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精选附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精选附答案单选题(共35题)1、阅读《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
A.由悟其名言初步了解孔圣人,“听其言,察其人”,使学生从人物身上抑或故事之中受到启发.以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激发出学生学习本课的浓郁兴趣B.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默读,最好的方法也是默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C.学习文言文要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从而丰富语文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D.《两小儿辩日》属于寓言体裁,可以当作故事略读,粗知其意即可,不必深究,而是注重整体理解.让学生自读自悟【答案】 B2、语文课堂教学媒体的选用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紧扣教学目标选用媒体,二是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
在学习《威尼斯商人》一课时,教师打算放映其同名电影的视频资料。
下列选项中,对该教师的做法评价正确的一项是()A.课前根据课文内容,精心剪辑,课上根据教学内容有选择地播放、讲解B.课上播放整部电影,边播放教师边讲解C.自习课播放整部电影,不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自习D.教师作为设备操作员、课堂的监督者,课上播放电影,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答案】 A3、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教师举例阐释田园诗歌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下列例句恰当的是()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C.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D.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答案】 D4、某教师在教学学习任务群“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前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计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引导学生在运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的过程中,对比两种语体用词和造句的差别,体会口语与书面语的风格差异B.引导学生通过在语境中解读词汇、理解语义的过程,树立基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C.指导学生在语文活动中,积累有关汉字、汉语的现象和理性认识,了解汉字在汉语发展和应用中的重要作用D.引导学生在自主修改病句和分析句子结构的过程中,体会汉语句子的结构特点和虚词的作用,进一步领悟语法规律【答案】 B5、教师引导学生鉴赏古代诗词时,告诉学生古人在写诗作词时往往会用一些有固定含义和文学意味的词语,并以“流水”抒发情人相思之苦的意象为例进行讲解。
2022-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含答案讲解
2022-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含答案讲解单选题(共20题)1. 阅读《曹刿论战》教学片段,回答问题。
A.教师让学生表演读,活跃了课堂氛围,将枯燥的文言文教学变得丰富多彩B.该教学片段中,充分发挥了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作用C.该教师的教学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D.教师最后的小结与课文内容没有太大关系,属于多余的环节【答案】 D2. 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师将“掌握契诃夫的生平事迹”作为知识与能力的教学目标之一。
下面对该教学目标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教师对知识与能力目标的选择要求理解不正确B.教师将掌握作者的生平事迹与分析作品主人公的人物形象混淆了C.教师认为、掌握了作者的生平事迹才能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语言风格D.教师认为。
掌握契诃夫的生平事迹是实现全文教学目标的基础【答案】 B3. 在教授鲁迅的杂文《拿来主义》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鲁迅的杂文集作品,以下举例不恰当的是()。
A.《且介亭杂文》B.《而已集》C.《坟》D.《彷徨》【答案】 D4. 阅读《伤仲永》课堂结束语,回答问题。
A.教学的结束不意味着学生学习的结束.拓展式课堂结束语,将学生的思维由课内拉到课外.教会了学生举一反三B.拓展式结束语,由课文学习到类文的对比.增加了课堂的蕴味C.教师从内容到结构,从语言到人物进行对比结课.异中求同,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D.教学是基础,拓展是延伸,拓展式教学深化了教学的内容,弥补了课文教学内容狭隘的缺陷【答案】 C5. 某教材在选修模块中设置了“感受小说的魅力”专题。
下列作品适合选人的是()A.巴金《家》林语堂《京华烟云》鲁迅《朝花夕拾》B.余华《活着》莫言《红高粱》王蒙《编辑部来了个年轻人》C.梁实秋《雅舍》汪曾祺《受戒》余光中《听听那冷雨》D.曹雪芹《红楼梦》刘白羽《第二个太阳》张抗抗《牡丹的拒绝》【答案】 B6. 学生自主研读外国文学作品《老人与海》,对其中“硬汉”桑提亚哥与自然进行抗争的情节记忆深刻,希望教师能为其推荐其他以“人与自然不懈斗争”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精选附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精选附答案单选题(共30题)1、古代文学复习课上,为帮助学生识记相关文学知识,教师举出几组示例,要求学生找出作品内容与相关景物对应正确的一组。
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岳阳楼B.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黄鹤楼C.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洞庭湖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华山【答案】 C2、学习中国古代诗词,教师要求学生整理借明月思乡怀人的诗句。
下列不适合的是()。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B.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D.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答案】 D3、教学《鸿门宴》这一课后,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思考题:有人说项羽不在席间杀死刘邦,表现了他的“妇人之仁”,但苏轼却说这表现了他的“君子之度”,试对这两种回答作一些评论。
对于这一教学提问,分析不正确的是()。
A.问题过于笼统,不利于学生找准问题切入点B.这种问题没有具体答案,学生可自由发挥C.这种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求异思维能力D.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不应该仅仅给出判断,而是应该引导学生分析答案的依据【答案】 A4、学习完《劝学》一课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中“而”字的用法,其中说法错误的一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递进连词,却)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连词,而且)C.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假设连词,如果)D.蟹六跪而二螯(并列连词,又、和)【答案】 A5、阅读以下教学反思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A.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出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B.通过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强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有重要的地位D.在具体教学时,教学方式需要尽可能地多样化【答案】 D6、古代文学常识分享课上,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相关知识。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经典题含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经典题含答案单选题(共150题)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A.让学生从题目中读出两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为后面理清文脉奠定了基础B.这一教学环节旨在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C.学生对蔺相如的言行,进行比较分析,完成了对他的立体剖析和全方位理解D.学生的解析使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形象更加清晰,这为他们学习下面两个小故事打下了基础【答案】 C2、教师教学《触龙说赵太后》中“一旦山陵崩”一句时,提及古人对“死亡”有很多讳称。
