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管理学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中西方管理学发展史

(完整word版)中西方管理学发展史

西方管理学发展史及原因从历史上来看,管理与人类社会几乎同时产生。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人们的社会生活就离不开管理,所以管理的实践很早就出现了,而之后开始有人对这些实践活动加以研究和探索,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总结,形成了对管理的初步认识和见解,从而开始形成管理思想。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又对管理思想加以进一步的总结,提出管理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并在管理实践中进行验证,继而对验证结果加以分析研究,从中提炼出了管理活动中的普遍原理,对这些原理的抽象综合,就形成了管理的基本理论。

人们又把这些理论运用到管理实践中,指导管理活动的进行,同时又进一步对这些理论进行实践验证,这就是管理学的整个形成过程,也就是从实践到思想再到理论,然后又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西方传统的管理思想●西方现代管理理论(20世纪60年代—至今)●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要点●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一、西方传统的管理思想1、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18世纪)西方的早期管理思想多产生于政治活动,有关如何管理国家、军队、人民的一些经验。

1436年意大利的威尼斯建立了政府造船厂(即兵工厂),它的管理实践十分先进,在生产中实行了系统管理,以会计和成本来节约人力、物力,并且建立了早期的成本会计制度。

尼可罗·马基亚维利,意大利人,著有《君主论》,其中最具影响的是四项领导原理,该原理与现代管理中的领导学理论十分相似。

(16世纪初)。

2、管理学产生的萌芽阶段(18世纪—19世纪末)欧洲在14、15世纪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经过18、19世纪的工业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这一时期内产生了一些有关管理的思想,为管理学的产生打下了基础。

亚当·斯密,英国人,现代经济学之父,著有《国富论》,提出了劳动分工理论、劳动价值理论、货币理论、分配理论、资本积累理论和赋税理论。

其中劳动分工理论成为以后企业管理理论中的一条重要原则,亚当斯密列举了一个很有名的例子,有关制造针的例子,假如工人们分工操作,专习一种特殊业务,他们平均每人每天能制造4800枚针,如果工人各自独立工作,不专于一项工序,那么每人每天连20枚针都做不出来。

中国管理学发展进程:

中国管理学发展进程:

中国管理学发展进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管理学在近年来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中国管理学界对于管理学发展进程的积极探索和贡献,无疑对于推动中国乃至全球管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管理学经历了从引进、消化到自主创新的发展阶段。

在初期,中国管理学界从西方引进了一系列先进的管理学理论和方法,包括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等。

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中国管理学界逐渐掌握了这些理论和方法的核心思想,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和创新。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管理学界开始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和研究。

众多学者和企业家开始中国特有的管理实践和经验,并尝试从中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

例如,曾仕强教授提出的“中国式管理”理论,强调了以“以人为本”、“以德治为基础”、“以和为贵”等原则,引起了广泛和讨论。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管理学界也开始注重将这些技术应用于管理实践中。

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企业可以更加精准地了解消费者需求,从而优化产品和服务。

通过互联网平台,企业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市场营销和品牌推广。

这些技术的应用,为中国管理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总的来说,中国管理学的发展进程是一个不断追求卓越和创新的探索之旅。

通过积极引进、消化和创新,中国管理学界正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体系,并努力推动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创新。

这一进程不仅对于中国管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将对全球管理学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我们期待中国管理学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更多的成果和突破,为全球管理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管理学名著百年与中国管理学创新发展在过去的百年里,管理学经历了从初步形成到蓬勃发展的历程。

众多经典著作的涌现,不仅丰富了管理学的理论体系,也为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中国管理学创新发展道路也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将回顾管理学名著百年的演进过程,探讨中国管理学创新发展的现状,并从中获取启示,为中国管理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一、发展历程1. 科学管理理论(20世纪初)科学管理理论是现代管理理论的起点,由弗雷德里克·泰勒等人提出。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科学方法来提高生产效率。

泰勒通过研究工作方法和工作时间,提出了“科学管理”的概念,并强调了工人与管理者之间的合作关系。

2. 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理论是管理学的第二个重要发展阶段,主要由埃尔顿·梅奥等人提出。

他们认为,组织行为是受到个体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通过研究人的行为和动机,提出了人性化管理的概念。

3. 现代管理理论(20世纪50年代)现代管理理论是管理学的第三个重要发展阶段,主要由彼得·德鲁克等人提出。

他们认为,管理是一种社会活动,应该关注组织的整体效益和员工的发展。

现代管理理论强调了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和创新思维。

4. 系统管理理论(20世纪60年代)系统管理理论是管理学的第四个重要发展阶段,主要由卡尔·韦尔斯提出。

他认为,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部门和个体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系统管理理论强调了整体观念和系统思维。

5. 战略管理理论(20世纪70年代)战略管理理论是管理学的第五个重要发展阶段,主要由迈克尔·波特等人提出。

他们认为,组织应该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来确定战略目标,并通过有效的资源配置来实现目标。

战略管理理论强调了组织与环境的关系和竞争优势的建立。

6. 知识管理理论(20世纪90年代)知识管理理论是管理学的第六个重要发展阶段,主要由彼得·圣吉等人提出。

他们认为,知识是组织的重要资产,应该通过有效的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来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知识管理理论强调了组织学习和知识创造的重要性。

