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语文二模部分分类 诗歌鉴赏题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及答案)100优选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及答案)100优选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及答案)100优选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①宋之问候晓逾闽嶂,乘春望越台②。

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桂香多露裛③,石响细泉回。

抱叶玄猿啸,衔花翡翠来。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④。

【注释】①本诗作于诗人贬官南行途中。

②越台:即越王台,又作粤王台,昔尉陀于广州越秀山立台,以朝汉室,号为“朝台”。

③裛(yì):通“浥”,沾湿。

④莱(lái):草名,即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开头四句,点题中的“早发”,交代了时间是在“春”、“晓”,并以晨空特有的“宿云”、“残月”极力渲染早发时的景象。

B.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两句承上启下,“虽”字是句中之眼,“南中可悦”四字总括前面写景的笔墨,“北思日悠”转入情感抒发。

C.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两句说明贬谪对诗人的打击,黑发俄顷变白,丹心已成死灰,并暗示官场荣辱无常,增强人生沧桑之感。

D.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两句的感情直承上二句,并与“北思”二字相呼应。

诗人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思乡之情和归隐田园之意。

(2)后人评价此诗描写南国景物很出色,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描写景物的技巧。

【答案】(1)D(2)①联想。

“宿云鹏际落”一句诗人借助联想,看见云收而联想鹏落,生动地表现出说宿云渐渐消散,天空变得明朗起来的情状。

②比喻。

“残月蚌中开”一句中,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春天早晨,月亮渐圆,就好象蚌慢慢张开一样,珠光闪现在蚌中,把云敛月圆的清晨写得极富于生机。

③动静结合。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两句中,前一句描写碧绿的薜荔如青气在摇动,是动景,“摇”字生动描画出枝叶攀腾,扶摇直上与青气勃勃的情态;后一句描写茂密的桄榔树遮蔽着碧苔的情景,是静景,一动一静,动静结合,形成一幅盎然生趣的画面。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优选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优选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优选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石鼻城①苏轼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注】①石鼻城即宝鸡东北30里的武城镇,相传是诸葛亮所筑,曾是蜀、魏的战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曾经是古战场的石鼻城,如今一派太平的景象,路上行人各自奔忙。

B. 颔联写南来北往的人到此的感受,用“新险”“残山”突出石鼻城地势险峻。

C. 颈联写“暗月朦胧”“奔河苍茫”,形象地表现了“独穿”“愁渡”的黯然迷蒙。

D. 尾联写向西南行进,风景逐渐优美,路旁是修长的翠竹,耳畔是潺潺的流水。

(2)宋诗富含理趣,常在具体的形象中蕴藏抽象的哲理。

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

【答案】(1)B(2)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解析】【分析】⑴本题中,颔联的意思“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说,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说,只不过是小丘陵”,所以“新险”“残山”是不同行进方向的人的感受。

故选B。

⑵本题中,“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其实是对诗人情感的把握,要多方位把握,这首诗的意思:现在祖国统一了,但南来北往的旅客们依然闲不住,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说,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说,只不过是小丘陵。

在月色朦胧中渡过奔腾的渭河,渐向西南,风景渐变,修竹萧萧,流水潺潺。

由此可概括为答案为: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及答案)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及答案)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及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李白安西幕府多材雄,喧喧惟道三数公。

绣衣貂裘明积雪,飞书走檄如飘风。

朝辞明主出紫宫,银鞍送别金城空。

天外飞霜下葱海①,火旗云马生光彩。

胡塞清尘几日归,汉家草绿遥相待。

【注】①葱海:指葱岭一带,在今新疆西南。

唐代安西都护府在此设葱岭守促。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是一首送别诗,却没有一般送别诗的伤感之意,而是洋溢着昂扬向上的达观情绪。

B. 诗歌选取了“积雪”“银鞍”“绿草”“火旗”等意象,色彩鲜明,使诗歌的画面感极强。

C. 诗歌首先极尽笔墨夸赞了友人,然后又描写了离别时的情景,最后又预祝朋友凯旋。

D. 诗歌最后两句写友人希望早日扫净胡尘归来,并且期待能在草绿时节和诗人相会(2)诗中三位友人有哪些共同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雄才大略:通过安西幕府才雄很多,且都称道友人,侧面衬托出友人的雄才大略;②器宇非凡:身穿闪亮的绣衣貂裘,且出“紫宫”,马配“银鞍”表现友人身份高贵不凡、器宇非凡;③富有才华:通过“飞书走檄如飘风”动作描写,说他善写檄文,很有才华;④勇敢无畏:“天外飞霜”的恶劣条件下,他义无反顾“下葱海”看出勇敢;旗帜如火、战马如云看出军队仪仗盛大,也衬托出友人的英武气概。

【解析】【分析】(1)D项,“写友人希望早日扫净胡尘归来”错误,设想的是自己等待友人归来。

故选D。

(2)根据诗中的“多材雄”“惟道三数公”分析其有雄才大略;根据“绣衣貂裘”“银鞍”分析其器宇不凡;根据“飞书走檄如飘风”分析其富有才华;根据“天外飞霜”“下葱海”分析其勇敢无畏。

故答案为:⑴D;⑵①雄才大略:通过安西幕府才雄很多,且都称道友人,侧面衬托出友人的雄才大略;②器宇非凡:身穿闪亮的绣衣貂裘,且出“紫宫”,马配“银鞍”表现友人身份高贵不凡、器宇非凡;③富有才华:通过“飞书走檄如飘风”动作描写,说他善写檄文,很有才华;④勇敢无畏:“天外飞霜”的恶劣条件下,他义无反顾“下葱海”看出勇敢;旗帜如火、战马如云看出军队仪仗盛大,也衬托出友人的英武气概。

