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园林植物造景特色_金荷仙

合集下载

寺庙园林景观禅意的营造——以卧佛寺和寒山寺为例

寺庙园林景观禅意的营造——以卧佛寺和寒山寺为例

社会效益的发挥是,合计单位在进行整体规划之前,就应当统筹把握到该区域的地质地貌情形与人文紧急状态,然后再进行合理设计与经济成本的投入。

此外,针对城市风景园林的后期管理维护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也需要进行预备管理,尽可能地挖掘出其中可进行开发的经济内容,运用稳定的资金来创造效益,以充分维持后期的管理运营,在生态性、观赏性以及经济性兼备的情况下来确保城市风景园林的发展前景,为城市居民持续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与满足其生活当中的各项需求。

3结束语从目前的发展水平来看,越来越多的城市对于风景园林工程的建设与设计都在朝着大规模以及复杂科技化的方向发展,设计单位针对市民需要所提供的设计方案不仅能够为居民提供健康良好的生活空间,还为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当中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而为了能够有更为良好的发展与影响,就需要设计人员不断地吸收先人的设计经验来逐步完善城市规划的整体要求。

参考文献[1]徐可颖.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园艺,2016 (16):86.[2]施林.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居业,2016(10):75-76.[3]李萌萌.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园艺,2017,22: 62.[4]刘霞,华祝龙.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四川水泥,2015 (02):248.收稿日期:2019-2-16寺庙园林景观禅意的营造———以卧佛寺和寒山寺为例余卉王诗(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摘要:本文笔者选取了较为典型的北方依山而建的卧佛寺以及南方位于城市中的寒山寺。

笔者通过对寺庙内植物种类的调查以及对植物群落的分析、对各种类植物进行文献上的查阅寻求其在佛教文化中的寓意两个方面着手,从而总结出南北方、城市及倚山的寺庙园林在植物种类及运用方式上的大致区别。

也从寺院的布局方式以及结构分析二者对宗教禅意的营造方式。

关键词:寺观园林;植物应用;禅意营造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19)06-0052-02寺庙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支之一,其数量相对于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要多很多。

适合寺庙种植的树

适合寺庙种植的树

适合寺庙种植的树适合寺庙种植的树有很多种,不仅可以增加寺庙的景观美感,还可以起到防护、净化空气、保护生态等功效。

下面我将从树的形态特点、文化寓意、生长环境适应性等方面,介绍几种适合寺庙种植的树。

首先,樟树是一种适合寺庙种植的树。

樟树的叶子呈亮绿色,树冠丰满,生长较快,树干也高大挺拔。

樟树枝繁叶茂,枝叶交错形成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有助于营造宁静祥和的氛围。

樟树还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在夏天可以为寺庙提供一定的遮阴作用,起到降温的效果。

其次,松树也是寺庙种植的常见树种之一。

松树的树形挺拔优雅,枝繁叶茂,树冠狭长,高大。

松树被誉为“长寿树”,象征着长寿和坚韧,寓意吉祥。

寺庙种植松树,可以用来点缀院落、道观前庭、园林绿地,为寺庙增添一份庄严肃穆的氛围。

松树还有一定的适应性,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不高,即使在贫瘠的土壤中也能生长,因此也适合寺庙种植。

再次,银杏树也是适合寺庙种植的树种之一。

银杏树的叶子呈扇形,叶面宽大,颜色由绿转黄,秋天特别美丽。

银杏树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可以作为寺庙的主要景观树种。

银杏树还有显著的抗污染特性,可以净化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起到环保净化的作用。

此外,银杏树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对土壤的要求较低,寺庙的环境中常有积水的情况,而银杏树对湿润的土壤也能适应。

最后,榆树也是适合种植在寺庙的树种之一。

榆树的树形狭长,树冠呈倒卵形,树干挺拔,枝条下垂。

榆树能够扩散阳光,为寺庙提供一定的遮阴作用。

与此同时,榆树的根系发达,能够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榆树的叶子呈亮绿色,宽大而密集,能够有效地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净化空气。

此外,榆树对于环境的要求也不高,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好,适合种植在寺庙环境中。

综上所述,适合寺庙种植的树种有很多种,樟树、松树、银杏树和榆树等都是比较常见的选择。

这些树种不仅具有良好的观赏效果,还有助于营造寺庙的宁静祥和的氛围,同时能够提供防护、净化空气、保护生态等多重功能。

在选择树种时,还需要考虑寺庙的环境条件和需求,如阳光照射情况、土壤类型等,以确保树木的生长健康和景观效果的实现。

植物入侵研究

植物入侵研究

农学学报2013,3(03):39-43Journal of Agriculture0引言在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生物入侵已成为与各国经济发展、生态安全、国际贸易与政治利益紧密关联的重大科学问题,已引起各国的广泛关注。

实际上,中国是受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已严重影响中国的经济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安全与国家利益[1]。

园林工作者应尤其注意在丰富园林景观时,警惕植物入侵。

因此认识、了解并防范植物入侵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1植物入侵的研究现状1.1生物入侵的定义生物入侵(biologicali nvasion ,或bioinvasion)是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在文献[2]中对这类生物有多种名称存在,如外来的(exotic)、异源的(alien)、引进的(introduced)、迁入的(immigrant)、非本地的(nonnative)、非本土的(non-indigenous)等等。

近些年来,外来物种入侵本土而造成的生态事件,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中国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呈现出入侵植物的种类数最多、发生时间最早并且传入到暴发成灾的时间相对较长的特点。

入侵植物主要是指在农业、林业、湿地、草原、淡水、海洋等不同生态系统中带来危害与威胁的第一作者简介:李星,女,1989年出生,河北定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园林植物应用与效益评估。

通信地址:311300浙江省杭州市临安环城北路88号,E-mail :630778840@ 。

通讯作者:金荷仙,女,1964年出生,浙江东阳人,研究员,博士(后),研究方向: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植物造景设计、室内外植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通信地址:100037北京海淀区甘家口21号商务楼708《中国园林》杂志社,Tel :010-********-823,E-mail :lotussummer@ 。