下列文句中不含有此类讳称现象的是()。
A.少加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B.生孩六月,慈父见背C.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D.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答案】 D3、阅读某教师教学反思片段,按要求答题。
A.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必须要求学生落实到书面上B.教师要注重学情,根据学生情况设计教学和布置作业C.课堂气氛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学要以调节课堂气氛为主D.讨论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故多多益善【答案】 B4、阅读~高中语文教师讲授必修(3)《老人与海》的课后教学反思(节选),按要求答题。
(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A.教材要求和学情都是设计教学方案的重要依据B.朗读训练阶段体现了教师积极调动课堂气氛的能力C.多媒体使用恰当,方便学生在找答案时随时回顾问题D.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应该让学生结合自身喜好自己确定朗读方式【答案】 D5、阅读《祝福》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A.体现该教师追求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理念B.让语文回归生活,改变单一的作业设计模式C.作业由易到难、有启发性D.作业形式多样、能够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答案】 D6、某教师在教授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时,为了让学生从时代背景出发,体会祥林嫂命运的悲剧性,分析封建社会女性悲惨命运的原因,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比较阅读。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精选附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精选附答案单选题(共30题)1.新学期伊始, 语文教师借秋景渐浓, 顺势引导学生朗读自己所知道的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词, 下列学生回答不符合要求的是()A.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B.池上碧苔三四点, 叶底黄鹂一两声C.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D.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答案】 B2.老师在讲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时, 为了更好地让大家理解判断句, 特地找出以下句子进行拓展, 下面选项中的句式不适合用来举例的是()A.浙江之潮, 天下之伟观也。
(《观潮》)B.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
(《曹刿论战》)C.问其姓氏, 是金陵人, 客此。
(《湖心亭看雪》)D.城非不高也, 池非不深也。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答案】 B3.教学《孔雀东南飞》时,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发挥想象写一篇《新时代的孔雀东南飞》, 想象焦、刘二人穿越回21世纪的故事。
下列对该教师教学行为的分析, 不正确的是()。
A.切换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让学生体会两人悲剧产生的社会原因B.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情况, 把握焦、刘二人爱情悲剧的性格特点C.鼓励学生去学习创新作文,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意识D.跨学科学习历史背景知识, 作业内容与新课程大语文观要求相符【答案】 D4.阅读《孔雀东南飞》教学实录(节选), 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A.教师突破了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角色定位B.创设了民主活跃的课堂, 实现了课堂效益最大化C.主体性教学可以淡化教师的作用、引发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思考D.教师肯定学生的发言、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答案】 C5.阅读下面的教学片段, 回答后面的问题。
A.多样性原则B.综合性原则C.灵活性原则D.整体性原则【答案】 C6.教师计划讲授余光中先生的《乡愁》, 这是一首表达爱国与思乡主题的诗歌, 一般来说最恰当的教学思路是()A.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 体味诗中的思想感情B.让学生在把握诗中的人物和情节的基础上, 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C.让学生在分析字句的基础上, 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D.让学生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 把握诗歌的结构特点【答案】 A7、某教师设计了“体会《红楼梦》的艺术魅力”专题, 这一专题属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选修系列的()。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课程目标”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两个方面规定学生应掌握的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 课程目标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方面规定学生应掌握的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C. 课程目标从“过程与方法”两个方面规定学生应掌握的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D.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规定学生应掌握的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下列关于语文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预设是指教师在上课前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方法等方面的预先设计。
B. 生成是指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自我理解和创造。
C. 预设与生成是语文教学中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无法在实际教学中统一。
D. 预设与生成是语文教学中相互补充的两个方面,可以有机结合在实际教学中。
3、“文章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句话描绘的是()A、意境深远的作品B、叙事生动的故事C、语言朴实无华的文章D、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4、以下哪位作家是“三苏”中的“苏洵”的文风特点()A、豪放激昂B、平易近人C、清新飘逸D、严谨细致5、下列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的“审美觉悟”的理解,正确的是:A、指的是学生对文字的感官体会和情感联接。
B、仅限于对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C、是指学生对美的认识、理解和体验,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D、是指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性格的深刻理解。
6、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构建学生“读懂”语文文本的有效途径之一是:A、注重灌输标准理解和表达方式,训练学生模仿经典文体。
B、鼓励学生多元阅读,多角度理解,并通过表达实现自身思考的完整。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精选附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精选附答案单选题(共60题)1、教学某版初中语文课文《雷电颂》时,教师指出其出自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第五幕的第二场。
课后,教师为学生推荐了郭沫若的其他代表作品作为拓展阅读。
下列不适合推荐的是()。