2022届上海市16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汇编(线下):古诗鉴赏

2022届上海市16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汇编(线下):古诗鉴赏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①此组诗是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 ②此诗是诗人遭贬任建阳令时所作,建阳地处南方,当时属荒僻之地。
12. 下面对两首诗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都是咏物诗B. 都是近体诗C. 都押5个韵D. 都是讽喻诗
13. 以下关于语言风格的评价对两首诗歌都适合的一项是( )
C. 苏轼诗歌首句指出统治之道,与后文构成铺垫与对比的关系。
D. 苏轼诗歌中的“叹”字表达对“前王”太平伟业不再的感慨。
14.李白诗中有“菊花何太苦”,苏轼诗中有“辛苦骊山山下土”,请赏析这两首诗中“苦”字的妙处。(5分)
12.(1分)D
13.(2分)C
14.(5分)
答案示例:
李诗菊花之“苦”,为菊花两遭采撷之苦。(1分)表面上同情菊花,实则暗写自己屡遭不幸;表面幽默诙谐,实则悲苦感伤(1分)。苏诗山土之“苦”,前一次因兴建阿房宫,后一次因兴建华清宫(1分)。表面上同情骊山之土,实则讽刺统治者穷奢极欲,隐含对民众遭受横征暴敛的同情(1分)。两首诗皆以拟人笔法,表达曲折而又意味深长(1分)。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A.“二诗均采用情景交融、景中融情的写作手法”错,《宾至》全诗直叙情事,描写作者于僻居老病之中有贵客不期而至而竭诚款待情事。没有采用情景交融、景中融情的手法。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结合“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百年粗粝腐儒餐”可知,主人公草堂初建,居幽而地僻,有客来访,“老病人扶”,“再拜”起伏,实感艰“难”,诗中明显表现出年迈多病,不胜应酬之苦,待客只能用粗茶淡饭,可见主人公困病交加,颇为潦倒;

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一、积累应用1.按要求填空.(1)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_________·登建康赏心亭》)(3)“窗”是古诗词中的常见物象,李清照在《声声慢》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临窗抒发着晚年寂寞的情怀;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寄托对妻子(或友人)的思念。

(4)李白登上金陵凤凰台,远眺时看到的自然景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别有幽愁暗恨生(2)玉簪螺髻(3)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却话巴山夜雨时(4)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幽”“簪”“螺”“髻"“著"“鹭”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平时还要注意多多积累常见的名句名篇。

2.按要求选择。

(1)下列诗句中,哪两项蕴含的哲理最相近A.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B.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D.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好友在一次重大考试中受挫,你想要送他一句话,下列句子最合适的一项是A.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D.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答案】(1)AD(2)B【解析】试题分析:(1)A项“芒鞋踏遍陇头云”可用来比喻对某一理想影像的追求,历尽千辛万苦仍执著不舍。

和D项中的“众里寻他千百度”意思相似。

(2)B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思就是实现理想的那一天会来到的,到那时我将大显身手,大展宏图。

适合用来激励友人。

2024届上海市宝山区高考二模语文卷(原卷版+解析版)

2024届上海市宝山区高考二模语文卷(原卷版+解析版)

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高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监测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4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题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将条形码粘贴在规定位置;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积累运用 10分1. 按要求填空。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____________。

()《过秦论》)(3)屈原《离骚》中表达诗人内心美好、死而无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按要求作答。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排序,语意连贯的一项是()①即便在喧嚣的物质世界、数字时代②如今我们生活的世界物质丰富、娱乐活动异彩纷呈③悄无声息地伴随着我们的衣食住行、日常行事④四季轮替、花开花落依然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关⑤但作为物种的个体,我们依旧生活在天地之下、四时之中A. ④⑤③①②B. ②①④⑤③C. ②⑤①④③D. ④⑤③②①(2)旅居京师的阿宝托同乡友人带家书给自己哥哥,阿宝写给友人一纸短笺。

请在以下画线句中任选一处表达不得体的词语并修改。

【甲】闻足下定于某日归宁,特奉一函,【乙】敬烦面交尊兄,匆匆不尽,【丙】弟某敛衽。

”二阅读 70分(一)(16分)王立群教授写了一本《唐十家诗传》,以下是某图书馆网站上关于该书的部分信息,包括图书目录、序言(部分)和读者评论三个板块。

请阅读这些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图书目录江湖有酒庙堂梦,尽付清风明月中——李白诗传半在朝廷半在山,云自无心水自闲——王维诗传一壶漂泊铸诗史,忧君忧国忧万民——杜甫诗传诗与远方吾最爱,风雪鞍马梨花开——岑参诗传永不退缩韩退之,虽千万人吾往矣——韩愈诗传长恨琵琶秦中吟,功名富贵皆浮云——白居易诗传花开花落两由之,半生归来仍少年——刘禹锡诗传投荒去国六千里,江山永柳一孤舟——柳宗元诗传孙子兵法阿房赋,春风十里不如你——杜牧诗传万里云罗一雁飞,世事无情最深情——李商隐诗传序言(部分)知识碎片化时代,我们如何读诗(代序)王立群①我们当下的时代,知识的碎片化是一个必然存在,所以我们对此不必过多纠结,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发现高质量的碎片、剔除无用的碎片,尤为重要的是如何处理这些碎片。

