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专业汉语写作课程大纲
大学德语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德语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引言德语课程是大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德语语言能力和对德语国家文化的了解。
本大纲旨在为大学德语课程的教学提供指导,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德语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包括口头和书面交流技巧。
2. 准确理解和运用德语语法、词汇和句式。
3. 培养学生在不同语境下运用德语的能力,包括社交、学术和专业领域。
4.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技巧,加深对德语国家文化的了解和欣赏。
5. 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其能够持续提高德语水平。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1. 德语语言技能- 听力:通过听取不同主题和语境下的录音材料,提高学生对德语语音、语调和语速的理解能力。
- 口语: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和演讲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交流能力。
- 阅读: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扩展词汇和语法知识。
- 写作:通过写作练习和文献阅读,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和撰写能力。
2. 德语语法和词汇- 介绍德语基本语法知识,例如名词、代词、动词的变化和使用规则等。
- 扩展学生的词汇量,并帮助他们学会运用不同的词汇和短语表达自己的意思。
3. 德语文化和社交礼仪- 介绍德语国家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和重要节日,增进学生对德语国家的了解。
- 培养学生在德语社交场合中的礼仪和礼仪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4. 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了解并运用不同的学习策略,如记忆技巧、阅读技巧和听力技巧,提高学习效果。
- 提供学习资源和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学习,并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1. 教学方法- 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和任务型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创造互动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使用德语进行交流和合作。
- 鼓励学生参与学术讨论和文化交流,拓宽学习视野。
2. 评估方式- 组织定期考试,评估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新编大学德语1第二版教学大纲

新编大学德语1第二版教学大纲1. 课程目标和内容本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德语语言知识,提高其听、说、读、写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德语基本语法、词汇和语音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交际活动,如问候、自我介绍、购物、旅行等;•能够阅读简单的德语文章,了解德语国家的文化和生活;•能够进行简单的写作和口语表达。
本课程内容包括:1.1 德语语音•声母和韵母的基本概念和发音;•重音的位置和语音节奏。
1.2 德语基本词汇和语法•数词、代词、介词、连词等基本词汇;•名词和形容词的性、数和格的变化规则;•动词的基本变化规则及其时态和语态;•主谓一致、定冠词、不定冠词的用法。
1.3 德语基本阅读和写作•简单的阅读理解练习;•简单的写作练习。
1.4 德语口语表达•日常用语的基本表达,如问候、自我介绍、购物、旅行等;•听力练习。
2. 教学方法和进度安排本门课程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并营造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
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德语国家的文化、社会和生活,通过配合教科书、听力材料、练习册等教学资料,培养学生在实际沟通中进行口语和书面交流的能力。
本课程的进度安排如下:章节内容讲解时间第1章课程介绍与语音练习2周第2章基本词汇和语法1:名词、形容词、动词变化规则3周第3章基本词汇和语法2:介词、代词、连词3周第4章日常用语表达1:问候、自我介绍、家庭和职业介绍等3周第5日常用语表达2:购物和旅游2周章节内容讲解时间章阅读和写作练习1:简单文章阅读和写作3周第6章第7阅读和写作练习2:简单论文写作2周章3. 评估标准和考核方式本门课程的评估标准和考核方式如下:3.1 评估标准•每节课后进行口语和书面练习,满分值为10分;•每章节结束后进行小测验,满分值为50分;•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满分值均为100分。
3.2 考核方式•口语和书面练习:根据语言表达的准确度、流利度和语言表达的富有表情等方面打分;•小测验: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包括听力、阅读和语法练习;•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包括听力、阅读、语言表达和语法练习。
新编大学德语1教学大纲

新编大学德语1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德语专业大一上学期的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德语基本语音、基本词汇、基本句型和基本语法结构,以及初步阅读、听力、口语和写作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德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要求学生能够:1.掌握德语基本语音和发音技巧,正确发音并理解语音规律。
2.掌握德语基本词汇和常用句型,了解常用日常对话和表达方式。
