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保护基本硬件构成

合集下载

微机继电保护 第一章

微机继电保护 第一章

三、开关量输出 (DO)回路 实际的微机保护 装置输出跳闸回路中, 需要对跳闸出口继电 器的电源回路采取控 制措施, 同时对光电 隔离回路采用异或逻 辑控制。
图1-23 具有电源控制的跳闸出口继电器输出回路
第一章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硬件原理
第五节 微机继电保护的发展趋势 一、微机保护装置的发展 计算机化, 网络化, 保护、控制、测量、数据 通信一体化和人工智能化。 二、微机保护算法和原理的发展 基于故障分量原理的保护(暂态故障分量保护 和工频故障分量保护) 算法 , 小波分析在保护中 的应用, 利用通信技术构成的“广域保护”, 以及模 糊理论、人工神经网络、自适应理论、专家系统 等智能技术在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等。
第一章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硬件原理
第六节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功能编号 将继电保护装置通过对功能进行详细描述、 定义 。采用ANSI/IEEE Standard C37.2 标准的继 电保护功能编号见表1-1。 表中给出了标准的功能号 , 广泛应用于工程图 例、流程图、操作过程及其他应用书籍中。采用 标准功能编号 , 每个继电器或继电保护装置可细 分为一系列功能 , 方便设计、制造、运行维护等 各个环节 , 简洁易懂。
第一章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硬件原理
第四节 开关量输入及输出回路 一、光电隔离 实现两侧电路之间的电气隔离,解决不同逻 辑电平之间的信号传递和控制。 二、开关量输入(DI)回路 用于识别运行方式、运行条件等。开关量状态正 好对应二进制数字的“1” 或 “0”, 开关量可作为数 字量读入。DI接口作用是为开关量提供输入通道, 并在数字保护装置内外部之间实现电气隔离, 一类是装在保护装置面板上的接点,另一类 是从装置外部经过端子排引入装置的接点。
第一章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硬件原理

微机保护装置构成..

微机保护装置构成..

模拟量输入/输出回路 模/ 数 变换 模拟量 输入变换 放大驱动
来 自 TA 、 TV 的电流、电 压
数/模 变换
开关量输入/输出回路 光 电 隔 离 开关量输入 信号处理 开关量 输 出 电 路 开关量输入 去执行元件
变 电 站 测 控 对 象
打印机接口
并行 接口
二、保护与测控装置的箱体
保护与测控装置:均采用机箱式结构, 且每套装置由一个或几个箱体组成。
开入量:断路器、隔离开关的状态 (合、断);变压器分接头的位置; 开出量:保护出口及告警信息等。
作用:
开关量输入回路完成外部 接 点的输入; 开关量输出回路完成各种保 护出口跳闸输出、告警信号输出。
开关量输入、输出回路主要元件
并行口芯片、光电耦合芯片、 中间继电器等。
(四)人机对话电路 作用: 用于人机对话.
作用:完成算术及逻辑运算,以 实现继电保护、测控、管理等功能。
构成:通常由微处理器CPU、存 储器、定时器/计数器、Watchdog及 接口芯片等组成。
DSP和一般的CPU不同:
体系结构 标准化和通用性 流水线结构: 快速乘法器: DSP可以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可以完成的 工作量。 低功耗:
2.存储器
组成:主要包括打印、显示、键 盘及信号灯、音响或语言告警等。 内部仍为计算机系统。
(五)通信接口
作用:主要是完成自动化装置间通信 及信息远传.
(六)电源
作用:提供整个装置所需的直流稳压 电源。
微型机系统 微处理器( CPU ) 存储器 WATCHDOG 定时器 人机对话回路 本地操作人员 打印机 通信接口 至其他微机 系统通信 信息远传 通用数 字接口 调制解调器 人机交 互接口
一、微机保护测控装置的典型 硬件结构

第九章-微机保护概述

第九章-微机保护概述

1.半周积分算法
半周积分算法的依据是
S
T
2 0
U
m
s in tdt
Um
cos t
T
2 02UmT NhomakorabeaUm
即正弦函数半周积分与其幅值成正比。
式(9-6)的积分可以用梯形法则近似求出:
(9-6)
S
[
1 2
(
u0
u1 )
1 2 ( u1
u2
)
1
2
(
u
N 2
1
uN
2
)]Ts
(9-7)
1
N 21


ui
变 换

1

S

变 换
uo

Ch
2
s(t)
3.模拟低通滤波器(ALF)
滤波器是一种能使有用频率信号通过,同时抑制无用频率 信号的电路。对微机保护系统来说,在故障初瞬间,电压、 电流中可能含有相当高的频率分量(例如2kHz以上), 为防止频率混叠,采样频率不得不取值很高,从而对硬件 速度提出过高的要求。但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采 样前用一个低通模拟滤波器(ALF)将高频分量滤掉,这样 就可以降低采样频率,降低对硬件速度的要求。
y(n) x(n) x(n k)
(9-1)
x(t)
A1 sin 2f1t
A3 sin 3f1t t
t nTS kTS t nTS k TS
图 9-12 差 分 滤 波 器 滤 波 原 理 说 明
那么上式所示的滤波器是如何起到滤波作用的哪?我们以图
9-12来说明滤波的原理。设输入信号中含有基波,其频率
开关量输入有两类:

