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理性”思想研究述评

合集下载

“实用理性”——对中国传统文化“实践理性”误解的辩驳

“实用理性”——对中国传统文化“实践理性”误解的辩驳

“实用理性”——对中国传统文化“实践理性”误解的辩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理论界有一种倾向是以康德的“实践理性”对其进行解释,但中国传统文化有其自身的成长土壤,“实践理性”不足以作出恰当的诠释。

本文力争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找到其确切的界定,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背景中寻找“实用理性”的因素;并通过对比分析“实用理性”、“实践理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诠释,证明“实用理性”是中国传统思想在自身性格上所具有的特色。

标签:中国传统文化;实用理性;实践理性当前,学界普遍用康德的“实践理性”而非“实用理性”来说明中国哲学的特点,或者是将这二者等同起来。

的确中国哲学的先人追求的不是属于求“真”的认知,而是属于求“善”(仁德)的实践,所以我们说,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对“善”的追求是以德化人、自然、社会的认识实践活动中运用并形成的,是有别于求“真”的认知理性的。

其思维方式是属于道德理性的,而康德也在道德实践的意义上使用“实践理性”,以此区别于为知而知的“纯粹理性”。

所以,康德的“实践理性”对于我们梳理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建构明晰的框架是有积极意义的。

然而,康德提出的实践理性是在哲学逻辑知识性之内的,中国的实用理性则是在文化、经验、行为之上的,毕竟两者论域不同。

因此,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直接性、经验性、动态性、整体性这样一系列特点来看,其“实用理性”不能简单的用康德的“实践理性”来置换,以下几点区别可以说明。

1.间接与直接康德对一般实践理性批判是想要证明:只有完全排除感性内容的抽象同一的纯粹实践理性才是实践的,正如理论理性同客观的感性材料相对立一样,实践理性也和实践的感性、冲动、爱好等对立。

也就是说他是从认知的理性上去找实践理性的基础,从而要求实践理性脱离对客观事物的直接体验。

牟宗三先生这样评价康德的实用理性:“以经验知识、思辨理性底界限误移作实践理性底极限,妨碍了对于实践理性底领域之真实地开辟,使道德全落于空悬之境地中。

”他认为,中国哲学正好在这方面弥补了这种道德的形而上和道德哲学的真空的不足。

《霍克海默工具理性批判思想研究》范文

《霍克海默工具理性批判思想研究》范文

《霍克海默工具理性批判思想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今社会中,工具理性已成为影响人类思想、行为的重要概念之一。

工具理性的发展使得我们对待事物的方式逐渐变得功利化、实用化。

然而,这种趋势也引发了诸多问题,如过度追求物质利益、忽视人文关怀等。

霍克海默作为一位重要的社会理论家,对工具理性进行了深入的批判和反思。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霍克海默的批判思想,揭示工具理性的局限与挑战,并尝试探索一个更为全面的、关注人类福祉的社会发展路径。

二、霍克海默的工具理性批判思想霍克海默认为,工具理性在当今社会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它以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为核心,将人的行为和思想导向追求物质利益的目标。

在这种价值观的驱使下,人们往往忽视了事物的内在价值和意义,而仅仅将其看作实现特定目的的手段。

因此,工具理性容易导致人类陷入过度物质化、功利化的困境。

霍克海默对工具理性的批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工具理性忽视了人的主体性和自由性。

在工具理性的支配下,人的行为和思想被局限在追求物质利益和功利的框架内,导致人们无法真正关注自身的内在需求和价值。

其次,工具理性容易导致人类社会的异化现象。

在过度追求物质利益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失去了与他人的联系和情感交流,导致社会关系变得冷漠和疏离。

最后,工具理性忽视了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

在追求个人利益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忽视了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福祉,导致社会问题的产生和加剧。

三、工具理性的局限与挑战霍克海默的批判思想揭示了工具理性的局限与挑战。

首先,工具理性容易导致人类过度依赖科技和物质力量,忽视人的主体性和自由性。

其次,工具理性容易使人类陷入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泥沼中,导致社会价值观的扭曲和人类精神的空虚。

此外,工具理性还容易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如环境破坏、资源浪费等。

四、超越工具理性的思考为了克服工具理性的局限与挑战,我们需要寻求一种更为全面的、关注人类福祉的社会发展路径。

首先,我们需要重视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关注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福祉,而不仅仅是追求个人利益。

试说“实用理性”

试说“实用理性”

试说“实用理性”作者:余秀丽来源:《文教资料》2019年第28期摘 ; ;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实用理性,是一种经验理性,指强调现实实践特征的理性精神或理性态度。

其形成,取决于中国特定历史及文化背景。

本文梳理实用理性之提出以及它的内涵,概述其形成与具体表现,并试析它对中国科技发展、文化传承、民族性格等方面产生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实用理性 ; ;内涵 ; ;形成 ; ;影响一、“实用理性”的提出及内涵国内学界认为,李泽厚是第一个提出“实用理性”概念的学者[1]。

在《关于“实用理性”》一文中他提出:“我最先是在1980年所写的一篇文章《孔子再评价》中使用‘实践理性’这一词汇的。

在汉语里,它与康德‘practical reason’的中译名‘实践理性’相同。

为了避免造成混乱,我后来改用‘实用理性’。

”[2]后来他在《漫说“西体中用”》中对这一概念做出具体阐释:“所谓‘实用理性’就是它关注于现实社会生活,不作纯粹抽象的思辨,也不让非理性的情欲横行,事事强调‘实用’‘实际’和‘实行’,满足于解决问题的经验论的思维水平,主张以理节情的行为模式,对人生世事采取一种既进取又清醒冷静的生活态度。

