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典故谚语的来源
四十个英语习语典故来源
四十个英语习语典故来源1. 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此语源自<<伊索寓言>>,直译为“披着羊皮的狼”,也可表示这些意义“伪装成朋友的敌人;貌善心毒的人,伪君子”等. 该成语涉及这样一则故事:一只狼披着羊皮混到羊群里去了,欺骗了羊羔,并把羊羔吃了.又见<<新约.马太福音>>第七章有如此一说: “你们要防备假先知.他们到你们这里来,外面披着羊皮, 里面却是残暴的狼.”例句:Mrs Martin trusted the lawyer until she realized that he was 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马丁太太原来很信任那个律师,后来才认清他是个披着羊皮的狼。
Mr Black was fooled by the salesman’s manner until he showed that he was really 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by selling Mr Black a car that was falling apart. 布莱克先生被推销员愚弄了,后来才发现原来推销员貌善心毒的人。
他卖给布莱克先生的是一辆要垮的小汽车。
2. a dog in the manger此成语源自<<伊索寓言>>,含贬义.该成语涉及这则故事:一只狗躺在马槽里,马或牛来吃食时,它却不让,但狗自己又不能吃.LDC认为该成语指“自己不能享用又不让别人享用的人”. 我们一般选择此译法: “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
例句:I’d like to ask you to consider it again and not to be a dog in the manger . 我劝你还是再考虑考虑,不要干那既损人又不利己的事。
3. to carry coals to Newcastle此语与法国谚语“运水入河”相当,可译为“多此一举”.纽卡斯尔(Newcastle)是英国的产煤基地.例句:It would be like carrying coals to Newcastle if another bank opened in this street ; there are three here now .如果再在这条街上开一家银行,那可真是多此一举,因为这条街目前已经有三家银行了。
英文谚语典故
英文谚语典故【篇一:英文谚语典故】二、源于寓言故事.寓言是用比喻的形式说明一定的道理,是文学作品中最为短小精练的一种形式.如kill the goose to get the eggs,源于希腊寓言,说的是曾有一个乡下人,因为发财心切杀死了自己饲养的那只能下金蛋的鹅,以为如此就可一次获得全部想象中的金块,但其结果一无所获.现借比喻只贪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但汉语中不说“杀鹅取卵”而说“杀鸡取卵”,喻体不同,因此汉译时须遵循汉语成语的搭配规律.又如veper and file出自《伊索寓言》,说的是一条蝰蛇(viper)发现一把铁锉(file),以为是一顿美餐.但铁锉说,它的天职是咬别人,而不是被别人咬.后人借此比喻“骗人者反受人骗”,汉译时要作直译或意译处理.三、源于神话故事.神话是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好向往.如raincats and dogs,源于北欧神话,猫对天气有很大影响,英国水手至今说:“猫尾巴藏大风”.据说驾暴风雨的巫士化为猫形.狗是风的信号,狗和狼都是暴风雨神奥丁的随从.在德国古画中,风被画成狗头和狼头.因此,猫被年作暴雨的象征,狗是伴随暴雨的强风,to rain cats and dogs就是to rain heavily/hard,汉译便为“下倾盆大到雨”.又如analthea’s horn,汉译常为“丰饶的羊角”.阿玛尔忒亚(amalthea),希腊祖籍中一神女,是宙斯(zeus为主神,相当于罗马神话中的朱庇特jupiter)的保姆.婴儿时宙斯由神女阿玛尔忒亚喂以羊乳.为了感思,宙斯敲下一羊角送给她.许诺让羊角主人永远丰饶.四、传说.传说指的是人们口头流传下来的关于某人某事的叙述.如swan song,据传说,音乐之神阿波罗(apollo)的灵魂进入了一只天鹅,由此产生了毕达哥斯寓言:所有杰出诗人的灵魂都进入天鹅体内.另据相传天鹅(swan)在临终前唱的歌最优美动听.后人就用swan song来比喻诗人、作曲家、演员等的“最后作品”,这也是其汉译形式.又如leave no stone unturned,相传公元前447年波斯奖军马多尼奥斯在希腊的普拉蒂亚兵败被杀后,留下一大批财宝在军帐里.底比斯的波利克拉特斯搜寻却一无所获,请示德尔斐神谕后知道要“翻转所有的石头”,最后找到了财宝.现借此比喻想方设法等,汉译为“千方百计,想尽办法”.五、源于民间飞俗.如a bird of ill omen,源出古代占卜风俗,延至今日,猫头鹰、鹳则被视为吉祥鸟).渡鸟嗅觉灵敏,能确定远方死尸和腐尸地点.因此渡鸟象征死亡.猫头鹰在恶劣天气来临之前喊叫,而坏天气常带来疾病,故猫头鹰被视为丧鸟,阴森之鸟.后人以此比喻“不吉利的人,常带来不幸消息的人”,汉译也是如此.又如a feather in your cap,汉译为“值得荣耀的事、荣誉”.源于广泛流行于亚洲和美洲印第安人当中的一种风俗:每杀死一个敌人就在头饰或帽子上加插一根羽毛.古代吕西亚人和许多其他古人也有类似风俗,均以此来显示战绩与荣誉.六、源于谚语.谚语是在人闪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是社会生活经验的总结.如birds of a feather,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即“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转义为“一丘之貉”.在《鲁迅全集》中有这样一句:“增加混乱的倒是有些悲观论者……将一切作者诋为‘一丘之貉’”.其英译为in fact it is these pessimists who increase the chaos by…considering all writers birds of a feather.