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武汉理工大学-17-易鹏-《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高校太极拳系列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合集下载

武汉理工大学体育部易鹏

武汉理工大学体育部易鹏

武汉理工大学体育部易鹏、孙柏青:一枚珍藏了18年的金牌,易鹏九运夺金记2018-12-13 20:26:48 来源:楚天都市报-看楚天评论:0字号+回忆起17年前的那一幕,第九届全国运动会太极拳全能金牌得主---易鹏依旧无法抑制心中的激动。

“第一轮太极剑的比赛过后,几乎所有人都觉得金牌没戏了。

结果第二轮,奇迹出现了!”易鹏4岁开始习武,1993年进入湖北省武术队,师从袁林林的得意弟子——赵勇,至第九届全国运动会,22岁的易鹏随师兄邹云建代表湖北出战全运会。

彼时,在太极全能项目中,东道主广东队实力超群,对于太极拳这枚金牌志在必得,为了确保拿到这枚金牌,还特意从北京队挖来名将孔祥东。

湖北队想得到这枚金牌无异于虎口拔牙。

第一天的太极剑项目,师兄邹云建在重压之下,没有调整好心态,发挥失常,排名靠后,早早退出争夺金牌的行列。

夺取这枚金牌的重任一下落在易鹏的肩上。

而作为初生牛犊的易鹏发挥出色,易鹏获得了9.01分,暂排第二名,从理论上保留着夺金的希望。

虽说是排名第二,但圈内人都知道,湖北队的这枚金牌基本“没戏了”。

孔祥东的名气远远大于易鹏,比赛经验也较为丰富,裁判的印象分就占得先机,况且又是东道主,可谓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只要孔祥东在太极拳中不出现重大失误,这枚金牌就基本上是他的了。

湖北要实现逆转,一是寄希望孔祥东失误,二是易鹏自己难度动作不失误,有超水平发挥。

对于湖北教练团队来说这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

邹云建的失误,打乱了赛前制定的第一方案,围绕易鹏制定的第二方案是排除杂念,放松心态,轻装上阵,立足于拼。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出人意料的是名将孔祥东也没有顶住巨大的压力,在完成难度动作时出现重大失误。

轮到易鹏上场,赛场鸦雀无声,空气仿佛也凝固了。

易鹏很好的贯彻了教练组赛前的战术意图,状态调整的很好,从起势开始,完全进入忘我的境界,一套行云流水太极拳打下来折服了裁判,令在场的观众如痴如醉…… 9.16分!当显示屏上打出分数时,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高校太极拳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的研究与实践

高校太极拳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的研究与实践

高校太极拳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的研究与实践
王磊
【期刊名称】《科学咨询》
【年(卷),期】2022()21
【摘要】太极拳项目是我国高校一直推行的体育活动之一,太极拳既是我国的国粹之一,又是一项可以终身学习的体育项目。

将太极拳引入高校,学生不仅可以得到身体的锻炼,还能修养身心,培养“和谐包容”的思想观念。

在太极拳的推行中引入传统文化更是在进一步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致力于让学生从太极拳文化中得到熏陶。

在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政策的要求,也是发扬体育精神、弘扬我国崇尚和平的武术理念的重要手段。

【总页数】3页(P128-130)
【作者】王磊
【作者单位】保定理工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5
【相关文献】
1.太极推手引入高校太极拳教学中的理论研究
2.太极推手引入高校太极拳教学中的理论研究
3.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中引入AR技术的研究
4.歌剧排演在艺术类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引入与实践研究
5.中国古典音乐在高校太极拳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文化本源的传统武术教学研究——以太极拳教学为例

