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笔记
教资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讲义+笔记)(10)
教资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讲义+笔记)(10)理论精讲11-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讲义)第三节小学生的学习学习的内涵学习的分类学习理论个体差异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P123-125二、学习的分类单选P124二、学习的分类单选P124-P125二、学习的分类单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2020下)划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主要依据是()。
A.学生是否主动学习B.学习目的是否为解决问题C.学生是否理解学习材料D.学习内容是否由学生发现小结P125-132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S-R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桑代克-联结主义学习理论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说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强调学习的内部过程和条件苛勒-完形顿悟说布鲁纳-认知发现说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建构主义: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经验出发建构新的知识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人本主义:自我实现、自我选择和健康的人格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学生中心的教学观P125-128(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基本观点: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S-R)狗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猫桑代克-联结主义学习理论鼠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宝宝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P125-1261.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1)实验名称:狗进食摇铃实验了解反射无条件反射——本能:狗吃到食物流口水条件反射——后天习得:狗听见铃声流口水P126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3)经典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单选①获得与消退获得: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消退:条件反射消失②刺激的泛化与分化泛化: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分化:只对条件刺激有反应好好学习,天天向上1.(2021上)小军因喜欢班主任王老师,所以喜欢她的课和她组织的各种活动。
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泛化B.强化C.分化D.消退2.(2016上)小英到医院打针以后再遇到穿白大褂的人就会害怕,这种心理现象是()。
A.内化B.泛化C.焦虑D.移情P126-127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单选实验—猫开笼取食实验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基本规律①准备律(预习)②练习律(做题)③效果律(反馈)最重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反馈:学生做得好时,予以表扬;做的不好时,及时指出使其改正。
小学科学教师业务学习笔记1000字
小学科学教师业务学习笔记1000字小学科学教师是负责教授小学生关于科学的知识和技能的人员。
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我们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在此笔记中,我将简要介绍一些小学科学教师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关键知识和技能。
一、教学策略和方法作为小学科学教师,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确保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这些策略和方法包括:1.交互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概念和原理。
2.实践性教学方法:这种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实验和探究。
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3.差异化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强调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和学科水平,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这样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
二、科学概念和原理掌握科学概念和原理是小学科学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科学概念和原则:1.科学方法:科学方法包括观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数据分析和得出结论。
教师应该教授学生这种方法,以帮助他们发展科学思维。
2.物质的性质:教师应该教授学生物质的性质,包括颜色、形状、大小、重量、密度等等。
3.物质的变化:教师应该教授学生物质的变化,包括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以及物质的熔化、凝固、蒸发和凝华等过程。
三、实验和探究实验和探究是小学科学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实验和探究,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科学现象,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一些需要掌握的实验和探究技能:1.实验设计:教师应该教授学生如何设计实验。
学生需要学习怎样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记录结果等等。
2.数据分析:教师应该教授学生如何分析和处理实验结果,包括统计方法和图表制作。
3.安全措施:教师应该教授学生如何安全地进行实验,包括如何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如何正确处理废弃物等等。
四、创新和探索小学科学教育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探索。
教资高中语文科目三笔记
教资高中语文科目三笔记以下是教资高中语文科目三的笔记:1. 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 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哲学、教育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论。
- 重点考察的内容: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与评价、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教育干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等。
2. 语言文字知识与运用能力- 知识点:语言文字学、语法、修辞、文学常识等方面的知识。