又如 early bird,其汉泽为“早起者,早到的人”,源出谚语the early bird gets/catches the worm.意为“捷足先登(得),先下手为强”.比较first come,first served.意指“先到的先招待”,与前一个有所不同.七、源于某些作品.英语中有较好的成语出自某些作品,有的是原封未动的摘引,有的是节缩而成.如wash one’s hands of a thing,可译为“洗手不干……;与……断绝关系”.出自《马太福音》,犹太巡抚彼拉多主持审判耶稣,由于他判定耶稣无罪,一些犹太人不服,因此他当众宣布洗耳恭听手辞职并交出了耶稣,以示自己与此案无关.又如as significant as the shake of lord burleigh’s head,其汉译为“象拍利勋爵晃脑袋般意味深长”.出自爱尔兰剧作家及政治家谢尼丹在《评论家》中的一幕模拟悲剧《西班牙无敌舰队》.伯利勋爵埋头于国事,日理万机,忙得边说话的时间都没有,靠晃脑袋表达思想.普夫则根据这个晃动解释他所表示的意思.精选关于英语谚语的典故散文吧网站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
浅谈英语谚语的起源、特征及修辞
浅谈英语谚语的起源、特征及修辞浅谈英语谚语的起源、特征及修辞摘要谚语丰富多彩,生动隽永,反映了每个民族追崇的重要而独特的文化价值观。
谚语简单通俗,精辟凝练,尤其以朗朗的口语形态承传沿用,渐渐成为民族主流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本文通过浅析英语谚语的起源、特征及修辞,力求使读者能够了解谚语在生活当中的基本应用以及重要作用,并使人们达到熟练使用的效果。
关键字英语谚语、起源、特征、修辞综述英语谚语(English proverbs)以生动形象、通俗简洁的语言总结和概括了广大英语国家人民的经验和智慧而有广泛流传于群众中间,是英语语言的精辟。
正如英国伟大的哲学家、作家培根所言:一个民族的天才、智慧和精神寓于它的谚语之中。
谚语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
它是我们了解英语民族国家社会、地理、风俗、历史、文化的一把不可多得的钥匙。
下面这则简短的对话中包含了七、八个谚语(如:My dogs are barking.[我的脚走的都痛了];point the town red[狂欢];out of blue[出其不意];a piece of cake[小菜一碟];face the music[负责任] 等),对于一个英语不大熟悉的人来说,恐怕就很难理解了。
A:Hi,B. There you. My dogs are barking. I want to tell you a good news.B: Is it that we will point the town red?A: Yes, I would have told you of blue. We know you have green fingers, so we want you to look after some flowers.B: It’s a piece of cake. I will face the music.一、英语谚语的来源英语谚语大多起源于民间口语,也有一部分源于文化典籍或宗教文献。
四十个英语习语典故来源
四十个英语习语典故来源1. 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此语源自<<伊索寓言>>,直译为“披着羊皮的狼”,也可表示这些意义“伪装成朋友的敌人;貌善心毒的人,伪君子”等. 该成语涉及这样一则故事:一只狼披着羊皮混到羊群里去了,欺骗了羊羔,并把羊羔吃了.又见<<新约.马太福音>>第七章有如此一说: “你们要防备假先知.他们到你们这里来,外面披着羊皮, 里面却是残暴的狼.”例句:Mrs Martin trusted the lawyer until she realized that he was 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马丁太太原来很信任那个律师,后来才认清他是个披着羊皮的狼。
Mr Black was fooled by the salesman’s manner until he showed that he was really 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by selling Mr Black a car that was falling apart.布莱克先生被推销员愚弄了,后来才发现原来推销员貌善心毒的人。
他卖给布莱克先生的是一辆要垮的小汽车。
2. a dog in the manger此成语源自<<伊索寓言>>,含贬义.该成语涉及这则故事:一只狗躺在马槽里,马或牛来吃食时,它却不让,但狗自己又不能吃.LDC认为该成语指“自己不能享用又不让别人享用的人”. 我们一般选择此译法: “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
例句:I’d like to ask you to consider it again and not to be a dog in the manger .我劝你还是再考虑考虑,不要干那既损人又不利己的事。
3. to carry coals to Newcastle此语与法国谚语“运水入河”相当,可译为“多此一举”.纽卡斯尔(Newcastle)是英国的产煤基地.例句:It would be like carrying coals to Newcastle if another bank opened in this street ; there are three here now .如果再在这条街上开一家银行,那可真是多此一举,因为这条街目前已经有三家银行了。
部分英语谚语的由来
部分英语谚语的由来休管闲事,管好自己的事)Mind your P’ and Q’s(相传很久以前,在英国的酒吧里,啤酒是论品脱(pint)和夸克(quart)出售的。
顾客们一般自取啤酒。
当顾客们不守规矩或秩序时,酒吧服务员就高声喊叫“M ind your own pints and quarts”,意思是提醒顾客要守规矩,管好自己的事。
honeymoon(蜜月)相传古巴比伦王国有一个为公众所接受的习俗,在结婚后的一个月里,新娘的父亲都将提供给他的女婿一种蜂蜜酒(mead)喝。
