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现象之日常委婉语的表达
中西方文化差别及相同点分析
中西方文化差别及相同点分析委婉语作为日常语言现象频繁的出现在我们的日常交往中,这其中包括没一个社会、言语共同体、社会阶层,是人们协调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
HughRawson曾在其著作中提到“:委婉语如此深深潜入我们的语言,以致我们中间没有谁,即使那些自诩为直截了当的人,能够在不使用委婉语的情况下过完一天。
1”每一种文化中,都存有着无法直接表达的事物,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为了避开涉及到的粗俗事物,通常采用迂回曲折的表达方式,使所表达的内容更悦耳。
委婉语的出现不但补充了语言应用的不足,而且还极大地丰富了语言词汇。
委婉语是社会文明的产物,它既是语言现象,又是文化现象。
英汉两种语言拥有其语言上的共性,但是在其各自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受到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既有独特性又有共性。
反映在委婉语方面也是如此,英汉委婉语之间也是有同有异。
本文尝试从委婉语所反映的中西方文化异同点做探讨性研究。
一、表示“年老”的委婉语对待“老”的不同看法,体现了中西方不同文化价值观。
在西方文化中,“老”意味着行动迟缓、思想僵化、怪癖、思想僵化等,是大家避讳的词语。
中国人并不避讳“老”,普遍认为“老”字代表着丰富的阅历、经验、智慧、成熟、可靠、受尊重,以“老”为荣,不在避讳范围之内。
例如“老板”、“老总”“、老师傅”等词中并没有年龄的内涵,而是说话人借以表达对对方的敬意。
年轻人通常以“老”称呼老年人以示尊敬,在姓氏之后加一“老”字,更有“德高望重”之感,例如“王老”、“马老”等等。
向年纪大的人问年龄时,通常说“您老高寿?”。
这些都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尊老、重老的传统美德。
在美国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人告诉了你他的年龄,他就会告诉你关于他的一切”,可见西方人对于“老”和年龄是极其敏感的。
如果用“old”一词称呼上了年纪的人,会令对方相当反感,感到受到侮辱,觉得被别人当做包袱或没有用的人。
英语中有很多相关“老”的委婉语,例如“theadvancedinage”(年龄上占优势的人);“seniorcitizen”(资深公民);sec-ondchildhood(第二少年期);“thematurepeople”(成熟的人)等等来替代“theoldpeople”(老人)。
禁忌语与委婉语的中西方文化特征
禁忌语与委婉语的中西方文化特征禁忌语和委婉语是不同文化中常见的语言现象。
中西方文化中的禁忌语和委婉语反映了文化传统、社会价值观和人际交往方式的差异。
以下是中西方文化中禁忌语和委婉语的一些特征:中文中的禁忌语通常涉及到一些敏感的话题,如病痛、灾难、死亡、老年人、负面情绪等。
由于中文语言中对这些话题的表达存在一定的禁忌,人们往往会选择使用委婉语来替代直接表达。
“病危”可以用“身体不适”来替代,“死亡”可以用“去世”或“离世”来替代。
这种表达方式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给对方带来不舒适或伤害。
西方文化中的禁忌语更多地涉及到种族、性别、宗教等多元化问题。
由于西方社会强调言论自由和平等,一些对敏感话题的直接表达被视为不礼貌或歧视行为。
人们往往会使用委婉语或更为客观的表达方式来替代。
“fat”可以用“plus-sized”来替代,“black” 可以用“African American”来替代。
在中文中,委婉语的使用常常涉及到语言修辞和象征意义的运用。
人们会使用一些比喻、暗示或间接表达的方式来陈述自己的意思。
这种表达方式形象生动,富有诗意,能够减轻或缓和对方的情绪。
由于中文中还有许多成语、谚语和俗语,人们通过引用这些常用的语言表达方式来实现委婉的表达。
“垂垂老矣”来表示一个人年纪很大,“身体倍棒”来表示一个人身体非常健康。
除了以上的特征,中西方文化中的禁忌语和委婉语还受到社会地位、年龄和性别等方面的影响。
在中文中,由于强调尊重、礼貌和恭敬,人们往往会对长辈或有权威地位的人使用更为委婉的表达方式。
而在西方社会中,人们注重平等和个人权利,无论地位大小,人们普遍使用相似的表达方式。
中西方文化中的禁忌语和委婉语反映了不同文化中人们对话语和交往方式的认知和态度。
了解并尊重他人文化中的禁忌语和委婉语,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交际中委婉语的语境解析——具体委婉语
委婉语(euphemism)一词源自希腊语。
“eu”是前缀,意思是“好的”,词根“pheme”的意思是“话语”,因此字面上的意思是说好听的话或用礼貌的方式说话。
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文化在语言当中的一种体现。
在语言交际中,人们对某些概念或事物总想避免直接提到,尽管在他们所用的语言里有这些词语。
要提到某种概念或事物时,就用另一个听起来比较委婉的词语来替代。
委婉语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共存于人类社会各语种之中,无论在书面或口头表达中,人们都有意或无意地在使用委婉语,使交际顺利、愉快地进行。
在当今社会中,委婉语的使用更是有增无减,而且不断推陈出新,令人目不暇接。
对委婉语的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可谓如火如荼.什么是委婉语?不同的书有着不同的定义。
但归纳起来,其大意不外乎是:委婉语往往是用一种令人愉快的、委婉有礼的、听起来不刺耳的词语来代替令人不快的、粗鲁无礼的、听起来刺耳的词语。
根据不同的标准,委婉语有不同的分类。
根据所表达事物禁忌与否,把委婉语分为积极委婉语和消极委婉语。
根据委婉语的本义是否被遗忘可分为无意识委婉语和有意识委婉语。
语境是研究语言使用和功能的一个重要的语言学范畴。
语境的定义很广,而且不同学派、不同学科中人们对其认识也不一样。
但就一般而言,语境就是言语交际所依赖的环境。
语境直接影响委婉语的选择和理解,而委婉语的运用也依赖于语境。
如果对语境有足够的了解,并能恰当地加以利用,就能获得较好的语境效果,取得交际成功。
