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依法治国方略

合集下载

论述实施依法治国方略

论述实施依法治国方略

论述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一、引言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紧密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既是我国政治制度自身优越性的体现,也是我国发展道路上的必由之路。

二、依法治国方略的意义1. 保障人民权益。

依法治国能够维护人民合法权益,保障公平正义。

2. 促进经济发展。

依法治国能够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平竞争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3. 推动社会和谐。

依法治国能够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4. 增强国家软实力。

依法治国能够提升国家形象和信誉度,在外交事务中具有更多话语权。

三、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原则1. 宪政原则。

坚持宪法至上,保证宪法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贯彻执行。

2. 立法原则。

立法应当科学、民主、公正,保障法律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3. 执行原则。

执行应当严格、公正、高效,保证法律的权威性和实效性。

4. 司法原则。

司法应当独立、公正、廉洁,保障司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四、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点任务1. 完善法律体系。

建立健全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善各类制度和规章制度。

2. 推进依法行政。

推进政府依据宪法和法律履行职责,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3. 加强司法保障。

加强司法独立、公正、廉洁建设,提高司法质量和效率。

4. 建设社会信用体系。

建立健全个人信用记录系统和企业信用评价制度,推动诚信文化建设。

五、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 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方案,确保各项制度能够落地生根。

2. 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切实履行依法治国的政治责任。

3. 加强对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

4. 推动依法治国与反腐败斗争相互促进,加强反腐败立法、执法、司法和监督。

六、结论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紧密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施依法治国方略

实施依法治国方略

发挥作用的基础 权威性和强制力 (国家的暴力机 关) 所属范畴
* 以德治国
• • • • • • • 指导—— 核心—— 重点—— 基本要求—— 落脚点—— 体系—— 规范——
P24
** 观察与思考 **
• 针对“网德缺失” 的危害,请你思 考并回答,该从 哪些方面加强教 育,以提高公民 道德水准?
4、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
• 两者结合起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Good bye!
宪 法
人民
3、 依法治国的意义
• 1)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
观需要
中国入世以后,对国内法律进行了大规模的这个整理、修改, 因为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中 国 入 世 法 律 文 本 汇 编
(《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
3 、 依法治国的意义
• 1)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2)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老年人权益保护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3) 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民法》《刑法》
4、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
老子:“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孔子:“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
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德治和法治一样 都是我们党带领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 法治与德治比较
法治 规范的对象 行为 德治 思想和觉悟 道德感召力和劝 导力(媒体和社 会舆论) 精神文明
§5.3 实施依法治国 建设政治文明
一、 实施依法治国方略
一、 实施依法治国方略
1、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 P21
• 依法治国的主体——人民群众 • 依法治国的内容——法律化制度化 • 依法治国的关键——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的依法治国……

简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大意义简答题

简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大意义简答题

简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大意义简答题
(1)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是对新时期依法治国实践经验的科学概括,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我们党和国家法制建设理论和实践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这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2)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

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求经济发达、人民富裕、文化繁荣,而且要求政治民主、法制健全、社会稳定。

只有加强法制建设,逐步实现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法治化,才能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到实处。

(3)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和谐社会本质上是民主法治社会,要求社会依照既定的规则有序运行。

推进法制建设,有利于营造民主团结的政治环境,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协调平衡的生态环境,为社会有序发展、和谐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4)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法治的使命与国家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途径是统一的。

加快法制建设,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推动整个社会的协调共进,促进人的全面进步;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文化繁荣,构建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协调各方利益,让全体人民享受现代化建设成果。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摘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10年来,我国在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制宣传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弘扬法治精神,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国。

要推进科学民主立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依法行政,全面建设法治政府;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的改革;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关键词]法治;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07年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出10周年。

10前的9月12日,党的十五大郑重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历史性地回顾和反思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定不移地沿着依法治国道路前进,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法治和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综观中外历史,法治思想古以有之,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法治思想获得不断发展。

法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的法治是指一切人都服从法律的统治;狭义上的法治是指政府应由法律来统治并服从法律。