【新整理】:上海市各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鉴赏)

【新整理】:上海市各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鉴赏)

上海市各区高考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鉴赏专题宝山、长宁、金山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

(8分)春日独酌唐李白东风扇淑①气,水木荣春晖。

白日照绿草,落花散且飞。

孤云还空山,众鸟各已归。

彼物皆有托,吾生独无依②。

对此石上月,长醉歌芳菲。

【注】①淑:美好。

②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知音寻不存,已矣何所悲。

”13.下列关于李白诗歌风格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1分)A.清新俊逸B.风骨峥嵘C.浪漫奔放D.天然去雕饰14.对本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起首四句用“比”的手法,景情理结合,重在托物言志。

B.“扇”写东风吹拂的态势,“荣”表现万物盎然的生机。

C.“白日”两句用动词,使色彩更鲜明,画面更富有动态。

D.结尾两句点题“独酌”,又呈现了主人公的动作和神态。

15.请从写法和情感两个方面比较画线句与注释《咏贫士》的异同。

(4分)13.B 14. A“比”错,应是“兴”;“重在托物言志”错,重在寓情于景,然后景中寓理。

15. 示例:(1)写法上都用了(物我)对比;(2)李白用具体意象“孤云”、“众鸟”(为“彼物”)与自己对比,陶渊明用总括的物类与比喻自己的具体意象“孤云”作对比(李白用具体意象作“彼物”,陶渊明用具体的物象喻自己而用“类”作彼物)。

(3)情感上都是孤独无依;(4)李白是更多理想破灭的伤感,陶渊明更表达了对清贫(高洁)的坚守。

(1点1分。

写法和情感各2分。

“同”2分、“异”2分)青浦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

(8分):春日独酌唐李白东风扇淑①气,水木荣春晖。

白日照绿草,落花散且飞。

孤云还空山,众鸟各已归。

彼物皆有托,吾生独无依②。

对此石上月,长醉歌芳菲。

【注】①淑:美好。

②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知音寻不存,已矣何所悲。

”13.下列关于李白诗歌风格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1分)A.清新俊逸B.风骨峥嵘C.浪漫奔放D.天然去雕饰14.对本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起首四句用“比”的手法,景情理结合,重在托物言志。

2024年上海市各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诗歌鉴赏题】汇集练附答案解析

2024年上海市各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诗歌鉴赏题】汇集练附答案解析

2024年上海市各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诗歌鉴赏题】汇集练2024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三)(8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歌风台(明)祝允明①掉臂②长安市,遥从日边来。

因过芒砀③下,步上歌风台。

沛公善任使,猛士亡其骸。

帝业袖手成,慷慨襟抱开。

大风飞云亦壮哉。

韩彭英卢④相继死,寄命寺人髀股⑤间,未央⑥志气拉飒⑦摧。

相望千年余,安能为之哀。

明朝放舟淮浦去,项王韩侯⑧祠下亦徘徊。

【注释】①祝允明:明代书法家,号枝山,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

②掉臂:自在行游貌。

③芒砀:芒山、砀山的合称。

在今安徽省砀山县东南,与河南省永城县接界。

④韩彭英卢:淮阴侯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卢绾,皆造反而死。

⑤寺人髀股:古代宫中的近侍小臣。

多以阉人充任。

髀:大腿,音bì。

刘邦曾居宫中不出,樊哙闯入见刘邦以宦官腿为枕躺着。

⑥未央:宫殿名。

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

汉高帝七年建,常为朝见之处。

⑦拉飒:如杂乱芜秽之物。

⑧项王韩侯:项王:项羽;韩侯:韩信。

12.出版社编辑准备为收录本诗的作品集拟制一个名称,你认为下列不妥当的是()A.《明清古体诗选粹》B.《吴中四才子律绝》C.《枝山歌行菁华录》D.《明人咏史诗大全》13.下面对于这首诗歌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刘邦能够轻松取得如大风飞云般伟大帝业,关键在于用人与杀伐。

B.随着开国将帅们一个个地死去,留下的人奴颜婢膝,当初志气不再。

C.借刘邦《大风歌》和汉初人物史事,深沉感慨,尽情抒发兴亡之感。

D.这首诗歌从古人写到今人,由前朝写到今世,风格沉郁,语言顿挫。

14.请联系诗歌内容与注释,鉴赏诗歌最后两句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案】12. B 13. C14.两句的意思是诗人要乘坐小舟去凭吊一下项羽和韩信的祠堂。

刘邦成功后杀掉了造反的开国元勋,躲在宫里与太监厮混,雄风志气丧失。

诗人凭吊完记念刘邦事业的歌风台,再去凭吊被刘邦打败的项羽和韩信。

此二句,意蕴含蓄而深远:帝业的成败在于既在于善于用人,也在于励精图治,应当认真总结那些王朝竞争失败者的教训。

2023届上海市部分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

2023届上海市部分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

古诗阅读专题2023届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咏水仙花五韵(宋)陈与义仙人缃色裘,缟衣以裼之。