中文摘要委婉语在社会和文化交际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是一种重要的交际策略,它是用一种间接而礼貌的方式来表达使人感到不快、尴尬的事情。
迄今为止,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来研究委婉语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与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相比,其他研究方法都或多或少地缺乏普适性。
鉴于委婉语是交际过程中语言使用者顺应交际语境做出的具体的语言选择,是为实现某些交际目的而采取的一种语言策略,故运用顺应理论对委婉语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中西方委婉语中的文化差异分析
中西方委婉语中的文化差异分析作者:董兆慧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4年第08期【摘要】委婉语在中西方语言的使用过程中都是一种普遍现象,这些委婉语在这两种语言的表达形式和文化内涵上有相同点,也有差别。
本文对中西委婉语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促进中西方跨文化交流。
【关键词】委婉语汉语英语在各民族生活中,委婉语都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是英语和汉语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
委婉语同时又是一种文化现象。
当说话者感到直率的说法可能会引起听话者的某种厌恶时,出于忌讳或礼貌,就通过调整遣词造句来克服这些心理障碍。
这样便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实现独特的修辞意义,产生独特的语言效果。
大体上都贯穿了两个原则:一是若即若离的原则,一是美好中听的原则。
一般说来,委婉语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避免刺激,给人以安慰;二是消除粗俗,给人以文雅;三是摒弃陈腐,给人以新颖。
一、委婉语的内涵委婉语(Euphemism)一词源自希腊语。
前缀“eu”的意思是“good”(好),词根“-phemism”意为“speech”(言语),合起来意思是“word of good omen”(吉言或好听的说法)。
委婉语指的是由一个词或一个比较有利的暗示或更少的不愉快的联想来进行指明或替代。
二、常用英汉委婉语的文化差异在中西方人们的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本文以有关死亡,称谓和职业的常用委婉语为例进行说明。
1.有关“死亡”的委婉语有关。
英国和美国的大多数人信奉基督教,基督教的教义成为人们所遵循的伦理规则。
英语委婉语的“死”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圣经或她的传说和涉及到的典故。
基督教认为上帝是万物的主,人在最后一定会“回答神的最后的召唤”。
因此,人要遵循一个良性的路径,首先“cross the River Styx(穿越冥河)”,然后“pay Saint Peter a visit(付圣徒彼得参观)”,所以,最后人们终将死亡说成是“go to the Heaven(去天堂)”终于能够睡在耶稣或上帝的怀抱里,或者“go to his final reward(得到人生最后的奖赏)”以及“one's name inscribed in the Book of Life (自己的名字镌刻在生命之书)”。
委婉语论文:中西委婉语的对比
委婉语论文:中西委婉语的对比摘要:委婉语是一种中西文化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是为了达到理想交际效果而采用的一种策略。
委婉语同时又是一种文化现象。
当说话者感到直率的说法可能会引起听话者某种程度的厌恶时,出于忌讳或礼貌,就通过遣词的调整来克服上述的心里障碍。
本文旨在通过将中英文两种语言中委婉语的使用进行对比,从中发现中西文化委婉语使用的差异,以提高英语学习者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委婉语;差异;对比一、前言委婉语是各民族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是英语和汉语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
委婉语的特征就是用一种不明说的,能使人感到愉快或尊敬意味的表达方式。
它通过语言来调剂人际关系,而且它还是一种社会语言学现象,通过它可以避免语言过于直接、刻薄而给对方造成伤害。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委婉语。
由于委婉语是语言运用常规的背离,因而它在本质上是一种语言变异现象,它是促成语言变化的潜在机制之一。
随着中国和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碰撞,现实需要我们对英语和汉语中委婉语的对比进行较为广泛的研究,熟悉其在社会交际中的功能,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它,并恰如其分的使用它。
二、中西委婉语的对比(一)在礼貌方面的共通性在社会交往中,无论中西方都讲究讲话的礼貌功能,选择委婉的表达法是有修养的人的表现,说话人使用委婉语,不仅显得彬彬有礼,还会因为照顾了对方的情面可获取对方的好感。
例如英语里面的“老”在西方文化中是忌讳的,于是一些关于年龄的委婉语就应运而生,如用“senior citizen”(高级公民)“,the longer living”(年长者)等来代替。
作为教师,也不能说你的学生笨,要表述成“a slow learner”(他学得慢),或“underachiever(他尚未发挥潜力)”;在英语中,各种残疾人一般被称为“the invalid”(病弱的);“deaf”(耳聋的)被称为“slow of hearing”(听觉迟钝的);“blind”(失明的)被称为“visually retarded”(视力上有障碍的);“color blind”(色盲)被称为“color deficient”(色觉有缺陷的)。
中英文化中的禁忌语和委婉语
摘要:每个民族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语言在表现形式上有很大的差异。