- 重点考察的内容: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和规则运用、文言文的翻译和注释、现代文的写作和修改、修辞技巧的运用、鉴赏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等。
3. 文化素质与教育常识- 知识点:中国文化、世界文化、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 重点考察的内容:国内外文化体系和文化传承、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知识、教育信息化的相关知识、各年级教育教学大纲标准等。
4. 课程与教材- 知识点:各年级语文教材、教育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等方面的知识。
- 重点考察的内容:语文教材内容和结构、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设计合理的课程和教案、根据教材要求,选取适合学生特点和发展需要的教具等。
5. 学科专业知识与能力- 知识点:语文学科的理论、内容及其教学应用等。
- 重点考察的内容:学科理论的掌握、对语文教学模式的思考和创新、教材与课堂教学的相互作用、语文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等。
6. 教育研究方法- 知识点:教育研究方法、数据分析与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 重点考察的内容:教育研究方法的掌握、如何设计、调查和分析研究、如何综合各种资料评价教育教学、提出实际可行的方案等。
以上就是教资高中语文科目三的笔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3-2024教师资格之中学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大全笔记
2023-2024教师资格之中学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大全笔记1、进行力量训练时,主要改善的是下列哪一器官的功能( )A.支气管B.胸腺C.前列腺D.骨骼肌正确答案:D2、耐力性运动的能量供应绝大部分是由()。
A.有氧代谢供给B.无氧代谢供给C.脂肪代谢供给D.基础代谢供给正确答案:A3、运动动机的功能表现为()。
A.社会、生物、内部和外部B.发动、选择、强化和维持C.培养、激发、直接和间接D.探究、创新、转化和完成正确答案:B4、人体活动时,肌肉直接能源是()A.糖B.三磷酸腺苷C.脂肪D.蛋白质正确答案:B5、下列不属于常见的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是( )。
A.挫伤B.扭伤C.肌肉拉伤D.骨折正确答案:D6、体育课教学设计的重点主要落实在哪一环节()。
A.教学目标设计B.教学策略设计C.教学内容设计D.教学方法选择正确答案:B7、下列选项中属于消化系统的器官是( )。
A.心脏B.脾脏C.肝脏D.肾脏正确答案:C8、根据田径竞赛日程编排原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不同组别的同一径赛项目,最好衔接进行B.接力比赛项目应安排在单元第一项进行C.不同组别的同一田赛项目,不连续安排在同一单元进行D.同一时间不安排两个田赛长投项目正确答案:B9、体育教学计划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文件,是教师进行教学不可缺少的依据。
包括( )A.教学工作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B.教学工作计划、教案写作计划、课时计划C.教学工作计划、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计划、课时计划D.教学进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课时计划正确答案:A10、在足球比赛中,什么情况下裁判员会出示红牌()A.连续违反规则B.有暴力行为C.拉扯对方球员D.绊摔对方球员正确答案:B11、头手倒立动作要求前额触垫,遵循了哪一反射规律?()A.牵张反射B.腱反射C.翻正反射正确答案:D12、人体最容易发生脱臼的关节是( )。
A.膝关节B.踝关节C.肩关节D.肘关节正确答案:C13、能够有效评价人体有氧耐力训练效果的生理指标是()。
教师资格证初中《教学知识与能力》总结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初中《教学知识与能力》总结
知识点
本文将总结初中《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重要知识点。
1. 教学理论知识
- 教育学知识:教育目标、教育过程、教育评价等。
- 心理学知识:学生的心理特点、研究规律、行为惯等。
- 教学设计知识: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等。
2. 学科教学知识
- 语文:阅读理解、作文技巧、文学知识点等。
- 数学:数的概念、运算方法、数与代数等。
- 英语:基本词汇、语法规则、听说读写能力等。
- 物理:力学、光学、电学等基础概念。
- 化学: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原理等。
- 生物:细胞结构、遗传原理、生态系统等。
- 历史:历史事件、朝代变迁、名人事迹等。
- 地理:地球形状、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等。
- 政治:国家制度、政治理论、法律常识等。
3. 教学能力知识
- 教学方法:引导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示范演示等。
- 课堂管理:纪律维持、教学秩序、学生参与度等。
- 评价与反馈:合理评价标准、及时反馈策略等。
4. 教学实践知识
- 教学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教学案例,解决问题的方法。
- 教学反思:自我评价、教学经验总结等。
注意:以上知识点仅供参考,具体考试内容还需根据官方发布
的教学大纲为准。
以上是初中《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总结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整理笔记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整理笔记真题:材料分析:1、对“教学即对话”的理解,教师在对话中的角色定位。
2、怎样给学生写评语。
3.本文简要介绍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4、课堂教学评价1、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知识、技能和智力等认识领域,态度、习惯、兴趣、意志、品德及个性形成等情感领域;2.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教师的教学修养、教学技能、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尤其是课堂教学质量。
五、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怎样教育学生。
4、学习方式的有关理念。
5、课程评价存在哪些问题。
6.从学生参与、学习风格转变和语言发展等方面对这两种设计进行了全面的回顾。
7.老师对课堂噪音的基本态度和日常做法是什么?10、如何创建一个好的班级?1.建立共同目标;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形成班级骨干力量;3、培养良好的班风,形成健康向上的集体舆论;4、坚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教育活动。
教材考点梳理:第一章基础教育一、小学教育的特殊特点: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2、基础性3、义务性4、全面性二、小学教师的劳动特点:1。
复杂性2。
创造力3。
集会示威4、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5、长期性6、系统性第二章学生辅导三、感觉的特性:1、感觉适应;2、感觉对比;3、感觉后象;4、感觉的相互补偿;5、联觉。
知觉的特点:1。
选择性;2.全面性;3.正直;4.恒常性。
注意的分类: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分为:1、无意注意;2、有意注意;3、有意后注意。
意志品质:1。
清醒状态2.果断;3.坚持;4.自我控制。
4、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使用分块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五、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1.内生理论。