晋州市新世纪广场方案设计分析

晋州市新世纪广场方案设计分析

( h i h agJ zo i a dcp n gm n O c , hi h ag 0 2 6 , hn ) S i zu n i h uCt L ns eMaa e e t f e S  ̄ zu n 5 20 C i j a n y a f i i a a
Ab t a t A d m i q ae i t ei ds e sb e i o tn o o e t ol e n sc n t cin i d s n d t r v sr c : mo e c y s u r h i n a l t s n p mp r t mp n n i ,a d i o r t e i e i o e a c t f t s u o s g o mp
4 4 树 阵 .
的叠水 为 活动 场地 增 添色 彩 。 3 2 中心 台地 景观 区 .
北 侧 入 口以两 列树 阵布 局 , 出入 口识 别 性 并 突 强调 引导 功能 。树 阵下 坐 凳 更 能 吸 引路 人 进入 , 方 便休 息使 用 。 45 生态景 观长 廊 .
结合建筑设计 , 在周边设 置一些 台地景观 。通 过场地标高不同的变化 , 配合叠水的上下流动 , 植物
收 稿 日期 :0 1 0—1: 改稿 收 期 :0 1 0—2 2 1 —1 7 修 2 1 —1 8
2 1 “ 肺” . 绿 功能
广场 设计 突 出 自然要 素 和生 态特 点 。随着科 技 的飞速 发 展 , 们 1 面 临 工 业 化 和 城 市 化 所 带 来 人 3益 的生存 环 境危 机 , 态 文 化 广 场 的景 观设 计 必 须 坚 生
蕴 和鲜 明 的时代 特 色 。
24 “ . 地标 性 景观”
广场 的南 人 口区域 主要 功 能 定 位 为 活 动集 会 广场 。广 场 两侧 大 面 积 树 阵为 活 动 提 供 了绿 色 空 间 。以建筑 背 景做一 个展 示平 台 , 合设 计叠 水池 。 结

浅谈中西方园林之比较

浅谈中西方园林之比较

浅谈中西方园林之比较杜俏声中国美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310012摘要:本文从自然条件、社会发展状况、宗教思想和人们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各自特点,通过实例比较,进而阐明了中西方园林的不同,以便我们对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体系有一个辩证的认识。

关键词:中国;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影响;差异源于黄河、长江两河流域的东方文明和源于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两河流域的西方文明,是构成人类文明两大体系的发源地。

就是我们习惯说的“东方”和“西方”,是用它代表两种文化的概念。

中国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是东方园林的典型代表,中国园林是一种由文人、画家、造园匠师们创造出来的自然式山水园林,追求自然之趣是我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

西方古典园林设计起源于布置园圃,同时受到建筑思维的影响,它的整齐、规则、中轴对称、几何布局成为主要的造园手法,植物多表现为“刺绣花坛”之类的趣味图案,道路笔直,以此表现人工美。

其中意大利、法国、英国的造园艺术堪称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代表。

1、中西方古典园林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形成各自风格1.1依托自然条件和人为表现下形成的有特色的中国传统园林。

“中国位于北半球,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

西边,有喜马拉雅山;东边和南边,有太平洋;只有在北边,没有天然的疆界来抵御历史上有名的入侵。

三条大河,从西到东,几乎贯穿了中国大陆:即黄河、长江和京杭大运河。

北部有广阔干燥的黄土高原,中部有湖泊、溪流和洪水冲积而成的农田,南部有延伸入亚热带地区的人迹罕至的山脉”[1]。

中西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

尽管中国园林有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之分,且呈现出诸多差异,而西方园林因历史发展不同阶段而有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园林等不同风格。

1.2依托自然条件和人为影响下形成的西方传统几何式园林。

“阿尔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将欧洲大陆分为两个气候地区,地中海气候区和大西洋气候区。

通过水路与陆路的相互渗透,恶劣的气候才得以避免,从而也鼓励了航海的发展”[1]。

浅析天童寺的园林环境

浅析天童寺的园林环境

浅析天童寺的园林环境刘韵【期刊名称】《广东园林》【年(卷),期】2013(35)6【摘要】Tiantong Temple, which was built in Jin Dynasty, having a history of over 1700 years by now, is one of the famous temples in China. Tiantong Temple owns not only advanced temple architectures and rich religious culture, but also excellent temple garden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meet various needs. Tiantong Temple’s garden environment has some specialties in function and design.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temple garden environment inside and outside, including the space and bonsai art,etc.%天童寺建于西晋永康元年,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我国著名的禅寺之一。

天童寺不但有水平高超的建筑设计、丰富悠远的宗教内涵,还有十分优美的寺观园林环境。

因禅寺要满足多方面的需要,所以天童寺的园林环境功能及景观有独特之处。

文章拟对寺院内外的园林环境的空间地貌、植物盆景等艺术特点加以分析鉴赏。

【总页数】3页(P38-40)【作者】刘韵【作者单位】浙江大学,浙江杭州 31005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6【相关文献】1.天童禅寺与中国佛教文化——纪念天童禅寺建寺1700周年 [J], 周冠明2.宁波天童寺瑜伽焰口仪式音乐实录 [J], 朱惠娟3.寺庙园林造园意匠研究——以宁波天童寺为例 [J], 严明; 金荷仙4.佛教仪式音乐的文化人类学研究及对心理影响的价值挖掘——以宁波天童寺瑜伽焰口仪式音乐为例 [J], 朱惠娟5.宁波天童寺瑜伽焰口仪式音乐特点研究 [J], 朱惠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佛教寺庙空间的意境塑

中国佛教寺庙空间的意境塑

苏州西园寺平面图苏州西园寺內园林三、寺外园林空间的意境塑造(一)以小见大,以少胜多现代园林的可利用空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中创造出无限的生机活力,是每一位规划工作者应当考虑的问题。

而寺庙园林借有限的自然风景创造出佛家无边的禅境,正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寺庙园林所占的面积是有限的,而僧人们却通过障景和虚景等手法,对空间进行组织、扩大,产生丰富的美感,使得“心量广大,犹如虚空”的佛境得以体现。