它由来久远,而以理论形态去呈现在先秦儒、道、法、墨诸主要学派中。

”[3]由此可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实用理性,的确不同于古希腊和印度文化中的先验理性,前者注重具象与实用,后者侧重于纯粹思辨与抽象。

要之,实用理性有如下具体内涵:其一,来源于商时期巫史传统的实用理性不同于希腊与印度的高度抽象思辨的先验理性,不痴迷于未知也不厌弃世俗,而是关注民众的切实生活,重点发挥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效用,解决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问题。

其二,由于实用理性秉承从经验中回归到生活中去的实用理念,侧重对人的情感心理进行节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相应地外化出对人的行为要求的系列标准,主要表现在避免夸张和极度躁动等放纵情感的行为,而是应用有节制的有原则的合理的态度对待周遭事物。

论析中国文化中的实用理性主义与经世致用思想

论析中国文化中的实用理性主义与经世致用思想

论析中国文化中的实用理性主义与经世致用思想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经世致用;实用理性论文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有其身的成长土壤,本文力图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和表现中梳理实用理性主义在中国的传承脉络。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心理中寻找“实用理性”的因素;并通过对比分析中西方“实用理性”的区别来劝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世致用”思想加以论释,证明“实用理性”是中国传统思想在自身性格上所具有的特色。

学以致用,我们对此都不会陌生,那么所谓“用”又是什么呢?我想无非是有益于世道众人或有利于国计民生。

几千年来,先哲的总结使中国文化强调“正德利用厚生”,使中国人的思想对一切事物的观察都以这些事物对人的关系为基础,看它们有无道德的应用价值,有无艺术价值,是否富有诗意,是否切合实用。

中国思想当中的实用主义无论是在文化上、道德理智上,甚至在人情中都成为一种潜意识中的激流。

中国传统的实用理性主义反对玄谈、主张经世致用的趋向与欧洲实证主义“拒斥形而上学”的宗旨有一种相通的精神路数,二者的会通和结合对中国近代“文化一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启蒙运动贡献良多;实证主义的归纳法和实证逻辑对中国古典哲学向近代的转换、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解构与重建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应当指出,在近代文化思想领域中产生巨大影响力的西来学说几乎都能在传统中找到与之汇合的活水源头,它们相激相荡,互会互通,形成新的时代精神,即近代中国主流文化与意识形态的主体成分。

至此,中西哲学的融合实际上造成一种内外夹攻之势,摧毁了清初以来儒学封闭外壳,奏响了近代历史上文化变迁和思想革命的晨曲,延宕数千年的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从此开始崩溃。

一、文化心理在文化上,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相互依存、影响,彰彰在人耳目,毋庸置疑。

但是汉民族是一个非常注重现实生活的民族,凡事强调“实用”“实际”和“实在”。

这种对现实利益的过度关注,已经内化为中国人的气质性格、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并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部分。

实用理性视域下孔子经权思想研究

实用理性视域下孔子经权思想研究

【内容摘要】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有着醇厚的实用理性精神品质,其内涵的实用性和理性特征是合理解读孔子经权思想的方法论视角。

“经”是孔子的行为准则,也是其坚守的道德原则,但并非一味固守,而是寓理性于其中,在现实中,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权变。

在实用理性的引导下,孔子之经并没有成为理论教条,而是与权变思想相结合,具备极强的实用性,成为后世人们解决原则与现实冲突问题的指导性原则,并对我国当前的社会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实用理性孔子经权思想理性实用性中图分类号:B 22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106(2019)10-0119-04实用理性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一种重要精神品质,这种品质兼具理性精神和实用态度。

作为儒家哲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孔子经权思想,正是实用理性精神的突出表现,它一方面高扬着对“经”所蕴含的道德原则的认可和坚守,但同时又不失理性,主张在行“经”之时,要具有应时达变、据事而动的现实实用态度。

在实用理性精神的引导下,孔子之经并没有成为一种空洞的理论教条,而是寓理性于其中,并与权变思想相结合,使孔子思想具备了极强的现实实用性,也为儒家思想注入活力,经权思想亦成为后世中国人解决现实问题时的一种指导性原则。

因此,在实用理性视域中分析孔子的经权思想,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孔子因时权变的人生哲学,同时还能对这一儒家哲学问题的现实应用有一个清晰地认识。

一、实用理性的特征实用理性一词是李泽厚用于阐释孔学特点和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时所用的一个创新性词汇。

所谓实用理性,“就是关注于现实社会生活,不作纯粹抽象的思辨,也不让非理性的情欲横行,事事强调‘实用’‘实际’和‘实行’,满足于解决问题的经验论水平,主张以理节情的行为模式,对人生世事采取一种既乐观进取又清醒冷静的生活态度。

”[1]作为儒家文化的主要特征,实用理性对中国社会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极大影响。

这主要由于其兼具理性与现实实用性两大特点。

康德“实用人类学”思想研究

康德“实用人类学”思想研究

康德“实用人类学”思想研究康德是18世纪德国启蒙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被誉为现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

康德的“实用人类学”思想是他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对现代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发展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康德“实用人类学”思想的核心思想和应用价值,并举出5个相关例子证明其实际应用和价值。

一、康德“实用人类学”的核心思想康德的“实用人类学”思想,是一种关注人类行为、社交规则、而从中发现普遍规律和指导性建议的哲学思想。

该思想主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1. 关注人类普遍的行为规律康德认为,人类的行为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历史因素、语言因素等等。

