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失地农民生活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城乡发展的不断加速,许多地区都出现了失地农民的现象,他们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失去了自己的耕地和居住的地方,生活状况十分困难,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现象。
本文将对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进行调研,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以改善他们的生活。
一、调查方法我们选择了一些失地农民居住的村庄,在逐户调查的基础上,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包括居住条件、职业情况、收入来源、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情况。
我们还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了数据整理和分析。
二、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1、居住条件在调查的村庄中,我们发现失地农民的居住条件普遍比较差,绝大部分的失地农民都没有自己的住房,只能住在租来的房子里或者口袋房子中,一些人压根没有固定的居住地,在路边铺卡板房,甚至有些人睡在拦路桥底下,既没有安全保障,也没有卫生条件。
2、职业情况失地农民的职业情况多种多样,有的在城市中打零工挣钱,有的在农村务农,有的在家养殖或兜售生活用品。
但多数失地农民依赖于低端劳动力,收入偏低,难以满足日常生活的开销。
3、收入来源失地农民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劳务报酬、养殖收入、捡破烂收入等。
但全年收入都较低,加之个人技能弱、工作机会少,配合当前的经济快速发展,部分失地农民感到迷茫和挣扎。
4、教育和医疗在失地农民中,部分家庭经济困难,无法为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医疗,并存在一些义务教育问题。
当他们的孩子填报高中、大学的时候,缺乏家庭财力,不能进入高等学府,这进一步削弱了他们的生存权益。
三、改善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1、完善政策法规政府应当完善相关的失地农民的保障政策,制定出本地区的赔偿方案,使农民在失去土地时能够得到相应的补偿和安置。
2、创造就业机会补贴政策对于失地农民是极为必要的,但使用一次性资金解决问题并不现实,政府还需要努力让失地农民有长久的收入来源,鼓励企业联与农民合作,提供更多的内部员工岗位。
3、注重教育政府应该实行更加全面的义务教育,保障每一个儿童获得平等而优质的教育。
失地农民的调查报告
失地农民的调查报告失地农民的调查报告概述: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导致了大量农地被征用。
这其中,失地农民成为了最受影响的群体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失地农民的调查,探讨他们面临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失地农民的生存困境在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面临着生存困境。
他们失去了主要的生计来源,无法再依靠农田耕种维持生活。
同时,由于缺乏相关技能,他们也很难在城市中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
这使得他们陷入了贫困和无助的境地。
二、失地农民的社会适应问题失地农民在城市中面临着巨大的社会适应问题。
他们往往来自农村,对城市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缺乏了解。
这使得他们在城市中感到孤立和不适应。
与此同时,城市居民对于失地农民的歧视和偏见也给他们的社会融入带来了困难。
三、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征地过程中,他们往往面临着合法权益被侵犯的情况。
一些地方政府征地补偿不公,导致失地农民无法得到合理的补偿。
此外,他们的土地使用权也没有得到妥善保护,往往被转让给开发商或者其他利益集团,使得他们无法再回到农田上耕种。
四、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失地农民面临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对征地过程的监管,确保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其次,应该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帮助失地农民掌握一些城市生活所需的技能,增加他们在城市中的就业机会。
此外,社会应该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关爱和支持,减少对他们的歧视和偏见,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
五、成功案例在一些地方,已经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可以借鉴。
比如,在某个城市,政府通过与企业合作,为失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帮助他们融入城市社会。
同时,政府还提供了培训课程,帮助失地农民学习一些城市生活所需的技能。
这些措施使得失地农民逐渐摆脱了贫困,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结论:失地农民面临着生存困境、社会适应问题和权益保障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
失地农民的生存状况调查报告
失地农民的生存状况调查报告一、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导致失地农民数量不断增加。
失地农民的生存状况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农民的生活质量。
本报告通过对失地农民的生存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研究目的1、了解失地农民的基本生存状况。