A.《炉中煤》B.《地球,我的母亲》C.《天上的街市》D.《红烛》【答案】 D2、教师在班级里每个月会根据学过的课文中出现的一些观点举行一次小型的辩论会,如“亡羊补牢,为时晚矣”和“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该教师的做法意在引导学生达成的目标,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
A.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B.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C.借助语调、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的效果D.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
恰当地应对和辩驳【答案】 B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A.“三十年前”这个时间有丰富的意蕴,同时又是学生容易忽略的地方,教师能够抓住这一个点引导学生解读文本,体现了教师对戏剧精妙语言的准确把握B.学生容易忽略的地方,才更容易让学生产生陌生感、新奇感,表现出对知识的新奇感,故也总是能够在教师引导下品出个中滋味来C.找对语言点后.教师适时引入补充资料,体现了教师充分利用资源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D.若全让学生品味“三十年前”,则学生会因为资料的匮乏很难品出什么,而教师巧妙地引入“人物关系表”,恰当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文本,链接的材料补充了文中的空白,为学生的理解搭了桥【答案】 B4、某教研室组织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后,教师对“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这一要求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实施,理解错误的是()。
A.应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B.主要由教师自行设计和组织相关探究活动C.应强调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组织策划协调的能力D.应以提高语文素养为目的,进行跨学科学习【答案】 B5、学习多篇文言文后,教师引导学生举例总结文言词汇中“通假字”的用法。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阅读教学”表述错误的是()。
A. 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B. 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C. 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阅读,培养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
D. 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积累、理解、运用语言文字,形成一定的思想感情,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2、下列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表述错误的是()。
A. 写作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B. 学生写作时,教师应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C. 初中生写作能力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阅读积累和生活体验。
D. 教师可以完全放任学生的写作过程,不进行任何指导和帮助。
3.下列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阅读教学”表述错误的是()A. 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B. 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
C. 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作品。
D.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4.下列关于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互动方式。
B. 提问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C. 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D. 提问只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不应在课堂上频繁使用。
5.在现代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能力。
A. 文学鉴赏B. 文学创作C. 文学批评D. 文学理解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哪项是正确的?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后40回是高鹗所作B. 《水浒传》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成书于明代中期C. 《西游记》的作者一般认为是吴承恩,成书于明代初期D. 《三国演义》主要描写了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的故事7、关于初中语文课程中的文言文教学,下列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文言文教学应着重于翻译和背诵,不必深入探讨其文化内涵。
2022-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及精品答案
2022-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及精品答案单选题(共100题)1、完成《鸿门宴》课堂教学后,教师组织了一场主题为“项羽是‘能人’吗”的辩论赛。
下列对该教师教学行为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引导学生辩证看待历史人物,形成正确的价值观B.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锻炼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C.辩论主题选用合理,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D.自主、合作、探究,辩论赛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答案】 C2、古代诗歌鉴赏课上,教师指出《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天街小雨润如酥”一句所运用的是比喻修辞手法,同时请学生联想其他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
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A.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D.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答案】 B3、某学生要在大会上进行一次演讲,教师为其推荐了一些演讲词让她参考,下列不合适的是()A.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B.马丽华《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C.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D.王选《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答案】 B4、教师在班级里每个月会根据学过的课文中出现的一些观点举行一次小型的辩论会,如“亡羊补牢,为时晚矣”和“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该教师的做法意在引导学生达成的目标,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
A.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B.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C.借助语调、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的效果D.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
恰当地应对和辩驳【答案】 B5、阅读某教师有关《苏武传》一课的教学反思片段,回答问题。
A.突出了本文人物的形象特点,准确地抓住了本文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要求B.以文章人物形象为切人点,能够让学生围绕人物展开讨论,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C.四个问题,体现了层层深入的课堂教学节奏,有利于学生领略文学作品在选材和表现上的艺术手法,使学生在知识积累中拓展、迁移D.整个阅读教学课堂以“高贵”为中心串联在一起,课堂结构紧凑,阅读中心明确,提高了阅读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答案】 B6、教师计划讲授余光中先生的《乡愁》,这是一首表达爱国与思乡主题的诗歌,一般来说最恰当的教学思路是()A.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味诗中的思想感情B.让学生在把握诗中的人物和情节的基础上,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C.让学生在分析字句的基础上,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D.让学生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结构特点【答案】 A7、学习课文《春》,教师讲解文句“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补充运用该修辞手法的其他例句,从而引导学生对该修辞手法加以理解。
