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集合》全部教案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集合的教案
高一数学必修1的教案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集合的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集合的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集合的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集合的概念和性质。
2、了解元素与集合的表示方法。
3、熟记有关数集。
4、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概念、性质教学难点:集合概念的理解教学过程:1、定义:集合: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
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由此上述例中集合的元素是什么?例(1)的元素为1、3、5、7,例(2)的元素为到两定点距离等于两定点间距离的点,例(3)的元素为满足不等式3x—2> x+3的实数x,例(4)的元素为所有直角三角形,例(5)为高一·六班全体男同学。
一般用大括号表示集合,{?}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则上几例可表示为??为方便,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1)确定性;(2)互异性;(3)无序性。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隶属关系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也可表示为)两种。
如A={2,4,8,16},则4∈A,8∈A,32?A。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A记作a?A,相反,a不属于集A记作a?A(或)注:1、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2、“∈”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A颠倒过来写。
4注:(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数0。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
记作NXX或N+ 。
Q、Z、R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XX请回答:已知a+b+c=m,A={x|ax2+bx+c=m},判断1与A的关系。
《高中数学集合》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集合》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集合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掌握集合的基本性质: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能够运用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感受集合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讨论与探索,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数学表达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集合的定义与表示方法。
●集合的基本运算。
2.教学难点:●对集合概念的理解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集合运算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集合的基本概念、表示方法、运算的演示。
•黑板及粉笔,用于板书重点概念和例题。
•练习题册或教学软件,用于学生课堂练习和巩固。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班级学生的集合、水果种类的集合等)引出集合的概念。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什么是集合?”引导学生初步思考。
2.讲授新课●讲解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并举例说明。
●介绍集合的基本性质,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些性质。
●讲解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通过图示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运算过程。
3.互动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集合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分享讨论结果。
●教师引导: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册中的题目,教师巡视指导。
●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和讲解。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集合概念和运算的重要性。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复习本节课知识点和完成相关练习题。
五、板书设计●集合的定义与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集合的基本性质•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优秀13篇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高一数学教案优秀13篇高一数学集合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内容分析:1.集合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在小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中,更进一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述一些问题例如,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至于逻辑,可以说,从开始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也是本章学习的基础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例如,下一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与逻辑本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这节课主要学习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学习引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见附录);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5.教材中例子(P4)二、讲解新课: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问题如下:(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2)有那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一)集合的有关概念:由一些数、一些点、一些图形、一些整式、一些物体、一些人组成的。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教案