微机保护

微机保护

人机接口与通信系统


2 微机保护装置的几种典型结构
单CPU微机保护装置的构成

单CPU微机保护的硬件装置共用一个单片机

应用在电压等级较低的输电线路微机保护中
多CPU微机保护装置的构成

微机保护装置以多CPU构成 应用在电压等级较高电气设备的微机保护中
3 DSP在微机保护的应用
DSP指令集能够使处理器在每个指令周期内 完成多个操作,从而提高每个指令周期的计 算效率。 DSP将极大地提高微机保护对原始采样数据 的预处理和计算能力,提高运算速度,更容 易做到实时测量和计算 。

CPU的发展
第一阶段以单个8位的单片机构成的微机保护装置

例如:inter的8086、8088、MC6809
第二阶段以多个8位的单片机构成的微机保护装置 第三阶段以多个16位的单片机构成的微机保护装置

inter的80C196
motorola公司的MC863系列
第四阶段以多个32位的单片机构成的微机保护装置
U U cos 1U jU sin 1U
1 U (u2 ju1 ) 2
I I cos 1I jI sin 1I
1 (i ji ) I 2 1 2
U u2 ju1 I i2 ji1
U sc I
6 模数转换器
例题:一个量程为5V的8位逐次逼近法A/D 转换器,当输入电压为3.5V时,求输出的数 字量。
6 模数转换器
步骤 预设数字量(UR) D/A输出(Usr)mV 比较器 确定数字量
1
10000000
2500
U>Usr
10000000

微机保护.ppt

微机保护.ppt

1 微机保护装置的硬件构成
微机保护的硬件组成部分

数据采集系统


CPU主系统
输入、输出系统
人机接口与通讯系统
电源系统
电 力 系 统
信号处理
采样及 A/D转换
跳闸信号
CPU
运 行 人 员
打印机
主 系 统
键盘、鼠标
微机保护硬件构成示意图
1 微机保护装置的硬件构成
数据采集系统

以A/D转换器为核心的数据采集系统

6 模数转换器
逐次逼近式A/D 的原理
U s r
D / A
U R
U i
+
控 制 器
比 较 器
数 字 设 定 器
数 字 量 输 出
6 模数转换器
4位A/D的逐次逼近法
第一次设定数字量 1000
第二次设定数字量
UA>Usr 1100
UA<Usr 0100
第三次设定数字量
UA>Usr 1110
UA<Usr 1010

数 据 采 集 系 统 1
高频保护 单片机
综合重合闸 单片机 跳闸
模拟量输入
数 据 采 集 系 统 2 零序电流保护 距离保护 单片机
逻 辑
信号
零序电流保护 单片机
多CPU微机保护硬件逻辑图
1 微机保护装置的硬件构成
开关量输入、输出系统

主要完成外部接点输入计算机,各种保护的 出口跳闸、信号报警和人机对话等功能。 微机保护的人机接口由键盘、液晶显示器、 打印机等构成。 通信系统使得微机保护与综合自动化系统通 信,实现远程监控。
模 拟 量 输 入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应用技术02微机保护基础-文档资料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应用技术02微机保护基础-文档资料
中性点电压传感器输出二次变换 母线电压传感器输出二次变换
合并单元
数字输出
电时 源钟
图 2.27 合并器的基本输入规模
22.2.2 GOOSE 报文的传送执行 当保护装置发现并判断故障出现在保护
区内时就应立即动作,与传统保护不同,将 跳闸GOOSE命令以数字帧的形式发送到通信网 络上,对应的智能一次设备接收到该GOOSE报 文命令后执2.行2.相2 应G的OO跳SE闸报操文作的。传送
第二章微机、数字化继电保护基础
2.1 微机继电保护的硬件构成原理 1)微型机系统 2)模拟数据采集系统 3)开关量输入和输出系统 4)人机对话微型机系统 5)电源系统:它是装置可靠工作的基础,
应满足精度,谐波系数、可靠性等指标要求。 常用3V, 5V,15V,24V多个电压等级。
硬件构成原理如下图所示。
数字化继电保护现场信息输入由电子式互 感器和合并器完成,为适应老站改造的需要, 目前大多数产品都保留了由传统电磁互感器引 入的模拟量通道模块。
图2.22 数字化继电保护现场信息采集输入系统 组成原理图
(1)电子式互感器 主要有高、低压耦合隔离,传感头,A/D 转换及数字量标准化输出等环节。
电子式是互感器、传感头的主要类型:
的构架。
工作站1
工作站2
远动站
站控层
间隔层 过程层
装置1
合并器单元
ECVT电子式互感器智接口以太网 IEC61850-8-1
装置n
光纤以太网 GOOSE +SMV
智能一次设备
图2.31 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
图2.32 线路保护中的SV网和GOOSE网
监控1
监控2
远动1
远动2
...

