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规划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概述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研究和探索现代材料科学的学科,旨在培养具备材料研发、制备、加工和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
该专业主要涉及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非金属材料工程等多个方向,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材料学科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深厚的科学研究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材料工程师、材料科学研究员等职业。
二、培养目标1.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具备系统研究材料的能力;2.具备材料研发、制备、加工、应用的综合技能;3.具备基础科研和工程实践能力,能解决材料领域的实际问题;4.具备团队合作和创新意识,能在跨学科环境中进行协作;5.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三、培养方案1.课程设置:-基础课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普通化学、普通物理、工程数学、电子电工基础等;-专业课程:材料学基础、材料物理学、材料化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性能与测试、材料表面工程等;-选修课程:金属材料工程、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纳米材料工程等;-实践课程:材料实验、材料工程实习、材料工程设计等。
2.实践教学:-实验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材料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习实训:安排学生参与企业实习,熟悉材料工程实际应用情况,提升实际工作能力;-项目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科研实践和团队协作能力。
3.专业实践活动:-学术交流: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论坛、讲座等,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术交流能力;-实践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发展需求,培养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手段1.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注重实验观察和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引入案例教学,将学生置于真实的材料工程情境中,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3.建立实验室资源共享平台,提供丰富的实验教学资源,支持学生开展科研实践。
(建筑工程管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建设方案和发展规划
(建筑工程管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建设方案和发展规划高分子材料和工程专业建设方案和发展规划该专业经历了50余年的发展已具备了由教学型、教学研究型逐渐向研究型专业发展的条件,今后的教学工作必将由本、专科学生的培养逐渐向研究生培养为主,应特别重视科研方向的凝炼,加强人才梯队的培养和条件建设,尽快构筑教育部及至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的工作平台。
1.学术队伍建设第壹步:完善师资队伍结构,加大人才引进及于职师资的培养力度。
引进国内外高级人才50人,师资队伍规模达到110人。
于本学科实现俩院院士零的突破,引进培养长江学者、泰山学者等跨世纪优秀人才。
组建四个之上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其中博士学位人员达到60%之上。
积极培养研究生导师,使博士生导师人数达到10人及硕士生导师人数达到50人之上。
第二步:努力培养学科带头人。
于原基础上再引进或培养院士1~2人,国家名师1~2人,长江学者2~3人,特聘教授2~3人,泰山学者4~5人,省级名师7~8人。
博士生导师人数达到20人,硕士生导师人数达70人。
第三步:稳定师资队伍,拓展新的研究方向,形成国际国内高分子学科壹流的学术研究团队,不断加强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到2015年达到研究型学院的基本要求。
2.科学研究第壹步:全力确保橡塑材料和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验收,且以此为契机,于以下四个研究方向上全面展开深入的研究工作。
①橡塑新材料的分子设计及其可控制备技术;②橡塑材料凝聚态结构和性能的控制和优化;③橡塑工程材料和功能材料;④橡塑材料先进成型加工技术及信息化工程。
于上述四个方向上努力保持“橡塑”和“工程”的特色,争取新增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省(市)部级项目8项目,大型企业联合攻关项目20项,科研经费超过2000万元。
积极和企业联合申报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建立新的学科发展平台。
确保于研的国家“973”、“863”、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及其它研究项目的顺利进行,按计划完成项目且鉴定,争取国家级奖4项,省部级奖6项,获专利20项。
材料学院建设规划方案-更新版
材料学院建设规划方案1. 引言材料学是一门应用性极为广泛的学科,广泛应用于军工、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新材料的研究发展越来越重要。
为了切实提高新材料的研发水平,进一步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对材料学院进行规划建设,完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各方面。
2. 建设目标本规划旨在使材料学院成为国内材料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机构之一,培养出学术、技术过硬、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优秀人才。
具体目标如下:1.提高材料学科综合实力,尤其是材料与工程结合的设计、制备、表征和性能的研究与开发能力;2.培养具备创新、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材料人才;3.促进学科内外的交流和合作,扩大对外合作与交流的空间;4.提高学院师资队伍水平,吸引并聚集高水平教师;3. 总体布局材料学院将按照三年一阶段、十年一规划的思路,逐步推进建设布局。
3.1 三年阶段第一阶段,实施以下三个层面的建设:3.1.1硬件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教学、科研设施。
主要包括建立材料学院实验中心,明确各实验室的发展方向,规范实验室管理,确保安全、健康和环保。
同时,建立并完善学院图书馆,增加各类文献检索系统、材料数据库及科技期刊等资源。
3.1.2 学科建设材料学院将加强学科建设,进一步提高材料与工程领域的综合实力,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学材料等领域开展研究,进一步提高学术水平,注重知识创新、技术开发和转化,创立材料学家的崭新形象。
3.1.3师资队伍建设材料学院将建立系统的师资队伍评价标准,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良好的学术研究环境,提高师资队伍的学术研究和教学水平。