b. {(x,y) ∣ x+y=6 ,x、 y∈ N}用列举法表示为
.
c.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 并说明是有限集还是无限集 ?
(1){x ∣ x 为不大于 20 的质数 }; (2){100
以下的 ,9 与 12 的公倍数 };
(3){(x,y)
∣ x+y=5,xy=6};
d. 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 并说明是有限集还是无限集 ?
1. 1. 2 集 合间的基 本关系 (1 课时 )
教学目标: 1. 理解子集、真子集概念;
2. 会判断和证明两个集合包含关系;
3. 理解“ ”、“ ”的含义; 4. 会判断简单集合的相等关系;
5. 渗透问题相对的观点。
教学重点: 子集的概念、真子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 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间区别、描述法给定集合的运算
, 以提供某种规律 ,
例 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 小于 5 的正奇数组成的集合; (2) 能被 3 整除而且大于 4 小于 15 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3) 从 51 到 100 的所有整数的集合; (4) 小于 10 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5) 方程 x 2 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②若 a Ν ,b Ν , 则 a+b 的最小值是 2 ④ x 2+4=4x 的解集可表示为 {2,2}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
A .0
B
.1
C
.2
D
.3
( IV )课时小 结
1. 集 合的含 义;
2. 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中,确定性可用于判定某些对象是否是给定集合的元素,互异性可用于简化集
合的表示,无序性可用于判定集合的关系。
高一必修一数学集合教案
高一必修一数学集合教案高一必修一数学集合教案篇1教学目标:(1) 了解集合、元素的概念,体会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2) 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和"不属于"关系;(3) 掌握常用数集及其记法;教学重点: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教学难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级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P2-P3内容二、新课教学(一)集合的有关概念1. 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也简称集。
3. 思考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1) 大于3小于11的偶数;(2) 我国的小河流;(3) 非负奇数;(4) 方程的解;(5) 某校2021级新生;(6) 血压很高的人;(7) 的数学家;(8) 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三象限的点(9) 全班成绩好的学生。
对学生的解答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4. 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_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无序性:给定一个集合与集合里面元素的顺序无关。
(4)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5.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long to)A,记作:a∈A(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not belong to)A,记作:aA例如,我们A表示"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则有3∈A4A,等等。
高中数学新教材集合教案
高中数学新教材集合教案本教案以高中数学新教材《数学之美》为教学内容,设计了一节关于集合的课堂教学活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集合的概念、性质和运算,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 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方法;2. 掌握集合的性质,包括子集、交集、并集等;3. 掌握集合的运算规则;4. 能够运用集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和基本符号表示方法;2. 集合的性质:子集、交集、并集;3. 集合的运算规则;4. 集合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介绍集合的概念,并通过一个有趣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
2. 学习活动(30分钟):(1)学习集合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方法;(2)学习集合的性质:子集、交集、并集等;(3)学习集合的运算规则;(4)学习集合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3. 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一些集合相关的问题,提升他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综合练习(10分钟):教师布置一些综合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检测他们的掌握情况。
5. 总结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四、教学评估: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练习题的答题情况,评估学生对集合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
五、延伸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实际场景进行集合运算,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了多种活动形式,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和综合练习,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高课堂参与度,保持学生的主动学习状态。
高中数学集合教学教案人教版
高中数学集合教学教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能够灵活运用集
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导入
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集合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集合是由若干个元素组成的整体。