1.障景[6]障景除了“屏俗”之外,还可产生“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含蓄美。

掩藏了美,使美更美产生无限的诱惑力。

莫测颠末,莫究浅深,莫知其源,莫穷,则视觉无尽。

多用植物来障隐建筑物。

绘画史上“乱山藏古寺”的故事,是此法的最好佐证。

《园冶》:“围墙隐约于罗间,架屋蜿蜒于木末。

”即指用植物障隐建筑物,产生“平芜尽出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的深远感。

杭州灵隐寺,寺前有大面积植物空间引导,“未入天童心先静,松风廿里引入行。

千年古刹寻难见,一群散鸟起钟声。

”人行于蜿蜒曲折的松林道上,宗教情绪慢慢酝酿产生,遥听悠远沉浑的钟声,把人引向佛的境界。

杭州灵隐寺2.虚景园林中不仅重视实景,而且注重虚景。

“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大自然的声色光影等都成了“直超顿入,明心见性”的阶梯。

张继名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是计成“萧寺可以卜邻,梵音到耳”的生动写照。

王维诗句“: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悠悠钟声以远远超出寺庙园林的空间范围,把整个大自然笼罩于寂静安谧的佛音之中。

(二)实中求虚,虚实相生[7]清代蒋和《写竹杂记》说:“树石布置,需疏密相间,虚实相生,乃得画理。

”郑绩《梦幻居画学简》也说“:凡布置要明虚实,以一幅而论,如一处聚密,必间一处放疏,以舒其气,此虚实相生也。

”园林景物的布置亦要有疏有密,有虚有实,形成鲜明的对比。

水中有一岛,水是虚,岛是实。

园林设计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园林设计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中国寺庙园林的设计方向及深入探讨
寺庙园林空间艺术给现代城市园林的启示
寺庙园林建筑的布局与空间处理方式,空间层次分析及 营造手法
归元寺园林空间的布局与形态
武汉佛教寺庙园林空间艺术的塑造
中国寺庙园林的演化与起源、发展
佛教寺庙园林产生的溯源
调查研究资料整理研究方法、手段:
本文通过大量研究阅读中国传统寺庙园林实例的相关 文献资料、园记,了解掌握其空间设计的特性与手法,结合 中国寺庙园林在空间与其他园林设计在艺术上的成就,以及 东西方对于空间己有的哲学及美学的理论研究,在对本文研 究内容的充分实地一调查、分析研究、归纳总结的基础上, 得出受禅宗思想影响下的城市型佛教寺庙园林空间设计的 艺术特征,以及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启示,进而归纳总结出为 一些设计思路和手法。研究进度:
经济、旅游的多种社会功能,是集建筑、雕塑、绘画、 弓法、音乐、文学于一体的
艺术殿堂。而寺庙园林则是秉承禅宗思想的理想天地, 潺潺细流,青青幽竹,郁郁
松柏,无边芳草,寺庙园林所创造的禅境与喧闹的市井 生活相比,展现了夕青幽、寂静、安详、平和的艺术氛围, 也成为人们的“心理诊所”。
研究内容:
佛教,将中国传统寺庙园林的艺术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 的高度,已不再局限于
主要参考文献:
.金荷仙.寺庙园林意境的表现手法[j].中国园
林,1998:28-30
.任晓红.禅与中国园林[].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
司,1984
.赵光辉;寺庙园林环境的构景[j];城市规划;1985年
05期
.金荷仙,华海镜;寺庙园林植物造景特色[j];中国园
林;XX年12期
.贺晓娟,邹志荣.论寺观的园林植物配置特点.XX年9
鲜活的现代主义。

寺庙园林植物景观营造——以南京灵谷寺为例

寺庙园林植物景观营造——以南京灵谷寺为例

学研探索158环艺引言寺庙园林作为我国传统园林中的三种基本类型之一,指的是与宗教场所相关的园林景观,例如寺庙、道观、佛塔等场地。

由于长期以来,佛家、道家修行者常选择山水之间修行历练、建造寺观,这些寺庙、道观天然而成风景优美的名胜,是建筑、人工山水和天然山水的完美结合体。

由于一些著名寺庙受世人顶礼膜拜,历经成千百年未遭到巨大的破坏,并且历朝历代不断扩建,愈加辉煌,更积累了大量的宗教史迹与历史故事,使园林景观更融合了人文情怀,具有极高的游赏价值。

[1]寺庙园林由其特殊的天然环境,具有与皇家园林、私家园林截然不同的特质,不论在建筑造型、山水结构、色彩搭配等景观方面,还是在植物景观设计方面,都有所表现。

寺庙植物景观设计离不开对植物的选择,植物配置的美学原理及其功能与意义的研究,并通过对植物的研究来实现植物的人性化。

寺庙景观通过色、受、想、行、识这“五蕴”使人感受寺庙景观的意义与价值。

风水文化、佛教文化、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在寺庙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意义重大。

闽浙地区是我国古代寺庙最多的地区之一,地区的文化品质、地域特色、人文特点在寺庙园林中都有体现。

因此,植物不仅是园林的重点,同样也是寺庙园林研究的重中之重。

灵谷寺作为南京十大寺庙之一,寺庙内植物的特点、植物配置产生的意境以及植物配置的方式在寺庙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方面有诸多可借鉴之处,为江浙地区寺庙园林景观植物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特点植物景观即是指园林中主要由植物所构成的景观,即运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等各类植物的色彩、外形、质感等美学特性来打造美丽的画面,供游人赏玩、观看。

寺庙园林的植物景观是集植物学、美学、宗教、艺术于一身的综合体,其配置应遵循着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原理与方法,但同时寺庙园林的植物造景也有着其自身的鲜明特点。

(一)地形自然,植被丰富长期以来,因教义指引、现实需要等原因,寺庙多建于远离城市的山林之间,选择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之地修建庙宇,也因此,寺庙园林多具备了天然的风景资源,多自然地形、植被异常丰富。