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基因复制”)、格塞尔(“成熟力量理论”)、霍尔(“一两次遗传胜过一吨教育”)、戈登(“优生学”)。
(笔记)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模块一 第五章 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五章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第一节教师专业发展一、教师及其劳动特点(一)教师的概念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二)教师劳动的特点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与创造性2、教师劳动的连贯性和议处性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二、教师职业(一)教师职业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二)教师职业的发展历史1、非职业化阶段2、职业化阶段3、专门化阶段4、专业化阶段(三)教师职业的特点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父母与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三、教师专业发展(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作为佛给我员,在职业道德、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名新手型教师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1、漫长性2、生长性(三)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准1、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以满足学生需求和提高学生学业水平程度如何为标准2、从教师本身发展来说,视教师专业发展所需要的技能和能力发展如何为标准3、以教师为其他工作人员、团体或学校所做出的贡献为标准。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1、遵守职业道德教师必须做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六个方面。
2、拓展专业知识3、提升专业能力4、建构专业人格5、形成专业思想6、发展专业自我(五)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1、三个阶段(1)关注生成阶段(2)关注情境阶段(3)关注学生阶段2、四个阶段(1)职前储备阶段(2)入职调整阶段(3)巩固稳定阶段(4)创新成熟阶段。
3、五个阶段(1)新手(2)进步的新手(3)胜任行(4)精通型(5)专家型(六)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组织观摩和非组织观摩)2、开展微格教学(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15~20分钟)内,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进行分析。
cocopolaris中学教资笔记
Cocopolaris中学教资笔记一、教育知识与能力1. 教育学基础知识:了解教育的本质、目标和功能,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理解教育与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关系。
2. 教育心理学知识:理解学习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差异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学习理论、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迁移等关键概念,熟悉教育评估和诊断的方法。
3. 教育研究方法: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念、方法和过程,掌握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成果表达等技能。
4. 教育法律法规:熟悉国家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特别是《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教师法》等核心法律,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5. 教育伦理与道德:理解教育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掌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具备教育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
二、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1. 学科专业知识:掌握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前沿研究成果。
2. 学科教学知识:理解所教学科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掌握课程、教材和评价的知识和技能。
3. 教学设计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制定教学目标和计划。
4. 教学实施能力:具备课堂组织和管理的能力,能够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成教学目标。
5. 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反思和改进教学。
三、综合素质1. 职业理念:理解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具备教育情怀和职业理想,认同教师的职业责任。
2. 文化素养: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素养,能够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和交流。
3.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熟悉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具备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能力。
4. 沟通与合作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合作精神,能够与学生、家长、同事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沟通合作关系。
5. 仪表与言谈举止:具备端庄、得体的仪表和文明、礼貌的言谈举止,能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
6. 应变与适应能力:具备灵活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够应对教育中的各种变化和挑战。
2023-2024教师资格之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重点归纳笔记
2023-2024教师资格之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重点归纳笔记1、( )是当今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
A.培养兴趣B.读书训练C.课外活动D.科学研究正确答案:A2、传统的“师徒制”绘画教学体现的教学模式是( )。
A.个别教学模式B.程序教学模式C.一般发展教学模式D.探究式教学模式正确答案:B3、义务教育阶段“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延伸到高中课程标准后变为( )内容系列。
A.现代媒体艺术B.绘画?雕塑C.设计?工艺D.书法?篆刻正确答案:C4、王老师以“烛台的创意设计”为例,向学生演示制作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并提出练习要求,“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件可以摆放在书桌上的小工艺品”。