二、概念讲解
1. 集合的概念:集合是由若干个元素组成的整体,用大括号{}表示,元素之间用逗号分隔。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
3. 集合的关系:包含关系、相等关系。
4.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补集、差集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三、示例讲解
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掌握集合的运算规则和解题方法。
四、练习与讨论
让学生进行练习,强化对集合概念和运算规则的理解,学生彼此分享解题方法并进行讨论。
五、拓展应用
给予学生一些拓展应用题,让学生运用集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六、总结反思
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对集合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学习中灵活运用集合的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成绩。
新教材高中数学集合教案
新教材高中数学集合教案主题:集合的概念与运算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运算规则,能够解决相关的问题。
一、引入1.1 引言:集合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问题。
1.2 激发思考:请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到集合的情况。
二、概念讲解2.1 集合的定义:集合是由若干个元素组成的整体。
2.2 集合的表示方式:用大括号{}表示,元素之间用逗号隔开。
2.3 集合的性质:互异性、无序性、确定性。
三、集合的运算3.1 并集:A∪B表示A和B的并集,包含A和B的所有元素。
3.2 交集:A∩B表示A和B的交集,包含A和B共同的元素。
3.3 差集:A-B表示A和B的差集,包含在A中但不在B中的元素。
3.4 补集:A的补集表示所有不在A中的元素的集合。
四、练习4.1 请计算以下集合的并集和交集:A={1,2,3}, B={3,4,5}4.2 请找出以下集合的差集:A={1,2,3,4}, B={3,4,5}五、拓展5.1 实际应用:集合的概念不仅在数学中有重要作用,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如排列组合、概率统计等方面。
5.2 探究讨论:请思考集合运算在哪些领域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六、总结6.1 知识回顾:集合的概念及运算规则。
6.2 目标检验:请结合所学知识,解决以下问题:有两个集合A和B,A中的元素为大于0小于5的正整数,B中的元素为奇数,请计算A∪B和A∩B的结果。
七、作业7.1 完成课堂练习题,加深对集合概念的理解。
7.2 请思考并举例说明集合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教案制作人:XXX时间:XXXX年XX月XX日。
集合教案数学必修一
集合教案数学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集合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集合的基本运算规则。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理解集合的概念。
2. 学习集合的基本运算法则。
教学难点:1. 学会正确应用集合的基本运算法则。
2. 在解决问题时能够正确运用集合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法则。
教学方法:1. 课堂教学法:通过讲解、举例、讨论等方式讲解集合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法则。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景教学法:通过真实的生活情境和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集合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 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
比如,将课堂中的学生分为男生和女生两个集合,让学生分析男生和女生各自拥有的特点,并形成集合的概念。
2. 提问:集合的定义是什么?集合有哪些特点?第二步:学习集合的基本运算法则(30分钟)1. 定义并讲解集合的基本运算法则:并集、交集、差集和补集。
2. 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集合的基本运算法则,并通过画图的方式展示集合的运算过程。
3. 练习:让学生自己试着解决一些集合的运算问题,并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和讨论答案。
第三步:拓展运用(30分钟)1. 在生活中继续寻找集合的例子,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通过集合的概念和运算法则进行讨论和总结,最后由每个小组代表进行汇报。
第四步:总结(10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并进行总结。
2. 提问:学会了集合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法则之后,你觉得对你有什么帮助?板书设计:集合的概念1. 定义:集合是由一些个体组成的整体。
2. 特点:没有重复元素,没有次序。
人教版高中数学《集合》全国一等奖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数学《集合》全国一等奖教学设计介绍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高中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中的集合概念。
通过参与集合的相关活动和问题解决,学生将能够加深对集合的理解,并能够运用集合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理解集合的概念及其基本运算。
2. 能够正确地表示和描述集合。
3. 能够进行集合的交、并、补等操作。
4. 能够应用集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1. 集合的基本概念:元素、空集、全集等。
2. 集合的表示和描述:列举法、描述法等。
3. 集合的基本运算:交集、并集、补集等。
4. 集合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为达到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集合的概念、表示和描述、运算等知识点,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引入实际问题和案例,让学生运用集合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团体合作研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共同解决集合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步骤本教学设计将按以下步骤进行:1. 引入:通过生动的例子或问题引起学生对集合的兴趣,并激发学生思考。
2. 讲解:讲解集合的基本概念、表示和描述、运算等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和理解。
3. 案例分析: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和案例,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运用集合的知识解决问题,并展示结果。