初级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哪位作家的作品《骆驼祥子》揭示了旧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命运?A. 鲁迅B. 郭沫若C. 老舍D. 巴金2、下列哪个词语是描述一种自然现象的?A. 狼吞虎咽B. 美轮美奂C. 风和日丽D. 忙里偷闲3、以下哪项不属于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的原则?A.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B. 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C. 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结合D. 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4、在下列教学设计中,哪一项不符合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A. 教师通过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B.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C.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D. 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5、题干:在《庐山谣》这首诗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A.庐山的壮丽景色B.银河的浩渺无垠C.庐山瀑布的壮观D.银河的起源6、题干:在《背影》一文中,作者朱自清通过描绘父亲的形象,表达了对父亲怎样的情感?A.赞美B.讽刺C.怀念D.批判7、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语文教学中的“读”法?A. 理解性阅读B. 分析性阅读C. 朗读D. 静态阅读8、教师在设计语文教学活动时,以下哪一项不是需要考虑的因素?A. 学生的认知水平B. 教学目标C. 教学方法D. 校园环境9、在《背影》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表达了哪种情感?A. 对父亲的敬爱之情B. 对母亲的思念之情C. 对故乡的眷恋之情D. 对青春的回忆之情 10、以下哪项不属于文学作品的创作手法?A. 对比B. 想象C. 比喻D. 抽象11、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以下哪一项不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A. 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B. 引导学生进行快速阅读训练C. 引导学生进行精读,深入理解文本内涵D. 鼓励学生参加语文竞赛,提高阅读速度12、在以下哪种情况下,教师应该使用多媒体教学?A. 学生对教学内容非常熟悉,不需要额外辅助B. 教学内容涉及大量图片、图表等视觉元素C. 教学过程中需要强调学生自主探究D. 教学时间紧迫,无法完成教学任务13、在以下哪种情境下,教师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A. 学生对教学内容已经非常熟悉B. 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到困惑和迷茫C. 学生对教学内容表现出极大兴趣D. 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到厌烦14、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阅读教学目标的表述,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 阅读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B. 阅读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C. 阅读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D. 阅读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15、在《荷塘月色》这篇文章中,作者朱自清通过哪些手法描绘了荷塘的美景?A. 白描、渲染、比喻B. 白描、渲染、象征C. 象征、比喻、夸张D. 白描、比喻、象征16、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A. 语法错误B. 逻辑混乱C. 创新思维不足D. 学习兴趣不高1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要求?A、注重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一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共120题)1、依据语文新课标的表述,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B.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C.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背诵,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D.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答案】 C2、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细节,记录生活趣事,养成每日一记的习惯,要求学生搜集写作素材,阅读优秀的日记体文学作品。
下列作品中,不符合教师要求的是()。
A.《狂人日记》B.《莎菲女士的日记》C.《鲁滨孙漂流记》D.《傅雷家书》【答案】 D3、学习完《劝学》一课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中“而”字的用法,其中说法错误的一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递进连词,却)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连词,而且)C.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假设连词,如果)D.蟹六跪而二螯(并列连词,又、和)【答案】 A4、阅读以下课后作业设计,按要求回答问题。
A.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究能力B.适时点拨,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C.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D.提示内容对学生完成作业没有帮助【答案】 D5、阅读某教研室集体备课的研讨记录片段,按要求答题。
A.师1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只阅读自己喜欢的作品B.师2应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培养阅读长篇著作的耐心C.师3应组织阅读活动,通过设置有效问题,帮助学生学会精读D.师4应帮助学生激发阅读兴趣,了解多种题材,拓宽阅读面【答案】 A6、阅渎一位教师对课文《故都的秋》的教学分析,按要求答题。
A.符合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情感体验的要求B.该教师正确把握了语文教学的特点C.该教师准确把握了散文教学的重难点D.该教师脱离了对文本的解读【答案】 D7、名著导读课上,教师用幻灯片为学生呈现了下面一段话,让学生利用知识积累完成填空。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附带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附带答案单选题(共20题)1. 教学文言文句式辨析课,教师安排学生总结一些定语后置的句子。
下列例句合适的是()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B.具告以事(司马迁《鸿门宴》)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D.昊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答案】 A2. 阅读下面的教学论文(节选),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A.寻找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是新课改背景下必然的选择B.阅读策略关注的是“为达到阅读目的,应当采取何种阅读方法、按怎样的步骤来读”的问题C.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体验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体验更有效D.阅读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掌握了合理的教学策略,就能使阅读走出高耗低效的困境【答案】 D3. 以下是两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长亭送别》一课时,针对同一教学内容设计的两个不同问题。