法治还有静态意义上和动态意义上之分。

静态意义上的法治是指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严格依法办事的原则和制度;动态意义上的法治是指法律运行的状态、方式、程度和过程。

社会主义法治的构成要素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是六大要素:一是人民主权,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二是宪法和法律在国家和社会中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法治首先是宪治,宪法具有最高最大的权威,依法治国实际就是依宪治国;三是以维护民主、平等和自由为核心价值,尊重和保障人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四是依法行政,执法为民,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五是司法公正,包括实体公证和程序公正,为人民司法,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六是监督制约公权力,防止权力滥用。

强化政府专门机构和社会监督,保障公民的检举权、控告权、申诉权。

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其本质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如何确保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全面落实

如何确保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全面落实

如何确保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全面落实作者:张国轩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14年第45期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从提出至今已经历了10多年的发展。

从党的第十五大报告开始,历次党的代表大会都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写进了报告,并且对其内容进行了不断的深化。

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指出:“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依法治国并且作出《决定》,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又具有历史必然性。

依法执政是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根本保证(一)准确认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的关系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把“依法治国”正式写入了宪法。

宪法第五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法律在本质上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执政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体现,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和强制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政策是国家法律的先导和指引,是立法的依据和执法司法的重要指导。

要善于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形成法律。

党的政策成为法律后,严格实施法律就是贯彻党的意志,依法办事就是执行党的政策。

《决定》指出:“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所以,我们要提高对法律本质属性的认识,善于将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将党的政策变为国家法律。

(二)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四个善于”是实现依法执政的原则和方式《决定》指出:“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

如何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_学习心得体会_

如何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_学习心得体会_

如何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我国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纲领性文件,在法治建设的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将开启法治中国建设的新起点。

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这就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必须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是实现良法之治的基础。

因此,在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进程中,必须切实坚持以人为本、立法为民理念,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于每一部法律法规制定的全过程,使立法充分反映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要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不断拓宽民主立法的渠道,使立法准确反映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更好协调利益关系、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

要通过立法切实保障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让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成为全社会奉行的基本准则。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必须坚持严格执法。

依法行政是对依法治国的深化,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

指出:“行政机关是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主体,要带头严格执法,维护公共利益、人民权益和社会秩序。

执法者必须忠于法律,既不能以权压法、以身试法,也不能法外开恩、徇情枉法。

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要求各级政府必须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的进程。

实施依法治国方略

实施依法治国方略

实施依法治国方略1.依法治国的内涵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统统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

简而言之,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

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2)依法治国必须制度化、法律化3)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2.依法治国主要内容: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2、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彻底否定人治,确立法大于人、法高于权的原则,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个人意志的影响;3、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依法治国是一切国家机关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4、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法制定法律,逐步建立起完备的法律体系,使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

有法可依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5、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国家各种事务。

它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6、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总之,依法治国要求各国家机关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与党领导的关系)1)坚持党的领导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根本保证,依法治国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

2)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在党的领导下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也领导人民遵守宪法和法律。

3)依法治国是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的依法治国,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法治国。

4.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1)概述:依法治国对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步伐,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法制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依法治国的实质,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来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

我们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

依法治国的所依之"法",是规范化了的人民意志。

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和法律,并且运用宪法和法律来治国家,管理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保障自己当家作主的各项民主权利。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照人民制定的宪法和法律,行使被授予的各种权力并且接受人民的监督。

依法治国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维护人民主人翁地位的过程,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过程。

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必须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不断推进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进程。

实行依法治国,对执政党本身而言,最根本的就是要提高治国理政的法治化水平。

党的方针、政策是立法的依据和执法、司法的重要指导,同法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法律是经过实践检验和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的主张。

执政党要提高治理国家的法治化水平,必须加强对立法的领导,善于把正确的政策主张上升为法律,主要依靠法律治理国家、管理社会。

党的执政主张凡是要上升为国家意志的,必须由国家权力机关经过法定程序,使之成为法律法规或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再由各级各类国家机关依法实行。