微机保护的基本原理与构成课件

微机保护的基本原理与构成课件
③ 开关量输入/输出系统 输入系统用于采集有接点的量(如瓦斯保护、温度信号等)作为开关量
输入;执行通过开关量输出,起动信号、跳闸继电器等,完成保护各种功能。
④ 人机对话接口 用于调试、定值整定、工作方式设定、动作行为记录、与系统通信等。
包括:打印、显示、键盘及信号灯、音响或语言告警等。
⑤ 电源 电源是微机保护装置重要组成部分,通常采用逆变稳压电源。
3
2、微机保护数据采集系统 A/D式数据采集系统如图所示:
① 电压形成回路 微机继电保护要从被保护对象的电流、电压互感器处取得相应信息。但
这些二次数值、输入范围对典型的微机继电保护电路却不适用,需要降低 和变换。一般采用变换器来实现变换。(微机保护参数的输入范围:0~5V 或4~20mA)
4
② 采样保持与低通滤波 由于微机保护只能对数字量进行运算和判断,所以应将连续模拟量变
为离散量。采样保持电路作用就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测出模拟量在该时 刻的瞬时值;并要求在A/D转换期间保持不变。
同时采样:继电保护大多数原理是基于多个输入信号,如三相电流、 三相电压等。在每一个采样周期对通道的量全部同时采样。
5
采样频率:采样间隔 的倒数称为采样频率 。采样频率的选 择是微机保护中的一个关键问题。频率高,采样精确,但对A/D转换器 的转换速度要求也高,投资也就越高。
监控程序主要是键盘命令处理程序,为接口插件及各CPU保护插件进 行调节和整定而设置的程序;接口的运行程序由主程序和定时中断服务程 序构成。主程序完成巡检、键盘扫描和处理、故障信息的排列和打印。
2、保护软件的配置 保护软件含主程序和中断服务程序。 主程序:初始化、自检;保护逻辑判断和跳闸处理。 中断程序:定时采样中断和串行口通信中断服务程序。

第二章微机保护装置硬件原理

第二章微机保护装置硬件原理

第二章微机保护装置硬件原理微机保护装置是一种常见的电力系统保护装置,用于对电力系统进行监控、测量和保护。

它通常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其中硬件部分是保护装置的核心部分。

本章将介绍微机保护装置的硬件原理。

一、微机保护装置的硬件构成微机保护装置的硬件构成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时钟和定时器、外围电路等。

1. 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中央处理器是微机保护装置的核心部件,它负责执行各种保护算法和逻辑控制,对电力系统进行监测和保护。

中央处理器中通常包含ALU(算术逻辑单元)、控制单元和寄存器等。

2. 存储器(Memory):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数据和中间结果等信息。

微机保护装置中的存储器通常包括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主存储器用于存储运行时的程序和数据,而辅助存储器用于存储长期保存的程序和数据。

3. 输入输出接口(Input/Output Interface):输入输出接口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换。

微机保护装置的输入输出接口通常包括模拟输入输出接口和数字输入输出接口。

模拟输入输出接口用于处理模拟量数据,如电流、电压等;而数字输入输出接口用于处理数字量数据,如开关状态、报警信号等。

4. 时钟和定时器(Clock and Timer):时钟和定时器用于对微机保护装置进行时序控制。

时钟用于提供基本的时钟周期,定时器用于进行定时操作,如定时测量、关闭保护装置等。

5. 外围电路(Peripheral Circuit):外围电路包括电源电路、输入电路和输出电路等。

电源电路用于为微机保护装置提供稳定的供电,输入电路用于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和转换,输出电路用于向外部设备输出信号。

二、微机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微机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数据采集、信号处理、判决逻辑和输出动作等。

1.数据采集:微机保护装置通过输入接口从电力系统中采集各种信号,如电流、电压、功率、频率等,并将它们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处理。

微机保护的硬件结构

微机保护的硬件结构

• 一、微机保护装置的硬件结构 • (一)硬件结构框图
• (二)各组成部分作用 • 1、信号输入电路 • 微机保护装置输人信号主要有两类,即开关量和模拟量信号。信号 输人部分就是妥善处理这二类信号,完成单片微机输人信号接口功能。 • 2、单片微机系统 • 微机保护装置的核心是单片机系统,它是由单片微机和扩展芯片构 成的一台小型工业控制微机系统,除了硬件之外,还有存储在存储器 里的软件系统。这些硬件和软件构成的整个单片微机系统主要任务是 完成数值测量、逻辑运算及控制和记录等智能化任务。除此之外,现 代的微机保护应具备各种远方功能,它包括发送保护信息并上传给变 电站微机监控系统,接收集控站、调度所的控制和管理信息。 • 这种单片微机系统可以是单 CPU 或采用多 CPU 系统。
( 5 )有自检能力。 ( 6 )有利于事故后分析。 ( 7 )可与计算机交换信息 ( 8 )可增加硬件的功能。 ( 9 )可在低功率传变机构内工作。 (二) 缺点: ( 1 )与传统的保护有根本性的背离。 ( 2 )使用者较难维护。 ( 3 )要求硬件和软件有高度可靠性 ( 4 )硬件很快成为过时。 ( 5 )在操纵和维护过程中,使用人员较难掌握。
微机继电保护的硬件结构
• • • •