阅读并按要求答题。
A.教师甲的提问更好,有方法,有方向,有要求,更具有针对性B.教师乙的提问更好,简练有效,针对性强,更有利于学生抓住重点、要点C.教师甲抓住重点内容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进行内容解析,提问更有效D.教师乙的提问明确性更强,教师提供给学生鉴赏的具体方法,让学生知道该从哪里着手去分析、回答问题,不至于无的放矢,提问更有效【答案】 D4. 阅读某教师的教学随笔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A.导入的作用在于快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情感B.有效教学时间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时间C.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听课效率D.把握合理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答案】 A5. 作文课上,教师告诉学生写说明文应注意的问题,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B.说明条理清晰明了C.借用场景渲染气氛D.讲究语言精确并恰当【答案】 C6. 学习完刘慈欣的《带上她的眼睛》后,学生对科幻小说产生了兴趣,教师借机向学生推荐其他科幻小说作品。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一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共200题)1、学习《米洛斯的维纳斯》,导入时教师先以冯骥才《高女人和他的矮丈夫》发问:“在现实生活中这是很不协调的一对,但作者写得很美。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这对夫妻美在何处”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缺陷美”。
然后拿出维纳斯石膏塑像展示,以“探讨断臂的维纳斯到底美在何处”设疑,揭示课题。
对该教学导入的评价不恰当的是()。
A.整个导入循循善诱、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B.可看出教师对课文特点和学生情况很熟悉,善于拿捏导入角度C.联系学生生活,于无疑处设疑,巧妙引入“缺陷美”,为揭题作铺垫D.教师直接展示断臂雕像,开门见山入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答案】 D2、阅读《茶馆》教学反思(节选),按要求答题。
A.该案例中的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开放的课堂B.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并没有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潜力C.教师根据自己经验得到的分析与解读可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D.分角色朗读能让学生产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但无法使学生加深对全篇文章的理解和体验【答案】 A3、阅读有关合作学习的教学论文(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A.教师应在理解合作学习的真正内涵的基础上采用此学习方式B.合作学习不是使用得越多越好,否则会流于形式C.合作学习应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D.教师只要加强过程性指导。
学生的讨论过程就不会脱离文本的中心和重点【答案】 D4、某教材设置了“民俗风情”专题,下列作品中适合被选人的是()A.《背影》B.《孽海花》C.《雨巷》D.《秦腔》【答案】 D5、阅读《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
A.片段一中.教师将一种通俗无力的说辞与烛之武的进谏进行对比,让学生对文本产生了强烈的探知欲望B.片段二中.教师创造性地将学习难点分解,将几个阶段有效关联。
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还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C.片段一中,教师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后,再辅以名家评论,激起学生自主解读经典文化的欲望。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及精品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及精品答案单选题(共100题)1、某教研室组织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
下列教师对7~9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认识,错误的是()。
A.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B.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800字C.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D.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答案】 B2、李清照《醉花阴》中有词云:“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下列对“人比黄花瘦”的妙处解说得较为恰当的是()。
A.“西风”起时的黄花本已很瘦,而此时人比黄花还瘦,以花衬人,更为生动传神地表达出“销魂”之深B.黄花娇小瘦弱。
人比黄花瘦是说人比黄花更好看C.“人比黄花瘦”中将花与人相比,突显出人更加瘦弱D.花人相映,互为衬托;以人比花,更为形象【答案】 A3、教师在讲解《故都的秋》时,讲到了“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中,是不合适的”时,举例说明与其修辞手法相同的句子。
下列举例合适的是()。
A.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他起床B.罗马经历战争、流血,唯物主义者——战士布鲁诺的思想在自由的人民当中翱翔C.他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D.打江山不是容易的,并不是别人做好一碗红烧肉放在桌上,等待你坐下去狼吞虎咽【答案】 D4、学习完《窦娥冤》后,学生对文中窦娥的三桩誓愿进行总结,以下总结不恰当的一项是()。
A.血溅白练,这桩誓愿是希望到刑场上围观的人群立刻了解她的冤屈B.三桩誓愿表现了窦娥对统治阶级昏庸判案的愤怒C.三桩誓愿也表现了当时人民仇恨罪恶统治,要求变革现实的强烈愿望D.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和乐观态度【答案】 D5、阅读《曹刿论战》教学片段,回答问题。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贯彻的教学原则的是:A、循序渐进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启发式教学原则D、直观性教学原则2、在分析一篇文学作品时,教师首先应当引导学生关注的是:A、作品的语言风格B、作品的题材内容C、作品的时代背景D、作品的主题思想3、题干:在《背影》一文中,作者通过描绘父亲送别儿子去车站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A. 对亲情的怀念B. 对友情的赞美C. 对人生的感慨D. 对旅途的描写4、题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处理教材?A. 将教材视为唯一的学习材料B. 忽视教材,只关注学生的兴趣C. 以教材为基础,灵活运用其他教学资源D. 忽视教材,完全依据学生的兴趣教学5、题干:在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采用了以下哪种教学方法?A. 问答法B. 演示法C. 案例分析法D. 讨论法6、题干:以下哪项不属于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A.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B.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C. 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D. 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7、在下列关于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论述中,不属于现代教学理念的是()A. 注重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兴趣B. 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教师为中心C.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D. 强化基础知识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8、在《荷塘月色》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句话的修辞手法,以下分析不恰当的是()A. 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月光比作流水B. 强调了月光的特点,表现了月光的柔美C. 通过对比,突出了月光的静谧D. 