2、分析失地农民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3、评估现有政策对失地农民生存状况的影响。
4、提出改善失地农民生存状况的政策建议。
三、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政策和学术研究报告,了解失地农民问题的背景和现状。
2、实地调研法:走访农村地区,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4、数据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四、研究内容1、失地农民的基本生存状况。
2、失地农民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3、政策影响评估。
4、对策建议。
五、研究结果1、失地农民的基本生存状况:收入水平:失地农民的收入普遍低于平均水平,部分农民陷入贫困。
就业状况:就业困难,再就业率低,部分农民从事临时性或低技能工作。
社会保障:社会保障覆盖面有限,医疗、养老等保障不足。
住房条件:住房条件改善有限,部分农民居住环境较差。
2、失地农民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经济压力:失去土地后,收入来源减少,经济负担加重。
就业困难:缺乏职业技能和就业信息,再就业难度大。
社会保障缺失: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难以应对生活中的风险。
社会融入问题:与城市居民存在一定隔阂,社会融入困难。
3、政策影响评估:政策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失地农民,但执行效果有待提高。
政策效果:政策对改善失地农民生存状况有一定作用,但仍有改进空间。
4、对策建议: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竞争力。
优化就业服务: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帮助农民再就业。
提高土地补偿标准:合理确定土地补偿标准,确保农民获得公平补偿。
失地农民现状调研报告
失地农民现状调研报告尊敬的领导:您好!我是负责进行失地农民现状调研的小组成员,特此向您汇报调研情况。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走访了多个农村地区的失地农民,与他们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了他们当前的生活状况、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意愿。
以下是我们的调研结果:一、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1.经济状况: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后,主要依靠务农和打零工维持生计。
由于缺乏稳定收入来源,他们生活十分困难,并且很难确保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
2.住房条件:失地农民普遍面临住房问题。
因为土地被征用,他们被迫离开了自己的房子,而在迁入城市的过程中,很多失地农民只能居住在简陋的出租房或临时搭建的棚户区。
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3.社会保障:失地农民普遍感受到社会保障的缺失。
由于缺乏稳定的工作,他们无法享受到城市居民的各项福利,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
这使得他们的未来更加不确定,难以面对突发的风险和挑战。
二、失地农民面临的问题1. 就业问题:失地农民在城市就业市场中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
由于缺乏专业技能和相关经验,他们往往只能从事体力劳动和简单的零工,收入较低。
并且,他们在城市就业过程中面临着资格认证、户籍等问题,很难融入城市社会。
2. 教育问题:失地农民的子女在城市教育体系中面临着较大的障碍。
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他们的子女往往无法享受优质的教育。
这使得他们难以通过教育提高自身能力,增加就业机会。
3. 社会融入问题:失地农民往往面临着与城市居民的融入问题。
由于文化差异和身份认同问题,他们在城市生活中常常感到孤立和不适应。
缺乏社会关系网络也使得他们难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三、失地农民的发展意愿1. 培训机会:失地农民希望能够得到专业培训,提高自身技能,增加就业机会。
他们认识到自身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局限性,希望能够有更多机会接受培训,提高自身竞争力。
2. 农业转型:部分失地农民表达了希望能够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的意愿。
他们希望能够从传统的农业种植转向特色农业或者农产品加工业,以期实现更高的收入和发展空间。
失地居民保障情况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失地居民保障情况调研报告(精选多篇)第一篇:失地居民保障情况调研报告失地居民保障情况调研报告xx居位于市政务中心西临,西接长途汽车总站,善国中学紧靠村旁,xx大道穿居而过。
据《沈氏族谱》载:清朝中期(公元1733——1822年)沈氏从后屯迁此,随之岳姓迁来共建村,名岳家庄,今称xx。
2014年根据xx政发(2014)81号文规定,更名为xx居委。
该居地理位置优越,商贾云集、商贸繁荣,是宜居、宜业、宜商的理想乐土。
xx居共有土地320亩,为配合全市实施的沈庄xx城中村改造项目,征用该居土地280亩,现有土地40余亩;人口433人,其中参加分配人口288人;计划生育育龄妇女98人,一男孩户38户,一女孩户24户,双女户1户;党员16人。
一、xx居失地居民情况近年来,xx街道在服从服务城市发展中,不断拓宽发展空间,搭建发展平台,通过城市建设不仅改善了群众的居住环境,而且在上项目、壮实力、促就业,为全市更好的项目落地腾出空间做出了积极贡献。
当前正在实施的xx居城中村改造,使得xx居大量土地被征用,现仅有土地40余亩。
在xx居居民房屋被拆迁后,居民全部在东七、孙庄等居租房居住。
在失地居民群众中,有稳定工作岗位和从事服务行业者约占20%,有较高的经济收入,生活比较富裕;获得不稳定就业岗位和自行外出务工或在市内务工者占70%,生活水平没有明显提高,部分还有所下降;没有就业者约占10%,生活水平一般,这部分失地群众年龄较大,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商品经济意识差,缺乏技术和经营经验,不能从事商业活动,有的还疾病缠身,没有其它出路。