通过法定程序,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从法律制度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长期稳定和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第八课依法治国知识要点归纳

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第八课依法治国知识要点归纳

第八课依法治国1、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我国的治国方略:依法治国。

1999年3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一次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什么是行政诉讼?制定行政诉讼法的目的是什么?1)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

行政诉讼的法律依据是宪法和行政诉讼法。

2)目的:为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2.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目的、含义(P88)。

(1)为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2)依照这一法律,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如果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 近年来,行政诉讼案件增多说明什么?(1)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

(2)我国正走向依法治国的道路。

(3)行政执法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如有些行政机关不依法行政,有的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仅仅从部门或私人利益出发执法。

4. “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P89)。

(1)这是因为,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公民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是理所当然的事。

(2)公民通过法律武器状告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反映了公民法律意识的觉醒,既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又捍卫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6. 我国的法律保障体系。

(1)我们享有的权利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及他人的保障。

否则,权利就会落空。

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保障就是法律保障。

(2)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为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法的基本理论之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法的基本理论之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四节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和实施“依法治国”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提出的。

十四大以后,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实践中,党中央反复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须有完备的法律来规范和保障,必须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做到改革开放与法制建设的统一。

为此,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专门提出了法制建设方面的目标,即遵循宪法规定的原则,加快经济立法,进一步完善民商法律、刑事法律、有关国家机构和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到本世纪末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改革、完善司法制度和行政执法机制,提高司法和行政执法水平;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机制和法律服务机构,深入开展法制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这些目标的提出,反映了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已经体现出依法治国的要求。

按照上述目标,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的法制建设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进一步加快。

这些法律、法规不仅进一步完善了刑事、民事和国家机构等方面的基本法律内容,而且还包括了对规范市场经济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完善宏观调控、加强社会保障等问题的明确认定,形成了公司法、企业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仲裁法、预算法、审计法、劳动法等一系列专门的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的轮廓初步显现出来。

在加强立法工作的同时,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还认真履行和改进监督工作,加强对法律实施的检查监督。

对各项重大改革措施的出台和实施,人大常委会也进行了有效的审议和监督。

为进一步在全党和全社会树立法制观念,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制建设,根据中央的部署,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全国广大城乡普遍开展了普法教育,对同人民群众关系密切的各种重要法律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

广大人民群众学法、用法的自觉性明显提高。

从1994年12月起,党中央开始不定期地在中南海怀仁堂举办专门的法制讲座。

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必由之路。

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不仅体现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保障人民权益等方面,更是中国政治生态的一次深刻变革。

首先,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是一种制度创新,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前提和保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

在实践中,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有利于深化改革、加强法治建设,构建和发展一整套公平、公正、公开的法律体系,推动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的不断发展进步。

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将推动我国制度体系的更加完善和成熟,为中国现代化进程提供坚实的法制保障,并可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经验,为世界发展注入中国智慧。

其次,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是国家治理的必要途径,有利于加强政府管理水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的权力和职责越来越多,政府部门的职能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整体治理水平。

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不仅能够完善政府职能和管理,实现公正、透明的政府决策和管理,并规范国有企业、金融和其他重点领域的经济活动,更能够减少政府的滥用职权、腐败行为和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从而切实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公信力。

再者,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是提高国家履行国际义务能力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个大国,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担负重要角色,在国际舞台维护自身利益和国际公共利益,必须依托健全法律体系和权威机构来完善自身架构和维护自身权益。

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可以推进我国法制和国际法律规则的对接和统一,保障国际贸易、投资和安全等领域的公平公正,为国家履行国际责任和维护国际秩序提供有力支撑。

