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六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六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在六年级上学期的科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有关自然和科学的知识。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内容。

一、植物的结构与生长1. 植物的结构部分包括根、茎、叶、花和果实。

根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茎支撑植物并输送水分和养分,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食物,花进行有性生殖,果实是花的成熟形态。

2. 植物的生长需要光、水和养分。

光合作用是植物制造食物的过程,需要光能和二氧化碳,同时产生氧气。

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绿体中。

3. 植物的繁殖方式有两种:有性和无性。

有性繁殖通过花进行,受精后形成种子。

无性繁殖通过根茎、茎叶或花轴等部位进行,不需要花和种子。

4. 植物对外界的环境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阳光、水、温度和土壤的变化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二、动物的结构与功能1. 动物的结构由头部、躯干和四肢组成。

不同种类的动物在结构上有所差异,适应了各自的生活方式。

2. 动物根据其食物来源分为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和杂食动物。

不同的食物需要不同的消化系统来将其转化为能量。

3. 动物的运动方式有两种:行走和飞行。

行走是动物通过四肢的运动来改变位置,飞行是动物利用翅膀在空中飞行。

4. 动物的繁殖方式有两种:有性和无性。

有性繁殖通过交配和生育后代实现,无性繁殖通过分裂、发芽等方式进行。

5. 动物也会对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应。

气温、饮食和栖息地的改变可能影响到动物的生存。

三、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 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它们的分子间距离和运动状态不同,导致了它们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的差异。

2. 物质可以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改变了物质的状态而不改变其化学组成,如溶解、沉淀等;化学变化改变了物质的化学组成,如燃烧、酸碱反应等。

3. 物质的变化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常见的现象。

燃烧释放能量,溶解和融化吸收能量,这是因为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需要能量的参与。

4. 物质的性质可以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测量,如颜色、形状、熔点、沸点等。

最新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全册)

最新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全册)

最新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全册)一、生物1. 动物世界的多样性(1)按物种分类的基本特征- 哺乳动物:能分泌乳汁哺育幼崽- 鸟类:具有羽毛,能飞行- 爬行动物:皮肤干燥,有鳞片- 鱼类:有鳞片,具有鱼鳃进行呼吸- 两栖动物:生活在水陆交替的环境中(2)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模仿保护色- 变异适应- 迁徙和冬眠2. 生命在细胞中的体现(1)什么是细胞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可以自我复制,并完成与组织和器官的分化。

(2)细胞的组成细胞由细胞膜、质膜、细胞质、核仁、核膜、染色体等构成。

(3)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细胞内各器官都有不同的功能,每个器官对细胞的生存至关重要。

二、物理1. 物理学基本概念(1)物理学基本概念——力- 力的概念- 力的单位- 力的分类- 力的作用效果(2)物理学基本概念——机械功与机械能- 机械功的概念,公式和计算方法- 机械能的概念,势能和动能- 能量转换和能量守恒定律2. 机械能与简单机械(1)简单机械- 杠杆- 轮轴- 滑轮- 楔子- 螺旋(2)机械能的应用- 斜面- 吊车- 滑板等三、化学1. 物质的组成(1)化学符号- 化学符号的种类- 化学符号的取名方法(2)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特征-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2. 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1)常见的化学现象- 萎叶恢复鲜活- 金属用火加热变色- 异香味- 酸碱反应(2)各种化学现象的解释-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四、地理1. 大自然中的水(1)水的自然分布- 海水- 冰川冰雪- 地表水- 地下水(2)大气圈和水循环- 大气圈的组成-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2. 人类的活动与水资源(1)大气污染对水资源的影响- 酸雨对水资源的危害-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危害(2)水污染对生态环境与人类的影响- 水污染的类型及特点- 水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危害此为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包括生物、物理、化学、地理四个部分。

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

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

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科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的学科,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们可以了解自然界中许多有趣的现象和规律。

在六年级上册的科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有关物质、生物、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接下来,让我们回顾一下本学期所学的重点内容。

一、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性质在物质与能量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了物质的性质是指物体本身所具有的特点。

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质的质量、硬度、颜色、透明度等。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变化。

2.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改变。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由一个状态转变为另一个状态,例如水的蒸发和冰的融化。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的变化,例如铁锈的生成和火焰的燃烧。

3. 能量与能量转化能量是指物体所具有的做功的能力。

能量可以通过能量转化的方式在物体间传递。

我们学习了热能、电能、声能和光能等不同形式的能量,并了解到能量转化是物质变化和运动的基础。

二、生物和环境1. 动物和植物的特点我们学习了动物和植物的特点以及它们适应不同生活环境的方式。

动物的特点包括多样性、进化和适应性。

植物的特点包括自养性、多样性和生活习性。

2. 生物的组成与结构生物是由组织、器官和系统组成的。

我们了解了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不同器官和系统在生物体内的相互作用和协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生物和环境的学习中,我们强调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保护环境意味着保护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以及遵守环境法规和减少污染。

