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探索和实践

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探索和实践

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建设,是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9

月和10月分别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期间提出的伟大构想,也是党中央主动应对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和我国发展面临的新

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围绕推进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作出的重大决策。“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多来,从理念构想到人心聚合,从顶层设计到项目落实,合作不断开花结果,在世界上迅速产生重大影响。

“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要义

虽然“一带一路”建设借用古代丝绸之路这一历史文化符号,但它既不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复兴,也不是古代丝绸之路的翻版,而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伟大创新。深入把握其核心要义,应抓住以下三个方面。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宗旨和理念。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同志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

时表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2015年3月28日,习近平同志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

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2016年9月3日,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同志再次表示:“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同沿线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实现共同繁荣。”“一带一路”倡议是发展的倡议、合作的倡议、开放的倡议,强调的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平等互利方式,追求的是沿线各国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抓住的是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为的是沿线各国实现共同繁荣。“一带一路”建设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为指引,以打造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为合作目标,逐渐成为沿线各国人民共同的梦想。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框架思路。2016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进行

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必须以更高的站位、更广的视野,在吸取和借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以创新的理念和创新的思维,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使沿线各国人民实实在在感受到“一带一路”给他们带来的好处。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处理好我国利益和沿线国家利益的关系,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的关系,对外开放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关系,务实推进与舆论引导的关系,国家总体目标和地方具体目标的关系。推进“一带一路”

建设,既要发挥政府把握方向、统筹协调作用,又要发挥市场作用。政府要在宣传推介、加强协调、建立机制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同时要注意构建以市场为基础、企业为主体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广泛调动各类企业参与,引导更多社会力量投入“一带一路”建设,努力形成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的合作模式,打造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民间促进的立体格局。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任务。2016年6月22日,习近平同志在塔什干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发表重

要演讲时提出,构建“一带一路”互利合作网络,共创“一带一路”新型合作模式,打造“一带一路”多元合作平台,推进“一带一路”重点领域项目,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向更高水平、更广空间迈进。2016年8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切实推进统筹协调,坚持陆海统筹,坚持内外统筹,加强政企统筹,鼓励国内企业到沿线国家投资经营,也欢迎沿线国家企业到我国投资兴业,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对接,同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沿边开发开放的结合,带动形成全方位开放、东中西部联动发展的局面。聚焦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聚焦构建互利合作网络、新型合作模式、多元合作平台,聚焦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

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以钉钉子精神抓下去,一步一步把“一带一路”建设推向前进,让“一带一路”建设造福沿线各国人民。

“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体系的顶层设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举措,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一项充满东方智慧、实现共同繁荣发展的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探索和实践。

有利于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正在实现从引进来到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重大转变,出现了市场、资源、投资对外深度融合的新局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有利于实现国内与国际的互动合作、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的相互促进,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还有利于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西部地区是我国发展的短板,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地区。“一带一路”建设通过扩大向西开放,把广大西部地区从开放的末梢变成开放的前沿。以开放促发展,可以加快西部地区发展步伐,助推东中西部地区梯次联动并进。

有利于周边国家与我国共创共享发展机遇。我国陆上有14个邻国,海上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无论是从地理方位、自然环境还是从相互关系看,周边国家与我国地缘相近、人

缘相亲、文缘相通,加强合作对彼此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带一路”建设注重我国与沿线各国发展战略和规划对接、政策相互协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人文交流互动,强化彼此之间的利益联结纽带,加强教育、文化、旅游、体育、卫生、科技等领域合作。“一带一路”建设既可以使我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实现共同发展,又可以提升我国参与国际合作的亲和力和影响力,为国内发展创造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

有利于世界经济稳定增长,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一带一路”建设以亚洲国家为重点,以陆上和海上经济合作走廊为依托,贯穿亚欧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涉及世界60多个国家、44亿人口,GDP规模超过21万亿美元,是世界跨度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新兴经济带。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呈现低增长、低国际贸易流量的局面。中国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保持了中高速增长,位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2%。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开展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本质上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有利于稳定世界经济形势,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强调经贸规则的互联互通,倡导以开放、

包容的态度考虑各国的主张和诉求,有利于完善世界市场机制,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世界市场效率,拉动相关国家经济增长。

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对现有国际合作机制的挑战和替代,而是与现有机制互为助力、相互补充,针对国际合作中的瓶颈和制约因素提出“中国方案”,以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为世界经济注入正能量。“一带一路”建设聚焦“五通”,把中国发展同沿线各国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与世界梦衔接起来,推动沿线各国联动发展并加深经济融合。各国在此过程中将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从而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基础。