青帨纷委地,独立东风时。

吹香洞庭暖,弄影清昼迟。

寂寂篱落阴,亭亭与予期。

谁知园中客,能赋《会真诗》。

【注】①缃色:浅黄色。

②裼(xī):敞开。

③帨:女子的佩巾。

④园中客:作者的自称,时诗人客居岳州郡守的后园。

⑤《会真诗》:《会真记》中有张生赠给崔莺莺《会真诗》的故事。

12.下列拟编纂的诗歌选集中,适宜收录本诗的一项是 ( )。

(1 分)A.《唐宋格律诗选》B.《唐宋近体诗选》C.《唐宋古体诗选》D.《唐宋长短句选》13.下列对于水仙花形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黄裘、红衣、青巾,色彩描写表现水仙华丽浓艳。

B.“独立”一词赞颂水仙自强自立、坚贞不屈品格。

C.“暖”“迟”写出水仙香气与倩影给人的独特感觉。

D.全诗以仙人作比喻,刻画水仙飘飘欲仙的美好形象。

14.这首诗另一版本画线部分的诗句为:“万里北渚云,亭亭竟何思。

”请评价两个版本的优劣。

(4分)2023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三)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14题。

(8分)秋山寄卫尉张卿及王征君①李白何以折相赠?白花青桂枝。

月华若夜雪,见此令人思。

虽然剡溪兴,不异山阴时。

明发怀二子,空吟招隐诗②。

[注]①卫尉张卿,即张垍,宰相张说之子,时任卫尉卿。

王征君,名字不详。

②招隐诗,以招揽天下才士为主题的诗歌。

12.下列诗歌选集中,可能收录本诗的一项是()。

(1分)A.《古诗源》B.《乐府诗集》C.《唐宋近体诗集》D.《万首唐人绝句》1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用来评价本诗的一项是()。

(2分)A. 感兴之作,盖以经史事理,播之吟咏B. 作诗者借彼之意,写我之情,自然倍觉深厚C. 因意成语,语不使意,偶对则对,偶散则散D. 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14.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本诗。

2020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诗歌鉴赏)(精校Word版)(学生版)

2020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诗歌鉴赏)(精校Word版)(学生版)

2020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诗歌鉴赏【浦东新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易水歌陈子龙○1赵北燕南之古道,水流汤汤沙浩浩。

送君迢遥西入秦,天风萧条吹白草。

车骑衣冠满路旁,骊驹②一唱心茫茫。

手持玉觞不能饮,羽声飒沓飞清霜。

白虹照天光未灭,七尺屏风袖将绝。

督亢③图中不杀人,咸阳殿上空流血。

可怜六合归一家,美人钟鼓如云霞。

庆卿成尘渐离死,异日还逢博浪沙④。

【注释】①陈子龙:明末抗清志士,明亡后,清兵陷南京,开展抗清活动,事败投水殉国。

②骊驹:《诗》篇名。

③督亢:古地名,战国燕的膏腴之地。

④庆卿:即荆轲。

博浪沙:地名。

张良在博浪沙椎击秦始皇。

12.从题材上看,本诗属于()。

(1分)A.咏史B.送别C.边塞D.咏怀13.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本诗借古讽今,表达诗人反清复明的心志。

B.本诗展现了荆轲在秦殿上大义凛然的形象。

C.篇终用典委婉地写出诗人报国无门的忧愤。

D.全篇紧紧围绕历史事件叙述、抒情、言志。

14.前人评价陈子龙的这首诗有杜诗的“沉郁顿挫”之风,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宝山】(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赠韦记室黯别①(南朝梁)何逊故人傥②送别,停车一水东。

去帆若不见,试望白云中。

促膝今何在,衔杯谁复同。

水夜看初月,江晚溯归风。

无因生羽翼,千里暂排空③。

[注]①韦黯,诗人的朋友,曾任记室。

②傥,同“倘”。

③排空:冲向天空。

12.下列诗句中与画线句表达情感最相近的一项是()。

(1分)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024年上海市高考语文备考之诗词鉴赏表现人物方法:正描VS反衬(附模考例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上海市高考语文备考之诗词鉴赏表现人物方法:正描VS反衬(附模考例题与参考答案)

一、诗词鉴赏表现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写古典诗歌表现人物的方法主要有: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反面衬托、借物喻人、修辞等。

正面描写又叫直接描写,它直接通过对人物外貌、动作行为(经历)、神态、心理、语言、处境、遭遇等描写来表现人物。

其中,若描写的是人物细微的动作、神态、心理等,则又可称其为细节描写。

阅读诗歌时,要注意其中对人物的直接描写,并通过这些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思想、情感。

例: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闺中少妇的形象。

阅读这首诗歌要思考这样两个问题:这个闺中少妇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诗人塑造这个形象的意图何在?首先说第一个问题。

欲分析闺中少妇的形象,首先要看诗歌是如何塑造这一形象的。

诗歌是如何塑造这个闺中少妇形象的?我们看前两句。

首句中的“不知愁”,通过少妇的心理,表现了这个少妇无忧无虑的特点。

第二句中的“凝装”,指少妇着浓妆,穿华衣,是对人物的外貌描写。

“上翠楼”是对人物的动作描写。

她为何要上翠楼?当然不是消愁解闷,而是为了欣赏大好春光。

前两句通过人物的心理、外貌、动作,刻画了一个年轻漂亮,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少妇形象。

不过,在这首诗里,这个少妇的形象不是静止的,而是有变化的,后两句就写出了这个变化。

我们先看第四句。

这一句很显然是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少妇后悔自己当初让夫婿“觅封侯”而使其从军远征。