三、天文和地理1. 天文知识我们学习了太阳系的构成和行星的运动规律。

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以及日食和月食的发生机制。

2. 地球与地图在地理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它由许多陆地和海洋组成。

地图是一种描述地球形状和地理位置的工具,通过学习地图的使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各个方面。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一、生物与环境。

1. 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环境。

- 就像我们人类,要是周围没有空气、水和食物,那可就没法活啦。

生物需要从环境中获取营养、水、空气等。

比如说植物,它们的根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矿物质,叶子通过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食物。

动物呢,像小兔子要吃青草,老虎要吃其他小动物,而且它们都得呼吸空气。

-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可大了。

不同的环境里有不同的生物。

在寒冷的北极,有北极熊、海豹这些耐寒的动物;在炎热的沙漠里,就有仙人掌这种耐旱的植物。

温度、光照、水分等因素都会影响生物的分布和生长。

2. 生物之间的关系。

- 生物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就像猫捉老鼠,老鼠见了猫那是撒腿就跑,因为猫是老鼠的天敌。

还有竞争关系呢,草原上的羊和牛都吃草,它们就会竞争草这种资源。

另外,还有共生关系,像豆科植物和根瘤菌,根瘤菌住在豆科植物的根里,帮助植物吸收氮元素,植物就给根瘤菌提供营养。

- 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

比如说蜜蜂,如果蜜蜂都没了,很多植物就不能传粉,那这些植物可能就会减少甚至灭绝,然后吃这些植物的动物也会受到影响。

二、光。

1. 光的直线传播。

- 光就像一个特别守规矩的小使者,总是沿着直线传播。

你看手电筒发出的光,在没有阻挡的情况下,是直直地射出去的。

我们能看到影子,就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

当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在物体后面就会形成影子。

就像我们在太阳下走路,影子就会跟着我们,而且上午、中午、下午影子的长短还不一样呢。

上午和下午影子长,中午影子短,这是因为太阳的位置不同,光照射我们的角度不一样。

- 小孔成像也是光直线传播的例子。

在一个暗盒上扎一个小孔,在小孔前面放一个蜡烛,在小孔后面的光屏上就能看到倒立的蜡烛像,是不是很神奇?2. 光的反射和折射。

- 光的反射就像球撞到墙上反弹回来一样。

我们照镜子的时候,镜子里的像就是光反射形成的。

六年级上册科学重点知识归纳

六年级上册科学重点知识归纳

六年级上册科学重点知识归纳六年级上册的科学课程涉及了多个领域,包括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物理科学等。

以下是对本册科学课程的重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复习。

一、生命科学植物的生长与发育:种子发芽的条件:水分、温度、光照。

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利用阳光、水和二氧化碳制造食物。

植物的生长周期:种子→幼苗→成熟植物→开花结果→种子。

动物的生命周期:昆虫的生命周期:卵→幼虫→蛹→成虫。

哺乳动物的生命周期:胎儿→出生→幼崽→成年。

生物多样性:生物的分类:界、门、纲、目、科、属、种。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科学研究。

二、地球与空间科学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外核、内核。

板块构造理论:地球的地壳被分为多个板块,这些板块会相互碰撞、分开或滑动。

地球的自然现象:地震:由于地壳板块的移动导致。

火山:地壳中熔岩和气体通过裂缝或火山口喷出。

太阳与太阳系:太阳的结构与特点:核心、辐射区、对流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

太阳系的主要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三、物理科学力与运动:力的定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力的类型:推力与拉力。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热与能量: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凭空产生或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电与磁:静电现象:电荷的积累与释放。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

磁铁的性质:吸引铁质物体,有北极和南极。

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与防治: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的来源与影响。

环保措施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通过对以上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六年级的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上册科学课程的核心内容,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名词解释1、风化: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

2、侵蚀: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冰或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

3、青春期:我们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

4、遗传: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

5、变异: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

6、化石: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生物的残骸或遗迹。

7、自然选择: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而不适应者则被淘汰掉。

8、栖息地: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

9、食物链: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

10、生态系统:生物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

11、生态平衡: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且变化不大。

12、能量: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本领。

科学家及其成果1、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

2、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

3、英国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胡克发现了细胞。

4、中国东汉时期的张衡认为浑天如鸡卵,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候风地动仪。

5、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

6、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

7、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是人类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

8、第一个登上月球的是美国人阿姆斯特朗。

9、杨利伟是中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

10、首先用望远镜观察月球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他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

11、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12、孟德尔被称为现代遗传学之父,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13、生物学家达尔文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

14、英国发明家瓦特发明了蒸汽机。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汇总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汇总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期末复习资料第一单元1、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1)放大镜中央厚、边缘筒,能放大图像。