一、计算机继电保护的发展 在继电保护技术领域,计算机除了用作故障分析和保护动作性能分析外, 1965 年已提出用计算机构成继电保护装置。 在 20 世纪 70 年代.计算机继电保护的研究工作主要是作理论探索,只有个 别部门作了一些现场试验,但是限于计算机硬件的制造水平以及价格问题, 故当时还不具备商业性地生产计算机继电保护装置的条件。 到了 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计算机出现了重大突破,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飞 速发展,出现了一批功能足够强的微型计算机,价格也大幅度降低,因而无 论在技术上还是经济上,已具备用一台微型计算机来完成一个电气设备保护 功能的条件。1979 年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的教育委员会组织过一次世 界性的计算机继电保护研究班。在此之后,世界各大继电器制造商都先后推 出了各种定型的商业性微型计算机保护装置产品。目前发展最快的是日本, 据日本有关部门预计, 1987 年的定货可能达到继电保护设备总产值的 70 % 我国在计算机保护方面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但进步却很快。 1984 年,华 北电力学院研制的第一台以 6809 ( CPU )为基础距离保护样机在经过试运 行后通过了科研鉴定,它标志着我国计算机保护的开发开始进入了重要的发 展阶段。

继电保护 1微机保护基本硬件构成

继电保护 1微机保护基本硬件构成

沈阳工程学院继电教研室
继技术精华 保电网平安
3.采样保持
C 阻 抗 变 换 器 2 Uo
Ui
阻 抗 变 换 器 1
K
一个电子模拟开关K 保持电容器C
逻辑输入
两个阻抗变换器
开关K受逻辑输入端电平控制。在高电平时K闭合,此时, 电路处于采样状态,C迅速充电或放电到电容上电压等于该 采样时刻的电压值(Ui)。K的闭合时间应满足采样时间。
分振荡和短路,变压器差动保护如何识别励磁
涌流等。
沈阳工程学院继电教研室
继技术精华 保电网平安
(6)经济性好
计算机硬件的性能不断提高而价 格一直在下降。而且,微机保护是一 个可编程序的装置,它能实现多种功 能,使硬件种类大大减少。这样,在
经济性方面显然优于传统保护。
沈阳工程学院继电教研室
继技术精华 保电网平安
继技术精华 保电网平安
Electric Power System Relay Protection
电力系统微机保护
沈阳工程学院继电教研室
继技术精华 保电网平安
参考书目:
《微型机继电保护基础》 杨奇逊 黄少峰 《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 高 亮 《微型机继电保护原理》 张举 《微机继电保护原理》 陈德树 《RCS900系列超高压线路成套保护装置》
沈阳工程学院继电教研室
继技术精华 保电网平安
3.采样保持
C 阻 抗 变 换 器 2 Uo
Ui
阻 抗 变 换 器 1
K
逻辑输入
阻抗变换器I:输入端呈现高阻抗(使得输入电压全部降落在电容C
上),输出端呈现低阻抗(电容C上能迅速完成充电);
阻抗变换器II:输入端呈现高阻抗(使电容C上电压具有保持能力), 输出端呈现低阻抗(提高带负载能力)。 沈阳工程学院继电教研室

微机保护硬件组成及作用

微机保护硬件组成及作用

现场微机保护装置:采用微机来实现的保护称为微机保护,具有如下优点:(1)可靠性高;(2)灵活性强;(3)性能改善,功能易于扩充;(4)维护调试方便;(5)有利于实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保护装置从功能上可以分为六个部分,如图所表示:各部分的功能如下:1.模拟量输入系统(数据采集系统)——采集由被保护设备的电流电压互感器输入的模拟信号,将此信号经过滤波,然后转换为所需的数字量。

2.CPU主系统——包括微处理器CPU,只读存储器(EP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及定时器(TIMER)等。

CPU执行存放在EPROM中的程序,对由数据采集系统输入至RAM区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与存放于E2PROM中的定值比较,以完成各种保护功能。

3.开关量输入/输出回路——由并行口、光电耦合电路及有接点的中间继电器等组成,以完成各种保护的出口跳闸、信号指示及外部接点输入等工作。

4.人机接口部分——包括打印、显示、键盘、各种面板开关等,其主要功能用于人机对话,如调试、定值调整等。

5.通讯接口——用于保护之间通讯及远动。

6.电源——提供整个装置的直流电源。

所谓开关量,就是只有两种状态的量,包括不带电位的接点位置(接通或断开)及只有高低两种电位的逻辑电平。

3.3.1开关量输入回路开关量输入大多数是接点状态的输入,可以分成两类:一是安装在装置面板上的接点,另一类是从装置外部经过端子排引入装置的触点。

第一类接点,与外界电路无联系,可直接接至微机的并行接口如图(a)所示,也可以直接与CPU的输入接口线相连。

在初始化时规定图中可编程并行接口的PA0为输入口,CPU可以通过软件查询,随时知道外部接点S的状态。

当S未被按下时,通过上拉电阻使PA0为5V,S按下时,PA0为0V。

因此CPU通过查询PA0的电平为“0”或为“1”,就可以判断S是处于断开还是闭合状态。

第二类接点由于与外电路有联系,需经光耦器件进行隔离,以防接点输入回路引入的干扰,其原理接线如图(b)所示。

南瑞继电保护技能培训教材

南瑞继电保护技能培训教材

第一章微机保护的硬件和软件系统第一节微机保护的硬件系统一套微机保护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硬件系统是构成微机保护的基础,软件系统是微机保护的核心。

