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日的晨昏线

冬至日的晨昏线
冬至日的晨昏线

冬至日的晨昏线

冬至日的晨昏线

【篇一:晨昏线的特点和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例题解析】

晨昏线的特点和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例题解析

一、晨昏线的产生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在阳光的照射下,面向太阳的半球是明亮的,被称为昼半球,背向太阳的半个球是黑暗的,也就是夜半球。昼、夜半球的界线就称为“晨昏线(也称晨昏圈)”。在现实的地球表面,由于地球大气的折射、散射等作用,晨昏线所在的地方其实是处在昼、夜的过渡地带,如图1为北京时间2004年12月14日20时52分时的地球昼夜示意图。也就是说,晨昏线上的各个地方在时间上可能是早晨或黄昏这样一个时间段,而不是一个截然区分的时间点,但为了便于我们研究,在图中,我们将“晨昏线”画成一条线,把昼夜的更替看成是一个截然区分的时间点。

图1 昼夜示意图

二、晨昏线与地球

从理论上讲,晨昏线所在的平面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在地表的晨昏线是一个大圆[大圆:球面被通过球心的平面所截成的圆,是球面所能截取的最大的圆。大圆的圆心就是球心。],地球的球心就是晨昏线的圆心。但实际上,包围地球的大气有散射折光作用,使地平面以下34′的光线能折射到地面上来,这样,当清晨的太阳在地平面以下34′时,在地平面上就已经看到了散射折射光;而在傍晚,太阳已经落在地平面以下34′时,在地平面上还可以看到它。另外,在地球上看,由于太阳的体积巨大,太阳是一个圆面,而不是一个光点,它具有16′的视半径,这样使白天延长,所以,昼半球向四面八方扩大50′(34′+16′),而夜半球都缩小50′,因此昼夜半球不一样大,晨昏线也不是真正的大圆。经过测算,在春分、秋分两天,全球昼夜也不真

正等分,白昼时间为12时8分钟,黑夜时间为11时52分钟。为简便起见,我们仍把晨昏线看成是一个大圆,把昼夜半球等分。但这一事实我们要了解,它能加深我们对理论与生活之间差别的理解。

三、晨线和昏线

晨昏线分为晨线和昏线两部分。随地球的自转,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部分就是昏线,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部分就是晨线。对地表某个具体地点而言,它的地方时如果是早晨(日出),那么它就在晨线上,如果是黄昏(日落),它就在昏线上。理解这一点对我们判断晨线和昏线至关重要。根据晨线和昏线的特点,其实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我们就可以准确地判断出晨线和昏线。如图2。由此我们也可以反推,即如果知道了晨线

或昏线,就可以推测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图2a中的为晨线;b中的为昏线;c中的晨昏线上半部分为昏线,下半部分为晨线;d中的晨昏线上半部分为晨线,下半部分为昏线。

四、晨昏线与太阳直射点

[太阳直射点:在众多太阳平行光线中,必有一条太阳光线的延长线穿过地球球心,这条就是太阳直射光线,其与地表的交点就是太阳直射点。]

任一时刻,晨昏线(圈)与太阳直射点之间都存在着固定

的相互位置关系,即太阳直射点位于由晨昏线围成的昼半球球

面(地表)的中心点,也就是说,太阳直射点到晨昏线上各地

的球面距离都相等。

掌握这一特征,我们就可以从中分析出以下几条规律。

1.太阳光线和晨昏线所在的平面垂直。在这里一定要注意

平面两字,因为在实际的图上,由于观测的方位不同,我们看

到的可能不是晨昏线所在的平面而是晨昏线,因此它与太阳光

线之间可能就不是垂直的关系。如图2中的a、c、d图。

2.等太阳高度线(圈)。太阳直射点处的太阳高度[太阳高

(1)对于图示情况,错误的说法是()

a.中心点a点表示太阳直射点

b.最大圆圈为晨昏圈

c.b、c两地经度相同

d.图示半球为昼半球

(2)c地的纬度是,经度是。

(3)此时,图中各点有极昼现象的是。

(4)b点的地方时是点,c点的地方时是点。

3.晨昏线在地表的移动规律。由于晨昏线所在的平面始终与太阳(直射)光线垂直,因而在一天之中和一年之中,随着太阳光线的变化,晨昏线在地表的移动就有着相应的变化规律。

一天之中,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就产生了地表各地太阳自东向西的周日视运动,也就是太阳的东升西落,与太阳光线垂直的晨昏线所在的平面也就随之自东向西在地表移动(如图3)。

图3 一天之中,地球的自转与晨昏线在地表的移动之间的关系

图4

若从极地上空俯视(图5),我们发现,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一年中,晨昏线的位置总是在极点到极圈之间的范围内作有规律的移动。以北半球为例:春分日,晨昏线经过极点,全球各地昼夜平分;从春分日到夏至日,晨昏线的位置由北极点移向北极圈,北极点周围地区出现极昼现象,且极昼的范围在变大;夏至日,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都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极昼的范围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夏至日到秋分日,晨昏线的位置由北极圈向极点移动,北半球极昼的范围在变小;秋分日,晨昏线经过极点,全球昼夜平分;

秋分日到冬至日,晨昏线的位置有极点移向北极圈,北极点周围出现极夜现象,且极夜的范围在扩大;冬至日,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北半球极夜范围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冬至日到次年春分日,晨昏线由北极圈向极点移动,且极夜的范围变小。

图5 n为北极点,a、b为晨昏线和北极圈的切点

【篇二:晨昏线专题归纳】

晨昏线

一、特点

(1)晨昏圈是一个过球心的大圆,且平分地球。如果把地球看作一个正球体,同时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线的散射作用,那么地球上昼半球与夜半球的面积应相等。

(2)移动方向:自东向西(和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是自东向西,由夜进入昼经过的是晨线,由昼进入夜的是昏线)

(4)晨昏线总是平分赤道。

(6)晨昏线在夏至日、冬至日时与极圈相切。

二、晨昏线的确定方法

(1)自转法。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为昏线。

(2)时间法。晨线与赤道交点处的地方时是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处的地方时是18时。

(3)方位法。夜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

三、与经纬线圈的关系

(1)与经线的关系:在二分日时与经线重合,其它时间存在

(2)与纬线的关系:只有在二分日时与所有纬线垂直相交,其它时间都会与地

球上纬度度数相同的两条纬线相切。相切的纬线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四、晨昏线在解答地球运动问题中的应用:

(一)确定自转方向

(二)确定东西经

(三)确定地方时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另外,经过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的经线,位于昼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