3.掌握德语基本语法规则,包括名词的性、数和格等基本概念,动词的基本时态和语态,以及形容词和副词的基本用法等。
4.能够初步进行德语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练习,达到初步交流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第一讲:德语基本发音和语音规律1.德语元音和辅音的发音规律。
2.特殊音标和口语习惯。
3.单音和复合音的拼读和发音。
第二讲:德语基本词汇和常用句型1.日常对话中常用的问候语和表达方式。
2.基本词汇和短语的使用。
3.常用动词和副词的用法。
第三讲:德语基本语法——名词的性、数和格1.名词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名词的性、数和格的变化规则。
3.名词的形容词和限定词的使用。
第四讲:德语基本语法——动词的基本时态和语态1.动词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动词的时态和语态的变化规则。
3.动词的副词和补足语的使用。
第五讲:德语基本语法——形容词和副词的用法1.形容词和副词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形容词和副词的变化规则和用法。
3.形容词和副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修饰。
第六讲:德语口语和听力练习1.日常生活中的对话和表达方式。
2.听懂基本的德语听力材料,并进行简单的口语练习。
3.熟悉德语语音节奏和语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第七讲:德语阅读和写作练习1.阅读简单德语材料,了解德语语言的特点。
2.初步掌握德语基本写作技巧和常用表达方式。
3.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式和方法1.以实用性为重点,注重实践操作。
2.课堂主要以教师讲授和学生互动为主要方式,辅以多媒体教学。
3.鼓励学生讲德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分组进行对话练习。
“汉语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汉语写作”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翻译学院课程名称:汉语写作课程编号:222116英文名称:Chinese Writing课程类型:专业拓展课总学时:18 理论学时:18 实验学时: 0学分:1开设专业:翻译先修课程:无二、课程任务目标(一)课程任务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要提高学生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能熟练地运用汉语言文字,写出像样的实用文体,并为提高英译汉的文字水平打下基础。
本课程系统讲授汉语写作的基本知识,教学生动笔写各类文体,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汉语写作水平有切实的提高。
(二)课程目标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1.掌握汉语写作的一些基本概念;2.了解各种常用文体的特点及基本的写作方法;3.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规范,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1.了解写作自身的特点、写作的规律;2.掌握汉语写作的基本要求,提高写作水平的途径。
第二章材料收集了解材料与素材、题材,搜集材料的要求与方法,选择的原则与要求。
第三章主题1.了解主题的概念;2.掌握如何提炼文章的主题。
第四章谋篇1.了解结构的概念、结构的原则与要求;2.掌握层次与段落,过度与照应,开头与结尾的技巧。
第五章语言1.了解文章对语言的基本要求;2.理解语言的准确性、鲜明性与生动性;3.掌握学习语言的途径。
第六章表达1.了解叙述的人称与方式,描写的要求,议论的三要素;2.掌握立论与驳论,抒情的方式与要求,说明的方法。
第七章新闻文体写作1.了解新闻文体的特点;2.掌握消息、通讯、特写等的写作。
第八章文学文体写作1.了解文学文体的特点;2.掌握散文的写作、小说的写作。
第九章应用文体写作1.了解应用文体的特点;2.掌握公文、总结、调查报告、计划、简报、合同、公关礼仪文体等实用文体的写作。
四、学时分配(本项编写要求:按章节简要编写各教学环节的学时分配)五、考核说明本课程采用论文撰写的考核方式,占最终成绩的70%,平时课堂参与与课件展示占30%。
专业德语教学大纲四级

专业德语教学大纲四级德语教学大纲四级一、引言德语是一门重要的国际语言,广泛应用于商务、旅游、学术研究等领域。
为了提高我国学生的德语水平,培养更多的德语专业人才,制定一份全面有效的德语教学大纲十分重要。
本文将提出一份专业德语教学大纲四级,旨在规范德语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二、目标与要求1. 掌握德语的基本语法结构,如名词的格、动词的时态等;2. 能够进行基本的听、说、读、写交际活动;3. 具备阅读和理解简单的德语文章和材料的能力;4. 具备翻译简单文本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语法知识的教学通过系统的语法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德语的基本语法结构。
教师可以使用举例、对比等方法,让学生理解和记忆各种语法规则,并通过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2. 听力与口语训练在听力训练中,可以通过播放德语录音或者实地采访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德语语音材料,并要求学生听写、听辨等活动来提高他们的听力能力。
口语训练中,教师可以设计各种交际情景,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例如模拟旅游、商务洽谈等场景。
3. 阅读与写作训练在阅读训练中,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所学内容相关的简单文章、新闻报道等,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写作训练中,可以分阶段教学,从简单的句子开始,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段落写作,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4. 翻译训练在翻译训练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中文到德语和德语到中文的翻译练习,帮助他们提高翻译水平。
同时,还可以通过对比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德语。