“一带一路”建设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响应

3年多来,“一带一路”倡议受到各方普遍欢迎,得到了广泛响应。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及专家学者对“一带一路”倡议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它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联合国希望将“一带一路”建设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结合起来,更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有序开展。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阿米纳·穆罕默德女士说:“在世界多边主义受到挑战的时候,‘一带一路’倡议出现了,它来得正是时候。”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表示,中国提出的“一带

一路”倡议是全世界新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都会从中受益。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指出,“一带一路”

倡议是中国走出去新的长征,一方面让亚欧大陆重回世界中心,一方面帮助中国周边地区经济发展,解决中国国内地区发展不平衡、也解决欧亚大陆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俄罗斯财政部财政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萨文斯基认为,现在世界人民已经看到“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开放、公平、务实的平台,让沿线国家享受到发展的福利。尤为重要的是,这种发展是全面的、新型的发展,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发展的同时,兼顾人文、科技、环境各个领域,这将让沿线国家更早、更好地享受现代化成果。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世界银行原副总裁与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为推进经济全球化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很多国家,特别是一些穷国、一些被忽视的国家都被纳入进来了。帮助他们实现跟世界经济的联通,这是推进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好方式。

外国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广泛关注。澳洲网2013年9月16日发表题为《中国新思路打通外交“新丝路”》的文章指出,就长远来说,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不仅惠及中亚地区,而且不可避免地会改变整个世界经济格局。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极具战略性、全局性和创新性的重大外交布局,体现了新一届中国最高领导层的政治智慧和外交新思

路。西班牙《阿贝赛报》2014年11月25日的报道称,“新丝绸之路”为中国的国际新角色奠定基础。“义新欧”班列的开通是铁路运输史上的里程碑,将亚洲的东端与欧洲的西端连接起来,重拾丝绸之路的商业精神。巴基斯坦和俄罗斯等国家的舆论普遍认为,作为当今世界“最好的全球化发展模式”,“一带一路”倡议对本国的对外经济合作十分重要。

“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已初步完成规划和布局,正在向

落地生根、深耕细作、持久发展的阶段迈进。正如习近平同志2017年1月17日在达沃斯论坛年会开幕式上所讲的那样:“‘一带一路’倡议来自中国,但成效惠及世界。”

推动了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对接、优势互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其自身的发展战略对接,如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计划、韩国“欧亚合作倡议”、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印尼“全球海洋支点”发展规划、澳大利亚“北部大开发”计划、英国“北部振兴”等,从而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实现了优势互补、互惠互利。3年多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一带一路”的“朋友圈”不断扩大。中国与“一带

一路”沿线国家的产能合作不断深化,已同20多个国家签署了产能合作协议,同17个国家共同建设了46个境外合作区。

“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超出预期。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港口、航空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开展了大量合作,有效提升了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取得了远远超出预期的成果。比如,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旗舰项目,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已有不少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二期、卡拉奇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等一批重点项目已完成融资,恰希玛和卡拉奇核电项目进展顺利。又如,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建设全面推进,中吉乌铁路“安格连—帕普”铁路隧道项目(乌境内)竣工通车,塔吉克斯坦“瓦赫达特—亚湾”桥隧项目一号隧道贯通。再如,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正在加快建设,雅万高铁启动先导段建设,莫斯科至喀山高铁、中老铁路、中泰铁路、中缅皎漂港等项目有序推进,中白工业园全面启动并已进入施工阶段。对非洲国家而言,设施联通的意义尤为重大。从已经开通的亚吉铁路,到即将完工的蒙内铁路,再到未来将实现贯通的东非铁路网,中国在非洲修建的大量基础设施将有力促进非洲大陆经济一体化进程。

* * * * * *

“一带一路”金融合作不断深化。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金融合作,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保障体系正在形成。据统计,目前设立的各类多双边产能合作基金总额已超过1000亿美元。中国人民银行已与20多个

沿线国家央行签订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开业运营,中国出资400亿美元设立的丝路基金已参与了一些项目的融资。这些都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与互联互通有关的项目建设提供了投融资支持。

事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一带一路”倡议是伟大的构想,“一带一路”建设是伟大的事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思想,就要在充分吸取和借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以创新的思维和不懈的努力,不断推进和深化“一带一路”建设,使其进一步扎根开花结果,更好地服务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多地惠及沿线国家和世界人民。