3.2 十年规划第二阶段,将持续推进三个方面的建设:3.2.1学科建设全面深化学科建设,进一步培养材料与工程、化学与材料等交叉学科人才,优化学科结构,提高学科的综合实力,使学院在国内建立起较为明显的学术口碑。
3.2.2人才培养材料学院将在教学上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增加学生的业界实践环节,增强学生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实验技术和应用能力,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与粉末冶金材料工程方向)2009 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粉末冶金以及相应的功能材料领域基础理论知识,能在材料制备加工,材料结构与性能等领域从事科研、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基本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基础理论,掌握材料制备、组成、组织结构与性能间关系的基本规律。
接受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粉末冶金材料的产品设计与开发及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训练,了解各类材料及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具备对材料制备、加工、生产及质量控制、技术分析和管理的基本能力。
通过各种实际工程训练培养学生掌握材料加工工艺设计,提高材料性能和产品质量,开发研究新材料和新工艺、新设备方面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知识、能力与素质:1、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与健康的身心素质;2、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外语等公共基础知识;3、具备本专业必需的计算机、机电、制图等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4、掌握材料学科相关的基础理论、材料加工制备、材料织构与性能分析、计算机仿真、材料产品检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5、掌握技术经济管理、最新科技信息与文献查询、技术文件及研究论文撰写等方面的初步技能;6、有研究、开发和制备新材料、新工艺和相关装备的初步技能。
三、学制与学位学制:四年学位:工学学士四、专业特色学生不仅具有宽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工程实践技能,而且通过将最新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内容的教学、通过学生参与教师的实际科研项目的特色工程实践活动等教学环节,使本专业的学生具有与国内同类专业学生所不同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1.在轨道交通及高速铁路关键材料、关键零部件的织构与服役性能关系评价、生产工艺设计、产品质量检验与控制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2.在新材料制备、组织结构表征、织构与服役性能关系分析、计算机仿真等方面能力较强;3.在材料表面工程、成型及控制技术、服役性能及可靠性评价、加工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优势明显。
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建设规划
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实验室“十二·五”建设规划系、部、室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编制日期:2010年3月一、“十一·五”期间学院实验室建设概况1、实验室设置情况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本学科点基本具备课程实验教学条件,初步建立了材料组成与结构表征、材料加工与制备、材料性能测试等三大类11个专业教学实验室,总面积360m2,各实验室功能及承担教学科研工作具体情况见下表1。
2、实验仪器设备投入情况除学院公用大型仪器设备外,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室现有设备见附表2。
总价值为2137929元。
其中2006-2009年投入占70%左右,约150万元。
3、主要成绩十一五期间,按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内涵及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办学特色,构建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规划和建立了材料组成与结构表征、材料加工与制备、材料性能测试等三大类教学实验室,重点建设了材料制备实验室,材料力学性能实验室,材料显微结构实验室。
材料制备实验室主要购置了用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烧成的高温电阻电炉、微波烧结炉、气氛炉,热压烧结炉等,用于金属材料熔制的真空熔炼炉、电阻炉,以及用于金属热处理改性的真空热处理炉、渗碳炉等,基本能满足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教学需要。
材料力学性能实验室主要购置了液压万能试验机、冲击试验机、蠕变试验机、疲劳试验机、各类硬度仪等设备,基本满足结构材料教学需要。
材料显微结构实验室主要购置了金相显微镜及金相制备相关设备,可以同时满足一个自然班的教学实验,是十一五期间建设较好的一个实验室。
这些实验室共承担结晶学与矿物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科学研究方法与测试技术、材料设计与制备、金属学、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合金熔炼原理、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力学性能,课程设计、现代金相实验技术、材料显微组织与结构实验、特色与创新实验等专业基础和专业综合实验教学课程,同时承担每年约150名专业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毕业实习教学任务、每年50名左右研究生的教学和科研任务。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职业规划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职业规划
4. 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也日趋 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从业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 力,关注市场趋势和需求,积极寻求创新和突破。同时 ,也需要了解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以应对市场变化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职业规划
六、建议与展望
1. 建立职业规划意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各种新型材料不断涌现, 如纳米材料、生物材料、复合材料等。同时,随着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加速推进,材料科学 与工程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包括电子、能源、环保、航空航天、生物医学等领域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职业规划
二、职业发展方向
1. 研究与开发
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从事研究和开发工作是最常见 的职业发展方向之一。该职业要求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独立完成研究和开发任务。从 事研究和开发工作可以为企业或科研机构带来重要的技 术创新和经济效益