为12时,位于夜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

(五)根据晨昏线与极圈的关系确定确定日期和季节

a、过极点,且平分极圈:3月21日或9月23日。

b、相切:北极圈内为极昼时为6月22日;北极圈内为极夜时为12月22日。南极圈内正好相反。

(六)确定直射点位置(如图)

在侧视图上的昼半球,过赤道与晨昏线的交点作一条垂直于晨昏线的入射线,此线与球面边线的交点即为太阳直射点。

a、直射点经度: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直射经线(地方时为12点)

=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夹角越大,直射点的纬度越高)

a由晨昏圈与经线圈的关系,判断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晨昏圈与经线圈的夹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值相等。

(七)确定昼夜长短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为昼弧,位于夜半球的为夜弧。除春、秋分日和赤道上之外,各地的昼弧和夜弧均不等长。求某地的昼(夜)长,可由该地所在纬线圈上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b、纬度度数相同的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相反

a、夏半年昼长于夜,极圈以内有极昼现象

日出的地方时<6点,日落的地方时>18点

b、冬半年昼短于夜,极圈以内有极夜现象

日出的地方时>6点,日落的地方时<18点

c、春、秋分:全球昼夜等长日出的地方时为6点日落的地方时为18点

(八)确定日出、日落时间

a此时为春、秋分日,全球各地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

b

日出时间=晨线与纬线圈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12-昼长/2

日落时间=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12+昼长/2

(九)确定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

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圈(发生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到极点之间的范围

晨昏圈与经线圈的夹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相等,与发生极昼、极夜最低纬度的度数互余。

【篇三:晨昏线的特点及其运用】

晨昏线的特点及其运用

江苏张家港后塍高级中学孙德勤

昼夜交替、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太阳高度的变化等是由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是高中地理中最为抽象、也最难以理解的内容,并且多年以来在高考试卷中频繁的以各种面目出现,且占有较高比例的分值。这些地理现象和晨昏线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我们能够很好的掌握晨昏线的特点、理解晨昏线与这些地理现象之间的关系,那么我们就能在教学中、在解决昼夜示意图等这一类问题时,因抓住“一线”而获得“生机”。

一、晨昏线的产生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在阳光的照射下,面向太阳的半球是明亮的,被称为昼半球,背向太阳的半个球是黑暗的,也就是夜半球。昼、夜半球的界线就称为“晨昏线(也称晨昏圈)”。在现实的地球表面,由于地球大气的折射、散射等作用,晨昏线所在的地方其实是处在昼、夜的过渡地带,如图1为北京时间2004年12月14日20时52分时的地球昼夜示意图。也就是说,晨昏线上的各个地方在时间上可能是早晨或黄昏这样一个时间段,而不是一个截然区分的时间点,但为了便于我们研究,在图中,我们将“晨昏线”画成一条线,把昼夜的更替看成是一个截然区分的时间点。

图1 昼夜示意图

二、晨昏线与地球

从理论上讲,晨昏线所在的平面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在地表的晨昏线是一个大圆[大圆:球面被通过球心的平面所截成的圆,是球面所能截取的最大的圆。大圆的圆心就是球心。],地球的球心就是晨昏线的圆心。但实际上,包围地球的大气有散射折光作用,使地平面以下34′的光线能折射到地面上来,这样,当清晨的太阳在地平面以下34′时,在地平面上就已经看到了散射折射光;而在傍晚,太阳已经落

在地平面以下34′时,在地平面上还可以看到它。另外,在地球上看,由于太阳的体积巨大,太阳是一个圆面,而不是一个光点,它具有16′的视半径,这样使白天延长,所以,昼半球向四面八方扩大50′

(34′+16′),而夜半球都缩小50′,因此昼夜半球不一样大,晨昏线也不是真正的大圆。经过测算,在春分、秋分两天,全球昼夜也不真正等分,白昼时间为12时8分钟,黑夜时间为11时52分钟。为简便起见,我们仍把晨昏线看成是一个大圆,把昼夜半球等分。但这一事实我们要了解,它能加深我们对理论与生活之间差别的理解。

三、晨线和昏线

晨昏线分为晨线和昏线两部分。随地球的自转,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部分就是昏线,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部分就是晨线。对地表某个具体地点而言,它的地方时如果是早晨(日出),那么它就在晨线上,如果是黄昏(日落),它就在昏线上。理解这一点对我们判断晨线和昏线至关重要。根据晨线和昏线的特点,其实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我们就可以准确地

判断出晨线和昏线。如图

2。由此我们也可以反推,即如果知道了晨线

或昏线,就可以推测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图2a中的为晨线;b中的为昏线;c中的晨昏线上半部分为昏线,下半部分为晨线;d中的晨昏线上半部分为晨线,下半部分为昏线。

四、晨昏线与太阳直射点

[太阳直射点:在众多太阳平行光线中,必有一条太阳光线的延长线穿过地球球心,这条就是太阳直射光线,其与地表的交点就是太阳直射点。]

任一时刻,晨昏线(圈)与太阳直射点之间都存在着固定的相互位置关系,即太阳直射点位于由晨昏线围成的昼半球球面(地表)的中心点,也就是说,太阳直射点到晨昏线上各地的球面距离都相等。

掌握这一特征,我们就可以从中分析出以下几条规律。

1.太阳光线和晨昏线所在的平面垂直。在这里一定要注意平面两字,因为在实际的图上,由于观测的方位不同,我们看到的可能不是晨昏线所在的平面而是晨昏线,因此它与太阳光线之间可能就不是垂直的关系。如图2中的a、c、d图。

(1)对于图示情况,错误的说法是()

a.中心点a点表示太阳直射点

b.最大圆圈为晨昏圈

c.b、c两地经度相同

d.图示半球为昼半球

(2)c地的纬度是,经度是。

(3)此时,图中各点有极昼现象的是。

(4)b点的地方时是点,c点的地方时是点。

3.晨昏线在地表的移动规律。由于晨昏线所在的平面始终与太阳(直射)光线垂直,因而在一天之中和一年之中,随着太阳光线的变化,晨昏线在地表的移动就有着相应的变化规律。

一天之中,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就产生了地表各地太阳自东向西的周日视运动,也就是太阳的东升西落,与太阳光线垂直的晨昏线所在的平面也就随之自东向西在地表移动(如图3)。

图3 一天之中,地球的自转与晨昏线在地表的移动之间的关系

图4

若从极地上空俯视(图5),我们发现,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一年中,晨昏线的位置总是在极点到极圈之间的范围内作有规律的移动。以北半球为例:春分日,晨昏线经过极点,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从春分日到夏至日,晨昏线的位置由北极点移向北极圈,北极点周围地区出现极昼现象,且极昼的范围在变大;夏至日,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都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极昼的范围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夏至日到秋分日,晨昏线的位置由北极圈向极点移动,北半球极昼的范围在变小;秋分日,晨昏线经过极点,全球昼夜平分;秋分日到冬至日,晨昏线的位置有极点移向北极圈,北极点周围出现极夜现象,且极夜的范围在扩大;冬至日,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北半球极夜范围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冬至日到次年春分日,晨昏线由北极圈向极点移动,且极夜的范围变小。