(2)玻璃片无厚薄,不能放大图像。

(3)近视眼领镜片中央薄、边缘厚,不能放大图像。

2、放大镜的镜片是遗明的。

且中央厚、边缝薄。

3.不同放大倍数镜片的凸度不同,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4、我们可以用一个烧杯、烧瓶、玻璃杯和矿泉水瓶等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容器加满水制作成一个放大链,也可以在透明的塑料脱或玻璃片上滴一滴水制作成一个战大镜。

5.放大價的销片又叫凸遗镜,近视眼健的设片又叫四透健6、使用放大健观察物体的方法(1)方法一:保持观察对象不动。

人里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高不变,于待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同来回移动,直至图像火而洁楚。

(2)方法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雨清楚7.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能把物体放得更大。

8、制作一个组合凸透镜(1)条作方法;①用一个放大镜观察书上较小的文字,当图像放到最大井且清晰时,保持这个质大辘的位置不动。

②在第一个放大镜下增加一个敢大镜,并和第一个放大风相互平行,上下移对第二个放大镜,当图像放到最大并且清晰时,别量这两个凸透镜之向的开离。

③把两个凸透镜用纸筒固定。

(2)当放大镜离书本较近时,图像清晰但放大的倍数较小,当放大镜离书本较远时,图像视期但敏大的倍数较大: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这个位置上的图像是清晰的,放大倍数也相对较大。

(3)供会凸透接的放大倍数大于其中任意一个放大键的放大倍数。

9.组合凸透镜中上方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日羹,位于下方靠近观察物体的凸透镜相当于品资镜中的物镜10、用透筑组合面成的是微拉叫光学品微物。

光学是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11、用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约200万倍。

12、导微销的发明,把人类告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六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知识点汇总(直接打印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知识点汇总(直接打印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知识点汇总(直接打印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知识点汇总(最新直接打印版)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水滴里的生物有(鼓藻)、(草履虫)、(水藻)、(钓钟虫)、(轮虫)等2、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细菌)、(霉菌),(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变形虫),(酵母菌)(硅藻)等都是。

3、(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并制作了(显微镜)。

4、自制酸奶的步骤①鲜牛奶里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

②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候,加入适量的酸奶,仔细搅匀③倒进消过毒的保温杯,盖上盖子④保温5-6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5、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

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乳酸菌)属于(杆菌)。

6、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7.细菌也要吃食物。

有些细菌利用(阳光)制造自己的食物,有些细菌从(动物和植物)吸收营养。

8、细菌的(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繁殖方法是分裂繁殖。

计算方法:繁殖一次乘一个2.9、细菌的功:利用细菌生产(腐殖质)。

生产(新的食物),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过:有的会致病。

10.减少致病菌传播的方法捂住鼻子打喷嚏用热水冲洗筷子经常用肥皂洗手。

11、馒头发霉对比实验温暖潮湿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暖气上容易发霉温暖干燥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暖气上不容易寒冷潮湿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冰箱里不容易寒冷干燥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冰箱里不容易结论: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2防止发霉的方法: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暴晒(英国)(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可以治疗(细菌性疾病)。

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重要知识点1

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重要知识点1

六年级上册科学:必背重点知识归纳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一课放大镜特点: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

功能:能把图像(放大),显现人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第二课怎样放得更大组合凸透镜:一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光学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的图像放大到大约(200万倍)。

第三课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工具: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结构: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蝴蝶的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图像: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越(大),视野反而越(小)。

第四课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构成:洋葱的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结构:像一个个(小房间),房间内有(小黑点)。

共同点:都有(气泡)。

第五课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细胞的形态:生物标本都具有细胞结构,但其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区别:不同生物体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体不同组织或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第六课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微生物:在水中生活着形态各异的(微小的生物)。

特征:对环境有—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会运动,能繁殖。

第七课微生物与健康微生物种类:细菌、(霉菌)、病毒等。

微生物的运用:可用于处理有机垃圾和污水、(食品发酵)、生物制药、增加土壤肥力等。

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我们的地球模型地球:由(地核)、(地幔)、(地壳)组成。

地球表面:主要由(海洋)和(陆地)组成。

区别:不同的地球模型,表达的(研究方向)和(地球知识)不同,(制作方法)不同。

2.昼夜交替现象原因: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

(地球)自转: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托勒密)的“地心说”: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所有天体随着地球运动。

六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知识点

六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知识点

一、植物角里的科学1.分析、观察、实地考察、采访等都是排除不合理猜想的方法,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

2.生物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会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

3.植物的生长发育不仅受到阳光、温度、水、肥料、空气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一些生物因素的影响。

4.阳光、水等是植物生长最基本的需求。

5.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6.植物根的生长具有向水性,有利于吸收到足够的水分;植物的根还具有向地生长的特性,这种特性既有利于植株的固定,又有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和养分。

7.植物的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都是植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8.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并由茎输送到叶片,一部分水后来又由叶片蒸发到空气中。

