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
近现代史纲要 第三章 辛亥革命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近代中国的资产阶级是如何发 生的?从根本上说,是被外国侵略 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逼迫出来的。
例:孙中山是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
孙中山于1866年11月12日诞生在 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县)翠亨 村。左图是孙中山诞生地和住宅 的照片。
1888年10月,孙中山在香港西 医书院学习医学。先后结识陈 少白、杨鹤龄、尤列等,经常 聚谈反清革命。(左起为杨鹤 龄、孙中山、陈少白、尤列, 后立者为关景良)
(4)预备仿行宪政:新政无法挽救清廷的 统治危机。清政府迫于舆论压力,与1905年 派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归国后实行预备仿 行宪政。
“出 五洋 大考 臣察 ”宪 及政 随的 员
“五大臣”----镇国公载泽、户部侍郎戴鸿慈、兵部 侍郎徐世昌、湖南巡抚端方、商部右丞 绍英等五大臣分赴东西洋各国考察政治
孙中山开始认 识到,只有推 翻清朝封建专 制制度,才能 够拯救中国。
李鸿章衙门大院(天津)
1、兴中会成立 1894年11月,孙中山 在檀香山华侨中建立兴中 会。入会秘密誓词为: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 创立合众政府”。1895年 2月,孙中山在香港成立 兴中会总部。兴中会的建 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 命派的初步形成,表明孙 中山正式走上革命道路。
4.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民族资 产阶级力量也在增长,并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 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
辛亥革命导火线-----“皇族内阁”1号令(铁路干线国有政策)
所谓“铁路干线”,主要指的是粤汉、川汉 铁路。这两条铁路已经归于商办,即由民间投 资建设并经营。但是,为了解决严重的经济危 机,朝廷决定向外国银行借款,借款需要抵押 物,而当时的中国,唯一能够让列强们感到有 吸引力的抵押物,恐怕只有铁路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1版)》第三章:知识点及练习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1版)》第三章:知识点及练习题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重要知识点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2.三民主义的提出3.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4.北洋军阀统治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练习题一、选择题(一)单选题1.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A太平天国农民战争B辛亥革命C戊戌变法D义和团运动2.中国近代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A兴中会B光复会C中国同盟会D国民党3.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的檀香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A 光复会B 同盟会C 兴中会D 华兴会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钦定宪法大纲》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5.中国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A 辛亥革命B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C 洋务运动D 戊戌变法6.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是()A大地主大资产阶级B民族资产阶级C工人阶级D农民阶级7.同盟会成立后,将()作为自己的机关报A《民报》B《新民丛报》C《万国公报》D《顺天时报》8.1904年,孙中山指出只有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才能真正解决中国问题的文章是()A《革命军》B《警世钟》C《驳康有为论革命书》D《中国问题的真解决》9.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A兴中会的革命纲领B 三民主义学说C中国国民党章程D《钦定宪法大纲》10.辛亥革命的高潮是()A保路运动B黄花岗起义C武昌起义D中华民国成立11.北洋军阀政府代表的是()A民族资产阶级B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C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利益D工农利益12.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他竟然基本接受严重损害中国权益的()A “西原借款”B“二十一条”C “善后大借款”D《天津条约》13.1913年3月被袁世凯杀害的是()A 蔡元培B 邹容C 宋教仁D 黄兴14. 孙中山所说的政治革命是( )A民生主义B 民族主义C民权主义D平均地权15. 袁世凯复辟帝制,举行登基大典是在()A 1915 年B 1916年C 1917 年D 1918年16. 武昌起义胜利后,革命党人拥戴()为军政府大都督A 袁世凯B 孙中山C 黎元洪D 黄兴17. 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覆灭的标志是( )A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B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C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D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职18.清政府于1906年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并于1908年颁布了()A《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明定国是》D《商律》19.标志着以慈溪太后为首的清政府甘当“洋人的朝廷”的事件是()A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B镇压义和团运动C 戊戌政变D《辛丑条约》的签订20.1915年12月25日,反对袁世凯称帝,宣布云南独立的是()A 李烈钧B 蔡锷C 唐继尧D 黄兴参考答案1.B2.C3.C4.A5.A6.B7.A8.D9.B 10.C 11.B 12.B 13.C 14.C 15.B 16.C 17.C 18.A 19.D 20.B (二)多选题1.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力量是()A地主阶级B资产阶级知识分子C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D工农阶级2.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包括()A.驱逐鞑虏,恢复中华B.创立民国C.平均地权D.节制资本3.随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涌现出一批民主革命的思想家和宣传家,他们主要是()A章炳麟B邹容C陈天华D鲁迅4.革命派和维新派论战的问题有()A.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C.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D.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5.孙中山为了防止袁世凯专制而提出的条件有()A.以南京为首都B.总统在南京就职C.遵守约法D.清帝退位6.袁世凯为了巩固专制统治,不惜投靠帝国主义,主要表现为( )A.向日本借款的“西原借款”B.与列强签订“善后大借款”合同C.接受日本提出的严重损害中国权益的“二十一条”D.与列强签订的出卖铁路利权合同7.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果进行的一系列奋斗有()A.护国运动B.第一次护法运动C.二次革命D.第二次护法运动8.1911年武昌起义的具体组织者和发动者是( )A.兴中会B.文学社C.华兴会D.共进会9.资产阶级革命派传播革命思想的代表著作有()A.《驳康有为论革命书》B.《革命军》C.《警世钟》D.《猛回头》10.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治主义参考答案1.BC2.ABC3.ABC4.ABC5.ABC6.BC7.ABCD8.BD9.ABCD 10.ABC二、简答题1、简述三民主义学说答: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 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和课后习题(含典型题)详解(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圣才】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3.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见表3-1)表3-1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见表3-2)表3-2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3.三民主义学说要点1905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其具体内容和局限性见表3-3。