这种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B.示范法C.提问法D.游戏法正确答案:B5、下列选项中,对美术教学“档案袋评价法”不正确的表述是()。
A.一种质性评价方法B.一种综合性评价方法C.一种搜集学生美术学习过程中重要资料的方法D.一种归档留存少部分优秀学生作品的方法正确答案:D6、()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是楷书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
A.颜真卿B.钟繇C.曹不兴D.王维正确答案:B7、某教师准备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但班里有“小团体”现象,尤其是四五位同学坐在一起就会很吵。
针对这一现象,下列教师教学策略不适合的是()。
A.用抽签随机编组B.由同学自发编组C.由教师事先编组D.根据美术能力差异编组正确答案:B8、黄宾虹写生稿中山石的主要皴法是( )。
A.披麻皴B.雨点皴C.斧劈皴D.解锁皴正确答案:A9、人物画“没骨”画法,由( )所创。
A.李公麟B.恽寿平C.黄荃D.曾鲸正确答案:D10、北魏后期龙门石窟的代表洞窟有( )。
A.宾阳洞B.古阳洞C.莲花洞D.石窟寺洞正确答案:A11、瞿老师在版画教学中,在学生现有水平的基础上,激发其潜能,引导他们独立创作一件版画作品,这种教学的理论依据是( )。
A.行为主义B.经验主义C.最近发展区D.多元智能正确答案:C12、美术语言是指美术的造型元素和( )。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01教育基础一、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古代小学教育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古代的小学教育的特点:1、具有鲜明的等级性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的管制、灌输来进行,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近现代的小学教育1、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
(南洋公学外院是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2、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设立初等小学堂,学制五年,人学对象为7岁儿童,同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实行义务教育的开始。
3、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改小学堂为小学校。
当代小学教育1、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志着我国的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1992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小学开始了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改革3、20xx年开始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小学教育的现状1. 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2.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3. 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4. 办学体制走向多元化5. 课程改革不断深化二、小学教育的特点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小学生的发展可能性;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小学教育的基础性(1)社会发展层面的基础性①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②小学教育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2)个体发展层面的基础性(3)课程内容层面的基础性小学教育的义务性(义务教育的显著特征: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小学教育的全面性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三、小学的组织与运行学校管理的基本要素:管理者、管理手段、管理对象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教务行政管理、教学工作管理、总务工作管理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方向性原则、有效性原则、民主性原则、科学规范性原则、系统整体性原则、责任制原则学校管理的常用方法:行政管理方法、法律法规管理方法、经济管理方法、思想教育方法、数理统计方法校长负责制成为我国现阶段中小学的管理体制。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重点知识点总结1. 教育学知识- 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 教育学中的重要概念2. 教育心理学知识- 学习与记忆的基本过程- 学习的类型和因素- 学习策略与方法- 学习困难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学习环境对学习的影响- 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特点3. 教学设计与评价- 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分类-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教学方法与策略- 教学资源的设计和利用- 教学评价的目的和方法- 教学评价结果的运用4. 课堂管理与组织- 课堂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学生行为管理的策略- 课堂组织与课堂氛围的建设 - 学生参与与合作的促进5. 学科教学知识与能力- 语文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数学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英语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科学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社会与生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 艺术与体育教育的原则和方法6. 教育法律与职业道德- 教育法律法规的内容和适用-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伦理与教育的关系- 教师职业发展与提升7. 班级管理与教育指导- 班级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班级管理的策略和方法- 学生发展与个性特点的认识- 学生心理健康与解决方法- 学生生涯规划的指导与帮助总结: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涵盖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与评价、课堂管理与组织、学科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法律与职业道德以及班级管理与教育指导等方面的知识点。
掌握这些重点知识点,是一名小学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
同时,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综合运用各个知识点解决实际教育教学问题,提高教学能力和教育素养。
教师资格之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重点归纳笔记
教师资格之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重点归纳笔记1、补血滋阴的药是A.阿胶B.白芍C.何首乌D.龙眼E.紫河车正确答案:A2、大补阴丸的功能A.滋肾补阴B.滋阴降火C.补肾益精D.补养气血E.滋肾养肝正确答案:B3、乌鸡白凤丸的功能是A.滋阴清热,除烦安神B.益气养血,活血调经C.滋阴补血,调经疏郁D.补气养血,调经止带E.调经养血,理气止痛正确答案:D4、患者,男,43岁,近日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中医诊为肾阴亏损,处方六味地黄丸。