基于文化本源的传统武术教学研究——以太极拳教学为例

2 具体操 作和可行性
太极拳是博大精深武术文化之中的一朵奇葩, 被称 为最能代表传统 文化 的武术拳种之一. 毕竟是 中华 武术在传统文化的交融 、 浸润之中, 集传统文化与武术拳学之大成者, 如图 1 所示, 在太极拳运动的形成过 程中完全可以做到与传统文化理论的… 对应, 具体不同阶段分析如下.
Vo 1 . 3 4 No .1 Ma r . 2 0l 3
基 于文化本源 的传 统武术教 学研 究
— —
以太 极拳教学为例
陈 威
( 淮北师 范大学 体育学院, 安徽 淮j E 2 3 5 0 0 0 )
摘 要: 为改 变传统武 术教学 中对传统文化传 承的遗漏 或忽略, 以太极拳教 学为例, 从文化本源 切入, 将传统文化 中 相关理论 与太极 拳运动 紧密结合起 来, 提出太极拳教学 按照传统 文化理论 中事物 生成路径来安 排教学过程 的理念 , 并论证其具体操作 和可行性 , 以及其主要 特色. 关键词 : 传统文化; 太极 拳; 教学
中 图分 类 号 : G 8 5 26 9 1 ( 2 0 1 3 ) 0 1~ 0 0 9 4—0 3
产生 于先 民生活的中华武术, 浸淫在 中国传统文化之 中, 发展至明清时期成 为以拳种林立为主要特征 的武 术 大 发 展 时期 , 武 术 既是 中国传 统 文化 的载 体 , 同 时也 是传 统 文 化 的一 部分 . 自2 0世 纪初 文 化论 争 背 景下的“ 土洋体育之争” 将存于乡野之中的武术推至“ 国粹” 之列, 也 因此有在 1 9 1 5 年的北洋政府时期 的“ 列 入学校必修课程” , 至新 中国成立后将武术确定 为体育院系正式课程, 到世纪末武术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点 的出现, 无不显示 国人对“ 固有武技” 的重视. 但是, 在经过对传统武术的提萃或改 良之后而进入学校教育之 中, 难免受到 以西方现代体育为主流的教学方法影响, 甚至来说完全按照现代体育 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其带来 的结果就是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遗漏或忽略, 因而无形之中减弱其教育功能, 这也正是 自武术进入学 校教育以来学者们一直难以释怀的原因所在. 反观传统武术 的传习, 无论何种拳种, 在传授和学练过程之 中 无不遵循该拳种的发生发展逻辑, 文化性 、 民族性尽显其 中. 本文 以武术 民族性为 出发点, 基于传统武术 的 文化本源, 结合笔者多年的习练和教学实践, 以传统文化中万物的生化理念切合太极拳 的动作形成过程。 进 而安排教学顺序来代替现代体育教学 中的“ 分解一完整教学法 ” , 以此来探讨传统武术在现代学校教育 中教 学 方法 匕 的 回 归.

MOOC第一章、绪论

MOOC第一章、绪论

国家级武术裁判国际级运动健将世界太极拳冠军硕士研究生导师武汉理工大学易 鹏 副教授太极第一章:绪 论1.1太极宗师的传奇故事1.1.1 杨露禅偷拳(视频欣赏)1.1.2 太极张三丰悟道(视频欣赏)1.2 太极拳的神奇与平凡 1.2.1太极拳的错误观念1.2.2“艺术”与现实的落差(太极张三丰视频)极1.2.3时势造英雄晚清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太极拳发展的黄金时期之一。