普救寺的园林与《西厢记》中的爱情故事

普救寺的园林与《西厢记》中的爱情故事

者表达情感的需要。在戏曲家笔下,这座寺庙 园林既是戏曲内容的延展,又是戏曲情感的依 托,2种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将“永老无别离, 万古常完聚,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 旨表现得淋漓尽致。
门巷日悠哉,翠袂云裾挽不回。无据塞鸿沉信 息,为谁红燕自归来。花飞小院愁红雨,春老 西厢锁绿苔。我恐返魂窥宋玉,墙头乱眼窃怜
才。即
3.2.5后花园 在古典戏剧创作中,经常安排男女主角在 花园中相识。这类花园一般位于宅屋主体建筑 之后,园墙之外便属外域,它离前厅较远,只 通过一两个小角门与正屋相沟通,基本处于与 外界隔绝的境地。宅屋的主人(一般是封建势 力的代表人物)亦很少至此。就封建礼教统治 的范围而言,自成天地的花园应算是其控制管 辖的薄弱地带【9】。《西厢记》中的后花园亦脱 离寺庙建筑自成一体,只通过一个角门与厢房 相连,园内叠石假山悬险如削,莺语双亭飞檐 翘角。荷花池塘上横架曲径鹊桥,亭桥相接、 湖山相衔,优雅隐秘的环境为张崔二人的相会 提供了天然的屏障。剧中每月上之时莺莺便携 红娘来拜月,在这里经历了“月色溶溶夜,花 阴寂寂春”的伤感; “扑刺刺宿鸟飞腾,颤巍 “竹
the
primary form of stage sets.Based
the summary of the garden the
SCeTI_es
scattered in the famous Chinese dramatic work of The Romance of
West
Chamber,this paper tries
扶送父亲灵柩回乡时滞留在寺内的相府小姐崔 莺莺,两入一见钟情。张生为再见莺莺,就赁 居在寺院客房的西厢,在丫鬟红娘的支持和帮 助下,为争取婚姻自主,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 禁锢而“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3]。 根据剧情的需要,剧中把寺庙的花园作为 张生和莺莺秘密恋爱的地方,与民间男女爱情 的结合模式相吻合: “私订终身后花园,落难

寺庙园林植物造景分析

寺庙园林植物造景分析

寺庙园林植物造景分析寺庙园林主要是指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也可泛指那些属于为宗教信仰和意识崇拜服务的建筑群所附属的园林。

作为中国古典园林四大类型之一的寺庙园林,其植物配置自然遵循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原理与方法。

除此共性之外还有其独特的个性,具体表现在儒道佛对自然的态度、寺庙与植物的关系、寺庙园林植物配置方法与寺庙园林植物选择特点等。

1 儒道佛对自然的态度儒学的创始人孔子提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这种从人的伦理道德的观点去看自然,把自然看做是人的某种精神品质的表现和象征。

不论山水、松柏或其他自然现象,只要它同人的某种精神、品质、情操有同形同构之处,都可能为“君子”所“乐”。

这种“乐”显然不是某种功利上的满足,而是精神上的感应、共鸣,是对自然与人之间有某种内在的同形同构的对应关系的发现。

道教的创始人老子看到了在自然中一切事物的产生变化都是无意识、无目的的、无为的,但其结果却又都是合乎某种目的的、有序的。

自然并没有下意识的要去追求什么,但它却在无形中达到了一切,从而加以哲学的概括“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将“自然”提升到老子所极力推崇的“道”的师法对象的高度。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5世纪的印度,创始人释迦牟尼所出生、苦行乃至圆寂的环境,都与美丽的树木有关。

中国人对自然的态度无不打上儒道佛的烙印。

传统的哲学、美学从视觉感知所产生的形而下的层面越出,达到追求意境、提升灵魂的形而上的高度。

将自然的感悟与人的精神相融合,正真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2 寺庙与植物的关系寺庙与植物的关系,既是美学的,又是宗教的。

寺因木而古,木因寺而神。

2.1寺因木而古中国古代的建筑以木构架为主要的结构方式,风雨侵蚀,难以长久,几千年或几百年之后便需修葺重建,因而很少有古意。

而名木古树不仅高耸巨大,具有强力的形体美,且皴痕记流年,给人以幽深古远的历史沧桑感。

寺庙园林意境的表现手法

寺庙园林意境的表现手法
或用建筑物来障隐建筑物。建筑物除了实用功能之外 , 还起到分隔空间 、组织景区的作用 。寺庙园林中的照壁既
标明主题 , 又划分空间 , 使观赏者的心理产生深邃的神秘 感和探求欲 ,增加景色层次 ,扩大空间容量。如苏州寒山寺 照壁 , 将正门障隐于后 , 一波三折 ,愈障愈深 (见彩插 7) 。
28
中国园林/ Vol . 14 , No . 60/ 1998 (6)
中国园林/ Vol . 14 , No . 60/ 1998 (6)
29
忘的境界 : 身比闲云 ,月影溪光堪证性 ; 心同流水 ,松声竹声共玄机 。 (杭州云栖寺)
匾额楹联不仅点醒园林意境产生无限遐想的 “心理 空间”, 而且对历史故事的直接揭示产生悠远的“历史空 间”。
(三) 文物古迹 文物古迹既有自身的审美价值 , 又是历史沧桑的见 证 。“折戟沉沙铁未消 ,自将磨洗认前朝 。”面对古物 ,观赏 者的思绪瞬间便回溯到悠远的古代 。嵩山少林寺西北的 五乳峰山有幽邃的石洞 ,传为印度名僧菩提达摩“十年面 壁”处 。岩壁苍暗 ,恍惚有人影 ,游人至此自会对达摩“舍 妄归真 ,凝住壁观”的言行坚信不疑和对静坐“默玄”的修 练功夫肃然起敬 。少林寺寺西不远的塔林 , 共有 220 多 座 , 是自唐至清千余年间的高僧墓地 , 式样繁多 , 造型各 异 , 既是综合研究我国古代砖石建筑和雕刻艺术的宝库 , 又是佛道源远流长 ,代代相承的最好见证 (见彩插 7) 。 再如东西天目山麓 ,各有一个半月形水池 ,泉水清澈 晶莹 , 传说南北朝梁昭明太子在此洗过眼睛 , 故名“洗眼 池”。水池虽小 , 而优美动人的传说将游人的思绪带回 1400 多年以前〔13〕。 总之 , 寺庙园林意境的表现手法都是以向无边无际 的空间 (宇) 和无始无终的时间 (宙〉两个方面跨越为目 的 , 达到以小 (园林) 见大 (宇宙)“纳千顷之汪洋 , 收四时 之烂熳”的艺术效果 。