图5n为北极点,a、b为晨昏线和北极圈的切点

五、晨昏线与经纬线

关于感恩的演讲稿:回归传统节,感受冬至日

亲爱的老师,亲爱的学生: 早上好! 今天,我们演讲的主题是回到传统节日,感受冬至。 春雨京春清谷日,夏满秋夏连接,秋季暴露秋冷霜,冬雪雪冬少寒。另外两天是冬至。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的一个重要的日期;冬至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古人认为,从冬至,天地开始逐渐gradually,代下一个周期,是一天的日子。因此,以后的一般农历新年的崇拜,家庭晚餐等习俗,也经常出现在冬至。冬至也被称为年轻时代,一是年年近,不是很多天;第二是冬至的重要性。据记载,周琴时代到冬季为第一个月,到冬至为新年的第一年。已经有冬至的争论,汉代的冬至,唐宋的宋朝,至今仍然如此。唐,宋时期,冬至是崇拜日,皇帝在节日仪式的郊外举行,人们在这一天尊重父母的崇拜,也就是人们第一次冬天节日是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现在超过2500年,在这个强烈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冬至仍散发不可抗拒的魅力力。在冬至还有一些地方要庆祝。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冬至和清明,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保留到现在。可以说,每一个假期都是基于中国儿童的希望和愿望从国家性质,是国家亲和力和凝聚力的体现。 冬至之后,四处都是最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九个,我们国家有39个冷,在三个争论中热。所以冬至,或锻炼身体的好时机。冬天来了,很多学生害怕寒冷,不想活动,不知道,冬天是一个好的时间运动,冬天在户外运动,身体经常是冷刺激,可以增强身体的感冒,支气管炎等常见疾病在冬季抵抗;阳光暴晒在阳光下外,太阳的紫外线不仅可以促进身体的造血功能,预防贫血和预处理血液有积极的作用,而且还能促进身体吸收钙和磷,生长发育。 此外,太阳的紫外线可以杀死人体皮肤,衣服上的病毒和细菌,身体有消毒作用。学生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冬季运动不仅有利于身体的健康成长,学习效率,运动也会有积极的作用。冬至到来,我们长大了一岁,让我们静静地感受即将到来的冬至的气息!让我们痴迷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氛,记住自己的历史使命,中国传统文化遗产。 1/ 1

夏至古诗

夏至古诗 夏至日是我国最早的节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礼记》中也记载了自然界有关夏至节气的明显现象:“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同时,夏至也是盛夏的季节,葱葱郁郁阳光高照,婵鸣叽叽喳喳响个不停。夏至时分昼长夜短。古往今来,人们喜欢在季节变化之际吟诗作赋,通过季节的交替来抒发感情或是表达对大自然敬畏。夏至盛夏烈日炎炎,古人也喜欢文思泉涌。那么你了解夏至节气诗词都有哪些吗? 不妨看一下,一起来欣赏夏至的诗句吧。 夏至时节的诗句鉴赏——《夏至》:宋张耒 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 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 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韪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夏至时节的诗句鉴赏——《夏至日与太学同舍会葆真二首》(宋)陈与义 其一: 明波影千柳,绀屋朝万荷。物新感节移,意定觉景多。 游鱼聚亭影,镜面散微涡。江湖岂在远,所欠雨一蓑。 忽看带箭禽,三叹无奈何。

其二: 微官有阀阅,三赋池上诗。林密知夏深,仰看天离离。 官忙负远兴,觞至及良时。荷气夜来雨,百鸟清昼迟。 微风不动苹,坐看水色移。门前争夺场,取欢不偿悲。 欲归未得去,日暮多黄鹂。 夏至时节的诗句鉴赏——《祷雨题张王庙》宋作者: 叶适夏至老秧含寸荑,平田回回不敢犁。群农无计相聚泣,欲将泪点和乾泥。 祠山今古同一敬,签封分明指休证。传言杯珓三日期,注绠翻车连晓暝。 龙神波后何惨怆,昔睡今醒喜萧爽。人云天上行水曹,取此化权如反掌。 浙河以东尽淮壖,哀哉震泽几为原。愿王顿首玉帝前,请赐此雨周无偏。... 夏至时节的诗句鉴赏——《田家苦》宋作者:章甫 何处行商因问路,歇肩听说田家苦。今年麦熟胜去年,贱价还人如粪土。 五月将次尽,早秧都未移。雨师懒病藏不出,家家灼火钻乌龟。 前朝夏至还上庙,着衫奠酒乞杯珓。许我曾为五日期,

夏至日

夏至日 每年6月21日前后。太阳直 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北半球纬度越高的地方,白昼越长,黑夜越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纬度越高的地方,黑夜越长,白昼越短,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地球上距北回归线越远的地方,太阳光线越倾斜,获得的太阳光热越少。相比之下,此时北半球比南半球获得的热量多。一般北半球6,7,8三个月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2-3] 而在北回归线以北,太阳是从东南方升起,向南方运行,到西南方落下;在北回归线以南,太阳是从东北方升起,向北方运行,从西北方落下。 因为海南全岛都在北回归线以南,所以海南在夏至日这天,日出时太阳在东北方,日中时太阳在正北方,日落时,太阳在西北方。 平时说的夏至日(一般指北半球)实际上是北至点,就是太阳直射点最北的一刹那,是一个时刻,不是一天,其实你仔细看看日历会发现所有节气都有一个准确的时间,原因就在于此.但习惯上我们会把自己所在时区包含这个刻的一整天都叫做夏至日. “夏至”时节,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是太阳在一年中所能达到北半球的纬度,也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且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过了这天,太阳的直射位置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也就逐渐变短了。“夏至”是一年里太阳最偏北的一天,北半球日照时间最长的一天,也是白昼时间超过黑夜时间最多的一天,但各地的昼长时间从南到北呈递增趋势。这是地球自转轴倾斜造成的昼长夜短效应越接近两级越明显的缘故。“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昼长夜短这种变化,纬度越高的地区越明显。那么,这个天中国不同地区白昼到底有多长呢?江苏省天文学会天文专家严家荣介绍,根据这些地方在夏至日的日出和日落时间,计算出了白昼的长度(日落时间减