表3-3 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其局限性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同盟会的纲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确实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
它在与改良派的斗争中,在动员和组织群众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共和国的斗争中,起了巨大的作用。
但是,它又是一个不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它主张民族主义,但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号召;它主张民权主义,但又惧怕广大工农群众;它主张民生主义,但缺乏使农民获得土地的内容。
同盟会纲领中的这些弱点,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4.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坚持走改良道路,反对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
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用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和《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1)改良派和革命派的论战(见表3-4)表3-4 改良派和革命派的论战(2)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①主张推翻清政府,但对帝国主义的干涉问题,不作正面回应。
②“国民”主要指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忽视了广大的劳动群众。
③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否应该改革的问题不做讨论,且反对“夺富人之田为己有”。
考点二: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1.封建帝制的覆灭(1)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①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先后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911年4月27日举行的广州起义即“黄花岗起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三章(燕山大学》之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三章(燕山大学》之三]第三节辛亥革命的失败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袁世凯出山武昌起义后,清政府惊恐万状,立即派陆军大臣荫昌赶赴武昌前线,调兵镇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三章(燕山大学》之三。
然而,因为北洋军大部分将领为袁世凯的心腹爪牙,所以荫昌指挥失灵。
10月14日,在列强的压力下,清政府任命袁世凯为湖广总督。
但袁世凯为了逼迫清政府交出更多的权力,一面借口“足疾”尚未痊愈留在河南彰德,继而提出召开国会、组织责任内阁、授予他军事全权等条件;一面指使冯国璋、段祺瑞等北洋军将领暂取观望态度,致使清军进攻武汉受挫。
27日,清政府被迫召荫昌回京,命袁世凯为钦差大臣,节制湖北水陆各军。
当时,北洋军第六镇统制吴禄贞正秘密组织燕晋联军直捣北京,而新军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则联合第三镇协统卢永祥等发动“兵谏”,于10月29日在滦州联名电奏清政府速开国会,改定宪法,组织责任内阁,特赦“国事犯”。
这一举动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
11月1日,在北洋军攻克汉口的当天,皇族内阁被迫辞职,清政府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来京组织责任内阁。
袁世凯取得清政府的军政大权后,立即派人刺杀了吴禄贞,同时进京组阁。
可是袁世凯并不打算立即攻占武昌,而企图利用南北对峙的局面夺取全国政权。
11月26日,经过袁世凯和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的密谋,英国驻汉口领事出面向湖北军政府提议南北停战议和。
为了创造议和的有利条件,27日,北洋军攻陷汉阳,威胁武昌。
2、南北议和12月初,南北双方达成协议,开始停战。
18日,各省军政府议和代表伍廷芳和袁世凯派出的议和全权大臣总代表唐绍仪在上海开始和谈。
南北代表除讨论军队停战的具体措施外,主要就实行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共和展开争论。
袁世凯在议和期间一面以倡言君主立宪要挟革命党,一面以革命党要求共和立宪来逼迫清政府。
20日,当南北议和代表举行第二次会议时,英、美、俄、法、日、德六国驻上海总领事同时向双方代表提出照会,表面上要他们“尽速达成协议,使目前的冲突归于停止”,实际上是压迫南方革命势力尽快向袁世凯妥协。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择题练习(第三章)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择题练习(第三章)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选择题练习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一、单选题1、1904年至1905年,外国侵略者在中国东北为争夺在华利益而进行的战争是A. 英法战争B. 英俄战争C. 日美战争D. 日俄战争2、标志腐朽的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A. 《天津条约》的签订B. 《北京条约》的签订C. 《马关条约》的签订D. 《辛丑条约》的签订3、在近代中国,首先发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袖人物是A. 康有为B. 梁启超C. 孙中山D. 宋教仁4、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是A. 买办资产阶级B. 官僚资产阶级C. 民族资产阶级D. 城市小资产阶级5、1894年,孙中山建立的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A. 兴中会B. 华兴会C. 光复会6、20世纪初,章炳麟发表的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著作是A.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B. 《革命军》C. 《警世钟》D. 《猛回头》7、在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传播过程中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一文的是A. 章炳麟B. 邹容C. 陈天华D. 黄兴8、20世纪初,邹容发表的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著作是A.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B. 《革命军》C. 《警世钟》D. 《猛回头》9、在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传播过程中发表《革命军》一文的是A. 章炳麟B. 邹容C. 陈天华D. 黄兴10、在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传播过程中发表《警世钟》和《猛回头》的是A. 章炳麟B. 邹容C. 陈天华D. 黄兴11、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B. 中国同盟会C. 中华革命党D. 中国国民党12、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黄兴等人在东京成立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 国民党B. 中华革命党C. 中国国民党D. 中国同盟会13、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创立的机关报是A. 《民报》B. 《时务报》C. 《民国日报》D. 《新民丛报》14、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A. 兴中会的成立B.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C. 国民党的成立D. 中华革命党的成立15、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A.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B.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C.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D.