总体来看,失地居民就业不稳定和失地保障政策不完善,是一个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失地群众的就业和生活保障问题。
二、引导失地居民就业上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失地居民的就业能力弱,面对就业竞争,由于年龄、知识、技能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地位求职比较困难。
就xx街道而言,可提供的就业空间不少,竞争虽然激烈,但由于失地居民文化程度、技术条件等的限制,导致用人单位不愿聘用,大多数居民从事市场配货运输、家政服务等。
【最新】关于失地农民现状调研报告 (3)doc
关于失地农民现状调研报告关于XX市市本级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情况调研报告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的数量日益增多。
如何解决失地农民今后的生存、发展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为详细了解XX市本级失地农民的现状,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工作要求安排,我局派员对XX市本级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情况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整理如下:一、市本级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2014年以来,XX市本级征收土地面积为8793.26亩,被征地人数9658人,已认定失地农民身份人数为7744人,参保6971人。
据调查,失地农民主要生产生活来源为外出务工、领取养老保险两种方式,领取失地农民养老保险人数为1435人,占参保人数的20.59%。
二、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情况1、在认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参照其他兄弟市的做法,我市出台了《XX市市本级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和《操作办法》,为市本级被征地农民参保工作的稳妥推进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
2、被征用土地涉及的农业人员安置办法。
以货币形式(安置补偿费)安置补偿和办理失地农民社保。
人均耕地面积在0.3亩以下的村小组村民,可按照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政1策参加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
就办理社保个人应缴纳的社保金,由政府补助15年个人应缴纳的60%,个人缴纳40%。
三、各个单位在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中的职责按照标准明确、村民自决、政府审核、阳光运作的原则,坚持以户为单位认定,以村小组为单位申报,规范执行“三审核二公示”的程序,即:先由被征地农民个人申请,经村小组全体户主会议初审,初审后把名册报村民委员会讨论二度审核,二审后在小组公示,无异议后将名册报乡镇政府,由乡镇政府组织乡镇公安、土管、财政、农业部门共同三度审核,三审无异议后,将名单在村组再公示,公示后名单送交国土部门,由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联席会议组织国土、财政、人社和农业等部门联合会审,经审核后符合条件的由国土部门颁发失地农民证,并报政府备案。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情况调研报告***街道工委为了了解辖区内地农民生活状况,***街道工委组成课题调研小组,通过个别访谈、集体座谈、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对辖区内1984年以来失地农民的安置过程、生活现状、所思所想等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方案的初步设想,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失地农民的基本状况***街道位于市区东北部,东接***,南邻***,西连***,北与***相邻。
总面积19.2平方公里,下辖***三个社区,代管***三个行政村,共65个居民小组,23个自然村,总人口4.2万,其中农业人口1.7万,现有耕地面积12660亩。
1984年前,***三个社区共有耕地6426亩,20多年来,先后有3981亩耕地为了***市的发展而被政府征用,现在这三个社区的耕地仅剩下2445亩,失地率达到61.95%。
其中***社区失地情况最严重,失去耕地1376亩,现在仅剩下32亩,***社区失去802亩,现在剩下406亩,城北社区稍好,失去1799亩,现有2007亩。
现在这三个社区人均耕地仅0.219亩。
这些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现在成为了失地农民。
他们被社会保险、医疗、就业、子女入学等问题所困扰,生活非常困难,就连最基本的最低生活都难以维持。
为了生活,他们不断上访,向有关部门反映,最近以***三组为代表的数百名群众多次到市群众工作部上访,要求解决***历年来失地群众最低生活保障问题。
此问题如果处理不当,极易造成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大局稳定。
二、失地农民目前所面临的生活困难及原因分析1.征地补偿标准偏低,难以维持长远生计。
例如:***市委搬迁征用***60亩地,每亩仅28000元;天瑞集团占地67亩,每亩42000元;***市撤县建市时,由于城镇人口少达不要求,经协调,省煤建井一处的人员全部迁到***市,为建一处家属院,征用***76亩地,每亩只支付5600元。
这是非公共事业征地,而公共事业征地补偿标准还要低,有的还是无偿被征用。
关于失地农民工生产生活状况调研报告
关于失地农民工生产生活状况调研报告关于失地农民工生产生活状况调研报告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土地被征用后必须妥善解决好失地农民今后的经济和生活保障问题。
