干教师的管理制度,明确骨干教师的职责和权益,加强对骨干教师的管理和评价。

第九条学校要加强对骨干教师的日常指导和督促,建立定期的教学观摩、评课评教等制度,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和支持。

第十条学校要建立骨干教师的奖惩机制,对优秀的骨干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力的骨干教师进行督促和培训。

第十一条学校要建立骨干教师的交流与合作机制,鼓励骨干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交流和合作,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章法律保障第十二条学校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确保骨干教师的权益得到保障,对违法侵权行为保持零容忍态度,依法维护骨干教师的合法权益。

第十三条学校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纠纷解决机制,及时处理骨干教师的诉求和意见,并给予合理的解释和回应。

第五章附则第十四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具体操作细则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对于未尽事宜,学校可根据需要进行补充规定。

学校骨干教师培养和管理使用办法范本

学校骨干教师培养和管理使用办法范本

学校骨干教师培养和管理使用办法范本一、背景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我们需要培养和管理一支优秀的骨干教师队伍。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学校骨干教师培养和管理的使用办法,以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工作成效。

二、培养和管理目标1. 培养目标:通过培养,提高骨干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科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使其成为师德高尚、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优秀、教学效果显著的优秀教师。

2. 管理目标:通过管理,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骨干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意识,提供发展机会和支持,帮助他们实现个人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三、培养和管理措施1. 形成培养和管理机制:建立骨干教师培养和管理的长效机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明确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评价和激励等方面的要求。

2. 选拔和培养计划:制定骨干教师选拔和培养计划,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结合骨干教师的个人特长和发展需求,确定培养的目标和内容。

3. 培养课程和活动:组织定期的培养课程和活动,包括学科教学研究、教学方法培训、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等内容,以提高骨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4. 学术研究支持:鼓励骨干教师参与学术研究活动,提供研究经费和研究平台,促进他们在学科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和创新。

5. 导师制度建设:建立导师制度,由资深骨干教师担任导师,对新进教师进行指导和培养,促进新教师的快速成长和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团队。

6. 评价和激励机制:建立骨干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评价指标包括教学质量、学术研究成果、教育教学改革效果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根据评价结果,给予相应的激励和奖励。

7. 职业发展支持:为骨干教师提供职业发展支持,包括提供岗位晋升和职称评审的机会,组织职业规划和能力提升培训等。

四、培养和管理效果评估1. 确定评估指标:根据培养和管理目标,确定评估指标和数据收集方法,如教学质量评估、学科研究成果统计、学生评价等。

2. 定期评估和反馈:定期对骨干教师进行评估,将评估结果反馈给个人和学校,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学校骨干教师培养和管理使用办法

学校骨干教师培养和管理使用办法

学校骨干教师培养和管理使用办法学校骨干教师的培养和管理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

下面是一些学校可以使用的办法:
1. 制定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学校可以根据骨干教师的需求和特点,制定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该计划应包括培训项目、培训时间和培训方式等,以提高骨干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

2. 提供专业发展机会:为骨干教师提供参与学术研讨、学科前沿研究、教学设计等专业发展机会。

可以组织学术交流讲座、学科研究小组等,使骨干教师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

3. 建立导师制度:学校可以设置骨干教师导师,由有经验和业绩突出的骨干教师担任,为新任教师提供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成长为优秀的教师。

4. 激励机制:学校可以设立骨干教师岗位,在职称晋升、绩效评价、奖金等方面给予骨干教师更高的认可和奖励,激励骨干教师充分发挥其潜力和能力。

5. 评估机制:学校可以建立骨干教师绩效评估机制,通过定期考核和评价,对骨干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科研究和教育教学能力进行评估,为其提供专业反馈和改进机会。

6. 教师交流与合作:学校可以鼓励骨干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定期的教学观摩、教学研讨会等方式,让骨干教师相互借鉴、交流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7. 注重职业发展规划:学校应鼓励骨干教师进行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