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16、1905年至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A. 要不要平均地权B. 要不要废科举和兴西学C. 要不要实行共和D.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二、多选题1、1904年至1905年,为争夺在华利益而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的列强是A. 英国B. 法国C. 日本D. 俄国2、从1902年至1911年,中国各地先后发生的爱国运动有A. 拒俄运动B. 拒法运动C. 抵制美货运动D. 收回利权运动3、在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力量是A.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B. 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C. 民族工商业人士D. 民间会党人士4、1895年,孙中山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时提出的革命纲领是A. 驱除鞑虏B. 恢复中华C. 平均地权D. 创立合众政府5、20世纪初,陈天华发表的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著作是A.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B. 《革命军》C. 《警世钟》D. 《猛回头》6、在20世纪初年的中国,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代表人物有A. 严复B. 章炳麟C. 邹容D. 陈天华7、20世纪前后,在民主革命思想传播过程中建立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包括A. 华兴会B. 光复会C. 科学补习所D. 岳王会8、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时制定的革命纲领是A. 驱除靴虏B. 平均地权C. 恢复中华D. 创立民国9、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A. 民族主义B. 民权主义C. 民生主义D. 民粹主义10、1905年至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展开论战的各自舆论阵地是A. 《民报》B. 《时务报》C. 《民国日报》D. 《新民丛报》11、1905年至1907年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议题是A. 要不要社会革命B. 要不要废科举和兴西学C. 要不要实行共和D.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12、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阐发的民族主义是指A. 打倒封建主义B. 打倒帝国主义C. 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D. 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第二节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一、单选题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A. 戊戌维新运动B. 辛亥革命C. 二次革命D. 新文化运动2、1911年4月,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黄兴带领下举行的起义是A. 惠州起义B. 河口起义C. 广州起义D. 武昌起义3、1911年,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四省爆发的民众斗争运动是A. 拒俄运动B. 拒法运动C. 立宪运动D. 保路运动4、1911年10月,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将辛亥革命推向高潮的A. 惠州起义B. 河口起义C. 广州起义D. 武昌起义5、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宣告的时间是A. 1911年5月B. 1911年10月C. 1912年1月D. 1912年3月6、1912年1月,资产阶级革命正式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A. 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B. 中华民国北京临时政府C.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D. 中华民国军政府7、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A. 《钦定宪法大纲》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 《中华民国约法》D. 《总统选举法》8、1914年5月,窃夺辛亥革命成果的袁世凯炮制了A. 《暂时新刑律》B. 《戒严法》C. 《中华民国约法》D. 《总统选举法》9、1913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发动了A. 二次革命B. 护国战争C. 第一次护法运动D. 第二次护法战争10、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正式成立的组织是A. 兴中会B. 中国同盟会C. 中华革命党D. 中国国民党11、1915年5月,阴谋复辟帝制的袁世凯接受了严重损害中国利益的A. “善后大借款”B. “西原借款”C. “二十一条”D. “庚子赔款”12、1915年12月,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A. 二次革命B. 护国战争C. 第一次护法运动D. 第二次护法战争13、1917年,孙中山领导发动了反对北洋军阀的A. “二次革命”B. 护国运动C. 第一次护法运动D. 第二次护法运动14、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标志是A. 二次革命的失败B. 护国运动的失败C. 第一次护法运动的失败D.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二、多选题1、1911年,联合组织与发动武昌起义的革命团体是A. 共进会B. 文学社C. 兴中会D. 光复会2、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主要表现在A. 没有提出彻底反对帝的革命纲领B. 没有提出彻底反对封建的革命纲领C. 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D. 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3、1913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二次革命的导火线是A. 段祺瑞拒绝恢复国会B. 国民党领袖宋教仁被刺杀C. 袁世凯与日本签订“善后大借款”D. 张勋复辟帝制4、1912年后,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辛亥革命成果而进行的斗争包括A. 二次革命B. 护国运动C. 第一次护法运动D. 第二次护法战争参考答案;第一节1D 2D 3B 4C 5A 6A 7A 8B 9B 10C 11B 12D 13A 14B 15C 16D 1CD 2ABCD 3AB 4ABD 5CD 6BCD 7ABCD 8ABCD 9ABC 10AD ACD 12CD 第二节1B 2C 3D 4D 5C 6C 7B 8C 9A 10B 11C 12B 13C 14D1AB 2ACD 3ABC 4ABCD。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1-3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1-3章)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课后练习1.资本一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近代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它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设立完全由外国直接控制和统治的租界;19世纪末,还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侵略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他们还取得了在中国的驻军权和派驻军舰权,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国防主权,包括领海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中国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它们还扶植和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通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侵略是造成近代中国社会经济长期不能有效发展的根源。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帝国主义侵略有理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近代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机器技术带人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地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