本文选取中英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禁忌语和委婉语,讨论中英文化的异同,从而更好地理解别的民族的交际风格和语用习惯,消除交流上的障碍。
关键词:中英文化禁忌语委婉语一、不同之处禁忌语和委婉语在每个民族的语言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禁忌语的存在导致委婉语大量的出现。
委婉语和禁忌语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等。
中国和英语国家,由于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的不同,两种语言文化中的禁忌语和委婉语有着共同点,但也有很多不同。
中国素来是礼仪之邦,尤其注重社会等级之分,这一点鲜明地体现在名字和称谓中。
上级或长辈的名字就是一个禁忌,不能直呼其名。
在中国古代,人们在起名字时,需要避开君主或长辈的名讳,以示尊重。
即使在现在,人们也不会用长辈的名字给新生儿命名,然而在西方,孩子的名字中可能包含着长辈的名字,表达对长辈的尊重或纪念。
很多中国人看来表示热情友好的话,在英语国家的人看来则成了“刺探隐私”,英语中这样一句谚语:“a man’s home is his own castle.”更是表明英语国家的人对个人隐私的重视。
在中国,亲戚朋友甚至不熟的人之间,可能会问“你几岁了”“你一个月工资多少”这样的问题,但对于英语国家的人来说,就是忌讳。
除非他们明确表示不介意,不然最好不要问他们以下问题:how old are you?what are your wages?you make a lot of money,don’t you?what’s your name?how much did that pair of shoes cost you?二、中英两个民族在禁忌方面存在的相同之处(一)死亡中国人自古以来都很忌讳“死亡”,认为提到死亡是很不吉利的事情,《礼记·曲礼》中这样说道:“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甍,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而佛教用语中也出现“圆寂”、“涅槃”和“坐化”这样的词。
中西方委婉语在跨文化交际中使用的比较
中西方委婉语在跨文化交际中使用的比较中西方国家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委婉语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在跨文化交际中有着举足轻重地位,只有互相理解差异才能更好地交流合作。
委婉语是用温和、含糊和迂回的说法替代粗俗、生硬和直率的说法。
明确委婉语在跨文化交际中避讳、避俗、礼貌和掩饰的功能,进而在外语习得过程中留意、积累、掌握委婉语的运用,以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委婉语(euphemism)是人类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指用婉转含蓄或拐弯抹角的说法代替会使人不越货不够尊敬的言词。
委婉语是语言实现其交际功能的一个重要和必要的途径,因而委婉语研究在语言研究中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实际的交际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人们要谈及一些忌讳性话题,但又不能直截了当的表达,于是委婉语便应运而生。
委婉语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根植于各国文化系统中,体现了五彩的社会心理状态和语言文化内涵。
在经济低糜的战争年月下,语言普遍粗野化,委婉语出现频率较少;若在太平盛世,人们自然追求语言文明,委婉语出现频率相对增多。
近代社会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经济状况变化大,进展快,人类也不断变动、进步,出现大量的社会、心理、语言的忌讳,这成为产生委婉语的前奏。
中西方委婉语在跨文化交际中体现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也有着不同的语用功能。
首先体现在英汉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中的避讳功能。
委婉语的产生源于禁忌,它是委婉语的原始功能。
在远古时代,人们就相信预言这种符号与它的真实内容之间存在一种同一和效应关系,它不仅能赐福与人,而且具有降祸的神奇魔力。
为避凶求吉,同时达到交际目的,人们创造了委婉语。
中西方仁在谈到诸如疾病、死亡、性等现象时,都是用委婉语以达到禁忌或文雅的目的。
例如,令人最忌讳的“死”(death)常用“pass away”,“to fall asleep”,“God rest his soul”“,fall asleep”“,to be with God”,“to go west with”等来表达,其目的即减少或消除人们对死亡的恐惧感,从而达到忌讳的交际功能。
试论委婉语的跨文化现象
委婉 语 , 称 婉 曲 , 讳 称 , 人 类社 会 中 普 遍 存 在 的 一 种 语 言 现 象 。 种 ” 又 或 是 的含 义 , 而后 者 则 不 带 有 歧 视 、 骂人 的 意 味 , 现 了 对 私 生 子 一 视 同 仁 体 英 文 ep e i 一 词 源 自 希 腊 语 , 头 “ u uh ms m 词 e ”的 意 思 是 “ od ( ) 词 干 的 态 度 。 而 这几 年 中 国人 用 “ 外 恋 ” “ 遇 ” “ 人 ” “ 婚 ” 委 婉 语 go ” 好 , 婚 、外 、情 、试 等
这些 都 反 映 出 了两 大 民 族 对 “ 死亡 ” 法 的相 似 之 处 。 看 中 、 两 国 对 婚 前 、 外 性 行 为 都 持 否 定 态 度 , 随 着 社 会 的 发 展 和 人 英 婚 但 们 思 想 的进 一 步 解 放 , 为 人 们逐 渐 认 可 和 接 受 。 这 一 点 从 a a ( 色 事 已 fi 桃 fr 件 ) ta l e 试 婚 ) 饰 中都 有 所 体 现 。 英 美 人 谈 及 “ 生 子 ” 词 时 不 、 lo ( i r v 掩 私 一 语言 和 文化 的理 解 , 我 们 教 学 更 具 意 义 。 对
参 考 文献 :
[ ] 炎 昌 , 润 清 . 言 与 文 化 [ . 语 教 学 与 研 究 出版 社 ,9 9 1邓 刘 语 M] 外 18 .