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对于推动社会进步、提升治理水平、履行国际责任等方面的价值得到了广泛认可。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依法治国不是一张“虚名”而已,需要针对当前的国情、特点和需求有一个全面地考虑,同时各地地方也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只有真正把依法治国落到实处,才能彻底解决一些难治之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利前进。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二、全面落实依法治国 基本方略的紧迫性
为什么要全面落实?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 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 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 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 ” ——十七大报告
(一)扩大人民 民主的政治需要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 的奋斗目标。——《十七大报告》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十七大报告》
《礼记》: “大道 和谐社会: 之行也,天下为公, 数千年的历 选贤与能,讲信修 史期待 睦。故人不独亲 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 所用,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 废、疾者皆有所 养。”
和谐社会是长 期的历史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 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 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 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为发展提供良好社 会环境。 ——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
(四)改善民生 状态的制度需求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 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 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 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 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十七大报告
教育——就业——分配——社保——医疗 05年艾绪强王府井劫车杀人案
纵有阴霾更风雨,
法治丽日耀中华。
——2008春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唐-张旭
《中华人民共和国 物权法》 (07-3)

沪教版政治高二上第三节实施依法治国建设政治文明教案

沪教版政治高二上第三节实施依法治国建设政治文明教案

第四课第三节实施依法治国建设政治文明班级姓名学号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我国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有基本的了解,并能进一步明确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要性。

懂得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理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资料、课堂讨论、教师讲解等方法,使学生明确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和道德观念;激发学生形成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建设的意识,树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的政治责任感。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目标、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

难点: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

三、学习导航(一)预习第四课第二节《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两框的内容;学习课中《相关链接》、《政治观察》等内容;完成p112《阅读与思考》题目。

(二)学习反馈: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B )(单选题)A、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法治国B、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C、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D、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健全社会主义法制2、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BC )(不定项)A、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B、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也领导人民遵守宪法和法律C、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自觉地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D、依法治国应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四、学习总结一、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一)、我国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从“人治”到“法治”1、“人治”与“法治”是治理国家的两种不同方式“法治”与“人治”的根本区别在于:一个国家能否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整个法律和制度的好坏,还是少数领导人的贤明。

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与执政方式的转变

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与执政方式的转变

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与执政方式的转变本文回顾了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历程,探讨了依法治国的实施与执政方式转变的问题。

指出,依法治国在我国的提出具有重大意义,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因此,我国要大力发展与落实依法治国的方针政策。

标签: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执政方式我国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终于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道路。

以法为根据,将我国的基本国情,党的领导决策,管理方针政策都加以规范化,做到有法可依,依法必严,违法必究。

这个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对于中国的意义是及其巨大的,它加强和改善了党的领导,从法律和制度上保证了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实施;推动了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了生产力落后的状况;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转变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等。

这些都是我们国家不断发展进步的最有力证明。

一、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历程1989年9月,江泽民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宣布:“我们绝不能以党代政,也决不能以党代法。

这也是新闻界讲的人治还是法治的问题,我想我们一定要遵循法治的方针。

”这是江泽民对治国方略上的一大重要思想。

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封建时期开始我们国家就是君主至上,皇帝的权利高于一切,我们国家在人治的时候不是没有法律,可是法律只能排在人治的后面,也只是用来统治和维护人治的一个工具。

在经过了漫长时间的发展,终于在千百年后的今天我们把法治提升到这样的高度上来。

在党的十五大上,江泽民明确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将过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提法,改变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极其鲜明地突出了对“法治”的强调。

我们国家又在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将其作为宪法的第五条第一款。

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破天荒的大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国方略的重大转变。

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简述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简述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简述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一、引言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

实施依法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基本要求、核心内容、实施路径和成效评估四个方面,对实施依法治国进行全面详细的简述。

二、基本要求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包括:坚持以宪法为核心,加强宪法实施;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权利;坚持依法行政,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司法公正,保障司法权利;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

1. 坚持以宪法为核心,加强宪法实施宪法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原则和最高的国家行政机关组织原则。

在实践中必须把宪法贯彻到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中去。

具体措施包括:(1)加强对宪法的普及教育和宣传,提高全民宪法意识。

(2)建立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确保宪法得到贯彻执行。

2.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权利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保障人民权利。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具体措施包括:(1)加强对人权的保护,推进人权事业发展。

(2)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特别是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群体。