通过少妇的这个心理,一方面表现出其曾经的虚荣,另一方面又表现了其此刻心中的“怨”。

她为什么怨?因为她“忽见陌头杨柳色”。

“杨柳”为何会让她对当初的行为后悔?一则杨柳让她忽然产生了对丈夫的思念;二来春日青青的杨柳生机勃发正如她的大好年华,少妇时值青春却因虚荣使丈夫远离,自己只能独守空房使年华虚度,这怎不让她后悔怨旷?总之,这首诗歌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等描写,塑造了一个年轻漂亮,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爱慕虚荣,又因看到柳色思念夫婿而怨恨自己让其从军的少妇形象。

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综合及详细答案

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综合及详细答案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骢马(唐)万楚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①,为报天山行路难。

【注】①长城窟:相传长城下有泉窟,可以饮马。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开篇即于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匹形貌引人注目、气度不凡的良马。

B. 颔联以夸张的手法表现骢马被主人驱驰,需日行千里的艰辛与无奈。

C. 诗歌从马的外在风神写到内在精神,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骢马的神骏。

D. 全诗格调高亢,豪放壮阔,体现了盛唐奋发昂扬、热情奔放的诗风。

(2)诗歌尾联“能”“尽”二字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B(2)①“能”、“尽”二字,写出了主人对马的期望与信任;②作者托物言志,明是赞马,实为喻人;③表现了作者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和立功边陲的宏伟抱负。

【解析】【分析】(1)B项,“骢马被主人驱驰,需日行千里的艰辛与无奈”错误。

颔联写马的敏捷、矫健和雄风。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早晨骏马奔驰在长安的大道上,扬起的尘土很快消散;傍晚到达黄河的发源地,太阳尚未下山。

“朝”、“暮”,早晚仅为一天,说明时间的短促,“东道”、“河源”,两地相距数千里,用以夸张空间的阔远。

“尘恒灭”、“日未阑”,表现骢马飞奔的神速、锐意进取的雄风。

故选B。

(2)“能”、“尽”二字,充分表达了主人对马的信任,认为其定能为人驰骋,为国尽职,肩负起横行关塞、守边保疆的重任。

反之,也表明了骢马的决心、壮志和宏愿。

托物言志,明是赞马,实为喻人,表现诗人自己的胸襟和抱负。

只要能有建功立业、为国献身的机会,哪怕是奔赴长城内外和历尽艰难险阻的天山也在所不辞,表现了骢马的不甘寂寞、一展宏图的雄心壮志,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和立功边陲的宏伟抱负。

故答案为:⑴B;⑵①“能”、“尽”二字,写出了主人对马的期望与信任;②作者托物言志,明是赞马,实为喻人;③表现了作者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和立功边陲的宏伟抱负。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及答案)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及答案)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及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一)①欧阳修春风二月三月时,农夫在田居者稀。

新阳晴暖动膏脉,野水泛滟生光辉。

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

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

吾已买田清颍②上,更欲临流作钓矶。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回京,任翰林院修撰期间。

②颍:指颍州。

作者于皇祐元年由扬州移知颍州,第二年七月改知应天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开篇交代了春天农夫们的生活情状:忙于农耕者多,闲居者少。

B. 诗人深知田园风光的优美和农家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心。

C. 诗中“知者谁”和“吾独知之”自问自答,暗含远离官场归隐的意思。

D. 诗人在颍州水畔种田为生,垂钓自娱,表达了悠闲生活的快乐与惬意。

(2)有评论者认为“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四句写景精妙,请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鸣鸠”“布谷”“碧山”“丹杏”“青草”“黄犊”等意象表现出画面的生机勃勃,凸显了田园风光的优美。

②使用叠词。

“聒聒”“翩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鸠鸟、布谷的情态;音律和谐,对仗工整。

③色彩渲染,对比鲜明。

“碧山”“丹杏”“青草”“黄犊”色彩鲜艳,对比强烈,视觉冲击力强,写出了景物的优美。

④视听结合。

勾勒出一副优美的田园风光图。

⑤远近高低结合。

勾勒出一副优美的田园风光图。

【解析】【分析】(1)D项,诗下注释和“更欲临流作钓矶”的“欲”,表明这是作者的想象,并不是真实发生的情景。

故选D。

(2)阅读全诗,精读“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这四句写景的诗句。

首先选取了典型的景物(意象)“碧山”“丹杏”“青草”“黄犊”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写出了田园景物的优美。

“鸣鸠”“布谷”“碧山”“丹杏”“青草”“黄犊”等,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远景近景、高处景低处景相结合的方法,描写了田园风光的优美和农家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心。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100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100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100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王维吴道子画苏轼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

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

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

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

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①。

中有至人②谈寂灭,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

蛮君鬼伯千万万,相排竞进头如鼋③。

摩诘本诗老,佩芷袭芳荪。

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

祗园弟子尽鹤骨,心如死灰不复温。

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

交柯④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

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

摩诘得之以象外,有如仙翮⑤谢笼樊。

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⑥。

[注]①扶桑:古代神话中的日出之处。

暾:太阳升起。

②至人:指释迦摩尼。

③鼋(yuán):大鳖,背青黄色,头有疙瘩,能伸缩。

④交柯:枝叶交叉。

⑤翮(hé),鸟翎的茎,即指鸟。

⑥间言:非议。

(1)下面对这首诗内容和形式上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起始四句交待吴、王二人画迹所在。