纪念性景观中的植物景观营造探析——以月港公园(龙海市革命烈士陵园)为例

纪念性景观中的植物景观营造探析——以月港公园(龙海市革命烈士陵园)为例

2020年12月鎳I斜故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23期纪念性景观中的植物景观营造探析—以月港公园(龙海市革命烈士陵园)为例陈振锋(墨林筑景(厦门)园林旅游设计有限公司,福建厦门361028)摘要:从纪念性景观的植物入手,在尊重必要的设计原则下,通过自身项目实践,提出了“植物文化、时序特 色、空间营造、经济和谐”四个维度探究适用于纪念性植物景观的设计策略,并以月港公园(龙海市革命烈 士陵园)为例,探究了设计策略的可行性,望能够为类似的景观相关营造工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纪念性;景观营造;烈士陵园中图分类号:T U98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20)23-0060-021引言纪念性的景观主要作用是具有纪念意义,景观营造 的时候可以以此为依据,在植物景观方面进行合理规 划,营造出能够引起人们产生共鸣或者是承载一定历史 意义的空间环境,现时比较主要的纪念性景观场景分为 以下几种:名人故居、烈士陵园、遗址公园等。

其中烈士 陵园作为一种具有鲜明主体的场所,尤其注重区域文 化、纪念教育、休闲游览等多重功能空间的营造。

2区位及植被概况月港公园(龙海市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海澄镇内楼 村,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在1949年9〜10月参加海澄、厦鼓战役牺牲的70多位烈士兴建,建设是在 原陵园(面积2.5亩)基础上进行提升改造,总用地面积 约66亩,是龙海市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的爱国 教育基地。

园区空间布局为:一心、两轴、三区。

“一心”以烈士纪念碑为中心;“两轴”南一北方向为公园的主要 游园轴线、东一西方向为陵园的瞻仰轴线广三区”为入 口服务区、林荫休闲区、陵园中心区,其中陵园中心区以 纪念瞻仰为主,入口服务区和林荫休闲区以园区的公园 游览休闲为主,整体呈现“园中有园”的格局。

园内现有 乔、灌木共有34种1380余株,草坪、地被达2万m2。

浅析西普陀寺植物景观及其文化内涵

浅析西普陀寺植物景观及其文化内涵

浅析西普陀寺植物景观及其文化内涵周定君(贵州林业勘察设计有限公司,贵州贵阳550001)摘要:寺庙园林是中国园林基本类型(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之一,寺庙既是人们寄托信仰的场所,也是游赏的胜地。

植物群落是寺庙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从古至今众多寺庙内的环境及其氛围大多都依靠植物来营造,本文主要以寺庙园林中植物的种类、群落配置,浅析植物景观在寺庙园林中表达的禅宗思想和文化理念。

关键词:寺庙园林;植物群落;西普陀寺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1)08-0076-021场地概况贵阳市西普陀寺位于贵阳市白云区泉湖公园南入口处。

北靠泉湖公园主峰,南临龙井大道和轻轨2号线,东侧紧挨泉湖公园东入口,与西南家居城仅云峰大道一路之隔。

整个寺院占地约66.57亩(44378m2),呈坐北朝南的中轴线布局形式,泉湖公园呈环抱之势将其围合。

2西普陀寺主要园林植物种类2.1西普陀寺植物数量及品种统计根据调查发现,西普陀寺内共有常用园林植物64种,其中,乔木树种17种占总数量的26%,灌木树种12种占总数量的19%,地被植物12种占总数量的19%,花卉、藤蔓植物及竹19种占总数量的30%,水生植物4种占总数量的6%。

2.2乔木植物名录桂花、樱花、银杏、白玉兰、雪松、广玉兰、垂柳、红枫、红豆杉、香樟、侧柏、菩提树、枇杷、紫薇、杨梅、罗汉松、黑松。

种植频率较高的品种主要有雪松、银杏、桂花、白玉兰、广玉兰、香樟。

2.3灌木植物名录山茶球、苏铁、崖柏、三角梅、迎春、蜡梅、海桐球、含笑球、红梅、龙柏球、大叶黄杨球、棕竹。

种植频率较高的品种主要有崖柏、蜡梅、含笑球。

2.4地被植物名录八角金盘、福建茶、紫叶小檗、红花檵木、金森女贞、鹅掌柴、杜鹃、洒金珊瑚、南天竺、茶梅、龟甲冬青、小叶栀子。

种植频率较高的品种有杜鹃、茶梅、小叶栀子。

2.5花卉、藤蔓植物及竹肾蕨、一叶兰、麦冬、美人蕉、玉簪、黄金菊、吉祥草、文殊兰、文竹、八仙花、常春藤、爬山虎、五叶地锦、马尼拉草皮、紫藤、金银花、黄金竹、慈竹、凤尾竹。

佛教思想对园林空间种植文化的影响

佛教思想对园林空间种植文化的影响

佛教思想对园林空间种植文化的影响摘要: 寺庙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3大类型之一,佛教寺庙园林又是寺庙园林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介绍了净土”景象、禅宗和佛教对植物造景以及植物内涵的影响,对蕴含佛教文化的植物做了总结。

关键词: 佛教文化;植物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博大精深。

佛教虽是舶来文化,但在中国广泛传播,影响深远。

佛寺与园林结缘,意味着庄严肃穆的宗教场所通过园林化而变得更加赏心悦目,成为中国古典园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其植物造景手法及植物种类进行研究,一、“净土”景象对植物造景的影响《大乘无量寿经》中对“极乐世界”这样描述:“彼极乐界,无量功德,具足庄严。

