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课程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学院)
本科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__ _货币银行学___ _ ______
专业年级:________ 金融学10级(双学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0901*******_
学生姓名:______ 陈娇香_________
论文题目: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助学贷款的实践及启示
成绩:____ 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目录
一.相关概念的论述
(一)金融创新
(二)风险防范
二.从助学贷款浅析金融创新和风险防范
(一). 我国助学贷款制度的创新特点与现实状况(二). 助学贷款违约形成贷款风险引发的思考与建议三.热点追踪
(一)云南推行助学贷款信用保险
(二)违约率28.4%大学生助学贷款寻找风险分担新机制
四.对我国金融创新的风险防范的建议
五.致谢
六.参考文献
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助学贷款的实践及启示
撰写人:陈娇香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学院)文化产业管理 2009级)
摘要:金融创新是金融业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金融机构参与市场竞争和规避市场风险的重要手段。但我们也应注意到,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设计或操作不当,也会给金融业健康发展带来一定的风险隐患。本文以我国最早推出也最为典型的金融创新产品之一——助学贷款的实践为证,研究金融创新过程中的风险防范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金融创新;风险防范;助学贷款;
引言
金融创新是金融行业永保活力,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美国的次贷危机,中国高违约率的助学贷款都不得不引起我们对金融创新的思考。金融创新给金融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使得整个金融业的面貌焕然一新,使金融业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同时也给传统的金融业提出了不少的难题,对金融体系和货币政策实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我们要正确认识金融创新的价值和作用,在不断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加强风险管理效率的基础上,积极稳妥的开展金融创新活动,激活金融创新行业的潜在活力,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一.相关概念的论述
1.金融创新
1.1含义
金融创新的含义,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解释。有关金融创新的定义,大多是根据美籍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1883~1950)的观点衍生而来。熊彼特于1912年在其成名作《经济发展理论》(Theory of Econoforc DeveloPment)中对创新所下的定义是:创新是指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也就是企业家对企业要素实行新的组合。
1.2种类
我国学者对此的定义为:金融创新是指金融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并认为金融创新大致可归为三类:(1)金融制度创新;(2)金融业务创新;
(3)金融组织创新。
从思维层次上看,"创新"有三层涵义:(1)原创性思想的跃进,如第一份期权合约的产生;
(2)整合性将已有观念的重新理解和运用,如期货合约的产生;(3)组合性创性,如蝶式期权的产生。
1.3 影响
金融创新使对货币的定义和货币层次的划分更加复杂,同时对货币流通速度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从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反向关系对传统的货币乘数进行修正,从而可以得出:金融创新使货币流通速度降低。同时通过近年来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乘数的实证检验,上述结论基本成立。下面就从修正的货币乘数角度,来分析金融创新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有关数据整理计算
(1)、货币流通速度的模型
1、交易型的货币数量模型
2、收入型货币数量模型
(2)、金融创新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1、金融创新对货币定义和货币划分的影响
2、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乘数的关系
3、从修正的货币乘数看金融创新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2.风险防范
2.1含义
风险防范是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检察等活动来阻止风险损失的发生,消弱损失发生的影响程度,以获取最大利益。主要指防范有危险的事件等,证券交易的风险防范通常可以从制度、检察和自律管理等方面着手,以达到消除或减缓风险发生的目的。
二.从助学贷款浅析金融创新和风险防范
2.1我国助学贷款制度的创新特点与现实状况
我国助学贷款制度的创新从建立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开始,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的演进过程。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我国助学贷款制度在提升贫困人口文化素质,改变贫困人口生活状况,体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方面取得显着成效。其创新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政府主导。国家始终把助学贷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给予高度关注,政府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各负其责,形成政府主导、财政、银行、教育、税务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助学贷款运行机制。
(二)资助范围广,体现社会公平。伴随助学贷款种类从国家助学贷款扩展到一般商业性助学贷款和《关于完善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助学贷款资助范围从高等院校贫困生进一步扩展到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贫困生,使众多贫困家庭学生不至于因为贫困而失去接受高中等教育的机会,充分体现了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
(三)实行财政贴息。国家助学贷款由财政贴息。2004年9月1日前发生的国家助学贷款利息50%由国家财政负担。从2004年9月1日开始发生的助学贷款,借款学生在校期间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补贴,借款学生毕业后自付利息。
(四)实行利率优惠。不论是国家助学贷款还是一般商业性助学贷款,国家鼓励经办银行实行优惠利率,即执行中国人民银行法定贷款利率。
国家助学贷款本身的设计和推出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且极具发展潜力的金融业务,当前也已成为国家资助高校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的主渠道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助推器。但遗憾的是,这一制度创新却使银行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助学贷款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使银行不愿放弃,而另一方面,居高不下的助学贷款违约率形成巨额的贷款损失,使银行难以承受。据统计,随着贷款的陆续到期,全国助学贷款平均违约率高达28.4%。从2003年第一批助学贷款到期3年来,这种状况一直没有改观,截至2008年底,全国助学贷款损失已达数亿元。贷款违约率居高不下已成为困扰助学贷款承办银行的主要问题。
2.2助学贷款违约形成贷款风险引发的思考与建议
助学贷款违约形成贷款风险,这是金融创新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然而如何在金融创新中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我们可以从多年的助学贷款实践中得到有益启示:
(一)金融创新要与经济社会环境相适应。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为金融创新提供强大的市场需求,使金融创新具有持续的源动力。但另一方面,金融创新又受制于经济社会环境。从我国助学贷款制度的实践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日益改善,使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人们接受教育的自觉性逐步增强,“教育脱贫”已在社会上形成共识。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推出助学贷款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