“吾观画品中”二句,紧接着对二人的成就作概要评断,肯定了他们在画苑中的崇高地位。

B. 苏轼提倡诗画一体,曾说“诗不能尽,变而为画”,而诗中“摩诘本诗老”至“亦若其诗清且敦”四句即是此说较为明确的体现。

C. 诗歌最后两句,苏轼赞画圣吴道子和王维之画,认为二子皆神俊,但对摩诘“敛衽无间言”,可见作者认为王维画艺更胜一筹。

D. 全诗富有节奏感,开始似话家常,从容而谈;中间意象情调,盖出一辙;结尾余音袅袅,悠扬无尽,整体形成和谐优美之韵律。

(2)结合王维、吴道子绘画作品分析二人绘画的主要艺术特点?作者认为吴、王绘画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答案】(1)D(2)第一问:吴诗:特点:雄放:“亭亭”至“相排”六句为吴画内容,画面生动地表现出释迦临终说法时听众的复杂情态,他们或感悟悲涕,或扪心自省,“相排竞进”者状貌情急,情态、动作描写栩栩如生,笔如风雨扑面而来、气势不凡。

上海市部分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卷古诗词鉴赏精选汇编(12页)

上海市部分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卷古诗词鉴赏精选汇编(12页)

上海市部分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卷古诗词鉴赏精选汇编试题精选汇编奉贤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

(8分)________ 黄庭坚(一说刘潜)落日塞垣路,风劲戛貂裘。

翩翩数骑闲猎,深入黑山头。

极目平沙千里,惟见雕弓白羽,铁面骏骅骝①。

隐隐望青冢,特地起闲愁。

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州。

玉颜皓齿,深锁三十六宫秋。

堂有经纶贤相,边有纵横谋将,不作翠蛾羞。

戎虏和乐也,圣主永无忧。

注:①骅骝:周穆王八骏之一,泛指骏马。

12.根据形式判断,本词的词牌名是()。

(1分)A.水龙吟B.生查子C.浣溪沙D.水调歌头13.对本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前两句点明时间、地点、天气,日落后,在狂风呼啸下,词人与几位猎手,披上貂裘,策马深入黑山。

B.第三句以“骇”字点明当时的紧张氛围,千里黄沙,一望无际,手持雕弓白羽箭的猎手们即使行猎仍然不放松半点警惕。

C.第四句中当词人在茫茫草原上望见远方若隐若现的青冢――即昭君墓时,不由触景生情,引起下阙,抒发愁思。

D.这是一首边塞行猎词,风格遒劲,气势豪迈,寓评论于叙述之中,内涵丰富,极具艺术感染力。

14.作者是如何抒发“闲愁”的?请结合下阙作分析。

(4分)(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

(8分)12.(1分)D13.(3分)C14.(4分)下片由“青冢”触发感慨,巡猎看似“闲”实则“感”。

先写汉时民殷国富,不乏谋臣良将,天子却不能凭借实力巩固边防,将社稷安危托付于昭君之手,后两句转回现实,“戎虏和乐”“圣主无忧”看似赞扬国家安定,实则反讽宋朝对外国策。

借古讽今,借对汉时昭君和番的批判表达对宋朝面对外敌忍辱求全的激愤之情。

宝山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赠韦记室黯别①[南朝梁]何逊故人傥②送别,停车一水东。

去帆若不见,试望白云中。

促膝今何在,衔杯谁复同。

水夜看初月,江晚溯归风。

无因生羽翼,千里暂排空③。

【注】①韦黯,诗人的朋友,曾任记室。

最新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

最新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

最新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再与鼎臣游龙门寺曾丰注初叹来游未必重,等闲十载又相逢。

壁间故迹尘轻涴,物外初心病暗攻。

坐上酒生冬暖意,檐前梅弄岁寒容。

半酣僧不须烹茗,自有山云可荡胸。

【注释】曾丰历任赣县县丞,义宁,浦城县令,广东经略司曹,德庆知府,湖南参帅,朝散大夫等职。

生性耿直,不畏权贵,嘉泰四年(1204 年),被罢职回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人和友人上次同游留下的题字已经被灰尘弄脏,侧面点明了两人离别之久。

B. 和友人长久离别,身体多病,仕途坎坷,整首诗都抒发了诗人内心浓浓的悲伤。

C. 诗人和友人重逢一起饮酒观景,借梅花和山云表现出诗人内心高洁的情操。

D. “山云可荡胸”借用杜甫典故,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也为之荡漾。

(2)诗的前两句感情丰富,诗人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B(2)①故地重游的伤感之情。

诗人故地重游,叹息不能再见到友人,内心伤感。

②和友人重逢的喜悦之情。

诗人没想到在故地重逢友人,内心感到喜悦。

③光阴易逝的慨叹之情。

诗人想到转眼间分别已经十年,感叹时光易逝,因而内心喜悦的同时又有悲伤之感。

【解析】【分析】(1)B项,“抒发了诗人内心浓浓的悲伤”错误,诗歌表现的是与友人重逢的喜悦和诗人内心高洁的情操。

故选B。

(2)此题要求分析前两句的情感,首先翻译句子,然后抓住句中的重点词语分析情感,第一句“叹息”“来游未必重”,表达作者故地重游的伤感;“等闲十载”表达时光流逝的感慨;“又相逢”表达老友重逢的喜悦。

故答案为:⑴B;⑵①故地重游的伤感之情。

诗人故地重游,叹息不能再见到友人,内心伤感。

②和友人重逢的喜悦之情。

诗人没想到在故地重逢友人,内心感到喜悦。

③光阴易逝的慨叹之情。

诗人想到转眼间分别已经十年,感叹时光易逝,因而内心喜悦的同时又有悲伤之感。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

