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2015.4

煤化工是我省传统的重要支柱产业,为促进我省煤化工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着力打造新优势,制定本方案。

一、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发展,我省已经形成比较坚实的煤化工产业基础,围绕“焦、肥、醇、炔、苯、油”六条特色发展主线,以优势企业和拳头产品为支撑,积极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艺装备,发展质量明显改善,核心竞争能力明显增强,形成了煤焦化、煤气化(合成氨、尿素、甲醇和醋酸等)产业链及相关产品系列。

(一)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我省焦化、化肥产业在全国占据重要位置,尿素产能居全国第1位,焦炭产能居全国第3位,焦化产业综合效益连续六年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煤气化产品链条逐步延长,合成氨、甲醇、醋酸、煤焦油深加工等产品初具规模。2013年全省合成氨产量783万吨、尿素(不折纯)1063万吨、焦炭4317万吨、煤焦油167万吨、粗精苯60万吨、甲醇476.7万吨、焦炉净煤气64亿立方、液化天然气(LNG)307万吨。

表1 2013年山东省部分煤化工产品产能表

表2 2013年山东省甲醇骨干生产企业产能一览表

表3 2013年全国尿素产量前十名一览表

表4 2013年山东省焦炭骨干生产企业产能一览表

(二)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焦化行业全部采用国内最先进的5.5米及以上和先进的4.3米捣固式焦炉,目前炭化室高5.5米及以上的大中型焦炉产能已达3320万吨,占全省总产能55%,高于全国45%水平。煤气化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取得突破,日处理煤2000吨级以上煤气化装置、大型空分装置、低温甲醇洗装置、百万吨级煤间接制油反应器先后实现自主研制和投入生产。

(三)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5年来,我省累计淘汰落后合成氨产能191万吨、尿素产能169万吨、碳铵产能228万吨、焦炭产能869万吨,在全国率先完成对4.3米以下的捣固焦炉及工艺的淘汰任务。2011至2014年,通过淘汰落后产能等折算节约标准煤近500万吨。煤焦化产业链不断延伸,形成煤焦、煤气、煤焦油、粗苯、甲醇等系列产品,正在向煤焦油深加工、粗苯加氢精制、焦炉煤气制甲醇制LNG、精细化工发展。煤气化产业向高附加值、低污染精细化和清洁能源转型,百万吨甲醇制烯烃一期项目等一批新型煤化工项目建成投产。煤炭伴生的油页岩资源形成循环产业链,山东能源龙矿集团页岩油产量居全国第二位,其中龙口市形成年处理油页岩120万吨、产油12万吨的能力。

(四)科技创新能力有效提升。煤焦油深加工方面,由沥青延伸发展高级石墨碳素、改性沥青、硬质沥青等主导产品,推广常减压分离工艺等节能技术。粗苯加氢精制方面,采用苯加氢工艺、苯加氢精制等生产技术,延长了芳烃产品产业链。煤气合成转化天然气方面,实施焦炉煤气制甲醇节能新工艺、液化纯氧蒸汽转化工艺、无催化纯氧蒸汽转化工艺、副产蒸汽驱动等节能技术。煤气化方面,自主研发大型煤气化、大型煤制甲醇、煤间接制油、煤制乙二醇等技术。目前,我省煤气化行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1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8个,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化工技术达到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兖矿集团已建成国家水煤浆气化及煤化工工程研究中心,煤化工国家级重点试验室,拥有水煤浆气化、干煤粉气化、低温费托合成煤制油等10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目前我省水煤浆加压气化、粉煤加压气化、煤间接制油等技术已经占据全国领先位置。山东焦化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钢研科技集团、中国建材研究总院共同成立了青岛联合冶金研究院,其中院士14人,科研人员350人,目前,集团拥有各种专利技术39项。山东荣信煤化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了国家级能源管理中心,实施能源阶梯管理,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目前,公司已获10项实用新型专利。

(五)区域生产集中度持续提高。目前,已形成了鲁西、鲁北、鲁中、鲁南等煤化工产业集聚区,已建成潍坊煤焦化深加工产业园区、淄博煤焦化气产业园区、临沂焦炭及煤化工产业园区、菏泽煤化工产业园区、济宁化学工业开发区、聊城鲁西化工工业园区、枣庄煤化工产业园区、滨州(邹平)煤焦化气产业园区、德州精细化工产业园区等产业园区。

(六)骨干企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至2013年底,全省规模以上氮肥生产企业27家、焦化生产企业53家、甲醇生产企业28家。兖矿集团、华鲁恒升、山东焦化集团、山东金能科技、山东潍焦、山东荣信煤化等企业主要产品产能、产量及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处于较高水平,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发能力居全国同行业前列。

二、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省煤化工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传统工艺技术和产品比重大、环境治理压力大、资源优势弱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制约发展的困难和问题还比较严重。

(一)产业层次水平低。我省煤化工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先进与落后产能并存,低端产业大量重复建设,中高端产业存在缺口,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传统煤气化产业是在以煤为原料的中、小型氮肥厂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长期粗放型发展模式积累的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2013年,国内尿素总产能为8070万吨,产能过剩1500万吨,预计“十二五”末过剩2000万吨,我省尿素过剩情况也十分严重。2013年,我国焦炭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产能过剩达23%左右,我省焦炭产能过剩近15%。我省煤化工产业传统项目和初级产品比重大,现代煤化工比重小,特别是以新型气化技术为龙头的煤化工项目少,上下游产品关联度低,下游产品深加工不够,精细化率偏低、产品附加值普遍不高。油页岩炼油产业产品附加值低,深加工能力弱,资源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迫切需要引进或自主研发小颗粒油页岩炼油技术。

(二)资源条件约束大。国务院《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将我省纳入煤炭消费控制区域,明确提出到2020年京津冀鲁四省市煤炭消费比2012年净削减1亿吨。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以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法规政策,对煤化工企业污染物排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煤化工企业用水量大,能耗高,节能减排和治污任务重。我省煤炭资源日益枯竭,煤炭产量连续13年没有增加,保持在1.4亿吨左右,但煤炭消费量逐年增加,目前全省煤炭年调入量达到2.5亿吨左右,煤炭价格较高,转化成本高。同时,工业用地、建设、原材料、物流和人工等成本明显高于西部省区,导致我省煤化工生产经营成本持续攀升。

(三)产业布局结构散。我省煤化工产业布局总体上较为分散,建设项目设计分布不合理,园区化程度不够,公用工程、公用资源利用程度低,无法形成协同效应,造成投资增加和大量资源浪费。煤化工企业关联度低,市场竞争激烈,造成规模效益不足,难以形成集群竞争优势,创新和环保都受到制约。

(四)企业竞争能力弱。我省煤化工企业在技术、装备、管理上、市场开拓上仍存在明显不足。多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高新技术产品少,高端产品生产技术和大型成套装备主要依赖进口,技术装备、职工技术素质与现代煤化工产业要求尚有差距,高级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及熟练技术工人较为缺乏。企业市场开拓能力不够强,资金普遍紧张,融资成本较高,经济效益总体状况比较差,亏损面较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