所以,这段时间被称作“honey month”或“honeymoon”。
white elephant(无用而累赘的东西)据说在古时秦国,白象(white elephant)被尊为圣洁之兽,养尊处优,从不干活。
如果国王想惩罚有过失的臣子,就赐给他一头白象,受罚的臣子受到食量巨大的白象的拖累,不久便会倾家荡产。
如今,这种惩罚早已不复存在,但白象(white elephant)作为华而不实、贵而无用之物的象征却流传下来。
在美国,有时有人在门口挂一块牌子,写着””,表示院子里正在贱卖一些自家无用的杂物。
Don’t put all your eggs in one basket(勿孤注一掷)这条谚语出资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小说《堂吉诃德》。
鸡蛋易碎,Don’t put all your eggs in one basket.这句话告诫人们,不可将全部希望寄托于一点,或把所有的财力物投放在一件事上,切勿孤注一掷。
其变体形式还有:Don’tventure all your goods in one bottom / ship.an arm and a leg(高价)此短语与动词连用,表示“高价”。
如charge an arm and a leg 表示“收取的费用为一只胳膊和一条腿”,也就是“收费极其昂贵”。
类似短语还有:spend / pey an arm and a leg (付出极高的代价);cost an arm and a leg(价格极其昂贵)。
有关颜色的英语经典谚语集锦及来源
有关颜色的英语经典谚语集锦及来源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谚语。
它从产生到发展都与民族的种种特性紧密相联。
谚语反映了民族的历史事迹、自然风貌、文化传统、心理状态、乡土习俗、宗教信仰等方方面面。
以下是店铺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承已久的有关颜色的英语经典谚语集锦及来源:(一)红色1.汉语-英语红茶black tea红白事weddings and funerals红榜honor roll红薯sweet potato开门红make a good start红心loyal heart红得发紫extremely popular红宝石ruby走红运to have a good luck红利bonus大红人a favorite with sb. in power红外线infrared rays红绿灯traffic light看破红尘see through the vanity of the world3.与红色有关的社会内涵(1)国际上一个专门负责监督各国履行“救死扶伤”和协助受灾国家和地区的组织叫国际红十字会“(International Red Cross或IRC);各国及各地区的”红十字会“也叫”Red Cross“,如中国红十字会(Chinese Red Cross),香港红十字会(Hong Kong Red Cross)。
(2)某些资本主义国家,一些充满色情的地方。
在英语里把这种风化区一概称为red-light district(红灯区),非常形象地向人们发出危险的信号。
这是因为红灯是危险,停止前进的信号。
(3)red tape字面的意思“红带子”,若是这样来译,那就错了。
这个词组源于三个世纪以前,官方使用红带子捆文件。
它的词意逐渐演变成为“繁文缛节,官样文章”,烦杂费事的手续,官僚的形式主义等。
(二)白色1.汉语一英语白班day shift白鹭egret白喉diphtheria白金platinum白内障cataract白痴idiot白开水plain boiled water白铁galvanized iron白血病leukemia白眼supercilious look白粉病powdery mildew白手起家to start from scratch2.英语一汉语white aleat解除警报white collar workers白领工作者a white night不眠之夜to see the white见世面,长世故a white day吉祥之日to show the white feather显示懦弱white books政府公文(白皮书)to stand in a white sheet公开忏悔the white terror白色恐怖to bleed white被榨尽血汗the white army白军to leech sb. white吸干某人的血3.与白色有关的社会内涵(1)white elephant指的是“贵而无用之物,因为white elephant 被尊为神,谁要得到了这么个礼物,注定是要被害惨的。
英语谚语的起源及其应用-最新教育文档
英语谚语的起源及其应⽤-最新教育⽂档英语谚语的起源及其应⽤语⾔是⽂化的⼀部分,并在⽂化中扮演极其重要的⾓⾊。
谚语作为语⾔的⼀个特殊组成部分,反映了⽂化的特征。
它们是⼀个国家⼈民⽇常经验的概括与总结,其内容精辟,寓意深邃,具有⼴泛的感染⼒,从中折射出⼀个国家的地理、历史、社会制度、⽣活哲理、社会观点和态度及其丰富的⽂化内涵。
作为⼀种语⾔,谚语的独特魅⼒在于它是民族⽂化的精髓。
⼀、英语谚语的起源英语谚语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们的起源很久⽽且涉及社会⽣活的各个⽅⾯,对于⼀个英语学习者来说,了解并欣赏英语谚语的起源是必不可少的。
英语谚语⼤多是在⼴⼤⼈民的劳动⽣活中产⽣,也有⼀些起源于⽂学作品和宗教,还有少数来源于外来语。
(⼀)来源于民间⽣活在我们⽇常⽣活中,⼈们频繁使⽤谚语,以⾄于有时候我们都没有意识到⾃⼰说的是谚语。
这是因为谚语和我们的⽇常⽣活紧密联系,⼤量的谚语是由诸如农夫、⽔⼿、猎⼈、厨师及家庭主妇等劳动⼈民使⽤与⾃⼰职业密切相关的词语创造出来的。
例如谚语:In a calm sea, every man is a pilot. (平静的海上易驶船)。
英国是⼀个岛国,四⾯环海,很多谚语都出⾃⽔⼿。
再如谚语:Too many cooks spoil the broth.(厨⼦成群,煮坏⾁羹)和厨师有⼀定的联系。
(⼆)来源于⽂学作品随着⽂字的产⽣,⼀部分英语谚语出现在书⾯⽂献中,这些⽂献主要包括希腊、罗马神话或寓⾔故事、莎⼠⽐亚以及⼀些名家的作品。
例如:Love is blind.(爱情是盲⽬的或情⼈眼⾥出西施)出⾃罗马神话。
在奥林匹斯⼭的众神中,最叫⼈⽆可奈何的,就是⼩爱神丘⽐特。
丘⽐特⼀直被⼈们喻为爱情的象征,相传他有头⾮常美丽的⾦发,雪⽩娇嫩的脸蛋,还有⼀对可以⾃由⾃在飞翔的翅膀,但是眼睛是被蒙上的。