为了掌握和了解失地农民的生活、心理情况,进一步摸清“失地农民”失地前后的经济和生活现状,为日后更好的帮助失地农民解决实际困难提供一手资料,四川农业大学校团委“失地农民生活现状调查小分队”及时组织开展了失地农民现状抽样调查。
此次调查我实践小分队选取了雨城区实地较多的大兴镇前进村以及具有代表性的80户失地农民家庭。
调查自以来的耕地被占用情况及实地后农民就业和生活现状。
一、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根据我们调查表上的数据和反映上来的信息,经过汇总和,我们看到前进村的失地农民包括两类人群:本地的失地农户和由汉源县由于修建水坝、水电站搬迁过来的失地农民。
本地失地农户数量较少,只占失地农民总数的25%,平均失地0.8亩/户,占失地农民承包土地面积的20%。
与之相比,汉源搬迁过来的失地农民较多,占到失地农民的75%,每户失地在2—5亩不等,这些失地农民的土地大部分是在开始被征用,每户的家庭人口数3—7人,失地后剩余土地不足1亩,仅供自给自足种点粮食。
调查我们还发现失地农户的文化程度较低,80%是没有上过学或仅是上过小学,上过初中的占到15%,而上过高中及其以上的不足5%二、农民失地的原因及被占用土地的使用情况据调查农民失地的原因较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投资项目用地,如修建水坝,水电站等征地;2.政府东扩西移后办公楼用地;3.当地农民承包土地搞菌类种植租地;4.子女外出打工,劳动力减弱,自愿出租土地。
三、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⒈失地后总体收入水平下降。
据对80户失地农民家庭的调查显示,农民失地前人均纯收入约1800元/人/年左右,失地后为1200元左右,有的甚至不足1000元。
失地前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0元/人/月,失年地后消费支出将近120元/人/月比失地前增加了50元左右。
关于失地农民有关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失地农民有关情况的调研报告对于失地农民有关事情的调研报告xx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为进一步摸清失地农民的有关事情,切实做好失地农民的基本日子保障工作,依照上级有关精神,近期,我局组织有关人员,对我县失地农民的现状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事情报告如下。
一、土地征收和失地农民基本事情(一)1999年1月1日以来,我县在都市规划区内,经依法批准,由国土资源局统一征收了771.6亩耕地。
(二)按照村人均耕地面积别到0.2亩统计,自1999年1月1日以来,我县目前共有失地农民617人。
1、自1999年1月1日新《土地治理法》颁布实施至2003年省政府[2003]115号文件下发之日往常,我县共有失地农民272人。
其中18周岁以下75人;18—男59、女54周岁的105人;男60、女55周岁以上的92人。
2、自2003年省政府[2003]115号文件下发之日至2005年5月31日,我县共有失地农民345人。
其中18周岁以下111人;18—男59、女54周岁的156人;男60、女55周岁以上的78人。
(三)我县失地农民失地后就业的或有其他固定收入的335人,日子水平在最低日子保障线以下的86人。
二、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事情(一)依照省政府[2003]115号文,我县对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初步拟订了有关政策,要紧包括以下内容:1、保障对象。
在都市规划区内,经依法批准,由国土资源治理部门实施统一征地,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有关规定,失地时享有第二轮土地承包权、且失地后人均农业用地较少的在册人员,均列入保障对象。
具体保障人员,经村民大会讨论经过,报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核准后确定,并予以公示。
2、保障形式。
一是男60周岁、女55周岁以上人员的养老保险。
建立个人专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制度。
个人专户由集体和个人缴费组成,记帐利率按别低于1年期银行同期利率确定。
政府出资部分全部记入县级社会统筹帐户用于调剂。
关于失地农民现状调研报告
关于失地农民现状调研报告一、引言失地农民是指因政府征收土地以及城市化进程而失去自己的农村土地的农民。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失地农民的问题日益凸显,对于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解失地农民的现状及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小范围的调研。
二、调研方法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收集了200份有效问卷。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信息、土地流转情况、生活状况、就业情况以及政府政策支持等。
三、调研结果分析1.土地流转情况调查显示,大多数失地农民的土地并未被政府更好利用,只有少部分的土地被发展成新农村、工业园区等。
其中,超过70%的农民表示自己的土地被转让给了开发商或者企业,但收到的补偿金不足以支撑他们的生计。
2.生活状况被调查农民中的90%表示他们的生活水平下降了。
他们失去土地后,许多人面临着生存困境,家庭经济压力加大。
此外,失地农民也面临着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
调查显示,70%的失地农民住房条件较差,60%的农民认为他们的子女教育受到了影响,40%的农民无法享受到合适的医疗服务。
3.就业情况在失土后,为了维持生计,大部分农民选择到城市打工,但他们的就业机会有限。
调查显示,70%的失地农民在城市从事的是低工资、体力劳动的工作。
而且,由于缺乏相关技能和教育背景,很多农民的职业发展受到限制。
4.政府政策支持大部分调查对象表示政府对失地农民的政策支持力度不足。
尽管有政策规定应该给予失地农民合理的补偿,但很多农民表示并未得到足够的补偿,甚至还面临着相关官员的腐败行为。
四、讨论与建议失地农民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农民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以下是我们的建议:1.加大政府对失地农民的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应当加强对土地征收和补偿政策的监管,确保农民得到公平合理的补偿。