从业者需要具备职业规划的意识,明确自己 的职业目标和方向。可以通过了解行业发展 趋势和市场需求,以及自身的兴趣和能力, 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职业规划
2. 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 合作精神
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创新和 团队合作是成功的关键。从业者 需要注重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和 团队合作精神,以适应不断变化 的市场需求和技术趋势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职业规划
2. 制造与生产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的毕业生还可以选择 从事制造和生产工作 。该职业要求具备生 产工艺和设备操作能 力,能够按照生产计 划和要求完成生产任 务。从事制造和生产 工作可以为企业提供 重要的技术支持和生 产保障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职业规划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一、学位、学制工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
二、培养目标及业务范围本专业培养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设计、研究、应用开发和技术管理等工作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范围主要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
本专业主要为航空航天、冶金、机械、汽车、电子、交通和建筑等企业及相关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输送从事材料组成、合成、加工、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规律科学研究以及材料质量控制、性能改善和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的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人员以及师资和研究生生源。
也为相关专业领域内的技术咨询和管理、金融投资项目风险技术评估、计算机信息产业领域的硬件研究等方面输送高层次技术人员。
三、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毕业生应掌握工科本科毕业生必须掌握的数学、物理、化学、外语以及工程技术基础和人文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还应掌握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以及其它高新技术材料的科学基础理论和材料合成与制备、加工与改性、性能检测与产品质量控制等专业基础知识;具有新材料研究与开发、材料质量控制与性能改进以及材料的合理应用和新工艺的开发的初步能力;具有在工程技术工作中使用计算机以及查阅、检索和综合文献资料的能力;同时还具备材料领域中专业教学、技术咨询和管理以及国际学术与技术交流的初步能力。
四、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电工学、工程力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力学性能、计算材料学、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现代研究方法、固体物理、金属材料学、固态相变、陶瓷材料学、无机材料科学基础、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专业英语等。
五、采用双语教学的课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概论,专业英语195196六、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比例数学与自然科学课群536学时22.1 % 工程技术基础课群 360学时14.9 % 基础教育系列人文社会科学课群 656学时27.1 % 专业平台课群 432学时17.9 % 专业教育系列专题选修课群 264学时10.9 % 文化素质教育课群 172学时7.1 %理论部分自学课群 112学时培养计划实践部分 50周七、实践环节 序号 名 称内容及要求计划周数计划学期1 军训及新生入学教育 军训及新生入学教育 3 12 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任课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会服务(包括挂职锻炼、“青年志愿者”活动等,考核以学生撰写调研论文或调查报告为主。
大学生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职业规划书
大学生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职业规划书我是一个大学生,专业是材料科学与工程。
现在我要为自己的未来做一份职业规划书,以便更好地规划和实现我的职业目标。
首先,我将列出我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解和认识。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材料的设计、制备、加工和应用等方面。
材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生活用品到高科技产品,都离不开材料的支持。
我对此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希望能够在这个领域中追求自己的兴趣和事业。
其次,我要提出自己的职业目标。
我的职业目标是成为一名材料工程师,并在相关领域中取得突出的成就。
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做出贡献。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需要制定一份详细的职业规划。
首先,我要通过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全面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
我将积极参加课堂学习,认真完成作业和实验,不断拓宽自己的学科知识面。
此外,我还要关注相关领域的学术前沿和最新研究成果,通过阅读期刊论文和参加学术会议等方式,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除了学术能力,我还要培养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进行许多实验和实际操作。
我将积极参加实验课程和实习实训,掌握各种实验仪器和技术操作方法。
我还希望能够参与科研项目和工程实践,亲身体验材料的设计和制备过程,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在职业规划中,我还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个综合性学科,需要与其他专业人员合作才能完成复杂的任务。
我将积极参加团队项目和课程作业,与其他同学共同完成任务,提高自己的合作能力。
同时,我也会参加一些沟通技巧培训和演讲比赛等活动,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
此外,我还要注重培养自己的领导力和创新能力。
作为一名材料工程师,我希望能够在工作中发挥领导才能,带领团队完成各项任务。
在大学期间,我将积极参与学生组织和社团,担任重要职务,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