然而,人类行为中也存在着一些普遍规律,类似于概率统计中的“常态分布”。

这些普遍规律可以通过实证研究得出,而对这些规律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

2. 指导人类行为和社会规则的制定通过对人类行为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一些普遍规律和趋势,这些规律可以给人们制定社会规则提供指导。

例如,在法律制定时,可以结合人类行为规律,制定一些更加合适的法律规则,保证社会的正常秩序和良好发展。

3. 促进跨文化沟通跨文化沟通是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事情,而康德的“实用人类学”思想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沟通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和规则,避免跨文化误解和冲突。

二、康德“实用人类学”的应用价值康德的“实用人类学”思想对现代社会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以下是5个具体的例子:1. 法律制定法律是社会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康德的“实用人类学”思想可以帮助法律制定者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规律,从而制定一些更加合适的法律规则。

例如,在交通事故赔偿时,可以根据统计学分析得出人类在特定场景下的行为趋势,从而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交通事故赔偿规则。

2. 跨文化交流跨文化交流是现代社会非常常见的事情,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规则对很多人来说都是非常困难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实用理性的表现及历史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中实用理性的表现及历史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中实用理性的表现及历史作用实用理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精神特质,本质上是一种经验理性,其形成取决于中国传统的生产生活实践和历史文化背景。

实用理性涵盖了国人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经验直觉的思维方式、重人事轻鬼神的人生信仰等。

实用理性精神对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刚健有为民族精神的形成,对于中国文化多元化、连续性特征的形成,发挥了积极的精神动力作用;但也存在功利主义等的不足。

标签:实用理性;文化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作用“所谓‘实用理性’就是它关注于现实社会生活,不做纯粹抽象的思辨,也不让非理性的情欲横行,事事强调‘实用’、‘实际’和‘实行’,满足于解决问题的经验论的思维水平,主张以理节情的行为模式,对人生世事采取一种既乐观进取又清醒冷静的生活态度。

”①自从李泽厚“实用理性”概念提出以来,学界对这一概念积极响应,借助这一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刻反思,然而对实用理性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的并不多见。

②基于此,笔者尝试围绕其表现及历史作用,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实用理性进行专门探讨,借以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

一、实用理性的内涵与源起与古希腊和印度文化中的先验理性、宗教理性不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实用理性实质上是一种世俗经验理性。

作为一种经验理性,实用理性指的是“合理性”与“理性能力”,而“理性能力是指力图尽最大能力做我们在该情况下(实际)能设法做到的”③。

也就是说,中国传统的实用理性精神包含了人的知、情、意结构。

从民族文化精神来说,实用理性包含了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态度、人生信仰等。

实用理性的形成与中国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相关。

雅斯贝斯的“轴心期理论”认为,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是人类历史的“轴心期”,在中国、印度和古希腊三个地区,人类意识开始进行反思,产生了延传至今的各种基本思想,建立了宗教,实现了“哲学的突破”。

“哲学的突破”奠定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价值,成为以后该地区文化与历史发展的基因。

关于理性研究报告

关于理性研究报告

关于理性研究报告《理性研究报告》报告了一项关于理性的研究,其中包括理性的定义、重要性,及如何培养和提高理性的方法。

本报告旨在帮助读者了解理性的概念,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以便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理性思维。

首先,理性是指基于事实和逻辑的思考和决策过程。

它强调依靠客观的证据和推理,而不受情感、偏见或个人偏好的影响。

理性是人类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我们做出明智和客观的选择,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理性在个人和社会层面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个人层面上,理性可以帮助我们避免偏见和错误判断,从而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它还可以增强我们的自我控制和自律能力,使我们更好地适应和处理日常生活中的挑战。

在社会层面上,理性是推动科学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理性思维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公正和平等,并为国家和全球范围内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要培养和提高理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避免情绪干扰:情绪常常会干扰我们的理性思考。

要避免情绪的干扰,我们可以尝试通过冷静和客观的方式看待问题,并在决策之前给予自己足够的冷静时间。

2. 寻找多样化的信息:理性思考需要基于充分的信息和不同观点。

我们可以主动寻找多样化的信息源,并评估它们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3. 学会批判性思考:批判性思考要求我们质疑和评估所接收到的信息和观点。

我们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追求证据和分析逻辑关系等方法,来培养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4. 培养科学的方法:科学方法是一种理性思考的重要工具。

我们可以学习科学方法的基本原则,如观察、实验、分析和归纳,以及遵循科学研究的基本规范。

5. 不断学习和思考:理性是一种能力,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思考来发展和提高。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参加讲座和讨论等方式,不断学习和进一步发展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

通过以上方法的实践和培养,我们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

理性的应用将有助于我们在个人生活和社会环境中取得更好的结果。

它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明智的决策,避免错误和偏见,并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理性与非理性的张力——库恩的实用合理性思想评析

理性与非理性的张力——库恩的实用合理性思想评析

理性与非理性的张力——库恩的实用合理性思想评析
宋志润
【期刊名称】《学术研究》
【年(卷),期】2009(000)008
【摘要】长期以来库恩被学界归为非理性主义者,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合理性问题可以分为真理合理性和实用合理性,库恩对真理合理性持否定态度,但坚持实用合理性观点,把库恩的思想归为非理性是错误的.在科学哲学领域,库恩开辟了一条把理性和非理性结合起来的道路.
【总页数】4页(P51-54)
【作者】宋志润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N031
【相关文献】
1.科学的合理性与其历史性要素之间的张力--论劳丹网状模型理论对库恩整体论的批判 [J], 黄颖
2.评析库恩的科学编史学思想 [J], 宋秋红
3.评析库恩的科学编史学思想 [J], 宋秋红
4.理论选择合理性的新模型——库恩的理论选择合理性观点评析 [J], 管开明
5.科学:理性与非理性的张力——关于科学合理性问题的思考 [J], 孟建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霍克海默工具理性批判思想研究》范文