丘⽐特和他母亲爱神⼀起主管神、⼈的爱情和婚姻。
他有⼀张⾦⼸、⼀⽀⾦箭和⼀⽀铅箭,被他的⾦箭射中,便会产⽣爱情,即使是冤家也会成佳偶,⽽且爱情⼀定甜蜜、快乐;相反,被他的铅箭射中,便会拒绝爱情,就是佳偶也会变成冤家,恋爱变成痛苦、妒恨掺杂⽽来……因为丘⽐特的眼睛是被蒙上的,所以后来⼈们⽤这句谚语来⽐喻在恋爱中的恋⼈看不清彼此的缺点。
英语谚语和来历
英语谚语和来历【篇一:英语谚语和来历】以下是英语中经常使用的短句,然而其中一些短句的出处却是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
这张列表的来源是the book of beginnings。
(绝版了)10、always a bridesmaid, never a bride总是伴娘,永远不是新娘。
这个短句是李斯德林漱口水的广告语!为了促进他们的产品,李斯德林的生产商在当时雇用了一些想要安定下来却一直被挂起的有个人经验的女孩。
1920年,广告第一次放映,它描述了一个场景解释了这些女孩为什么没有成功的可能的原因。
以下是广告的全部:可怜的艾德娜快要30岁了,她的很多女朋友要么已经结婚了要么快要喜结良缘了。
她也是多么希望步入婚姻的殿堂做新娘而不是伴娘啊!~ 然而,所有的浪漫与她总是迅速终结。
有一个原因。
大家都瞒着她,她有口臭,没有人会告诉她,即使是她最亲密的朋友也没有告诉她。
这个广告帮助工厂销售了百万瓶漱口水,并且这个新兴的英语也流传了下来。
9、bark up the wrong tree错怪了某人这句话要追溯到以打猎为主要运动的时代,这时的动物们被用来追踪、捕猎和取回猎物。
这个应用,尤其针对狗。
狗在当时被用来追踪浣熊,一般都在夜晚进行。
狗是被训练过的,可以在浣熊的藏身之树前大叫。
当然,狗也有犯错的时候,它可能对着错误的树大叫。
8、be on a good footing有一个良好的基础与其他人,尤其是和那些身处高位的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表明了你和他们“有良好的基础”。
对于这个短语是从哪来的,有两种说法。
有人说这句话可以追溯到早期学徒的实践。
这是一个传统,作为学徒工作的第一天,他要邀请他所有的同事喝饮料。
这个新学徒付账。
如果大家认为他是一个慷慨的东道主,他就会交到朋友。
他的朋友们永远也不会忘记他的盛情款待。
当回顾这花销了多少钱时,被说成是初学者得到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个来历与一个早期的人类解剖学的怪异解释有关,尤其是一个人的足趾的长度。
英语典故谚语的来源
第1篇一、前言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知教学实践的重要性。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现将我在小学教学实践中的反思总结如下:二、教学实践中的亮点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
例如,在数学课上,我为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为他们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采取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例如,在语文课上,我采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在数学课上,我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
3.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汇演等,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组织能力等。
4.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学生成长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分享教育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
三、教学实践中的不足1.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不够深入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上还存在不足。
有时对教材内容解读不够深入,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2.课堂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课堂管理方面还存在不足。
有时对学生的纪律管理不够严格,导致课堂秩序混乱,影响教学效果。
3.对学生评价方式单一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对学生评价方面存在单一的问题。
主要依靠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忽视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表现。
4.与同事合作交流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与同事的交流合作方面存在不足。
英语谚语的起源
英语谚语的起源来源:英语专业论文 /英语谚语的起源英语谚语大多起源于民间口语,也有一部分源于文化典籍或宗教文献。
它们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里兼收并蓄,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经过千锤百炼,终成为简洁生动、意味深长、富有哲理的英语的精华。
本文主要从民间口语、文化典籍和宗教文献3个方面对英语谚语的起源进行了探讨,旨在揭示谚语所反映的社会的发展进程、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及其超越时空的价值和意义。