四、教材与评估1. 教材选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德语教材,如《新编德语教程》、《德语基础教程》等,结合所设定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
2. 评估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口头测试、书面作业、听力理解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指导。
五、教学进度安排针对德语专业四级的学生,建议将教学分为两个学期进行。
第一个学期主要以语法和听力口语训练为主,第二个学期主要以阅读和写作训练为主。
《德文写作2》教学大纲

《德文写作2》教学大纲German Writing II课程编码:08A44280 学分:2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计划学时:32 其中讲课:32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适用专业:德语推荐教材:倪福仁著:《德语写作教程3》,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参考书目:顾牧、Christopher Dege、王丽萍著:《德语专业写作(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聂黎曦等著:《当代大学德语4》,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旨在进一步训练德语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基础德语写作技能和方法,在《德语写作1》的基础上,强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求将沉默的写作课变成互动性强的课堂,使学生在说写结合的教学方法中,练习并强化书面表达能力。
课程的基本要求1、学会撰写符合题意和语篇要求的德语文章。
2、通过课堂讲解、讨论和学生课下阅读、思考,进一步了解中、德两种文字在语篇方面的差异。
3、掌握良好的写作风格,为撰写学术论文打下一个初步基础。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第一章 Mein Studium 建议学时:4[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如何运用德语描写亲身经历及生活体验类短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 撰写较为简单的议论文,描述图表,总结主要内容[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课内容]Mein StudiumErörterung in einfacher FormDiagrammbeschreibungInhaltszusammenfassung第二章Jugend heute建议学时:4[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如何运用德语陈列总结事实,提出论据,论证论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撰写正反对比议论文,解释概念,描述图表[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课内容]Erörterung in Pro und ContraBegriffsdefinitionTabellenbeschreibung第三章Weltbevölkerung建议学时:4[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如何运用德语描述图片,讲述故事。
德语初级写作教学大纲

绵阳师范学院课程教学大纲格式《德语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040449课程名称:德语基础写作英文名称:课程类型: 必修课总学时: 32 讲课学时: 32 实验学时:学分:2适用对象: 德语专业大学二年级先修课程: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属于德语本科基础阶段专业基础课,授课对象为全体德语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
写作课程在德语基础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学生通过一年时间对语言的学习,已掌握一定的词汇及语法知识,可以满足中等程度写作的要求。
本写作课程旨在:①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巩固扩展德语语言知识;②通过大量写作、思考及讨论培养学生德语思维及德语表述能力;③引导学生了解德语,了解德国及其他德语国家。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对德国基本国情和社会文化获得一个更深一步的了解,并能够对德国的社会、政治、经济领域基本现象进行分析阐述。
二、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通过大量德语文章、图片资料等向学生介绍德语国家国情概况及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各领域的基本知识和状况。
教学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应能够熟记课程所介绍的国情知识、当地民俗人情,以及专有名词、特殊概念;应掌握对德语文章进行分析的方法技巧,并运用已学语言知识疏通文意对文章思想脉络进行归纳总结,最后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提出独立意见或结论;并能够通过阅读学习成熟纯正的构词造句法,扩展词汇量。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教学侧重于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学会最大化地运用自我能力,最大化地充分利用课堂资源,最大化地吸取阅读资料中所含各方面知识,以及独立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本课程教学难点主要在于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陌生国家、陌生文化背景及陌生社会的认识,使学生们理解掌握一些政治经济领域的专业性理论及概念,同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实践环节本课程在一学期的时间之内仍旧以教材为依托分七章进行写作的训练,通过这种训练继续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并进一步拓展知识面,同时仍将继续组织随堂的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讨论的对象有政治、经济、生活诸多方面,具体的实践环节如下:第一章德国社会生活和节日本章节要求学生应能够熟记课程所介绍的国情知识、当地民俗人情,以及专有名词、特殊概念;并能够通过阅读学习成熟纯正的构词造句法,扩展词汇量;应掌握对德语文章进行泛读精读的方法技巧,并运用已学语言知识疏通文意对文章思想脉络进行归纳总结,最后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提出独立意见或结论。
