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三 讲 千 古 足 音
— 中 国 古 代 交 通 道 路 与 军 事 地 理
第 三 讲 千 古 足 音 中 国 古代 交 通 道 路 与 军 事 地理
《魏略·西戎传》曰:从敦煌玉门关入西域,前有二道,今 有三道。▲从玉门关西出,经婼羌转西,越葱领,经县度,入 大月氏,为南道。▲从玉门关西出,发都护井,回三陇沙北 头,经居卢仓,从沙西井转西北,过龙堆,到故楼兰,转西诣 龟兹,至葱领,为中道。▲从玉门关西北出,经横坑,辟三陇 沙及龙堆,出五船北,到车师界戊己校尉所治高昌,转西与中 道合龟兹,为新道。
— 中 国 古 代 交 通 道 路 与 军 事 地 理
第 三 讲 千 古 足 音
— 中 国 古 代 交 通 道 路 与 军 事 地 理
从此东行,入大流沙,沙则流漫,聚散随风。人行无迹,遂多迷路,是以 往来聚遗骸以记之。乏水草,多热风,风起则人畜惛迷,因以成病。时闻 歌啸,或闻号哭。视听之间,恍然不知所至,由此屡有丧亡,盖鬼魅之所致 也。 大唐西域记
函 谷 关 ↓ 洛 阳 ↓ 成 皋 ↓ 荥 阳 ↓ 定 陶 ↓ 临 淄
洛 阳 ↓ 临 汝 ↓ 鲁 山 ↓ 伏 牛 山 ↓ 南 阳
郑 州 ↓ 许 昌 ↓ 襄 城 ↓ 叶 县 ↓ 南 阳
唐 中 期 主 要 城 市 与 交 通 路 线
第 三 讲 千 古 足 音 | 中 国 古 代 交 通 道 路 与 军 事 地 理 定陶 洛阳 临汝 鲁山 郑州 许昌 襄城 叶县 南阳
— 中 国 古 代 交 通 道 路 与 军 事 地 理
第 三 讲 千 古 足 音 | 中 国 古 代 交 通 道 路 与 军 事 地 理
第 三 讲 千 古 足 音
— 中 国 古 代 交 通 道 路 与 军 事 地 理 黑海 针叶林带 游牧带 天山 咸海 里海 长城 农业带
第 三 讲 千 古 足 音
临淄
中 国 古 代 交 通 道 路 与 军 事 地 理
张 骞 而 成 于 郑 吉 。
自 吉 始 焉
汉 书 郑 吉 传
汉 之 号 令 班 西 域 矣 , 始 自
护 车 师 以 西 北 道 , 故 号 都 护 。 都 护 之 置
吉 既 破 车 师 , 降 日 逐 , 威 震 西 域 , 遂 并
汉 书 地 理 志
第 三 讲 千 古 足 音 | 中 国 古 代 交 通 道 路 与 军 事 地 理
一、 丝绸之路的命名:
第 三 节 丝 绸 之 路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 von Richthofen)在《中国》一书中,首次把汉 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的丝 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称作“丝绸之路”。其后,德国 历史学家赫尔曼(A. Herrmann)在 1910 年出版的《中国 和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根据新发现的 文物考古资料,进一步把丝绸之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 小亚细亚,确定了丝绸之路的基本内涵,即它是中国古 代经由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 交往的通道。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第 三 讲 千 古 足 音
以 制 西 域 焉 。
中 国 古 代 交 通 道 路 与 军 事 地 理
后 汉 书 西 域 传