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与中国人民反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史。
第一,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华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中国近现代史(第三章)简答、论述题
第三章辛亥革命简答题: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是什么?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壮大,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社会矛盾激化,民变四起。
广大人民再也无法照旧生活下去了。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没有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
统治阶级无法继续统治下去了。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阶级基础是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二、清末“新政”实行的目的和内容是什么?1.目的:(1)取得外国列强的信任;(2)平息国内日益高涨的民怨;(3)安抚统治阶级内部各派;(4)拉拢资产阶级改良派。
2.1901年4月,清政府设立督办政务处。
宣布实行“新政”。
主要内容有:(1)改革官制,整顿吏治;(2)改革兵制,训练新军;(3)改革学制,提倡新学;(4)奖励工商,兴办实业。
颁布《商律》。
三、中国同盟会的性质是什么?其纲领是什么?1.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
2.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四、简述三民主义及其评价。
1.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称为三民主义。
2.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一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二是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
3.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4.民生主义的内容是“平均地权”。
基本方案是:核定全国低价,按价收买,避免两级分化、贫富悬殊。
评价:进步性:(1)三民主义学说,提出了一套在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它的提出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发展。
(2)它表达了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革命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迫切愿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
第二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一、袁世凯独裁统治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 1912年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 大总统。 1912年3月13日,唐绍仪为民国第一任国务总理, 负责组织内阁。 4月1日,孙中山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次日, 临时参议院议决将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用“民族革 命 ” 的方式推翻满清政府,建立“民族独立的国 家”。、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体现了建立“民族国家” 的近代化要求,把握了时代主题。但尚未从正面提 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这是“政治革命的根 本”。革命并不只为了推翻满清统治,光复汉族, 而是要推翻数千年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 主共和国。孙中山提出革命成功后实行五权分立, 即立法、行政、司法、考选、监察权的分权制衡。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这是孙中山当时社会革 命的内容。通过核定全国地价,涨价归公的方式, 解决土地问题;但他提出的解决办法带有空想的性 质,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 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 群众的理论武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为传播的同时,资产阶级 革命团体也在各地相继成立。
成立时间 1894年 1904年 1904年 1906年 名称 兴中会 华兴会 光复会 日知会 主要成员 华侨和会党 留 蔡元培 刘静庵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政治纲领
结束、谢谢
1905-1907革命与改良的论战
双方 代表 阵地 革命派 孙中山 民报 立宪派 康有为、梁启超 新民丛报 主编 章太炎 梁启超
1、内容 (1)要不要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论争焦点 (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3)要不要“社会革命”。 2、影响:通过论战,革命派揭露了立宪派为清政府统治辩护 的丑恶面目,进一步划清了革命与立宪的界限,宣传了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高潮作 好了舆论准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由变法走向革命救国的道路,主要是因为:( D )A、西方列强加紧侵略,瓜分危机日益严重B、资产阶级自身力量的进一步壮大C、广大人民的热烈拥护D、清政府的投降实质被认清2、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B )A、强学会B、兴中会C、华兴会D、同盟会3、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D )A、保国会B、华兴会C、兴中会D、同盟会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 A )A、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B、一部不彻底的资产阶级宪法C、一部仍然带有封建色彩的宪法D、一部反映小资产阶级利益的宪法5、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 C )A、《新民丛报》B、《苏报》C、《民报》D、《国民报》6、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D )A、没有提出反封建的土地纲领B、没有反映中国人民的民主要求C、没有表达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要求D、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7、1911年底,辛亥革命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潜伏着失败的危机,这主要是因为:( D )A、缺乏威望较高的革命领袖B、帝国主义列强干涉和破坏革命C、清政府起用狡诈的袁世凯D、立宪派和封建官僚控制了地方政权8、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成果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最大愿望是:( B )A、恢复孙中山总统职位B、实行议会政治C、使国民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D、进行二次革命9、中国近代史上,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 B )A、湖北军政府成立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C、清帝退位D、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10、黄花岗起义的指挥者是:( B )A、林觉民B、胡汉民C、徐锡麟D、黄兴11、护国运动开始时,回云南发动反袁战争的是:( D )A、孙中山B、唐继尧C、蔡锷D、黄兴12、1912年8月,宋教仁把同盟会改组为:( B )A、中华革命党B、国民党C、共和党D、民主党13、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巨变的是:( C )A、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B、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C、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D、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13、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但没有得到资本主义各国支持,其主要原因是( C )A、外国人不了解孙中山及其革命的性质B、资本主义各国不赞成武装起义的斗争方式C、西方各国不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D、列强已经选中了袁世凯为其代理人14、辛亥革命的性质是:( D )A、全民革命B、民族主义革命C、新民主主义革命D、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二、多项选择题1、20世纪初,资产阶级参加并领导的反帝爱国运动有:( ABD )A、拒俄运动B、拒法运动C、拒英运动D、抵制美货运动2、在民主革命思想的宣传中,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有:( ABC )A、章炳麟B、陈天华C、邹容D、蔡元培3、1905——1907年年进行的革命派与改良派的大论战,论战双方的主要阵地是( BD )A、《时务报》B、《民报》C、《苏报》D、《新民丛报》4、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问题是:( ABD )A、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C、要不要反对帝国主义D、要不要社会革命5、在武昌起义中起了重要作用的两个革命团体是:( BC )A、日知会B、文学社C、共进会D、科学补习所6、19世纪末20世纪初,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中国人民的探索与抗争同以前有较大不同,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BD )A、民族资产阶级成为运动的领导阶级B、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C、抗争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抗争都是在“瓜分豆剖,迫在眉睫”的背景下发生的7、孙中山对袁世凯就任民国临时政府新总统是有警惕的,曾经提出防范条件有:( ABCD )A、袁世凯必须宣布拥护共和B、新总统必须遵守《临时约法》C、定都南京D、新总统必须到南京就职8、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有:( ABCD )A、帝国主义的干涉B、革命党人没有明确的反对帝国主义的纲领C、袁世凯阴谋篡权D、革命党人没有广泛地发动农民群众参加斗争9、辛亥革命对戊戌变法的继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 BD )A、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B、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C、采取社会改良的办法达到目的D、实行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10、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结果的表述,正确的是:( ACD )A、推翻了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B、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C、给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D、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11、1912年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CDFG )A、广州起义B、武昌起义C、清帝退位D、中华民国成立E、袁世凯称帝F、《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G、国民党成立12、袁世凯独裁政权是代表:( BC )A、清朝贵族利益B、中国地主买办利益C、帝国主义利益D、立宪派利益13、辛亥革命前,中国留学生陈天华在东京为揭露帝国主义侵略、控诉清政府卖国罪行奋笔撰写的白话文著作是:( BD )A、《革命军》B、《猛回头》C、《敬告同乡书》D、《警世钟》三、辨析题1、清政府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是具有进步意义的政治改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四,五,六,七章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四,五,六,七章答案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取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
革命派在论战中论述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
首先,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
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其次,进行革命固然有牺牲,但是,不进行革命,而容忍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人民就不能免除痛苦和牺牲。
革命虽不免流血,但可“救世救人”,是疗治社会的良药。
再次,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进步为补偿的。
革命本身正是为了建设,破坏与建设是革命的两个方面。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
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1)失败原因:首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帝国主义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
一、武装反清起义及封建帝制的覆灭
1、武昌首义前的武装起义
广州起义(1895年)
“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 革命而牺牲第一人”。
精品课件
陆皓东(1868-
1900年,惠州三洲田起义 1906年,萍浏醴起义 1907年,潮州起义 1907年,惠州七女湖起义 1907年,镇南关起义 1908年,钦州起义 1908年,云南河口起义 1910年,广州新军起义 1911年,黄花岗起义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 终结
精品课件
讲 授 要 点
一、举起近代民族 民主革命的旗帜
二、辛亥革命 与建立民国
1.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2.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3. 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方案 4.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1. 封建帝制的覆灭
2. 中华民国的建立
三、辛亥革命 的失败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 力,物能尽其用, 货能
畅其流。
•1894年,孙中山上书 李鸿章遭到拒绝,放 弃
精品课件
16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工作
精品课件
17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组织工作 华兴会: 1903年,湖南长沙、黄兴、宋教仁等
精品课件
光复会: 1904年,上海,蔡元培、章太炎、徐锡麟、 秋瑾、陶成章等。
第三,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地主强权”,
“地权失平”,必须平均地权,社会革命与政治革
命同时进行,才能避免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
精品课件
27
民族革主义命方派面在:主论张战推中翻清表政现府出,但来对的革弱命是点否会招
致帝国主义的干涉不敢作出理直气壮的正面回答, 总希望通过有秩序的革命避免动乱和帝国主义干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概要
4月1日,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优待条例》:
清帝称号不变;每年由民国政 府给予400万元;清帝仍暂居皇宫, 以后移居颐和园;原有私产由民国 政府保护,等等
“二次革命”
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遭暴徒枪击,3.22.伤重逝世 。 6月间,袁借口江西都督李烈钧、广东都督胡汉民、安徽 都督柏文蔚曾通电反对善后大借款是不服从中央,下令免 职。并派兵南下,进人江西,发动反革命内战。 7月12日,李烈钧在江西湖口誓师,组织讨袁军,发表讨 袁通电。黄兴迫于形势,也在南京逼使都督程德全宣布讨 袁。上海、安徽、湖南、广东、福建、重庆等省区先后宣 布独立。这就是孙中山所说的“二次革命” 。
(3)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 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 门。 (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 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5)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客观 原因