夏至

夏至 二十四节气之一。始于太阳位于黄经90°位置,约在阳历6月22日前后。此日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上升。 夏至日(夏至日) 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夏至日那天,整个地球上除北极点和南极圈内的极夜地区外,所有地点的日出方向都是从东北方开始的,在西北方落下。 简介 每年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北半球纬度越高的地方,白昼越长,黑夜越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纬度越高的地方,黑夜越长,白昼越短,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地球上距北回归线越远的地方,太阳光线越倾斜,获得的太阳光热越少。相比之下,此时北半球比南半球获得的热量多。一般北半球6,7,8三个月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而在北回归线以北,太阳是从东北方升起,向南方运行,到西北方落下;在北回归线以南,太阳是从东北方升起,向北方运行,从西北方落下。因为海南全岛都在北回归线以南,所以海南在夏至日这天,日出时太阳在东北方,日中时太阳在正北方,日落时,太阳在西北方。平时说的夏至日(一般指北半球)实际上是北至点,就是太阳直射点最北的一刹那,是一个时刻,不是一天,其实你仔细看看日历会发现所有节气都有一个准确的时间,原因就在于此.但习惯上我们会把自己所在时区包含这一刻的一整天都叫做夏至日. “夏至”时节,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是太阳在一年中所能达到北半球最高的纬度,也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且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过了这天,太阳的直射位置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也就逐渐变短了。“夏至”是一年里太阳最偏北的一天,北半球日照时间最长的一天,也是白昼时间超过黑夜时间最多的一天,但各地的昼长时间从南到北呈递增趋势。这是地球自转轴倾斜造成的昼长夜短效应越接近两级越明显的缘故。“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昼长夜短这种变化,纬度越高的地区越明显。那么,这一天中国不同地区白昼到底有多长呢?江苏省天文学会天文专家严家荣介绍,根据这些地方在夏至日的日出和日落时间,计算出了白昼的长度(日落时间减日出时间):中国的最北端的漠河是中国昼长最长之地,昼长16小时56分;中国领土最南边界曾母暗沙是中国昼长最短之地,昼长12小时16分。南北差距达4个小时40分钟。另外一些有代表性的城市为:哈尔滨市昼长15小时43分;北京昼长15小时1分;济南昼长14小时40分;

2019夏至是几月几日_节日庆典

2019夏至是几月几日 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为夏至日。2019夏至就要到来,你知道2019夏至在几月几日吗?夏至是最早确定的节气,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2019夏至在几月几日。 2019年夏至在几月几日 2019年夏至在6月22日 00:37:53,农历 2019年五月初七星期一 夏至日期计算 夏至日期=[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1.37,20世纪=22.20。 举例说明:2088年夏至日期=[88×.0.2422+21.37]-[88/4]=42-22=20,6月20日夏至。 例外:1928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近年夏至的时间 2019年夏至时间 06月21日 06:34:09 2019年夏至时间 06月21日 12:24:06 2019年夏至时间 06月21日 18:07:12 2019年夏至时间 06月21日 23:54:09 2020年夏至时间 06月21日 05:43:33 1 / 2

2021年夏至时间 06月21日 11:32:00 2022年夏至时间 06月21日 17:13:40 2023年夏至时间 06月21日 22:57:37 2024年夏至时间 06月21日 04:50:46 2025年夏至时间 06月21日 10:42:00 夏至习俗 夏至这天山东各地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谚语。 莱阳一带夏至日荐新麦,黄县(今龙口市)一带则煮新麦粒吃,儿童们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捞,既吃了麦粒,又是一种游戏,很有农家生活的情趣。 平阴一带,夏至日祭祀祖先。 伏日。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总称伏日。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 伏日这天,山东民间都要改善饮食,胶东东部都吃面条,长岛民谣:“立秋(饺子)入伏面。”招远吃水饺,无棣习惯吃面条、豆汤和面棋子,邹城喜欢喝冰水,有的人还到峄山山洞里避暑。 2 / 2

《住宅建筑日照标准》_计算间距大寒日、冬至日的区别

《住宅建筑日照标准》_计算间距大寒日、冬至日的区别 1.改变过去全国各地一律以冬至日为日照标准日,而采用冬至日与大寒日两级标准日。过去,我国有关文件曾规定“冬至日住宅底层日照不少于一小时”。从表1 反映的实施情况看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大、中、小城市均未达到这个标准。大多数城市的住宅,冬至日前后首层有一个月至两个月无日照,东北地区大多数城市的住宅,冬至日日照遮挡到三层、四层。这些城市若适当提高日照标准,仍不可能达到首层住宅冬至日有日照的要求,更达不到冬至日日照标准,因而,无法以冬至日为标准日,而只能采用第二档次即大寒日为标准日。据此,本规范采用冬至日和大寒日两级标准。 国际上许多国家也都按其国情采用不同的日照标准日:原苏联北纬58°以北的北部地区以清明(4 月5 日)为日照标准日(清明日照3 小时),北纬48°~58°的中部地区以春分、秋分日(3 月21 日、9 月23 日)为标准日,北纬48°以南的南部地区采用雨水日(2 月19 日) 为标准日(参照前苏联建筑规范СНИПⅡ一6075);原西德的标准日相当于雨水日;欧美、伦敦采用的标准日为 3 月 1 日(低于雨水日,高于春、秋分日)等,所以,采用冬至日与大寒日两级标准日,既从国情出发,也符合国际惯例。 2.随着日照标准日的改变,有效日照时间带也由冬至日的9 时至15 时一档,相应增加大寒日8 时至16 时的一档。有效日照时间带系根据日照强度与日照环境效果所确定。实际观察表明,在同样的环境下大寒日上午 8 时的阳光强度和环境效果与冬至日上午 9 时相接近。 故此,凡以大寒日为日照标准日,有效日照时间带均采用8 时至16 时;以冬至日为标准日,有效日照时间带均为9 时至15 时。 有效日照时间带在国际上也不统一,一般均与日照标准日相对应,如原苏联南部地区以雨水日为日照标准日,有效日照时间带为7 时至17 时;的北海道则采用9 时至15 时,其他地区8 时至16 时。 综上所述,本规定按建筑气候分区和城市规模大小将日照标准分为三个档次,即第Ⅰ、Ⅱ、Ⅲ、Ⅶ气候区的大城市不低于大寒日日照 2h,第Ⅰ、Ⅱ、Ⅲ、Ⅶ气候区的中小城市和第Ⅳ 气候区的大城市不低于大寒日日照 3h,第Ⅳ气候区的中小城市和第Ⅴ、Ⅵ气候区的各级城市不低于冬至日日照 h。据此规定,比较各地现行日照间距,(表 1)第Ⅱ、Ⅲ气候区的大中城市大多由现行的接近大寒日日照lh 提高到大寒日日照2h,难度不大;第Ⅳ气候区大城市的日照标准有的保持现行水平,有的略有提高,难度也不大。中小城市的日照标准提高的幅度与大城市提高的幅度有的相当,有的略高一些;第Ⅴ、Ⅵ、Ⅶ气候区的现行日照间距已达到或接近本标准。提高幅度较多的是第Ⅰ气候区中北纬45°以北的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大城市和一些中等城市,其中大城市难度较大一些,但据调查反映,现行日照标准过低,居民反应较大,本规范仅作适当提高是完全必要的,通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 3. 老年人的机能、生活规律及其健康需求决定了其活动范围的局限性和对环境的特殊要求,因此,为老年人服务的各项设施要有更高的日照标准,在执行本规定时不附带任何。