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建设规划一、专业建设背景与基础1、行业和区域背景分析依据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河北省提出要重点建设曹妃甸精品钢、京唐港造船用钢、黄骅港优特钢三大临港基地和承德钒钛制品基地,同时围绕交通装备、能源装备、工程装备、专用设备、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和基础产品等领域,形成一批整机带动能力强、配套体系较为完整的产业集群和制造基地。
随着国家京津冀都市圈规划即将出台,河北省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即将上升为国家战略,唐山市的发展将成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毗邻京津的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
唐山将在未来五年以首钢、河北钢铁、渤海钢铁、中冶恒通等大型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中厚板、高精度冷轧及镀锌薄板等高端产品,不断提高钢铁精深加工水平,加快建设精品钢材生产基地;以华电集团、中材集团等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水泥设备制造、风电设备制造、板材制造和深加工等产业,打造临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目前以曹妃甸为龙头的唐山湾“四点一带”开发建设已迈出重大步伐,首钢京唐钢铁一期工程等一批大项目竣工投产,初步形成了以精品钢材、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生产性物流、基础能源等产业为主的现代产业格局。
并且随着环渤海地区的加速崛起,特别是在天津滨海新区、辽宁“五点一线”地区相继进入国家发展战略,环渤海城市之间围绕人才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目前,唐山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有465家,从业人员达到了9.4万人,已形成了以铁路客车、冶金机械、选煤机械、石油机械、水泥机械、汽车及其零部件、印刷机械等优势产品为主体的产业格局。
十二五期间为建设具有二十一世纪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精品钢铁基地,唐山市将启动首钢京唐钢铁公司扩建工程,生产汽车板、桥梁板、造船板、锅炉板、硅钢板等高附加值板材,培育发展钢结构、金属制品、精密铸件、机械配件等耗钢产业,形成较为完善的钢铁产业链条,在形成2000万吨钢铁生产能力。
目前,唐山规模以上冶金企业63家,钢铁产能已经达到7000万吨,约占全国钢铁总产能的十分之一。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规划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规划一、学科定位与目标1.培养具备扎实的材料科学和工程基础知识,熟悉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人才;2.开展具有原创性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取得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成果;3.与国内外著名研究机构和企业开展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二、学科建设内容1.人才培养: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包括具有博士学位和海外学术背景的教师,以及从业经验丰富的实践导师。
培养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科学研究:建设一流的科研团队,积极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聚焦于前沿问题和热点领域,提升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创新能力。
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合作研究项目,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3.学科建设:建设完善的实验室设施和科研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研究条件和科研支持。
加强学科交叉与融合,与其他相关学科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协同创新的学术氛围。
4.社会服务: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持。
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对接市场需求,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三、学科建设措施为了实现上述的建设目标和内容,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优秀的人才,加强教师培养,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鼓励教师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增强国际化视野。
2.优化课程设置与实践教学:根据学科发展的需求,调整和完善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科技竞赛和实践项目,提高其综合素质。
3.提升科研能力:投入资金和资源,建设一流的实验室设施和科研平台,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支持。
鼓励教师开展创新科研项目,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
4.加强社会服务: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合作和人才培养,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与地方政府合作,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支持和指导。
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8699
百色职业学院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背景1、行业背景分析有色金属产业作为国家调整和振兴的十大产业之一,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重要原材料产业之一,具有产品种类多、应用领域广、产业关联度大等特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工业发达国家,竞相发展有色金属工业,增加有色金属的战略储备。
有色金属冶金正在向“节能降耗、改善环保;不断进行技术创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钢铁冶金行业信息化建设”的趋势发展,高新技术、高新材料不断出现和使用。
有色金属现代化急需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熟练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2、区域背景分析广西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较大,以有色金属矿藏最富有,素称“有色金属之乡”,是中国10 个重点有色金属产区之一。
随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广西发展千亿元支柱产业及重点工业产业实施方案》的实施,将使广西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
广西的矿产资源品位较高,质量较好,分布比较集中。
在已探明的矿产产地中,按各类矿产储量规模分,属大型的126 处,中型的261 处。
其中,以锡矿为主的多种有色金属,主要集中在南丹县的大厂矿区,占广西总储量的67.5%;平果铝土矿占广西铝储量的78%以上;宁明膨润土是全国罕见的特大膨润土矿。
广西矿产分布集中,有利于进行大规模的集中开采。