民间口语;文化典籍;宗教文献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指出:“语言是从劳动当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1 ]语言是一种社会存在物,是随着人类的实践而形成发展起来的交流系统,是人类社会实践的共同创造物。
作为日常口语的一部分,谚语的起源十分悠久。
其源头是人类先民的生产劳动,他们的实践、感知和经验,经过漫长的历史进程,不断积累、概括和提炼,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传播开来。
始于民间口语的英语谚语,在传流的过程中,伴随文字的出现,逐渐进入到书面文献中。
文化典籍中的“雅谚”有些可追溯到民间流传的“俗谚”,有些已不可考,但萌生于民间口语或是由某些大众化说法提炼而来应是不争的事实。
本文主要从民间口语、文化典籍、宗教文献3 个方面对英语谚语的起源进行探讨,旨在揭示谚语所反映的人类生产、生活历程和超越时空的价值和意义。
一、民间口语谚语是在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英语谚语绝大多数来自民间,是人民群众生活经验的总结,凝结着人民大众的智慧。
英语谚语中有大量关于农业生产、气象、渔牧、狩猎的谚语,如气象谚语、节令谚语、农事要诀等,通常称为“农谚”。
Evening red and morning grey are the signs of a fineday. (晚霞红,晨雾蒙,天会晴。
)A red sky at night is the shepherds’delight . (向晚天发红,羊倌喜盈盈。
习语翻译——精选推荐
习语翻译英语谚语起源与翻译技巧英国民俗学家robert chambers (1802—1871) 对谚语的定义是:通过⼝头流传的⽅式, 以相对固定的格式保留下来的话语。
美国著名的民俗学家泰勒教授认为:谚语是“简短、明了、通俗、古⽼、富有⽐喻和含义的话语”。
那么,谚语有哪些来源呢?⼀、起源于警句、格⾔的英语谚语英语谚语很⼤⼀部分是从警句、格⾔演变⽽来的。
如: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患难朋友才是真朋友。
business before pleasure. ⼯作在先,享乐在后。
tomorrow comes never. 明⽇不再来。
speech is silver, silence is gold. 雄辩是银,沉默是⾦。
在英语中,往往可以见到汉语谚语相似的,起源于警句、格⾔的谚语。
如:good luck would never come in pairs. 福⽆双⾄。
wall has ears. 隔墙有⽿。
⼆、起源于寓⾔、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的英语谚语the quarrels of friends are the opportunities of foes. 朋友间的不和,就是敌⼈进攻的机会。
(出⾃伊索寓⾔《⼀头狮⼦和三头⽜》)(草原上有三头⽜,当狮⼦攻击时,总是屁股围在⼀起,三个⽜头对三个⽅向,狮⼦总⽆从下⼝。
狮⼦想了⼀个注意,就在⽜中间散布流⾔蜚语终于,三个⽜的头抵在⼀起争⽃,狮⼦⾯对的成了三个屁股,很快就把⽜吃掉了感悟:内耗是最容易被对⼿利⽤,对⼿也最希望你们内耗。
)haste makes waste. 欲速则不达。
(出⾃伊索寓⾔《⼝渴的鸽⼦》,是从great haste is not always great speed 演变⽽来的。
)(⼀只⼝渴的鸽⼦,飞临陌⽣城市的上空,为了找⽔⽽焦急、犯愁。
当它看到路边⼀幅⼴告牌上画着⼀杯可乐时,喜出望外,那⼴告画画得⼗分逼真,富有⽴体感,鸽⼦并不知道这是⼀幅⼴告画,便兴冲冲地振翅扑过去,结果⽔没有喝到,却狠狠地撞在⼴告牌上,翅膀撞成重伤,掉在地上动弹不得,刚好⼀只狗从此经过,顺便把它吃了。
10个习语的历史起源
10个习语的历史起源10个习语的历史起源你或许不太了解习语,但不知不觉中你可能已经引述了历史。
英语这门语言包含成语、谚语和少量俚语,它们都源自历史事件和传说。
时至今日,有些习语已经与日常表达融为一体,还有些则老生常谈,这也使得大多数人从未想过要对其追本溯源。
不说不知道,下列这10个日常习语的背后还有着非同寻常的起源故事。
10.第三级“第三级”(the third degree)常用于形容长时间或严刑的拷问,它的起源有几个不同的版本。
一个传说是该习语同谋杀罪在刑法上的不同定级有关,另一传说则将其归因于19世纪纽约市的一位警察汤姆斯 F.伯恩(Thomas F. Byrnes),他常使用双关语“第三级伯恩”(Third Degree Byrnes)来形容他精明的拷问作风。
事实上,这个习语最可能出自共济会(Freemason)这个拥有几个世纪历史的博爱组织。
在成为“第三级会员”之前,它的成员都要经历严酷的审核和测试。
9.整体而言有很多日常习语来源于海洋,如“大吃一惊”(taken aback)、“我行我素者”(loose cannon)和孤立无援(high and dry),但最令人大跌眼镜的可能要数“整体而言”(by and large)了。
早在16世纪,“大的”(large)曾用于表示船顺风而行,而不尽如人意的“经由”(by)或“扯满帆的”(full and by)意味着船逆风行使。
因此,对船员而言,不管风向如何,“整体而言”(by and large)都只是指在海洋里用拖网捕鱼。
而时至今日,无论是海员还是“旱鸭子”,他们都把这个习语当作“考虑周全”(all things considered)或“在多数情况下”(for the most part)的同义词。
8.杀人狂杀人狂(Running amok)通常指野蛮或者难以捉摸的行为。
实际上,这个短语最初是个医学术语,它在18、19世纪流传甚广。
在那个时期到马来西亚旅行的欧洲人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精神疾病,患有这种病的人其它方面都正常,但他们却以杀人为乐。
成语,谚语,典故,歇后语的英语翻译
成语,谚语,典故,歇后语的英语翻译篇一:英语典故谚语的来源1英语典故谚语的来源英语谚语是富于色彩的语言形式,一般具有生动形象、喻义明显、富于哲理的语言特征。
在一定程度上,英语谚语反映了英语民族的文化特点。
在英语语言中,许多谚语来来源于古典文学作品,更准确地说,有如下几种来源:圣经、希腊神话、伊索寓言以及文学巨匠的作品。