根据骨干教师的兴趣和专长,给予机会参与教学创新项目、教材编写、学科竞赛指导等,提升教师的职业满意度和发展空间。

通过以上办法,学校可以有效地培养和管理骨干教师,提高教育质量和学校整体教学水平。

教师培养培训管理办法

教师培养培训管理办法

教师培养培训管理办法1. 概述教师培养培训管理办法是为了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而制定的规章制度。

本文将以教师培养培训管理办法为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探讨。

2. 培养理念教师培养培训管理办法的首要任务是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

通过系统的培训课程和实践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育心理素质、教学设计水平以及与学生的互动能力。

3. 培养形式教师培养培训管理办法应包括多种培养形式,如集中培训、分散培训、实践教学等。

集中培训可以提供一对一指导和集体研讨的机会,分散培训可以根据教师的个人需求进行选择,实践教学可以提供实地教学的机会。

4. 培养内容教师培养培训管理办法的内容应包括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其教学水平。

5. 培养周期教师培养培训管理办法的培养周期应根据教师的个人情况和学校的需求进行灵活调整。

一般来说,培养周期可以从入职之后的数年开始,直到教师获得较高教学能力为止。

6. 培养评估教师培养培训管理办法的核心是培养评估机制。

通过考核和评估,对教师的培养成果进行检验和总结,为进一步的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7. 培养师资教师培养培训管理办法需要借助专业的培养师资,他们应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

培养师资应对教师进行指导,促进其专业成长。

8. 培养团队教师培养培训管理办法需要形成一个培养团队,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共同研究和解决教学问题。

培养团队应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专业特长,提供全面的帮助和支持。

9. 培养教育环境教师培养培训管理办法需要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培养教育环境。

学校应提供设备齐全的培训场所,建立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实践条件。

10. 培养成果教师培养培训管理办法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具备高水平教学能力的优秀教师。

通过培训和考核,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为学校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总结教师培养培训管理办法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

学校骨干教师培养和管理使用办法

学校骨干教师培养和管理使用办法

学校骨干教师培养和管理使用办法学校骨干教师的培养和管理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一环。

下面是一种可能的使用办法:
1. 培养目标的确定:学校应明确骨干教师的培养目标,包括提高教学能力、拓宽学科知识、加强教育研究能力等。

目标应与学校的教育目标相契合。

2. 骨干教师选拔机制:学校应制定一套公正、透明的选拔机制,通过评比选拔潜质较高、教学能力较强、教育研究成果较多的教师作为骨干教师。

3. 培养计划的制定:学校应结合骨干教师的需求和学校的发展需要,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

计划应包括培训课程、研讨会、学术会议等多种形式的培养活动。

4. 师资培养经费的保障:学校应加大对骨干教师培养的经费投入,确保培训活动的顺利进行。

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申请教育部门的项目资助等方式保障师资培养的经费。

5. 培养成果的考核:学校可以设立骨干教师的考核机制,根据骨干教师的教学能力、教育研究成果等指标进行定期考核。

优秀的骨干教师可以获得荣誉称号、晋升职称等激励措施。

6. 提供合适的成长环境:学校应提供合适的成长环境,包括开展教学研究平台、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指导教学团队建设等,为骨干教师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

7. 鼓励创新和分享:学校应鼓励骨干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创新尝试,并分享成功经验。

可以组织骨干教师进行教学观摩、交流研讨,促进经验互补、优势互补。

总之,学校骨干教师的培养和管理工作需要学校重视,通过科学的选拔机制、详细的培养计划和有效的考核机制,为骨干教师提供成长机会和良好的成长环境,从而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教师骨干培养管理办法

教师骨干培养管理办法

教师骨干培养管理办法近年来,教师队伍建设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培养和管理教师骨干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从经验分享、师资储备和评价标准等方面探讨教师骨干的培养管理办法。

经验分享教师骨干的培养可以从经验分享的角度着手。

骨干教师应鼓励分享优秀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以帮助其他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经验交流会,鼓励教师展示自己独特的教学技巧和经验,激发教师们共同成长的动力。