群星璀璨,名家辈出。

这一时期是太极拳从封庭闭院走向社会大众的全面爆发。

孙门祖宗——孙禄堂个人资料:孙禄堂(1860-1933)名福全,字禄堂,晚号涵斋,别号活猴,河北顺平县北关人,孙式太极拳暨孙门武学创始人,中国近代著名武术家。

在近代武林中素有武圣,武神,万能手,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称。

极极北方拳圣——王茂斋个人资料:王茂斋(1862-1940)山东掖县人,王茂斋老先生祖居山东省莱州市(原掖县)大武官村,他是吴式太极拳宗师吴鉴泉的师兄。

与吴鉴泉并称“南吴北王”。

吴门宗匠——吴鉴泉 个人资料:吴鉴泉,名爱绅,字鉴泉,满族,(1870-1942),河北大兴县人,吴式太极拳创始人。

吴自幼喜爱武术,随其父习练太极拳(其父全佑,随杨露禅、杨班侯父子学习太极拳大、小架,久练不缀,为一代太极名师)。

极极武派巨擘——郝月如 个人资料:郝文桂(1877-1935),字月如。

郝为真之子。

少时体质孱弱,三岁头犹倾欹,及十余岁,习太极拳,颖悟异常,体力转强。

是武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

太极教授——许禹生个人资料:许禹生,(1878-1945)字龙厚。

北京市人,原籍山东省济南市。

1878年生于一个武术世家。

民国时期任职教育部专科系主事,大力推动太极拳进入教育系统,纳入国民素质体系,建议在学校设置国术课,以增强青少年体质,并成立体育学校,首次将武术列入学科考试科目。

极极杨门宗长——杨澄甫个人资料:杨澄甫(1883-1936)男,生于北京,与其祖父杨露禅、伯父杨班侯、父亲杨健侯均为太极名家,杨澄甫承先启后,定型杨式大架,培养众多杰出弟子,奠定未来杨式太极拳大发展的坚实基础。

高水平武术运动队人才培育与科学管理研究

高水平武术运动队人才培育与科学管理研究

高水平武术运动队人才培育与科学管理研究
易鹏
【期刊名称】《新课程研究:中旬》
【年(卷),期】2014(000)004
【摘要】随着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高水平武术运动队的长效发展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探索,特别是在高校高水平武术运动队人才培育和科学管理方面取得诸多研究成果.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问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湖北省高校高水平武术运动队人才培育和科学管理进行了研究,认真剖析制约高水平武术人才培育诸多问题,提出了促进运动队科学管理的对策.
【总页数】2页(P20-21)
【作者】易鹏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体育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4.4
【相关文献】
1.高水平武术运动队人才培育与科学管理研究
2.构建高水平武术运动队人才培育模式研究
3.高等学校应当成为造就高水平运动后备人才的重要阵地——对高校创办高水平运动队的探讨
4.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训练与管理研究——评《学校体育教育与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管理研究》
5.江苏省“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与人才培养的研究——以河海大学高水平运动队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2.1.2太极拳民间团体与推广

12.1.2太极拳民间团体与推广

12.1.2太极拳民间团体与推广武汉理工大学教职工太极拳协会武汉理工大学教职工太极拳协会成立于2008年10月,由易鹏老师及学校太极拳爱好者共同发起创立。

由学校工会审批成立的体育性群众组织。

协会成立的宗旨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太极拳文化精髓”。

立足于教职工,宣传、普及、推广太极拳,促进全校教职工的身心健康。

太极拳协会会长兼秘书长,体育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高水平武术队总教练易鹏老师,亲自指导教职工日常太极拳锻炼,使教职工太极拳协会会员逐年增加,已达到300多人。

教职工太极拳协会成立至今,常年组织学校广大教职员工(包括院士)太极拳锻炼,参加了近年来湖北省太极拳锦标赛。

湖北省高校教师武术比赛,获得优异成绩。

2008年还组织了太极拳协会会员到武当山功夫团进行了太极拳文化交流等活动,协助校工会相继成功举办了2012年庆三八全校教职工太极拳比赛。

2012年武汉理工大学秋季运动会开幕式,千人教职工、千人学生太极拳表演,协助举办一年一度的武汉理工大学运动会24式太极拳比赛,2015年武汉理工大学“秋之韵”园丁艺术节表演等活动,效果良好。

教职工太极拳的技术水平、身体素质,精神压力都得到了明显改善,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校园太极拳文化氛围。

全国政协委员张晓梅建太极拳应为全民健身首选运动“建议太极拳应该作为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首选项目,向全国人民推广和普及,以提高国人身体素质,应对我国老年社会面临的健康、医疗保障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张晓梅的提案。

网易东莞市网友:以前我每年感冒好几次,自从打了5年太极,再也没感冒过,去年办公室同事都患了甲流,唯独我好好的。

现在好多同事跟我学打太极。

浙江省金华市网友:张委员建议大力推广太极拳普及工作,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营、进社区。