2.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教育机会。
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培训中心和补贴计划,帮助失地农民提升技能,增加就业机会。
3.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政府应建立覆盖失地农民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问题。
失地农民情况的调研报告
失地农民情况的调研报告失地农民有关情况的调研报告失地农民有关情况的调研报告1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底,是农民根本利益的集中表达,也是维系农村社会稳定的根本因素。
为了全面掌握农民失地情况,根据市农委通知要求,就全县农民失地情况进行了初步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民失地的根本情况xx县辖城关、黄堡、后坪、过渡湾、寺坪、歇马、马桥、马良、店垭、龙坪等10个镇和两峪乡,261个村(含社区),78499户。
全县总人口28.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03万人。
农业局联合人社农保局、国土局耕保股联合调查,xx年,因各种原因全县失地面积到达711.6亩,牵涉农民450人,其中劳动力261人,进行社保安臵169人(养老保险),共发放征地补偿(土地补偿费、安臵补助费、青苗补偿费)1875.8662万元。
失地农民主要因征用土地而失地,土地根本流向国道高速公路、重点工程建设用地及根底设施建设用地。
农民失地后生产生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收入不稳定的失地农户认为,因失地他们的生产生活出现了困难和问题。
但目前因我县落实补偿政策较好,未出现因农民失地问题造成的越级上访事件。
1、根本生活保障功能弱化。
由于征地涉及到的农民,有的征用的土地多,有的征用的少,仅有几分地。
失地农民认为征地对他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一定程度影响,补偿费用对他们来说只能权宜之计、一时之用,从长远看,使他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其最根本生活难以得到保障。
2、局部失地农民收入明显减少。
一是由于失地农民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无技能或技能单一、年龄偏大,包括就业后收入偏低等原因导致失地农民无法实现就业和再就业,甚至出现不愿意就业的情况。
二是是医疗费用、费用等生活费用负担过重,导致生活特别艰难。
三是农村社会保障不健全,随着因征占用地发放的补偿费和安臵费的坐吃山空,今后将出现病无所依,老无所养的局面。
3、失地农民的生存将更趋艰难。
失地农民现状调研报告
失地农民现状调研报告一、引言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大量农民被迫失去耕地,转而进入城市从事低技能劳动,这些失地农民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
本报告旨在对失地农民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进一步了解其遭遇的困境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失地农民的定义与现状失地农民是指因城市化过程中,由于政府征地或者农村经营方式转变,导致农民失去耕地并丧失土地使用权的群体。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失地农民人数不断增加,根据公开数据,截至2023年,已有数千万农民被迫失地。
三、影响因素分析失地农民的现状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1. 土地征收政策:虽然土地征收是确保城市建设和农田流转的必要手段,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低补偿、不公平分配等,导致失地农民丧失土地后难以保障生计。
2. 就业机会不足:失地农民进入城市后,由于缺乏技能和教育背景,只能从事低技能、低收入的工作,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3. 社会保障不完善:失地农民失去耕地后,丧失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的社会保障,而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对他们的覆盖率有限,无法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
四、失地农民生活困境失地农民面临多重生活困境,主要包括:1. 经济困难:失地农民的收入主要依赖于临时工作,因此不稳定且收入较低,很难维持基本生活水平,甚至影响子女的教育和医疗条件。
2. 住房问题:失地农民在城市中常常生活在简陋、拥挤的条件下,住房问题成为了他们最为突出的困难之一。
3. 子女教育难题:由于经济困难,失地农民很难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这将给他们的子女未来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
4. 社会融入问题:失地农民作为外来人口,面临着社会融入的问题,他们往往受到歧视和排斥,缺乏社会支持和关爱。
五、政府应采取的措施为了改善失地农民的现状,政府应采取以下措施:1. 改革土地征收政策:完善土地征收程序和补偿机制,确保失地农民得到合理的补偿,并提供就业培训和转型支持,帮助他们重新就业和生活。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状况的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状况的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摘要:一、引言二、调查方法我们选择了一些城市附近的农村地区进行调查。
通过随机抽样方法,我们选择了100个家庭作为调查对象。
我们发放了问卷,并进行了深入访谈,以收集更具体的信息。
三、生活条件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失地农民的住房条件普遍较差,80%的受访者居住在破旧的简易房屋中。
此外,水、电等基本设施也存在不足的问题,仅有40%的受访者享受到了水电供应。