大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与认识

大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与认识 大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与认识 和平之鸽,在新时代飞翔——大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与认识 “人类命运共同体”在20XX10月18日在十九大报告中被提出,一下就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并于18年3月11日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那么人类命运共同体到底是什么呢?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书中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指世界各国形成的具有依存性、平等性、共赢性、包容性等特点的集合体。”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时局下的合理选择。从20XX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可以看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全世界人民所盼望的,一起共筑地球村,携手并进,合作共赢。 为何“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词会被提出?首先是基于当前国际形势。当前形势的特点是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信息多样化。恐怖主义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司空见惯,对国际秩序和人类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不论你的国籍是什么,地域是什么,语言迥异都无妨,因为实际上我们都处于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像明清那样闭关锁国在现在看来是最不明智的决定,最终只会重蹈覆辙,各个国家相互依存,谋求互利共赢已经达成了共识。20XX的经济危机的爆发、2014埃博拉病毒的蔓延更让人们意识到相互依存的重要性。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国的危机通过全球化的链子可以很快波及其他的国家,从而使整个世界遭到重创。面对着一个一个层出不穷的危机,同住在地球村的我们只有同舟并济,互相帮助才能渡过这些劫难。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大力帮助亚洲国家,以及东盟国家。设想一下,如果发生了这些危机我们都以邻为壑,各自为政,甚至大打出手,那么这些危机将会演变成上世纪的世界大战,损失多少无辜民众,带来无法挽回的经济损

(课件)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教学目的:近些年,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中国不断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治理和重大国际行动,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展现中国担当。教学中,要讲清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欢迎和支持的原因,讲清中国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举措,讲清这一理念对于塑造我国国际形象和提升话语权所起到的作用,让学生加强理解我国从周边起步、以发展中国家为依托建设命运共同体的外交布局。 课程内容: 1.向时代命题交出中国答案 2.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共识 3.为世界梦想付诸中国实践 “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蝴蝶效应”闻名于世。当今世界,各国利益和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联系,从自然环境到社会经济再到政治外交,“蝴蝶效应”无处不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已成为现实写照。 当今世界将向何处去?这是国际社会需要共同回答的“时代之间”。习近平主席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以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和博大胸襟,深人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给出了中国答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向时代命题交出中国答案 国家之间如何相处,人类数千年求索不止;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向何处去,时代之间在等待解答。“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己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老框框内。”“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担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习近平主席就向世界明确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 2017.6Voices from the Top 高层声音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恐惧、普遍安全的世界……我们应该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营造公平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共同消除引发战争的根源,共同解救被枪炮驱赶的民众,共同保护被战火烧灼的妇女儿童,让和平的阳光普照大地,让人人享有安宁祥和。 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我们应该坚持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理念,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创造全人类共同发展的良好条件,共同推动世界各国发展繁荣,共同消除许多国家民众依然面临的贫穷落后,共同为全球的孩子们营造衣食无忧的生活,让发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国,让人人享有富足安康。 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我们应该坚持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文明是多样的理念,让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交相辉映,编织出斑斓绚丽的图画,共同消除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壁垒,共同抵制妨碍人类心灵互动的观念纰缪,共同打破阻碍人类交往的精神隔阂,让各种文明和谐共存,让人人享有文化滋养。 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世界……我们应该坚持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对自然心存敬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共同保护不可替代的地球家园,共同医治生态环境的累累伤痕,共同营造和谐宜居的人类家园,让自然生态休养生息,让人人都享有绿水青山。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2017年12月1日北京) 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萌发,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同时,互联网发展也给世界各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带来许多新的挑战。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进入关键时期,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我们倡导“四项原则”、“五点主张”,就是希望与国际社会一道,尊重网络主权,发扬伙伴精神,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着办,做到发展共同推进、安全共同维护、治理共同参与、成果共同分享。 ——习近平致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2017年12月3日北京)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形势与政策人类命运共同体-李润田