《2024年霍克海默工具理性批判思想研究》范文

《霍克海默工具理性批判思想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今社会中,工具理性成为人们追求效率与目标的必要手段,它深深地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然而,作为思想界的学者与哲学家,霍克海默对于这一工具理性的批判思想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他的观点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对于工具理性的绝对认同,重新审视了这一理性的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研究霍克海默的这一批判思想,并对其进行探讨和解析。

二、霍克海默的批判视角霍克海默的批判思想源于对现代社会中工具理性的过度依赖。

他认为,现代社会过于追求效率与利益,导致人们忽视了对人性的关怀与思考。

工具理性在此时成为了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人们用其来衡量一切事物,包括人的价值、社会关系以及文化传统等。

然而,这种过度依赖工具理性的思维方式,往往忽视了人的主体性、情感以及精神层面的需求。

霍克海默认为,工具理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会的效率与生产力,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

例如,它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对自然的破坏以及对文化多样性的抹平。

在工具理性的影响下,人们变得日益功利化、物质化,忽视了人的精神需求和内在价值。

因此,霍克海默呼吁人们重新审视工具理性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并对其进行批判与反思。

三、霍克海默的批判内容霍克海默的批判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工具理性的过度依赖导致人的主体性丧失。

在工具理性的影响下,人们往往只关注事物的实用性和效率性,而忽视了人的情感、价值观以及精神需求。

这导致人们在生活中失去了自我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变得愈发机械化、被动化。

2. 工具理性对文化多样性的冲击。

霍克海默认为,在工具理性的作用下,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现代社会为了追求所谓的效率与便利,往往以单一化的标准来衡量和评价文化现象,导致文化的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

3. 工具理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忽视了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工具理性使得人们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给地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危害。

《霍克海默工具理性批判思想研究》范文

《霍克海默工具理性批判思想研究》范文

《霍克海默工具理性批判思想研究》篇一一、引言霍克海默,作为现代思想界的重要人物,其工具理性批判思想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他的批判理论主要围绕着现代社会的工具理性化进程,强调理性、效率和目的导向对于个体及社会的全面控制,因此呼唤对于这种单向度的“进步观”的重新审视。

本文将系统阐述霍克海默的这一批判思想,深入探讨其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

二、霍克海默工具理性批判的提出霍克海默认为,工具理性是以目的和效率为指导的思维方式,它以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为基本原则,将人的行为和社会的进步简化为可量化的目标和手段。

然而,这种思维方式在追求效率和目的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人的情感、价值观、道德伦理等非理性因素,导致了人的异化和社会的机械化。

三、工具理性的批判霍克海默对工具理性的批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人的异化:在工具理性的指导下,人成为了实现目的的手段,而非目的本身。

人们为了追求效率和利益而忽视了人的内在需求和价值。

2. 社会的机械化:工具理性导致社会结构的僵化和机械化。

社会发展的目标被简化为经济增长和科技进步,而人的精神需求和社会公正等被忽视。

3. 文化的商业化:工具理性使文化沦为商业的附庸,文化创意和价值观念被简化为一系列的商品符号,丧失了其原本的深度和意义。

四、批判的意义与价值霍克海默的批判思想为我们重新审视现代社会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工具理性的指导下,人们往往沉迷于表面的繁荣和进步,忽视了人的内在需求和社会的公正。

这种批判思想提醒我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正,反思现代社会的发展模式和价值观。

五、霍克海默思想的启示与反思霍克海默的工具理性批判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1. 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应该在追求效率和利益的同时,关注人的内在需求和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 维护社会公正:我们应该在社会发展中注重公平、公正和正义,避免社会结构的僵化和机械化。

3. 保护文化多样性:我们应该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保护文化的独特价值和意义,避免文化的商业化和同质化。

实用理性之弊

实用理性之弊
百家论 坛
对 州
实用理性之弊
周彩
辽宁师范大学
摘要 : 实用理性根植 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 中, 几千年来一 直影响着 中国人 的思维方式 , 它的生命力如此顽 强, 自然有其 优越 之处。但是 ,我们 也不能忽视 实用理性 所存在 的 固有弊 端, 其对 中国社会的影响依 然很 大。因此 , 我们 更应 清楚的认 识 实用理性 的弊端 , 并不断将 其完善 , 使其更好的发挥作用。
关键词 : 实用 理 性 实 用 实 际 实行
实用理性 实用理性是在中国传统 文化 中孕 育发 展出的具有 中国传 统特色的一种思维模式 和行 为习惯 。实用 理性 关注于现实社 会生 活 , 不作纯 粹抽 象 的思 辨 , 事事 强调 “ 实 用 ”、 “ 实际” 和 “ 实行 ” , 满 足于解决问题的经验论 的思维水平 。不管是 国家 还是 个人 , 都 限于 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 以然 。并且 , 这种对现 实利益 的过分关注 ,已经 内化为 中国人 的行为 习惯 和思维方 式, 并一直延续至今 , 深深 的影响着一代代 的中国人 。 通过对实用理性 的分析可知 ,实用理性侧重 于强调 “ 实 用 ”、 “ 实 际” 和“ 实行 ” , 即只关注现实和此岸 的价值 。这 既是 它 的优越性所在 , 也是它的弊端 所在 。 因为这种对现实和此岸 的过分关注 ,会令整个社会和个人为 了重视结果而去使用各 种手段和方法 , 尽 显功利 主义 的色彩 , 并最终导致整个社会 的 价值观偏失 , 使社会运转 的成本加大 , 从 而不利于个人和社会