9.阳光、水、空气等是植物生存所共同依赖的条件。

但不同种类的植物对这些条件需求的程度不尽相同。

如,苹果树喜欢得到更多的阳光,苔藓喜欢在背阴的环境里生长。

这些植物的不同“喜好”,是它们世世代代适应某种环境的结果。

我们了解和掌握各种植物的“喜好”,对农业、林业的发展以及花卉的种植,都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二、让生活充满阳光1.本身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从光源发出后沿直线传播。

人类最早记载光的直线传播的,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

2.光照射到一些物体的表面上,光的路线会被改变,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不同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也不同。

3.表面光滑的物体比表面粗糙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强,颜色浅的物体比颜色深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强。

4.人们除了利用平面镜来改变和控制光的传播方向,还发明了光导纤维、放大镜等来控制光的路线。

5.实验是检验设计方案是否成功的有效途径。

6.一个成功的设计,往往要经历反复实验和不断改进的过程。

对新的改进方案,需要再次用实验来验证其可行性。

对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先提出设想。

7.普通的白色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

不同的物体会对不同的色光产生吸收和反射作用。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科学知识点总结(六年级上册)一、生物学知识点:1. 植物的组成:根、茎、叶、花、果实;2. 植物的繁殖:性繁殖和无性繁殖;3. 动物的分类:昆虫、鸟类、哺乳动物等;4. 动物的特征:植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5. 化学变化与生活:燃烧、腐烂、变形等;6. 环境保护: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二、物理学知识点:1. 引力和重力:地球引力、重力的作用;2. 测量长度和时间:长度的测量、时间单位的换算;3. 物体的运动:匀速运动、加速运动、停止运动等;4. 磁感线和磁铁:磁场的产生、磁感线的方向等;5. 电流和电路:电流的产生、电路的组成等;6. 太阳能和地热能:太阳能的利用、地热能的利用等。

三、化学知识点:1.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特征;2. 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3. 酸和碱:酸性物质、碱性物质、酸碱中和反应等;4. 空气、水和溶液:空气的组成、水的重要性、溶液的形成等;5. 金属和非金属:常见金属和非金属的特征;6. 化学实验:实验操作、观察结果和实验小结。

四、地理知识点:1. 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使用;2. 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大洲的位置、中国的山脉和河流等;3. 气候和气象:气象仪器、气候带、气象预报等;4. 自然灾害:地震、火山喷发和台风等;5. 交通运输:陆上、水上、空中交通运输的方式;6. 我国的人口:人口分布、人口变化和人口问题。

五、生活常识:1. 饮食营养:五谷杂粮、蔬菜水果、肉类蛋类等;2. 疾病预防和健康:传染病的预防、个人卫生等;3. 环境保护:节约用电、保护环境等;4. 防灾减灾:地震、火灾等应急措施;5. 交通安全:过马路的注意事项、乘坐交通工具的安全等;6. 社会公德:尊敬师长、公共场所的礼仪等。

以上就是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六年级上学期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六年级上学期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六年级上学期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1.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简单机械的定义: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螺丝刀、钉锤、剪刀等构造简单的机械又叫简单机械。

杠杆: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杠杆上有支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用力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阻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三个重要的位置。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根据此原理,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常见的省力杠杆有铁片、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等;费力杠杆有火钳、镊子等;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有跷跷板、天平、订书器等。

轮轴: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费力。

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

滑轮:定滑轮: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

动滑轮: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滑轮组: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滑轮组的组数越多,越省力。

斜面: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斜面能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

例如“s”形的盘山公路、螺丝钉的螺纹等都是斜面的应用。

2.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抵抗弯曲:房屋、桥梁结构中有直立的“柱子”和横放的“横梁”,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可以通过增加材料的宽度、厚度或改变材料的形状。

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也会增加;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大大增加。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L”“U”“T”或“工”字等形状,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却增加了材料的厚度,能大大增强材料抗弯曲能力。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宁波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一、主要知识问答‎1、什么叫机械?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机械。

2、‎像螺丝刀等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3‎、什么叫杠杆?有几个点?‎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有支点、力点和阻力点。

‎4、支点到力点的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省力‎。

支点到力点的等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不省也不费力,‎支点到力点的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费力。

5、‎写出省力,费力,不省也不‎费力的杠杆各一个。

省:钳子‎,不省不费:天平,费:镊子‎。

6、什么是轮轴?‎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7、什么是定‎滑轮: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8、‎什么是动滑轮: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它可以省力。

‎9、什么叫滑轮组?‎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10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11写出自行车上的‎两个简单机械和作用。

1车阐‎,杠杆,刹车2脚登子,轮轴‎带动车轮。

12房屋里‎的横梁都是立着放的。

‎13纸的宽度越大,抗弯曲能‎力越强,纸的厚度越大抗弯曲‎能力越强。

14画出两‎种抗弯曲能力最强的两种形状‎。

15什么叫做拱形?‎像形弯曲的纸的形状叫做拱‎形16古代城门为什么‎做成拱形?1因为拱形抗弯曲‎能力强。

2因为美观。

‎17、为什么拱形能承重?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紧密。

18‎、怎样才能使拱开承受更大的‎重量?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的推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1‎9圆顶形与拱形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什么点是什么?圆机耕‎形可以看成拱形的集合。