图1-1表示出了微机保护的硬件系统构成,它由下述几部分构成:⑴微机主系统。

它是由中央处理器(CPU)为核心,专门设计的一套微型计算机,完成数字信号的处理工作。

⑵数据采集系统。

完成对模拟信号进行测量并转换成数字量的工作.⑶开关量的输入输出系统.完成对输入开关量的采集和驱动小型继电器发跳闸命令和信号工作。

⑷外部通信接口。

⑸人机对话接口。

完成人机对话工作。

⑹电源。

把变电站的直流电压转换成微机保护需要的稳定的直流电压。

一中央处理器CPU它是微机主系统的大脑,是微机保护的神经中枢。

软件程序需要在CPU的控制下才能遂条执行.当前,在微机保护中应用的CPU主要有以下一些类型:1.单片微处理器例如Intel公司的80X86系列,Motorola公司的MC683XX系列.其中32位的CPU例如MC68332具有极高的性能,在RCS900系列的主设备保护装置中得到了应用。

16位的如Intel公司的80296,在RCS900型的线路、主设备保护中用到了该芯片。

2。

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它将很多器件,包括一定容量的存储器都集成在一个芯片中,所以外围电路很少。

因而这种数字信号处理器的突出特点是运算速度快、可靠性高、功耗低。

它执行一条指令只需数十纳秒(ns),而且在指令中能直接提供数字信号处理的相关算法。

因此特别适宜用于构成工作量较大、性能要求高的微机保护。

在RCS900型的线路、主设备保护中,保护的计算工作都是由DSP来完成的,使用的芯片是AD公司的DSP—2181。

二存储器用以保存程序、定值、采样值和运算中的中间数据.存储器的存储容量和访问时间将影响保护的性能。

在微机保护中根据任务的不同采用的存储器有下述三种类型的存储器.⒈随机存储器(RAM)。

在RAM中的数据可以快速地读、写,但在失去直流电源时数据会丢失.所以不能存放程序和定值。

微机保护复习资料

微机保护复习资料

微机保护复习资料A卷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13分)1.微机保护的硬件一般包括数据采集系统、 CPU主系统、开关量输入/输出系统三部分。

2.评价算法优劣的主要标准是速度和精度。

3.微机保护的算法分为基本算法和继电器算法两大类。

4.微机保护中的阻抗元件多采用多边形特性,其优点是抗过渡电阻能力强。

5.微机保护中输入信号的电平变换作用是使输入信号与微机模入通道电平相匹配,同时实现装置内部的电隔离。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9分)7.微机保护的调试周期比常规保护的调试周期长。

(×)8.微机保护只是实现方式与常规保护不同,不能从根本上改善保护的性能。

(×)9.微机保护中采样频率越高越好。

(×)10.微机保护中采样保持器的保持电容越大越好。

(×)11.在微机保护中,过渡电阻对不同安装地点的保护,其影响是不同的。

(√)12.微机保护的基本算法是构成保护的数学模型。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4分)16.负序电流整定往往用模拟单相接地短路的方法,因为单相接地短路时负序电流分量为短路电流的( C )。

A. 3倍B. 2倍C. 1/3倍D. √3倍17.微机保护一般都记忆故障前的电压,其主要目的是( B ).A.事故后分析故障前潮流B.保证方向元件的方向性C.录波功能的需要D.微机保护录波功能的需要18.微机保护中,每周波采样20点,则( A )。

A.采样间隔为1ms,采样率为1000HzB.采样间隔为5/3ms,采样率为1000HzC.采样间隔为1ms,采样率为1200HzD.采样间隔为1ms,采样率为2000Hz19.当系统的频率高于额定频率时,方向阻抗继电器最大灵敏角( A )。

A. 变大B. 变小C. 不变D. 不确定20.三段式电流保护中,灵敏度最高的是( A )。

A. Ⅲ段B. Ⅱ段C. Ⅰ段D. 都一样21.系统频率降低时,可以通过( CD )的办法使频率上升。

微机综合保护原理

微机综合保护原理

微机综合保护原理微机综合保护是指对微机系统进行全面保护的措施和原理。

微机系统是指由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和各种外设组成的一套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它们被广泛应用在各种领域,包括工业控制、通信、医疗、商业等。

由于微机系统通常运行着重要的任务和数据,因此确保其安全和可靠性对于各行各业都至关重要。

微机系统有许多方面需要进行保护,包括硬件、软件、网络等各个方面。

综合保护原理主要是通过多层次的措施来保护微机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

以下将从硬件、软件、网络等方面来详细介绍微机综合保护的原理。

首先从硬件方面来看,微机系统的硬件包括主机、外设和各种传感器等。

为了保护这些硬件不受损坏或者遭受攻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选择高质量的硬件设备。