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背景与时代内涵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近年来中国政府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转变利益关系零和思想,达到互利共赢,是中国领导人基于历史和现实的深入思考给出的中国方案。 两次世界大战后的惨痛后果,让人们开始反思历史,逐渐意识到战争夺取利益,暴力夺取强权是不可取的。战后,和平与发展成了主旋律,共同发展、共同迎接挑战才能获取最大化利益。考虑现实情况,当前的国际形势呈现出世界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的特点,在很多方面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2008年的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典例;同时,全球性重大问题层出不穷,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粮食安全、国际恐怖组织等,都是十分难以处理的问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这是全球的问题和挑战,也需要世界各国团结起来,共同解决和治理。实际上,不论人们身处何国、有怎样的信仰、愿意如何,未来的发展和命运已经被牢牢地捆绑和相互制约在一起,成为了一个共同体。基于以上,“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命题已是国际发展大势所趋。 而这样一个国际战略有又具备了怎样的时代内涵呢? 第一,尊重文化多样性发展。战争的炮火声渐渐远去,一场无声的战争又悄然打响,“文化霸权”、“文化殖民”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国家企图强行消灭弱势文 化,建立优势文化的统治地位,以文化方式对另一国进行侵蚀,达到从根本上 消灭另一国文化自主性的目的,淡化其民族意识。这种消灭文化多样性的行为 限制了文化的发展,是一种另类的“暴力”,不利于全球发展,我们应当保持 文化多元,保持人类思维活力。 第二,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景观。所有人类不论国别、信仰、年龄、贫富,都拥有同一个地球家园。资源是共享的,生态环境也是共享的。一个国家不惜破坏生 态环境盲目发展,周边国家也必定遭殃,最后乃至全球都会受到影响。只有各 国树立全球意识,携手共建地球生态文明,构建一个能与人类长期和谐共处的 自然环境,每个国家才能不受影响,友好可持续发展。 第三,协同制定全球化政策。鉴于跨国犯罪、国际恐怖组织等问题日渐严重,国际警察局机构的建设应当更加完善,刑事法规制定也应当互相协调沟通,使得有法 可依,不放过每一个应当罪责的人,也不冤枉无罪之人。在其他方面如生态、 经济等发展策略的制定上,鼓励多开全球性会议,结合各自国情和世界整体发 展形势,制定出各国利益最大化的政策。 第四,突破利益关系零和思想的藩篱。经济的全球化最能体现利益模式从零和到共赢的转变,现如今,从美国的“苹果”到中国的“大盘鸡”,全球国家都参与进 生产过程,故而也属于利益链条中的一部分,一同获益,但如果其中哪一部分 出了问题,整体生产都会无法进行下去。一个国家的粮食供应出了问题,产生 了大批难民,而这些难民又会逃难到其他国家,影响这些国家的正常发展。这 些都表明随着全球化进程加深,各个国家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我们不仅不能 阻止其他国家的发展,反而更应该促进它们的发展。作为一个大国,中国以一 个积极的姿态参与多边事务,如在联合国、金砖国家、亚投行组织发挥带头作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和意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并且逐渐为国际社会所认同,成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国际新秩序的共同价值规范。命运共同体意识超越种族、文化、国家与意识形态的界限,高屋建瓴地为思考人类未来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给出了一个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个地球、合作、共同发展一、基本意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怀,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习总书记接着用五个“要”系统阐述了怎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即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二、时代背景 1.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改革开放经过这四十年的不断探索和推进,中国从经济、军事、政治、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社会等多方面从封闭半封闭走向全面开放的局面,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当前国际形势基本特点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各国日益相互依存、命运与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世界各国更需要以负责任的精神同舟共济,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2019年高考作文素材精选:人类命运共同体语录

2019 年高考作文素材精选:人类命运共同体语录2018 年高考作文素材精选:人类命运共同体语录 1.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让铸剑为犁、永不再战的理念深植人心,让发 展繁荣、公平正义的理念践行人间。 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顺势而为,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3.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持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个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4.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世界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 5.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框架内,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 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持续朝着人 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 6.世界多极化、经济世界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你输我赢的零和游戏不再符合时代逻辑,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各国人民共同呼声。 7.事要去做才能成就事业,路要去走才能开辟通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需 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8.只要我们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携手努力、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就一定能够让世界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