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特点。

‎20球形和拱形有哪些相似‎的地方?球形的优点是什么?‎球形在稳中有各个方向都可以‎看成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六年级上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上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姓名:第一单元复习内容: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

钳子、螺丝刀、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简单机械的种类主要有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等,能各举例。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分析镊子、开瓶器、钉书机的三个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与格数的乘积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与格数的乘积。

杆秤就是利用这样的原理制成的。

阿基米德撬地球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距离相等时不省力也不费力,小于时就省力。

并能画图帮助记忆5、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力用在轮上能省力;轴不变,轮越大越省力。

6、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

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7、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滑轮组能省力也能改变用力方向。

滑轮组的组数越多越省力。

8、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斜面的坡度越小(即同样的高度下,斜面的长度越长),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越省力。

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9、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11、写出各类型滑轮的作用。

13、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时,小齿轮比大齿轮转动得快;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时,大齿轮比小齿轮转动得慢。

14、自己补充部分:第二单元复习内容1、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

它们受压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如何增强横梁抗弯曲能力是建筑上很重要的问题,竖放的梁承重力更大。

2、要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可以通过增加宽度、增加厚度、改变形状等方法。

六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总结

六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总结

六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总结六年级的上学期马上就要结束了,回顾这个学期,我收获了很多科学知识,也掌握了很多实践技能。

在这里,我想简要地总结一下我在六年级科学课上所学到的内容。

首先,在物质与能量的转化方面,老师教我们学习了许多有趣的实验。

例如,我们做了一个水的沸腾实验。

通过观察水在受热情况下的变化,我们了解到了水的沸点和蒸发的原理。

我们还做了一个火柴燃烧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学会了火柴的可燃性。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还讲解了化学反应的概念,教会了我们如何区分氧化反应、酸碱反应和中性化反应。

这些实验不仅让我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掌握了科学的方法,也对物质的特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其次,在生物多样性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各种生物的特点和分类。

我们学习了有关植物和动物的知识,并且进行了相关的实践活动。

我们去了动物园观察了各种动物,并学会了用分类法来归纳整理不同种类的动物。

我们还在学校的花坛中种植了各种花卉,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我们了解到了植物发芽、生长和繁殖的过程。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我们不仅对生物多样性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也提高了科学观察的能力。

再次,在天体运动方面,我们学习了有关地球、月亮和太阳的运动规律。

我们了解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学会了用模型来模拟地球的运动。

我们还学习了有关四季变化的知识,明白了不同季节的产生原因。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带我们观察了不同季节的天气变化和植物的生长情况,通过实际观察,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科学原理。

最后,我们还学习了环境保护的知识。

我们了解到了水资源、空气质量和垃圾分类等问题的重要性。

我们通过实地参观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站,亲眼目睹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我们学习了如何节约用水、保护空气和垃圾分类的方法。

通过这些学习,我们深刻意识到保护环境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以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过这个学期的科学课学习,我收获了科学知识,也进一步培养了科学实践的能力和科学观察的方法。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资料(最全整理)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资料(最全整理)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资料(最全整理)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复资料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一、使用工具机械是一种能够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螺丝刀、钉锤和剪刀等机械构造简单,也被称为简单机械。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二、杠杆的科学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被称为杠杆。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点、用力点和阻力点。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通过三种不同的方法挂钩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并将你的方法在下图中画出来。

常见的杠杆有压水井的压杆、翘翘板、老虎钳、剪刀、撬棍、羊角锤、开瓶器、镊子、核桃夹、筷子、裁纸刀、订书机和园林剪。

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羊角榔头、老虎钳和开瓶器等常用的杠杆类工具是省力杠杆,而火钳、筷子和镊子等则是费力杠杆。

跷跷板、天平和订书器是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有些杠杆类工具设计成费力的是因为它们有方便的好处,如镊子和钓鱼竿等。

"秤砣虽小,能压千斤",这是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提绳是支点,秤砣是用力点,称重物处是阻力点)。

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支点,手握物体处是阻力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就是用力点。

XXX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

"这里的棍子相当于杠杆。

四、轮轴的秘密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螺丝刀是轮轴类工具,它的刀柄是轮,刀杆是轴。

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费力。

轮轴可以省力,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

因此,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

扳手套在螺帽上组成了轮轴,这时整个扳手是轮,螺帽部分是轴。

生活中的轮轴有水龙头、门锁把手、汽车方向盘、扳手和辘轳等。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20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20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20篇1.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一1.定滑轮:固定在一个位置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它的作用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2.动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它的作用是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同一种工具,用法不一样,所应用的科学原理也不一样,如:螺丝刀拧螺丝钉运用了(轮轴)的工作原理;螺丝刀撬罐头盖,运用了(杠杆)的工作原理。