在选择微机系统的硬件设备时,应该选择那些经过认证、质量可靠的设备,避免使用低质量甚至是侵权的硬件设备。

2.加固硬件防护措施。

在安装和使用硬件设备时,可以采取物理防护措施,比如加固机箱、设置密码锁等,以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破坏或者篡改硬件设备。

3.及时更新硬件设备。

随着科技的进步,硬件设备可能存在漏洞或者安全隐患,因此要及时更新硬件设备的驱动程序或固件,以确保其安全可靠。

其次从软件方面来看,微机系统的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

软件的安全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整个微机系统的运行,因此需要采取下面的措施:1.选择安全可靠的软件。

在选择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时,应该选择那些由正规厂家发布的、受到广泛认可的软件,并且要定期更新,以确保安全可靠。

2.加固软件安全性。

采取加密、权限控制、强化认证等措施,保护软件免受非法侵入和攻击。

3.实施漏洞修复方案。

软件可能存在各种漏洞,需要及时采取修复措施,以免受到攻击和破坏。

再者从网络方面来看,微机系统通常需要联网,与其他设备或者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为了保护微机系统不受来自网络的威胁,需要采取下面的网络安全措施:1.搭建安全网络环境。

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软件等措施,构建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避免受到未经授权的访问和入侵。

简述微机保护的基本构成和主要部分的功能

简述微机保护的基本构成和主要部分的功能

简述微机保护的基本构成和主要部分的功能1、简述微机保护的基本构成和主要部分的功能答:微机保护是由一台计算机和相应的软件(程序)来实现各种复杂功能的继电保护装置。

微机保护的特性主要是由软件决定的,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不同原理的保护可以采用通用的硬件。

微机保护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

硬件一般包括以下三大部分。

(1) 模拟量输入系统(或称数据采集系统) 包括电压形成、模拟滤波、采样保持、多路转换以及模数转换等功能,完成将模拟输入量准确地转换为所需的数字量。

(2) CPU主系统包括微处理器(MPU)、只读存储器(EP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以及定时器等。

MPU执行存放在EPROM中的程序,对由数据采集系统输入至RAM区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完成各种继电保护的功能。

(3) 开关量(或数字量)输入/输出系统由若干并行接口适配器、光电隔离器件及有接点的中间继电器等组成,以完成各种保护的出口跳闸、信号警报、外部接点输入及人机对话等功能。

微机保护软件是根据继电保护的需要而编制的计算机程序。

72、电力变压器的不正常工作状态和可能发生的故障有哪些?一般应装设哪些保护?答:变压器的故障可分为内部故障和外部故障两种。

变压器内部故障系指变压器油箱里面发生的各种故障,其主要类型有:各相绕组之间发生的相间短路,单相绕组部分线匝之间发生的匝间短路,单相绕组或引出线通过外壳发生的单相接地故障等。

变压器外部故障系变压器油箱外部绝缘套管及其引出线上发生的各种故障,其主要类型有:绝缘套管闪络或破碎而发生的单相接(通过外壳)短路,引出线之间发生的相间故障等。

变压器的不正常工作状态主要包括:由于外部短路或过负荷引起的过电流、油箱漏油造成的油面降低、变压器中性点电压升高、由于外加电压过高或频率降低引起的过励磁等。

为了防止变压器在发生各种类型故障和不正常运行时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连续运行,变压器一般应装设以下继电保护装置: (1)防御变压器油箱内部各种短路故障和油面降低的瓦斯保护。

微机保护原理

微机保护原理

近三十年来,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计算机的应用已广泛而深入的影响着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

它给各部门的面貌带来了巨大的并且往往是质的变化。

计算机技术同样影响到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

传统的继电保护基本上已被新型的微机保护所替换。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微机保护。

一、微机保护装置的构成微机保护与传统继电保护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前者不仅有实现继电保护功能的硬件电路,而且还必须有保护和管理功能的软件———程序;而后者则只有硬件电路。

微机保护装置的硬件构成可分为四部分:数据采集、微型计算机模块、开出开入、人机接口、其它(通讯,电源等)。

(一)数据采集传统保护是把电压互感器(TV)二次侧电压信号及电流互感器(TA)二次电流信号直接引入继电保护装置,或者把二次电压、电流经过变换(信号幅值变化或相位变化)组合后再引入继电保护装置。

因此,无论是电磁型、感应型继电器还是整流型、晶体管型继电保护装置都属于反应模拟信号的保护。

尽管在集成电路保护装置中采用数字逻辑电路,但从保护装置测量元件原理来看,它仍属于反应模拟量的保护。

而微机保护中的微机则是处理数字信号的,即送入微型计算机的信号必须是数字信号。

这就要求必须有一个将模拟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的系统,这就是数据采集系统的任务。