4. 总结: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要点,梳理学生的思路和思考方式。
5. 练:布置一些巩固练,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反思。
教学评价本教学设计将采用以下评价方式:1. 观察记录: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
2. 案例作业:评价学生在小组案例分析中的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
3. 练测试:通过布置的练和测试,评估学生对集合知识的掌握情况。
参考资料- 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集合》- 高中数学教学参考资料以上是《人教版高中数学《集合》全国一等奖教学设计》的内容概要,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份有参考价值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数学《集合》全部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集合》全部教案(总4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第一教时教材:集合的概念目的:要求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初步了解集合的分类及性质。
过程:一、引言:(实例)用到过的“正数的集合”、“负数的集合”如:2x-1>3 x>2所有大于2的实数组成的集合称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如:几何中,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如:自然数的集合 0,1,2,3,……如:高一(5)全体同学组成的集合。
结论: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指出:“集合”如点、直线、平面一样是不定义概念。
二、集合的表示: {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 ,B={1,2,3,4,5}常用数集及其记法:1.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2.正整数集N*或 N+3.整数集 Z4.有理数集Q5.实数集R集合的三要素: 1。
元素的确定性; 2。
元素的互异性; 3。
元素的无序性(例子略)三、关于“属于”的概念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A 记作 a A ,相反,a不属于集A 记作 a A (或a A)例:见P4—5中例四、练习 P5略五、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例:由方程x2-1=0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1}例;所有大于0且小于10的奇数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3,5,7,9} 2.描述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再见P6例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 R| x-3>2}或{x| x-3>2}或{x:x-3>2} 再见P6例六、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例题略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七、用图形表示集合 P6略八、练习 P6小结:概念、符号、分类、表示法九、作业 P7习题第二教时教材: 1、复习 2、《课课练》及《教学与测试》中的有关内容目的:复习集合的概念;巩固已经学过的内容,并加深对集合的理解。
集合的概念教案5篇
集合的概念教案5篇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偏好,以确保教案包括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教案包括教学评估的方法,用于测量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以下是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集合的概念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集合的概念教案篇1第二教时教材:1、复习2、《课课练》及《教学与测试》中的有关内容目的:复习集合的概念;巩固已经学过的内容,并加深对集合的理解。
过程:一、复习:(结合提问)1.集合的概念含集合三要素2.集合的表示、符号、常用数集、列举法、描述法3.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单元集、二元集4.关于“属于”的概念二、例一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平方后仍等于原数的数集解:{x|x2=x}={0,1}2.比2大3的数的集合解:{x|x=2+3}={5}3.不等式x2-x-64.过原点的直线的集合解:{(x,y)|y=kx}5.方程4x2+9y2-4x+12y+5=0的解集解:{(x,y)| 4x2+9y2-4x+12y+5=0}={(x,y)| (2x-1)2+(3y+2)2=0}={(x,y)| (1,3)} 6.使函数y=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解:{x|x2+x-60}={x|x2且x3,xr}三、处理苏大《教学与测试》第一课含思考题、备用题四、处理《课课练》五、作业《教学与测试》第一课练习题集合的概念教案篇2一、说教材(1)说教材的内容和地位本次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节《集合》(第一课时)。
集合这一课里,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
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集合元素的特征以及常用集合的表示。
把集合的初步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以及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
从知识结构上来说是为了引入函数的定义。
因此在高中数学的模块中,集合就显得格外的举足轻重了。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集合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集合教案
教学内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运算
教学目标:
1. 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包括集合的定义、元素、空集、子集等;
2. 掌握集合的运算,包括并集、交集、差集等;
3. 能够运用集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集合的定义、元素、空集、子集以及集合的运算;
难点:集合的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1. 教师备课
2. 学生教材
3. 黑板、粉笔
4. 课堂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即集合的概念,让学生复习一下。
二、讲解(20分钟)
1. 定义集合,介绍集合的元素、空集、子集等基本概念;
2. 介绍集合的运算,分别讲解并集、交集、差集的概念与运算方法;
3. 通过例题演示集合的运算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三、练习(15分钟)