有 柳 中 , 皆 膏 腴 之 地 。 故 汉 常 与 匈 奴 争 车 师 、 伊 吾 ,
第 三 讲 千 古 足 音
— 中 国 古 代 交 通 道 路 与 军 事 地 理
第 三 讲 千 古 足 音 | 中 国 古 代 交 通 道 路 与 军 事 地 理
丝绸之路中国段
第 三 讲 千 古 足 音
楼兰遗址
— 中 国 古 代 交 通 道 路 与 军 事 地 理
尼 雅 遗 址
高昌遗址
第 三 讲 千 古 足 音 | 中 国 古 代 交 通 道 路 与 军 事 地 理
也 。 总 凑 敦 煌 , 是 其 咽 喉 之 地 。
伊 吾 、 高 昌 、 鄯 善 , 并 西 域 之 门 户
等 , 并 随 其 所 往 , 诸 处 得 达 。 故 知
北 交 通 。 其 东 女 国 , 南 婆 罗 门 国
海 。 其 三 道 诸 国 , 亦 各 自 有 路 , 南
忛 延 , 漕 国 , 至 北 婆 罗 门 , 达 于 西
地 , 武 帝 时 攘 之 , 初 置 四 郡 , 以 通 西 域 。
自 武 威 以 西 , 本 匈 奴 昆 邪 王 、 休 屠 王

……


第 三 讲 千 古 足 音 | 中 国 古 代 交 通 道 路 与 军 事 地 理
第 三 讲 千 古 足 音
自玉门、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从鄯善傍南山 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则 出大月氏、安息。自车师前王廷随北山,波河西 行至疏勒,为北道。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宛、康 居、奄蔡焉。 汉书•西域传
水 , 至 拂 菻 国 , 达 于 西 海 。 其 中 道
铁 勒 部 , 突 厥 可 汗 庭 , 度 北 流 河
各 有 襟 带 。 北 道 从 伊 吾 , 经 蒲 类 海
发 自 敦 煌 , 至 于 西 海 , 凡 为 三 道 ,

·
第 三 讲 千 古 足 音
炀帝时,西域诸国悉至张掖交市,帝令矩护视。矩知帝勤远略,乃 访诸商胡国俗、山川险易,撰《西域图记》三篇,合四十四国,凡裂 三道:北道起伊吾,径蒲类、铁勒、突厥可汗廷,乱北流河至拂菻。 中道起高昌、焉耆、龟兹、疏勒,逾葱岭,䥽汗、苏对沙那、康、曹、 何、大小安、穆诸国,至波斯。南道起鄯善、于阗、朱俱波、喝槃 陀,亦度葱岭,涉护密、吐火罗、挹怛、忛延、漕国,至北婆罗门。 新唐书•裴矩传
第 三 讲 千 古 足 音 | 中 国 古 代 交 通 道 路 与 军 事 地 理
西 出 阳 关 无 故 人
劝 君 更 进 一 杯 酒
客 舍 青 青 柳 色 新
渭 城 朝 雨 浥 轻 尘
第 三 讲 千 古 足 音 | 中 国 古 代 交 通 道 路 与 军 事 地 理
第 三 讲 千 古 足 音
鄢 耆 出 土 佛 像
第 三 讲 千 古 足 音 | 中 国 古 代 交 通 道 路 与 军 事 地 理
柏 孜 克 里 克 石 窟
新疆洛浦县山普拉东汉墓出土缂毛人像织物
第 三 讲 千 古 足 音 | 中 国 古 代 交 通 道 路 与 军 事 地 理
从魏晋到隋唐,西亚的祆教、 摩尼教、景教、伊斯兰教也先 后传入中国,都产生过一定程 度的影响。
三 丝绸之路文化交流 汉代胡桃、胡瓜、胡葱、胡荽、胡椒、胡桐泪、胡罗卜、苜蓿、葡萄等 等,十有八九是来自西方。 汉初以来,西来的不仅仅有植物,还有罗马的玻璃器、西域的乐舞、杂 技。从魏晋到隋唐,随着属于伊朗文化系统的粟特人的大批迁入中国,西 亚、中亚的音乐、舞蹈、饮食、服饰等等,大量传入中国。
第 三 讲 千 古 足 音 | 中 国 古 代 交 通 道 路 与 军 事 地 理
葱 岭 , 又 经 护 密 , 吐 火 罗 , 挹 怛 ,