我支持!广东省广州市网友:本人第一次发帖,只为了说,我们真的需要健身。

现在一次小病花费动辄上千元,还迁延难愈。

我长期缺少锻炼,这回要行动起来,练太极。

李光宇:设立太极文化大学发祥于河南焦作的太极拳是最能展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太极文化的武术运动项目之一,既蕴含着中华儒、道哲学等深层次文化基因,又以其推广简易性、广泛参与性深受我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喜爱。

竞技太极拳中32系列难度动作单脚支撑落地稳定性训练探析

竞技太极拳中32系列难度动作单脚支撑落地稳定性训练探析

竞技太极拳中32系列难度动作单脚支撑落地稳定性训练探析易鹏; 王飞; 夏成才; 于君玲【期刊名称】《《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53)008【总页数】6页(P76-81)【关键词】竞技太极拳; 腾空垂转; 难度动作; 落地阶段; 稳定性【作者】易鹏; 王飞; 夏成才; 于君玲【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体育部湖北武汉430070; 武汉体育学院武当山国际武术学院湖北十堰442714;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湖北武汉430079; 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重竞技系浙江杭州3112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8.11 问题的提出竞技太极拳完整的腾空垂转(2012版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中有关太极拳自选项目难度动作编码识别规定:跳跃类别一级编码3,垂转状态二级编码2,下含7种腿向、3级难度,故以下简称此类动作为32系列难度动作)。

单脚落地类难度动作从预备起跳到下接动作完成是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助力起跳阶段、腾空动作阶段和落地缓冲接动作阶段。

落地稳定性表现在从腾空动作结束后开始准备落地缓冲,直到下接动作完成过程中的动作特征。

实践中发现,在高水平太极拳竞赛中,落地缓冲阶段出现扣分的现象较为常见。

根据动作特征的差异性,又可将落地缓冲接动作阶段细分为初始落地阶段、支撑缓冲阶段和下接动作阶段。

初始落地阶段从完成空中动作、身体展开开始,到脚尖触地结束。

这一阶段是落地阶段的预备阶段,主要目的是腾空动作阶段结束后,身体能够尽量与地面垂直,保证重心于地面的投影能够在支撑面以内,为支撑缓冲创造良好力学条件。

单脚支撑缓冲阶段从脚尖触地开始,到重心下降至最低点结束。

这一阶段是落地阶段的主要阶段,主要目的是化解起跳后积蓄的重力势能,保证身体只有向下的位移,而没有前后左右的大幅度晃动。

落地衔接阶段从缓冲最低点开始,起重心至完成下接提膝独立结束。

这一阶段是整个难度动作的结束阶段,主要目的是起重心的同时保证身体只有向下的位移,而没有前后左右的大幅度晃动,以及避免脚的移动。

高校太极拳“四阶”分段式教学法刍议

高校太极拳“四阶”分段式教学法刍议

高校太极拳“四阶”分段式教学法刍议作者:冯琦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8年第18期摘要:太极拳是中国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在国家大力倡导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当下,武术也加大了走进高校的步伐,被许多高校纳入到体育课教学中。

太极拳因其动作舒展、流畅,被许多高校列为必修科目,高校学生大多数没有武术基础,学习太极拳具有一定的难度。

通过教学实践过程经验,采用“四阶”分段式教学法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高校太极拳“四阶”教学法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6(c)-0037-02太极拳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优秀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很好的强身健体、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功效,也是许多高校体育课的必修科目,但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毫无武术基础的学生因对太极拳的内涵了解不足而对学习和习练太极有一定的抵触情绪,而教学方法的单一、反复的重复演练、缓慢的动作等因素而让学生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习效果因此受到很大影响。

在高校普及太极拳,应着重考虑因为学习周期的时间短,学生对太极拳的了解只是接触皮毛,达不到内涵的理解,加上年轻好动,很少会选择太极拳作为重要的健身手段等因素,在高校学习期间让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太极拳技术基础并保持一定的兴趣,为日后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铺垫,所以,在教学时应因人而异,对大多数毫无基础的学生的技术掌握要求不要过高,不要让学生对太极拳学习望而生畏而产生厌学情绪。