他们的交通条件也相对较差,大部分农民仍然依赖于徒步或者自行车出行。
四、教育状况失地农民的子女面临着教育问题。
根据问卷调查,只有60%的失地农民的子女在城市获得了教育,而在农村地区,这一比例只有20%。
这些孩子中的很多人需要长时间照顾年迈的祖辈,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
五、卫生状况失地农民的卫生状况也不容忽视。
大部分家庭没有得到适当的医疗保障,只有20%的受访者享受到了医疗保险。
这使得他们在面对疾病时无法得到及时的医疗服务,增加了患病的风险。
七、讨论与建议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失地农民面临着诸多困境。
为了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培训和金融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养殖业。
同时,政府也应加强对教育和医疗保障的投入,确保失地农民子女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和及时的医疗服务。
八、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深入了解了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
我们发现,他们面临着低收入、教育问题和医疗保障等困境。
为了改善他们的生活,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关注和支持。
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失地农民争取到更好的生活条件。
失地农民现状调研报告
失地农民现状调研报告标题:失地农民现状调研报告摘要:失地农民是指因国家、企事业单位或城市扩张需要,被强制拆迁或无法继续续耕土地的农民。
本报告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失地农民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分析。
调研发现,失地农民面临生计困境、社会融入难题、心理健康问题等多重挑战,需要政府、社会以及相关组织的关注和支持。
一、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调研对象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年龄跨度较大,多为中老年人。
他们失去的土地主要用于城市建设、工业园区等用途。
失地农民通常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生活水平较低。
二、失地农民的生计困境大多数失地农民失去了农耕土地以后,转而从事临时工、务农等低薪职业。
由于缺乏职业培训和技能,他们往往只能从事体力劳动,收入稳定性低,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也普遍存在。
三、失地农民的社会融入问题因失去土地,失地农民较难找到稳定的工作,进入城市社会的门槛较高。
很多人缺乏城市居住证、医保和子女入学等基本公共服务,面临种种障碍。
失地农民与城市居民之间的文化差异、社会关系等问题也造成了较大的融入障碍。
四、失地农民的心理健康问题失地农民面临着种种不安全感、焦虑和压力。
对于年长者来说,土地代表着安全感和归属感的丧失往往导致其心理健康问题的加重。
此外,农民在城市生活中的孤独感、无助感等也给心理健康带来了影响。
五、失地农民的需求和对策建议为了改善失地农民的现状,需要政府、社会和相关组织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支持,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以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
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可以提供咨询、心理支持等服务,帮助失地农民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结论:失地农民面临严重的生计困境、社会融入难题和心理健康问题。
政府、社会和相关组织应积极采取措施,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促进失地农民的发展和融入社会。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农民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改善失地农民生存情况调研报告
改善失地农民生存情况调研报告近年来,由于我国征地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征地补偿标准低、安置方法少、失地农夫就业力量低和社会保障缺乏等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导致一些失地农夫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弱势群体。
由于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群体性大事不断增加,已成为影响地区经济社会进展和稳定的重要因素,也引起了广阔人大代表的高度关注。
依据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专题调研的统一部署,市人大代表区二组全部市人大代表,对改善失地农夫生存状况进展了调研,做了一些理性的分析和思索,旨在为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较好解决失地农夫生存和进展问题供应可行性的参考意见。
一、失地农夫生存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1、失地农夫的就业难度大。
由于失地农夫普遍文化素养低,劳动技能低,年龄层次、身体素养、劳力强弱参差不齐,参加市场竞争力量差,在就业竞争上处于弱势,大多数人都不能找到自己胜任而酬劳满足的工作。
局部失地农夫有就业技能,但用工信息不灵,找不到对口的工作,还有局部失地农夫存在着“高不成、低不就”、“等、靠、要”的就业观念障碍,因此在就业上存在着“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现象。
2、失地农夫的消费支出压力加大。
在消费支出方面,较征地前相比,明显增加。
失地农户普遍反映,征地后虽然生活质量、生活水平有所提升,但现金收入结余所剩无几,对于应对今后消失的一些突发状况表示担忧。
3、失地农夫保障措施不够配套。