上海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及答案)

上海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及答案)

上海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及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九日刘克庄湛湛长空黑。

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

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

看浩荡千崖秋色。

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①滴。

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

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

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②,把破帽年年拈出。

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

鸿北去,日西匿。

【注】①牛山:齐景公登上牛山想到终有一死而凄凉落泪。

②南朝狂客:孟嘉。

晋孟嘉为桓温参军,曾于重阳节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三句先以“湛湛长空黑”烘托出胸中块垒,通过对风雨交加环境的描写,表达出词人忧虑国事、痛心神州陆沉的悲愤之情。

B. “白发书生”是作者自指,作者落泪既是为神州残破沉沦伤心洒泪,也是联想到齐景公牛山落泪,想到自己生命终将逝去而滴泪。

C. “少年”三句遥接“老眼平生”,折笔追叙少年时代的豪兴与才情。

但是目前却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了如今的家国之恨。

D. 作者最后目送飞鸿北去,抒发对故土的思恋。

“日西匿”暗指南宋国势危殆,振兴无望。

以天际广漠之景物作结,与首句呼应,意余言外。

(2)词人主要用了哪些手法表现自己的家国情怀?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1)B(2)①借景抒情(或借助景物描写),开篇描写交织着斜风细雨的暗沉沉的天空,中间描写登楼所见的点点秋色,结尾描写大雁远飞、斜阳西沉,都表达了诗人对神州陷落金人之手的忧愤之情。

②用典,反用齐景公登牛山为个人生命短暂流泪的典故,表现诗人心忧中原的爱国情怀;化用孟嘉登高帽落的典故,谴责当时文士不顾国家多难,只想效法魏晋风流的狂客行径,表现诗人对国破家亡的现状忧心如焚又无能力为的心情。

③对比,少年的才华横溢与如今的才气凋尽形成对比,表现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如今的家国之恨;将自己对家国的忧心与当时文人不顾家国现状,仿效魏晋名士的狂放不羁形成对比,表现救国无望的无可奈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奉贤(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

(8分)__________·落日塞垣路黄庭坚(一说刘潜)落日塞垣路,风劲戛貂裘。

翩翩数骑闲猎,深入黑山头。

极目平沙千里,惟见雕弓白羽,铁面骇骅骝①。

隐隐望青冢,特地起闲愁。

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州。

玉颜皓齿,深锁三十六宫秋。

堂有经纶贤相,边有纵横谋将,不作翠蛾羞。

戎虏和乐也,圣主永无忧。

【注】①骅骝:周穆王八骏之一,泛指骏马。

12.根据形式判断,本词的词牌名是()。

(1分)A.水龙吟 B.生查子C.浣溪沙 D.水调歌头13.对本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前两句点明时间、地点、天气,日落后,在狂风呼啸下,词人与几位猎手,披上貂裘,策马深入黑山。

B.第三句以“骇”字点明当时的紧张氛围,千里黄沙,一望无际,手持雕弓白羽箭的猎手们即使行猎仍然不放松半点警惕。

C.第四句中当词人在茫茫草原上望见远方若隐若现的青冢——即昭君墓时,不由触景生情,引起下阙,抒发愁思。

D.这是一首边塞行猎词,风格遒劲,气势豪迈,寓评论于叙述之中,内涵丰富,极具艺术感染力。

14.作者是如何抒发“闲愁”的?请结合下阙作分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分)D13.(3分)C14.(4分)下片由“青冢”触发感慨,巡猎看似“闲”实则“愁”。

先写汉时民殷国富,不乏谋臣良将,天子却不能凭借实力巩固边防,将社稷安危托付于昭君之手,后两句转回现实,“戎虏和乐”“圣主无忧”看似赞扬国家安定,实则反讽宋朝对外国策。

借古讽今,借对汉时昭君和番的批判表达对宋朝面对外敌忍辱求全的激愤之情。

闵行(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12-14题。

(8分)酬范记室云[南朝·梁]何逊林密户稍阴,草滋阶欲暗。

风光蕊上轻,日色花中乱。

相思不独欢,伫立空为叹。

清谈莫共理,繁文徒可玩。

高唱子自轻,继音予可惮?注:风光,指风中闪动的草木光色。

12.诗歌中与诗题的“酬”字紧扣的一句是____________。

(1分)13.下列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语言明白晓畅B.意境宁静清幽C.写景以景托情D.抒情凄寂哀婉14.请对本诗的第二联进行赏析。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1分)高唱子自轻或继音予可惮13.(2分)D14.(5分)诗歌的第二联进一步写初夏的美丽风光。

“风光蕊上轻”写风中的草木之色从花蕊上轻快闪过的情状,其中的“轻”字,将视觉转化为触觉,既写出了光色闪过之快,又写出了光色的灵动(轻灵);“日色花中乱”一句写出了初夏繁花盛开的情形,其中的“乱”字,视觉转化为主观印象,生动地写出了花朵之多,又写出了阳光照射下花色的艳丽缤纷。

作者通过高妙的艺术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春风拂蕊,日照花艳的美丽景象。

长宁(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九日渡江[明]李东阳秋风江口听鸣榔,远客归心正渺茫。

万里乾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

烟中树色浮瓜步,城上山形绕建康。

直过真州更东下,夜深灯火宿维扬。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①九日渡江:成化十六年,李东阳被派为应天(今南京)乡试考官,放榜后,由南京渡江往扬州北上,时逢重阳,遂作此诗。