[ 孔庆成. 2] 委婉语现象的主体透视 [ . 国语 ,9 3 M] 外 19 . [] 3 张梦. 英美话语文化导人[ ] 许 昌学院学报 ,0 6 ( ) J. 20 ,3 .
浅谈语言及文化中的委婉语和禁忌语
浅谈语言及文化中的委婉语和禁忌语1000字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委婉语和禁忌语是很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特殊语言形式。
委婉语是指在交流中用一些较为委婉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情感,起到掩盖或缓和冲突、调节关系、化解尴尬等作用。
而禁忌语则是一些在文化中具有敏感性、避讳性的词汇或语言表达方式,必须避开使用。
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委婉语的形式与功能、禁忌语背后的文化秘密等几个方面浅谈委婉语和禁忌语。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社会性和文化性。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语言,反映了该地方的文化内涵、历史背景和社会习惯等。
委婉语和禁忌语也是这种文化内涵和社会习惯的体现。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委婉语和禁忌语的形式和用法也不尽相同。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很多委婉语形式是通过使用比喻、暗示、留白等方式表达出来的,而在西方文化中,一些直白、明确的表达反而更受欢迎。
同样的,禁忌语也具有文化特点,有一些词汇在不同文化中是很常见的,而在某些文化中却是禁忌不可触碰的,不同的禁忌语对应着不同的禁忌观念和文化情感。
委婉语具有丰富的形式和功能,包括婉转开头、委婉转述、圆场辞、反问、谢绝、道歉等等。
委婉语不仅可以在语言上进行掩盖和减弱,更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调节关系、化解冲突。
例如在职场或商务场合中,为了避免直接拒绝对方的要求或提议,委婉语可以让交流双方更以和为贵,协商出更合适的解决方案。
在文学作品中,委婉语也经常被用于描述情感,增加作品的文学价值。
禁忌语在不同的文化中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一些禁忌语在某个文化中是很普遍的,而在另一个文化中是不可接受的。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四”这个数字和“死”谐音,因此成为了禁忌语,不希望在某些场合中被提及。
在西方文化中,一些带有侮辱含义的词汇也是禁忌语,不可轻易使用。
禁忌语的存在使得交流双方都要格外谨慎,避免使用敏感的词汇或语言方式,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冲突或误解。
在使用委婉语和禁忌语时,除考虑其文化特点外,还需要注意使用时的场合、语气、语境、受众等方面。
跨文化交际中的委婉语解读策略
跨文化交际中的委婉语解读策略一、本文概述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跨文化交际中,委婉语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委婉语解读策略,分析委婉语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运用及其背后的深层含义,以期提高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理解能力和沟通效率。
本文将首先对委婉语的定义和分类进行阐述,明确委婉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接着,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委婉语使用习惯,揭示委婉语背后的文化差异和语用规则。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跨文化交际中委婉语解读的策略和方法,包括直接解读、语境解读和文化解读等。
本文将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帮助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委婉语,以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二、委婉语的定义与分类委婉语,作为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指的是在特定语境中,人们选择使用含蓄、模糊或迂回的表达来替代直接、明确或敏感的词语,从而达到礼貌、尊重或避免尴尬的效果。
委婉语的使用体现了语言的社会性和文化性,是跨文化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委婉语的分类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方式。
从功能上来看,委婉语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避讳委婉语:这种委婉语主要用于避免提及令人不悦或敏感的话题,如死亡、疾病、残疾等。
例如,在英语中,人们常常用“pass away”或“depart this life”来替代“die”这个词。
礼貌委婉语:这类委婉语主要用于社交场合,以表达尊重、谦逊或礼貌。
比如,在请求他人帮助时,我们可能会说“Could you possibly lend me a hand?”而不是直接说“Can you help me?”。
模糊委婉语:这种委婉语通过模糊语言的精确性来避免直接冲突或尴尬。
例如,在商业谈判中,当某方对另一方的提议不完全满意时,可能会说“We appreciate your offer, but we’re looking for something a bit more in line with our needs.”而不是直接说“We don’t like your offer.”。
中西委婉语比较
委婉语的语用功能