实用理性在其优越的外表 下面 ,还隐藏着 固有 的弊 端, 我们就要深入探寻其弊端在社会生活 中的的具体体 现 , 从 而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 , 最大限度发挥它的效 用。 从 学者们的研究成果 和笔 者的粗浅认识 出发 ,我们可 以 大体总结出 ,实用理性之弊主要存在 于社会 生活的如下几个

实用理性论文开创与抑制论文:开创与抑制

实用理性论文开创与抑制论文:开创与抑制

实用理性论文开创与抑制论文:开创与抑制摘要:注重实用理性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特点和基本原则。

在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科学知识的范围确定,技术活动的经验传统,科技文化的传承等都与之有着密切联系。

实用理性是中国古代科技走向辉煌的重要原因,但同时它也是古代科学技术未能迈进现代之门的主要原因。

从社会和历史的维度,对中国古代科技活动中的实用理性原则进行分析与批判,对于我们建设现代科技文明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实用理性;科技文化;工匠传统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 (2011) 14-0165-02从总体上讲,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是建立在实用理性基础上的。

中国的古人以追求实用为目的,在公元16世纪前,创立了辉煌灿烂的古代科学技术体系。

围绕农业生产,在农学、数学、天文学、地理学、医学、建筑学等诸方面领先西方世界。

正如黑格尔所说的那样:"当黄河长江已经哺育出精美辉煌的古代文化时,泰晤士、莱茵河和密西西比河上的居民还在黑暗中徘徊。

"实用性原则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过程中,成为中华文明强盛繁荣的重要动力,尤其是在技术创造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古代中国能出现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精准微妙的天文历法、精妙至极的算学著作、宏伟壮观的水利工程、巧夺天工的宫殿建筑等等无不显现着古代中国人无穷的智慧与创造力,更是实用理性原则发挥引导性作用的结果。

中国古代科技中的实用理性是指科学技术研究的目的、手段、评价体系围绕着生产生活中面临着的实际问题展开,是有实用对象的倾向技术应用的思维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经世致用,科技活动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一样,重人生,讲实用,宣扬"崇德利用"。

研究各种事物是为了致用,为了提高道德。

抽象思维的逻辑性归纳不是古代科技活动的目的。

中国古人很少思考那些与实际生产生活无关的抽象问题。

实用理性的存在是从思维到行为的全程延续,“它以儒家思想构成了一种性格——思想模式,使中国民族获得和承继着一种清醒冷静而又温情脉脉的中庸心理:不狂暴,不妄想,轻逻辑,重经验,好历史,以服务于现实生活,保持现有的有机系统的和谐稳定为目标,珍视人际,讲求关系,反对冒险,轻视创新。

理性研究报告作文

理性研究报告作文

理性研究报告作文【标题】理性研究报告【引言】理性研究严谨科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途径。

本报告旨在探讨理性研究的定义、特点、方法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以期提高人们对理性研究的认识和重视。

【正文】一、理性研究的定义和特点:理性研究是指在科学思维和方法的指导下进行的系统性、有目的性的探索和实证。

这种研究具有以下特点:1.严谨性:理性研究要求严格遵循科学规范和逻辑推理,确保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客观性:理性研究追求客观的真理,不受主观意识和个人情感的干扰,力求找到客观存在的规律和原因;3.系统性:理性研究要求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确保研究过程的完整性和连贯性;4.开放性:理性研究鼓励不断的探索和创新,接受来自各个领域的新知识和理念。

二、理性研究的方法:理性研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实证研究:通过实证研究,理性研究可以验证和证伪假设,推理出普遍适用的规律;2.观察研究:通过观察现象和行为,理性研究可以获得直接的观察数据,从而推断出原因和规律;3.实验研究: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和对照组的比较,理性研究可以控制其他因素,找到因果关系;4.模拟研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或计算机模拟,理性研究可以模拟现实情景,预测和优化结果;5.文献研究:通过查阅文献和综述,理性研究可以了解前人研究成果,拓宽研究视野。

三、理性研究对个人的影响:理性研究对个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增强批判思维:理性研究培养了个人的批判思维能力,使其在面对信息时能够理性思考、辨别真伪;2.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理性研究让个人习得了科学方法,从而可以更加有效地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3.增进学习能力:理性研究使个人在知识获取和理解上更加迅速和深入,从而推动其个人成长和发展。

四、理性研究对社会的影响:理性研究对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推动科技进步:理性研究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它推动了科技的不断创新和进步;2.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理性研究使社会能够更加科学地利用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3.促进社会进步:理性研究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它解答了人们的困惑,解决了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实用理性”思想研究述评

“实用理性”思想研究述评

“实用理性”思想研究述评摘要:“实用理性”这一概念是在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和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解读中所提出来的。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实用理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实用理性这一概念进行解释、对实用理性精神进行评价、通过实用理性本身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思维方式、传统价值观等进行解读、实用理性对当代中国的影响如文艺、改革等方面,以及对实用理性和实用主义、实证主义哲学进行对比研究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实用理性;研究综述;中国传统文化中图分类号:B08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22-0055-02一、对实用理性的解释(一)实用理性概念的提出我们普遍认为,李泽厚先生是把“实用理性”概念课题化的第一位学者(俞吾金,2002)。