师资储备教师骨干的培养需要通过合理的师资储备来实现。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教师招聘体制,选聘具有一定教学经验和专业素质的教师。

此外,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培养班,每年招收一定数量的新教师,经过培训后正式加入教师队伍。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不断补充和更新教师队伍,为骨干教师的培养提供坚实的基础。

评价标准骨干教师的评价标准应该明确和科学。

学校可以根据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科知识水平、专业素养和学生评价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

评价结果应该作为提升教师职称和职位的重要依据,使教师们有积极主动地提高自己的动力。

培训机制培养教师骨干需要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

学校可以组织系统的培训课程,提供优质的培训资源。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此外,学校还可以鼓励骨干教师参加学术研讨会、教育论坛等活动,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

激励机制建立激励机制是培养教师骨干的关键一环。

学校可以通过晋升职称、增加工资、表彰奖励等方式,激励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出色表现。

同时,学校还应加强骨干教师的培训和职业发展规划,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

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是培养教师骨干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鼓励教师参与各种教研活动,如课题研究、教学观摩、讲座演讲等。

通过与同行的交流和碰撞,教师们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优质资源学校应提供教师所需的优质教育资源。

这包括教育教学用书、多媒体教具、实验设备等。

通过提供这些资源,能够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更好的保障,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骨干教师选拔培养及管理办法

骨干教师选拔培养及管理办法

骨干教师选拔培养及管理办法为加强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专业发展,选拔并培养一批具有良好师德师风、业务精湛的专业骨干教师队伍,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原则(一)坚持教学水平与师德修养并重、教学能力与教研能力并重、理论素养与实践技能并重的原则。

(二)坚持有利于专业发展、教学团队形成和教师成长的原则。

(三)坚持民主公开、公平择优、动态管理、目标考核的原则。

二、骨干教师的基本条件及产生方式(一)骨干教师的基本条件1 .师德师风。

思想素质高,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治学严谨,教风端正,为人师表。

2 .学历职称。

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助理讲师或二级实习指导教师以上职称且在本专业任教三年以上。

3 .业务素质。

基础功底扎实,学识水平较高,是所在专业教学团队的骨干;教学效果良好,在学生评教和同行评教中成绩优良;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为本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改方案制定的主要参与者。

4 .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强,有企业工作(或实践锻炼)经历,为双师型教师;在本专业实训室及实训基地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并取得较大成绩;在行业内有广泛联系,为企业和地方经济服务取得一定成绩。

5 .科研及创新能力。

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和科研,成绩较好,为自治区级及以上的科研、教改立项研究项目的主要参加者,近三年内公开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篇以上,或近三年内有1篇以上论文获自治区级评比三等奖以上。

(二)产生方式1 .制定计划。

学校根据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发展的需要,制定骨干教师选拔、培养计划。

2 .本人申请。

填写《骨干教师申请表》,并附佐证材料。

3 .教学部审核推荐。

教学部对申请人员进行资格审查,依据选拔条件,客观公正地推荐骨干教师候选人。

4 .评审确认。

学校学术委员会对候选人进行审核评议,确定骨干教师人选。

5 .审批公布。

评审结果报校长办公会研究通过,公示无异议后发文公布。

三、骨干教师的职责(一)协助专业带头人,确定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环节的落实,对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负主要责任。

学校骨干教师培养和管理使用办法

学校骨干教师培养和管理使用办法

学校骨干教师培养和管理使用办法
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拔标准:制定明确的选拔标准,包括教学水平、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等方面,以确保选拔出优秀的骨干教师。

2.培养计划:制定系统的培养计划,包括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专业发展培训、组织管理能力培训等方面,以提高骨干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3.导师制度:建立骨干教师导师制度,由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担任导师,对新加入的骨干教师进行指导和帮助,提高其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4.考核评估: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估机制,包括定期的教学观摩评估、学生评价、教学成果评价等,对骨干教师进行绩效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改进意见。