2.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二1.轮轴: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

轮轴在轮上用力时(省力),在轴上用力时(费力)。

当轴一样大时,轮越大越(省力)。

2.轮轴机械:门把手、自来水龙头、汽车方向盘、自行车把手、扳手…3.实验:螺丝刀刀柄粗细的秘密我的猜想: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研究的材料:2把刀柄粗细不同的螺丝刀,2枚螺丝钉、1块木板研究的方法:(1)分别用刀柄粗细不同的2把螺丝刀把2枚螺丝刀拧进木板中;(2)比较2把螺丝刀所用力的大小。

研究的结论: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3.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三杠杆举例:省力杠杆:开瓶器、核桃钳、羊角钉锤、裁纸刀、老虎钳…费力杠杆:火钳、镊子、筷子、裁缝剪刀、钓鱼竿…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订书机、跷跷板…4.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篇四1.杠杆: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

杠杆有(3)个点。

支撑这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2.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3.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5.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五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2023部编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要点

2023部编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要点

2023部编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要点知识点一:物体的运动1. 运动的概念: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

2. 运动的表现形式:* 直线运动* 圆周运动* 曲线运动* 振动3. 速度的概念: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路程。

4. 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 = 路程 ÷时间。

5. 科学家的名言:“万物皆在运动”。

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1. 声音的产生:有物体振动时,周围的空气被压缩,形成声波,经过传播使人耳听到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介质是指能够传递声音的物质,例如空气、水等。

3. 声音的特征:* 高低音调* 响度* 音质4. 声音与生活:* 警笛声、汽车喇叭声等可以提醒人们注意安全;* 歌曲、戏剧等可以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受;* 耳机音量不宜太大,以免影响听力健康。

知识点三:太阳能1. 太阳能是利用太阳的能量来产生电能或热能的能源。

2. 太阳能的利用:* 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制作太阳能电板* 制作太阳能灯3. 太阳能与环保:*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 利用太阳能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降低能源的消耗量,符合环保要求。

知识点四:生活中的化学1. 物质的分类: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物质称为化合物;由同种或不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称为元素。

2. 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化学物质发生变化,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称为化学反应。

3. 常见的化学反应:* 酸碱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4. 生活中的化学:* 火柴燃烧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 柠檬酸与苏打反应是一种酸碱反应;* 水的汽化和凝结是一种物态变化过程,不是化学反应。

以上是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的重点知识,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祝大家考试顺利!。

小学六年级科学期末复习资料

小学六年级科学期末复习资料

小学六年级科学期末复习资料作为小学生的你,即将迎来小学阶段的最后一次科学期末考试。

为了让大家能够在考试中发挥出最佳水平,现在为大家提供一些
小学六年级科学期末复习资料。

1. 物质的性质
认识物质的性质是科学的一项基本常识。

其中较为重要的物质
性质包括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二氧化碳的制备及性质等等,考试中也会会考到这些知识点。

2. 生物的分类
认识生物的分类是小学六年级生物学的重点之一。

生物的分类
按照生命的形态、生命特征及生活习性分类等方面考虑,如类脊
椎动物、昆虫、藻类植物等等。

同时也要记得生物的分类方法有
层次分类法和谱系分类法。

3. 多样的生命现象
生命现象包括吸取营养、呼吸、新陈代谢、分化、发育和繁殖等等,其中繁殖是考试中的一个重点知识点。

通过学习科学实验室的实验,复习生命现象的过程能够更好地了解生命的复杂度。

4. 环保与资源
学习环保与资源既能让我们了解地球作为我们生存的家园的需要,也能让我们了解珍惜资源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常见的环保知识点包括垃圾分类、垃圾处理等等;常见的资源保护知识点包括保护水资源、保护森林、保护野生动物等等。

5. 科学实践
小学生应该以科学实践为基础,通过实验学习科学理论,学习科学方法。

其中可以涉及一些理化实验,如水的热传递、动物的保护等等。

以上是小学六年级科学期末复习资料的一些核心内容。

我们需要在考前充分准备复习,了解不同知识点的深入程度,找出更好
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同时做好保持好心态的准备,相信你们定能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祝你们考试成功!。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一、生物学知识点:
1. 生物的组成和结构: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植物和动物的细胞结构和特点;
2. 植物的营养:光合作用、水分和矿物质的吸收、物质的运输;
3. 动物的营养:食物的消化吸收、气体的吸入和排出、物质的运输;
4. 物质的循环:水的循环、物质的循环、能量的流转;
5. 生物的繁殖:植物的繁殖、动物的繁殖、人类的繁殖;
6. 生物的演变: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进化。

二、物理学知识点:
1. 物体的性质:物体的形状、颜色、硬度、透明度等;
2. 光的传播:光的反射、折射、透过和吸收;
3.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受;
4. 电和磁:电流的产生、电路的构成、磁力的作用;
5. 物体的热传导:热的传导和热的扩散;
6. 测量和计量:长度、面积、重量和时间的测量和计量。

