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四川 成都夏至日和冬至日太阳方位角和高度角表
夏至日各时段太阳高度角及太阳方位角
![夏至日各时段太阳高度角及太阳方位角](https://img.taocdn.com/s3/m/3f7c5cc0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cd.png)
夏至日各时段太阳高度角及太阳方位角太阳高度角还是太阳方位角,都跟纬度有关,不确定所在地计算出来的结果都会大大不同。
夏至日太阳到达北回归线上,在北回归线上,太阳高度角在正午(12:00)是九十度。
但是随着纬度的增加,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小。
在北极点而上,太阳高度角是0,也就是说在地平线上。
北半球的其他地点,其各时段的太阳高度角从日出时分的0°,到正午时分的最大角度,再到日落时的0度。
太阳高度角在0°到(所在地的维度-23°26′)之间变化。
太阳高度角简称为“太阳高度”(其实是角度)。
太阳高度是决定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能数量的最重要的因素。
我们用h来表示这个角度,它在数值上等于太阳在地球地平坐标系中的地平高度。
一般时间太阳高度角随着地方时和太阳的赤纬的变化而变化。
太阳赤纬(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相等)以δ表示,观测地地理纬度用φ表示(太阳赤纬与地理纬度都是北纬为正,南纬为负),地方时(时角)以t表示,有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sinh=sinφsinδ+cosφcosδcost太阳高度是赤道冬至日的太阳高度为:90°-[0°-(-23.5°)]=113.5°太阳绕银河系中心公转,绕银河系中心公转周期约2.5×10⁸年。
银河系中心可能有巨大黑洞,但它周围布满了恒星,所以看上去象"银盘"。
这些恒星都绕"银核"公转。
与地球公转不同,这些恒星公转每绕一周离"银核"会更近。
根据太阳活动的相对强弱,太阳可分为宁静太阳和活动太阳两大类。
宁静太阳是一个理论上假定宁静的球对称热气体球,其性质只随半径而变,而且在任一球层中都是均匀的,其目的在于研究太阳的总体结构和一般性质。
在这种假定下,按照由里往外的顺序,太阳是由核心、辐射区、对流层、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构成。
光球层之下称为太阳内部;光球层之上称为太阳大气。
中国天津夏至日和冬至日太阳方位角和高度角表
![中国天津夏至日和冬至日太阳方位角和高度角表](https://img.taocdn.com/s3/m/808b4c4a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88.png)
中国天津夏至日和冬至日太阳方位角和高度角表夏至和冬至是中国传统节气中最重要的两个节日。
夏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也代表着夏季的开始。
冬至日则是一年中黑夜最长的一天,标志着冬季的开始。
在这两个特殊的日子里,太阳的方位角和高度角也有着显著的变化。
在夏至日,太阳的方位角最高。
我们可以观察到,太阳从东方升起,逐渐向南方移动,最后在西方落下。
这意味着南方地区的白天更长,而北方地区的夜晚更短。
这一现象是由于地球轨道的倾斜导致的,夏至日正是地球北半球向太阳倾斜最多的时候。
夏至日太阳的高度角也最大。
高度角指的是太阳在天空中与地平线的夹角。
当太阳正午时,它的高度角达到了一年中最大的值。
由于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我们可以感受到夏季的酷热。
夏至日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也是与地球的倾斜有关。
当地球的倾斜使得太阳直射点移至北纬23.5度时,夏至日就到来了。
冬至日与夏至日正好相反。
在冬至日,太阳的方位角最低。
我们可以观察到,太阳从东方升起后向南方移动,并在北方的最低点折返,然后在西方落下。
这意味着北方地区的白天更短,而南方地区的夜晚更长。
与夏至日相反,冬至日正是地球北半球远离太阳的最远的时候。
冬至日太阳的高度角也最小。
在冬至日的正午时刻,太阳的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由于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我们可以感受到冬季的寒冷。
冬至日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也与地球的倾斜有关。
当地球的倾斜使得太阳直射点移至南纬23.5度时,冬至日就来临了。
夏至和冬至的变化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气候和生活方式。
夏至日的长白天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户外活动,享受炎炎夏日的阳光和热浪。
而冬至日的长黑夜则让人们更多地待在室内,温暖自己,享受着冬季的宁静和祥和。
正是由于太阳方位角和高度角的变化,夏至和冬至成为了古人进行农事活动的重要参考。
夏至后,人们开始种植夏季作物,利用长白天的时间和充足的阳光进行丰收。
而冬至后,人们开始储备食物,度过漫长的冬季。
总的来说,夏至和冬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两个节气,同时也代表着天文学中太阳方位角和高度角的变化。
国内几个日照分析软件的计算误差对比研究概要
![国内几个日照分析软件的计算误差对比研究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c39d1302a76e58fafab00384.png)