教师出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尝试运用集合的知识进行解答,并及时纠正错误。
四、拓展(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集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例如概率问题、逻辑推理等。
五、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并鼓励学生多做练习加深理解。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通过例题演示和练习训练,学生掌握了集合的
相关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纠正,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知识。
高中数学集合教案
高中数学集合教案【篇一:高一数学集合教学案(4课时)】高一数学《集合》教学案一、教材分析(一)学习目标Ⅰ、知识与技能: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3.集合的基本运算(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Ⅱ、过程与方法:通过讲练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突破重点和难点,并对易错、易混点重新认定,达到熟练应用的地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重新审视的基础上重新定位对知识的把握,在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地基础上提高自己在学习中的信心和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重点: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难点: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二、教学计划:四课时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1.1.1《集合的概念》一、课题引入阅读教材中的章头引言二、概念形成与深化1、集合的概念(1)对象:阅读课本p3(3)元素:集合中每个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元素通常用表示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1)属于:记作:a___a;(2)不属于:记作:a___a;(1) 参加2008北京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的所有成员构成的集合; 其中元素为(2) 三角形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其中元素为2(3) 方程方程x=1的解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其中元素为(4) 不等式x+12x+2的解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其中元素为你能指出各个集合的元素吗?各个集合的元素与集合之间是什么关系?3、集合中元素的性质”年轻人”、“较小的有理数”能否分别构成一个集合,为什么? 集合中元素的性质(1);(2);(3)_____________.(1) 节头图是中国体育代表团步入亚特兰大奥林匹克体育场的照片,代表团有309名成员;(2) 平面上与一个定点o的距离等于定长r的点的全体;(3) 方程x+1=x+2的解的全体.4、空集: 集合,记作 .5、集合分类(1)含有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2)含有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6、常用数集及其表示方法(1)自然数集:的集合.记作;(2)正整数集:的集合.记作;(3)整数集:的集合.记作;(4)有理数集:的集合.记作;(5)实数集:的集合.记作。
高中人教版数学集合教案
高中人教版数学集合教案
课题:集合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1.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2.掌握集合的运算和集合的关系;
3.能够利用集合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运算规则;
难点:集合的关系和实际问题的应用。
教学准备:
教材:高中数学人教版第一册;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知识(5分钟)
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入集合的概念,让学生对集合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Step 2:讲解集合的基本概念(15分钟)
a. 解释集合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b. 介绍集合的表示方法和常见符号;
c. 讲解集合的运算规则和集合的关系。
Step 3:练习与讨论(20分钟)
让学生进行集合的练习,并根据学生的解答情况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方法。
Step 4:拓展应用(10分钟)
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应用集合的概念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Step 5:总结与评价(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评价学生的表现,并提出下节课的教学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集合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不少困难。
下节课将继续加强集合的实际问题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集合的相关知识。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优秀4篇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优秀4篇高一数学集合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集合的含义,知道常用集合及其记法;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和集合相等的意义,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3.使学生初步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并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重点:集合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1.情境。
新生自我介绍:介绍家庭、原毕业学校、班级。
2.问题。
在介绍的过程中,常常涉及像家庭、学校、班级、男生、女生等概念,这些概念与学生相比,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二、学生活动1.介绍自己;2.列举生活中的集合实例;3.分析、概括各集合实例的共同特征。
三、数学建构1.集合的含义:一般地,一定范围内不同的、确定的对象的全体组成一个集合。
构成集合的每一个个体都叫做集合的一个元素。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及符号表示:属于,不属于。
3.集合的表示方法:另集合一般可用大写的拉丁字母简记为集合A、集合B.4.常用数集的记法:自然数集N,正整数集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5.有限集,无限集与空集。