英语国家的许多谚语都最早记录在这些古典文学作品当中,对于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这些来自英语典故的谚语的汉语翻译既要能较完整地表达其在原典故中的寓意,又要能为广大的中国读者所接受。
2英语典故谚语的翻译方法翻译英语典故谚语时,仅仅以语言之间词汇的同义性(等价性)为前提,寻求对等的表现是不够的,译者应该首先正确阅读该典故中所包含的寓意,再采用正确的翻译方法。
笔者认为,英语典故谚语的汉译大体可以采用直译法、直译加注释法和意译法。
2.1直译法人们在长期的生活积累中,对自然界的现象、人生的经验和真理,都有许多共同的认识和感受。
在古典文学作品里反映了这些方面的共同性,并以谚语的方式流传下来。
这些英语谚语一般喻义清新,形象逼真,若按其字面直译其意,就能表达出原文的喻义来,则可直译。
这样做既能准确把握原谚语在其典故中的寓意,且又可较完整地保存原文的表达方式,一举两得,请看下面的译例:oneswallowdoesn’tmakeasummer.一燕不成夏。
出自《伊索寓言》。
Aneyeforaneye,atoothforatooth.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出自《圣经》。
everyhearthasitsownache.每颗心都有其痛处。
出自《圣经》;Loveyourneighborasyourself.爱邻如爱己。
出自《圣经》。
brevityisthesoulofwit.简洁是智慧的灵魂。
出自《哈姆雷特》。
easycome,easygo.来容易,去也容易。
出自莎士比亚剧本。
Appearanceisdeceiving.外貌是不可靠的。
英语谚语典故
英语谚语典故:1.An Apple of Discord争斗之源;不和之因;祸根An Apple of Discord直译为“纠纷的苹果”,出自荷马史诗Iliad中的希腊神话故事传说希腊阿耳戈英雄(Argonaut)珀琉斯(Peleus)和爱琴海海神涅柔斯的女儿西蒂斯(Thetis)在珀利翁山举行婚礼,大摆宴席。
他们邀请了奥林匹斯上(Olympus)的诸神参加喜筵,不知是有意还是无心,惟独没有邀请掌管争执的女神厄里斯(Eris)。
这位女神恼羞成怒,决定在这次喜筵上制造不和。
于是,她不请自来,并悄悄在筵席上放了一个金苹果,上面镌刻着“属于最美者”几个字。
天后赫拉(Hera),智慧女神雅典娜(Athena)、爱与美之神阿芙罗狄蒂(Aphrodite),都自以为最美,应得金苹果,获得“最美者”称号。
她们争执不下,闹到众神之父宙斯(Zeus)那里,但宙斯碍于难言之隐,不愿偏袒任何一方,就要她们去找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Paris)评判。
三位女神为了获得金苹果,都各自私许帕里斯以某种好处:赫拉许给他以广袤国土和掌握富饶财宝的权利,雅典娜许以文武全才和胜利的荣誉,阿芙罗狄蒂则许他成为世界上最美艳女子的丈夫。
年青的帕里斯在富贵、荣誉和美女之间选择了后者,便把金苹果判给爱与美之神。
为此,赫拉和雅典娜怀恨帕里斯,连带也憎恨整个特洛伊人。
后来阿芙罗狄蒂为了履行诺言,帮助帕里斯拐走了斯巴达国王墨涅俄斯的王后---绝世美女海伦(Helen),从而引起了历时10年的特洛伊战争。
不和女神厄里斯丢下的那个苹果,不仅成了天上3位女神之间不和的根源,而且也成为了人间2个民族之间战争的起因。
因此,在英语中产生了an apple of discord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any subject of disagreement and contention;the root of the trouble;dispute 等意义这个成语最初为公元2世纪时的古罗马历史学家马克•朱里•尤斯丁(Marcus Juninus Justinus)所使用,后来广泛的流传到欧洲许多语言中去,成为了一个国际性成语。
俚语及其由来
俚语及其由来英语中的成语俚语为数颇多,有的源自《圣经》,有的出自古典文学名家如莎士比亚、乔叟等的名著,有的源自古希腊或罗马的神话,有的来自拉丁语或法语等等,在这些成语的后面都蕴藏着一段饶有趣味的故事或典故。
这些成语俚语为文章或话语增色不少,但它们其中有不少的表面词意与其特定含义相差甚远,所以掌握成语的来龙去脉是恰当运用的前提d's years 多年,很久布鲁尔说,这个引喻来自一个古老的传说:从前没有人看见过死驴子。
另有人说,这条成语是从d's ears变来的文字游戏,因驴的耳朵是很长的。
有时也可以见到如下的用语:d's years ago. [例] I met him d's years ago.我在很久以前遇见过他。
go west[俚]上西天;死;(某计划)失败;(某种物品)被破坏而不能用。
弗里曼先生说,这条成语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产生的;那时伤员以及不在当地埋葬的尸体都从前线向西运送。
另一种说法是指太阳从西边落下,以次比喻人的死亡。
[例如]Poor John was one of those who went west in the explosion.可怜的约翰是在这次爆炸中魂归西天的人之一。
happy-go-lucky乐天知命,无忧无虑,逍遥自在这个引喻指人相信命运而生活得愉快。
可作为名词、形容词和副词用。
做名词时喻乐天知足的人。
[例]Yong Jones is a happy-go-lucky lad; he doesn't worry about anything 年轻的琼斯是个乐天知命的小伙子,他什么事也不担忧。
bad egg: 坏蛋;流氓,骗子,二流子;没出息的人此语大约于上世纪中叶在美国出现,十年后传到英国。
在比喻上,"坏蛋"也可作为腐败的象征,因为坏蛋从外表看不出来,里面却已气味难闻。
[例] Trust him nothing; he is a bad egg. 别相信他,他是个坏蛋。
英汉谚语渊源比较分析
英汉谚语渊源比较分析
英汉谚语渊源比较分析
谚语是一种简短的言论,它们通常包含有深刻的哲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世界。
英汉谚语渊源比较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谚语的深刻含义。
英语谚语的渊源主要来自于古希腊和罗马神话,以及基督教的传统。
例如,“没有苦难,就没有勇气”这句谚语源自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勇敢的英雄如何在艰难的境遇中取得胜利。