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了月光人的情感9、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以下哪项不属于文学作品的体裁?A. 小说B. 散文C. 诗歌D. 数学公式 10、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讲解《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时,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为恰当?A. 讲授法B. 讨论法C. 演示法D. 案例分析法11、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以下哪项不属于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A. 分析作品的题材和体裁B. 理解作品的语言风格C. 评价作品的社会价值D. 探讨作品中的科学知识12、在下列教学环节中,哪一项不属于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A. 导入C. 作业布置D. 课堂小结13、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古代诗歌表现手法的是:A. 比喻B. 赋比兴C. 排比D. 比喻夸张14、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以下哪项不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A.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B. 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C. 强调学生死记硬背D.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15、在《诗经》中,“风”、“雅”、“颂”是根据什么进行分类的?A. 音乐性质B. 诗歌内容C. 创作年代D. 地域分布16、下列哪位作家不属于唐宋八大家之一?A. 苏轼B. 柳宗元C. 杜甫17、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以下哪项不属于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A. 精讲多练B. 自主合作C. 朗读背诵D. 理解分析18、教师在讲解文言文《岳阳楼记》时,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A. 直接翻译,逐句讲解B. 结合图片和视频,情境导入C. 逐字分析,深入探讨D.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角色扮演19、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正确地指出了《红楼梦》中“冷月葬花魂”所暗示的人物命运?A. 林黛玉B. 薛宝钗C. 王熙凤D. 史湘云 20、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背景信息,最适宜采取哪种方法?A. 直接讲解相关历史知识B. 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资源自行查找C. 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各自了解的信息D. 提供一份详细的背景资料给每位学生阅读21、在语文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A. 传统讲授法B. 问题教学法C. 案例分析法D. 知识竞赛法22、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对于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理解困难,以下哪种教学策略最为合适?A. 直接讲解象征意义B.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C. 增加文学作品的阅读量D.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23、下列哪个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A. 她的声音如春风拂面。
初级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精读等方式,实现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以下关于不同阅读方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B. 默读有助于提高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C. 精读有助于理解文本深层含义,提高思维品质。
D. 朗读、默读、精读在阅读教学中不能同时运用。
答案:D解析:朗读、默读、精读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同时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适用于不同的教学目标和阅读内容。
D项说法错误,故选择D。
2、教师在教学《荷塘月色》一文时,针对“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一段,提出以下问题,最符合教学目标的是()A. 请同学们分析“舞女的裙”这一比喻的修辞手法。
B. 同学们能否根据文中的描述,想象出荷塘月色的美丽景象?C. 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对“正如一粒粒的明珠”这一比喻的理解。
D. 这段文字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师教学设计能力。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培养其想象力。
B项符合教学目标,故选择B。
其他选项虽能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但与教学目标关联性不如B项强。
3、在《红楼梦》中,以下哪个人物是贾宝玉的表妹,以其才情和美貌著称?A. 薛宝钗B. 林黛玉C. 贾迎春D. 贾惜春答案:B解析: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是贾宝玉的表妹,以其才情和美貌著称,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角色。
4、在古代汉语中,“之”字有多种用法,以下哪种用法表示“的”?A. 我之书B. 之子于归C. 花之香D. 之与彼答案:C解析:在古代汉语中,“之”字可以用作结构助词,表示“的”的意思。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语文试卷及解答参考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诗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诗经》是中国现存最古的诗歌总集。
B.《诗经》的主要内容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爱情、友情、亲情、战争等多方面的切身感受。
C.《诗经》分为《雅》、《颂》、《楚辞》三篇。
D.《诗经》是汉代学者编纂整理而成。
2、下列关于“作茧自缚”这一修辞手法,说法正确的是()A.是指用圈来捆绑自己,又如“自甘坐井观天”。
B.是指在没有意识到危险时,自己制定了不利于自己的规则。
C.是指把自己困在一个难以摆脱的境地里,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D.是指在困境中暂时放弃抵抗,陷入沉思。
3、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下列汉字全部为第三笔画的是()。
A. 翳、西安头部按摩B. 凸、凹C. 目、之D. 我、寸4、以下四句中出自《论语》的是()。
A.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D.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5.[数字]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文章的意境和情感,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
A. 讨论法B. 情境法C. 记忆法D. 比喻法6.[数字]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属于( )。
A. 写作技巧指导B. 写作内容指导C. 写作风格指导D. 写作思维指导7、下列关于英语教学中「语篇意识」的描述,错误的是:A. 能够认识到语言是用来构建意义的,而非孤立词语的组合B. 反映了对语言结构、句型、词汇等元素之间的联系的理解C. 指的是学生对语言规律的掌握和应用能力D. 能够通过对不同语篇类型的分析,掌握语言运用技巧8、下列关于初中语文教学评价中“以学生为主体”的体现,不包括:A.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评估、单元测试等B. 注重评价过程的个性化,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水平定量化评价C.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形成有效的互评机制D. 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并将其作为唯一评价标准9.下列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阅读与鉴赏”领域的目标表述,正确的是()。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一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共40题)1、阅读《别了,“不列颠尼亚”》备课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A.陈老师选择的教学内容侧重引导学生注意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B.陈老师的做法关注学生在新闻阅读过程中精神的活动和生命的活动C.张老师把新闻知识作为教学的引子,把阅读文本作为解释和印证新闻写作的范本,这种做法比较好D.陈老师这样处理语言教学更实在【答案】 C2、在学习高尔基的《海燕》时,教师对文中具体形象的象征意义作了具体阐述,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A.“海燕”象征无畏无惧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B.“大海”象征扼杀革命的反动势力C.“太阳”象征光明,象征美好的生活D.“暴风雨”象征席卷一切反动势力的革命风暴【答案】 B3、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师课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为别里科夫撰写墓志铭。