广西打算把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成为国际竞争力强、对国际市场具备一定调控能力的产业。
百色铝工业经过20年发展,到2010年底,形成了平果、德保、靖西3个铝生产基地、田东1个铝配套产业基地、百色1个铝业产学研基地的“3+2”空间布局,实现铝土矿开采1200万吨、氧化铝620万吨、电解铝82万吨、铝材加工73万吨以及碳素60万吨、烧碱20万吨的年生产能力,工业总产值达300亿元。
今年国家发改委审核通过《广西百色生态型铝产业示范基地实施方案》,批复设立广西百色生态型铝产业示范基地,这标志我区“千亿元铝产业工程”将突破瓶颈,迎来新的建设热潮。
材料科工作计划和目标
一、前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材料科学在国民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发挥材料科学在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与目标。
二、工作计划1. 深入开展基础研究(1)围绕国家战略需求,聚焦关键材料领域,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成果。
(2)加强跨学科交叉研究,推动材料科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拓展材料科学的研究领域。
(3)加强人才培养,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2. 提升关键材料研发能力(1)聚焦国家重点工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材料研发,提高我国关键材料的自给率。
(2)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关键材料产业化进程。
(3)加强与国际先进水平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人才,提升我国关键材料研发水平。
3. 优化材料结构设计(1)深入研究材料性能与结构的关系,优化材料结构设计,提高材料性能。
(2)推广先进材料设计方法,提高材料设计水平。
(3)开展材料结构优化与性能提升的研究,为新材料研发提供理论支持。
4. 提高材料制造工艺水平(1)推广先进制造工艺,提高材料加工精度和效率。
(2)加强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推动材料制造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3)加强与国际先进水平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制造技术和设备。
5.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1)积极参与国际材料科学研究项目,推动我国材料科学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2)加强与国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人才。
(3)举办国际材料科学会议和论坛,提升我国材料科学在国际上的地位。
三、工作目标1. 在关键材料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部分关键材料国产化替代。
2. 提升我国材料科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使我国成为世界材料科学强国。
3. 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材料科学人才,为我国材料科学事业提供有力支撑。
4. 推动材料科学在国民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大学生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职业规划
大学生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职业规划作为一名大学生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我的职业规划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阐述我的个人职业规划,并列出以下几个重要观点。
首先,我选择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因为我对材料的研究和创新充满了兴趣。
从我的学习经历中,我发现材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还能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因此,我希望能够在这个领域做出自己的贡献,通过研究和开发新材料来满足社会的需求。
其次,我希望能够在大学期间积累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
在课堂上,我将努力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知识,包括材料的性质、结构和性能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我还将参加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
通过这些努力,我希望能够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我计划在毕业后进一步深造。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个广泛的领域,有许多专业的方向和深入的研究课题。
因此,我希望能够选择一个研究方向,并在研究生阶段加深自己在这个领域的专业知识。
此外,我也会不断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以求更好地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
第四,我希望能够找到一个与我的专业相关的工作。
我将努力寻找实习机会,以便在毕业后能够有更多的就业竞争力。
我期望能够进入一家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先进技术的公司或研究机构工作。
通过工作,我将继续学习和应用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最后,我希望能够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学习的心态。
我相信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无论是在大学阶段还是工作之后,都应该不断地学习和成长。
我将积极参加行业培训和学习活动,与同行们交流经验,从他们的成功和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大学生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我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着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我希望通过学习、实践和工作,成为一名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专家,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材料科学与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社会需求和毕业生质量等系列调查报告,每年必须做一份。
2009
吴其胜邓育新
潘群雄、张长森、焦宝祥、刘方、孙瑜
2、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国家、省教学成果奖二年评一次。
2、特色专业建设实践与研究,提出教改“新理念”。
潘群雄
张长森、焦宝祥、吴其胜、邓育新、郭伟
3、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研究
张长森
焦宝祥、吴其胜、潘群雄、邓育新、徐凤广、蔡树元
4、专业教学质量监控指标体系研究。
邓育新
吴其胜、潘群雄、庞绍平、李玉寿、程俊华、朱庆芳
5、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4、材料工程基础