A.补中兼敛B.标本兼治C.三补三泻D.补泻并重E.泻中寓补正确答案:C5、某女,45岁,症见两胁胀痛、头晕目眩、倦怠食少、月经不调、脐腹胀痛,证属肝郁血虚、肝脾不和,宜首选的中成药是A.小柴胡颗粒B.越鞠丸C.加味逍遥丸D.柴胡舒肝丸E.木香顺气丸正确答案:C6、芫花的功效A.泻水逐引B.杀虫灭虱C.清热化痰D.利气宽胸E.润肠通便正确答案:A7、某男,33岁。
患遗精、滑精、阳痿不育2年,近日小便白浊、遗尿、尿频。
证属肾阳亏虚,治当固精缩尿、补肾助阳,宜选用的药物是A.海螵蛸B.诃子C.莲子肉D.桑螵蛸E.金樱子正确答案:D8、鱼腥草的功效A.清热解毒,排脓消痈B.清热解毒,祛痰利咽C.清热解毒,活血止痛D.清热解毒,祛风燥湿E.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正确答案:A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越低时.布朗运动越明显B.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C.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增大,分子间的斥力减小D.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等温膨胀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正确答案:B10、患者,男,59岁。
初诊,患者有慢性胃炎史。
来诊时证见胃脘痞闷、胀痛不适,伴嗳气、恶心、饮食不香,治用中药:焦白术,茯苓,陈皮,制半夏,木香,椒壳,焦檀曲,生甘草。
每日1剂,煎服;服药3剂后,胃脘胀痛感轻,但恶心未除,饮食不思,口淡而黏,乃于原方中加砂仁3g(后下),继服。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一、教育学基础1. 教育的定义与功能- 教育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个性和价值观念的过程。
- 教育的功能包括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
2. 教育目的-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能力和品德。
-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
3. 教育原则- 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
-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主动学习。
- 循序渐进:按照知识逻辑和学生认知水平逐步推进教学。
二、心理学基础1. 学习心理- 学习动机: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 学习策略:学生为达成学习目标采取的方法和技巧。
- 学习迁移:已学知识在新情境中的应用。
2. 发展心理- 认知发展:个体认知能力的成长过程。
- 情感与人格发展:个体情感和性格的形成与变化。
3. 评价与测量- 学生评价:对学生学习成果和行为表现的评价。
- 心理测量:运用科学方法对个体心理特征进行评估。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1. 教学设计-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所要达成的具体目标。
- 教学内容组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和结构。
- 教学媒体选择: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辅助工具。
2. 教学实施- 课堂管理:维护课堂秩序,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 互动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互动。
- 反馈与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及时反馈和评价。
3. 教学反思- 教学经验总结:对教学实践的回顾和总结。
- 问题诊断与解决:识别教学中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 持续改进: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
四、课程与教材1. 课程设计- 课程目标:明确课程所要达成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目标。
- 课程内容:根据课程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 课程结构:合理安排课程的教学顺序和组织形式。
2. 教材分析与运用- 教材结构:分析教材的编排逻辑和体系结构。
- 教材内容:理解和掌握教材的核心知识点。
- 教材活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材。
五、教育评价1. 评价类型- 形成性评价: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的持续性评价。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笔记重点与考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笔记重点与考点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重点与考点《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一、新课程改革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2.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1)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研究和发展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2)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4)在处理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时强调合作。
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观(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研究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研究"。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向“重结论重过程”转变。
(4)教学从“关注主体”向“关注人”转变。
第二,后进生的教育(1)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2)培养和激发研究动机。
(3)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心和集体荣誉感。
(4)根据后进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5)持之以恒对后进生进行教育。
三、班级突发事件1.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1)教育原则(2)客观性原则(3)有效性原则(4)可接受原则(5)冷处理原则2.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的方法(1)沉着冷静面对(2)机智果断应对(3)公平民主处理(4)善于总结引导1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重点与考点四、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地及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1.道德素养教师的道德品质体现在对事业、对学生、对集体、对自己的态度上。