汉语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汉语写作课程教学大纲汉语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学分:4总学时:64适用专业:对外汉语专业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汉语写作是对外汉语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汉语写作知识、写作理论和写作技能,懂得汉语写作的基本规律,具有较全面的汉语写作能力。
本课程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以基本技能训练为主。
因而教学中要根据这一学科特点,在教授基础理论时,要少而精,深入浅出,将基础知识的讲授同训练、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写作基础知识的教授为基础,以写作训练为中心,进而达到实现培养目标的目的。
二、先修课程无三、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汉语写作的基础知识,理解汉语写作的基本规律,结合写作过程训练和文字表述训练,掌握汉语写作的基本技能。
同时,指导学生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及写作文本,搜集资料,积累命题,为写好学年论文打基础,为从事广告文案的策划和撰写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一)文章的性质与功能2学时1、文章的性质与种类(1)什么是文章(2)文章的分类2、普通文章表现事物的方式及其社会作用(1)文章表现客观事物的独特方式(2)一般文章的社会作用(二)写作的基本特点与规律2学时1、写作的基本特点(1)文章写作的过程(2)文章的写作的主要特点2、写作的基本规律(1)“物——意——文”转化律(2)多元因素统一律(3)点化调整渐深律(4)知行结合通变律(三)作者的素养、能力与责任2学时1、作者的素养与能力(1)作者的素质(2)作者的修养(3)作者的能力2、作者的责任(四)写作技巧4学时1、写作技巧的重要性(1)技巧在写作中的地位(2)技巧的特点2、写作技巧举要(1)构思与布局(2)定体(3)选技(4)遣言3、技巧的研究和学习(1)从研究生活中学习技巧(2)从研究别人作品和经验中学习技巧(3)在写作实践中学习技巧(五)观察与采访2学时(1)观察的含义(2)观察的步骤及要求(3)观察的方法(4)观察能力的培养2、采访(1)采访程序(2)采访方式(3)采访应注意的问题(六)检索与整理2学时1、图书馆检索(1)文献检索的意义(2)文献检索的工具(3)文献检索的程序2、网上检索(1)Internett简介(2)网络术语(3)检索工具(4)检索方法3、整理(1)文献资料的选择(2)文献资料的记录(3)文献资料的辨析(4)文献资料的贮存(七)感受与审美2学时1、感受(1)感受的含义(2)感受的特点(3)写作对感受的基本要求(4)培养感受能力的途径和方法(1)审美的含义及特征(2)写作对审美的基本要求(3)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八)分析与综合2学时(2)分析的类型和逻辑程序(3)分析的方法2、综合(1)什么是综合(2)综合的类型(3)分析与综合相结合(4)分析与综合在写作中的作用(九)想像与联想2学时1、想像(1)什么是想像(2)想像的种类和作用(3)想像力的培养2、联想(1)接近联想(2)类似联想(3)对比联想(4)象征联想(十)立意与选材4学时1、立意(1)什么叫立意(2)对立意的要求(3)立意与炼意2、选材(1)选择材料的标准(2)选择材料的原则(十一)思路与谋篇2学时1、思路(1)思路的含义(2)运思的重要意义(3)运思的基本要求(4)运思中的材料处理(5)运思中的主题表现(6)常用的几种运思方式2、谋篇(1)谋篇的含义(2)谋篇的原则与要求(3)谋篇的方法(4)谋篇的错综变化(十二)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4学时1、叙述(1)什么是叙述(2)叙述的人称(3)叙述的方式(4)叙述的要求(2)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3)细描和白描(4)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3、说明(1)什么是说明(2)说明的特点(3)常见的说明方法4、抒情(1)什么是抒情(2)抒情的方式(3)抒情技巧5、议论(4)什么是议论(5)论证方式(6)说理技巧(十三)语言的积累与锤炼2学时1、语言的积累(1)语言与写作(2)语言的积累2、语言的锤炼(1)语言的锤炼(2)语体的特点及对语体的选择(十四)起草与修改2学时1、起草(1)起草的重要性(2)起草的方法(3)起草应注意的问题2、修改(1)修改的内容(2)定稿(十五)报告文学4学时1、报告文学的含义与特点(1)什么是报告文学(2)报告文学的特点2、报告文学的分类3、报告文学的写作(1)选取反映时代精神的题材(2)剪裁、组材要恰当,表现手法要得体(3)重视议论的运用(十六)散文4学时1、散文的含义与特点(1)什么是散文(2)散文的特点2、散文的分类(1)记叙性散文(2)抒情性散文(3)议论性散文3、散文的写作(1)立意要高、构思要巧(2)创造优美的意境(3)要安排好结构(4)要灵活运用散文的笔法(十七)思想评论4学时1、思想评论的含义与特点(1)什么是思想评论(2)思想评论的特点2、思想评论的分类3、思想评论的写作(1)选好评论的对象、确定论题(2)展开有说服力的分析评论(3)安排严密的结构(4)掌握具体的评析方法(5)思想评论的语言(十八)文艺评论4学时1、文艺评论的含义与特点(1)什么是文艺评论(2)文艺评论的特点2、文艺评论的分类3、文艺评论的写作(1)如何确定评论对象与选题(2)分析评价文艺作品的基本要求(3)写好文艺评论的各个部分(十九)杂文4学时1、杂文的含义与特点(1)什么是杂文(2)杂文的特点1、杂文的分类(1)讽刺性杂文(2)歌颂性杂文(3)知识性杂文2、杂文的写作(1)选材和立意(2)形象说理(3)结构(4)语言(二十)学术论文8学时1、学术论文的含义与特点(1)什么是学术论文(2)学术论文的特点2、学术论文的分类3、学术论文的写作(5)选好课题(6)有计划地展开扎实的研究(7)认真提炼观点(8)学术论文的撰写(二十一)科普说明文2学时1、科普说明文的含义、分类与特点(1)什么是科普说明文(2)科普说明文的分类和特点2、科普说明文的写作(3)认真选择材料(4)精心安排结构(二十二)日常应用文写作、商务写作(附加内容)2学时五、教学参考书1、路德庆.普通写作学教程.修订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2、陈家生.写作.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3、何永康.写作学.第一版.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