此外,“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句谚语源自基督教传统,它强调了努力工作的重要性。
汉语谚语的渊源主要来自于中国的古代文学作品,如《诗经》、《楚辞》、《史记》等。
例如,“积少成多”这句谚语源自《诗经》中的一句话,它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
此外,“言必信,行必果”这句谚语源自《楚辞》中的一句话,它强调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英汉谚语的渊源各有不同,但它们都强调了勤奋、诚实、守信等重要的道德观念。
因此,我们可以从谚语中学习到很多有价值的道德智慧,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行为。
英语谚语的起源探究
hammers don't ham的典故
1. 概述典故"hammers don't ham"这个典故来源于英语中的谚语"hammers don't ham",意指锤子不能自己敲击。
这句谚语常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力不足以完成某项工作,或者一个人做某件事很困难。
2. 典故的起源"hammers don't ham"这个谚语最早出现在英国,它最初的用意是用来形容一些事物的本性和功能。
正如锤子的本质是用来敲击物体,而不是被敲击。
这句谚语后来就被引申使用到人的行为和能力上。
3. 谚语的内涵从"hammers don't ham"这个谚语的内涵来看,可以理解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弱点。
有些事情也是需要通过合作来完成的,单凭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
这个谚语也提醒人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不要做力不从心的事情,要善于利用资源和合作伙伴,做到事半功倍。
4. 典故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hammers don't ham"这个谚语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场景。
比如在团队合作中,一个人的能力和资源是有限的,需要依靠团队的力量来完成更大的目标。
又比如在职场竞争中,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和专长,做好互相合作,取长补短,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
这句谚语提醒人们不要孤立地看待问题和做事情,要善于合作和协作。
5. 结语"hammers don't ham"这个典故虽然源自英文谚语,但是它传达的思想和智慧是普世的。
它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善于发挥团队合作的力量,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和局限,从而更好地完成工作和生活。
6. 谚语的启示"hammers don't ham"这个谚语,可以被视为一种智慧的启示,告诉人们在生活与工作中要善于合作,理解自己的局限,以及利用集体的力量。
它提醒人们不要过分自负,认为自己可以独自完成一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英语典故谚语的来源
英语谚语是富于色彩的语言形式,一般具有生动形象、喻义明显、富于哲理的语言特征。
在一定程度上,英语谚语反映了英语民族的文化特点。
在英语语言中,许多谚语来来源于古典文学作品,更准确地说,有如下几种来源:圣经、希腊神话、伊索寓言以及文学巨匠的作品。
英语国家的许多谚语都最早记录在这些古典文学作品当中,对于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这些来自英语典故的谚语的汉语翻译既要能较完整地表达其在原典故中的寓意,又要能为广大的中国读者所接受。
2 英语典故谚语的翻译方法
翻译英语典故谚语时,仅仅以语言之间词汇的同义性(等价性)为前提,寻求对等的表现是不够的,译者应该首先正确阅读该典故中所包含的寓意,再采用正确的翻译方法。
笔者认为,英语典故谚语的汉译大体可以采用直译法、直译加注释法和意译法。
2.1 直译法
人们在长期的生活积累中,对自然界的现象、人生的经验和真理,都有许多共同的认识和感受。
在古典文学作品里反映了这些方面的共同性,并以谚语的方式流传下来。
这些英语谚语一般喻义清新,形象逼真,若按其字面直译其意,就能表达出原文的喻义来,则可直译。
这样做既能准确把握原谚语在其典故中的寓意,且又可较完整地保存原文的表达方式,一举两得,请看下面的译例:
One swallow doesn’t make a summer.一燕不成夏。
出自《伊索寓言》。
An eye for an eye,a tooth for a tooth.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出自《圣经》。
Every heart has its own ache.每颗心都有其痛处。
出自《圣经》;
Love your neighbor as yourself.爱邻如爱己。
出自《圣经》。
Brevity is the soul of wit.简洁是智慧的灵魂。
出自《哈姆雷特》。
Easy come,easy go.来容易,去也容易。
出自莎士比亚剧本。
Appearance is deceiving.外貌是不可靠的。
出自伊索寓言《老鼠与狮子》。
在译文条件许可时,直译法使译文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是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
如在第一例谚语中One swallow对应“一燕”,而doesn’t make a summer直译成汉语就是“不能构成夏天”与“不成夏”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第二例中,An eye和a tooth分别直译成了“眼”和“牙”,并且译文在句式上和原文也保持了一致,读起来朗朗上口。