现实状况说明,尽管政府在探究建立失地农夫社会保障体系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也得到了绝大多数失地农夫对这一政策的确定和支持,但仍旧存在亟需改良的地方。
养老保险方面:现行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只有缴费满15年,才能在办理退休手续后按月领取养老保险金待遇,缺乏15年的,其个人账户内的全部存款将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医疗方面:虽失地农夫参加合作医疗投保率较高,但大病补助额相对较低,消失了有些失地农夫因病返贫、致贫现象。
4、不同年龄段人群关注问题不尽一样。
失地农民生活状况调研报告
失地农民生活状况调研报告失地农民生活状况调研报告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
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失地农民生活状况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根据县政协年度工作要点安排,3月29日,县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召开失地农民生活情况调研座谈会,县政协副主席、县委统战部长阚延长就调研提出具体意见。
县农委、县人社局、肥东新区、循环园、新市镇、店埠镇、县国土资源局分管负责人参加会议。
4月2日至4月10日,各参加调研单位依据县政协的调研提纲拟定了《失地农民生活状况的调查问卷》,并深入到店埠镇的花园、镇南,经开区的燎原,撮镇镇的撮东、新安及循环经济园的义和五个社区,对失地后人均耕地在0.3亩以下农民的生活状况进行了认真调研,发放调查问卷84份,收回84份,调查结果分析如下:一、基本情况我县于年2月率先在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开展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试点工作。
目前,全县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4.1万人,已领取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金10969人,发放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金4473.8万元。
循环经济示范园、新城开发区、店埠镇、撮镇镇、桥头集镇、长临河镇、包公镇、牌坊乡均有被征地农民参保,养老保障标准由试点时每人每月120元提高到现在每人每月360元。
二、失地前的劳作状况被调查的84户农民家庭中失地前外出务工85人,务工总收入为832019元,其他人员从事农业生产,农业收入为392900元。
三、失地农民的现状被调查的84户农民家庭失地后人口为401人,其中劳动力238人。
调查户失地后收入增加的有64户,占76.2%;收入减少的有20户,占23.8%。
在238个劳动力中,外出务工119人,在家门口打零工的82人,从事自主创业的22人,赋闲在家15人,分别占50%、34.5%、9.2%和6.3%。
1、总体上调查户失地后收入高于失地前。
失地后,调查户虽然减少了农业收入,但因外出务工人数(外出务工119人,比失地前增长40%)和务工收入的增加(务工总收入为1491000元,比失地前增长22.4%)。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情况调研报告失地农民是指因为国家建设项目需要,被征用土地并丧失了耕种土地的农民。
他们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受益者之一,但同时也是失去了生计和生活保障的群体。
为了了解失地农民的生活情况和问题,本调研报告将对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
一、调查方法我们选取了北京市县的失地农民作为调查对象。
通过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的方式,收集了关于他们的基本信息、生活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1.失地农民的基本信息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45岁,男性占比70%,女性占比30%。
大部分被调查者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只有小部分接受过初中以上的教育。
2.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1)收入情况(2)居住条件大部分失地农民居住在简陋的房屋中,生活环境较差。
他们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如电力、自来水等。
由于经济困难,他们无法改善居住条件。
(3)社会保障失地农民普遍面临社会保障问题。
由于没有稳定的工作和低收入,他们无法享受到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待遇。
这使得他们的生活更加困难和不稳定。
3.失地农民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失地农民存在以下问题:(1)就业问题由于缺乏技能和受教育程度较低,失地农民在城市就业市场中面临很大的竞争压力。
他们往往只能从事体力劳动,工资相对较低,且工作稳定性较差。
(2)教育问题失地农民子女的教育问题备受关注。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失地农民子女无法接受正规的教育,教育资源不足成为制约他们发展的一大难题。
(3)社会融入问题由于文化背景和生活经历的差异,失地农民在城市中往往面临着社会融入的困难。
他们遭受歧视和排斥,社会地位低下。
三、对策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就业转型政府应该加大对失地农民的培训力度,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补助,帮助他们提高就业竞争力。
(2)教育资源配置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资源的配置,确保每个失地农民子女都能接受到正规的教育。
(3)社会保障政府应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失地农民能够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待遇,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情况调研报告