《德语写作Ⅰ、Ⅱ》课程教学大纲

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本课程分两个学期授课,《德语写作Ⅰ》安排在第二学年春季学期,为基础课程,《德语写作Ⅱ》安排在第三学年秋季学期,为提高课程。
课程旨在训练学生的德语写作技巧,培养基础德语写作技能和方法,学习和了解德语文章的语篇特征和语言特点,为进一步发展写作能力打下基础,提高学生对全国德语专业四级考试作文部分的应试能力。
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了解中、德两种文字在语篇方面的差异,学会书写规范的德语文章,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德语写作Ⅰ》和《德语写作Ⅱ》课程中练习的篇章类型基本一致,区别在于题材的难度和写作要求有高低之分,如写作时间、字数等等。
2.设计思路:1)以实例向学生系统的介绍德语语篇类型,重点学习的作文体裁包括邀请信、请假条、信件、人物或者事物描述、人物的外貌以及性格对比、消息报道、图表描述、看图作文和故事梗概等。
2)学生分组讨论作文题材,分析汇总熟知的,可能用于写作的日常生活话题和一般社- 1 -会问题,如个人与家庭、兴趣爱好、业余生活、青少年教育、大学生生活、职业与教育、环境问题、科技与进步、中外文化交流等。
3)教师向学生阐明写作测试的命题方式,通常包括自由命题作文、给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三种。
●自由命题作文在确定好语篇类型之后,学生可自拟题目,自定题材范围。
●给材料作文:向考生提供一些素材,如一篇读物,一幅图表,几个提纲或者某些观点、情景,要求学生根据素材进行铺展和抒发,完成指定的写作任务。
●命题作文:要求学生就某一题目写一篇短文,同时给予必要的提示或限定,使写作更具针对性。
4)针对具体的语篇类型进行写作练习,作文的批改以教师批阅为主,学生互评为辅,选取优、良、差三篇文章在课堂上进行实例分析,总结文章写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5)结合历年德语专业四级考试的真题与模拟题,进行作文模拟训练。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德语写作Ⅰ》无先修课程,其后置课程为《德语写作Ⅱ》。
《大学德语》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大学德语》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5010111课程名称:大学德语英文名称:College German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课程要求:必修学时/学分:256/16适用专业:全校本科公共外语为德语的学生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大学德语课程是高等教育外语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学生必须按要求修满规定的学分方能获得相应的学位。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使学生能以德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的信息,并为进一步提高德语水平打下较好的基础。
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教学过程中每一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听说读写译等基本功的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因为语言技能的发展是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
在实际语言环境中,也要求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学生在有高中德语基础的同时,继续深化德语水平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他们的多元文化意识,增强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水平。
本课程无后续课程。
三、课程教学目标1.增强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8.1,10.3)2.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能够利用网络、词典等辅助手段进行自主学习。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12.1, 12.2)3.能进行日常德语会话,能理解与所学课文难度相同的听力教材或录音材料。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10.2)4.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能够阅读理解同等程度的短文。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10.2)5.掌握并运用所学到的语言知识,根据提示写出相当于课文难度的文章,书写达标,语言流畅,能够合理地搭配使用词语,条理清楚,无语法错误。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10.2)6.能翻译难度一般的德文短文,译文达意;能将一般内容的汉语短文译成德文,译文达意,无重大语法错误。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10.2)7.德语能力达到大学德语四级水平。
《德语写作(1)》课程教学大纲

语篇层面上的差异,并介绍德语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与写作技巧,指导学生阅
读范文和实际写作练习等。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德语写作能力, 提高学生通过
书面的形式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技能,使学生撰写出基本符合德语语言表达规范
的短小文章。 重点学习的体裁包括邀请信、请假条、信件、人物或者事物描述、
人物的外貌以及性格对比、消息报道、书面叙述故事、编写业
作文
阅
*考核方式 (Grading)
*教材或参考资料 (Textbooks & Other
Materials)
期末论文(70%);期中测验(20%);平时表现(10%) Term paper (70%); mid-term test (20%); regular performance (10%)