1 太极拳教学现状目前一部分高校在太极拳的教学中是由武术专业的教师带课,学生根据兴趣选课,教学和学习整体都较为规范。

但是,由于教师数量等原因的局限性使太极的普及率较低,而一部分高校针对所有学生开设太极拳的必修课程,但由于教师自身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在示范和讲解技术动作时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教学法上普遍采用教师示范、讲解、领做、学生自行练习、教师集中纠正等方法,学生长时间处于一种循环、重复的学习状态,很容易引起心态上的疲惫,使学习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

基于文化本源的传统武术教学研究——以太极拳教学为例

基于文化本源的传统武术教学研究——以太极拳教学为例

基于文化本源的传统武术教学研究——以太极拳教学为例陈威
【期刊名称】《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3(034)001
【摘要】为改变传统武术教学中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遗漏或忽略,以太极拳教学为例,从文化本源切入,将传统文化中相关理论与太极拳运动紧密结合起来,提出太极拳教学按照传统文化理论中事物生成路径来安排教学过程的理念,并论证其具体操作和可行性,以及其主要特色.
【总页数】3页(P94-96)
【作者】陈威
【作者单位】淮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52.11
【相关文献】
1.中国传统武术的本源性研究——以十三势为例 [J], 徐潇;
2.基于文化本源的传统武术教学研究——以太极拳教学为例 [J], 陈威;
3.高等院校太极拳教学的困惑与反思——基于文化本源的思考 [J], 钟菊华;郑健
4.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高校太极拳教学研究——以焦作市高校为例 [J], 牛炎涛
5.新时代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基于传统武术文化契合时代发展需求的视角 [J], 王会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004-武汉理工大学-44-仲鹏飞-高校协同创新战略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优质教育资源共建与共享研究

004-武汉理工大学-44-仲鹏飞-高校协同创新战略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优质教育资源共建与共享研究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武汉理工大学成果科类:教育学(0401)申报等次:二等奖一、成果主要创新点(一)体育教学体系创新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提出协同创新的教育理念,在大学体育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现代技术应用与网络平台建设、管理创新、质量保障与监控等方面进行共建共享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大学体育课程鲜明的身心健康教育特色,推出了教育理念、制度创新、课程建设、教学实践、学习方式等一系列研究成果,在国内普通高校具有良好的引领和示范效应,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二)体育教学资源创新实现了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课程资源、文化资源、信息资源五大共享,延长了学习时间、跨越了地理空间,争取了优势教学资源,用互联网搭建大学体育网络教育平台,实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建立和完善健康、保健与健身处方大学体育教学体系;建立并实施动态模式的大学体育课程评估体系与监督机制,从教材建设、教学效果、场地条件等方面入手,由学生、同行和专家进行量化评价,对大学体育校本教程的开发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体育文化传承创新构建中国民族体育文化发展创新的学校体育教育体系,把我国具有极强的思想性、教育性、竞技性、娱乐性、观赏性、健身性的民族体育项目,大学体育课程增加中华武术、舞龙舞狮、毽球、扇子舞、太极功夫扇、珍珠球、巴桑舞等民族体育项目的教学内容,走进高校走向课堂,推广与升华我国民族体育核心价值体系。

满足大学生对体育学习与欣赏的客观需求,丰富和传承我国民族体育文化体系、体育保健康复体系,树立大学生以终身健康为目标的体育观。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一)建立高校大学体育课程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体系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资源的优势, 稳固发展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资源,提高体育硬件的利用率,必须改变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念,确立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资源共享的指导思想;建立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资源共享管理机构, 并完善管理机制;利用置换对等原则、投入互补原则、邻近共用原则、弱势补偿原则、以生为本原则,构建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实现资源的网络共享;整合体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实现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资源的多元化共享,这样才能达到体育资源合理共享。