二十四节气歌分别在几月几日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二十四节气歌分别在几月几日 篇一:二十四节气歌及含义 二十四节气歌及含义 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流传至今有多种版本,体现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智慧。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更变,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 立春:2月4日-5日, 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2月 18日—20日, 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 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4月5日(或4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 转暖。 谷雨: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谷雨 立夏:5月5日或6日“立夏”。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5月20日或21日叫“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7月7日前后,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 入炎热季节。大暑:7月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

《住宅建筑日照标准》 计算间距:大寒日、冬至日的区别

住宅建筑日照标准》计算间距: 大寒日、冬至日的区别 在计算日照间距时,区分了大寒日、冬至日 请问他们的区别在哪? 具体有何规定? 哪个要求更高? 以下是“居住区设计规范的条文说明”的具体内容,希望能解答你的问题。 ======================================== 1.改变过去全国各地一律以冬至日为日照标准日,而采用冬至日与大寒日两级标准日。过去,我国有关文件曾规定“冬至日住宅底层日照不少于一小时”。从表1反映的实施情况看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大、中、小城市均未达到这个标准。大多数城市的住宅,冬至日前后首层有一个月至两个月无日照,东北地区大多数城市的住宅,冬至日日照遮挡到三层、四层。这些城市若适当提高日照标准,仍不可能达到首层住宅冬至日有日照的要求,更达不到冬至日日照标准,因而,无法以冬至日为标准日,而只能采用第二档次即大寒日为标准日。据此,本规范采用冬至日和大寒日两级标准。 国际上许多国家也都按其国情采用不同的日照标准日: 原苏联北纬58°以北的北部地区以清明(4月5日)为日照标准日(清明日照3小时),北纬48°~58°的中部地区以春分、秋分日(3月21日、9月23日)为标准日,北纬48°以南的南部地区采用雨水日(2月19日)为标准日(参照前苏联建筑规范СНИПⅡ一6075);原西德的标准日相当于雨水日;欧美、伦敦采用的标准日为3月1日(低于雨水日,高于春、秋分日)等,所以,采用冬至日与大寒日两级标准日,既从国情出发,也符合国际惯例。 2.随着日照标准日的改变,有效日照时间带也由冬至日的9时至15时一档,相应增加大寒日8时至16时的一档。有效日照时间带系根据日照强度与日

冬至的演讲稿

升旗仪式上小学生冬至演讲稿——冬至日,成长日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们: 大家好! 北风吹着,但是我们不觉得冷,心里暖洋洋的,因为今天是冬至日。冬至,这是一个源 于汉代的节日,在古代,冬至比过年还受人们重视,同时,冬至日还被人们称为“安身静体” 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都会互赠好礼,相互拜访,将抛开所有的烦恼,快快乐乐的过完这 一天。 而今天,我们又迎来的冬至,家家户户准备了饺子混沌,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延续下去。过完冬至,意味着人们的年龄将大一岁,在我的眼里,冬至就成了一个成长日,在这一天,我们要反思自己的过去,思考我们的未来。我们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未来靠我们, 所以我们必须勇敢的担起这一职责。对我们来说,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追求进步,才能真 正成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那么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热爱我们的祖国,树立远大的 目标,热爱家庭,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同时,我们还要养成诚实守信,勤俭节 约的好习惯,我相信,只要我们从现在开始磨练自己,只要我们从身边的每一点小事做起, 我们必将成为一个自强不息,具有远大理想、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接班人。 最后,在这美好的冬至日,在这美好的成长日里,我给大家送去我最真挚的祝福,祝愿 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愿同学们开开心心,取得好成绩,祝愿天下所有人都平平安安,谢谢大家!篇二:冬至节国旗下讲话 说“冬至”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12月22日)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冬至。说起冬至, 有些同学嘴馋了,因为这一天,按照习俗,家家户户是要吃汤圆的。 冬至是我国汉族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早在二千五百多 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 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冬 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 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 黑夜最长,这天之后,太阳又逐渐北移。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 相沿至今。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 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 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汤圆、长线面的习俗。今天是冬至,希望大家今天也能吃到 热气腾腾的汤圆。我的讲话完毕,谢谢!篇三:冬至演讲稿 回归传统节,感受冬至日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回归传统节,感受冬至日》 2015年12月22日凌晨1:11,阳光恰好直射在地球的南回归线上,北半球开始进入白 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是的,明天就是24节气中的冬至。冬至节在我国有2500年的历史。 这一节令在现代人看来,可能仅仅是是划分时间的标记,甚至一个无关紧要的日子;然

夏至是几点几分

夏至是几点几分 【篇一:《农林气象学》复习题】 第一章 例1:计算杨陵(34o20′n,108o04′e)夏至日和冬至日正午时刻的 太阳高度角? ? 计算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分为三步:根据公式s′= s0pmsinh,第一步计算sinh,第二步计算地区质量m=1/sinh,第三 步计算s‵ ? 例3:计算北京(40on)冬至日正午时的太阳直接辐 射通量密度(设太阳常数1367w/m2,p=0.8) m=1/ sinh=1/0.5948=1.6811 ? 例4:在北纬36.5o处有一座山,其南北坡的坡度为30o,试求 冬至日正午时地面上及南北坡面上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设 大气透明 度为0.8,太阳常数为1367 w/m2) h=90-36.5-23.5=30o m=1/sinh=2 2.太阳高度角、昼长、日照百分率的概念是什么? 4.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呈蔚兰色?空气混浊时的天空呈乳白色?早晨日 出时是“一轮红日”? 5.为什么长日照植物引种比短日照植物容易?“南种北引”、“北种南引”,各引什么品种易成功 第二章 ? 例4: 水仙从浸泡根球到开花需大于10℃的有效积温250日〃度,若浸泡后日平均气温为 20℃,问水仙从浸泡到开花需多少天? 解:根据 ae???ti?b?有250???20?10??n(20?10)

i?1i?1nn n = 25(天) 答:水仙从浸泡到开花需25天 梨小食心虫的生物学下限温度为5.5℃,完成一个世代需有效积温679日〃度,若某地大于5.5℃的年有效积温为3627.4日〃度,问该地梨小食心虫一年内能完成多少个世代的循环。 答:该地梨小食心虫一年内能完成 3627.4日〃度/ 679日〃度=5.3个世代的循环。 3.阐明高纬度地区土壤温度的年较差比低纬度地区大。 4.写出地面热量平衡方程,试举一例说明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 5.气温非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多出现在那个季节? 6.大气稳定度的判据是什么? 第三章 关于r的几点讨论: (1)0 ? r ? 1 (2)r= 100 % 时,表示空气中水汽已饱和。 (3)当e变化不大时,即空气中水汽含量一定时, t ? , e??,则 r? t ? , e??,则 r ? 即可通过降低空气的温度,使其达到饱和。 例1:已知r=30%,td=15℃,求饱和差d。 r?e?100% e