三、化学知识点:
1.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混合和分离、物质的燃烧和氧化;
2.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溶解、物质的酸碱性、物质的导电性;
3. 空气的组成:空气中的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4. 水的性质和用途:水的分子结构、水的固态、液态和气态、水的循环;
5.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特征、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反应的平衡。

以上为六年级上册科学的主要知识点,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还有可能涉及其他相关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知识点总结1在生活生产中,人们做事情常常用工具来帮忙。

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

各式各样的工具就是简单机械,如杠杆、滑轮、斜面等。

2、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机械。

螺丝刀、钉锤、剪子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 又叫简单机械。

再复杂的机械也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

3、用螺丝刀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用羊角榔头可以比较方便的把铁钉从木头中取出。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4、在一根棍子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

5、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杠杆有三个重要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6、杠杆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不费力杠杆。

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7、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8省力杠杆有:钳子、偏口钳、订书机、手术剪、园林剪、船桨、铡刀、羊角锤。

9、费力杠杆有:镊子、夹子、火钳。

10、不省力不费力的杠杆有:天平、剪子、跷跷板。

11支点在中间的杠杆有:剪刀、撬棍;阻力点在中间的杠杆有:胡桃夹、铡刀;用力点在中间的杠杆有:镊子、筷子。

12、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13、有些杠杆类工具设计成费力的是因为它有方便的好处,如:镊子、钓鱼竿等。

14、“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提绳是支点,秤砣是用力点,称重物处是阻力点。

15、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支点,手握物体处是阻力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就是用力点。

16、阿基米德曾说:“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

”便是运用杠杆原理。

17、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18、当轮带轴工作时,轮轴的作用是省力;当轴带动轮工作时费力,轮轴的作用是省距离。

19、在轮轴装置中,轮越大,提起重物越省力,所以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

但提起重物时拉动绳子的距离越长了。

20、扳手套在螺帽上组成了轮轴,这时整个扳手是轮,螺帽部分是轴。

21生活中的轮轴:汽车方向盘、扳手、门锁把手、水龙头开关、辘轳等。

22、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定滑轮不能省力, 但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3、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动滑轮的缺点是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优点是能省力。

24、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来测量,牛顿是力的单位,用字母“N'表示25、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的组数越多,就越省力。

26、起重机就运用了滑轮组。

27、像搭在汽车车箱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

沿斜面提升物体比向上提升物体省力,但费距离。

28、不同坡度的斜面都能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29、生活中的斜面:“ S'形盘山公路、各种刀刃、立交桥的引桥、螺丝钉等。

30、螺丝钉的螺纹是斜面的变形。

同样粗细的螺丝钉,螺纹越密,旋转时越省力。

31、32、大齿轮带动小齿轮,小齿轮转动速度比大齿轮快,小齿轮带动大齿轮,大齿轮转动速度比小齿轮慢。

1、我们认识哪些工具?答:我们认识的工具有剪刀、铅笔刀、镊子、指甲刀、筷子、订书机、钳子、螺丝刀、锤子、开瓶器等。

2、羊角锤、钳子、剪刀、天平是不是杠杆,说明理由。

答:是杠杆,因为这些工具都能找到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3、用撬棍撬起生物一定能省力吗?怎样做才能省力?答:不一定。

用力点距支点远,阻力点离支点近时省力。

4、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答: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5、为什么有些杠杆类工具要设计成费力的呢?答:因为这些工具有的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如钓鱼竿;有的是为了改变力的方向;有的是因为用力不大,却可以加大效果,如理发剪。

6、找一找我们的周围,哪些地方用了轮轴?它们的哪部分相当于轮和轴?答:门锁把手、水龙头开关、辘轳、板手、汽车方向盘等。

相当于轮的部分:门锁把手的手柄、水龙头T型横杆、辘轳转把、板手手握的地方、汽车方向盘的外圈。

相当于轴的部分:门锁把手转轴、水龙头T型竖杆、辘轳的圆木、板手的咬口、汽车方向盘的竖杆。

7、我们的盘山公咱为什么修成S形?答:S形盘山公路由于路程延长而使坡度变小,所以汽车上山就会省力。

8自行车上用了哪些简单机械?答:刹车、车铃应用了杠杆原理;螺丝和螺帽应用了斜面原理;车把、脚踏板、车轮等应用了轮轴原理。

单元二:形状与结构1、很多的房屋和桥梁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的。

它们受压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横梁抗弯曲能力是建筑科学上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2、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材料的宽度,还可以增加材料的厚度或改变材料的形状。

3、研究的问题: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有关吗?实验中应控制的变量:纟氏的宽度;不变的量有:桥墩的高度、宽度,每张纸的大小,每个垫圈的重量,纸被压垮的程度。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用承载垫圈的个数表示纸梁的抗弯曲能力。