1.避免忌讳 在某些交际场合中回避禁忌语是衡量交际对象文明修养的尺 避免忌讳:在某些交际场合中回避禁忌语是衡量交际对象文明修养的尺 避免忌讳 体现社会进步的象征,这是委婉语得以广泛应用的原因所在 度,体现社会进步的象征 这是委婉语得以广泛应用的原因所在 只是由于 体现社会进步的象征 这是委婉语得以广泛应用的原因所在,只是由于 东西方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习俗的不同,所回避禁忌的具体词语有所不 东西方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习俗的不同 所回避禁忌的具体词语有所不 同罢了。 同罢了。 2.避免粗俗 人们在日常交往中或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发表演讲、讨论问题 避免粗俗:人们在日常交往中或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发表演讲 避免粗俗 人们在日常交往中或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发表演讲、 的过程中,当涉及到有关两性行为 生殖排泄或身体某些隐秘部位时,总 当涉及到有关两性行为、 的过程中 当涉及到有关两性行为、生殖排泄或身体某些隐秘部位时 总 是尽量避免使用粗言俗语,而使用委婉语取而代之 以使交际双方不必为 是尽量避免使用粗言俗语 而使用委婉语取而代之,以使交际双方不必为 而使用委婉语取而代之 此感到窘迫。通常用make love ,make it , sleep together 这样的委婉 此感到窘迫。通常用 语表示havesexual intercourse 等。 语表示 3.表示礼貌和尊敬:委婉语与“敬词”和“谦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表示礼貌和尊敬: 谦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表示礼貌和尊敬 委婉语与“敬词” 例如,称对方的意见为 高见” 称自己的看法为 管见” 称别人的著作 称对方的意见为“ 称自己的看法为“ 例如 称对方的意见为“高见”,称自己的看法为“管见”;称别人的著作 大作” 称自己的著作为 拙作” 称自己的著作为“ 英语中有与His , Her 或 Your 为“大作”,称自己的著作为“拙作”等;英语中有与 连用的“Highness , Majesty ,Lordship , Ladyship , Excellency , 连用的“ Honor”以及“humble , honorable”等词表示谦恭、尊敬之意。 以及“ 等词表示谦恭、 以及 等词表示谦恭 尊敬之意。
中国委婉语的特点
中国委婉语的特点
中国委婉语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非常独特的语言现象。
它是指用一种委婉而含蓄的方式表达信息,以避免直接表达可能会引起不适或冲突的话语。
中国委婉语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多用于表达负面信息:中国委婉语通常用于表达负面信息,例如拒绝请求、批评他人、道歉等。
这是因为在中国文化中,直接表达负面情绪可能会被视为失礼或冒犯。
2. 借助修辞手法:中国委婉语常常使用修辞手法,例如比喻、反问、间接引用等方式来表达信息。
这些方法可以使话语更加委婉、含蓄,并且增加语言的美感。
3. 注重面子:中国委婉语注重维护面子。
在使用委婉语时,人们通常会尽量避免直接批评或指出他人的错误,而是通过委婉语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建议,以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4. 遵循社会规范:中国委婉语也遵循社会规范。
在不同的社交场合和不同的人际关系中,委婉语的使用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与长辈交往时,人们通常会更加谨慎地使用委婉语,以显示尊重。
而在与朋友之间的交流中,则可以更加随意地使用委婉语。
总之,中国委婉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表达信息时兼顾了礼貌和面子,并且通过修辞手法和社会规范的运用,使得话语更加具有美感和含蓄。
- 1 -。
禁忌语与委婉语的中西方文化特征
禁忌语与委婉语的中西方文化特征禁忌语和委婉语是不同文化中常见的语言现象,反映了不同文化对于社交和交际的规范和方式。
在中西方文化中,禁忌语和委婉语的特征有所不同。
下面将从中西方文化的角度分析禁忌语和委婉语的特征。
禁忌语是指在特定社交场合中,因为触犯了某种文化规范、宗教信仰或伦理道德等,被禁止或不宜使用的语言表达。
禁忌语反映了某些敏感话题或被视为不文明、不雅的内容。
在中西方文化中,禁忌语的特征有以下几点不同:1. 社会角色和地位在中西方文化中,不同社会角色和地位决定了禁忌用语的范围和程度。
在中国文化中,尊长和上级的称呼是关乎面子和尊重的,直呼其名被视为不敬之举。
而在西方文化中,尊重个体的个人权利和平等是重要的价值观,直呼其名被视为友好和真诚的表达。
2. 宗教信仰和敏感话题宗教信仰在禁忌语的产生和使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尊重宗教信仰和神灵被视为一种传统礼仪,对于这些话题的提及需要更加小心谨慎。
而在西方文化中,由于宗教信仰相对较少,对于宗教话题的讨论和表达更加放松。
3. 社会敏感问题不同社会中存在一些敏感问题,禁忌用语往往与这些问题有关。
在中国文化中,一些政治、历史和社会问题被视为敏感,相关的话题和用语需要谨慎使用。
而在西方文化中,对于一些种族、性别和政治正确等问题有明确的规范和讨论方式,使用相关用语的边界也更加明确。
委婉语是为了在交际中表达提醒、劝告、拒绝等信息而使用的较为含蓄、不直接的表达方式。
在中西方文化中,委婉语的特征也存在一定的区别:1. 礼貌和尊重中西方文化都重视礼貌和尊重,委婉语是一种尊重他人感受和保护他人面子的表达方式。
在中国文化中,尊重和面子在社交交往中非常重要,委婉语的使用可以减少冲突和摩擦。
而在西方文化中,委婉语也被视为一种尊重对方隐私和自由选择的方式。
2. 直接与间接中西方文化中对于表达方式的看法有所不同。
在中国文化中,直接的表达方式被认为是不必要的冲突,因此更倾向于使用间接方式表达信息,以保护对方面子。
委婉语折射文化异同
委婉语折射文化异同委婉语是各种语言中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它是指在表达某种含义时,通过使用某些委婉的措辞来达到避免冒犯或尊重他人的目的。