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代宗广德元年,官军先后收复河南河北,安史之乱终于平息,杜甫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听到这一消息,遂作此诗。

12.下列对两首诗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A.两首诗的韵脚相同。

B.两首诗都有对仗句。

C.两首诗并非都是首句入韵。

D.两首诗中只有一首是七律。

13.下列对两首诗写法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九日渡江》第一联由景入情。

B.《九日渡江》第二联即景抒情。

C.《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首句领起全篇。

D.《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诗人的行踪为主线。

14.“烟中树色浮瓜步,城上山形绕建康。

直过真州更东下,夜深灯火宿维扬”与“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都连写四处地名表达“归心”,请比较其表达效果。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D(1分)13.D(2分)14.答案示例:两首诗都以四个地名连续转切,分别以“直过”“更东下”和“即从”“便下”等词衔接,节奏紧凑,绾合紧密,流转自如,渲染出归心之切。

李诗的地名收于“维扬”,重阳节还是免不了漂泊在外,在归程的急切和愉悦中,还透出一点孤独落寞之感;杜诗的地名则直指最终的目的地,急切回返的心情中充满了喜悦、兴奋。

(5分)评分说明:如果从距离的角度作答,也可酌情给分。

(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12—14题。

(8分)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①黄庭坚前日幽人②佐吏曹,我行堤草认青袍③。

心随汝水春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酒船鱼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

[注]①此为黄庭坚于熙宁四年辞去叶县尉职务时所作。

平舆,在今汝南县,汝水流经此地。

②幽人,指李子先,与黄庭坚是同乡好友,时在并州担任佐吏曹的小官。

③青袍,品级低下的官吏所穿的服装。

12. 这首诗可能在以下哪本书中找到?()(1分)A.《山谷外集》B.《草堂诗余》C.《古诗纪》 D.《唐诗别裁集》13. 以下关于本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首联主客并提,构思巧妙。

B.颔联实写夜景,触动真情。

C.颈联巧用典故,寄意深远。

D.尾联以景结情,含蓄隽永。

14. 诗题中有一“怀”字,简要分析全诗是如何围绕着“怀”字来写的。

(5分)12.A(1分)13.B(2分)14. “怀”在诗中是惦念,也是寄托心志之意。

首句开门见山写友人李子先和自己一样作小官而不得志,为“怀”字提供了丰富的内容;颔联中以“心随汝水”直写怀友,又想象友人在并州赏月,兴致与皓月争高,将“怀”字具象化;颈联以千里马比喻友人,表达对友人的赞赏及对友人与自己不遇的愤懑,深化“怀”字的内涵;尾联遥想故乡的美景,呼唤朋友解官共游,引发友人共情,为“怀”字做结。

(5分)宝山(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赠韦记室黯别①(南朝梁)何逊故人傥②送别,停车一水东。

去帆若不见,试望白云中。

促膝今何在,衔杯谁复同。

水夜看初月,江晚溯归风。

无因生羽翼,千里暂排空③。

[注]①韦黯,诗人的朋友,曾任记室。

②傥,同“倘”。

③排空:冲向天空。

12.下列诗句中与画线句表达情感最相近的一项是()。

(1分)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B.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C.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D.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3.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第五六句连续发问,倾诉衷肠。

B.第五六句今昔对比,强化情感。

C.第七八句以乐衬哀,倍感温暖。

D.第七八句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14.结合全诗,赏析结尾两句诗句的表达效果。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A(1分)13.C(2分)14.示例:诗歌开头写友人作别,抒发依依不舍之情,次写离别之后孤独之苦,寄托思念之情,结尾两句发挥想象,希望自己能够振翅高飞,与千里之外的友人能够相聚的心愿,然而客观上自己无法生出翅膀凌空高飞,更增添不得见面的愁苦之情,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

抒发情感热烈深沉,又想象独特,引人遐想。

(5分)崇明(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开壕行(宋)刘克庄前人筑城官已高,后人下车来开壕。

画图先至中书省①,诸公聚看标贤劳。

壕深数丈周千里,役兵大半化为鬼。

传闻又起旁县夫,凿教四面皆成水。

何时此地不为边,使我地脉重相连。

[注释]①中书省:中央掌管官职升降等的机构。

12.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1分)A.律诗B.近体诗C.曲子词D.古体诗13.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本诗的语言风格平实质朴。

B.采用了对比手法表达情感。

C.本诗题材包含闺怨、行役。

D.以时间顺序推进突出主旨。

14.本诗于描述中寓褒贬,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D13.C14.诗歌开篇叙述前任官员因筑城升官,继任者刚到任便急着开挖壕沟,字里行间辛辣讽刺不顾民生只顾捞取升官资本的官员;对中央官员聚看赞赏地方官员的描写,讽刺了朝廷对扰民政策的失查;开挖壕沟深广,致使役兵大半死亡,官员尚且无休止地扩大工程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边民的深切同情与对官员不顾百姓生死的深切愤慨;最后,借边地百姓之口,表达了对残酷奴役的控诉之情。

评分说明:描述内容概括3分,情感分析2分。

金山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

(8分)送崔融(唐)杜审言君王行出将,书记①远从征。

祖帐②连河阙③,军麾④动洛城。

旌旃朝朔气,笳吹夜边声。

坐觉烟尘⑤扫,秋风古北⑥平。

[注]①书记:崔融为节度使掌书记之官。

②祖帐:为送别设的酒宴帷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