永无众苦、诸难、恶趣、魔恼之名。

亦无四时、寒暑、雨冥之异。

复无大小江海、丘陵坑坎、荆棘沙砾、铁围、须弥、土石等山。

唯以自然七宝。

黄金为地,宽广平正,不可限极,微妙奇丽,清净庄严,超逾十方一切世界。

二,…彼如来国,多诸宝树,……各自异行,行行相值,茎茎相望,枝叶相向,…有菩提树,高四百万里。

其本周围五千由旬,枝叶四布二十万里。

...一切众宝,自然合成,华果敷荣,光晖遍照。

……岸边无数梅檀香树,吉祥果树,华果恒芳,光明照耀。

修条密叶,交覆于池。

出种种香,世无能喻。

随风散馥,沿水流芬。

二,…池饰七宝,地布金沙。

优钵罗华(青莲花),钵昙摩华(红莲花),拘牟头华(黄莲花),芬陀利华(白莲花),杂色光茂,弥覆水上。

”这样美好的“极乐世界”景象完全呈现出一派园林风光,被花木装饰的美轮美灸。

从而佛寺园林也在现实中模拟着这种充满花木之美的“佛国”。

《洛阳伽蓝记》:“浮图川前,奈林、葡萄,异于余处。

枝叶繁衍,子实甚大。

”寺庙中有大量果木,绿荫繁实,这种景象在北魏洛阳寺庙中非常普遍。

如永宁寺“括柏松椿,扶疏檐雷;萦竹香草,布护阶埠”,景明寺“房檐之外,皆是竹松兰芷,垂列增挥,含风团露,流香吐馥。

”凝圆寺“房洗精丽,竹柏成林,实是净行息心之所也。

”寺庙中绿化对整体氛围的烘托作用非常明显。

益阳栖霞古寺园林空间分析

益阳栖霞古寺园林空间分析

益阳栖霞古寺园林空间分析作者:曾艺蕾刘欣怡吴铁明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21年第10期摘要:始建于东晋的名刹栖霞寺位于湖南省益阳市会龙山麓,其空间处理方式师法自然,深得“园地惟山林最胜”之意,少施斧凿,“自成天然之趣”。

对古寺的空间序列进行分析,总结栖霞古寺的园林空间特点,以期继承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手法,促进益阳寺观园林研究。

关键词:栖霞古寺;园林;空间作为中国园林的一个巨大分支,寺庙园林突破了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分布局限,广泛分布在自然环境优越的名山胜地。

湖湘寺观园林作为中国寺庙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特点。

益阳临资水,山川秀美,物产丰饶,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东晋时,道教、佛教先后传入该区域,并陆续建成一些道观、佛寺,自古便有“九宫十八庙”[1]。

东晋孝武帝年间,印度高僧不如密多尊者于会龙山建立宝泉寺。

据传明建文帝因宫廷动乱,被逼出走,在此削发为僧,因此后人重建时,以其曾为帝栖,改名为栖霞寺。

栖霞寺作为东晋名刹,位于会龙山麓,内外古木参天、四季蓊郁,它不仅是佛教圣地,同时作为一种公共园林形式服务于人们的生活,是市民们寄托愿景、观赏游览、回归自然的重要场所。

一、总体布局“园地惟山林最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

”[2]栖霞古寺顺应山势修筑,建筑围合,中为庭院,结合地理环境沿中轴线左右不完全对称,寺庙布局约呈四合院状。

沿山门引导的石阶进入主殿前另一侧为庭院园林空间,呈现“南庭北殿”的总体布局。

主轴线贯穿观景台、弥勒殿并延伸光明塔,至塔林内的银杏,栖霞阁与南岳殿形成次轴。

四座主要建筑被安排在中轴线的最高处,山和植物相互映衬,使建筑隐藏在山中。

寺内有三百年南酸枣古树。

庭院园林空间内各类塔、碑等景观小品和乔木点缀其中(图1)。

二、空间序列分析空间序列可以是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产物,是将一系列不同形状与不同性质的空间按一定的观赏路线有次序地贯通、穿插、组合起来[3]。

寺观园林景观设计ppt

寺观园林景观设计ppt
寺观园林景观设计
小组成员:张玲 赵小敏 汪琴 李靖 胡梦茹 张晓阳 宋德强
目录
• • • • • 寺观园林景观的起源与发展 寺观园林的特点 寺观园林的组群布局 影响寺观园林景观设计的因素 植物对寺庙园林各造园因素的景观 空间构成及作用 • 寺观园林主要植物及配置方法 • 寺观园林实例分析
寺观园林景观的起源与发展
(二)植物与寺庙其他要素的景观空间构成
• 古人云:“山,骨于石,褥于林,灵于水”, “花间置石,必整玲珑,忌零确叠砌”,在寺庙 园林植物景观空间中,可以利用堆山等手段结合 植物配置,营造出“咫尺山林”的效果,或者置 石与植物相配,即能成为一幅美丽的图画。石重 在表现叠石之美,于假山置石间,点缀屈曲斜倚 之树木,披垂纤细虬之藤萝,起到凸显嶙峋、补 足气势的作用,如栖霞寺植物与千佛崖石窟(如 图),栖霞寺红枫与山石、鸡鸣寺植物与山石 (如图)。另外,阴湿的自然石阶及置石、盘根 等处,为了模拟苍石有时宜置以苔藓地衣,足以 见植物配置的艺术修养。
植物对寺观园林各造园因素的景观空间构成
• 寺庙园林中设置的水体,以“放生池”为主兼有 其他水体形式。“放生”善举源远流长,《列子? 说服篇》载:“邯郸民正旦献鸠于赵简子。简子 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园林中的各类 水体,无论是作为主景、配景或小景,都借助植 物来丰富水体景观空间,使之更富自然情趣,构 筑园林水体景观幽静含蓄的空间基调。植物与寺 庙水体的景观空间构成
(三)其它的原因
• 在寺观园林的漫长发展过程中,还受到了一些其 它因素的影响。比如,由于寺观园林跨越朝代的 长久的传承特性,僧侣道士一代接一代的精心管 理,景观甚为古朴,形成了悠久古拙的氛围。 • 古庙大刹多保留有较珍贵的宗教文物及其他艺术 品,这些文物也促成了一种古雅的艺术气氛,装 点于园林的自然美景之中。 • 两晋、南北朝的贵族,有“舍宅为寺”的风尚。 包含着宅院的第宅,转化为寺观,形成了一种独 特的寺观园林氛围。