5.激励措施:为骨干教师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和晋升机会,通过评选优秀骨干教师、提供岗位晋升机会、加薪等激励措施,维护骨干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6.定期会议交流:定期组织骨干教师会议,分享教学心得、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促进骨干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7.学术研究支持:提供良好的学术研究支持平台,鼓励骨干教师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提高他们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总之,学校骨干教师培养和管理使用办法需要综合考虑骨干教师的教学能力、学术研究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各方面因素,
通过科学的选拔、培养、评估和激励措施,提高骨干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幼儿园教师培养工作管理制度(4篇)

幼儿园教师培养工作管理制度(4篇)

幼儿园教师培养工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幼儿园教师培养工作,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教育部门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幼儿园内的教师培养工作,包括教师职前培训、在职培训、继续教育等方面。

第三条幼儿园教师培养工作的目标是培养优秀的幼儿园教师,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第四条幼儿园教师培养工作的原则是公平、公正、公开、有序。

第五条幼儿园教师培养工作的组织机构为教师培养委员会,由园长和相关领导组成,负责制定和监督实施教师培养计划。

第二章教师职前培训第六条新任教师入职前,需进行教师职前培训。

第七条教师职前培训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幼儿发展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幼儿园教育实践等内容。

第八条教师职前培训的内容由教师培养委员会制定,培训期限一般为三个月。

第九条教师职前培训的形式包括理论学习、实践观摩、教学实习等。

第十条教师职前培训完成后,需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录用的重要依据。

第三章在职培训第十一条幼儿园教职员工需参加每年的在职培训,学习新知识,提高专业能力。

第十二条在职培训包括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幼儿发展知识更新、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内容。

第十三条在职培训可以通过集中培训、研讨会、研修班等形式进行。

第十四条在职培训的具体安排由教师培养委员会制定,并提前向全园教职员工通报。

第十五条在职培训结束后,教职员工需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将进行再培训。

第十六条参加在职培训的教职员工,可获得相应的学分,并纳入绩效考核、晋升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四章继续教育第十七条教师继续教育是幼儿园教师保持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第十八条幼儿园教师需定期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最新的教育理论和幼儿发展知识。

第十九条继续教育包括参加学术研讨会、读书报告会、考察交流等形式。

第二十条幼儿园将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活动,并提供相应的支持。

第二十一条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后,需提交学习心得和收获,并进行评价。

第二十二条教师继续教育的学习成果将作为职称评定、晋升评定的重要参考。

学校骨干教师培养和管理使用办法模版(三篇)

学校骨干教师培养和管理使用办法模版(三篇)

学校骨干教师培养和管理使用办法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学校骨干教师培养和管理使用办法是为了提升学校骨干教师素质,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校骨干教师培养和管理使用办法适用于本校所有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和日常管理。

第三条学校骨干教师的培养和管理应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要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第四条学校骨干教师的培养和管理应以教师自身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师德师风为目标,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

第五条学校骨干教师的培养和管理应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条件开展各类培训活动。

第六条学校骨干教师的培养和管理应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第七条学校骨干教师的培养和管理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校实际为基础,突出实效。

第八条学校骨干教师的培养和管理应注重培养团队意识,推动教师间的合作交流和共同成长。

第二章培养和管理的目标第九条学校骨干教师的培养和管理目标是:(一)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培养教师的研究能力,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三)增强教师的管理能力,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培养和管理的内容第十条学校骨干教师的培养和管理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学能力的培养:通过各类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

(二)科研能力的培养:通过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

(三)管理能力的培养:通过培训和实践,提升教师的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使其能更好地参与学校管理工作。

(四)学科深度学习:通过深入研究学科,提升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

第四章培养和管理的措施第十一条学校骨干教师的培养和管理采取以下几项措施:(一)建立骨干教师培养和管理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与权利。

(二)组织骨干教师定期参加各类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三)开展骨干教师交流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动和共同成长。

