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4 大拇指汤姆教案(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S)教学设计
教材:语文(S)五年级上册
课文:4 大拇指汤姆
板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课文讲了一个神奇的故事:化装成乞丐的魔法师悄悄施展法力,使热情款待
他的农家夫妇有了一个与丈夫的大拇指一样大的儿子——汤姆。
汤姆在一番神奇
的经历之后,得到了国王的宠爱,他使农家夫妇很开心,也很自豪。
这个故事告
诉人们,为人要善良,善良会给人带来幸福。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人文素养,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
1.在了解课文是以大拇指汤姆的经历为线索后,抓住“农夫和他的妻子为什么为自己的儿子骄傲”和“农夫和他的妻子为什么能为自己的儿子骄傲”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到作者创作这个童话故事的意图,从而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2.注意创设情景,带领学生走入文本,让学生通过角色换位,进行情感体验,使学生明白道理,受到教育。
3.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创设新情境、新问题。
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故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认的“姆、褴、褛、婚、剖、宠、款”7个生字,会写“拇、汤、姆、趁、妖、倒、厨、剖、鞠、躬、宠、肿、趟、逗、款、善”16个字;掌握“大拇指、衣衫褴褛、结婚、又踢又踹、妖精、倒出、剖开、
鞠躬、受宠、款待”等词语。
3.明白善良会给人带来幸福与快乐。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通过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学生自学生字,初读课文。
2.学生了解文中大拇指汤姆有哪些神奇的经历。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拇”和“姆”区别部首。
(2)“褴褛”与衣服有关,两个字都是衣字旁。
(3)“善”是四横,而不是三横。
4.学生汇报词语的意思。
5.多音字交流:
调面糊着魔
调着看着
调动高着
着陆
(三)理清文章段落。
1.课文围绕大拇指汤姆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你能用几个字简单概括出来吗?
(汤姆出世、汤姆的经历、汤姆是父母的骄傲)
2.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介绍了这三方面的内容?
3.学生划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5 自然段)化装成乞丐的魔法师暗中施展法力,帮助热情款待他的农夫和他的妻子有了一个像大拇指一样大的儿子。
第二部分(6~14 自然段)写汤姆在在几番危险神奇的经历后,来到王宫,成为深受国王宠爱的玩偶。
第三部分(15~19 自然段)介绍汤姆成为国王的玩偶后,更是父母的骄傲。
4.你能将每个自然段连起来,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5.学生分四人小组先交流。
6.指名汇报。
(化装成乞丐的魔法师暗中施展法力,使热情款待他的农家夫妇有了一个与丈夫大拇指一样大的儿子——汤姆。
汤姆在一番神奇的经历后,得到了国王的宠爱,他使农家夫妇很开心,很自豪。
)
由简单了解课文,到理清文章的条理,再到概括课文的大意,循序渐进,有助于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全文,谈话导入
(一)复习:
1.课文的主人公是谁?
2.课文围绕大拇指汤姆介绍了什么内容?你能用几个字概括出来吗?
(二)导入:
过渡: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大拇指汤姆》这篇课文。
二、深读感悟,体会感情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汤姆的身世怎样?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2.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关语句。
(展示课件第五屏)
(引导学生从“暗暗施展法力、跟她丈夫的大拇指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儿、几年过去了、一点儿也不见长大”等分析,感受出大拇指身世的神奇。
)
3.大拇指汤姆的身世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神奇。
4.指导学生读出这种神奇。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部分。
出示思考题:(展示课件第六屏)
2.学生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3.指名学生交流汇报:
(1)大拇指汤姆历险的事:
(掉面糊卷牛嘴乌鸦叼大鱼吞国王宠)(2)学生根据小标题的提示复述故事。
(3)根据学生的复述出示有关段落。
(展示
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过渡到对新知识的讲授。
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生对知识的连贯性有一个了解。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来进行体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理解感悟的能力。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理
课件第七屏) ①理解“喜出望外”,母亲为什么会喜出望外?
②指名学生用“喜出望外”造句。
(4)(展示课件第八屏),问:汤姆因为太小,遇到了很多的危险,他的经历你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吗?(惊险)
(5)但每次汤姆都能化解,非常幸运,你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吗?(有惊无险、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4.指导学生朗读出“惊险”的语气。
(三)体会文章的感情。
1.学生齐读课文第三部分。
思考:
农夫和他的妻子为什么为自己的孩子骄傲? (儿子不仅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快乐,还能
在国王的身边,受到国王的宠爱,他们觉得有这样的儿子而感到骄傲。
) 2. 农夫和他的妻子为什么能为自己的儿
子骄傲?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关语句。
(展示课件第九屏) (2)齐读语句。
你从这一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3)引导学生回顾全文:从整篇课文中, 你可以看出有谁对谁的善良?