(完整版)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01教育基础一、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古代小学教育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古代的小学教育的特点:1、具有鲜明的等级性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的管制、灌输来进行,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近现代的小学教育1、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
(南洋公学外院是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2、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设立初等小学堂,学制五年,人学对象为7岁儿童,同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实行义务教育的开始。
3、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改小学堂为小学校。
当代小学教育1、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志着我国的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1992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小学开始了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改革3、2001年开始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小学教育的现状1. 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2.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3. 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4. 办学体制走向多元化5. 课程改革不断深化二、小学教育的特点教育对象的特殊性3.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一)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二)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良好品德的形成与培养:有效的说服;树立良好的榜样;利用群体规定;价值辨析;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三、德育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德育原则1.方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知行统一原则;4.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5.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6.因材施教原则;7.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8.发挥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一、学科知识1. 语文- 课程标准与教学要求- 常见教学方法和技巧- 教学模式与策略- 阅读与写作能力培养2. 数学- 数与代数- 几何与观察- 数据与统计- 空间与形状- 探究与解决问题3. 英语- 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培养- 语法与词汇- 听力与口语教学- 阅读与写作能力培养二、教育心理学1. 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 社会文化学习理论2. 学生发展理论- 儿童身体发展- 儿童认知发展- 儿童社会情感发展- 儿童道德发展3. 学习评价理论- 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评价的目的与功能- 评价的方法与工具- 评价结果的运用和反馈三、教育法律法规1. 义务教育法律法规- 义务教育法- 学校管理条例- 教育工作者从业法- 学生权益保护法2. 班级管理法规- 班级管理制度与规范- 学生考勤与请假制度- 学生纪律和行为规范3. 学科教学法规- 语文教学法规- 数学教学法规- 英语教学法规四、教育教学方法1. 概念与特点- 教学方法的概念与分类- 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分析-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2. 教学策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教师与学生互动合作3.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目的与原则- 评价方式与工具选择- 回顾与总结课堂教学五、课程设计与教学评价1. 教学设计与教学计划-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教学设计的层次与结构- 教学计划的编制与实施2. 教学媒体与资源-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 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 网络资源的利用3. 效果评价与反思- 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 教师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 教学反思与教师成长。
中学教育学科知识精华笔记
中学教育学科知识精华笔记教育是一项重要的事业,而中学教育则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阶段。
中学教育学科知识是教师们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不同学科的角度,探讨中学教育学科的精华知识。
一、语文学科语文学科是中学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它负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在语文学科中,教师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1. 语言文字知识:教师需要熟悉汉字的基本构造和发展历程,了解汉字的演变和规范用法。
同时,教师还需要掌握词汇的积累方法和句法结构的运用技巧。
2. 文学常识:教师需要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并能够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此外,教师还应熟悉现代文学作品,如鲁迅的《狂人日记》、茅盾的《子夜》等,以便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
3. 写作技巧:教师需要掌握写作技巧,如如何进行作文的开头和结尾,如何运用修辞手法等。
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二、数学学科数学学科是中学教育的另一门重要学科,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数学学科中,教师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1. 数字运算:教师需要掌握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能够灵活运用。
同时,教师还需要了解数学中的各种运算符号和符号的含义,以便能够正确解读和使用。
2. 几何知识:教师需要了解几何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定理,如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性质等。
同时,教师还需要掌握几何图形的绘制方法,以便能够进行几何证明和计算。
3. 数据分析:教师需要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能够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同时,教师还需要掌握概率论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以便能够进行概率计算和推理。