中外反动 势力的联 合绞杀 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 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辛亥革 命失败 的原因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辛亥革命前,统治中国的是腐朽的清王朝,是持续了两千 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为首的 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了中华民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共和 政体。尽管这种政体后来名存实亡,但这毕竟引起了近代 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1)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 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 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2)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 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 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 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3)给人们带来一次思 想上的解放。(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 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
② 组织中华革命党。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正式成立中华革命党。 ③ 发动护国战争。1915年12月25日,蔡锷宣布云南独立,护国运动爆发。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取消了帝制。 ④ 发动第一次护法运动。1917年7月,孙中山发动了第一次护法运动。 ⑤ 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
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 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 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 教训: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 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2.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① ② ③ ④
6
第二节
第三章
辛亥革命
1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成立了中国第一 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 -- 中国同盟会。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 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2. 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1905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彻底放弃 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为“洋人的朝廷”。 1911年5月,责任内阁成立,被讥为“皇族内阁”。 3.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 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
湖北新军中的共进会和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决定联合行动,在武昌举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 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在中国待续了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 1911年底,独立各省代表在南京正式先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 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改国号为 “中华民国”,以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why?)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3章
第三章辛亥革命第一节1考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三方面条件促成辛亥革命爆发1.20世纪初,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被统治者无法照旧生活下去。
(1)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民族危机加深。
其特点是:外国在华投资规模急速扩张,铁路、矿山的利权成为列强掠夺的重要目标。
1904年至1905年,“日俄战争”,清政府持“中立”态度,结果俄国在中国东北南部所有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
英国侵入西藏地区。
(2)社会矛盾激化,民变四起。
表现为反洋教斗争、抗捐、抗税、抗租、抢米斗争、罢工、罢市,少数民族与会党起事等。
还发生了拒俄、拒法、抵制美货等爱国运动,以及收回利权运动和保路运动等。
2.清末“新政”及预备立宪骗局的破产,统治者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了(1)“新政”的实施及内容:(领会1)(选择)《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为“洋人的朝廷”。
清王朝为取得外国列强的信任,平息国内日益高涨的民怨,安抚统治阶级内部各派,拉拢民族资产阶级改良派,于1901年4月设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
清末“新政”涉及:一是改革官制,整顿吏治(1901年7月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中央部门);二是改革兵制(训练新军,各省筹建武备学堂,裁汰绿营和防勇);三是改革学制(提倡新学,从1906年起废除科举考试);四是奖励工商(兴办实业,颁布《商律》,对兴办实业有贡献者进行奖励)。
(2)清政府的“预备立宪”及其破产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规定长达9年的预备立宪期限。
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清王朝封建统治,借立宪之名加强皇权,并非真正向资本主义迈进的立宪。
1911年5月,组建“皇族内阁”,引起立宪派不满,也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汉族官僚同满族官僚的矛盾。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的形成(“推翻清朝旧房子”的主观力量)(领会2)(选择)(1)阶级基础: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其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大学公共课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全册教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部分)第一章:鸦片战争与晚清社会变革【教学目标】1. 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掌握晚清社会变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意义。
3. 分析鸦片战争与晚清社会变革之间的联系。
【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的背景与过程。
2. 晚清社会变革的主要内容: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
3. 鸦片战争与晚清社会变革的联系。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晚清社会变革的典型事件。
3. 讨论法:探讨鸦片战争与晚清社会变革之间的联系。
【教学评估】1. 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历史事实的掌握。
2. 评估学生对晚清社会变革的理解。
3. 分析学生对鸦片战争与晚清社会变革联系的认识。
第二章:民国初年的政治与社会【教学目标】1. 了解民国初年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
2. 掌握民国初年社会的主要特点。
3. 认识民国初年政治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内容】1. 民国初年的政治制度:中华民国宪法、政治体制改革。
2. 民国初年社会的主要特点:民主思想传播、社会矛盾加剧。
3. 民国初年政治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国初年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
2. 对比分析法:分析民国初年政治与社会的关系。
3. 小组讨论法:探讨民国初年社会的主要特点。
【教学评估】1. 考查学生对民国初年政治制度的了解。
2. 评估学生对民国初年社会特点的认识。
3. 分析学生对民国初年政治与社会关系的理解。