(农夫和他的妻子对待“乞丐”魔法师; 魔法师对待农夫;国王对待汤姆等等) (4)再次朗读这段话。
3.角色换位:(展示课件第十屏)
如果你是这对农夫夫妇,当得知是因为你们的善良之举获得了今天的幸福时,你们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对魔法师默林说—— 对国王说—— 对汤姆说——
解词语的意思,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通
过造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用课外的成语概括汤姆的经历,将课内和课外结合, 为学生提供一个运用和积累成语的平台。
两个问题的一字之差,但却使学生从农夫夫妻的角度站出来,站在作者的角度去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不再停留在对故事表面的理解。
作业中的小练笔的设计, 由说到写,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这一开放性的问题,让学 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和迁移,思 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更充分的发展。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
验,通过角色换位,进行情感
体验,从而引导学生明白道理,受到教育,达到明理的目
的。
善良给人带来幸福
得到 幸福
乌鸦叼 大鱼吞国王宠
汤姆
乞丐 农夫夫妇 得到
款待 掉面糊 卷牛嘴 板书:
五、作业
将故事续写。
四、拓展
(展示课件第十一屏)
(一)想一想,汤姆还可能会发生什么惊险的故事?
(二)学生交流 三、总结全文
(一)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表达他的什么心愿?
(二)总结: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作者通过这个通话,表达了自己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人与人之间需要善良,善良能给人带来幸 福。
五、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1.分部分,指名学生朗读。
[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注意让学生倾听,指名评价。
]
2.找出课文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叙述的顺
序。
3.结合课后习题第 2 题,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六、布置作业
1.抄写喜欢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搜集有关诚实的格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词语。
(展示课件第四屏)
2.回顾课文内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展示课件第五屏)4.体会加点词语在句子里的作用。
5.为什么“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这节课。
我们继续研读课文,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研读“钓鱼和放鱼”部分,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一)体会钓鱼的过程。
(展示课件第六屏) 1.理解“涟漪”的意思。
2.体会加点词语在句子里的作用。
3.指导朗读。
(二)体会钓鱼时的心情。
(展示课件第七屏) 1.理解“小心翼翼”的含义,用“小心翼翼”
练习说话。
2.理解“翕动”的意思。
3.出示鲈鱼的相关资料。
(展示课件第八屏)
4.体会“我”和父亲的心情。
5.引导学生读出“我”的感情。
(三)体会放鱼的过程。
本环节旨在承上启下,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概括能力。
(展示课件第九屏)
1.“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他在想什么呢?
[让学生多元的理解,说出自己的见解。
]
2.父亲做得对不对?(展示课件第十屏)
3.你感受到父亲是怎样的人?
4.体会“我”的心情。
5.补白。
(展示课件第十一屏)
(四)指导朗读 8、9 自然段。
三、布置作业
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中的《中彩那天》和《尊严》,想一想,这两篇课文给我们哪些启示?
第三课
时一、
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和父亲钓鱼和放鱼的过程,感受到了父亲是一个严格遵守社会公德的人。
那么 34 年过去了,这件事又是怎么影响作者呢?
二、研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1.自由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想一想,小时候“我”和父亲钓鱼这件事给了“我”什么启示?(展示课件第十二屏)
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语句。
我再没有钓到过像那个夜晚钓到的那样大的鱼。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展示课件第十三屏)
①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
② [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说一说,让他们感悟到,“鱼”指的是形形色色的诱惑,指的是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此处补白旨在深化课文的内容。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我就会想起三十四年前和父亲钓鱼的事,眼前浮现出父亲坚定的神情,耳边仿佛响起父亲不容争辩的话语。
于是,我就会获得抵制诱惑的勇气和力量。
①“道德抉择”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举例
说明。
②齐读最后一句话,说说这句话的作用。
三、回归整体,再次感悟作者的情感
1.课文是按着“钓鱼——放鱼——启示” 的顺序来记叙的,想一想“我”的情感发生了几次变化?是怎么变化的?
(“我”钓到大鲈鱼,十分惊喜;父亲要“我” 把鲈鱼放回湖里,“我”极不情愿;后来,“我” 领悟到父亲的做法是对的,在三十四年的人生旅途中,面临各种诱惑,“我”变得非常坚定。
)2.引导学生朗读全文,体会我的思想感情和父亲的人格。
四、拓展与练习
1.面对着这样的父亲、这样的作者,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2.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启示,写一写。
板书设计:
3 钓鱼
钓鱼得意
放鱼不舍
启示获得勇气和力量
语文(S)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4 大拇指汤姆
语文(S)教学设计
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
课文:4* 爷爷的芦笛
板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课文写了少年强强到海边找爷爷,并独自在爷爷的小闸屋里过夜,历经恐惧,在爷爷的笛声中变得勇敢起来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学生要想健康成长,就得经历风雨、见世面,在实际的锻炼与挑战中学会坚强。
文本情感真实,富有哲理,语言优美,有美好的意境。
教学时,力求体现自主阅读,自行探究,自我体验。
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后,再引导学生抓住“三次笛声”这条主线,启发学生体会在不同环境下强强听到爷爷笛声的不同感受。
指导学生通过找、画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想象,互相交流讨论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等句子的意思。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明白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4.会认“闸、撼、颠、簸、哆、嗦”等 6 个生字。
重难点分析:
重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强强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和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意思。
课前准备:
搜集大海波浪滔天的图片或音像资料,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