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一历史单元测试卷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基础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基础过关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
(考试时间:4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答案填在选择题上方的答题表中。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0·山东济宁三模·7)晚清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一场针锋相对的论战,部分观点如图1。

此论战的双方是()
图1
A.地主阶级顽固派与洋务派 B.顽固势力与资产阶级维新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 D.封建顽固势力与革命派
【答案】C
【解析】据“与其君主立宪,又不如开明专制”可知这是维新派的主张,据“欲得立宪,必民权发
达”可知这是革命派的主张,故材料反映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的论战,故选C项;顽固派与洋务派都主张君主专制,排除A项;维新派主张改良,而非革命,排除B项;顽固派主张君主专制,而不是君主立宪制,排除D项。

2.(2020·广东汕头高考三轮冲刺试题五·29)1912年2月,清帝退位诏书颁布的同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并颁布了清室《优待条例》,规定清帝仍保留尊号暂居紫禁城,政府待之以外国君主之礼,并每年拨款400万供清帝使用,清宗室成员可保留原有私产并享有公民之基本权利等。

这一做法()
A.有利于实现政权的平稳过渡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加剧了国民政府的财政困难 D.结束了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南京临时参议院制定通过清室优待条例给予清帝及宗室成员一定优待以对应清帝退位诏书”可知南京临时政府与清政府达成妥协,从而减少共和确立的阻力和实现南北的和平统一,故选A项;民主共和是取消帝制,据材料“清帝仍保留尊号暂居紫禁城……”可知保留一定封建残余,排除B项;据所学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排除C项;据所学辛亥革命结束的是封建君主专制而非封建专制,排除D项。

3.(2020·北京丰台区高三第二学期综合练习二模·8)近代以来,随着中外交流的不断深入,新词汇不断涌现。

下列词汇突出体现新文化运动内容的是()
A.师夷长技 B.适者生存 C.实业救国 D.自由恋爱
【答案】D
【解析】由材料“突出体现新文化运动内容”可知新文化运动倡导自由平等、民主科学的价值观念,主张婚姻自由,故选D项;19世纪中期地主阶级提出“师夷长技”的主张,排除A项;“适者生存”是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排除B项;19世纪末资产阶级提出“实业救国”的主张,排除C项。

4.(2020·陕西咸阳二模·29)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
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

”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够充分 B.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C.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D.西方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冲击
【答案】C
【解析】根据“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
密结合在一起”,结合八国联军侵华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清政府的腐朽导致社会危机深重等辛亥革命的背景可知,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故选C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是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的原因,不能造成题干中“人文思潮”的特征,排除A项;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不是资产阶级“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原因,排除B项;题干中“人文思潮”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西方侵略对中国社会的冲击,而不是西方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冲击,排除D项。

5.(2020·河南开封三模·29)在1912年12月举行的第一次国会选举中,国民党在参众两院获得巨大胜利,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准备筹划组织责任内阁,袁世凯派人在上海刺杀了宋教仁。

“宋案”的发生()
A.阻止了袁世凯复辟帝制 B.表明袁世凯的势力不敌国民党
C.延缓了中国民主的发展 D.使袁世凯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在1912年12月举行的第一次国会选举中,国民党在参众两院获得巨大胜利,国民党代复理事长宋教仁准备筹划组织责任内阁,袁世凯派人在上海刺杀了宋教仁”,可知宋教仁筹划组织责任内阁威胁到袁世凯,“宋案”的发生导致责任内阁破产,故选C项;“宋案”的发生使袁世凯得逞,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国民党参与国会竞选获胜,并不能说明两者势力的对比,排除B项;袁世凯复辟使袁世凯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排除D项。

6.(2020·黑龙江哈三中四模·29)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说:“现在汉阳已有中国最大之铁厂,而汉口亦有多数新式工业,武昌则有大纱厂,而此外汉口更为中国中部、西部之贸易中心。


可见促成辛亥革命在武汉爆发的因素是()
A.最早接触西方文明 B.工业化基础雄厚
C.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D.清政府统治薄弱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提出的汉阳铁厂,汉口的新式工业和中西部贸易中心,武昌的纱厂,这些近代工业的建立促进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故选B项;最早接触西方文明的是东南沿海通商口岸,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武汉近代工业的发展而非革命思想在武汉的传播,排除C项;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所说的是武汉近代工业发展,与清政府统治是否薄弱无关,排除D项。