第三章:抗日战争与民族觉醒【教学目标】1. 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掌握抗日战争期间民族觉醒的主要表现。
3. 认识抗日战争与民族觉醒的关系。
【教学内容】1. 抗日战争的背景与过程。
2. 抗日战争期间民族觉醒的主要表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3. 抗日战争与民族觉醒的关系。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第三章
一、基本概念和判断1、“回收利权”运动:20世纪初铁路和矿山的利权是列强掠夺的重点。
中国人民开展了回收利权运动和保路运动。
2、《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3、清末新政的部分内容:1901年设立督办政务处开始新政。
主要有: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从1906年起废除科举考试;颁布《商律》等。
4、“预备立宪”与“皇族内阁”: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5月成立“皇族内阁”。
5、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6、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
1904年后,华兴会(黄兴在长沙组建),科学补习所、光复会等成立。
7、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政党及其纲领:1905年8月,在东京成立同盟会。
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民报》。
8、革命派与改良派辩论的焦点: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
9、革命的思想宣传家及其代表作: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
10、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11、保路风潮:1911年,反对清政府出卖粤汉、川汉铁路路权给帝国主义的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1版)》课件-第3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第一节视频《辛丑条约》 点击按钮播放清政府横征暴敛,导致民怨沸腾2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各阶层人民的反抗斗争风起云涌31:增开商埠和租界,进一步扩大对华商品的倾销;扩大对华资本输出,逐步控制了中国的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1904—1905年,日俄战争,争夺东北1903年,英国侵入西藏1904年,英、德、法、美对长江流域的争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清末群众的反抗斗争1905年1906年1907年1908年1909年1910年10399188112149226清末群众起义斗争(次数)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Array 1901 19011911清政府派出考察团赴各国考察立宪清末“新政”及其破产清末新政的内容改革官制设立商部、学部、巡警部等中央行政机构改革军制裁撤绿营,建立新军改革教育废科举,设学堂,派留学改革经济制定商法,奖励工商预备立宪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仿行预备立宪1906190891911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中国代表团与西人合影清末“新政”及其破产孙中山:(清王朝)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 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其颠覆。
1920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视频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点击按钮播放孙中山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青年运动的方向》,《毛泽东选集》第2卷视频孙中山点击按钮播放189418952商人 工人自由职业者公务员、学生会党 农牧业 总计963925126178兴中会会员构成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1904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这表明踏上革命道路之时,就了以武装起义推翻“孙中山的杰出之处在于他是近代中国思想界摆脱改良与革命矛盾的第一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章炳麟发表了为论革命书》邹容出版了《革命军》陈天华出版了《警世钟》《猛回头》历史进入20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我中国今日欲摆脱满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判断题汇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判断题汇总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晚清中国社会的动荡1. 清朝晚期的社会动荡主要是由于外国列强的入侵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所导致的。
2. 甲午战争的失利是导致清朝政权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3.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主张变法维新以救国。
4. 辛亥革命的成功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辛亥革命与双十八革命时期1. 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孙中山是同盟会的创始人。
2. 1911年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起始点。
3.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正式宣告成立,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资本主义的新时代。
4. 双十八革命时期,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时期1. 北洋政府是由辛亥革命后的致工部改组而来的。
2. 北洋政府时期以袁世凯为主导人物,实行了一系列的现代化政策。
3. 军阀混战时期,各军阀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和政权更迭。
4.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推动了中国思想和文化的解放,培养了大批新一代的革命者。
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国共合作与国共分裂1.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北洋政府时期,双方合作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割据。
2. 国共合作的失败原因之一是双方的理念和目标不一致,缺乏共同的政治基础。
3. 四一二政变导致国共合作破裂,国共两党之间展开了长达10年的国共内战。
4. 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锻炼了自己的军事能力和组织纪律,为日后取得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
五、《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1. 卢沟桥事变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起点。
2.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领导作用,成立了抗日根据地和八路军、新四军。
3. 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等保卫上海战役是中国人民坚决抗日的重要战役。
4. 解放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全国政权的掌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和发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1915年5月,阴谋复辟帝制的袁世凯接受了严重损害中国利益的
A.“善后大借款”B.“西原借款”C.“二十一条”D.“庚子赔款”
12、1915年12月,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
A.二次革命B.护国战争C.第一次护法运动D.第二次护法战争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选择题练习
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单选题
1、1904年至1905年,外国侵略者在中国东北为争夺在华利益而进行的战争是
A.英法战争B.英俄战争C.日美战争D.日俄战争
2、标志腐朽的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
A.《天津条约》的签订B.《北京条约》的签订C.《马关条约》的签订D.