9.希望各国青年用欣赏、互鉴、共享的观点看待世界,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共生,积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添砖献瓦。 10.我们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而来,要引领世界前进步伐,带动世界发展潮流,为实现人类共同繁荣和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11.“炎火成燎原之势,涓流兆江河之形”,星星之火可成燎原,涓涓细流可成大江。尚和合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将汇聚大众的意愿而成和平的潮流,将妙凝百姓的呼声而成合作的春雷。它唤醒了昏 昏沉沉的天地万物,也敲响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美美与共的钟声。—— 人民网 12.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于中外传统命运论的智能创造和卓识开 新。融实而和合是打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种智慧,是化解人类生存 厄运的一种武器。——人民网 13.在世界化、信息革命时代,人类共同拥有的家园变得越来越小,牵一发而动全身。民族、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在世界紧密相连 的世界里,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高度融合,彼此依存。一 荣俱荣、一衰俱衰,和合则两利,抗争则两败,和则兴,斗则亡,谁 也不能独善其身,世界命运休戚相关,兴衰与共。——人民网 14.在此错综复杂的世界环境中,必须高瞻远瞩,“鸿鹄高飞, 一举千里”。度越一般世事的种种关系形态,以和合学的思维开放包容性,使各文明之间彼此互相理解、借鉴、尊重、吸收,为人类的长远利益、未来命运提供智慧卓越的中国方案创造了机遇。——人民网 15.面对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昔日那种你 死我活、弱肉强食、赢者通吃的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越来越过时,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越来越成为各国人民共同的期盼。——新浪网 16.

2020年中考作文素材: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0年中考作文素材:人类命运共同体 【导语】写好作文的核心除了直接说出我们的观点,还要对我们的观点加以证明,证明观点的时候,就需要事实材料或者前人的观念的材料。 内涵阐述 2012年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怀着对世界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注,以整个人类为关注视域,谋求人类当下的幸福存在和人类社会文明的未来走向,它超越了民族、国家与意识形态的界限,追求的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福祉,展现的是人类情怀和担当精神。 相关关键词:合作共赢,责任担当,人与自然,共同发展,人类和平。 人类命运共同体话题角度参考 角度一:人与自然,构成命运共同体。 自然环境影响每一个人,任何一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天地万物本吾一体,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己。有人残忍地猎杀野生动物,吃野味;有人破会森林植被,谋取私利;有人排放废水废气,获取经济暴利。他们伤害自然,必然受到法律惩罚,必然遭到自然报复,最后必然伤害自己。这次疫情,专家推测病毒来自蝙蝠;这次疫情提醒我们,要善待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角度二:人与人,构成命运共同体。 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武汉疫情爆发,无论南北老幼,无分医生干群,各自贡献,共同担当。疫情面前,我们无论来自何地、无论身处何方,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这场特殊的战斗中,个人与家庭、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息息相关、休戚与共。为了自身的安全、

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

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 -XXX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如今世界处于各国彼此联系和彼此依存的经济全球化时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越来越成为人类需要的模式。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价值诉求,是在真实的共同体中实现全人类的共同发展,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也是对当今时代问题的有力回答。 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环境污染问题、粮食安全问题、资源短缺问题等等许多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不论人们身处何国,信仰如何,是否愿意,实际上是处于一个命运共同体中,这个命运共同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重问题。向历史那样独善其身在如今这个社会环境中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人类社会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共同体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共识。 要实现这一宏大的目标,有四个价值观有待认识: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利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是指国家之间的权利分配不必像以前那样通过战争那样极端的的手段来实现,各国可以通过国际体系和机制来维持规范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维护共同的利益。共同利益观,

既然人类已经处在“地球村”中,那么各国公民同时也就是地球公民,全球的利益同时也就是自己的利益,一个国家采取有利于全球利益的举措,也就同时服务了自身的利益。另外,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其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社会共识,早在1996年,可持续发展观就被定为我国的基本发展战略之一,在各种实行方案与结果中也显示了我国对该价值观的重视。全球治理观,由于全球化导致国际行为主体多样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成为一个由政府,政府间组织,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等共同参与和互动的过程,这一过程的重要途径是强化国际规范和国际机制,以形成一个具有机制约束力和道德规范力,能够解决全球问题的“全球机制”。 在提出这一观点以来,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持久和平和普遍安全的概念,倡议世界各国摒弃一切形式的冷战思维,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提出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共享繁荣的新发展之路,通过许多“中国方案”,以实际行动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我国还提出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摈弃以强凌弱的丛林法则,倡导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具体举措例如,“一带一路”,高举和平发展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例如:G20峰会,旨在推动已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