6.有关集合知识的历史简介。
四、数学运用1.例题。
例1 表示出下列集合:(1)中国的直辖市;(2)中国国旗上的颜色。
小结:集合的确定性和无序性例2 准确表示出下列集合:(1)方程x2―2x-3=0的解集;(2)不等式2-x0的解集;(3)不等式组的解集;(4)不等式组2x-1-33x+10的解集。
解:略。
小结:(1)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2)集合的分类有限集⑴,无限集⑴与⑴,空集⑴例3 将下列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改为列举法表示:(1){(x,y)| x+y = 3,x N,y N }(2){(x,y)| y = x2-1,|x |2,x Z }(3){y| x+y = 3,x N,y N }(4){ x R | x3-2x2+x=0}小结:常用数集的记法与作用。
例4 完成下列各题:(1)若集合A={ x|ax+1=0}=,求实数a的值;(2)若-3{ a-3,2a-1,a2-4},求实数a.小结: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
高中数学集合教学教案及反思
高中数学集合教学教案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数学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式和基本性质。
2. 掌握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补集。
3. 能够应用集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集合概念的理解和表示方法。
2. 集合的运算及应用。
三、教学内容:
1. 集合的概念及表示方式。
2.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补集。
3. 集合运算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过程:
1. 引言:通过举例引入集合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含义和表示方式。
2. 探究:学生自主探究集合的概念和运算规律,引导学生发现集合运算的性质。
3. 梳理:总结集合的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律,并让学生掌握相关概念。
4. 实践: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集合运算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拓展:扩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集合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集合的概念和运算规律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在应用层面还存
在一定的困难。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增加更多的实例让学生练习,加深对集合运算
的理解。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集合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整体上,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学习的实际应用水平。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全套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全套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学目的:要求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理解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掌握集合的表示法,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教学重难点:1、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 2、集合的表示法教学过程:一、集合的概念实例引入:⑴ 1~20以内的所有质数;⑵ 我国从1991~2021的13年内所发射的所有人造卫星; ⑶ 金星汽车厂2021年生产的所有汽车;⑷ 2021年1月1日之前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所有国家; ⑸ 所有的正方形;⑹ 黄图盛中学2021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全体.结论: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也简称集.二、集合元素的特征(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无序性:一般不考虑元素之间的顺序,但在表示数列之类的特殊集合时,通常按照习惯的由小到大的数轴顺序书写练习:判断下列各组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⑴ 2,3,4 ⑵ (2,3),(3,4)⑶ 三角形⑷ 2,4,6,8,?⑸ 1,2,(1,2),{1,2} ⑹我国的小河流⑺方程x2+4=0的所有实数解⑻好心的人⑼著名的数学家⑽方程x2+2x+1=0的解三、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一样,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四、集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属于”和“不属于”表示:(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A 五、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除0的非负整数集,也称正整数集,记作N*或N+;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练习:(1)已知集合M={a,b,c}中的三个元素可构成某一三角形的三条边,那么此三角形一定不是()A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2)说出集合{1,2}与集合{x=1,y=2}的异同点?六、集合的表示方式(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2)描述法: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的方法.(具体方法)例 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2)方程x2=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3)由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
高中数学集合教案课件人教版
高中数学集合教案课件人教版第一课:集合的概念及表示方法一、集合的概念1. 集合的基本概念2.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3. 集合的特性二、集合的表示方法1. 列举法2. 描述法第二课:集合的运算一、集合的并、交、差运算1. 集合的并运算2. 集合的交运算3. 集合的差运算二、集合的补运算1. 集合的补运算定义2. 集合的补运算性质第三课:集合的性质与应用一、集合的互补关系1. 集合的互补关系定义2. 集合的互补关系性质二、集合的应用1. 集合的应用举例2. 集合的应用实际问题解决第四课:集合的等价关系一、等价关系的定义1. 等价关系的基本概念2. 等价关系的性质二、等价关系的应用1. 等价关系的应用举例2. 等价关系的应用实际问题解决课件制作:XXX老师教学时间:XX分钟教学目标: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理解集合的运算和性质,掌握集合的应用及等价关系的概念和应用。