国内几个日照分析软件的计算误差对比研究(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工程软件研究所,北京100013)【摘要】本文针对国内日照分析软件实际应用中计算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使用SUNLIGHT、天正和众智日照分析软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对比分析,初步得出了造成日照分析误差的几个重要来源,如太阳方位计算误差,计算精度造成的误差和日照分析结果后处理方面造成的误差。
本文除深入对比剖析原因外还给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对解决国内目前日照分析计算误差问题,更好的促进日照分析软件的良性发展和进一步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日照分析;多点分析;平面等时线【中图分类号】TP391.72 【文献标识码】A1前言20世纪80年代,日照分析开始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最初主要采用计算机绘制阴影图和日照等时线,随着CAD技术的普及,国内设计部门较多地应用以Autodesk公司的AutoCAD 软件作为支撑平台二次开发出的建筑日照软件。
但是其具有很多局限性,首先受制于国外图形平台,应用开发存在众多限制,最终用户使用要涉及平台正版问题,AutoCAD二维图形平台对于三维建模、三维观察浏览和后期效果表现方面目前也不尽人意。
目前国内主要的几家日照分析软件都通过了建设部验收和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试验检测,但在日照分析软件实际应用中发现使用不同日照分析软件的计算结果可能存在一定范围内的误差,如果用户使用的日照分析软件和规划审批部门使的软件不同,可能在审批校核中出现计算结果存在误差而无法通过审批的问题。
PKPM SUNLIGHT是基于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维图形平台PKPM3D的日照分析软件,是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指定使用的检测工作应用软件,主要用于建筑日照的检测测算、评估和鉴定工作。
本文使用SUNLIGHT软件4.2版和天正日照分析软件7.5版、众智日照分析软件8.1版的分析计算结果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对比分析,通过大量实例的比较计算,验证了目前国内几个主要的日照分析软件其计算结果可能会存在一定误差,其结果误差范围可能为1~5分钟,本文对误差原因从日照计算太阳方位计算、分析计算精度到结果计算后期处理方法等多个方面对计算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得出了初步的分析结论。
中国 四川 成都日照长度和太阳高度角表
![中国 四川 成都日照长度和太阳高度角表](https://img.taocdn.com/s3/m/29a794c4b14e852458fb5783.png)
6月2日
82
14:01
6月3日
82
14:01
6月4日
82
14:02
6月5日
82
14:03
6月6日
82
14:03
6月7日
82
14:04
6月8日
82
14:04
6月9日
82
14:05
6月10日
82
14:05
6月11日
83
14:06
6月12日
83
14:06
6月13日
83
14:07
6月14日
83
14:07
10:51
2月7日
44
10:53
2月8日
44
10:54
2月9日
45
10:56
2月10日
45
10:58
2月11日
45
10:59
2月12日
46
11:01
2月13日
46
11:03
2月14日
46
11:04
2月15日
47
11:06
2月16日
47
11:08
2月17日
47
11:09
2月18日
48
11:11
2月19日
41
10:40
11月14日
41
10:38
11月15日
41
10:37
11月16日
41
10:36
11月17日
40
10:34
11月18日
40
10:33
11月19日
40
10:32
11月20日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曲线图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曲线图](https://img.taocdn.com/s3/m/c4d627faaef8941ea76e05d6.png)
【典型例题】读下图回答1~2题: 典型例题】读下图回答1
1.上图中a的值可能为( 1.上图中a的值可能为( A ) 上图中 A.b+46° A.b+46°52′ B.b+66°34′ C.b+23°26′ D.2bD.2b-23°26′
2.当甲地正午太阳高度为b 2.当甲地正午太阳高度为b时,乙地太阳高 当甲地正午太阳高度为 度如右图所示,则乙地的坐标为( 度如右图所示,则乙地的坐标为( D ) A.70° 90° B.70° 90° A.70°N,90°W B.70°S,90°E C.83°26′N, D.70° 90° C.83°26′N,900E D.70°N,90°E
c b a
90º´S 66 º34´ ´ ´
b a c
23 º26´ 0 º 23 º26´ ´ ´ 66 º 34´ 90 ºN ´
26´ 23 º26´ 26 0 º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秋分日 D 冬至日
【图文转换】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曲线图 图文转换】
读图分析, 赤道、回归线及极圈上正午太阳 读图分析, 赤道、 高度的季节变化分别对应图中的哪条曲线? 高度的季节变化分别对应图中的哪条曲线?