太极拳文化遗产的品牌深度活化研究

太极拳文化遗产的品牌深度活化研究

太极拳文化遗产的品牌深度活化研究易鹏;党建地【期刊名称】《湖北体育科技》【年(卷),期】2018(037)005【摘要】太极拳既是我国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精髓,又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近些年来,太极拳文化在发展群众体育、体育产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遭受到西方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等强势文化的冲击,太极拳文化逐渐淡化.如何传承和推广太极拳文化成为了当代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谈和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在探讨太极拳文化遗产品牌活化内涵和时代诉求的基础上,从品牌共鸣、品牌表现、品牌情感和品牌知名度等方面构建太极拳文化活化体系,提出了建设文化品牌社群、挖掘文化品牌精髓、创新文化品牌业态、加强文化品牌宣传和推进文化国际品牌等对策,旨在不失传统民族文化本真元素的基础上进行各方面的创新和发展,让太极拳文化深度"活"起来.【总页数】4页(P382-384,390)【作者】易鹏;党建地【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体育部,湖北武汉,430070;武汉理工大学体育部,湖北武汉,4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05【相关文献】1.基于旅游文化深度开发的旅游品牌开发研究——以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例 [J], 陈辉2.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高校太极拳教学研究——以焦作市高校为例 [J], 牛炎涛3.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研究——以黔陶乡"黔陶文化"的活化升级为例 [J], 李焕臣4.基于优质旅游的渔业文化遗产价值重构与活化路径研究——以辽宁盘锦二界沟古渔雁文化遗产为例 [J], 赵昊琛;王慧5.基于优质旅游的渔业文化遗产价值重构与活化路径研究——以辽宁盘锦二界沟古渔雁文化遗产为例 [J], 赵昊琛;王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以“文化传承”为理念的太极拳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文化传承”为理念的太极拳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文化传承”为理念的太极拳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
杨军
【期刊名称】《科教文汇》
【年(卷),期】2014(000)003
【摘要】太极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智慧结晶,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将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继承下去,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下,如何在大学太极拳教学中更好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恰当地在太极拳教学中融入文化元素,依托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以“文化传承”为理念,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让大学生继承和感受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丰富大学太极拳课程。

【总页数】2页(P121-122)
【作者】杨军
【作者单位】中国计量学院体军部浙江·杭州 3100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7.04
【相关文献】
1.基于文化传承的大学太极拳课程改革实践研究 [J], 易鹏
2.基于文化传承的大学太极拳课程改革实践研究 [J], 易鹏;
3.基于文化传承的大学太极拳课程改革实践研究 [J], 历叶红
4.以"文化传承"为依托的壮医药线点灸学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 [J], 陈晓丽;彭定基;温海成;李晶晶
5.课程思政理念下的高校太极拳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 [J], 杨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化自信背景下太极拳推广策略研究

文化自信背景下太极拳推广策略研究
如今,国家强烈主张全民健身,为太极拳的推广 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目前在太极拳推广方面仍然 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以受众人群来说就存在着老年 习练者居多,年轻习练者较少的普遍现象;以地区层 面来说,中原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习练人群普遍较多, 而内陆,西北地区习练人数较少;以地域发展方面来说, 存在着城市习练者较多,农村习练人数较少的现象。 时代在发展,国家在进步,传统的太极拳推广模式不 再契合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和人民的兴趣,因而肯定 会受到限制,也会比较容易出现年龄,地域分布不均 的现状。青年是国家的栋梁,是国家的希望。年青一 代对太极拳兴趣低下,甚至没有兴趣去传承,这就更 缺少了太极拳推广的必要条件。[8] 习练太极拳的人口 较为分散,缺少相应的习练氛围,也就缺少太极拳传 播的文化底蕴,这将导致太极拳的普及力度不足。 3.3 缺少有效的推广渠道
72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氏、吴氏和孙氏太极拳为主流的五大流派。这些流派 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在不同的地域,不同 的历史时期逐步演变而来的。太极拳已被列为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6] 那么下一个阶段,太极拳要进一 步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恰恰反映出,我们 对太极拳的发展仍然在路上,太极拳的发展仍将继续。 随着中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竞技太极拳套路、难 度动作逐年增加;同时,太极拳作为一种融合了修身、 健身、养生三种属性的大众体育运动也深受人民群众 的支持与喜爱。 3 太极拳目前推广的困境 3.1 受到西方体育运动的冲击
太极拳是一种具有东方特色和中国元素的运动。 但由于近些年以来,受到西方国家一些具有实用、形 式主义体育运动的冲击,太极拳这一曾经让人耳熟能 详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慢慢地淡出人们的视野。人们 逐渐崇尚于国外竞技体育特殊的暴力美学以及可有可 无的体育形式,认为这即是体育。在西方体育运动传 入国内的同时,可供人们选择、欣赏、娱乐的项目越 来越多。西式体育项目以其独具的新颖性,趣味性吸 引着人民大众,这与人们自身民族体育文化意识淡薄 是密不可分,从而更偏向于选择新型的国外体育运动 方式,却忘记了太极拳这一集“百家之长”,而且具 有健身和养生功效的民族体育运动。[7] 因此才造成目 前现阶段太极拳运动推广受阻,甚至在一些地区发展 停滞不前的现状。 3.2 受众人群年龄、地区分布不均