2021年大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与认识

和平之鸽,在新时代飞翔——大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与认识 “人类命运共同体”在217年1月18日在十九大报告中被提出,一下就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并于18年3月11日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那么人类命运共同体到底是什么呢?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书中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指世界各国形成的具有依存性、平等性、共赢性、包容性等特点的集合体。”①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时局下的合理选择。从2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可以看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全世界人民所盼望的,一起共筑地球村,携手并进,合作共赢。 为何“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词会被提出?首先是基于当前国际形势。当前形势的特点是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信息多样化。恐怖主义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司空见惯,对国际秩序和人类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不论你的国籍是什么,地域是什么,语言迥异都无妨,因为实际上我们都处于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像明清那样闭关锁国在现在看来是最不明智的决定,最终只会重蹈覆辙,各个国家相互依存,谋求互利共赢已经达成了共识。28年的经济危机的爆发、214埃博拉病毒的蔓延更让人们意识到相互依存的重要性。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国的危机通过全球化的链子可以很快波及其他的国家,从而使整个世界遭到重创。面对着一个一个层出不穷的危机,同住在地球村的我们只有同舟并济,互相帮助才能渡过这些劫难。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大力帮助亚洲国家,以及东盟国家。设想一下,如果发生了这些危机我们都以邻为壑,各自为政,甚至大打出手,那么这些危机将会演变成上世纪的世界大战,损失多少无辜民众,带来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人民的共同目标,我们新时代的青年作为地球村的一份子应该担负起我们的责任一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其次是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不断传承。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以和为贵是我们从小到大都在听的俚语,除此之外类似于“协和万邦,万国咸宁”的谚语数不胜数。像廉颇蔺相如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可见“和”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 一直以来我们中国寻求的都是和平发展,契合好时代主题,做好大国榜样是我们的目标。即使拥有像核武器等杀伤力极大的武器也承诺不轻易使用为的就是将和平发扬出去。除此之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出发点便是在各国和平发展的基础上一起解决人类目前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以及共同发展。可以看出这种以“和”为中心的中华优良传统文化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心理念不谋而合,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和”文化的重要成果。 那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中国有什么好处呢?第一,有利于构建稳定、和谐的国际社会环境。改革开放除了给我国带来了极大的发展和机遇的同时也为我国带来了别国的虎视眈眈,钓鱼岛事件,华为事件都是新时代我国面临的挑战,而我国为了自身的发展离不开一个稳定、和谐的国际环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二课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单项选择题 7、2018年4月22日,参考消息网报道称,预计未来五年,全球资产超500万美元的富豪人数将增加43%,而净资产超过5000万美元和5亿美元的富豪人数将分别增加40%和39%。全球富豪人数加速增长证明了从去年年初开始的有利的国际经济形势。材料告诉我们:() A、人类创造了巨额财富 B、人类财富分配不均 C、人们追求幸福生活 D、贫困国家越来越贫穷 8、下列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是:() 10、近年来,我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外交工作中积极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并得到联合国广大会员国的普遍认同。这表明 A. 我国在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 B. 我国是发达国家,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C. 合作与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两大主题,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D. 我国国际地位提升,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是中国提出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倡议。2017年3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是被载人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认同。这 A. 体现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B. 说明构建和谐社会逐渐成为世界各个国家共同追求 C. 表达了我国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实现同等富裕的愿望 D. 说明我国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建设发展命运共同体 12、“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下列“习语”中,体现建设“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有() ①“堤溃蚁孔,气泄针芒” ②“和羹之美,在于合异” ③“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 ④“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3、2017年2月]()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五十五届会议协商一致通过“非洲友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习近平主席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这充分彰显 A. 中国对推进全球治理做出了重大贡献 B.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所有人的共识 C.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绝对主宰者 D.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潮流 二、多项选择题