4、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 V' “L” “ U' “T” “工”字等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却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增加厚度是能大大增强材料抗弯曲能力的。

5、纸包装箱用的材料叫瓦楞纸板。

6、一般情况下横梁是立着放的,因为横梁立着放虽然减少材料宽度,但增加了厚度,大大增强了横梁的抗弯曲能力7、拱形承载重量时,会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加紧密。

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8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

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特点,而且不产生向外的推力。

9、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比如鸡蛋手捏不易碎。

10、塑料瓶的上部、底部为近似圆顶形,中部为圆柱形。

最厚最硬的地方在瓶口,最薄最软的地方在瓶身。

11、人体的结构非常巧妙。

人的头骨近似于球形,可以很好地保护大脑,拱形的肋骨护卫着胸腔中的内脏,人的足骨构成一个拱形一一足弓,它可以更好地承载人体的重量。

12、生活中的拱形:肋骨、足弓、拱门、拱桥;圆顶形:龟壳、贝壳、安全帽;球形:蛋壳、乒乓球、头骨。

13、同样多的材料,做成空心的管状比做成实心的棒状要粗得多,而且任何方向的抗弯曲能力都相同,重量轻,强度高。

比如许多植物的茎都是空心的,如竹子、水稻、芦苇等;身体里的手臂骨和腿骨都是管状空心的;工地上的钢管。

14、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

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15、在长方形框架、正方形框架中加斜杆是为了加固、稳定。

16、用框架结构可以建起很高的建筑而花费的材料却很少,框架结构以三角形为基本构造。

17、铁塔的结构特点是上小下大、上轻下重、风阻小。

这样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18、桥帮助我们跨越江河、峡谷、道路和其他障碍,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建筑。

19、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板拉住了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减少了桥墩的负担。

桥面也比较低而且平坦,方便通行。

20、钢缆能承受巨大的拉力,人们用它建造钢索桥,大大增加了桥的跨越能力。

21、钢索桥的结构:由钢缆、桥塔、桥面组成。

钢缆是桥承重的主要构件,桥塔是支承钢缆的主要构件。

桥塔修得高,是为了降低钢缆的拉力。

22、跨越长江的江阴大桥,跨度达1385米,一跨过江。

23、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其长度在目前世界上在建和己建的跨海大桥中位居第一。

于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车。

24、用纸设计桥需考虑哪些问题:①纸这种材料的特性:②纸的承受力有什么特点:③选择形状和结构。

④用什么方法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

25、评价一座桥好坏的指标:①是否坚固;②是否节省材料;③是否美观。

1、横梁抗弯曲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答:①与材料有关,材料不同抗弯曲能力是不同的;②与长短有关,材料长了容易弯,材料短了不容易弯;③与材料的宽度、厚度有关,材料宽了或厚了不容易弯;④与材料的安放有关,材料立着放不容易弯。

2、观察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时,哪些因素应保持相同?答:架空的长度、放垫圈的位置、纸的厚度、长宽应该相同。

3、为什么改变形状也能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答:在不增加材料的情况下,改变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却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增加厚度是能大大增强材料抗弯曲能力的。

4、瓦楞纸的结构为什么能使柔软的纸变坚硬了?答:瓦楞纸有三层和五层的,几层粘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整体,而且瓦楞纸中间的结构是“ W型, 增加了厚度,所以会使纸变硬。

5、拱形结构承载重力有什么特点?我们知道哪些拱形建筑?答:①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加紧密。

②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赵州桥、黄土高原的窑洞、天安门门洞等。

6、试说明乌龟、蜗牛、河蚌等外壳形状对生物本身有什么作用?答:这些外壳都是圆顶形或球形,承受压力能力强,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7、在正方形框架中加的斜杆起什么作用?组成大型框架结构的“小格子”一般是什么形?起什么作用?答:起到推和拉的作用,使框架不变形。

组成大型框架结构的“小格子” 一般是三角形,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8生活中哪些地方用了框架结构?有什么好处?答:起重机架、输电线铁塔、空调机室外机架、房架等。

好处:框架结构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而且花费的材料又很少。

9、哪些特点使铁塔不容易倒?答:①框架铁塔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空气阻力小;②塔身用三角形结构提高牢固性;③在地下打基础,并把铁塔与基础相连,更使铁塔不容易倒。

10、为什么用“工”字形钢材?答:①省材料;②增强抗弯曲能力。

单元三:能量1、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导线的周围会产生磁性。

2、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发现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时,指南针发生了偏转。

之后开始研究奠定了电磁学的基础。

为了纪念他,电磁学中磁场强度的单位以奥斯特命名,简称奥。

3、电路短路,电流很强,电池会很快发热,电会被用完。

所以只能接通一下,马上断开。

4、做通电线圈和指南针的实验时,线圈立着放,指南针尽量靠近线圈的中心,指南针偏转角度最大。

5、像这样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电磁铁是一种将电能转化成磁能的装置6、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