二中骨干教师培养管理规定

二中骨干教师培养管理规定

二中骨干教师培养管理规定以下是一所中学制定的二中骨干教师培养管理规定,供参考:第一条:培养目标二中骨干教师培养管理旨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培养并选拔具有一定教学能力和领导才能的骨干教师,为学校教学工作的改进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第二条:选定标准1. 教学能力突出: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能够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业务素养深厚: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学科研究能力,能够及时跟进学科最新动态。

3. 学科管理能力强:能够组织和管理学科教研活动,推动学科建设和教学改进。

4. 师德高尚: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严守教育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

第三条:培养措施1. 培训:制定定期的培训计划,包括学科知识培训、教学方法培训、教育理论培训等。

培训形式多样,包括集中培训、个别指导等。

2. 实践锻炼:安排骨干教师参与学科教研活动、学校管理工作,提高其组织和管理能力。

同时,鼓励骨干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积累教学经验。

3. 资格评定:根据骨干教师的教学表现、学科研究成果和学校管理贡献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评定结果作为培养选拔的重要依据。

第四条:激励措施1. 荣誉称号:对于获得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的教师,学校给予相应的奖励,并在校内予以宣传表彰。

2. 奖励经费:学校设立骨干教师奖励经费,用于奖励在教学和学科研究方面成绩突出的骨干教师。

3. 职称晋升:对于表现出色的骨干教师,学校积极推荐其参评高级职称,并提供相应的资助和支持。

第五条:监督管理学校设立骨干教师培养管理专门机构,负责制定和执行培养管理的具体方案。

同时,向校领导和教师梯队汇报骨干教师培养管理的情况和效果。

第六条:附则本规定自制定之日起正式实施,如有需要,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以上仅为一份示例,具体的二中骨干教师培养管理规定应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来定制。

教师培养计划管理制度

教师培养计划管理制度

教师培养计划管理制度一、制度背景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培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教师培养计划管理制度。

二、培养计划编制1.确定培养目标:教育行政部门需要明确制定教师培养计划的目标和要求,例如提高教师教育水平、培养高层次教师等。

2.统筹资源:编制培养计划需要统筹各种资源,包括财政资金、师资力量和培训场所等。

3.需求分析:对培养计划的设计,需要进行需求分析,确保培养计划的目标符合实际需要。

三、选拔机制1.招生考试:针对教师培养计划的招生,可以通过笔试、面试等方式进行选拔。

2.综合评价:考虑到教师全面素质的培养,选拔机制也应包括综合评价,例如学术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职业道德等。

四、师资培养1.进修培训: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计划中应包括进修培训,让教师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

2.实践教学:培养计划需要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例如实习、实验和社会实践等,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经验。

五、培养成果评估1.教师考核:教师培养计划完成后,需要对培养出来的教师进行考核,评估其培养成果。

2.评价体系:评估教师的培养成果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通过量化指标和质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教师的能力和作为。

六、监督机制1.管理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教师培养计划的管理,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指导与监督。

2.反馈机制:培养计划中应设立反馈机制,及时了解教师培养过程中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

七、持续改进1.借鉴经验:教育部门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国情,不断改进教师培养计划管理制度。

2.与行业合作:教师培养计划中可以与相关行业进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提高培养质量。

八、关注特殊群体1.培养农村教师:教师培养计划应注意培养农村地区的教师,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2.特殊教育培训: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也应纳入教师培养计划,满足特殊学生的教育需求。

教育行业教师培训管理办法

教育行业教师培训管理办法

教育行业教师培训管理办法在教育行业中,教师培训是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为了确保教师培训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培训目标1、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使其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增强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素养,使其能够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

3、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二、培训原则1、针对性原则根据教师的不同需求和学科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确保培训内容与教师的实际工作紧密结合。

2、实用性原则培训内容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调能够直接应用于教学实践,解决实际教学问题。

3、多样性原则采用多种培训方式,如集中培训、校本培训、网络培训、实践观摩等,满足不同教师的学习方式和时间安排。

4、全员性原则确保全体教师都有机会参加培训,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三、培训内容1、教育教学理论包括最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程改革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2、学科知识与技能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深入学习学科前沿知识、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