这样一来,汉语译文和原谚语在形式上基本保持了一致,并且完整地保留了谚语在原典故中的寓意,读者在读译文时也能明确当中所包含的寓意。
因此,直译法成为许多译者翻译谚语的首选方法。
但是在翻译英语典故谚语时,大多数谚语都包含了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内涵,直译法并不能总是正确表现原谚语的意思,这样译者需尝试其他译法。
2.2 直译加注释法
即直接翻译不能完全表现原谚语的意思,可用直译加注释的方法来处理,此法可使要表达之意一目了然。
在有些英语谚语中,常常涉及一些典故专有的人名和地名,虽然这些谚语在寓意和表达上都简洁明了,但是在汉译时须对典故中的专有的地名和人名进行注解,不然译文读后有不知所云之感。
如:See Naples and die.若直译成“看了那不勒斯,就可以死了”,读者不禁会问“那不勒斯”是什么?若在译文后加注解:“那不勒斯,意大利南部港市,以其奇美的风景而著称”,那么其寓意就一目了然了。
同样,在下面这个谚语中:I am as poor as Job.若翻译成“我和约伯一样穷”,读者不禁会问约伯是谁?也有人翻译成“一贫如洗”就了事了,虽然对应了一个汉语的四字成语,但是却失去了原谚语的文化内涵,若在其后加注:“约伯是《圣经》中以忍耐贫穷而著称的圣徒”,这样一来,译注既使译者解决了“Job”该怎么译,该不该译的难题,又使译文在形式上保留一个汉字成语而寓意鲜明。
笔者认为,直译加注法
在很大程度上能使译者避免在理解上对原文“生剥活吞”,又能使读者在更准确更深刻地把握谚语寓意的同时对西方文化有更多的了解。
2.3 意译法
由于英语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方面和其相对的汉语谚语之间存在着某些差异,所以可采取意译法来进行英语典故谚语汉译。
但在英语典故中有些英语谚语相对汉语谚语而言,虽然它们的喻义相互吻合,而且表达方式也很相似,但是所比喻的事物并不一样。
在汉译这些英语谚语时,常常只能采取只保留原文内容,不保留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即在一种语言里可找到形象不同但意义十分接近的谚语来翻译另一种语言里的谚语,即意译法。
如:It’s all Greek to me.一窍不通。
但是,在这类谚语的翻译中,加上注解更有利于正确传达谚语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和深刻寓意。
希腊语是非常难学的,在了解了这一事实后,就不难理解该谚语的含义了。
再举一例:A whited sepulcher“sepulcher”指的是“坟墓,冢(石凿和石切的)”,而“sepulcher”的修饰语是“whited”,直译就是“涂白了的坟墓”,而我们根据常识可以得知,坟墓涂得再白也只是坟墓而已,这个俗语意指的是“伪善者”或“假道学”(语出《圣经.马太福音》),所以在该谚语的汉译过程中,原文形式的保留已经不是首要考虑的问题了,寓意的正确译读更为重要。
同样,在掌握了“Naples那不勒斯”“Job约伯”在典故和圣经中的含义之后,2.2中的两个谚语也可以分别译成“不到黄河心不死/不到长城非好汉”和“一贫如洗”。
在英语中,这类含典故又可以意译的谚语举不胜举,现略举一二。
A Judas kiss.口蜜腹剑(犹大,《圣经》中背叛耶酥的人);
T ower of Babel.空中楼阁(巴别塔,《圣经》中人类试图建造的通天的塔);
意译法的特点是简洁易懂,读者一下子就能抓住内涵,阅读起来省事,这样可使译文既喻义明显,又含而不露,且可再现原文所具有的语言效果,容易达意。
英语典故谚语多来自《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这些习语结构简单,意义深远,往往是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的,如Achilles'heel(唯一致命弱点)、meet one's waterloo(一败涂地)、Penelope's web(永远完不成的工作)、a 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等。
2.4 多种译法相结合
在典故英语的汉译过程中,由于该类谚语的特殊性,为了更好地译出该谚语在典故中所包含的寓意,往往不能局限于某一种译法,应该采取多译法相结合的方法。
如: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sea出自《圣经》
若直译成“在魔鬼与深海之间”,原谚语所要表达的寓意得到了完整的诠释,并且在句式上也保持了一致。
但是,在汉语中也有有着相同的意义,相同的色彩,相同或相似的形象,并且其民族色彩又不十分浓厚的谚语与该谚语相对应,因而在可用汉语对等的成语或谚语来翻译相应的成语和谚语。
所以该谚语可译作“进退两难”或“进退维谷”。
这样以来,即保留了原谚语的寓意,又符合汉语的语言表达形式。
在采用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翻译方法时,既保留了原来的语言涵,但是又赋予了汉语的某些东西。
3 英语典故谚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正确把握典故的寓意,切忌望文生义。
譬如,在It’s all Greek to me. 这一谚语中,就不能译作“对我来说全是希腊语”。
第二,应当注意英语典故谚语的民族性,不能以带有民族特色的专有名词来翻译带有英语国家民族特色的名词,如blow hot and cold(朝三暮四)若译作“朝秦暮楚”的话就失去了原谚语的异国风味。
第三,英语典故谚语在汉译过程中,还应当注意译文的大众性和口语化,如wash one’s hands of a thing译作“洗手不干”比“金盆洗手”更能被大众所理解和接受。
总之,在翻译过程中,应注意典故翻译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因此,在翻译时,译者须
首先细读该谚语,准确把握其在原典故中所表达的寓意和道理,再运用汉语的表现手段,再现典故英语谚语的丰富内涵和语言风格。
人生渺如尘埃,小如露珠,寻常如泥土,从不可知处而来,到不可知处而去。
我们用灵魂结伴身体,走过这短暂的一朝一夕的寒暖,踏过流年的坎坷与花香,便是在世间真正的来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