难点突破】 【难点突破】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 ☆推导过程 推导过程
③计算15 N在二分二至日及直射时的正午太 计算15º 15 阳高度角, 阳高度角,并计算该纬度在一年内的正午太 阳高度变化幅度。 阳高度变化幅度。 夏至日:81°34′;冬至日:51°34 ′ 夏至日:81°34′;冬至日:51° 直射时:90°; 直射时:90° 二分日:75° 二分日:75° 变化幅度:38° 变化幅度:38°26′
(6)南北极圈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图 )
日期、时间和当地经纬度计算太阳天顶角和方位角
![日期、时间和当地经纬度计算太阳天顶角和方位角](https://img.taocdn.com/s3/m/9604b879a26925c52cc5bfc5.png)
根据日期、时间和当地经纬度计算太阳天顶角和方位角的原理转载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王炳忠研究员编写的《太阳辐射计算讲座》。
在开展野外试验的时候,经常需要知道当时的太阳天顶角和方位角,比如测量地物反射率时,需要知道太阳天顶角,来选择恰当的灰板反射率曲线。
进行地物BRDF测量时,更需要知道太阳天顶角。
太阳天顶角和方位角可以通过经纬仪实地测量得到,但是经纬仪携带不便。
只要知道当地经纬度和时间,就可以根据下文的原理,计算得到当时当地的太阳天顶角和方位角。
1日地距离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太阳位于椭圆两焦点中的一个。
发自太阳到达地球表面的辐射能量与日地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因此,一个准确的日地距离值R就变得十分重要了。
日地平均距离R0,又称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1.496×108km或者,更准确地讲等于149597890±500km。
日地距离的最小值(或称近日点)为0.983天文单位,其日期大约在1月3日;而其最大值(或称远日点)为1.017天文单位,日期大约在7月4日。
地球处于日地平均距离的日期为4月4日和10月5日。
由于日地距离对于任何一年的任何一天都是精确已知的,所以这个距离可用一个数学表达式表述。
为了避免日地距离用具体长度计量单位表示过于冗长,一般均以其与日地平均距离比值的平方表示,即E R=(r/r0)2,也有的表达式用的是其倒数,即r0/r,这并无实质区别,只是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不可混淆。
我们得到的数学表达式为E R=1.000423+0.032359sinθ+0.000086sin2θ-0.008349cosθ+0.000115cos2θ(1)式中θ称日角,即θ=2πt/365.2422(2)这里t又由两部分组成,即t=N-N0(3)式中N为积日,所谓积日,就是日期在年内的顺序号,例如,1月1日其积日为1,平年12月31日的积日为365,闰年则为366,等等。
N0=79.6764+0.2422×(年份-1985)-INT〔(年份-1985)/4〕(4)2太阳赤纬角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称黄道面,而地球的自转轴称极轴。
计算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位角确定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
![计算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位角确定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https://img.taocdn.com/s3/m/7350f61b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04.png)
计算太阳⾼度⾓和太阳⽅位⾓确定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地球绕太阳公转,由于地轴的倾斜,地轴与公转轨道平⾯始终保持着⼤概66°34′的夹⾓,这样,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26′之间往返移动,并决定了太阳可能直射的范围:春分、秋分⽇,太阳直射⾚道,即直射点的纬度为0°。
冬⾄⽇,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S,夏⾄⽇,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N。