3、教育技术应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在线教学平台、教学软件等的应用。

4、教育教学实践通过观摩优秀教学案例、实践教学、教学反思等方式,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5、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敬业精神和关爱学生的意识。

四、培训方式1、集中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集中培训,邀请专家学者、优秀教师进行讲座、示范课等。

2、校本培训以学校为单位,结合学校的教学实际和教师需求,开展校本培训活动,如校内教研、教学观摩、专题研讨等。

3、网络培训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让教师能够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和内容。

4、实践锻炼安排教师到优秀学校进行跟岗实习、挂职锻炼,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

五、培训管理1、培训计划制定学校根据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和教师发展的需求,制定年度教师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内容、方式和时间安排。

教师培养培训管理制度

教师培养培训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养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需要的优秀师资,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全体教师,包括专任教师、兼任教师和临时聘用教师。

第三条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 需求导向原则:根据学校发展和教师个人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2. 全面发展原则:注重教师专业素质、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3. 持续发展原则: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持续有效;4. 开放合作原则: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培养培训内容第四条教师培养培训内容主要包括:1. 教育理论: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2. 教学技能: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等;3. 专业发展:学科前沿知识、教学研究方法、教育政策法规等;4. 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伦理、教师职业素养等;5. 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网络资源开发与利用等。

第五条根据不同教师发展阶段,制定相应的培养培训计划,包括:1. 新教师入职培训:帮助新教师了解学校情况、掌握教育教学基本技能;2. 中级教师提升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教育教学骨干;3. 高级教师发展培训:培养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

第三章培养培训方式第六条教师培养培训方式主要包括:1. 课堂教学: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的教学观摩、研讨活动;2. 在职研修:鼓励教师参加研究生课程班、进修班等;3. 学术交流: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研讨会;4. 教学比赛:举办校内外的教学比赛,提升教师教学水平;5. 个性化指导:针对教师个人发展需求,提供个性化培养方案。

第七条学校设立教师培养培训基金,用于支持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

第四章培养培训考核第八条建立教师培养培训考核制度,对教师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1. 考核内容:包括培训出勤率、学习态度、学习成果、教学实践效果等;2. 考核方式:采取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3. 考核结果:将考核结果纳入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工作中。

教师队伍培养选拔管理办法

教师队伍培养选拔管理办法

教师队伍培养选拔管理办法教师队伍是一个教育机构中最为关键的资源之一。

教师的培养、选拔和管理办法,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育发展的长远目标。

因此,建立科学、公正、有效的教师队伍培养选拔管理办法,是每个教育机构都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明确教师角色定位和教育价值观教师队伍培养选拔管理的首要任务是明确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教育价值观。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

要培养出优秀的教师,必须明确教师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念。

二、建立全方位的教师培养体系教师培养是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的过程。

要建立全方位的教师培养体系,包括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研修培训等多种形式。

同时,要注重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习和实际教学经验的积累,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水平。

三、加强对教师的选拔评估教师的选拔评估是保证教师队伍质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考察教师的学历、专业成绩、教学经验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并结合面试和教学示范,来评估教师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水平。

选拔评估要注重客观公正,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

四、建立有效的教师绩效评价体系教师绩效评价是对教师工作的质量和成果进行评估和激励的机制。

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绩效评价体系,考察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评价、学术研究等多个方面的表现。

同时,要为教师提供规范的绩效激励机制,鼓励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科研究能力。

五、加强对教师的职业发展支持教师的职业发展是促进其个人成长和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要加强对教师的职业发展支持,为其提供进修学习、职称晋升、科研项目等机会,培养教师的事业心和学术追求,形成良好的教师成长环境。

六、建立健全的教师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是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改革的基础。

要建立健全的教师管理制度,包括教师岗位设置、聘任合同、师德师风建设等方面的规定,明确教师的权责和行为准则,促进教师的规范行为和良好职业道德。

七、加强教师交流与合作机制教师交流与合作是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

教师培养计划与管理办法

教师培养计划与管理办法

教师培养计划与管理办法一、培养计划的重要性教师培养计划是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学校教学工作的需要。