他在《再谈“实用理性”》一文中提到,“我最先是在1980年所写的一篇文章《孔子再评价》中使用‘实践理性’这一词汇的。

在汉语里,它与康德‘practical reason’的中译名‘实践理性’相同。

为了避免造成混乱,我后来改用‘实用理性’。

”而有的学者则认为,马克斯?韦伯更早在《儒教与道教》一书中就已提出这一概念(张允熠,1996)。

张允熠写到,马克斯?韦伯曾经指出,从总体上来说,中国科学“仍停留在纯经验的水平上”,“正统儒教除了对纯粹的古物研究和纯粹的实用项目感到兴趣以外,其他概无兴趣”,中国缺乏中世纪后期的以及完全与科学相结合的欧洲资本主义工业“企业”的理性形式,因此儒学是一种“实践理性主义”(practical reasonlism:实用理性主义)。

“韦伯对儒学的这一界定,在国内学术界被广泛采用。

”(二)对实用理性的解释和追溯对实用理性的具体解释,李泽厚在《漫说“西体中用”》一文中这样写道:“所谓‘实用理性’就是它关注于现实社会生活,不作纯粹抽象的思辨,也不让非理性的情欲横行,事事强调‘实用’、‘实际’和‘实行’,满足于解决问题的经验论的思维水平,主张以理节情的行为模式,对人生世事采取一种既进取又清醒冷静的生活态度。

论析中国文化中的实用理性主义与经世致用思想(2)

论析中国文化中的实用理性主义与经世致用思想(2)

论析中国文化中的实用理性主义与经世致用思想(2)二、道德信仰在道德信仰方面,中国注重伦理亲情,执着现世生活,所以外来宗教者想在中国流传、扎根,就必须经过人文精神的洗礼,接受中国文化的改造。

中国人讲“信则有,不信则无”,__的思想是天国或神国的,中国思想是为人世的,讲究的是今世之德。

所以在中国的“得道成仙”远比“来世受福”更具有诱惑力。

所以,道德宇宙不可能产生理智宇宙的果实,理智宇宙也不可能开出道德理智的花朵。

西方人努力想建立一个天国,中国人更现实地只想建立一个和平安定的现实王国。

经常有人说,西方人不关心尘世,追求超越的“真理”(Truths ),而中国人不关心抽象的真理,只迷恋于发现“道”。

这种说法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求真者与求道者的这种简单对比,其实掩盖了无论是西方人还是中国人,不仅过去而且现在主要的是关心社会的和谐。

只是由于两种文化的历史处境不同,从而需要不同的策略去实现这种和谐。

西方人沉迷于真理,中国人则缺乏对真理本性的沉思。

但是如果说中国人不关心“事实”,显而易见又是不恰当的。

公正的说法是,只是不像西方人一样,会去探讨“事实”是否为“真”这样的二阶问题。

于是,在中国的文化中“人情世故”远远比真理定律更加可靠。

而当“正德利留厚生”这一原则自上而下影响到中国的百姓后,中国人便不自觉地形成了一种重现实重人情的心理。

他们遵循这样的原则,把对物体本身的兴趣置于对物体之用的兴趣之下。

音乐有没有用?当然有用,它可以陶冶性情,移风易俗。

艺术有没有用?当然有用,它可以培养高尚情操,益于世道人心。

诚实有无用处?自然有用,因为你如果满嘴胡言乱语那么人们便会不信任你,那么在事业上、社交上也会败北。

中国人比西方人更加注重与自然的结合。

当然这不是探求自然法则方面,而是培养自然爱好者的诗意、美感,月下徘徊、松下闲坐、静听溪水可以使人心旷神怡。

于是,西方的那种分析式的、科学式的价值观必会受到现实的中国式的审美价值所排斥。

理性研究报告

理性研究报告

理性研究报告1. 引言本篇研究报告旨在探讨理性在决策和思考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并评估理性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我们将分析理性的定义、理性决策模型、理性思考的优势和局限性,以及如何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理性水平。

2. 理性的定义理性是指在知识、经验和逻辑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决策的能力。

理性思维是在客观事实和逻辑推理的基础上做出判断的过程。

理性不同于情感和直觉,它强调使用科学和经验数据来支持决策。

3. 理性决策模型理性决策模型是一种系统化的、有序的方法,用于在不同的选择之间做出决策。

其中最知名的理性决策模型是决策树模型。

该模型将决策问题分解为一系列选择和结果,并通过计算每个选项的期望值来找到最佳决策。

4. 理性思考的优势理性思考在决策和思考过程中具有以下优势:a. 逻辑推理理性思考强调使用逻辑推理来评估不同的观点和选择。

通过逻辑分析,我们可以更客观地评估不同选择的优缺点,并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b. 风险评估理性思考鼓励我们使用数据和经验来评估潜在决策的风险。

通过理性思考,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估计决策的后果,并采取适当的风险管理措施。

c. 解决复杂问题理性思考有助于解决复杂问题。

通过分析和整合不同的信息和观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并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d. 提高判断力理性思考使我们能够以客观的方式评估信息和观点。

通过减少偏见和情感干扰,我们可以更可靠地做出判断。

5. 理性思考的局限性虽然理性思考具有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a. 信息不完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面临信息不完全的情况。