浅谈太极拳运动员的选材与培养

浅谈太极拳运动员的选材与培养

浅谈太极拳运动员的选材与培养
易鹏
【期刊名称】《湖北体育科技》
【年(卷),期】2007(026)005
【摘要】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太极拳是中华武术宝库中一项极富魅力的项目,它以丰富的哲理内涵、医学原理及优美轻柔的形体动作吸引着海内外广大的体育运动爱好者.由于太极拳运动具有与其他拳种截然不同的特点,因而太极拳运动员的选材与培养也具有鲜明的特征.
【总页数】2页(P578-579)
【作者】易鹏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体育部,湖北,武汉,4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52.11
【相关文献】
1.浅谈体育舞蹈运动员的选材及培养 [J], 周雪来
2.从太极拳竞赛规则的变化谈太极拳运动的选材和发展--对优秀太极拳运动员易鹏现象的分析 [J], 梁锡华;温庄;张文高
3.浅谈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早期选材与培养 [J], 孙善卫;郭园园
4.浅谈太极拳推手运动员的科学选材 [J], 袁祎康;俸烨;
5.太极拳推手运动员选材探讨 [J], 邱建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校太极拳不同阶段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

高校太极拳不同阶段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

高校太极拳不同阶段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
刘东
【期刊名称】《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1(026)004
【摘要】运用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普通高校大学生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进行改革,在基本技术教学阶段运用表象训练,在技术复习阶段实施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方法教学,结果表明对太极拳不同阶段进行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参与太极拳运动的积极性,使学生体验到运动的乐趣,提高了学生的技术水平,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高,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
【总页数】3页(P151-153)
【作者】刘东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体育教学部,100083,北京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52.1
【相关文献】
1.不同教学阶段选择不同教学方法在高校初级长拳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J], 郑裔军
2.太极拳不同习练阶段的感知觉分析 [J], 周新新
3.不同教学阶段选择不同教学方法在高校初级长拳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J], 郑裔军
4.高校太极拳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J], 季景盛;覃阳
5.我国不同高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综合分析——石河子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 [J], 杨宏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知识图谱的太极拳运动研究热点与演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太极拳运动研究热点与演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太极拳运动研究热点与演化分析
刘诗洁;王林
【期刊名称】《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36)002
【摘要】以CNKI数据库体育类核心期刊1992-2017年收录的太极拳论文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Space V可视化分析软件,对494篇相关文献进行科学计量与可视化分析,以探寻国内太极拳运动研究热点与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太极拳运动研究演化过程历经初级、发展、稳定三个阶段;(2)太极拳运动研究的高产作者、高产机构合作知识图谱呈现集中—离散型图谱;(3)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太极拳与民族传统文化、太极拳教学与竞赛研究、太极拳与身体机能影响等方面;(4)太极拳研究领域文献的被引半衰期较高,普赖斯指数较小,其被引活跃度相对较低,表明文献内容较为陈旧.【总页数】9页(P35-43)
【作者】刘诗洁;王林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体育部,湖北武汉430070;武汉理工大学体育部,湖北武
汉4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05
【相关文献】
1.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外太极拳运动研究热点与演化分析 [J], 王俊杰;王培勇;徐坚;
刘峰
2.体操运动研究热点及演化分析——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J], 骆意
3.体操运动研究热点及演化分析——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J], 骆意;
4.基于知识图谱的儿童体质健康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演化分析 [J], 李垂坤; 袁琼嘉; 李雪
5.我国体育外交研究热点与演化分析——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研究 [J], 张斌;陈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
推荐学校(盖章):武汉理工大学成果科类:教育类
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
1.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太极拳教学实践,创建了体育与人文互融的太极拳系列课程。