(二)微型计算机模块微型计算机是微机保护装置的核心。

数字信号采集进来后对其进行数字虑波,然后通过各种不同的算法对其进行计算处理,逻辑判断,动作出口,事故纪录等等处理。

目前计算机保护的计算机部分都是由微型计算或单片微型计算机构成的,这也是微机保护名称的由来。

由一片微处理器配以程序存贮器、数据存贮器、接口芯片(包括并行接口芯片、串行接口芯片)、定时器、计数器芯片等构成的微机系统称为单微机系统。

而在一套微机型保护装置中有两片或两片以上的微处理器构成的微机系统则称为多微机系统。

由单片微型计算机配以部分接口芯片也可以构成微机系统。

同样地,在一套微机保护装置中仅有一个微处理器称为单微机系统,而在一套保护装置中有两片或两片以上微处理器则称为多微机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微机保护基本硬件构成
本节将要介绍微机保护装置硬件系统构成以及微机保护装置的几种典型结构。

一、微机保护装置硬件系统构成
以下主要介绍微机保护装置硬件系统构成和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硬件系统功能。

1. 微机保护装置硬件系统构成
(1)数据采集部分(包括电流、电压等模拟量输入变换、低通滤波回路、模数转换等)。

(2)数据处理、逻辑判断及保护算法的数字核心部分(包括CPU、存储器、实时时钟、WATCHDOG 等)。

(3)开关量输入/输出通道以及人机接口(键盘、液晶显示器)。

2.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硬件系统-功能上分6块
(1)数据采集系统(模拟量输入系统):
①主要功能:采集由被保护设备的电流电压互感器输入的模拟信号,并将此信号经过适当的预处理,然后转换为所需要的数字量。

②模拟量输入回路方式(据模数转换原理分):
◆基于逐次逼近型A/D转换的方式:包括电压形成回路、模拟低通滤波器(ALF)、采样保持回路(S/H)、多路转换开关(MPX)及模数转换回路(A/D)等。

◆利用电压/频率变换(VFC)原理进行A/D转换的方式:包括电压形成、VFC回路、计数器等。

(2)数字处理系统(CPU主系统):
①数字处理系统(CPU主系统):
微机保护装置是以CPU为核心,根据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到的电力系统的实时数据,按照给定的算法来检测电力系统是否发生故障以及故障性质、范围等,并由此做出是否需要跳闸或报警等判断的一种自动装置。

微机保护原理由计算机程序来实现,CPU是计算机系统自动工作的指挥中枢,计算机程序的运行依赖于CPU来实现。

所以CPU的性能直接影响系统优劣。

②数字处理系统主要包括:
微机处理器CPU;
数据总线为8、16、32位等的单片机、工控机以及DSP系统;
存储器;
电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存放定值;
紫外线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EPROM和闪速存储器FLASH:存放程序;
非易失性随机存储器NVRAM:存放故障报文、采样数据;
静态存储器SRAM:存储计算过程中的中间结果、各种报告。

(3)开关量输入/输出回路:
开关量输入输出回路一般采用固态继电器、光电隔离器、PHTOMOS继电器等器件组成,以完成各种保护的出口跳闸、信号报警及外部接点输入等工作,实现与5V系统接口。

柜内开关量一般使用24V电源,柜间开关量输入信号采用220V或110V电源,计算机系统输入回路经光隔离器件转换为24V/5V信号,驱动继电器实现操作。

(4)人机接口:
①主要包括:显示器、键盘、各种面板开关、实时时钟、打印电路等。

②主要功能:
用于人机对话,如调试、定值调整及对机器工作状态的干预。

常用液晶显示器和6键操作键,人机交互面板包括:由用户自定义画面的大液晶屏人机界面;由用户自定义的报警信号显示灯LED;由用户自定义用途的F功能键;光隔离的串行接口;就地、
远方选择按钮;就地操作键。

(5)通信接口:包括:维护口、监控系统接口、录波系统接口等。

一般采用:RS485总线、PROFIBUS网、CAN网、以太网及双网光纤通信模式。

微机保护对其要求:快速、支持点对点平等通信、突发方式的信息传输、物理结构采用星形、环形、总线形、支持多主机等。

(6)电源回路:
采用开关稳压电源或DC/DC电源模块,提供数字系统5、24、±15V电源:
+5V电源用于计算机系统主控电源。

±15V电源用于数据采集系统、通信系统。

+24V电源用于开关量输入、输出、继电器逻辑电源。

图10-1 微机继电保护功能
二、微机保护装置的几种典型结构
以下将要简要介绍微机保护装置的几种典型结构:
1. 单CPU微机保护装置的结构:
(1)定义:指整套微机保护共用一个单片微机,无论是数据采集处理,还是开关量采集、出口信号及通信等均由同一个单片机控制。

(2)协同工作关系:目前人机接口一般另外采用独立的CPU,模拟量输入回路、单片微机系统(CPU、EPROM、RAM、EEPROM等)、开关量输入输出各部分均通过总线(BUS)联系在一起,由CPU通过BUS实现信息数据传输和控制。