以下对该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利于学生掌握“铭”这种文体的写作B.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散性思维C.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获得独特的感受和情感体验D.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提升文字表达功力4、学习完《劝学》一课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中“而”字的用法,其中说法错误的一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递进连词,却)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连词,而且)C.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假设连词,如果)D.蟹六跪而二螯(并列连词,又、和)【答案】 A5、教学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时,教师指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春景美好感受和对美好春光欣赏和赞美的思想感情,并举例相同或类似情感的诗歌进行阅读推荐,下列举例不合适的是()。
A.白居易《钱塘湖春行》B.贺知章《咏柳》C.杜甫《春望》D.叶绍翁《游园不值》【答案】 C6、某版教科书《林黛玉进贾府》的“研讨与练习”后面有这样一部分内容——“《红楼梦》贾府主要人物关系表”,这些内容属于教科书的什么系统()A.练习系统B.知识系统C.选文系统D.助读系统7、学习《囚绿记》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这篇文章有什么深刻内涵?教师提问后,教室内很安静,没有学生回答此问题。
2022-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练习题(一)及答案
2022-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练习题(一)及答案单选题(共60题)1、阅读下面的教学案例。
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A.顺水推舟,幽默化解突发事件B.善于利用资源,激发学生兴趣C.巩固知识,增强学习能力D.教学机智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答案】 C2、在《荆轲刺秦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注意“燕王拜送于庭”一句的特殊句式,并归纳同类用法的句子。
下列语句含有同类用法的是()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B.以其无礼于晋C.夫晋,何厌之有D.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答案】 B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的作品为《拿来主义》《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短文三篇》,教授这一单元时,下列选项中所列举的教学行为不恰当的一项是()。
A.培养学生的观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B.由于这三篇作品题材相似,因此,教师可以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C.鼓励学生与课文作者对话、沟通,去分析、评判这些问题D.培养学生的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答案】 B4、阅读《孔雀东南飞》的教学思路,按要求答题。
A.这位教师在教学中为了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积极倡导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B.读完诗歌后立即让学生看课文情景的投影,替代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限制了学生的个性想象,使学生的思维定格在画面上,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C.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分别以表演、画画、配乐朗诵等形式学习《孔雀东南飞》,体现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D.该堂课采用形式多样的内容进行教学,气氛活跃,进行了学科之间的整合,无一处弊端【答案】 D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
”这一能力发展要求侧重达成的课程目标是()。
A.积累·整合B.感受·鉴赏C.思考·领悟D.发现·创新【答案】 A6、教师布置学生搜集整理描写四季景物的诗句,依春夏秋冬时序排列,下列正确的是()A.③④①②B.①②③④C.②①③④D.②④③①【答案】 C7、教学文言文句式辨析课,教师安排学生总结一些定语后置的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教学茅盾“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时,教师要求学生归纳一下“中外不同作家的‘三部曲”’,以下不合适的是()。
A.巴金“爱情”三部曲:《家》《春》《秋》B.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C.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累》和《棠棣之花》D.巴尔扎克“幻灭”三部曲:《两个诗人》《外省大人物在巴黎》《发明家的苦难》2.教学盛唐时期两大诗歌流派时,教师要求学生回忆其代表人物,下列不合适的是()。
A.王维B.孟浩然C.韦应物D.高适3.教学曹禺笔下的陈白露时,教师说她“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新女性’形象”,要求学生列举出其他“新女性”形象,探究她们在女性解放道路上的求生情结,下列不合适的是()。
A.鲁迅笔下的子君B.丁玲笔下的莎菲C.茅盾笔下的静女士D.巴金笔下的瑞钰4.学习完《木兰辞》后,教师让学生谈谈对文言文修辞手法的认识,以下各位同学对文言文修辞手法的分析错误的是()。
A.《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借“千里马”喻人才,借“伯乐”喻慧眼识人才的领导。
《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借“秋霜”喻白发B.《出师表》:“臣本布衣”借“布衣”代老百姓。
《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借“庙堂”代朝廷,借“江湖”代被贬往的地方C.《木兰诗》:“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
”运用顶针的修辞手法。
《孟子二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是顶针D.《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把“愁”比喻成“头发”,“满面尘灰烟火色”用“烟火色”比喻像烟火一样的脸色5.学习《伤仲永》时,教师要求学生注意“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一句中“利”字的用法特点,并从文中找出同类字词用法。
几位学生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邑人奇之B.父异焉C.稍稍宾客其父D.并自为其名6.学习完初二下册最后一篇文言文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言实词“通假”现象。
下列语句中没有包含“通假字”的是()。
A.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陋室铭》)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7.学生们学完《威尼斯商人》后,对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请教师补充相关知识。
教师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戏剧以表演性为基础,与绘画艺术紧密结合B.戏剧三个主要特点:浓缩地反映生活、集中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发展C.剧本阅读一般有两种方式:演员视角、观众视角D.剧本阅读主要读戏剧冲突与人物对话8.某教师对阅读教学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B.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C.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D.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第一学段的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9.某教师根据选修课程“文化论著研读系列”开设了《(论语)选读》的选修课程,该教师设定的下列教学目标中,不恰当的是()。