因此,委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形式,也是一种社交文化现象。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委婉语的使用也存在着差异,反映出了各自文化观念之间的异同。
本文将从语言、文化等多个角度探讨委婉语折射文化异同的问题。
一、语言角度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委婉语也不例外。
各种委婉语往往都载有各自文化的价值观念,如礼仪、尊严、敬意等等。
以中英文委婉语为例,中文委婉语注重礼仪、尊重长辈、避免冲突,如“请问您贵姓?”、“不敢当”、“您太客气了”、“小声说”等等;而英文委婉语注重敬意、礼貌客套、表达谦虚,例如“How do you do?”、“Excuse me, could you。
”、“I'm afraid。
”、“Would you be so kind as to。
”等等。
这些委婉语不仅可以减轻语言交际中的紧张氛围,更能反映出各自文化中的特有文化价值观。
因此,语言角度上的委婉语折射了文化差异。
二、文化角度委婉语和文化密不可分。
在不同文化中,一种语言形式会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而有着不同的诠释和使用,且其形式和用途也多种多样。
比如,印度社会注重神圣和敬意,所以委婉语的使用是广泛的,如“pranam”表示“你好”、“mithaai”表示“糖果”等等;而在日本,委婉语作为一种社交礼仪而存在,如“otsukaresama desu”表示“辛苦了(工作辛苦了)”、“moushiwake arimasenga”表示“对不起”等等。
这些委婉语反映了各自文化中的价值观、道德和礼仪规范,因此,文化角度上的委婉语也是一种文化符号。
三、社会角度社会也是委婉语的重要背景。
在某些社会中,委婉语被广泛应用于日常交往之中,例如中国、日本、印度等东方国家。
这些国家社会注重礼貌、敬意、尊严等等,因此委婉语被广泛地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另一方面,在一些西方国家,人们注重实用、直接和简明扼要,因此委婉语的使用相对较少。
禁忌语与委婉语的中西方文化特征
禁忌语与委婉语的中西方文化特征禁忌语和委婉语是不同文化中常见的语言现象,它们反映了不同社会中人们对某些话题的不同态度和文化价值观。
中西方文化中的禁忌语和委婉语有以下特征:中华文化中的禁忌语和委婉语:1. 礼貌尊重:中华文化注重尊重和礼仪,因此禁忌语常常用委婉语代替。
比如,在询问年龄时,人们常常使用“贵庚”或“芳龄”来代替“年纪”;而在问候中,人们常使用“吃了吗”而不是直接问“你吃饭了吗”。
2. 避讳敏感话题:中华文化中,对某些话题如病症、死亡等存在较高的禁忌,人们往往会使用委婉语来避讳。
比如,对于病症,人们常用“小病小灾”来形容重病,或使用“安息”来代表“去世”。
3. 善意保护:在中华文化中,人们常通过表达委婉语来保护对方的面子和感情。
比如,当人们评价他人的时候,常常使用“一般般”或“还不错”来表示不满意,而不会直接表达不满。
4. 周全思考:在中华文化中,人们讲究周全考虑他人的感受,因此在使用语言时,会使用委婉语来减轻对方的压力。
比如,在拒绝别人请求时,常常会使用“有点困难”或“不太方便”来表达。
西方文化中的禁忌语和委婉语:1. 直接坦诚:西方文化注重直接表达,因此禁忌语较少,人们常常面对面地交流,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相比之下,委婉语在西方文化中使用较少。
2. 个人隐私:在西方文化中,对个人隐私等话题存在较高的禁忌,人们一般避免过多涉及他人的私人生活。
比如,在询问他人婚姻状况时,会使用更委婉的语言,如“你有没有伴侣”而不是直接问“你结婚了吗”。
3. 坦率直接: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加倾向于坦率和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
比如,在餐厅用餐时,如果不满意食物,西方人会直接告诉服务员,“这道菜不够熟”或“这道菜太咸了”,而不会使用更委婉的方式来表达。
4. 态度明确: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往往会直接表达喜好和不喜好,不做过多的推测。
比如,在表达赞美时,人们会直接说“你的表演太棒了”,而不会使用更委婉的语言来表示。
中国委婉语的特点
中国委婉语的特点
委婉语是指在语言表达中使用含蓄、委婉、缓和的措辞来表达特定意思的一种语言现象。
在中国文化中,委婉语被广泛应用于日常交际、社交礼仪、商务谈判等场合。
下面是中国委婉语的特点:
1. 尊重他人感情:中国人注重礼仪和尊重,委婉语的使用就是为了尊重他人的感情,不伤害对方自尊心和面子。
2. 避免冲突:中国人崇尚和平,委婉语的使用可以避免直接冲突,化解矛盾。
3. 表达含蓄:中国文化强调含蓄和隐晦,委婉语的使用可以表达更加丰富的含义,增强语言表达的韵味和魅力。
4. 社会地位的体现:在中国社会中,不同社会地位的人之间交往有着不同的礼节,使用委婉语也可以展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修养。
5. 在商务谈判中的运用:在商务谈判中使用委婉语,可以增进彼此的好感和信任,达成更好的合作。
总之,中国委婉语的特点是尊重他人、含蓄隐晦、避免冲突、体现社会地位和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等。
学会运用委婉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人交往,增强自己的社交能力和修养。
- 1 -。
委婉语跨文化现象研究论文
委婉语跨文化现象研究论文近年来,随着人们越来越频繁地进行跨国、跨文化交流,委婉语逐渐成为了一种极具实用价值的语言工具。
委婉语向来被视作一种尊重他人、维护人际关系的方式,深受民众及学界的喜爱。
然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委婉语使用也有很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常常导致语言交流中的误解和冲突。
本文旨在探究委婉语跨文化现象,分析其特点及其在语言交流中的作用和影响。
一、委婉语的概念及研究意义委婉语是指人们在表达意见、请求、拒绝等情境中,通过使用含蓄、暗示、曲折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以便达到某种目的的一种语言形式。
委婉语有时候也被称为“间接语言”,因为它与直接语言相对立,而在实际应用中,委婉语可以极大地缓和语言交流中的紧张气氛和矛盾冲突,起到良好的互动作用。