具备系统的培养计划可以确保培养出更优秀的教师,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

二、教师培养计划的内容1. 深入了解学科知识和教学理论教师培养计划应该注重让教师们深入学科知识和教学理论的学习,这样才能够对自己所教授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从而更好地传授给学生。

2. 提供实践机会培养计划应该为教师提供实践机会,包括实习和实地考察等。

通过实践,教师可以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际工作中,体验教学实践的挑战和乐趣,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3. 教师个体化的培养培养计划应该注重教师个体化的培养,根据每个教师的需求和特点,提供相应的培训和辅导,帮助教师发展自己的潜力,使其能够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优势。

三、管理办法的重要性管理办法是为了保证教师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和有效管理,确保培养计划的质量和成效。

四、教师培养管理办法的要素1.明确的目标和指标管理办法应明确教师培养的目标和指标,使教师在培养过程中有明确的方向和要求,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教学能力。

2.系统的课程设置管理办法应设计完善的课程体系,包括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方法课程和实践课程等,满足教师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的学习需求。

3.专业的教师培训师资管理办法应确定专业的教师培训师资,他们应该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学科知识,能够为教师提供有效的培训和指导。

四、培养计划与管理办法的结合培养计划和管理办法应该相互结合,相互支持。

培养计划提供教师培养的内容和方式,管理办法提供教师培养的指导和保障。

两者密切配合,才能够取得最佳的培养效果。

五、教师培养计划的评估与调整教师培养计划的评估是为了检验计划的有效性和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教师培养计划的评估应该包括对教师个人能力和学校整体教学效果的评估,通过这样的评估,可以对培养计划进行改进和提升。

六、管理办法的监管与督导管理办法的监管与督导是为了确保管理办法的执行和落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培养管理办法
贵州省商业学校青年教师培养管理办法
中等职业教育要以学生为本,教师是主导。

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师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希望。

青年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将决定着学校未来竞争的实力,采取措施建设培养一支职业道德好、学术水平高、实践技能过硬,充满活力、勇于创新、相对稳定的青年教师队伍,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为了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使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第一条学校青年教师队伍现状
随着学校发展规模的扩大,近几年为满足教育教学需要,招聘了大量青年教师,她们有的经过几年的锻炼已成为教学骨干力量,但因学校专业设置大多是商贸财经、信息技术,工艺设计、旅游酒店服务等技能性强的专业,学校招聘的大多是非师范类专业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教学教法的学习和教育实习,缺乏教学经验和教学组织能力,教学技巧等有待提高。

有些专业课教师缺少专业工作实践,不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践动手能力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需要,讲课不生动,缺乏说服力。

大多数青年教师知识面不够宽,讲课存在局限性,不能很好地将相关课程融会贯通。

因此,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将青年教师的培养纳入规划。

第二条青年教师培养对象
新招聘的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包括已经在编但未参加岗位培训、教学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中级以下职称教师,一律参加岗位培训。

第三条青年教师培养原则
青年教师的培养应坚持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并重,理论与实践统一,按需培养,学用一致,注重实效的原则。

第四条青年教师培养目标
经过规范化培训,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政治素质、教学科研能力、知识创新能力和整体学术水平,建设一支素质优良、学历高、道德品质好,爱岗敬业,富有活力、勇于创新、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青年教师队伍。

1.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2.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熟悉教育规
律。

3.能主讲一门以上专业课程,具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

4.具备一定的管理工作能力。

积极主动承担班主任工作、学生实习或学校安排的其它工作。

5.具备对各种信息的捕捉、判断和重建的能力。

6.本科学历的青年教师,须在五年内取得硕士学位或讲师职务。

专业课青年教师应在五年内成为双师素质教师。

第五条青年教师培养形式
学校在教师培养过程中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将师德师风教育作为一个首要的、长期的系统工程贯穿于教师培养的全过程。