教学方法:讲述、举例、讨论教学资源:教材、课件教学过程:一、集合的概念及表示方法1. 讲述集合的基本概念及元素、集合的关系。
2. 理解集合的特性。
3. 讲述集合的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和描述法。
二、集合的运算1. 讲述集合的并、交、差运算的定义和性质。
2. 讲述集合的补运算的定义和性质。
三、集合的性质与应用1. 讲述集合的互补关系的定义及性质。
2. 讲述集合的应用,包括集合的实际问题解决。
四、集合的等价关系1. 讲述等价关系的定义及性质。
2. 讲述等价关系的应用,包括等价关系的实际问题解决。
评价与总结: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你是否掌握了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在平时的学习中如何应用集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希望同学们能够多多练习,提高自己的集合知识水平。
人教版高一数学集合教案
人教版高一数学集合教案人教版高一数学集合教案1一、目的要求结合集合的图形表示,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
二、内容分析1.这小节继续研究集合的运算,即集合的交、并及其性质。
2.本节课的重点是交集与并集的概念,难点是弄清交集与并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说出A的意义。
2.填空:如果全集U={x0≤x2的全体实数;(5)本班全体男生;(6)我国古代四大发明;(7)2007年本省高考考试科目;(8)2008年奥运会的球类项目,《集合(一)教学案例》通过学生观察以上对象后,教师提问:【集合的概念】(1)集合是什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简称集。
(2)什么是集合的元素?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3)集合、集合的元素怎样表示?一般用大括号表示集合且常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中的元素用小写字母表示。
(4)集合中的元素与集合的关系a是集合A的元素,称a属于A,记作a∈A;a不是集合A的元素,称a不属于A,记作aA。
2、探讨下列问题(1){1,2,2,3}是含有1个1、2个2、1个3的集合吗?(2)的科学家能构成一个集合吗?(3){a,b,c,d}与{b,c,d,a}是否表同一个集合?通过师生共同探讨得出下面结论:通过师生共同探讨得出结论:【集合中的元素的性质】确定性: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
集合的元素的特点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互异的。
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是无先后顺序的。
组成集合的元素可以是:数、图、人、事物等。
【常用数集的表示】(1)自然数集:用N表示(2)正整数集:用N﹡或N+表示(3)整数集:用Z表示(4)有理数集:用Q表示(5)实数集:用R表示(正实数集用R__或R+表示)四、【四、【互动参与】例1下面的各组对象能否构成集合是()(A)所有的好人(B)小于2004的实数(C)和2004非常接近的数(D)方程x2-3x+2=0的根例2用符号填空(1)3.14Q(2)πQ(3)0N+(4)0N32(5)(-2)0N__(6)Q3232(7)Z(8)—R五、【分层议练】1、选择题(1)下列不能形成集合的是()A、所有三角形B、《高一数学》中的所有难题C、大于π的整数D、所以的无理数2、判断正误(1){x2,3x+2,5x3-x}={5x3-x,x2,3x+2}()(2)若4x=3,则xN()(3)若xQ,则xR()(4)若xN,则xN+()常用数集属于a∈AN、N__(或N+)、Z、Q、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第一教时教材:集合的概念目的:要求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初步了解集合的分类及性质。
过程:一、引言:(实例)用到过的“正数的集合”、“负数的集合”如:2x-1>3 x>2所有大于2的实数组成的集合称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如:几何中,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如:自然数的集合0,1,2,3,……如:高一(5)全体同学组成的集合。
结论: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指出:“集合”如点、直线、平面一样是不定义概念。
二、集合的表示:{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 ,B={1,2,3,4,5}常用数集及其记法:1.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2.正整数集N*或N+3.整数集Z4.有理数集Q5.实数集R集合的三要素:1。
元素的确定性;2。
元素的互异性;3。
元素的无序性(例子略)三、关于“属于”的概念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A 记作a∈A ,相反,a不属于集A 记作a∉A (或a∈A)例:见P4—5中例四、练习P5略五、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例:由方程x2-1=0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1}例;所有大于0且小于10的奇数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3,5,7,9} 2.描述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再见P6例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 x-3>2}或{x| x-3>2}或{x:x-3>2} 再见P6例六、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例题略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Φ七、用图形表示集合P6略八、练习P6小结:概念、符号、分类、表示法九、作业P7习题1.1第二教时教材:1、复习2、《课课练》及《教学与测试》中的有关内容目的:复习集合的概念;巩固已经学过的内容,并加深对集合的理解。
过程:一、复习:(结合提问)1.集合的概念含集合三要素2.集合的表示、符号、常用数集、列举法、描述法3.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单元集、二元集 4.关于“属于”的概念二、 例一 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平方后仍等于原数的数集 解:{x|x 2=x}={0,1} 2.比2大3的数的集合 解:{x|x=2+3}={5}3.不等式x 2-x-6<0的整数解集解:{x ∈Z| x 2-x-6<0}={x ∈Z| -2<x<3}={-1,0,1,2} 4.过原点的直线的集合 解:{(x,y)|y=kx}5.方程4x 2+9y 2-4x+12y+5=0的解集解:{(x,y)| 4x 2+9y 2-4x+12y+5=0}={(x,y)| (2x-1)2+(3y+2)2=0}={(x,y)| (1/2,-2/3)} 6.使函数y=612-+x x 有意义的实数x 的集合解:{x|x 2+x-6≠0}={x|x ≠2且x ≠3,x ∈R}三、 处理苏大《教学与测试》第一课 含思考题、备用题 四、 处理《课课练》五、 作业 《教学与测试》 第一课 练习题第三教时教材: 子集目的: 让学生初步了解子集的概念及其表示法,同时了解等集与真子集的有关概念. 过程:一 提出问题:现在开始研究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两种关系:“包含”与“相等”两种关系. 二 “包含”关系—子集1. 实例: A={1,2,3} B={1,2,3,4,5} 引导观察.结论: 对于两个集合A和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则说:集合A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包含集合A,记作A⊆B (或B⊇A)也说: 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2.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 (或B⊄A)注意: ⊆也可写成⊂;⊇也可写成⊃;⊆也可写成⊂;⊇也可写成⊃。