研究委婉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委婉语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和变化性,能够揭示文化之间的区别、差异,反映不同文化传统对言语交际的认识和思维方式。
另一方面,精通不同文化的委婉语非常必要,能够减少跨文化交流中的误解和冲突。
二、委婉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对于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而言,理解和运用委婉语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委婉语使用存在显著差异,甚至有时候会出现相反的现象。
下面,我们将就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委婉语使用作出一些简要说明。
1、同心圆文化与集体主义文化在同心圆文化中,人们注重邀请,询问对方意见时,通常会使用委婉语,如“您不介意的话,你能否告诉我你的看法?”这并不是一种明确的要求,而是一种礼貌的询问。
类似的,当他们要提出请求时,也会使用类似的委婉语,如“可以麻烦您做一下吗?”而在集体主义文化中,虽然人们也注重彼此之间的关系,但使用委婉语的情形却较少。
在他们看来,委婉语通常只是一种难以理解的掩饰,甚至会被误解为不尊重和不切实际的表达方式。
所以,在集体主义文化中,在直截了当、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下可能会更受到欢迎。
2、高接触文化与低接触文化在高接触文化中,表达尊重、维护人际关系常常需要使用委婉语。
方案-浅谈委婉语的跨文化现象
浅谈委婉语的跨文化现象'委婉语,又称婉曲,或讳称,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
英文euphemism 一词源自希腊语,词头"eu一"的意思是"good"(好),词干"phemisrn"的意思是"speech"(言语),整个字面的意思是"word of go0d omen"(吉言),有人称其为"语言遮羞布"。
是--f-]国际性的语言,其委婉语的使用尤为广泛,它在定程度上反映了英语国家的习俗和社会文化。
而同为世界最重要语言的汉语,同样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博大的文化,其委婉语更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对它们进行跨文化的对比,找出其共性与差异,有助于揭示语言与文化的内在联系。
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以与大家共飨。
英语委婉语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传统委婉语(traditional euphemisms)和文体委婉语(stylistic euphe- misms)。
所谓传统委婉语,是与禁忌语密切相关的。
如生、死、病、性等禁忌事物,如果直接表达,就是禁忌语,给人的感觉是粗鄙、生硬、无礼;反之如果间接表达,就是委婉语,给人的印象是典雅、含蓄、中听、有礼。
所谓文体委婉语,实际上是恭维语,溢美之词,与禁忌语无关。
死亡是人类普遍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时有发生。
由于英汉两种文化背景不同,所反映出的对死亡的看法存在很大差异。
基督教在英语国家的人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关于死亡的委婉语多半来自《圣经》,与基督教信仰密切相关。
许多基督徒都相信"来世"和"原罪"之说,在他们看来,死亡就意味着"to go tO heaven"(进天堂)、"to be called to Cod"(被召唤到上帝那)or"to cancel ones account"(销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文化现象之日常委婉语的表达
汉语中关于委婉语的定义有两种比较流行的说法:
1、"用一种不明说的,能使人感到愉快的含糊说法,代替具有令人不悦的含义不够尊重的表达方法。
"(《语言与语言学词典》斯托克和哈特蔓等编)。
2、"委婉语就是用婉转或温和的方式来表达某些事实或思想,以减轻其粗俗的程度。
"(《语言学词典》法文版)。
通过定义我们看出:
首先,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人们在一定的场合用以交际的重要手段,人们通常尽力避免使用引起双方不快或损坏双方关系的语言,而是采用一种迂回曲折的语言形式。
表达思想。
交流信息;
第二,委婉语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已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广泛的社会现象或人民心理:如考虑到避讳问题、禁忌问题、礼貌问题等。
这里所说的委婉语用语与修辞中的委婉格不完全相同。
它更是一种语义手段,是人们用来表达思想的方式,委婉与其说是修辞的一种手段,不如说是目的。
语言中大量存在,如:比喻、借代、双关、反语、析字等,达到"委婉"这一目的。
学者也发现了许多与委婉表达有关的修辞现象。
使在特定的语境中,说话人采用恰当的委婉表达方式,做到语言礼貌得体。
而听话者根据共知信息,通过合作原则,推导出说话人想要表达的含义,达到理想的实际效果。
下面试从修辞格和合作原则与委婉语的联系方面阐述委婉语与修辞与语用的联系。
英文中euphemism(委婉语)一词系源自希腊语。
词头"eu-"的意思是"good"(好),词干"phemism"的意思是"speech"(言语),整个字面意义是"word of good omen"(吉言)或(好的说法)。
一般认为,凡是表示禁忌或敏感事物的含蓄、迂回或动听的言词,均在委婉语之列。
英语委婉语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传统委婉语(traditional euphemisms)和文体委婉语(stylistic euphe- misms)。
所谓传统委婉语,是与禁忌语密切相关的。
如生、死、病、性等禁忌事物,如果直接表达,就是禁忌语,给人的感觉是粗鄙、生硬、无礼;反之如果间接表达,就是委婉语,给人的印象是典雅、含蓄、中听、有礼。
所谓文体委婉语,实际上是恭维语,溢美之词,与禁忌语无关。