1.岗前培训。

对于新上岗的青年教师和新调(转)入教师岗位的人员,学校组织她们参加学校教师上岗培训,做到合格上岗。

(1)重点学习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教育理论等知识。

(2)熟悉教学内容,完成指定教材、参考书的学习任务,按要求完成分配的教学任务。

(3)全面熟悉所在岗位的工作规范,提高教师职业道德。

2.教学技能培训。

未取得普通话相应等级证书的教师参加普通话培训,取得国家规定的相应专业普通话合格证书;开展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内容的培训,帮助教师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改进教学能力,改进教学效果。

3.教师能力培养。

经过后续教育,更新知识,拓宽专业方向,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1)全面熟悉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授课并参加辅导工作。

(2)做好实践性锻炼,经过到企业实践、实训室训练、参与学生管理等形式做好实践工作。

(3)加强教科研能力训练,积极参加教科研工作,注重能力培养与提高。

(4)提高学历层次。

第六条青年教师培养办法和措施
1.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常规管理,做到“四个一”:每年召开一次青年教师座谈会和一次专题培训会;每年举行一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每年组织一次教师业务考试。

2.实行青年教师过关制。

青年教师要在成长过程中过五关,即一笔字、一口话、一堂课、一篇论文、一次测试。

3.进修深造。

对于本科学历的青年教师,以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为主,提高学历层次,培养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4.导师制,由教研室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负责向青年教师传授教学经验,指导学术研究,提升职业道德。

5.名师讲坛。

学校组织青年教师听取教学名师的系列讲座、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6.职称评聘。

经过每年一度的职称评审,使青年教师的职称得到晋升,落实职称待遇,逐步改进青年教师的职称结构。

7.充分利用中青年教师骨干,担负起教学研究、科研重任,大胆使用,破格提拔。

8.加强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保证青年教师有继续深造学习和实践、实训的机会,每年利用假期派出青年教师企业实践。

9.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

学校定期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促进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10.树立典范,实行教学观摩制。

定期组织教学观摩活动,进行优质课评选活动,鼓励青年教师从中吸取授课经验,发现培养教学骨干。

第七条青年教师的培养管理
1.青年教师由教研室确定培养目标(授课专业、科目)、制定培养计划,指定具有丰富教学经验、责任心强、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进行一帮一培养。

培养目标(授课专业、科目)、培养计划等,以书面形式报教务科,待教学学校批准后由教务科组织实施,并以此作为青年教师考核标准。

教研室应注重对青年教师实践技能的培养,专业课青年教师应保证每年不低于一个月的专业实践。

2.指导教师原则上由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担任,一名指导教师指导青年教师数量最多2人,指导教师应熟悉教学各个环节、教学效果良好、具有敬业精神,注重青年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负责青年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及发展成长等方面的指导。

指导教师必须填写《贵州省商业学校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表》。

3.指导教师的职责
(1)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关心她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为她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培养她们严谨治学、教书育人的工作风范。

(3)对青年教师严格要求、认真培养,督促青年教师尽快提高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要定期检查她们教学工作开展情况,指导她们如何组织教学,使她们逐步掌握备课技巧、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熟悉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4)指导教师每学期按规定听青年教师讲授课程,并在每学期末对青年教师的表现给出书面评语。

4.教务科将组织有关部门定期检查、督促各教研室青年教师培训计划的落实。

第八条青年教师的考核
学校按“一年入门”“三年过关”和“五年胜任”考核青年教师,加强领导和指导,及时、保质、保量完成考核任务。

考核内容主要是对青年教师的师德、职业道德、教育教学和教科研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作态度、工作责任心和工作量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青年教师考核结果与转正、职称晋升及聘任挂钩,对考核优秀的青年教师及其指导教师进行奖励;对于考核不合格的青年教师,限期整改后仍不合格调离教师岗位。

1.进校第一学期由教研室安排青年教师进行系统听课,熟悉教材、实训室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

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学期末准备一个学期的完整教案,教案须经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字。

每学期末教研室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