3.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 φ⊆A三“相等”关系1.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结论: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即: A=B2.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A⊆A⊂≠②真子集:如果A⊆B ,且A≠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④如果 A⊆B, B⊆C ,那么 A⊆C证明:设x是A的任一元素,则 x∈AA⊆B,∴x∈B 又 B⊆C ∴x∈C 从而 A⊆C 同样;如果 A⊆B, B⊆C ,那么 A⊆C⑤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四例题: P8 例一,例二(略)练习 P9补充例题《课课练》课时2 P3五小结:子集、真子集的概念,等集的概念及其符号几个性质: A⊆AA⊆B, B⊆C ⇒A⊆CA⊆B B⊆A⇒ A=B作业:P10 习题1.2 1,2,3 《课课练》课时中选择第四教时教材:全集与补集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全集与补集的概念及其表示法过程:一复习:子集的概念及有关符号与性质。
提问(板演):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6的正约数},B={10的正约数},C={6与10的正公约数},并用适当的符号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解:A={1,2,3,6},B={1,2,5,10},C={1,2}C⊆A,C⊆B二补集1.实例:S是全班同学的集合,集合A是班上所有参加校运会同学的集合,集合B是班上所有没有参加校运动会同学的集合。
集合B是集合S中除去集合A之后余下来的集合。
A⊆),由S中所有不结论: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即S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Array记作:C s A 即C s A ={x | x∈S且x∉A}2.例:S={1,2,3,4,5,6} A={1,3,5} C s A ={2,4,6}三全集定义:如果集合S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全集。
通常用U来表示。
如:把实数R看作全集U, 则有理数集Q的补集C U Q是全体无理数的集合。
四练习:P10(略)五处理《课课练》课时3 子集、全集、补集(二)六 小结:全集、补集 七 作业 P10 4,5《课课练》课时3 余下练习第五教时教材: 子集,补集,全集目的: 复习子集、补集与全集,要求学生对上述概念的认识更清楚,并能较好地处理有关问题。
过程:一、复习:子集、补集与全集的概念,符号二、辨析: 1。
补集必定是全集的子集,但未必是真子集。
什么时候是真子集? 2。
A ⊆B 如果把B 看成全集,则C B A 是B 的真子集吗?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C B A 是B 的真子集?三、处理苏大《教学与测试》第二、第三课作业为余下部分选第六教时教材: 交集与并集(1)目的: 通过实例及图形让学生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及有关性质。
过程:六、 复习:子集、补集与全集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提问(板演):U={x|0≤x<6,x ∈Z} A={1,3,5} B={1,4} 求:CuA= {0,2,4}. CuB= {0,2,3,5}. 七、 新授:1、实例: A={a,b,c,d} B={a,b,e,f}图公共部分 A ∩B 合并在一起 A ∪B2、定义: 交集: A ∩B ={x|x ∈A 且x ∈B} 符号、读法并集: A ∪B ={x|x ∈A 或x ∈B}见课本P10--11 定义 (略) 3、例题:课本P11例一至例五 练习P12补充: 例一、设A={2,-1,x 2-x+1}, B={2y,-4,x+4}, C={-1,7} 且A ∩B=C 求x,y 。
解:由A ∩B=C 知 7∈A ∴必然 x 2-x+1=7 得 x 1=-2, x 2=3 由x=-2 得 x+4=2∉C ∴x ≠-2∴x=3 x+4=7∈C 此时 2y=-1 ∴y=-21 ∴x=3 , y=-21例二、已知A={x|2x 2=sx-r}, B={x|6x 2+(s+2)x+r=0} 且 A ∩B={21}求A ∪B 。
解:∵21∈A 且 21∈B ∴⎪⎩⎪⎨⎧=+++-=0)2(21232121r s r s⇒⎩⎨⎧5212-=+=-s r s r解之得 s= -2 r= -23 ∴A={,21-23} B={,21-21} ∴A ∪B={,21-23,-21}三、小结: 交集、并集的定义 四、作业:课本 P13习题1、3 1--5补充:设集合A = {x | -4≤x ≤2}, B = {x | -1≤x ≤3}, C = {x |x ≤0或x ≥25 },求A ∩B ∩C, A ∪B ∪C 。
《课课练》 P 6--7 “基础训练题”及“ 例题推荐”第七教时教材:交集与并集(2)目的:通过复习及对交集与并集性质的剖析,使学生对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过程:一、复习:交集、并集的定义、符号提问(板演):(P13例8 )设全集U = {1,2,3,4,5,6,7,8},A = {3,4,5} B = {4,7,8}求:(C U A)∩(C U B), (C U A)∪(C U B), C U(A∪B), C U (A∩B) 解:C U A = {1,2,6,7,8} C U B = {1,2,3,5,6}(C U A)∩(C U B) = {1,2,6}(C U A)∪(C U B) = {1,2,3,5,6,7,8}A∪B = {3,4,5,7,8} A∩B = {4}∴C U (A∪B) = {1,2,6}C U (A∩B) = {1,2,3,5,6,7,8,}结合图说明:我们有一个公式:(C U A)∩( C U B) = C U(A∪B)(C U A)∪( C U B) = C U(A∩B)二、另外几个性质:A∩A = A, A∩φ= φ, A∩B = B∩A,A∪A = A, A∪φ= A , A∪B = B∪A.(注意与实数性质类比)例6 (P12)略进而讨论(x,y) 可以看作直线上的点的坐标A∩B 是两直线交点或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同样设A = {x | x2-x-6 = 0} B = {x | x2+x-12 = 0}则(x2-x-6)(x2+x-12) = 0 的解相当于A∪B即:A = {3,-2} B = {-4,3} 则A∪B = {-4,-2,3}三、关于奇数集、偶数集的概念略见P12例7 (P12 )略练习P13四、关于集合中元素的个数规定:集合A 的元素个数记作:card (A) 作图观察、分析得:card (A∪B) ≠ card (A) + card (B)card (A∪B) = card (A) +card (B) -card (A∩B)五、(机动):《课课练》P8 课时5 “基础训练”、“例题推荐”六、作业:课本P14 6、7、8《课课练》P8—9 课时5中选部分第八教时教材:交集与并集(3)目的:复习交集与并集,并处理“教学与测试”内容,使学生逐步达到熟练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