现代佛寺园林景观的特点浅析

现代佛寺园林景观的特点浅析

0 引 言
城市道路绿化是 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 , 城市道路 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2 行 道 树 的 分 类 .
根据道路 的类别 , 行道树分 为三大类 : ) 道行道树 ; ) 路 1街 2公
3 甬道行道树 。 线 的形式 分布 于城市 , 联系着城市 中分散 的“ 和“ 的园林绿 边行道树 ; ) 点” 面”
际需要 , 可增设博 物馆 、 美术 馆 、 图书馆 、 念堂 、 室、 纪 教 贵宾室 、 会
收 稿 日期 :0 10 —0 2 1 — 61
人 本 设 计 观 是 充 分 尊 重 人 性 , 定 人 的行 为 和 精 神 需 求 , 就 肯 也
作者简 介 : 陈 蓉( 9 1 , , 1 8 一) 女 助教 , 盐城 师 范学 院 美术 学院 , 苏 盐城 江
僧尼修行需 要山水相依 的清 幽环 境 , 背 山面水 , 右 围护 ” “ 左 的传 寺内植物配置方式 除 了遵 从植 物 学 、 学 原 理 , 增 佛 教教 美 更 统风水理论 也深深影响 了佛寺 基址 的选择 。现 代 的佛 教寺 庙 , 要 义内涵 , 根据不 同地区的生态条件 和气候 条件选 择适合 当地 生长
抱, 南面太湖 , 地灵形 胜 , 风水 绝佳 , 大佛所 在 的无锡 马 山 区 以前 近的同一树种 以呼应之势 种植 在广 场和景 观大道 两侧 ; 部分庭 院 鲜为人 知 , 如今 车水 马龙 、 门庭 若市 , 边 的城 际高 速路 、 乡快 中 , 周 城 孤赏树选择 具有佛教文化 内涵的松 、 、 杏 、 提树 、 罗树 柏 银 菩 娑 速路发 达便 捷 , 论是 外地 还是 本地 信徒 游客 , 论是 自驾 还 是 等 , 无 无 这类名木 古 树生 长 年 限长 , 给人 以幽深 古 远 的 历史 沧 桑 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与植物的态度 ( 寺庙与植物的关系 ! 不仅包含一般的建 筑与植物的关系内 容 ! 而 且 寺 因 木 而 古 ! 木 因 寺 而 神 ( 寺 庙 园林植物配置方法在植物学 " 美学之外 ! 更增一层宗教神秘 色彩 ( 寺庙园林植物 选 择 有 其 自 身 的 特 点 $ 从 这 4 方 面 切 入 ! 以期揭示园林艺术如何将抽象的思想具象化 " 自然的植 物人性化 ( 自然与人工的巧妙结合所产生的双赢度如何由 量变到质变等奥秘 $

的娑 罗树 所 迁 移 ! 北 京 慈 仁 寺% 殿 前 双 松 # 当 时 已 称 数 百 年 物 #东 一 株 高 四 丈 余 #偃 盖 三 层#涛 声 满 天 ’西 一 株 仅 二 丈 余 #低 枝 横 荫数 亩 # 鳞皴 爪 攫 # 以 数 十 红 架 承 之 " # 松 柏 长 青 #佛 道 久 远 ! 宁 波 天 童 寺 #周 围 植 物 资 源十 分 丰富 ! 植被 类 型主 要有 常 绿阔 叶林 # 常绿 阔叶 $落 叶 混 交 林 #针 $阔 混 交 林 #针 叶 林 #竹 林 #灌 草 丛 等! 植 被 垂 直 结 构 为 五 个 类型 &山脚 部 分为 针$阔 混 交 林 $常 绿 阔 叶 和 毛 竹 林 #山 腰 部 分 为 常 绿 $落 叶 混 交 林 #
化 ! 在中国思想史上虽然出现过诸多学 术流派 ! 而覆盖最广 " 传播最久 " 影响最 深的是儒道佛三家 $ 研究这三家对自然 的态度 ! 就是把握住中国人对自然态度 的关键 $ 儒学 的创 始人 孔 子提 出 &’ 智 者 乐 水 ! 仁者乐山 $ 智者动 ! 仁者静 ( 智者乐 ! 仁者寿 ) ! 这 种从 人 的伦 理道 德 的观 点去看自然 ! 把自然看作是人的某种精 神品质的表现和象征 # 不论山水 % 松柏 或其他自然现象 ! 只要它同人的某种精 神 % 品质 % 情操有同形同构之处 ! 都可能 为’ 君子 ) 所’ 乐 ) # 这种’ 乐 ) 显然不 是某种功利上的满足 ! 而是精神上的感 应 %共 鸣 !是 对 自 然 与 人 之 间 有 某 种 内
儒家孔庙 # 还是出世的禅宗 $ 道 教寺 宇 # 无 不 珍护名木古树 ! 曲阜% 三孔 " 之一的孔林 # 总 面积 200hm 2# 树木 4 万 余 株 #% 古 柏 森 森 聚 虬龙 # 石麟含笑坐春风 ! " 古老的孔林 # 不仅 以其久远的历史和丰富的文物遗物扬名于 世 # 而且也是一座博大 $ 深 厚 $ 格调 独具 的 园 林! 佛教修行方法之一的 % 安静而止息杂 虑 " 的 禅定 # 需要 修 行 者 以 静 坐 敛 心 专 注 一 境 # 从 而 达 到 身 心% 轻 安 " # 观 照% 明 净 " 的 状 态 # 修 行的 环 境自 然要 安 静 ! 植 物不 仅 能 远隔 尘 世 #过 滤 噪 音 #产 生 静 谧 幽 深 的 森 林 环境#而且 还 会给 人提 供 一种 神性 的 启迪 $ 精神的慰藉和陶冶于广袤自然的乐趣! 因 而% 禅 林 " 既 是 丛 林 # 更 是 禅 机 ! 无 论 戴 叔
收稿日期 &2004- 11- 06 ( 修回日期 &2004- 11- 22
在的同形同构的对应关系的发现 #
2004. 12 2004. 12 50 中国园林
闻木樨花香而顿悟禅旨的 # 木 樨花 香饱 含 着 生命气息扑鼻而来 # 使人体 会到 自 然界 永恒 的生机 ! 这样 # 我们就会发现中 国人 对 自然 的态 度无不打上儒道佛的烙 印 ! 传统 的哲 学 $ 美 学从视觉感知所产生的形而下 的 层面 越出 # 达到追求意境 $ 提升 灵魂 的 形而 上的 高 度 ! 将自然的感悟与人的精神相融 合 # 真 正 达到 % 天人合一 " 的境界 !
点等 $
J)(K))0 ()75/) %0F 5/%0( ’,0(%*0 (") ,&F*0%&I (*)+ J)(K))0 %&’"*()’(D&) %0F 5/%0(> JD( %/+, (") ()75/)