课程在训练学生选词造句及组篇成章等修辞技能的同时,还要强化他们使用德
语审题构思的能力、德语修辞表达的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课程简介 (Description)
As one of the compulsory courses for German majors in the second year, this course is designed to introduce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rticles of different genres and themes to illustrat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German in discourse. It also requires students to read sample articles and practice writing based on writing approaches and skills it introduces. It will make the students to write short articles that conform to the specification of German language. They focuse on the study of genre including invitation letter, leave description, letters, figures, or things, character appearance and character comparison, news reports, written narratives story, writing stories and story outline. The goal is to develop students’ German writing skills and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writing. With a focus
《汉-德翻译》教学大纲

《汉-德翻译》教学大纲德语专业课程教学大纲196 目录汉-德翻译教学大纲 (197)一、前言 (197)二、课程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197)三、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197)四、相关教学环节 (197)参考文献 (211)汉-德翻译汉-德翻译教学大纲一、前言汉-德翻译为外国语学院德语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第二学期的专业必修课程。
汉-德翻译课程以本专业三年级第一学期研修过的德-汉翻译为基础。
与之相比,有许多共同的地方,特别是在翻译常识、翻译基础理论部分所涉及的许多问题。
考虑到初学翻译者接触德汉翻译的机会要大大多于汉德翻译,故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将略去基本翻译理论部分,而将重点集中在汉德翻译技巧和汉德翻译难点上,配以学生习作演练、点评和佳作赏析。
在已有德汉翻译常识和技巧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灵活掌握翻译中“理解”与“表达”两者的要领和分寸,不断熟练翻译技巧、丰富翻译经验,学会根据译文的目的和对象、本人的水平和特长、译文的具体语言环境等因素选择贴切的释义,努力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本课程主要分为两部分:汉德翻译技巧篇和汉德翻译难点篇,并配以翻译训练的习作分析、实用操练练习及经典翻译作品欣赏。
本大纲将为此学期汉德翻译课程的展开提供教学和学习的依据。
本大纲编写人员为许兰。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本课程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汉译德的基本功,使学生掌握汉语常用词语、语法现象和句型的译法,从而能够通顺地将一般性的文章译成德文,为今后从事各类汉译德工作打下基础。
围绕此目的,课程内容将以在汉译德中常见的实际困难为依据,系统对比汉语和德语再会、语法、修辞等方面的异同,运用现代语言学、尤其是对比语言学和话语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来探讨汉译德的翻译规律,以及翻译中碰到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在汉译德中学要注意的问题并掌握相应的应对规律和翻译技巧。
三、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本学期主要涉及有关汉译德部分的基本技巧和翻译难点,包括:汉德语言的统一性、相异性的比较、汉译德中的词汇处理、汉语成语、惯用语的处理、汉语语法若干问题的处理、篇章结构的处理,以及修辞方面的问题处理等。
《汉语写作》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汉语写作(Chinese writing)课程代码:27410004学分:2学时:32 (其中:课堂教学学时:24 实验学时:上机学时:课程实践学时: 8 )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汉语国际教育教材:无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学生通过学习写作的理论知识提高对于写作的理论修养,通过几次写作练习实践,揣摩写作的经验、教训,提高写作水平。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从理论上认识写作的本体、主体、客体、载体,提高写作理论水平。
课程目标2:通过写作训练,掌握常见、常用的几种文体的写作原则,通过实战,提高写作水平。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写作是什么?写作本体论(一)课程内容一、写作的涵义二、写作活动本体的存在状态三、写作活动的新体系和写作学科的新发展(二)教学要求了解现代写作的涵义,理解写作活动的特殊属性和基本规律。
(三)重点与难点1. 重点写作及其相关概念。
2. 难点写作活动的特殊性。
第二章谁写?写作主体论(一)课程内容一、主体从事写作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素养二、主体从事写作活动所需要的基本能力(二)教学要求理解写作主体需要的素养和能力。
(三)重点与难点1. 重点写作主体需要的素养和能力。
2. 难点主体从事写作活动所需要的能力要素。
第三章写什么?写作客体论(一)课程内容一、写作客体的含义与作用二、对象化、多样化的写作客体三、对写作客体的选择与开掘(二)教学要求理解写作客体的涵义。
(三)重点与难点1. 重点写作客体的选择与开掘。
2. 难点对象化、多样化的写作客体特性的理解。