三、科学学科科学学科是中学教育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在科学学科中,教师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1. 科学方法:教师需要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推理等,以便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知识点完整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知识点完整版)一、教育基础知识1. 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指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它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形式。
2. 教育的功能(2)促进社会进步:教育可以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促进文化传承: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它使人类的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
3.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1)教育者: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包括教师、家长、社会教育工作者等。
(2)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对象,包括学生、儿童、成人等。
(3)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传授给受教育者的知识和技能,包括文化知识、科学技术、道德品质等。
(4)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
4. 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1)科学性原则:教育内容和方法应符合科学规律,确保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2)全面性原则:教育应关注个体发展的各个方面,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3)发展性原则:教育应关注个体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因材施教,满足个体发展的需求。
(4)实践性原则:教育应注重实践,使受教育者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5. 教育的主要类型教育的主要类型包括:(1)学前教育:指对36岁儿童进行的教育,旨在为儿童入学打好基础。
(2)初等教育:指对612岁儿童进行的教育,包括小学教育。
(3)中等教育:指对1218岁青少年进行的教育,包括初中和高中教育。
(5)成人教育:指对成年人进行的教育,包括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
(6)特殊教育:指对有特殊需求的个体进行的教育,如对残障人士、问题儿童等的教育。
二、教育能力1. 教育能力的基本概念教育能力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所具备的专业素质,包括教育理念、教育知识、教育技能等。
2. 教育能力的基本要素教育能力的基本要素包括:(1)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教育者对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方法等问题的基本认识和信念。
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
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Studying for the middle school teacher certification exam requires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educat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Aspiring educators must grasp key concepts in various subjects such as mathematics, language arts, science, and social studies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teach students in middle school. It is essential to developa comprehensive set of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techniques to engage students and foster their learning. Furthermore, educators must be aware of the latest trends and developments in education to ensure that they provide high-quality instruction to their students.准备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需要深入了解教育知识和技能。
有志于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人必须掌握数学、语言艺术、科学和社会学等各个学科的关键概念,以有效地教授初中生。
发展全面的教学策略和技巧是必不可少的,以吸引学生并促进他们的学习。
此外,教育工作者必须了解教育领域的最新趋势和发展,以确保他们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
Middle school teacher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shaping the academic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 of their students. They serve as mentors, role models, and educators who guide students through theirformative years. In addition to teaching subject-specific content, middle school teachers also help students develop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problem-solving abilities, and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skills. By creating a supportive and inclu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teachers can empower students to reach their full potential and achieve success in school and beyond.中学教师在塑造学生的学术和个人发展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大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于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以下是该科目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归纳。
一、教育学基础知识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分类:教育的定义、教育学的分类、教育的性质和目的等。
2.教育思想和流派:孔子思想、兴学、新教育、人力资本理论等。
3.教育目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综合发展。
4.教育原则:社会主义教育原则,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等。
5.教育规律:教育发展规律、学生发展规律等。
二、心理学基础知识1.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心理发展的规律。
2.学习心理学:学习的条件与要素、学习的心理过程、学习的方法与策略。