7.(2020·山西太原三模·29)1910年2月,广州新军发动起义;4月,长沙发生抢米风潮,几万群众捣毁米店,烧毁巡抚衙门,捣毁外国洋行和教堂,终于迫使清廷妥协;10月,立宪派发起第
三次国会请愿运动。

这些现象表明()
A.晚清政府面临统治危机 B.清末新政引发群众不满
C.民族矛盾引发社会动荡 D.群众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答案】A
【解析】“1910年2月,广州新军发动起义;4月,长沙发生抢米风潮,几万群众捣毁米店,烧毁巡抚衙门,捣毁外国洋行和教堂,终于迫使清廷妥协;10月,立宪派发起第三次国会请愿运动”这些事件都是冲击清朝统治的事件,而且发生频繁,可见统治已经面临严重的危机,故选A项;“1910年2月,广州新军发动起义”这不是属于“群众”范畴了,排除B项;“长沙发生抢米风潮,几万群众捣毁米店”这类事件的起因不是民族矛盾,而是阶级矛盾,排除C项;“1910年2月,广州新军发动起义”“立宪派发起第三次国会请愿运动”这些均不属于民族意识的范畴,排除D项。

8.(2020·山东青岛二模·8)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全部财政收额为1387万元,所借内外债占81.3%,其中外债就占61.3%。

这导致了()
A.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B.列强承认新生的南京临时政府
C.动摇了封建经济的根基 D.对外政策方面表现软弱
【答案】D
【解析】南京临时政府所借外债占财政收入的比例高达61.3%,过多地受制于外国,难以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对外政策具有软弱性,故选D项;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由本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决定的,外债比例过高并非主要原因,排除A项;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并没有得到列强的认可,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外债本身不会动摇小农经济的根基,排除C项。

9.(2020·浙江宁波5月新高考选考适应性考试·8)英国《泰晤士报》曾如此评论某件中国时事:“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

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或许可以说,从来没有过一次规模相等的、在各个阶段中流血这样少的革命……”。

该期报纸应出版于()
A.1911年10月 B.1911年11月 C.1912年1月 D.1912年2月
【答案】D
【解析】题干中“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清帝退位,故选D项;1911年10月发生了武昌起义,清朝还存在,排除A项;题干中“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即中华民国成立,时间为1912年元旦,排除B项;清帝退位于1912年2月12日,排除C项。

10.(2020·江西宜春二模·29)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
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

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

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

”这表明()
A.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 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化 D.民国时期重视平等和法制意识的培养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

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

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可知民国时期课本强调法律平等,故选D项;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是民主共和,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课本内容,无法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B项;“根本”用词不当,排除C项。

11.(2020·福建厦门高一第一学期期末·6)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是一条分界线。

这条“分界线”区分了()
A.君主专制与民主共和 B.半殖民地国家与民族独立国家
C.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 D.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答案】A
【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显然辛亥革命区分了君主专制和民主共和制度,故选A项;鸦片战争是半殖民地国家与民族独立国家分界线,排除B项;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封建制度,排除C项;区分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五四运动,排除D项。

12.(2020·广东佛山高二第一学期期末·15)孙中山针对“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其果,总是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的弊端。

”为此他提出了()
A.恢复中华 B.扶助农工 C.耕者有其田 D.节制资本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其果,总是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的弊端”可知,孙中山看到了欧美国家的贫富分化,发展民生主义思想,提出了节制资本的主张,以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防止私人资本主义操纵国计民生,故选D项;恢复中华即推翻清王朝恢复汉族统治,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扶助农工是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内容之一,意在联合、发动工农群众,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耕者有其田是解决土地所有权的问题,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13.(2020·河北唐山高二第一学期期末·10)成立于1894年的革命团体兴中会,华侨身份的成员居多,黄花岗起义时也有大量华侨参与。

这反映了()
A.革命党侧重对华侨宣传 B.国内民众尚未觉醒
C.清政府对华侨政策不当 D.华侨助推社会变革
【答案】D
【解析】材料华侨纷纷投身革命活动,推动辛亥革命、以及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故选D项;材料革命团体华侨占多数,但不能据此推断是革命党侧重宣传的结果,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国内民众对革命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华侨投身革命活动,不能据此推断是华侨与清政府矛盾的影响,排除C项。

14.(2020·广东佛山高一第一学期期末·19)民国初年曾有记者深入农村,“与农夫田父谈于树林之下,语以代议制度之善,及国会选举之不宜草率投票,则皆瞠目而不解。