3. 坚持依法行政,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行政。

要加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具体措施包括:(1)建立健全行政许可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

(2)加强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和管理。

4. 坚持司法公正,保障司法权利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司法公正。

要加强司法改革,提高司法公正性和效率。

具体措施包括:(1)建立健全独立的司法机构和审判制度。

(2)加强对司法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5. 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依法治国必须加强立法工作。

要推进立法体系建设,提高立法质量。

具体措施包括:(1)建立健全科学、民主、权威的立法程序和制度。

(2)加强对现行法律的修订和完善,推进新领域的立法工作。

6. 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依法治国必须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思想、方略和实践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思想、方略和实践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思想、方略和实践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思想、方略和实践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推进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全面依法治国旨在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人民群众的法治满意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在法治轨道上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在思想上,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始终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本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坚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必然要求。

在方略上,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核心要义,就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目标、坚持从实际出发制定法律政策、坚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的五个坚持。

这五个坚持形成了依法治国的一系列基本方针政策,包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法治宣传教育等。

在实践上,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体现在各个方面。

首先,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形成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完善了党对全面依法治国工作的领导体制。

其次,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形成了依法行政、服务法治、保障法治、推行法治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

此外,全面强化法治社会建设,推动形成依法参与、遵法自觉、守法从业的社会环境。

最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下的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党的领导融入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全过程。

在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方面,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建设,完善了法律法规体系,推动了法治在中国社会的进一步深入。

另一方面,大力推动司法改革,完善了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体制机制,提高了司法公正性和司法权威性。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思想方略和实践路径分析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思想方略和实践路径分析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思想方略和实践路径分析【摘要】本文分析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思想方略和实践路径。

在论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并解释了其基本内涵以及本文的研究意义。

在详细介绍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以及实践路径中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推动法治全面落实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再次确认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并探讨了思想方略和实践路径的有效性,展望了未来。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实践路径,为我国法治建设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思想方略、实践路径、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党领导、法治落实、未来展望、重要性、研究意义、有效性1. 引言1.1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这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

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在新时代下,全面依法治国更是展现出其重要性和价值。

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法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石,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稳定有序的重要手段。

只有建立健全的法治体系,才能有效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全面依法治国是增强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提高国家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加强国家机构运行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全面依法治国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有力支撑,可以促进企业创新发展,保护人民权益,增强国家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不断完善法治制度,加强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才能真正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目标。

1.2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全面依法治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政治判断和战略部署。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全面依法治国强调依法执政。

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全面推进什么

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全面推进什么

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全
面推进什么
摘要:
:1.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性3.全面推进的必要性4.具体措施和建议
正文:
正文:
一、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是指在党的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这是我们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性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

只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才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三、全面推进的必要性
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方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另一方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是维护社会公平
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

四、具体措施和建议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建议。

首先,我们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法治意识。

其次,我们要完善法律制度,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

再次,我们要严格执法,保证法律的实施。

最后,我们要全民守法,尊重和维护法律的权威。

总的来说,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全面推进。

从“法治”到依法治国:中国共产党治国方略的伟大创新

从“法治”到依法治国:中国共产党治国方略的伟大创新

内容摘要f“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式,无论从世界范围还是从中国来说,都源远流长。

无产阶级革命时代,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作了天才的预测。

列宁又创造性地使其由理论变成伟大的实践。

新中国成立50年来,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不断把马克思主义法制思想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继续把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推向前进。

党的十五大上,依法治国被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是千百年来治国方式的伟大创新和一次理性选择。

但是,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宏伟目标依然任重道远,需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造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

工/全文共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回溯了依法治国的思想渊源。

文章首先探讨了中国古代和近代的“法治”思想,并评析其不足之处。

接着,又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的社会主义法制思想,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这为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第二部分追溯了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依法治国的探索历程。

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法制的探索,孕育了依法而治的思想。

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思想,奠定了依法治国的基石。

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时期,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现了治国方式的伟大创新,是我们党在执政治国中成熟的标志。