争取省级精品课程1项
2010
邓育新
吴其胜、张长森、蔡树元、陈景华、王旭、奚新国
5、材料测试方法
吴其胜
李玉华
罗驹华、侯贵华
七
精品教材建设
1、材料物理性能
争取省级精品教材1~2项
2009
吴其胜
蔡安兰、焦宝祥、程俊华、张霞
国家、省精品教材二年评1次。
2、材料科学基础
2009
潘群雄
蔡安兰、王路明
3、粉体技术及设备
2009
张长森
吴其胜、程俊华、李玉华
4、无机非金属材料综合实验
争取省级优秀教材1项
2011
徐凤广
杨凤玲
5、材料工程测试技术
2011
陈景华
张长森、邓育新
八
专著和特色教材建设
1、材料表征技术
出版教材
2009
李玉华
吴其胜、焦宝祥、侯贵华、罗驹华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职业规划书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职业规划书引言: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的学科,它涵盖了材料合成、材料性能测试、材料加工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作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我对该专业充满热情,并坚信将来在这个领域可以取得出色的成就。
本文将围绕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展开职业规划,旨在为我的未来发展提供指引。
一、背景介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与现代工业密切相关的学科。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正处于制造业向制造强国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越发迫切。
因此,选择该专业将能够为我未来的就业和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二、兴趣与优势分析我选择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 对新材料的研究充满兴趣:新材料的研发可以不断推动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对此深感兴趣,希望能够为新材料的研发做出贡献。
2. 物理化学基础扎实: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物理化学领域的知识有着较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这为我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实践能力强:通过实验操作和科研项目的参与,我培养了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这对于材料合成和加工过程中的技能要求非常重要。
三、职业目标与路径规划基于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热爱和兴趣,我设定了以下职业目标和路径规划:1. 短期目标(1-3年):在完成本科学业后,我计划继续攻读硕士学位,进一步拓宽视野和深化专业知识。
2. 中期目标(3-5年):通过深入学习和科研实践,提高自己在材料合成和材料分析测试等方面的能力,争取在相关领域取得科研成果。
3. 长期目标(5-10年):在事业稳定后,我希望能够成为一家知名企业或科研机构的研发专家,领导团队进行新材料的研发和创新。
四、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方法为了实现以上规划,我将采取以下措施提升自身的竞争力:1. 学习提升:不断学习新知识,深入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知识和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规划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规划1现有基础1.1 师资队伍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人材培养的根本保证。
近年来,学院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校内培养、选派、外出进修和从校外引进等手段,在材料学科已经形成为了一支知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和科研创新学术梯队。
本学科现有专任教师15 人,其中教授2 名,副教授5 名,具有博士学位的6 名,其余均具有硕士学位。
1.2 科研工作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其中材料更是各行各业的基础。
材料学科是当今开展科学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合肥学院材料学科汇集了一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和一批奋发进取的年轻博士,他们大多来自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等学科方向,在自己擅长的研究领域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并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们的科研能力和研究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材料学科凝炼出了三个主要的研究方向,现分别介绍如下:1.2.1 新型功能材料方向( 1 ) 新型金属-羧酸配位聚合物材料金属-羧酸配位聚合物是当前晶体工程和超份子化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它在光电、吸附和催化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研究这种化合物对超份子化学、晶体工程及材料化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利用份子构筑单元来构筑开放型固态结构,向来是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这一研究领域的热点。
大量文献报导证明,有多齿连接功能的羧酸配体能够形成更刚性的框架,这得益于羧酸盐具有集结金属离子成为M-O-C 团簇的能力,这种团簇通常被称为“次构建单元”(SBU)。
SBU 在构筑开放型结构类型的化合物中有不少优点。
本研究通过选择合适的合成方法,控制羧酸有机配体与金属离子的组装,合成为了具有新颖结构的金属-羧酸配位聚合物,根据其结构上的特点有选择地进行导电性能、磁性或者气体吸附等方面的研究,实验表明,有些结构表现了强的发光性能、吸附性能或者是不对称催化性能;进一步探索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及应用的可能性。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制定人:秦来顺审校人:王疆瑛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与人文素养,具备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必须的材料研究、开发、制备、检测和质量管理的专业技能和专业实践能力,掌握材料组成、合成工艺、组织结构与性能相互关系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跟踪本专业发展的能力,能够在设计院、质检行业、科研部门和公司等从事新材料的工艺设计、新产品研发、质量检测和质量管理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5年左右达到:(1)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进行材料制备、性能检测、结构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设计与开发工作;(2)能够提升和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3)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技能,能在团队中发挥作用;(4)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5)有意愿和能力服务社会。