在太极拳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中,将博大精深的国学文化以现身演示和太极拳各派功夫结合。

在拳术功法习练等教学内容中,让学生体悟一招一式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革故鼎新了系列太极拳课程。

2.建立了互联网+精品课程的教学新模式。

科技查新报告显示,“课上课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高校太极拳教学模式,具有创新性与开拓性,所首创的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及中国大学慕课,使教学过程从单一机械接受型,创新为自主互动开放型,构建了新的多维教学组织方式和形态,开创了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

通过互联网+精品课程,产生了太极拳课程极大的辐射效应,进一步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国内外推广。

3.以文武兼修、和谐贯通的课程特质,提高了大学生体质、心理、技能等综合素质。

进一步完善了体育教学综合素质考核评价体系,课程不再以套路为唯一评价标准,而是对其体质增强、技能掌握、心理调适、文化修养等,作全方位的考评。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字以内)
自2006年以来,通过对大学生太极拳必修课、选修课不断地探索、研究、拓展、实践,创建了《太极拳文化与功法习练》的通识选修课(实践课、理论
课)、中国文化导论课、研究生课程、专题讲座、习练辅导等系列课程。

2014年该课程获批湖北省精品视频公开课;2015年获批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016年升级为中国大学MOOC;精品资源共享课。

研究成果包括线下课程改革、网络课程、系列教学光碟、配套教材、研究报告、学术论文等。

探索并实现了“课上课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新模式,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太极拳课程深度融合,革故鼎新了旧的太极拳课程。

本成果已通过省级教学成果鉴定,专家一致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人文精神和民族文化自信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开拓性。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日益扩大,西方各种文化思潮大量涌入,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崇洋媚外的思想,甚至漠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象,与中国传统文化日渐疏离。

本教学成果以《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高校太极拳系列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为切入点,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以太极拳系列课程建设为重点,以创建的《太极拳文化与功法习练》等系列课程为依托,运用体育学、教育学、文化学、管理学、传播学等理论,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太极拳课程互融,对教学内容方法进行改革,对课程建设的评价与保障机制进行探索,促进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技能掌握及心理素质的全面提升,达到增强体质,调适心理,增强文化修养与自信。

研究工作涵盖了从抽象到具体、从文化到课程、从形似到内外兼修、从单一技能到身心健康、从线下到线上、从封闭到开放、从被动到自主、从传统到现代的各个方面,研究成果具有综合性、开拓性、立体性和可推广性的特点。

三、成果应用推广情况(400字以内)
1.《太极拳文化与功法习练》系列课程,获批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上线以来,点击率达7万次,全国人气排行榜第三名。

中国大学慕课首次开课学习人数达17000人,社会反响好。

课程系列教学光碟全国销量第一(100万左右),配套教材使用广泛,社会效益显著。

2.课上课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和综合考评方法,采用多元化形式,弹性化结构,多样化内容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广阔空间,所创新的自主学习方式和综合考评,大大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使学习者因生理、心理问题造成的极端事故率大幅度减少。

3.太极拳系列课程仅我校受众师生已累计达50万人次。

师生太极拳协会,常年开展太极拳活动,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成绩优异。

我校各单位(包括院士)都将太极拳作为工间操练习,以此舒缓工作压力,师生身心健康得到明显改善。

校运会开幕式的千人太极拳表演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形成独特的校园体育文化名片。

4.该系列课程已成为我校外国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导论课,国内外多所知名高校师生慕名前来学习,现作为法国洛林大学孔子学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推荐课程。

易鹏副教授还多次受邀带领校武术队出访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国
家进行太极拳教学及表演,获得良好赞誉。

5.亦文亦武的精品课程教学视频传播广泛,从少儿到老人、健全人到残疾人,各级各类武术教练等,都得到了科学的指导。

整体提升了全民习练太极拳的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