第四章用什么写?写作媒介论(一)课程内容一、语言文字是写作的物质媒介二、汉语言文字的应用与锤炼(二)教学要求学习按照美的规律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写作。
(三)重点与难点1. 重点汉语言文字的应用与锤炼2. 难点语言文字是写作的物质媒介。
第五章写成什么和写得怎样?写作载体论(一)课程内容一、写作载体的含义与文体的选择二、写作载体的分类三、写作载体的成品要素四、写作载体的功能与价值(二)教学要求理解写作载体的含义与文体选择,了解写作载体的功能与价值。
大学德语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德语课程教学大纲1. 课程目标1.1 培养学生基本的德语听、说、读、写能力。
1.2 帮助学生掌握德语语法、词汇、拼写和语音。
1.3 发展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4 提高学生对德国及德语国家文化的认知。
2. 课程结构与内容安排2.1 初级德语课程(第一至第二学期)2.1.1 基本德语语法及句型- 介绍基本词汇和常用句型- 训练基本的德语语法规则2.1.2 听力与口语训练- 练习基本的语音和发音- 听取简单的对话和短文,进行听力理解训练 - 进行日常对话和情景对话的口语训练2.1.3 阅读与写作训练- 阅读简单的德语文章和课文- 写作简单的日记、便条和简短的文章2.1.4 文化交流- 介绍德国的基本概况、文化习俗和旅游景点- 进行简单的德语国家风俗和传统节日的讲解2.2 中级德语课程(第三至第四学期)2.2.1 进阶语法与句型- 学习更复杂的德语语法规则和句型- 提高对语法的准确运用能力2.2.2 听力与口语训练- 听取较长的对话和短文,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进行日常生活和学术讨论的口语训练2.2.3 阅读与写作训练- 阅读中等难度的德语文章和课文- 写作较长的文章,包括说明文、文章评论等2.2.4 文化交流- 深入了解德国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学等方面的知识 - 学习德国主要城市和名人的介绍2.3 高级德语课程(第五至第六学期)2.3.1 高级语法与句型- 掌握复杂的德语语法规则和句型结构- 快速准确运用语法知识2.3.2 高级听力与口语训练- 听取更复杂的德语对话和短文- 进行辩论、演讲和学术交流的口语训练2.3.3 高级阅读与写作训练- 阅读高难度的德语文章和课文- 写作较长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2.3.4 文化交流- 探讨德国当代社会、科技和文化的发展- 学习德国当代作家和电影导演的作品3. 教学方法与评估3.1 教学方法- 组织课堂活动,包括听说训练、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 -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3.2 评估方式- 进行定期的听、说、读、写测试,以评估学生的能力提升情况 - 组织口语演讲和写作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4. 教材与参考书目4.1 主要教材- 《德语初级教程》- 《德语中级教程》- 《德语高级教程》4.2 参考书目- 《德语语法教程》- 《德语阅读教程》- 《德语写作教程》5. 总结与展望本大纲旨在为大学德语课程的教学提供基本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德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增进对德国及德语国家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德语写作1》课程教学大纲

《德语写作1》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233044课程名称:德语写作1总学时数: 36实验或上机学时:0先修课:无后续课:德语写作2,德语应用文写作(论文写作)一、说明部分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德语专业二年级学生的专业基础课。
2.教学目标和意义本课程旨在训练德语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基础德语写作技能和方法,初步了解德语的各种文体的写作形式,为进一步发展写作能力打下基础,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以及对全国德语专业四级考试写作测试部分的应试能力。
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对最基本的作文题材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够撰写出基本符合德语语言表达规X的短小作文。
通过过程学习法,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惧怕心理,使人人能够运用已掌握的语言知识完成基本的写作任务。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教学内容:重点学习的作文体裁包括邀请信、请假条、信件、人物或者事物描述、人物的外貌以及性格对比、消息报道、书面叙述故事、编写故事和故事梗概等。
教学要求:课前预习,课堂积极参与,课后保质保量完成写作任务,对完成并批阅后的作文按照要求进行修改加工。
根据所给命题、文字或图片材料,在一小时内完成约300词的短文(如书信、履历、人物或物体描述、故事等,要求格式正确,结构合理,条理清楚,语法基本正确,语言表达基本通顺得体。
4.教学重点、难点德语私人信件和公函的格式;中德书信和信封书写区别;德语故事、报道与中文的记叙文写作区别;看图作文;故事梗概5.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解、讨论、练习、错误分析、典型错误课堂集体修订6.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教材:[1] 倪仁福.德语写作教程(第一册). 南京:南京大学. 1995年12月[2] 倪仁福.德语写作教程(第二册). 南京:南京大学1995年12月参考书:[1] Schmitz/Scheiner.如何用德语写信. :外研社.2001年3月[2] Aufsatzschreiben(8.-10. Klasse). Muenchen: Metor 1997[3] Aufsatzschreiben(9.-10. Klasse). Niedernhausen: Falken 19987.其它成绩考核方式:命题考试、平时作文练习以及课堂参与表现结合N+2:期末考试40%,笔记10%,平时成绩50%:其中课堂表现20%,平时作业20%,小测验10%二、正文部分第一章常用应用文offizieller Brief / Einladung /Reklamationsbrief一、教学要求了解德语常用的、最基本的几种应用文形式,如私人信件、公函、邀请函、请假条等,了解中、德两种文字在语篇方面的差异,掌握基本的德语写作技能,学会书写规X的德语文章,掌握良好的(尤其是语篇层次上的)写作风格,能够撰写出基本符合德语语言表达规X的短小作文。