试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92084657.html, 试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作者:贺卫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7年第27期 摘要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际,着眼世界发展全局,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论、新思想、新战略。多次在不同的场合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和思想共鸣。形成了新的中国国际秩序观和全球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成果。 关键词“一带一路” 共建共享和平发展 作者简介:贺卫,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https://www.360docs.net/doc/792084657.html,ki.1009-0592.2017.09.292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国际国内发展大局,多次在不同场合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并在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与相关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既是对历史上传统丝绸之路的继承与发展,也深刻回应了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积极倡导建立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社会发展上共建共享,生态文明建设上加强国际合作的人类文明新秩序,为世界各国在国际合作和竞争过程中提供了发展价值观上的基本遵循。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与现实基础 1887年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在其发表的著作《共同体与社会》中首次提出“共同体”( Community)概念,所谓共同体,指的是国家和社会机构基于共同的利益和价值追求而建立的集合体或集体组织,旨在加强成员内部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实现利益上的共享。因此从性质上来说,任何共同体本质上都是利益共同体,这些利益在涉及领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在空间分布上包括血缘共同体、地缘共同体等。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理论上的基础,而当今世界的深刻变化为构建人类共同体提供了现实的可能。 (一)马克思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理论支撑 马克思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实践的,人类社会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史。阶级和国家的产生使得人们之间产生了一系列的经济关系。在利益杠杆的唆使下,国家之间及国家内部成员之间的矛盾开始显露,利益相关方都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不择手段,甚至不惜牺牲和侵占他人利益。因此马克思主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那么,它的特色究竟“特”在哪里?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其思想文化本源? 客观地说,世界上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共同体、世界主义的政治思想,例如西方基督教世界秩序及西方永久和平论、印度思想中的“不害”、伊斯兰世界“天下一家”、中国古代的“天下大同”等观念。总的来说,早期这些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其中,历史上不少共同体思想还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它们所强调构建的共同体是以一个假想或现实的敌人为目标的,这种思想很容易导致世界陷入对抗之中。事实上,直到今天,这种思想还在影响着个别大国的外交政策,值得我们去辨别和防范。 我们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思想文化本源来自传统和现代两部分。所谓传统,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在当时地理所及的范围内,形成了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这套思想和做法在今天需要创造性转化。所谓现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找本源。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共同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中,包含着国际主义以及很多“人类命运与共”的资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世界不平等、剥削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根源、改造的论述等,都是我们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本源。同时,这些思想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学理上区别于既往及现在流行的一些共同体理论如各种带有宗教色彩的联盟、大西洋共同体、“民主”价值观联盟等的重要依据。 以往绝大多数国际秩序思想和实践,要么服务于强者,要么用来结成一个国家联盟以反对另一个国家联盟,要么是一种宗教秩序的外在表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中蕴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它们的区别在于,其并不是从排他性国家联盟的角度来狭隘地理解共同体,而是从世界范围不平等经济秩序的变革、大多数人实现自身解放从而结成联盟的高度来理解共同体。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今天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人类合作的合理的思想资源。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开放的概念,不同的思想文化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理解的位置。这个概念将随着全球人、财、物、智互联互通的发展,拥有越来越大的世界基础,具有较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量。 我们说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意味着当今世界就是一片祥和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一定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当前,国际关系中的矛盾、阻碍构建

九年级下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知识梳理

九年级下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知识梳理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为什么要维护世界和平? (1)回顾历史,战争让人类付出了惨痛代价,给人类带来的伤痛难以忘却。 (2)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球性战争,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饱受战争之苦的各国人民深深感受到和平发展的可贵。 (3)世界整体上维持和平的态势,但战争的阴影从未远离。局部战争与冲突从未间断,霸权主义、民族问题、宗教冲突、领土争端和恐怖主义等威胁和平的种种因素依然存在。 2.如何正确认识恐怖主义? 恐怖主义日益成为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恐怖主义违背人类的道义和规则,严重威胁普通民

众的生命安全,造成社会动荡不安,与世界人民追求和平的愿望背道而驰。 3.我们应该怎样维护世界和平? (1)当今世界,人们越来越致力于以和平谈判代替武力解决争端。人类运用多种方式维护和平,为实现和平不断进行新的探索。世界上维护和平的力量不断壮大,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2)维护世界和平需要每个人的努力。我们要看到和平来之不易,珍惜今天的和平,积极表达爱好和平的愿望,主动承担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4.为什么要推动可持续发展? (1)消除贫困,让人们都过上繁荣和充实的生活,平等和有尊严地在健康的环境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和平、公正、