儒道佛对自然的态度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传统文
目 的 的 %无 为 的 !但 其 结 果 却 又 都 是 合 乎某种目的的 % 有序的 # 自然并没有下 意识地要去追求什么 ! 但它却在无形中 达到了一切! 从而加以哲学的概括& ’ 人 法 地 %地 法 天 %天 法 道 %道 法 自 然 )
/20F+’25) 2&( 72N)+ (") 2O+(&2’( ("*0N*0C ’,0’&)() 20F 02(D&2/ 5/20(+ "D720H 6") ’,7J*02(*,0 ,- 02(D&) 20F
2&(*-*’*2/ )--,&(+ ’20 /)2F (") LD20(*(2(*M) ’"20C) (, (") LD2/*(2(*M) ’"20C)H P20F+’25) A&’"*()’(D&)Q 6)75/) P%0F+’%5) A&’"*()’(D&)Q R)+)%&’"Q ./%0( P%0F+’%5)
[ 3]
! 将’ 自然 ) 提升到老子所极力推崇的
’ 道 ) 的师法对象的高度 #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 6 !5 世纪的印 度 !创 始 人 释 迦 牟 尼 所 出 生 %苦 行 乃 至 圆寂的环境 ! 都与美丽的树木有关 # 佛 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 ! 与中国的传统 文化相结合而产生传播广 % 信徒多的中 ** 禅宗 ! 更是以顺应自然 国化的佛教 * 不失本性为悟道的首要 ! 以自然之景为 永恒的本真体现 $ 以禅的眼光看自然 ! 则 ’ 春 有百 花 秋有 月!夏 有 凉风 冬有 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 节) ! ’ 青青翠竹 ! 总是法身 ! 郁郁黄花 !
% 霜皮溜雨四十围 # 黛色 古树不仅高耸巨大 # 参天三千尺 " # 具有强力的形体美 # 且皴痕记 流年 # 给人以幽深古远的历史沧桑感 !% 多年 树 木 碍 筑 檐 垣 #让 一 步 可 以 立 根 #斫 数 桠 不 妨封顶 ! 斯谓雕栋飞楹构易 # 荫槐挺玉成难 "
[ 7]
# 指出了保护古树的重要性 ! 无论是入世的
[ 5]
J)’,7)+ %0’*)0( K*(" %C)F (&))+ %0F (") (&))+ (D&0 +D5)&0%(D&%/ *0 (") ()75/)H 6") 5/%’)7)0( ,- /%0F+’%5) 5/%0(+ *0 ()75/)+ %’LD*&)+ 2 &)/*C*,D+ 20F 7I+()&*,D+ -/2M,& J)+*F) (") J,(20*’2/ 20F 2)+(")(*’ ’,0+*F)&2(*,0+H 6") F*+5,+*(*,0 ,- (") ()75/) C2&F)0+ "2+ *(+ ,K0 5)’D/*2&*(*)+H 6") 525)& 2(()75(+ (, &)M)2/ ",K (")
关键词: 风景园林 ( 寺庙园林 ( 研究 ( 植物造景 文章编号:1000 "6664( 2004) 12 #0050 $07 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识码:A
6") *0-/D)0’) ,- E,0-D’*%0*+7>
6%,*+7 %0F
GDFF"*+7 ,0 (") E"*0)+) "%+ *0-*/(&%()F (")*& %((*(DF) D5,0 0%(D&) %0F 5/%0(+H :,( ,0/I F,)+ (") &)/%(*,0
以儒 家的 眼光 看 自然 ! 则’ 山 之 拱 揖 也 以 礼 !山 之 行 徐 也 以 和 !山 之 环 聚 也以谨 ! 山之虚灵也以智 ) [4]# 植物变成 人的 品德 % 感情 和 吉祥 的化 身 &’ 岁寒 然后 知 松柏 之后 凋 也 ) ! 以 松柏 比 喻坚 贞的品德 # 由这种’ 比德 ) 思想指引而 产生的梅兰竹菊 ’ 四君子 ) 和松竹梅 ’ 岁 寒 三 友 ) ! 以 及 陶 渊 明’ 采 菊 东 篱 下 !悠 然 见 南 山 ) 之 爱 菊 !周 敦 颐 ’ 出 污 泥 而 不 染 ) 之 爱 莲 ! 林 和 靖’ 疏 影 横 斜 水 清浅 ! 暗香 浮 动月 黄昏 ) 之 爱 梅 等 ! 无不为植物赋予了人格的象征 # 道教的创始人老子看到了在自然 中一切事物的产生变化都是无意识 % 无

图1 图2 图3 宁波天童寺内万工池 宁波天童寺外万工池秋景 北京西山八大处香界寺山门内的古油松
上 # 弟子 读书 # 孔 子 弦 歌 鼓 琴 " 的 历 史 故 事 # 而且 把红 花 摇 曳 的 杏 树 提 升 到 &% 岂 是 人 间 凡卉比 # 文明终在共春熙 " 的神化高度 [9] ! 再 如北京孔庙大成殿前的古柏 # 已有 600 多年 历史 # % 凌寒翠不夺 # 还 暄绿 更 浓 ! " 据 民间 传说 # 明代奸相严嵩 代嘉 靖 皇帝 来此 祭 孔 # 被 柏 枝 掀 掉 了 乌 纱 帽 #严 被 罢 相 后 #人 们 称 此柏为% 除奸柏 " [10]! , 清 龚自珍* 说京师翠微山 + 记叙了龙泉 寺上之四松 & % 形偃神飞 #白昼若雷雨 ’四松之 蔽可千亩 ! [11]" 北京西山八大处香界寺山门内 的古松 # % 雪霜知劲质 # 今古占嘉名 " # 是寺庙 ( 图 3 ) ! 北京大觉寺寺中有 悠久历史的见证 被誉为% 大觉六绝 " 的奇景珍物 # 其中三绝是 古木 &植于 400 年前的白玉兰 $抱塔松和 6 人 方可合抱的古银杏树( 图4 $5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