《住宅建筑日照标准》 计算间距:大寒日、冬至日的区别

住宅建筑日照标准》计算间距:大寒日、冬至日的区别 在计算日照间距时,区分了大寒日、冬至日 请问他们的区别在哪? 具体有何规定? 哪个要求更高? 以下是“居住区设计规范的条文说明”的具体内容,希望能解答你的问题。 ======================================== 1.改变过去全国各地一律以冬至日为日照标准日,而采用冬至日与大寒日两级标准日。过去,我国有关文件曾规定“冬至日住宅底层日照不少于一小时”。从表1反映的实施情况看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大、中、小城市均未达到这个标准。大多数城市的住宅,冬至日前后首层有一个月至两个月无日照,东北地区大多数城市的住宅,冬至日日照遮挡到三层、四层。这些城市若适当提高日照标准,仍不可能达到首层住宅冬至日有日照的要求,更达不到冬至日日照标准,因而,无法以冬至日为标准日,而只能采用第二档次即大寒日为标准日。据此,本规范采用冬至日和大寒日两级标准。 国际上许多国家也都按其国情采用不同的日照标准日:原苏联北纬58°以北的北部地区以清明(4月5日)为日照标准日(清明日照3小时),北纬48°~58°的中部地区以春分、秋分日(3月21日、9月23日)为标准日,北纬48°以南的南部地区采用雨水日(2月19日)为标准日(参照前苏联建筑规范СНИПⅡ一6075);原西德的标准日相当于雨水日;欧美、伦敦采用的标准日为3月1日(低于雨水日,高于春、秋分日)等,所以,采用冬至日与大寒日两级标准日,既从国情出发,也符合国际惯例。 2.随着日照标准日的改变,有效日照时间带也由冬至日的9时至15时一档,相应增加大寒日8时至16时的一档。有效日照时间带系根据日照强度与日照环境效果所确定。实际观察表明,在同样的环境下大寒日上午8时的阳光强度和环境效果与冬至日上午9时相接近。故此,凡以大寒日为日照标准日,有效日照时间带均采用8时至16时;以冬至日为标准日,有效日照时间带均为9时至15时。 有效日照时间带在国际上也不统一,一般均与日照标准日相对应,如原苏联南部地区以雨水日为日照标准日,有效日照时间带为7时至17时;的北海道则采用9时至15时,其他地区8时至16时。 综上所述,本规定按建筑气候分区和城市规模大小将日照标准分为三个档次,即第Ⅰ、Ⅱ、Ⅲ、Ⅶ气候区的大城市不低于大寒日日照2h,第Ⅰ、Ⅱ、Ⅲ、Ⅶ气候区的中小城市和第Ⅳ气候区的大城市不低于大寒日日照3h,第Ⅳ气候区的中小城市和第Ⅴ、Ⅵ气候区的各级城市不低于冬至日日照h。据此规定,比较各地现行日照间距,(表1)第Ⅱ、Ⅲ气候区的大中城市大多由现行的接近大寒日日照lh提高到大寒日日照2h,难度不大;第Ⅳ气候区大城市的日照标准有的保持现行水平,有的略有提高,难度也不大。中小城市的日照标准提高的幅度与大城市提高的幅度有的相当,有的略高一些;第Ⅴ、Ⅵ、Ⅶ气候区的现行日照间距已

冬至日包饺子方案

“孩子家长齐动员、欢欢乐乐迎新年”——包饺子活动(范县第二幼儿园2017 年-2018 年上学期) 一、活动意图: 此次活动我们以亲子的形式开展,主旨在让家长和孩子通过共同制作饺子的活动,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情,感受期末冬至日的节日气氛。更重要的是要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家”的温暖,度过了一个别有意义的冬至日。 二、活动准备: *各班分别分成 6 组,每组选一名组长。 *各班运用自己熟悉的比赛方式安排包饺子比赛活动。 1、家长:每个组长带一个刀,一个案板,一个擀面杖个。 2、幼儿园:调好的饺子馅,活好面,装饺子馅的盆(每个班至少6个),装饺子的托盆(每个班一个),一次桌布、手套、口罩,酱油、醋(每个班各一瓶) 3、班级:教师当天穿园服(扎马尾)、PPT(幼儿在园活动照片)、 音乐、视频、准备幼儿的碗勺、寝室内的床铺都叠放起来(空出场地煮饺子)

三、活动对象:全园教职员工及家长、幼儿(以班级为单位) 活动时间:2017年12 月22日下午 1、家长务必在2:00 到班。 3、教职员工在2:00 之前准备好活动场地。 活动地点:本班教室 四、活动流程: 致词: 首先我们非常感谢各位家长从百忙之中抽空来参加我们今天的亲子活动,谢谢你们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期末将至,我们将期末亲子活动与我国的传统美食——饺子相结合,让孩子们在认识,知道饺子的制作方法,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体验劳动的乐趣。临近期末了,我们欢聚在一起开展了以“孩子家长齐动员、欢欢乐乐迎新年”主题,本次亲子活动是“包饺子”。 接下来我来介绍一下今天的活动的流程: (一)欣赏包饺子过程,家长与幼儿一起包饺子。 1、先欣赏包饺子的过程:(事先找一个家长代表或保育员示 范)示范语:“将饺子馅放入皮中央,如果技术不熟练的话,不要放太多