A.借助工具书和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孔子的情况、相关的文化背景B.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对《孔子》中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思考C.要求背诵在选修课程中所涉及的《孔子》的所有篇章D.在研读过程中。
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与他人交流切磋10.学习《威尼斯商人》一课时,教师打算放映其同名电影的视频资料。
在使用时教师的做法正确的是()。
A.自习课播放整部电影,无关者可以离开教室,或者自行自习B.课上播放整部电影,边播放,教师边讲解C.课前根据课文内容,精心剪辑,课上根据教学内容有选择地播放、讲解D.教师作为设备操作者、监督员,课上播放电影,把课堂真正完全交给学生11.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水调歌头》的思路:第一步:读诗歌《水调歌头》。
第二步:请学生看课文情境的投影。
第三步:进行自主选择学习。
(1)凭想象分组表演多种思念的情境;(2)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幅思念的画;(3)喜欢音乐的学生到电脑前点击适合表现思念的乐曲,并配乐朗读。
第四步:读两首以月亮写思念的诗。
第五步:学生总结收获,并唱歌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以下对这个教学过程的综合评述有误的一项是()。
A.这位教师在教学中有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他为了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积极倡导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B.读完诗歌后即让学生看课文情景的投影,替代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限制了学生个性想象,使学生的思维定格在画面上,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C.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分别以表演、画画、配乐朗诵等形式学习《水调歌头》,体现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理念D.该堂课采用形式多样的内容进行教学,气氛活跃,进行了学科之间的整合,无一弊端12.下面是一位初中语文教师对《秋天的怀念》一课中“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句话的片段教学设计。
阅读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师:请你们默读这句话,注意这几个动作。
(老师点示“扑”)母亲“扑”下去的会是什么?生:因为儿子不想活了,所以母亲扑下去的一定是儿子想要去死的信念。
师:啊?信念?把其中的一个字换一下意义完全不同了。
生:是念头。
师:好。
其实,你很会联系上下文理解,那就把你理解的“扑”带进句子里,读给我们听。
(生读。
很有力量)师:那么,我还要问,“母亲抓住我的手”,“抓”住的仅仅是我的手吗?生:母亲抓住的是我想要死的念头,她想抓住我,怕我轻生。
师:就把你的体会送进去,再读一遍吧。
生: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活。
(生读。
掌声)生:我想补充,母亲抓住我,也是让我必须具有好好儿活下去的信念。
(再读)师:请再默读这句话,看看母亲“忍”住的究竟是什么?(小组讨论)以下有关这段教学片段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教师通过引领学生品味“扑”“抓”“忍”三个动词,意在使学生体会三个动词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情感B.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细细咀嚼、慢慢品味三个动词,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的课程性质C.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三个动词时,应该让学生自己寻找,自己在阅读中体会,在一定程度上,教师在引导中出现了越俎代庖的嫌疑D.语文课堂上,值得反复体察、推敲、品味的语言点比比皆是,教师能够恰当地抓住这句中的三个动词,引导学生准确认知深层含义,体现了教师强烈的“语文意识”13.在学到杜甫的《春望》的时候,有同学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句话是杜甫夸张的写法,哪有人看见花就哭,看见鸟就受惊呢。
下列教师评价中,最为贴切的一项是()。
A.你的理解不正确,下去再好好想想。
B.真的吗?再好好考虑考虑。
C.诗言志表情,结合当时的社会实际,看看这两句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是什么呢?这样你还会觉得夸张吗?D.对于同一部作品,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理解,你的理解也是正确的。
14.阅读以下教学片段,回答问题。
师:细读第十三章,找出体现翠翠情绪变化的词句。
生:薄薄的凄凉一胡思乱想一忽然哭起来一神往倾心一心中压上了些分量沉重的东西。
师:翠翠为什么感到“薄薄的凄凉”?生:翠翠觉得好像缺少了些什么。
好像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在一件新的人事之上攀住它,但不成。
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
对以上教学片段的解读,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上教学片段。
关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自己从原文找到阅读的答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B.以上教学片段,老师控制解读的内容和节奏,完全牵引学生的课堂行为,禁锢了学生的思维C.以上教学片段,教师每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就主动解读,师生配合默契,提高了教学效率D.以上教学片段,充分发挥了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是优秀课堂教学的示例15.阅读以下《口语交际——讨论》的实录,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学生:(A)我是组织者。
我是参与者。
我是记录者。
我是汇报者。
(四名同学明确各自的分工)组织者:(B)学习了童话《皇帝的新装》,同学们都对虚荣、昏庸的皇帝这个形象有了深刻认识.也知道这是作者极力讽刺的一个典型形象。
那么大家能不能讨论一下除了皇帝可恶,还有哪类形象也应当是被讽刺的对象?参与者:也讽刺了虚伪的大臣们,讽刺他们趋炎附势、溜须拍马的行径。
组织者:见解独到!还有没有。
还能想到谁?参与者:再有就是骗子,他们机关算尽,以骗财骗物为营生,可恨!参与者:再补充一下,我觉得还讽刺了平民百姓,他们是非不分,真假不辨,是愚昧无知的表现! 组织者:童话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映射,它的取材源于生活。
大家都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丑角?有没有与小男孩一样的正面典型?我们应该如何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请大家畅所欲言。
参与者:……参与者:……参与者:……记录者:(C)大家讨论很是激烈,我也要参与,我用30分钟根据我的记录发表一下我个人的观点.我认为……汇报者:(D)同学们说了很多,我来汇报一下。
首先《皇帝的新装》同样嘲讽了大臣、骗子、百姓等形象,讽刺他们溜须拍马、愚昧无知等可耻行径。
经过讨论,我们认为现今社会存在正面典型,当然也有许多反面教材。
我们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弘扬正义观念,构建和谐社会……对画线部分的分析,不准确的是()。
A.讨论属于组织中的口语交际,讨论前需要明确各自的分工B.组织者结合学过的内容,提出需要共同讨论的、着手解决的问题C.记录者在讨论环节除记录之外可同时兼组织者、参与者、汇报者等角色D.讨论的总结与汇报是讨论的必要环节,能进一步形成讨论的结果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题,第16题20分,第17题5分。
第18题15分,共40分)阅读下面的教学片段,完成第16题。
师:在这篇课文里面有很多的多音字,你会读吗?(屏幕映示:鸡冠花率领场地几场)师:第一个谁来?生:鸡冠花。
师:“冠”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作第一声,谁知道“冠”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生:是指头冠。
师:这是谁的头冠呢?生:花的头冠。
师:这么理解也可以,像这样表示帽子或是像帽子一样戴在头顶上的东西,咱们就读作“冠”。
你能给“冠”字再组几个词语吗?生:皇冠。
生:王冠。
师:真好,徐老师也积累了几个,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屏幕映示:衣冠皇冠张冠李戴怒发冲冠)(生齐读)师:第二个多音字谁来读?生:率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