”这说明() A.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B.辛亥革命对农村的影响有限
C.农民阶级反对实行代议制 D.封建传统观念影响根深蒂固
【答案】B
【解析】题干中农夫对代议制、国会选举不了解,故选B项;题干中“民国初年”的时间可知辛亥革命已经成功,排除A项;题干“皆瞠目而不解”提及的是农村不了解代议制,排除C项;题干“语以代议制度之善,及国会选举之不宜草率投票,则皆瞠目而不解”说明并非农民封建传统观念影响根深蒂固,而是农民不了解代议制,排除D项。

15.(2020·浙江“七彩阳光”联盟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1)下图是民国时期的集体婚礼照片,读图可知当时()
①文明新式的婚礼获得一定认同②青年择偶标准趋向一致化
③西方文化渗透到社会生活之中④婚姻自由成为社会的共识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该图片反映的是民国时期的一场集体婚礼,参与人数较多,据此我们可以推知这种新式的婚礼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故①正确;图片反映的是一场集体婚礼,而没有
介绍民国青年的择偶标准,故②错误;图片中女方的穿着都是婚纱,这与传统婚礼相比,说明图片中的婚礼是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故③正确;图片仅是展示了民国时期的一场集体婚礼的照片,至于其婚姻双方是否属于自由恋爱,图片并没有显示出来,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

16.(2020·浙江金丽衢十二校二模·10)陈独秀主张国民应该“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

李大钊主张“介在我与世界中间的家园、阶级、族界,都是进化的障碍,生活的烦累,应该逐步废除。

”鲁迅主张“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A.提倡民主科学 B.批判伦理纲常 C.呼吁人的解放 D.倡导文学革命
【答案】C
【解析】题干中陈独秀主张国民要“脱离夫奴隶之羁绊”,李大钊要打破“我与世界中间的家园、阶级、族界”,鲁迅认为“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三者的共同点是打破束缚,获得人的解放,故选C项;民主科学是关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而题干提及的是个人与他人、家园、阶级的关系,排除A项;批判伦理纲常只是部分目的,最终目的是人的解放,排除B项;文学革命的倡导者为胡适,且题干未提及其内容,排除D项。

17.(2020·江西九校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30)《独秀文存》中说:“宪政实施有二要素,一曰庶政公诸舆论,一曰人们尊重自由,否则虽由优秀政党掌握政权,号称政党政治即可,号称立宪政治则犹未可,以其与多数国民无交涉也”这主要反映了陈独秀()
A.主张政党政治 B.主张提高政治觉悟
C.主张新的民主政治 D.主张政治革命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宪政实施有二要素,一曰庶政公诸舆论,一曰人们尊重自由,否则虽由优秀政党掌握政权,号称政党政治即可,号称立宪政治则犹未可,以其与多数国民无交涉也”可知,陈独秀认为实行宪政需要具备政务公开透明、人们尊重自由两大要素,并不是政党掌握政权就是宪政,这反映了陈独秀对民主政治的主张,故选C项;根据材料“否则虽由优秀政党掌握政权,号称政党政治即可,号称立宪政治则犹未可,以其与多数国民无交涉也”可知,陈独秀认为如果政党掌握政权却不实行政务公开透明、不尊重自由,也不能称为宪政,说明陈独秀希望实现的是宪政,排除A 项;材料反映的是陈独秀主张政务公开透明、尊重自由以实现宪政,不涉及政治觉悟,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陈独秀主张通过政务公开透明、尊重自由以实现宪政,不涉及政治革命,排除D项。

18.(2020·福建莆田三模·29)新文化运动除了批判封建礼教和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外,还批判不讲卫生、缠足、懒惰、奢侈、贪腐、不诚无信等行为。

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A.具有直面现实的反思精神 B.绝对肯定西方文化的价值
C.具有贯通中西文化的倾向 D.推动近代思想格局多元化
【答案】A
【解析】据材料“还批判了不讲卫生、缠足、懒惰、奢侈、贪腐、不诚无信等行为”可知,新文化运动敢于直面社会的丑陋现象,具有直面社会现实的反思精神,故选A项;材料只提及了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没有涉及其对西方文化的态度,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并没有贯通中西文化的倾向,因为它对传统文化是全盘否定的,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主张全盘西化,这导致其不可能起到推动近代思想格局多元化的作用,排除D项。