北半球春分日秋分夏至冬至具体日期是多少

北半球春分日秋分夏至冬至具体日期是多少 北半球春分日秋分夏至冬至具体日期是多少 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 春分太阳位于黄经0度,3月20-22日交节 夏至太阳位于黄经90度,6月21-22日交节 秋分太阳位于黄经180度,9月22-24日交节 冬至太阳位于黄经270度,12月21-23日交节 秋分养生攻略 秋分节气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按照《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 要想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首先要防止外界邪气的侵袭。秋季天气干燥,主要外邪为燥邪。秋分之前有暑热的余气,故多见于温燥;秋分之后,阵阵秋风袭来,使气温逐渐下降,寒凉渐重,所以多出现凉燥。同时,秋燥温与凉的变化,还与每个人的体质和机体反应有关。要防止凉燥,就得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秋季锻炼,重在益肺润燥,如练吐纳功、叩齿咽津润燥功。饮食调养方面,应多喝水,吃清润、温润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阴生津的作用。

精神调养方面,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老人可减少说话,多登高远眺,让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消散。同时,秋分后,气候渐凉,是胃病的多发与复发季节。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患有慢性胃炎的人,应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 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回归传统节感受冬至日国旗下讲话

回归传统节感受冬至日国旗下讲话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你们知道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吗?“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初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歌》,想必大家一定还能脱口而出吧。在这二十四节气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那就是冬至。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回归传统节,感受冬至日》。 冬至这天阳光恰好直射在地球的南回归线上,北半球开始进入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老师们,同学们,下一周即将到来的12月22日,就是我国24节气中的冬至。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我国已经测出冬至来了,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冬至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根据冬至的阴晴冷暖可以预示未来的天气:冬至阴天,来年春旱;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冬至无雨一冬晴;冬至有雪来年旱,冬至有风冷半冬。 冬至过后,各地都进入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自冬至后的第一天到开春,人们习惯数着"九"来衡量天气的变化。“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一年的到来。如今过了

2500多年,在这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冬至仍散发着不可抗拒的 魅力。同学们,不知道以往每年的冬至日你们是怎么过的呢?你们知道冬至这天有哪些风俗习惯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在我们江南地区,吃汤圆、吃米团是过冬至的传统习俗,冬至的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还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既然冬至意味着难熬的严冬的到来,人们为何又要大加庆祝呢?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东西方在这个问题上有着惊人一致的智慧。在西方,诗人雪莱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在东方,老子说——物极必反,哀极必兴,否极泰来。是啊,人生的拐点往往在最低点开始攀升,只要我们牢记最可宝贵的希望,就如过了夜最长,昼最短的冬至,尽管气温日降,但毕竟昼渐长,夜渐短,终将春回大地。 但如今,不少同学只记得万圣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却忘了 我们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国学大师文怀沙说,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精神的氧气”,毕竟“树的影子拉得再长,也离不开树根;我走得再远,也走不出妈妈的心。”中华文明养育了我们五千年,历史的印记早已烙在每个炎黄子孙的生命里。当我们追韩剧、追日漫,万圣节送糖果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起活字印刷术,道德经,还有那汨罗江畔的身影?

夏至是哪一天

2015年夏至是哪一天 导读: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夏至的`来到意味着炎热天气的正式开始,之后天气越来越热,而且是闷热。您知道2015年夏至时间吗?2015年夏至是哪一天呢?夏至是几月几日呢?夏至养生吃什么呢?大家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2015年夏至时间:2015年夏至是哪一天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通过万年历我们可以看出夏至节气是2015年6月22日。 夏至是什么意思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疫、荒年与饥饿死亡。《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夏至作为古代节日,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辽史》),清朝又是“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与此相反,举凡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则有碍气机通跳,皆非所宜。康《养生论》对炎炎夏季有其独到之见,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即“心静自然凉”,这里所说就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 夏至养生吃什么 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按中医学的脏与脏之间的关系讲“肾无心之火则水寒,心无肾之水则火炽。心必得肾水以滋润,肾必得心火以温暖”从中不难看出心、肾之间的重要关系。

有效日照时间怎么算

一.前言 我国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在控制建筑密度和审批建设方案时,通常采用两种标准:日照标准和间距控制标准。其中,日照标准是指大寒日(或冬至日)日照时间数不小于2小时(或1小时);间距控制标准是根据当地规划主管部门规定的《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指定的比例来控制相邻建筑之间的距离。 日照标准:需要对每一个窗户进行日照分析,计算出窗户的日照时间段。这就需要在日照分析前,测绘出每个窗户的具体位置,同时还要考虑建筑物屋顶的形状,如果数据不正确,就直接影响计算结果。 同时,大寒日日照时间数不小于2小时的日照标准,针对纬度比较底的南方来说,规划部门比较容易操作。但对纬度比较高的北方来说,要真正按照日照标准来操作,那大部分北方城市的现有住宅都不满足要求,同时无法进行城市改造,影响城市的发展。 间距控制:主要针对多层建筑,由于其计算规则简单,易于操作,所以国内大部分城市在多层建筑中采用该标准控制。但针对高层建筑,由于其高度与面宽的比例比较大,而间距控制只考虑到太阳的高度角,所以相邻建筑之间的距离比较大,不能合理利用空间。 同时,间距控制一般按正南方向的太阳高度角计算。如果邻建筑之间有不同朝向时,间距控制的值就不好确定,所以对高层建筑或多层与高层混合的情况时,就不太适合。 二.日照预评估基本原理 如何将日照标准与间距控制标准相结合,并根据不同城市的发展需要,按照当地的纬度制定本地区的日照控制标准,已成为规划管理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日照预评估是采用日照分析的基本原理,既根据当地的经纬度,确定太阳的运行轨迹;同时根据当地规划主管部门制定的间距控制比例,按太阳的运行轨迹,计算出影响建筑的空间范围。 原理图一: 确定在一个拟建地块内,影响客体建筑日照的空间范围。 日照预评估只需要在一张规划图纸上,标记出拟建地块、需要分析的客体建筑及其他控制线。控制线一般指拟建地块建成后,希望地块内的任何建筑,日照影响范围限制在控制线内。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相邻的几个地块之间的相互影响。 日照预评估不需要客体建筑的具体窗户信息和建筑物的高度信息,只需要建筑的基底轮廓线,减少了大量的测绘工作,缩短的审批时间。

(最新)2020夏至是几月几日_2020夏至是几点几分.doc

2020夏至是几月几日_2020夏至是几点几分 2020夏至是几月几日_2020夏至是几点几分由会员“呀呀个呸”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夏季的第四个节气。在每年公历6月20或21或22日。视太阳到达黄经90°时为夏至节气。那么2020夏至是几月几日_2020夏至是几点几分,一起来看下吧! 2020夏至是几月几日_2020夏至是几点几分 公历2020年6月21日5点31分,农历庚子年五月一号 夏至介绍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各地的白昼达到全年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 同时,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在北京地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高达73°32′。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而此时的南半球正值隆冬。 天文专家称,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夏至过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夏至日过后,正午太阳高度也开始逐日降低。 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我国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夏至避暑北池》也写到”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中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麋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