(3)优点:结构简单。

(4)缺点:容错能力不高,一旦CPU或其中某个插件工作不正常就能影响整套保护装置。

因后备保护与主保护共用同一个CPU,主保护不能正常工作时往往也影响后备保护。

2. 多CPU微机保护装置的结构:
(1)定义:指在一套微机保护装置中,按功能配置多个CPU模块,分别完成不同保护原理的多重主保护和后备保护及人机接口等功能。

(2)优点:模块化设计,任何一个模块损坏不影响其他模块保护的正常工作,有效提高了保护装置的容错水平,防止了一般性硬件损坏而闭锁整套保护。

(3)多CPU的功能框图:
图10-2 多CPU的功能框图
说明:
组成:由4个硬件完全相同的保护CPU模块构成,分别完成高频保护、距离保护、零序电流保护以及综合重合闸等,另配置了一块带CPU的接口模板(Monitor),完成对保护(CPU)模块的巡检、人机对话和与监控系统通信联络等功能。

模拟量输入回路有交流输入、模/数变换1、模/数变换2。

单片微机系统即保护CPU模块由高频、距离、零序电流、综合重合闸等保护组成。

人机接口模块由带CPU的接口模板和打印机等构成。

开关量输入、开关量输出通道包括逻辑、跳闸、信号、报警电路,另有逆变电源部分。

每个CPU插件都可以独立工作,各保护之间不存在依赖关系,故可靠性强。

实际工作是主从分布式的微机工控系统,人机接口部分是主机,完成集中管理及人机对话的任务,而单片机保护部分是4个从机,它们分别独立完成各种保护任务,4种保护综合完成一条高压输电线路的全部保护,即输电线路各类相间和接地故障的主保护和后备保护,并能完成综合重合闸功能。

3. 采用DSP的CPU微机保护装置的结构:
(1)DSP定义: 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是进行数字信号处理的专用芯片,它是微电子学、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综合的新器件。

(2)应用:由于它可把数字信息处理中的一些理论和算法以实时实现,计算机应用领域中广泛应用。

(3)结构形式(哈佛结构):
大多用哈佛结构,将存储器空间划分成两个,分别存储程序和数据。

有两组总线连接到处理器核,允许同时对它们进行访问。

此法将处理器和存储器的带宽加倍数,更重要的是同时为处理器核提供数据与指令。

DSP速度最佳化是通过硬件功能予以实现的,每秒能执行10M条以上指令。

采用循环寻址方式,实现了零开销的循环,大大增进了如卷积、相关、矩阵运算、FIR等算法的实现速度。

(4)应用到微机保护中的理由:
由于DSP技术有着强大、快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定点、浮点的运算功能,因此将DSP技术融
合到微机保护的硬件设计中,将极大地提高微机保护对原始采样数据的预处理和计算能力,提高运算速度,更容易做到实时测量和计算。

如,在保护中可以由DSP在每个采样间隔内完成全部的相间和接地阻抗计算,完成电压、电流测量值的计算,并进行相应的滤波处理。

(5)硬件框图:
图10-3采用DSP的CPU微机保护装置的硬件结构框图
说明:采用单片机加DSP的结构,将主、后备保护集成在一块CPU板上,DSP和单片机各自独立采样,由DSP完成所有的数字滤波、保护算法和出口逻辑,由CPU完成装置的总启动和人机界面、后台通信及打印功能。

整个装置由多个插件模块组成,包括直流插件DC、交流插件AC、低通滤波插件LFP、CPU插件、通信插件COM、24V光耦插件OPT1、高压光耦插件PT2、信号插件SIG、跳闸出口插件OUT1和OUT2和显示面板LCD。

(6)其他:交流变换插件AC用于三相电流(IA、IB、IC)、零序电流I0、三相电压(UA、UB、UC)及线路抽取电压Ux的输入。

通信插件完成与监控计算机通信连接,有RS485、光纤和以太网接口。

4. 网络型CPU微机保护装置的结构:
(1)基本框图:
图10-4 网络型CPU微机保护装置结构的基本框图
说明:
与保护功能和逻辑有关的标准模块插件仅有三种:CPU插件、开入(DI)插件和开出(DO)插件。

CPU插件包含了微机主系统和大部分的数据采集系统电路。

开入(DI)、开出(DO)插件的设计,使CPU构成了智能化I/O插件。

通信网络采用CAN总线方式,利用CAN总线的可靠性和非破坏性总线仲裁等,可保证硬件电路和跳闸命令、开入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及时性。

网络作为连接的纽带,故每一个模块仅相当于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可任意增加节点,节点功能分别升级。

要求:遵守相同的规约。

(2)优点:
模块之间的连接简单、方便;
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扩展性好;
升级方便;
便于实现出口逻辑的灵活配置;
降低对微型机或微控制器并行口的数量的要求。

三、现代数字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特征
以下就是现代数字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特征:
采用32位CPU提高保护系统的性能;
采用14-16位模数转换器A/D提高数据采集系统的精度;
采用高级语言编程,实现软件标准化、模块化、可编程,尽可能采用实时任务操作系统;
采用液晶或场效应型平面显示器实现人机接口;
采用LAN及GPS构成强大、可靠的通信网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