死亡是人类普遍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时有发生。
由于英汉两种文化背景不同,所反映出
的对死亡的看法存在很大差异。
基督教在英语国家的人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关于死亡的委婉语多
半来自《圣经》,与基督教信仰密切相关。
许多基督徒都相信"来世"和"原罪"之说,在他们看来,死亡就意
味着"to go tO heaven"(进天堂)、"to be called to Cod"(被召唤到上帝那)or"to cancel ones account"(销账)。
基督教认为在最后审判中,人人都要把记载自己在世上所作所为的账本交给上帝审判。
在中国,没有一种宗教能像基督教在英语国家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汉语有关死亡的委婉语体现的是多种思想体系和宗教信仰,表达的是对人生、死亡不同的看法。
首先是起源于孔子时代的儒家思想体系。
儒家观点认为,人的自然生命可以完结,但其高尚精神和道德都将永留人世。
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指出"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因此,辛亥革命前后,许多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慷慨赴义,被称之为"舍生取义"、"就义"、"取义成仁"。
而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理论中,则有"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生死无终始者为友"之说,死生之所以能忘,在于他完全能与"无终始者"的天地万物同在庄子把生死看作同万物一样的一种变化,汉语中的"永垂不朽"、"羽化升仙"等委婉语,反映的正是这样一种观念。
再看与西方基督教齐名的佛教,虽然起源于印度,但自唐朝以来,对中国的影响不可言喻,更有着与基督教"来世"相似的"世代轮回"之说。
我们经常说的"去世"、"逝世"、"谢世"等死亡委婉语,皆出于此。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语汇相当丰富,有关死亡的委婉语更是远远多于起源于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英国。
和尚之死为"涅盘";高龄而死为寿终;殉情为"飞蛾扑火";为贞节而死为"全节";为民族利益而死为"殉国";随君主一起死为"殉葬";为保卫祖国而死是"烈士";共产党人之死是"去见马克思",更有老百姓所谓的"地下工作者"等对死人的谑称。
以上所述也许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西方人难以理喻的,但同样,两大民族都把死亡看作"休息"或"睡眠","final sleep"、"to be at rest"、"to return to dust"这些都反映出了两大民族对"死亡"看法的相似之处。
英语国家的教育界也出现了不少委婉语。
他们中有人不把教师称作"teacher",而"educator"。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尽量用积极用语来代替消极用语。
当教师谈到学习差的学生(below average student)时,他们不用"she/he is poor in her/his studies",而用"she/he is working at her/his own level(她/他在根据自己的水平学习)",这样就不会伤害学生本人及家长的自尊心。
说"she/he Call do better work with help(她/他在有人帮助的情况下,可以学的更好些)",比直接说"she/he is slow(迟钝)or stupid(笨)"更不会得罪人。
做教师的当然不会说学生 stupid(笨),lazy(懒),这样说会使学生和家长都很难接受。
所以把lazy student叫做under achie.ver(未能充分发挥潜能的学生),这种表达听起来既不刺耳,也没有说明成绩如何,也可能勉强及格,也可能不及格。
又如用"he/she depends on others to do his/her work(他/她靠别人做作业)"代替"he/she cheats inclass"o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尊师重教的典范。
自孔予以来,教师被尊称为"先生",教授技术的人则被称作"师傅(父)",即有代父教子之说。
今天我们把老师称作"园丁",称学生为"小树苗",纠正他们的错误叫"修枝打权",对他们的培育是"浇水施肥",他们是国家未来的"栋梁"。
孔夫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得到了升华和扩展。
因此,今天的学校里,早巳听不到"朽木不可雕"、"榆木脑袋"、"没出息"等挖苦侮辱学生的话语,取而代之的是''很好"、"下次努力"、"如果好好写字你会更棒"等鼓励的话。
开家长会时,老师更经常说:"您的孩子很聪明,但注意力不集中"或"您能注重培养他养成良好
的学习习惯,他的进步会更大"、"孩子反应较慢,但很用功"、"您的孩子更适合学技术"。
这些委婉的说法,既使家长认识到了孩子的缺点,又很容易接受老师的批评。
英美国家从事服务行业的人收入可观,但其社会地位并不高,官方为了对此加以粉饰,常常使用装饰词"sanitation engineer"而不是garbage collector。
因为后者会使人联想到垃圾,而前者则会给人一种垃圾被消除之后的卫生、洁净之感,同时其社会地位似乎也提到了与工程师一样令人景仰的高度。
类似的还有buildingengineer(建筑维护技师)代替janitor(照管楼房或者办公室的工友),hair stylist(发型设计师)代替barber。
在中国,随着社会的变革,"拾荒者"、"下岗"、"弱势群体"、"家政服务"、"保洁员"等一些粉饰性名词也相继出现。
这反映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交往的增多,东西方文化相互融合,观念上的差异也在逐步缩小。
当然,由于国情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一种文体里需用委婉方式表达的情况在另一种语言里往往不存在,而一个民族的禁忌和委婉在另一个民族可能是人们公开谈论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