第三部分通过对依法治国方略的运行模式创新、可行性评析及历史意义的论证,显示了作为治国方式伟大创新的依法治国方略,有着存在的经济、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基础,并且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四部分考察了新时期依法治国方略实施进程中的困境,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在此基础上,又预测了依法治国方略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法治、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Absract“Thenileoflaw’’asakindoftneansofrulingthecou。

ntry,whetherin也eworldwideorintheChina.areallhavelong-termorigins.111eperiodoftherevolutionaryofProletariat,thefounderofMarxistmadetheoriginalpredictionontheestablishmentoftheSocialist1aw.Under也eleadofLenin,itchangedfromthetheorytothegreatpractice.SincethefoundationofthenewChina,thethreeCentralLeadershipofourpartyhasbeencontrivedtoconnecttheopinionoftheMarxistlawwiththepracticeofourcountry.andcontinuedtopushthedevelopmentof也eestablishmentoftheSocialistIaw.AttheFiflhNationalCongressoftheC11ineseCommunistParty.theRI】leoflawwasregardedasthebasicstrategyofrulingourcountryundertheleadofourparty.T11iswasonegJ‘eatinnovationofthewayofrulingthecountryandwisechoice.However,thepracticeofthestrategyofRuleofLawisnoteasy,thereisstillalongwaytogobeforeachievingthegreatgoalofcons仕ucfingthecountryofSocialistlaw,weneed1iberateouropinion,keepupwiththetimes,buildupthegoodpolitical、economicandculturalatmosphere.Part1ofthisthesisreviewstheopinionoriginoftheRuleofLaw,Atfirst,thearticleelucidatetheancientandrecentopinionoftheRuleofLawofChina,andanalyze血eshortageofthem.ThenmakeamoredetailedillustrationaboutMarx’s、Engels’andLenin’sSocialistlawsystemopinion.TheopinionslaythetheoryandpracticefoundationfortheStrategyoftheRuleofLaw,andareofgreatmeaningforthedevelopmentoftheStrategy.Part2datesbacktotheprocessofinvestigationtotheRuleofLawofthethreegenerationsofCentralLeadershipoftheChineseCommunist.TheinvestigationofthefirstgenerationofourParty,createdtheopinionofrulingthecountryaccordingtothelaw.TheSecondCentralleadershipsopinionofdemocracysystematizationandthelawsystematization.1aidthelandmarkfor也eRuleofLaw.Inthenewhistoryperiod,undertheleadershipofComradeJiangzemin,theRuleofLawwasregardedasthebasicstrategyofrulingthecountry,andso,achievedthegreatinnovationofwayofrulingthecountrypower,alsowasthesignalofthematurityofourpartyduringtheprocessofadministeringthepower.Part3illustratesirmovationoftheoperatingpattern、thepracticableanalysis、thehistoricmeaning,todemonstratethefact:asthegreatinnovationofrulingcountry,theRuleofLaw,hasthefoundationofthemarketeconomypoliticalsystemandthinkingopiniononwhichthestrategyisbuiltup,andthestrategyhastheprofoundtheoreticalandrealmeaning.Part4havestigatesthetroublesduringtheprocessofpracticeoftheruleofthe1awinthenewperiod,andprovidesthepracticablesuggestion,thellpredictsthestronglifeandbroadprosperity.Keywords:TheruleofthelawRulethecountryaccordingtothelawthecountryoftheRuleofLawofSocialist引言“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式,根深叶茂,源远流长。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思想方略和实践路径分析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思想方略和实践路径分析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思想方略和实践路径分析1. 引言1.1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在于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在当今世界新形势下,在全球化、信息化、多极化的背景下,法治国家建设已成为国家治理的必然选择。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略,是推动国家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保障。

只有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才能有效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正,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民族繁荣富强的伟大目标。

加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实现中国梦、共同富裕、生态文明、社会和谐等战略目标具有重要保障作用。

【2000字】1.2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包括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法可依、全面依法治国、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相结合等五个方面。