大学德语课程大纲

大学德语课程大纲一、课程名称:大学德语 College German课程负责人:薛松二、学时与学分:246学时,8学分,共4学期三、适用专业:理、工、文、管等各科(非德语专业)学生四、课程教材:张书良总主编. 大学德语(修订版).上高等教育教育出版社,2001.7(修订版、一册)2002.7(修订版、二、三册)五、参考教材:大学德语教学大纲修订组. 大学德语教学大纲(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赵仲主编. 大学德语教学参考书(修订版版). 2002.1德语语法简明德-汉词典六、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七、课程的目的、性质和任务:(一外)大学德语主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同时具有初步的听、说、写、译的能力,能用德语进行一般难度不大的交流。
大学德语教学应注重打好学生的语言基础,提高其文化素养和学习能力,以适应现代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八、课程的基本要求:语音:在教学第一阶段、语音阶段不可过于追求进度。
应切实教会学生正确的语音、较为熟练的拼读能力,启发学生对语言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今后学习创造良好的基础。
要求学生掌握主要读音规则,发音基本正确,朗读时词语重音基本正确,掌握句子的基本语调。
语法:掌握基本词法、句法,初步具有在语言层面上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词汇:掌握2200-2500个基本单词及其常用词组。
词汇教学应附以德语词汇的基本构成和派生、复合、转类等相关知识,以利于学生今后扩大词汇量。
阅读:借助词典能阅读理解中等难度一般题材的文章。
阅读速度为:30-50词/分钟。
说的能力:能进行简单的日常会话,能对课文内容问答和简单的复述。
听的能力:能听懂课堂用语和一般难度不大、速度不很快的日常会话。
写、译的能力:对熟悉的题材,根据提示,半小时可写出79-90左右单词的短文,内容连贯,无重大语法错误。
能借助词典,正确理解一般难度的德语文章,并译成汉语。
亦能借助词典将难度不大的德文句子或短文译成德语,要求无重大语法错误,译文达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汉语写作》是针对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选修课,主要以中国古典、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为载体,通过对那些内涵深刻、意存高远的优秀文学作品的学习,引导大学生有选择地汲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课程以文体为基本框架,将中国文化现象的概观与文学作品的赏析相结合,介绍选取具有代表性中国诗词、散文、戏曲、小说等作品,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运用能力和阅读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2.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重点是对各种文体经典作品的研读和赏析,采用文体分类的方法,按照文、诗、词、曲、小说的顺序展开。
在授课过程中,以教授和讨论相结合,课上精读与课后的进一步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且以学生的自我学习、研讨为主。
二、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之后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掌握方面,了解中国文学、文化,领会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意义和美
学价值。
2.能力提升方面,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文章的思想和写作手法,具备一定
的文学鉴赏水平和作品分析能力。
3.素质养成方面,了解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尤其是了解并继承中华民
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
具有正确的人生
观和价值观。
三、学习要求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
1.课前要阅读老师指定的相关作品,按照要求进行课堂研讨准备。
2.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本课程将包含较多的随堂练习、讨论、小组作业展示等课堂活动,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3.课后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补充、巩固学习成果,完成作业。
4.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可关注的相关研究现状,扩展视野提高认识,课外阅读相关书籍,并对学生课后提出的问题作出解答。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主要参考书: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三国演义》罗贯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水浒传》施耐庵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
《西游记》吴承恩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
《红楼梦》曹雪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清诗三百首》,钱仲联选,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清词三百首》,钱仲联选注,岳麓书社,1992年版
六、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B: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
(1)作业的评分标准
七、学术诚信
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等,均属造假行为。
他人的想法、说法和意见如不注明出处按盗用论处。
本课程如有发现上述不良行为,将按学校有关规定取消本课程的学习成绩。
八、大纲审核
教学院长:院学术委员会签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