包容的社会,是当今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发展课题。 (2)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日趋严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差距不断扩大。 (3)最不发达国家深受贫困以及由此带来的饥饿、疾病、社会冲突、社会动荡等一系列问题的困扰。这些问题成为制约人类发展的重要因素。5.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各国应该作出哪些努力? (1)人类社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设立了递进式的减贫目标。各国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为促进整个世界的发展作出努力。 (2)面对问题,世界各国积极行动,为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改善教育和医疗卫生条件、促进可持续发展共同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020年中考作文素材: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0年中考作文素材:人类命运共同体 内涵阐述 2012年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怀着对世界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注,以整个人类为关注视域,谋求人类当下的幸福存在和人类社会文明的未来走向,它超越了民族、国家与意识形态的界限,追求的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福祉,展现的是人类情怀和担当精神。 相关关键词:合作共赢,责任担当,人与自然,共同发展,人类和平。 人类命运共同体话题角度参考 角度一:人与自然,构成命运共同体。 自然环境影响每一个人,任何一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天地万物本吾一体,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己。有人残忍地猎杀野生动物,吃野味;有人破会森林植被,谋取私利;有人排放废水废气,获取经济暴利。他们伤害自然,必然受到法律惩罚,必然遭到自然报复,最后必然伤害自己。这次疫情,专家推测病毒来自蝙蝠;这次疫情提醒我们,要善待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角度二:人与人,构成命运共同体。 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武汉疫情爆发,无论南北老幼,无分医生干群,各自贡献,共同担当。疫情面前,我们无论来自何地、无论身处何方,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这场特殊的战斗中,个人与家庭、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息息相关、休戚与共。为了自身的安全、亲人的健康、同事的幸福、社区的安宁,需要每个人自觉投入战斗。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舟共济,一定能战胜疫情,取得抗疫胜利。 角度三:国与国,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 疫情爆发,中国人民深受其害,世界人民感同身受,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现在疫情已经跨越国界,需要全球担当。整个人类明白,面对疫情,每个国家不能置身事外。中国战胜疫情,世界才能更健康;中国好,世界才更好。日本捐献口罩防护服,派出医疗队;韩国伸出援手,捐献物资;巴基斯坦,用军机向中国空运急需物资。这些国家人民与中国守望相助、共克时艰,谱写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赞歌。 角度四:科学与科学家,构成科技命运共同体。 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成了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太空探索携手,构成了太空命运共同体;疫情爆发,构成了研制疫苗命运共同体。中外科学家争分夺秒研究病毒,研制疫苗,一些外国科学家,希望自己的科研成果能帮助中国战胜疫

我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

我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 材料1609 顾御麟41603329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序言第十二自然段中“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修改为“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系列的举动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词引入人们所关注的重点。其实,在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里,习近平总书记在公开讲话提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多达一百多次,显示了他作为中国的最高领导人对这一新的时代命题的高度重视。20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彰显了这一命题的时代意义。 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环境污染问题、粮食安全问题、资源短缺问题等等许多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不论人们身处何国,信仰如何,是否愿意,实际上以及处于一个命运共同体中,这个命运共同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重问题。向历史那样独善其身在如今这个社会环境中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人类社会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共同体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共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等国际性的事件,使得各国人们对于国家、人类需要相互依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也是人们对于命运共同体提出前的最初的认识在。在如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一个国家发生的危机在全球化面前,可以迅速地传播,波及全球,对国际社会产生深刻影响。因此,面对这些危机,国际社会只能联合起来,同舟共济,共同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把握其宏观经济政策以帮助东盟国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二十国集团机制的出现,都是国家之间在相互依存中通过国际机制建设应对国际危机的例证。可以设想,如果国家之间互不合作,以邻为壑,危机外嫁,这些危机完全可能像上个世纪20到30年代的危机一样,引发冲突甚至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严重灾难。所以,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应是我们全人类共同奋斗的目标。 要实现这一宏大的目标,有四个价值观有待认识: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利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是指国家之间

2019中考道法热点专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热点重现】 材料一: 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马朝旭11月9日主持召开“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多边主义和联合国作用”公开辩论会。联合国主要机构负责人和70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代表齐聚安理会,探讨如何维护多边主义。 材料二: 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哈萨克斯坦总理萨金塔耶夫。指出,今年是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5周年。5年来,“一带一路”合作造福沿线各国人民,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我们赞赏哈萨克斯坦坚定支持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合作。 材料三: 2018年7月25日——27日,出席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次会晤,发表了题为《让美好愿景变为现实》的重要讲话。 材料四: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国加强练兵备战,有效遂行海上维权、反恐维稳、抢险救灾、国际维和、亚丁湾护航、人道主义救援等重大任务。

【考点链接】 1.当今世界的特点?为什么说当今世界是开放互动的? (1)【经济方面:】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促进商品、资本和劳动力在全球流动,有利于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促进资源利用更加合理有效;也使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 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既要顺应历史潮流,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主动参与竞争,也要居安思危,增强风险意识,注重国家经济安全,为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做好充分准备。 【文化方面:】文化多样性: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世界文化充满活力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3)【政治方面:】世界多极化: 世界多极化使多种国际力量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有利于各国通过协商解决各种问题,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2.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交往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1)各国吸取历史教训,不断探索新的互动方式; (2)各国在经济、政治、安全、文化等领域深化合作,寻求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