冬至日照计算

冬至日照计算 【篇一:某一纬度日照时间计算方法】 某一纬度太阳日照时间计算方法 当天a点所在的纬度bca弧半球日照只有ca弧,则从北极俯视图如下: 近似把地球看做球体,设赤道半径r。 但是,我们不能无视实际情况因素,日出和日落太阳处于地平线, 加上空气散射影响所以日出半小时和日落半小时几乎无日照效果, 应减去1小时;除此之外出平原外的山区有 山体阻挡日光,也会减少日照,如果地处丘陵山区也应减去半小时 左右日照;还有海拔不同,远高于海平面地区日照比接近海平面地 区长。结果,综合考虑冬至时北回归线有效日照在9小时左右。 【篇二:天津市日照分析计算规则-0905】 天津市日照分析计算规则 一、目的 日照分析是指,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技术部门采用分析软件,在指 定日期进行模拟计算高层建筑对其北侧某一规划或保留地块的建筑、建筑部分层次的日照影响情况或日照时数情况。 日照分析应编制《日照分析报告》,作为规划管理部门进行建筑管 理(审核方案、初步设计,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的依据。 本规则适用于拟建高层建筑,多层建筑不作日照分析,根据天津住 宅建筑间距设计标准要求按日照间距控制。 二、日照分析对象、标准 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gb 50180-93)规定:居住建筑全天有效日照时间需满足大寒日2小时,老年人居住建筑 全天日照有效时间需满足冬至日2小时,旧区改建项目全天有效日 照时间需满足大寒日1小时; 根据《住宅设计规范》(2003年版 gb 50096-1999)规定:每套住 宅至少应有一个居住空间能获得日照,当一套住宅中居住空间总数 超过四个时,其中宜有二个获得日照; 根据《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2005)规定:住宅应充分利用 外部环境提供的日照条件,每套住宅至少有一个居住空间能获得冬 季日照;

杜甫冬至诗词《小至》译文及赏析

杜甫冬至诗词《小至》译文及赏析 小至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译文】 天时人事,每天变化得很快,转眼又到冬至了,过了冬至白日渐长,天气日渐回暖,春天即将回来了。 刺绣女工因白昼变长而可多绣几根五彩丝线,吹管的六律已飞动了葭灰。 堤岸好像等待腊月快点的过去,好让柳树舒展枝条,抽出新芽,山也要冲破寒气,好让梅花开放。 我虽然身处异乡,但这里的景物与故乡的没有什么不同之处,因此,让小儿斟上酒来,一饮而尽。 【注释】 ⑴小至:指冬至前一日,一说指冬至日的第二天 ⑵五纹:指五色彩线。《唐杂录》载,冬至后日渐长,宫中女工比常日增一线之功。添弱线:古代女工刺绣,因冬至后,白天渐长,就可以多绣几根丝线。 ⑶葭:初生的芦苇。琯:古代乐器,用玉制成,六孔,像笛。动浮灰:古时为了预测时令变化,将芦苇茎中的薄膜制成灰,放在律管内,每到节气到来,律管内的灰就相应飞出。浮灰:一作“飞灰”。 ⑷腊:腊月。 ⑸云物:景物。乡国:家乡。 ⑹覆:倾,倒。 【赏析】 由于冬至特定的节气和自然环境,诗人墨客们都会感叹时光与人生,感叹岁末与寒冬,讴歌冬至节。诗圣杜甫《小至》诗中的“小至”,是指冬至日的第二天(一说前一天)。 《小至》写冬至前后的时令变化,不仅用刺绣添线写出了白昼增长,还用河边柳树即将泛绿,山上梅花冲寒欲放,生动地写

出了冬天里孕育着春天的景象。诗的末二句写他由眼前景物唤起了对故乡的回忆。虽然身处异乡,但云物不殊,所以诗人教儿斟酒,举杯痛饮。这举动和诗中写冬天里孕育着春天气氛的基调是一致的,都反映出诗人难得的舒适心情。 全诗紧紧围绕“小至”的时令,叙事、写景、抒感,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情趣,切而不泛。开篇二句:“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是说冬至后白昼渐长,阳气渐舒,冬至既到,春天也就不远了。作者以咏叹笔调点明“阳生春来”与冬至的诗题紧扣,作为总起。中间两联:“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是分承:颔联,直承首联“冬至”的自然节令特征;颈联,直承冬去春来的景物特征;最后是尾联:“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它以抒情作结。在这无可奈何的情景下,就让儿子取酒来尽饮吧!“事”、“景”、“感”三者烘托,从中可自然地悟出诗人写的只能是“小至”时令,而断非其他什么节候,这正是诗人感受敏锐,立意高远,选材典型,热爱生活的不俗体现,正是:“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了。

精选最新夏至日和冬至日

冬至和夏至的关系 夏至、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二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冬至夏至日是相对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而言的。其实对我们北半球来说,夏至那天更接近于地球的远日点,虽然地球距离太阳最远,但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的北回归线上,所以是炎热夏天的开始,所以说是夏至日。冬至那天,虽然地球距离太阳最近,但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的南回归线上,所以是寒冷冬天的开始,所以说是冬至日。 而夏至与冬至在24节气中是两个标志点,夏至一般在6月21或22日,冬至是12月21或22日,两者相差半年,夏至在北半球是阳光日照最长的一天,冬至正相反,是阳光日照最短的一天。 在北半球,一般夏至过后,天气会加速热起来,一般后10天开始进入伏天,冬至过后开始进入一年的最冷时候,冬至后开始数九,俗话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都和夏至和冬至直接相关。 “吃冬至肉” 是南方冬至扫墓后同姓宗族祠堂按人丁分发“胙肉”的古老食俗。肉有生、熟两种,分时有许多规矩。加区别学历高低,清有童生、秀才、举人、进士四级,民国有高小、中学、大学、留学四级,以示鼓励;优先照顾老人,在50、60、70、80、90年龄段,数量依次递增,以示敬重。冬至肉用祠堂公积金或富家捐款购置,族长主理其事在当时被视作一份厚礼。 “供冬至团” 也见于江南。冬至团是以糯米粉为面团,内包肉、莱、糖、果、豇豆、赤豆沙、萝卜丝等蒸成。主要充作供品,也可蹭送亲邻或待客,是冬至亚岁宴上的必备食品之一。 冬至“馄饨拜各” 是北方的冬至食俗。《燕京岁时记说;“(冬至)民间…唯食馄纯而已。”《帝京岁时广记》说;“预日为冬夜,祀祖羹饭之外,以细肉馄饨奉献。谚所谓冬至馄饨夏至面之遗意也。”之所以选用馄饨拜冬,是因为“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 冬至吃水饺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 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