***街道工委
为了了解辖区内地农民生活状况,***街道工委组成课题调研小组,通过个别访谈、集体座谈、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对辖区内1984年以来失地农民的安置过程、生活现状、所思所想等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方案的初步设想,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失地农民的基本状况
***街道位于市区东北部,东接***,南邻***,西连***,北与***相邻。
总面积19.2平方公里,下辖***三个社区,代管***三个行政村,共65个居民小组,23个自然村,总人口4.2万,其中农业人口1.7万,现有耕地面积12660亩。
1984年前,***三个社区共有耕地6426亩,20多年来,先后有3981亩耕地为了***市的发展而被政府征用,现在这三个社区的耕地仅剩下2445亩,失地率达到61.95%。
其中***社区失地情况最严重,失去耕地1376亩,现在仅剩下32亩,***社区失去802亩,现在剩下406亩,城北社区稍好,失去1799亩,现有2007亩。
现在这三个社区人均耕地仅0.219亩。
这些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现在成为了失地农民。
他们被社会保险、医疗、就业、子女入学等问题所困扰,生活非常困难,就连最基本的最低生活都难以维持。
为了生活,他们不断上访,向有关部门反映,最近
以***三组为代表的数百名群众多次到市群众工作部上访,要求解决***历年来失地群众最低生活保障问题。
此问题如果处理不当,极易造成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大局稳定。
二、失地农民目前所面临的生活困难及原因分析
1.征地补偿标准偏低,难以维持长远生计。
例如:***市委搬迁征用***60亩地,每亩仅28000元;天瑞集团占地67亩,每亩42000元;***市撤县建市时,由于城镇人口少达不要求,经协调,省煤建井一处的人员全部迁到***市,为建一处家属院,征用***76亩地,每亩只支付5600元。
这是非公共事业征地,而公共事业征地补偿标准还要低,有的还是无偿被征用。
征地补偿费用远不能维持失地农民长久的生计。
同时,失地农民还存在着隐性收入损失,如原来种植业和养殖业收入、乡镇企业打工收入、房租收入等,被征地拆迁后都失去了,再加上房价不断攀升,失地农民拿到的土地和房屋补偿费几乎全部用来购房,补偿费已用完,绝大多数失农民的最基本生活已难以维持。
2.失地农民就业难问题没有突破,就业环境不宽松。
调查中我们发现,失地农民基本上是以自谋就业为主,年轻的就业机会相对多一些。
问题的关键主要集中在中老年失地农民的身上,要通过市场化就业和自主择业来解决劳动就业问题,往往非常困难,年龄偏大、缺乏相应技能,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顺利实现转行就业的寥寥无几。
3.失地农民就业观念陈旧,缺乏自主创业闯劲。
一是综合素
质偏低。
失地农民中年龄在40岁以上的就有2572人,占61%,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就占了绝大多数,没有技术,缺乏岗位竞聘经验,在就业市场中处于明显劣势。
二是就业期望值较高。
把原有收入条件作为再就业的心里承受低限,盼望工资高、劳动强度低、工作时间短、技术简单的岗位,从而失去一次又一次的就业机会。
三是就业观念陈旧。
自身没有长远打算,就业过渡依赖政府,“等、靠、要”印迹较深。
四是缺乏创业精神。
缺乏创业技能和打拼精神,不能很好利用优惠政策进行二次创业。
三、为解决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所做的努力
面对失地农民的生活问题,各社区居委会想尽一切办法,解决他们的医疗、社会保险、子女入学等问题***社区居委会的具体做法是:
1.从2008年开始,***居委会每年自筹资金40余万元,为60岁以上的老人(男,60岁,女55岁),每人每月补助生活费60元。
至今已四年,共用去160余万元。
2.从1996年开始,***居委会每年为考上高中、大学的学生每人发放1000元的助学金,平均每年支付10多万元。
至今已16年,开支120余万元。
3.从2006年起,每年筹集资金20余万元,让群众免费参加新农合和社会医疗保险,群众不用一分钱,已用去120余万元。
4.对低保对象之外的困难群众、无劳动能力群众,按不同的
- 3 -
标准给他们一定的生活补助。
为了解决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社区居委会每年都需资金近80万元,几年来仅这一项开支就用去500多万元。
四、解决失地农民基本生活问题建议
1.完善就业机制。
建议尽快按照城镇下岗职工的模式,把失地农民的适龄劳动力纳入再就业保障体系,让他们享受城镇下岗职工同等的优惠政策;保障失地农民中的适龄劳动力在找不到工作时,能享受到城市下岗失业职工同等的社会援助;劳动保障等有关部门要把失地农民中的适龄劳动力作为重点对象,为他们创造新的生存空间,将他们纳入到创业辅导体系之中,从资金支持、技能培训、项目推荐、信息共享、劳务输出等方面,为他们搭建创业平台;积极创造条件,为他们开发就业岗位,大力发展适合失地农民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并引导农民积极转变思想观念,通过从事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实现先就业、再择岗。
2.加强相关保障配套。
为使失地农民离开土地后能安居乐业,政府各职能部门应在医疗、教育、培训、低保等方面建立公民平等待遇,以解决失地农民看病、子女入学、技能培训、低保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加大经济适用房、安居房、廉租房的建设,切实解决周边的就学、就医、商业网点、交通等配套,使失地农民“安居”时更能“安心”。
并尽可能有一定数量的储备房,以保证因征地拆迁造成的困难户能够按政策及时购买经济适用房
等。
3.近几年来,国家对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问题日益重视,在最近几的征地过程中,为失地农民每人每月提供了5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
而像***社区等由于土地被征用较早,没有享受到这项待遇,现在可以考虑也为还没有享受到这项政策的失地农民每人每月提供5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解决他们最基本的吃饭穿衣问题。
2012年6月12日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