鄯 善 , 于 阗 , 朱 俱 波 、 喝 槃 陀 , 度
国 , 至 波 斯 , 达 于 西 海 。 其 南 道 从
国 , 曹 国 , 何 国 , 大 、 小 安 国 , 穆
岭 , 又 经 䥽 汗 , 苏 对 沙 那 国 , 康
从 高 昌 , 焉 耆 , 龟 兹 , 疏 勒 , 度 葱
洛阳发现东汉时期写有佉卢文的井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公元2世纪流行于新疆和田的汉佉二体钱
第 三 讲 千 古 足 音 | 中 国 古 代 交 通 道 路 与 军 事 地 理
交 河 古 城
交 河 古 城 位 置
第 三 讲 千 古 足 音 | 中 国 古 代 交 通 道 路 与 军 事 地 理
第 四 节 中 原 地 区 的 主 要 陆 路 交 通 道 路
摩尼教绘画
第 三 讲 千 古 足 音 | 中 国 古 代 交 通 道 路 与 军 事 地 理
敦 煌 壁 画
第 三 讲 千 古 足 音 | 中 国 古 代 交 通 道 路 与 军 事 地 理
吐火罗语是用印度波罗米字母中亚斜 体来拼写,它属于印度欧罗巴语系。
乙种吐火罗文(龟兹)
甲种吐火罗文(鄢耆)
婆罗密文
— 中 国 古 代 交 通 道 路 与 军 事 地 理
第 三 讲 千 古 足 音 乌垒 车师 伊吾 居延
— 中 国 古 代 交 通 道 路 与 军 事 地 理 楼兰 敦煌 酒泉
第 三 讲 千 古 足 音 | 中 国 古 代 交 通 道 路 与 军 事 地 理
敦煌壁画 张骞出使西域图
第 三 讲 千 古 足 音 | 中 国 古 代 交 通 道 路 与 军 事 地 理
校 尉 更 互 屯 焉 。 伊 吾 地 宜 五 谷 、 桑 麻 、 蒲 萄 。 其 北 又
北 通 后 部 金 满 城 五 百 里 。 此 其 西 域 之 门 户 也 , 故 戊 己
里 , 自 伊 吾 北 通 车 师 前 部 高 昌 壁 千 二 百 里 , 自 高 昌 壁
自 敦 煌 西 出 玉 门 、 阳 关 , 涉 鄯 善 , 北 通 伊 吾 千 余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第 三 讲 千 古 足 音 | 中 国 古 代 交 通 道 路 与 军 事 地 理
克 孜 尔 千 佛 洞 壁 画
佛教早在西汉末年就传入中国,沿着丝绸 之路留存下来的佛教石窟,著名的如龟兹的克 孜尔、吐鲁番柏孜克里克、敦煌莫高窟、安西 榆林窟、武威天梯山、永靖炳灵寺、天水麦积 山等等,这些石窟大多融会了东西方的艺术风 格,是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第 三 讲 千 古 足 音 | 中 国 古 代 交 通 道 路 与 军 事 地 理
二 丝绸之路的走向
伊犁河←乌鲁木齐←巴里坤←北新道(隋唐)↖ ↙吐鲁番←哈密 ←新北道(东汉)↖ 喀什←阿克苏←-库车←库尔勒← 西域北道(西汉) ←楼兰←玉门关←河西走廊← 长安 ↖ 和田←且末←若羌← 西域南道(西汉)↙ ↖阿尔金山口←青海湖←松潘←成都←吐谷浑道(南北朝)

第 三 讲 千 古 足 音
— 中 国 古 代 交 通 道 路 与 军 事 地 理
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则皆死,无一全者。上无飞鸟, 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拟,唯以死人枯骨 为标志耳。 法显传
第 三 讲 千 古 足 音
隋 书
中 国 古 代 交 通 道 路 与 军 事 地 理
裴 矩 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