A.共进会B.文学社C.兴中会D.光复会
2、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A.没有提出彻底反对帝的革命纲领B.没有提出彻底反对封建的革命纲领
C.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D.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3、1913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二次革命的导火线是
A.段祺瑞拒绝恢复国会B.国民党领袖宋教仁被刺杀
8、1914年5月,窃夺辛亥革命成果的袁世凯炮制了
A.《暂时新刑律》B.《戒严法》C.《中华民国约法》D.《总统选举法》
9、1913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发动了
A.二次革命B.护国战争C.第一次护法运动D.第二次护法战争
10、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正式成立的组织是
第二节
1B 2C 3D 4D 5C 6C 7B 8C 9A 10B 11C 12B 13C 14D
1AB 2ACD 3ABC 4ABCD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粹主义
10、1905年至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展开论战的各自舆论阵地是
A.《民报》B.《时务报》C.《民国日报》D.《新民丛报》
11、1905年至1907年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议题是
A.要不要社会革命B.要不要废科举和兴西学
C.要不要实行共和D.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
《辛丑条约》的签订
3、在近代中国,首先发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袖人物是
A.康有为B.梁启超C.孙中山D.宋教仁
4、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是
A.买办资产阶级B.官僚资产阶级C.民族资产阶级D.城市小资产阶级
5、1894年,孙中山建立的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
A.兴中会B.华兴会C发动了反对北洋军阀的
A.“二次革命”B.护国运动C.第一次护法运动D.第二次护法运动
14、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标志是
A.二次革命的失败B.护国运动的失败C.第一次护法运动的失败D.第二次护法运
动的失败
二、多选题
1、1911年,联合组织与发动武昌起义的革命团体是
9、在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传播过程中发表《革命军》一文的是
A.章炳麟B.邹容C.陈天华D.黄兴
10、在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传播过程中发表《警世钟》和《猛回头》的是
A.章炳麟B.邹容C.陈天华D.黄兴
11、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中华革命党D.中国国民党
12、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黄兴等人在东京成立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国民党B.中华革命党C.中国国民党D.中国同盟会
13、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创立的机关报是
A.《民报》B.《时务报》C.《民国日报》D.《新民丛报》
14、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
A.兴中会的成立B.中国同盟会的成立C.国民党的成立D.中华革命党的成立
C.袁世凯与日本签订“善后大借款”D.张勋复辟帝制
4、1912年后,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辛亥革命成果而进行的斗争
包括
A.二次革命B.护国运动C.第一次护法运动D.第二次护法战争
参考答案;
第一节
1D 2D 3B 4C 5A 6A 7A 8B 9B 10C 11B 12D 13A 14B 15C 16D 1CD 2ABCD 3AB 4ABD 5CD 6BCD 7ABCD 8ABCD 9ABC 10AD ACD 12CD
C.民族工商业人士D.民间会党人士
4、1895年,孙中山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时提出的革命纲领是
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平均地权D.创立合众政府
5、20世纪初,陈天华发表的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著作是
A.《驳康有为论革命书》B.《革命军》C.《警世钟》D.《猛回头》
6、在20世纪初年的中国,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代表人物有
A.严复B.章炳麟C.邹容D.陈天华
7、20世纪前后,在民主革命思想传播过程中建立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包括
A.华兴会B.光复会C.科学补习所D.岳王会
8、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时制定的革命纲领是
A.驱除靴虏B.平均地权C.恢复中华D.创立民国
9、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
A. 1911年5月B. 1911年10月C. 1912年1月D. 1912年3月
6、1912年1月,资产阶级革命正式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
A.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B.中华民国北京临时政府
C.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D.中华民国军政府
7、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A.《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民国约法》D.《总统选举法》
6、20世纪初,章炳麟发表的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著作是
A.《驳康有为论革命书》B.《革命军》C.《警世钟》D.《猛回头》
7、在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传播过程中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一文的是
A.章炳麟B.邹容C.陈天华D.黄兴
8、20世纪初,邹容发表的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著作是
A.《驳康有为论革命书》B.《革命军》C.《警世钟》D.《猛回头》
二、多选题
1、1904年至1905年,为争夺在华利益而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的列强是
A.英国B.法国C.日本D.俄国
2、从1902年至1911年,中国各地先后发生的爱国运动有
A.拒俄运动B.拒法运动C.抵制美货运动D.收回利权运动
3、在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力量是
A.资产阶级知识分子B.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15、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
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16、1905年至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
A.要不要平均地权B.要不要废科举和兴西学
C.要不要实行共和D.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
A.惠州起义B.河口起义C.广州起义D.武昌起义
3、1911年,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四省爆发的民众斗争运动是
A.拒俄运动B.拒法运动C.立宪运动D.保路运动
4、1911年10月,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将辛亥革命推向高潮的
A.惠州起义B.河口起义C.广州起义D.武昌起义
5、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宣告的时间是
12、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阐发的民族主义是指
A.打倒封建主义B.打倒帝国主义
C.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D.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
的中国
第二节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
一、单选题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
A.戊戌维新运动B.辛亥革命C.二次革命D.新文化运动
2、1911年4月,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黄兴带领下举行的起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