二、毕业要求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材料设计与制备、计量检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材料制备与计量检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能够设计针对材料制备与计量检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社会需求的新材料,能够进行材料设计、制备工艺与性能分析,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能够基于材料学及相关学科基本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材料制备与计量检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材料设计、制备实验、计量检测、数据分析、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能够针对材料制备与计量检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材料制备与计量检测方面的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规划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工程系2005.91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的目标1.1 专业建设基本思路加快教改步伐,通过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调控、科研素质的培养来大力推进专业学科建设,拓宽专业覆盖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建成基础厚实、特色突出、实力较强的专业。
1.2 专业建设整体目标通过5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建设与发展,打造出特色、优势专业,建设成高水平学科,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l)科学合理地定好自己的位置,确定好人才培养类型和层次。
在专业性质上加强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侧重材料制备和表征训练,以现代科学与工程体系为主干构建专业和组织教学,培养“厚基础、宽专业、高素质、强能力、具创新精神、面向生产第一线的优秀工程型人才”。
(2)专业方向紧密结合产业科技进步需要、地方经济及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
(3)突出优势,保持和发展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专业方向特色,提高办学水平。
(4)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中心,以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辅以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全面推进、整体优化。
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5)强化学生大工程意识的培养与训练,培养适应2l世纪时代特征要求的创新性人才,为我国材料产业的产品更新换代、产业科技进步作出贡献。
(6) 把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结合起来,通过若干年的努力,打造出特色品牌专业,建设成高水平学科,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2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措施2.1 建立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1)以新的人才培养观确立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以及树立新的人才培养观的重要性。
高等工程教育应从“授技型”向“育才型”转变,从单纯传播知识向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转变,从狭窄的专业技术教育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转变,应将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应具有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大工程观念、市场经济观念、开拓创新精神、独立深入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之中。
(2)建立起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两段式、三平台、多专业方向两段式人才培养模式——三年的基础教育阶段和一年的专业技术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过程;基础教育阶段的三级教学平台——通式教育基础教学平台,大学科基础教学平台,按一级学科设置专业基础教学平台;多专业方向。
2.2 以“大学科、大材料、大工程”的人才培养观,以创新的思路构建起了新型课程体系21世纪人才需求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素质是前题、能力是关键、知识是载体的新型人才观,以“大学科、大材料、大工程”的意识,以创新的思路构建起新型课程体系。
注重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充分发挥知识平台和课程群(教学模快)的整体功能作用。
如何做到厚基础,在工作中我们体会到,21世纪工程技术人才的基本素质应包括人文科学素质基础、社会科学素质基础、文化素质基础和工程科学技术素质基础。
2.3 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1)实行课程负责人制度首先确定课程负责人,教学大纲实行3稿定案制(由课程负责人制定出第一稿,教学系集体讨论、修改后为第二稿,项目组全体成员讨论修改后并经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为后定稿),教学大纲一旦定稿,所有授课教师都须遵照执行。
在教学大纲制订过程中,要求每位课程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要熟悉教改方案和本专业培养目标,清楚本门课程对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本门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前面和后续课程之间的关系,不拘泥于某一本教材,坚决淘汰落后的内容,合并重复的内容,增加新的内容,重在内容的整体优化,重在创新。
(2)以课程建设为载体,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门必修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
①“晶体结构”教学内容分别在《结晶学基础》、《材料科学基础》、《无机化学》3门课程中重复出现。
优化后,《无机化学》课程讲授晶体结构基础知识,《结晶学基础》课程讲授金属、非金属单质的晶体结构、二元、三元无机化合物晶体结构和硅酸盐晶体结构。
《材料科学基础》中原第三、四章合并为一章,内容为晶体结构与缺陷教学内容,学时从10个压缩为2个学时。
②《热工基础与设备》课程划分为两大篇,一是基础篇,二是设备篇。
在基础中增加“流体力学基础”内容,设备介绍中增加许多先进设备和工艺教学内容,如先进干燥设备、水泥新型干法窑炉设备的介绍等,学时也做了相应的调整。
③《材料研究方法》课程中增加材料测试分析与表征方面的内容,将材料组成与结构、性能、测试与表征作为材料研究方法的一个体系去介绍。
④对《结晶学》、《材料工程基础》、《粉体工程学》3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体优化,突出办学特色和优势,编写印刷校内教材。