3.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社会文化心理学等心理学理论。
三、课程与教学论基础知识1.课程与课程标准:新课程的理念与目标、国家课程标准等。
2.教学理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法。
3.课堂教学原则与方法:知识的呈现、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问等。
4.教学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多元评价等。
四、教育信息技术1.网络技术:网络资源的获取与利用、网络教学实施的策略和教学方法。
2.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实施与评价。
3.教育软件:教育软件的类型与特点、教育软件的运用。
五、小学生健康与安全教育1.儿童青少年健康问题:常见疾病、饮食与营养、心理健康等。
2.小学生安全问题:校园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等。
3.健康与安全教育的内容、方法与策略。
4.学生突发疾病的处理与急救知识。
六、小学德育教育1.德育的基本任务与方法:示例引领、言传身教、激励教育等。
2.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价值观:集体主义精神、民族精神、国际视野等。
3.小学生道德教育:学生个性培养、行为规范培养等。
七、小学语文教育1.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与方法: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教学、阅读教学等。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解读: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笔记(英语)
一、语音考点(一)元音Vowels
单元音可按发音时舌头前、中、后哪一部分抬得最高而分成三类:前元音,中元音,后元音(back vowels)。
元音一般从四个方面进行描述:舌位(high, mid, low),舌头最高部位的位置(front, central, back),长度(long, short)或紧张度(tense, lax),唇的开口度(rounded, unrounded)
音标描述汇总:
[i:] high front tense unrounded vowel
[І] high front lax unrounded vowel
[u:] high back tense rounded vowel [ʊ]即[u]high back lax rounded vowel
[З:]或[ə:] central tense unrounded vowel
[ə] central lax unrounded vowel
[e] mid-high front lax unrounded vowel
[æ] low front lax unrounded vowel
[Λ] mid-low back lax unrounded vowel
[ɔ:] mid-low back tense rounded vowel
[ɒ] lowback lax rounded vowel
[ɑ:] lowback tense unrounded vowel
考点2:专有名词
基本元音Cardinal Vowels 纯元音Pure Vowels/单元音Monophthong Vowels
滑元音Vowels glides:There is an audible change of quality. ——If a single movement of the tongue is involved, the glides are called双元音Diphthongs
如:[eI] from mid-low front to high front
[aI] [ɔI] [əʊ] [aʊ] [Iə] [eə] [ʊə]略 A double movement produces
三元音Triphthong例如:tower中[aʊə]
(二)辅音Consonants
Consonants are sounds produced by constricting or obstructing the vocal tract at some place to d ivert, impede or completely shut off the flow of air in the oral cavity.
Vowels : produced without such obstruction so no turbulence or a total stopping of the air can be perceived.
区别:the distinction between vowels and consonants lies in the obstruction of airstream.阻塞气流。
考点1:Manners of articulation发音方式
stops 爆破音 [p, b, t, d, k, g] nasal 鼻音 [m, n, ŋ]
fricative摩擦音 [f, v, θ, ð, s, z, ∫, ʒ, h]、 approximant近似音 [w, r, j]、
lateral边音 [l]、affricate塞擦音 [ts, dz, tr, dr]
考点2:Places of articulation发音部位
bilabial双唇音、labiodental唇齿、dental齿间、alveolar齿龈、postalveolar齿龈后、
retroflex卷舌音、palatal 硬腭、velar软腭、glottal声门[h].
总结:[p] voicelessbilabial stop [b] voicedbilabial stop [t] voiceless alveolar stop [d] voicedalveolar stop
[k] voicelessvelar stop [g] voiced velarstop
[m] bilabial nasal [n] alveolar nasal
[ŋ] velar nasal
[f] voiceless labiodental fricative [v] voiced labiodental fricative
[ϑ] voiceless dental fricative [ð] voiced dental fricative
[s] voiceless alveolar fricative [z] voiced alveolar fricative
[∫] voiceless postalveolar fricative [ʒ] voiced postalveolar fricative
[h] glottal fricative
[t∫] voiceless postalveolar affricate [dʒ] voiced postalveolar affricate
[l ] alveolar lateral [r] alveolar approximant
[w] bilabial approximant [j] palatal approximant
(三)Assimilation同化现象:
a process by which one sound takes on some or all characteristics of a neighboring sound. Nasalization鼻音化、cap can
Dentalization齿音、tent tenth
Velarization软腭 since sink
Voiced frication有声擦音→voiceless无声擦音/__voiceless清音 five past/ has to/ have to [hᴂftu ]
are all instances Assimilation. is often used synonymously with coarticulation协同发音If the sound becomes more like the following sound, as in the case of lamb, it is known as anticip atory coarticulation(先期协同发音). If the sound shows the influence of the preceding sound, it is perseverative coarticulation(后滞协同发音), as is the case of map.
(四)SuprasegmentalFeatures超音段特征
the aspects of speech that involve more than single sound segments. The principal suprasegment al features 特征are syllable音节, stress重音, tone声调, and intonation语调
考点:重音Stress
In general situations, notional words实词are normally stressed while structural words虚词are unstr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