理性思考在处理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可能会受到限制。

b. 个体差异个体的认知差异和知识水平不同可能影响理性思考的能力。

因此,不同个体可能会对同一问题做出不同的理性决策。

c. 时间限制在一些紧急情况下,我们可能无法花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充分的理性思考。

此时,我们可能会依赖直觉和情感做出决策。

6. 提高理性水平的方法虽然理性思考具有局限性,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理性水平:a. 教育和培训通过教育和培训,我们可以提高个人的知识水平和理性思考的能力。

与理性的研究报告

与理性的研究报告

与理性的研究报告
理性是指个体在思考、判断和决策时,基于现有的信息和逻辑思维进行分析和推理,最大限度地避免个人情感、偏见和主观影响的能力。

对理性的研究从不同学科角度进行,包括哲学、心理学、经济学等。

在哲学领域,理性被视为人类思维的基本属性。

哲学家们通过研究逻辑推理、认知过程等思维活动,试图揭示理性的本质和功能。

例如,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认为,理性是一种超越经验的能力,可以使我们超越主观感觉和欲望的限制,追求客观和普遍的真理。

心理学研究中,理性被视为决策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行为经济学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人们的决策往往受到认知偏差和情感影响。

然而,一些心理学家也发现,通过提醒、训练和创造有利的决策环境,个体可以部分地抑制情感因素,更加理性地进行决策。

经济学领域,在理性预期假设下,理性被视为经济主体决策的基本原则。

根据理性选择模型,经济人在决策时会权衡利益和成本,基于信息和期望进行决策。

然而,行为经济学的兴起挑战了理性预期假设,提出了一系列违背理性的行为现象,如金融市场的投资行为、消费者的购买决策等。

综上所述,理性的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从不同角度对理性进行探索和分析。

无论是从哲学的角度看待理性的本质,还是从心理学和经济学的角度研究理性的影响,理性都被认为是人
类思维和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理性也并非是一个完全客观、无偏见的过程,个体的主观感受、认知偏差和情感因素都可能影响理性的表现。

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理性与情感、直觉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更好地促进理性决策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理性”思想研究述评
摘要:“实用理性”这一概念是在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和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解读中所提出来的。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实用理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实用理性这一概念进行解释、对实用理性精神进行评价、通过实用理性本身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思维方式、传统价值观等进行解读、实用理性对当代中国的影响如文艺、改革等方面,以及对实用理性和实用主义、实证主义哲学进行对比研究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实用理性;研究综述;中国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B08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
号:1002-2589(2010)22-0055-02
一、对实用理性的解释
(一)实用理性概念的提出
我们普遍认为,李泽厚先生是把“实用理性”概念课题化的第一位学者(俞吾金,2002)。

他在《再谈“实用理性”》一文中提到,“我最先是在1980年所写的一篇文章《孔子再评价》中使用‘实践理性’这一词汇的。

在汉语里,它与康德‘practical reason’的中译名‘实践理性’相同。

为了避免造成混乱,我
后来改用‘实用理性’。


而有的学者则认为,马克斯?韦伯更早在《儒教与道教》一书中就已提出这一概念(张允熠,1996)。

张允熠写到,马克斯?韦伯曾经指出,从总体上来说,中国科学“仍停留在纯经验的水平上”,“正统儒教除了对纯粹的古物研究和纯粹的实用项目感到兴趣以外,其他概无兴趣”,中国缺乏中世纪后期的以及完全与科学相结合的欧洲资本主义工业“企业”的理性形式,因此儒学是一种“实践理性主义”(practical reasonlism:实用理性主义)。

“韦伯对儒学的这一界定,在国内学术界被广泛采用。


(二)对实用理性的解释和追溯
对实用理性的具体解释,李泽厚在《漫说“西体中用”》一文中这样写道:“所谓‘实用理性’就是它关注于现实社会生活,不作纯粹抽象的思辨,也不让非理性的情欲横行,事事强调‘实用’、‘实际’和‘实行’,满足于解决问题的经验论的思维水平,主张以理节情的行为模式,对人生世事采取一种既进取又清醒冷静的生活态度。

它由来久远,而以理论形态去呈现在先秦儒、道、法、墨诸主要学派中。


许多学者从自己的角度提出了对实用理性的理解。

如:
陈刚认为,从价值或价值理性的角度看实用理性包括这样几
方面的含义:第一,实用主义;第二,实利主义;第三,人道主义。

在当代中国人的实用理性精神之中,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人
道主义三者融合为一。

卿臻认为,“所谓实用理性,是指以清醒的、理智的态度来对待生活,认识社会人生的复杂多变性,试图把握变化的内在规律,以使自然、社会、人生三者达到和谐统一。

”李泽厚认为“实用理性是中国传统思想在自身性格上所具有的特色,它是与中国文化、科学、艺术各个方面相联系相渗透而形成、发展和长期延续的”。

由于实用理性,人们更注意在日常生活和普通行为中自强不息、韧性奋斗,人们的思维方式更重实际效用,轻遐思玄想;重兼容并包(有用、有理便接受),轻情感狂热(不执著于某一信仰或信念)。

二、对实用理性精神的评价
(一)对实用理性的积极评价
在对实用理性进行评价方面,李泽厚认为,中国实用理性具有“为维护民族生存而适应环境、吸取外物的开放特征。

实用理性是中国民族维护自己生存的一种精神和方法。

”实用理性作为中国人文化心理活动的结构原则,并非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形式,它重视的正是变化、扩展、更新和发展。

从而中国传统、儒学和实用理性不会对现代化构成障碍。

关于实用理性积极方面的评价,在《在吸收中西方哲学传统中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一文中也分析到,第一,这种重现实的哲学,有利于我们接受唯物主义;第二,中国人这种实用哲学使中国人有天然的革命的传统。