党的领导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依法治国的根本政治源泉,依法治国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基础,全面依法治国是新时代法治建设的总目标,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相结合是确保法治建设正确方向和落实力度的根本保证。

这五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在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中具有重要意义和指导作用。

在实践中,要坚持这些指导思想,不断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确保国家法治体系更加完善,社会治理更加法治化,人民群众更加获得感。

【2000字】2. 正文2.1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和核心。

在新时代,我们要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根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动法治建设与现代化建设相互促进。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

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必须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法治建设的全过程,不断完善党的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确保党的领导始终成为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一实施依法治国方略
【核心热点】
1.2015,法治中国进行时
(1)[刑法修正案(九)]惩治贪腐、保护妇儿、慎杀少杀2015年8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2015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

其中,三大亮点引人关注。

其一,更严厉惩治贪腐。

其二,更有力保护妇女儿童。

其三,再取消9个罪名的死刑。

(2)[特赦服刑罪犯]40年来第一次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国对2015年1月1日前正在服刑、释放后不具有现实社会危险性的四类罪犯实行特赦。

2.《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15》报告称,整体而言,被评估的100个城市,其法治政府建设水平较去年、前年都有所提高。

但有38个城市——即超过三分之一的被评估城市,其法治水平处于不及格状态。

3.12·4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2015年“12.4”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主题是“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该系列宣传活动从11月下旬开始,到12月中旬结束。

【设问猜想】
1.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刑法修正案(九)》说明了什么?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拥有最高立法权和决定国家大事的最高权力;
(3)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7)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8)我国法律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意志;
(9)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我国为什么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
只有依法治国,才能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的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和谐的目标。

3.2015年“12.4”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的主题为什么与宪法有关?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
(2)宪法规定了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
(3)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
(4)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5)宪法是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一切组织和团体、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4.青少年怎样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1)要认真学习宪法,领会宪法的精神实质,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2)宣传宪法,以宪法为行为的最高准则;
(3)自觉遵守宪法,依法行使宪法和正确享受赋予的权利,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义务;
(4)自觉维护宪法的权威,同一切违宪行为作斗争。

5.青少年能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些什么?青少年学生应该怎样向社会传递法治的正能量?
(1)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2)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规范我们的行为;
(3)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敢于和善于同违反犯罪行为做斗争,用实际行动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6.《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15》显示被调查的城市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被评估城市,其法治水平处于不及格状态”。

这一结论说明我国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还存在哪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①法制不健全的问题依然存在;
②有些行政机关不依法行政,贪污和腐败,执法不严和违法不究的现象依然存在;
③有些司法部门徇私舞弊,贪赃枉法;
④有些公民法律意识淡薄,有法不依,知法犯法的现象还很严重。

7.我国如何才能更好地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要注意解决
好哪些问题?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①要加强立法和执法工作,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②进一步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加强执法监督工作,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
③不断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形成人人学法、懂法、守法、护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为依法治国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关联热点】2015年12月4日“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CCTV2015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礼”落下帷幕。

浙江省金华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副支队长张辉;新华社记者汤计;河北保定检察官彭少勇;法律援助女律师马兰;著名反家暴学者巫昌祯;未成年人守护者张世峰;《新京报》首席摄影记者陈杰以及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成员当选年度法治人物。

被百姓亲切地称为“警察爷爷”的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恩济庄派出所已故民警高宝来被评为年度致敬英雄。

【设问猜想】
1.法治人物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1)守法、护法的法制精神;
(2)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宪法精神;
(3)情系祖国、奉献社会的优秀品质;
(4)敢于创新、承担责任的高尚品质;
(5)不畏艰难、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品质。

2.开展法治人物评选及表彰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1)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使法治的力量深入人心,从而推动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
(2)有利于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激励人们树立正义感、责任感,弘扬社会正气,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
(3)有利于形成自觉守法护法的良好社会风气;
(4)有利于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3.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向法治人物学习?
(1)我们青少年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2)恪守职业道德,增强责任意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3)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4)认真学法、自觉守法、勇于护法,培养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