2.4 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将所有课程分为合格课程、优秀课程和精品课程分别进行建设,。
(1)《结晶学基础》、《材料科学基础》、《热工基础与设备》3门校级课程建设项目。
(2)《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研究方法》3门核心课程和《粉体工程学》课程作为精品课程建设。
(3)《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结晶学基础》、《热工基础与设备》、《硅酸盐材料工艺学》、《矿物材料工艺学》、《复合材料工艺学》等6门重点课程作为优秀课程建设。
(4)《矿物原料基础》和4个专业方向9门课程作为合格课程建设。
2.5 教材建设与教材选用(1)编著校内印刷教材《结晶学》、《超细粉体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指导书》,待成熟后,正式出版。
(2)建设了教材样本库,为教材征订和教材建设提供了保证。
(3)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在教材选择上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尽量选择优秀教材,内容不完全符合时,要求教师编写补充讲义充实到教案和课件之中。
(4)双语教学中,《高分子物理导论》课程选用英文原版教材。
2.6 实验教学的改革打破过去实验项目依附于单门课程且主要是单个验证性的实验方法,以培养学生认识事物所需要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为教学目标,以掌握实验研究方法为主线,打破课程界线,重组实验教学内容,编写新的系列实验指导书。
建立起了三级实验教学平台——基础课程验证性实验、专业基础课程综合设计性实验、专业方向课程创新研究性实验这一新的实验教学体系。
2.7 实习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大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为主线,以培养学生大工程观念和强化工程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开发研制新材料、产业技术改造和设计新工艺的能力为教学目的,建立起了三层次实习教学模式——建立工程意识实习、掌握材料生产工艺过程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研究创新实践;分三个层次开展实习教学,层层深入,步步提升。
2.8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1)课程在结束时增加学生撰写课程总结和小论文的要求,使学生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
(2)完成《结晶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研究方法》、《粉体工程学》、《热工基础与设备》、《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复合材料学》、《矿物岩石学》、《硅酸盐材料工艺学》、《复合材料工艺学》、《高分子材料工艺学》等12门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已制作。
(3)考试方法的改革实行部分课程进行口试和开卷考试探索;部分课程成绩评定中将考试成绩、平时成绩、作业(实验)成绩、课程论文成绩相结合进行综合评定。
(4)《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高分子物理导论》等课程实行双语教学实验。
2.9 实验室建设为配合实验教学改革工作,对原有实验室进行了理顺,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
2.10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保证实习教学改革的效果,建成5处校外教学、科研协作基地,使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已达8处,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将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科研协作、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11 师资队伍建设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现有专任教师40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3人,实验员2人,讲师16人;在读博士生4人。
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但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和数量还不能完全达到一流学校品牌专业更高要求。
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发展的关键,遵循“引进、培养、聘请”并举的工作思路,以“靠事业和政策吸引人、靠工作和环境培养人”为工作目标,建设一支职业道德好、业务素质高、学术造诣深、具有奉献精神的教学、科研队伍。
至2010年,师资总人数达到50名,其中中高级职称所占比例达到80%;其中博士达到70%,硕士以上学历达到90%。
建设措施(1)围绕专业、学科方向,主要引进具有正高职称和年轻的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重点引进高分子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等专业方向的教师。
充分利用特聘教授计划,加速学科建设和专业融合。
(2)根据专业学科发展需求和有利的人才资源,采取脱产与在职两种形式,每年安排1~2人攻读博士学位。
(3)每年聘请4~6名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开展指导、讲学、科研等真正具有实效的工作。
(4)创造尊重人才、和谐团结的工作环境,使引进教师留得住、用得上;使原有教师出得去、回得来。
(5)在学校主管部门领导下,积极探索在师资队伍中引入竞争机制,改革分配制度。
教学科研相结合,科研为教学提供营养。
根据学科研究方向,教师组建学术团队,教师申请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科研经费100万元以上,在国内外正式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90篇以上,其中被SCI、EI检索不少于10篇。
3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的进程与时间安排2006.01~2006.06 到重点大学进行调研,制定特色专业建设方案,请有关专家进行论证,确定方案。
2006.07~2007.12研究、实践、总结,制定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主要包括:建设一支高素质、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制定出贯彻“高质量地培养高素质人才”教育思想和“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创新型”办学理念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建设方案;修订和完善注重突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的培养计划;建设注意理工渗透,课程覆盖知识面宽广的课程设置,加强课程体系建设;通过充实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革实践教学环节,突出以素质教育为本,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建立完善符合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教学基本要求的教学文件;2008.01~2008.12反复酝酿讨论,征求意见,修订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