冲破左的束缚,最有力的武器就是实事求是,而这个武器之所以能迅速发生作用,是因为中
国人有务实的传统。

此外,有的学者认为正是因为实用理性具有兼收并蓄的包容性特征,实用理性是中华文明能包容、融合各种文明,而得以延续至今的重要原因,在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中起过重要作用。

(二)对实用理性消极方面的评价
俞吾金分析了实用理性的消极影响:其一,急功近利,讲究实用。

其二,易于满足,缺乏宏大的目标。

生存本身就是最高的原则,任何其他的原则一旦与这个最高的原则发生冲突,它就面临被弃置的命运,以致使现代意义上的人文精神的空间严重地萎缩,甚至无法开启。

阮纪正则提出,这种实用操作型“中国式智慧”,不努力寻求超越此岸世界和世俗人生的终极意义,只执著于当前世俗的实然状态和自发倾向,并由此造成我们古代社会的繁荣,也造成我们近、现代社会的停滞。

《在吸收中西方哲学传统中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一文也分析了消极方面的影响:第一,过分的实用主义必然导致功利主义,而事事从功利出发,必然导致短期行为;第二,过分的实用导致中国理性哲学发展的不健全。

三、运用实用理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
李泽厚提出“实用理性”的概念,并在其多部著作当中运用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思维方式、传统价值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读。

比如他通过对实用理性的分析,认为儒家思想
确实蕴涵着某种宗教的品格,但它不是西方意义上的哲学。

再如卿臻对老子思维方式的解读,《论老子的思维方式》一文以《道德经》为依据,分别从实用理性、辩证思维、直觉主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交融等角度对老子思维方式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此外还有大量文章运用实用理性进行分析,如实用理性
对我国古代的科技发展的影响(黄文贵,1998),儒家内圣外王
之学论要(朱岚,1997),经世致用的思想对我国古代史学的误
导(葛志毅,1996)等。

四、实用理性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除了承认实用理性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人的民族文
化心理结构中重要的因素之外,学者们大多认为实用理性精
神一直延续至今,并深深写进了今天中国人的性格之中。

实用理性对今天中国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比如知识分
子的性格、学术、改革、制度、文艺等诸多方面。

在管理、制度变迁等方面,华南理工大学的晁罡,刘婉华认为,儒家文化是一种人本主义文化,它倡导的义利并举的价值观念,克己奉公的工作作风,以和为贵的人际关系,以及兼收并蓄的实用理性等思想,均与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相吻合,这是儒家文化在管理中特别是在东亚企业管理中受到重视的
最重要的原因。

改革方面,陈刚从实用理性角度,分析了改革进程中的
“猫论”、“摸着石头过河”、“实事求是与求实精神”、“包字当头”、“特事特办”等现象。

周敦耀认为,“实用理性是中国渐进式改革在实践、行动层面上的理性精神”。

“实践证明,实用理性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改革讲究实用实效。

改革重视国家财富的增加和让人民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利益。

”“利益型的而不是政治的社会动员型的改革,体现着实用理性的实用性的基本特征。


艺术方面,袁俊华认为,中国绘画同西方绘画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的精神写意。

他认为中国绘画写意精神源于中国哲学的实用理性精神,在中国人的理念之中,本体和现象是浑然不可区分的,这种体用不二的实用理性使得文艺自然成为求道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艺术正是在这一精神指引下倾向主观外泄的艺术形式。

当代知识分子的性格方面,俞吾金则认为,实用理性使得今天的人文科学工作者将自己从事的弘扬人文精神的事业理解为单纯的谋生工具。

当代中国人变得如此之实际,以致无法理解任何超功利的现象,无论是日常生活中志愿者的活动或助人为乐的行为,还是科学工作者对真理的追求或领导者对廉洁自律的执著,对于他们说来都是不可思议的。

五、实用理性与实用主义、实证主义哲学的比较研究
实用主义是第一个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哲学,最充分地体
现了美国人求实、行动、重视效果、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实用理性同样具有极端重视现实实用的特点。

因此将实用理性与实用主义、实证主义哲学进行比较也成为实用理性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王利红和宋浩在对实用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
想理论渊源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比了实用主义与实用理性,
认为中国的实用理性有与实用主义相近的一面,即重视真理
的实用性、现实性,轻视与现实人生和生活实用无关的形而上学的思辨抽象和信仰模式。

重视行动、行为。

但是中国传统的实用理性也有明显不同于美国实用主义的地方。

实用理性更注意长远的效果和具有系统内反馈效应的模式习惯,即承
认有一种客观的“道”支配着现实社会和日常生活,因此理性并非只是作为行为的工具,也是认识或体认道体的途径。

张允熠在分析了实用理性与欧洲实证主义学说后提出,
中国传统的实用理性主义邂逅到西方的实证主义,于是这两
种原为不同层次、不同势位的中西学说在中国资产阶级思想家那里得到了会通和融合。

实用理性是欧洲实证主义学说在中国传播、流行和发展的思想前提和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1]俞吾金.超越实用理性拓展人文空间[J].探索与争
鸣,2002,(10)
[2]张允熠.论儒学的实用理性主义与近代实证主义的会通[J].学术界,1996,(6).
[3]陈刚.当代中国人的实用理性[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4]晁罡,刘婉华.论儒家文化对东亚现代管理的影响[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8).
[5]王利红,宋浩.实用主义的基本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实用理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