春分⽇左右,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
春分,每年公历⼤约为3⽉20⽇左右公历6⽉21⽇左右⽇左右。
夏⾄这天,太阳运⾏⾄黄经90夏⾄是⼆⼗四节⽓之⼀,在每年公历夏⾄度(夏⾄点,⽬前处在双⼦座),太阳直射地⾯的位置到达⼀年的最北端,⼏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公历9⽉22~24⽇。
太阳在这⼀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道,因秋分秋分,每年的公历此全球⼤部分地区这⼀天的24⼩时昼夜均分,各12⼩时。
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由⾚道进⼊南半球,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天中⽩昼短于⿊夜;北极附近也即将迎来⼀年中连续6个⽉的漫漫长夜与连续6个⽉不灭的星空。
公历12⽉21~23⽇。
冬⾄,时间在每年的公历冬⾄同时,由于地球⾃转,各个时刻太阳的轨迹是不同的。
⼀般来说,同⼀纬度地区在相同的⽇期,正午的太阳⾼度⾓相对于其它时刻来说是最⼤的。
所以影响太阳⾼度⾓的因素有3个,⼀是纬度,⼆是⽇期、三是时刻。
如在冬⾄、夏⾄⽇,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地区相同时刻的⾼度⾓要⾼于该地区相同时刻不同⽇期的⾼度⾓。
⾃然,在相同⽇期,相同纬度地区中午时刻的⾼度⾓最⾼。
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可以由太阳⾼度⾓和太阳⽅位⾓来确定。
太阳⾼度⾓⼜称太阳⾼度、太阳俯仰⾓,是指太阳光线与地表⽔平⾯得之间的夹⾓。
太阳⽅位⾓即太阳所在的⽅位,是指太阳光线在地平⾯上的投影与当地⼦午线的夹⾓,可以近似看作是树⽴在地⾯上的直线在阳光下的阴影与正南⽅向的夹⾓。
中国重庆夏至日和冬至日太阳方位角和高度角表
![中国重庆夏至日和冬至日太阳方位角和高度角表](https://img.taocdn.com/s3/m/02125f3b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f1.png)
中国重庆夏至日和冬至日太阳方位角和高度角表夏至和冬至是中国农历中的两个重要节气,分别代表着一年中最长的白天和最长的黑夜。
这两个节气与太阳的位置和角度密切相关,了解它们的太阳方位角和高度角表,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重庆地区的气候和天文现象。
夏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它标志着夏季正式开始。
在夏至当天,太阳升起的方位角和高度角会有所变化。
夏至时,太阳方位角约为东北偏东66.5°,高度角约为49°。
这意味着太阳从东北方升起,继续往东偏南方向升高,达到最高点后再慢慢下降。
在夏至当天,太阳的高度角是最高的,这也是为什么这一天白天最长的原因之一。
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地面的温度和日照时间。
夏至时的高度角较高,太阳光照更直接,使得地面受到更多的太阳辐射,温度也相对较高。
由于太阳高度角较大,太阳直射点接近北纬23.5°,重庆地区夏至日的气温通常较高,夏季炎热。
冬至日,是一年中黑夜最长的一天,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开始。
在冬至当天,太阳升起的方位角和高度角也会发生变化。
冬至时,太阳方位角约为东南偏南113.5°,高度角约为26°。
这意味着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然后向东偏北方向升高,最高点较低,再慢慢下降。
在冬至当天,太阳的高度角是最低的,这也是为什么这一天黑夜最长的原因之一。
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同样影响着地面的温度和日照时间。
冬至时的高度角较低,太阳光照较为斜射,使得地面受到的太阳辐射相对较少,温度也较低。
由于太阳高度角较小,太阳直射点接近南纬23.5°,重庆地区冬至日的气温通常较低,冬季寒冷。
了解夏至和冬至的太阳方位角和高度角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预测重庆地区的气候和天气状况,还能让我们更好地把握自然环境下的时间和光线变化,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和工作。
此外,对于进行户外活动和摄影爱好者来说,了解太阳方位角和高度角也能对活动和摄影地点的选择和取景角度有所帮助。
在观察太阳方位角和高度角时,我们可以通过地图、日晷等工具来辅助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