19.(2020·广东广州二模·29)1919年后,在《新青年》《晨报》《新潮》《觉悟》《星期评论》等报刊上关于劳工话题的文学作品猛增,作品的主人公有洋车夫、铁匠、校役、农夫、学徒、店员、纺织女工、烟草公司工人等,这些人物形象基本上首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

这反映了当时()
A.知识分子思想的转变 B.工人阶级意识的觉醒
C.近代产业结构的调整 D.共产党对工人的重视
【答案】A
【解析】材料“报刊上关于劳工话题的文学作品猛增”“基本上首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说明近代中国思想领域的转变,知识分子思想开始关注劳工阶层,故选A项;材料反映出知识分子思想关注工人阶级,但没有体现出工人阶级自身意识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近代中国思想领域的转变,没有体现出农轻重产业结构的变化,排除C项;1919年中国共产党还未诞生,排除D项。

20.(2020·黑龙江哈师大附中三模·29)1910年草拟的《内阁官制》中规定,侍郎、巡抚有奏事之权,但应经过内阁总理大臣。

此项规定引发朝臣质疑不满。

几经商讨,次年最终颁布的《内阁官制》中规定,例应奏事人员须经“国务大臣带领入对或代递”,除“特旨召见及法令有特别规定者”。

这表明当时()
A.内阁危及君权 B.立宪之路艰难 C.内阁权力失控 D.君主权力加强
【答案】B
【解析】根据“侍郎、巡抚有奏事之权,但应经过内阁总理大臣”“例应奏事人员须经‘国务大臣带领入对或代递’,除‘特旨召见及法令有特别规定者’”可知,清末新政中侍郎、巡抚从起初有直接奏事之权,遭到保守势力抵制后其奏事权最终被限制,这表明当时立宪之路艰难,故选B项;清朝内阁仍然是君主专制的产物,不会危及皇权,排除A项;题干主旨围绕的是侍郎、巡抚的奏事权,而不是内阁的权力,排除C项;题干没有涉及君主权力的加强,排除D项。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21.(16分) (2020·四川南充高一第一学期期末·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并指出分封制的实质。

(6分)
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

实行责任内阁制,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2)据材料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主要原则。

有人认为“《临时约法》一个致命缺陷
在于,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而影响了对整个宪法结构的理性思考”,请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10分)
【答案】(1)特点: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以血缘为纽带;天下共主;层层分封;授土授疆;等级森严;权力尚未高度集中。

(4分,任答两点即可)实质:统治集团的利益分配制度。

(2分) (2)原则:三权分立(权力制衡)。

(2分)说明:《临时约法》是为了限制袁世凯专制,主观地用内阁制代替了总统制,理想化地把美国三权分立和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嫁接在一起。

它将行政权分配于数种机关,导致权力过于分散。

内阁分散总统权力,二者职责不清权限不明。

参议院、总统、法院缺乏相互制衡,造成权力架构混乱。

总之,《临时约法》因人立法存在很大的缺限。

(8分)
【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以血缘为纽带;根据材料一“天子把土地连同土地上的人民分封给诸侯建立国家,诸侯可以如法炮制”可得天下共主;层层分封;授土授疆;等级森严;权力尚未高度集中。

第二小问实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
封制实质是统治集团的利益分配制度。

(2)第一小问原则,根据材料二“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可得三权分立(权力制衡)。

第二小问说明,根据材料二“实行责任内阁制,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临时约法》是为了限制袁世凯专制,主观地用内阁制代替了总统制,理想化地把美国三权分立和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嫁接在一起,它将行政权分配于数种机关,导致权力过于分散。

内阁分散总统权力,二者职责不清权限不明,参议院、总统、法院缺乏相互制衡,造成权力架构混乱。

总之,《临时约法》因人立法存在很大的缺限。

22.(24分)(2020·北京房山区高一第一学期期末·32)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伟大梦想。

近代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复兴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材料一治国之道,在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李鸿章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洋务运动的思想主张、目的以及实践活动。

(8分)
材料二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经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其颠覆……显而易见,要想解决这个紧急的问题,清除妨害世界和平的根源,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呼吁》(1904年8月31日)
(2)阅读材料二,指出材料中的“几根小柱子”具体指什么?概括材料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依据
材料并结合所学,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说明孙中山为此所进行的努力。

(10分)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导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压,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我们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3)材料三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为了建立光明的世界,陈独秀等人掀起了一场什么
运动?这场运动有哪些影响?(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