二、发展趋势1. 变革管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竞争的加剧,组织需要具备变革管理的能力。

变革管理强调组织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通过合理的变革策略和有效的变革实施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现代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现代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现代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现代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引言: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通过探讨和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组织资源,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管理学从最初的简单规则和实践逐渐发展为涵盖广泛领域的复杂学科。

本文将深入研究现代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其中的关键里程碑和主要观点。

一、管理学的起源管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发展。

早期的管理实践主要集中在军事、农业和政府机构等领域。

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均有管理组织的实践,如工程项目的规划与执行、军队组织和统一的税收制度等。

然而,这些管理实践并没有被整合成系统的学科。

二、科学管理运动的兴起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科学管理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管理学的现代化。

弗雷德里克·泰勒是科学管理运动的主要思想家之一,他的《科学管理法》(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一书对管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泰勒强调通过分析工作流程和任务来提高工人的效率,并提出了工作测量和绩效奖励等创新方法。

与此同时,亨利·福特的生产线模式也为科学管理运动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行为科学的兴起随着人类行为和心理学的发展,对于管理中人的因素的关注逐渐增加。

埃尔顿·梅奥的哈桑工厂实验是行为科学的重要研究之一。

该实验通过改变工作环境和照明条件,对工人的生产效率进行了研究。

这项研究引发了对工作动机、领导风格和组织文化等因素的关注,并为管理学引入了人的因素。

四、系统和控制理论20世纪50年代,系统和控制理论对管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一理论关注组织作为一个系统的内部和外部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管理学家利用系统和控制理论来理解和解决组织中的复杂问题,如决策制定、组织设计和绩效评价等。

此外,控制理论也强调反馈和调整在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

五、现代管理理论的多样性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表现为多样性和丰富性。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概念,如组织行为学、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服务管理等。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管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伦文明。

在这些古文明中,人们开始组织和管理农业、建筑和劳动力。

然而,对于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的系统研究,直到现代管理学的起源才真正开始。

现代管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阶段。

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以及企业的规模扩大和组织管理的需求。

在这个时期,工厂和企业经营者开始寻求更有效和高效的管理方法。

20世纪初,管理学开始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

弗雷德里克·泰勒被公认为科学管理学的创始人。

他提出了科学管理的理念和方法,通过分析工作流程和优化劳动者的工作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随后,亨利·福特的流水线生产模式和艾尔顿·梅奥的人际关系学派进一步推动了管理学的发展。

福特的流水线模式引入了大规模生产和流程的标准化,使企业能够实现更高的效益和利润。

梅奥则强调了人际关系对于工作绩效的影响,提出人性化管理的概念,关注员工的情感和个人需要。

20世纪中叶,管理学进一步拓展了研究领域,包括组织行为学、战略管理、项目管理等。

组织行为学关注组织内部的个体和群体行为,探讨如何提高员工的动机和创造力。

战略管理则关注企业如何面对竞争和变化的环境,制定和实施长期的发展战略。

项目管理针对具体的项目实施,研究如何合理管理和分配资源,以达到项目目标。

时至今日,管理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而多样的学科领域,涵盖了众多的理论和方法。

这些理论和方法不仅适用于商业和组织管理,也适用于公共管理、非营利组织管理等各个领域。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人类探索和应对组织管理挑战的进步和创新。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探讨的是关于组织和实施有效管理的原理、方法和技巧。

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并不断适应和回应着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形势,因此在管理学领域中出现了许多的流派和理论。

本文将从管理学的起源开始,梳理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当前管理学的趋势。

一、管理学起源管理学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在古代,人们通过组织、协调和规划来管理农田灌溉、建设工程等任务,以保证生产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古代文明中的很多古籍都包含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例如中国的《孙子兵法》和西方的《论政》等。

到了现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企业规模逐渐扩大,管理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这促使人们开始将管理视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管理学先锋者如泰勒(Frederick W. Taylor)、韦伯(Max Weber)和福特(Henry Ford)等提出了科学管理、行政理论和生产线管理等理论,为管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管理学的发展历程1. 科学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主要发生在20世纪初至中期。

泰勒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科学管理的理念。

科学管理的核心是通过分析工作过程,确定最佳工作方法,并且在实践中加以执行和监督,从而提高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益。

2. 行为科学阶段行为科学阶段发生在20世纪中期至70年代。

这个阶段的重点是研究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和行为动态。

以马斯洛(Abraham Maslow)、霍桑(Elton Mayo)和麦克雷格(Douglas McGregor)等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了人本主义管理、人际关系理论和X理论与Y理论等,强调了人的需求和动机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3. 管理科学阶段管理科学阶段始于20世纪50年代,并在20世纪80年代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运用系统科学、决策科学和数学模型等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

线性规划、网络分析、决策树等工具被广泛应用于生产调度、资源配置和决策支持等方面。

管理学的发展史

管理学的发展史

管理学的发展史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但真正形成系统的理论和学科体系,则是在近代工业革命之后。

在早期的人类社会,管理活动就已经存在。

例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建造、中国古代的长城修筑等大型工程,都需要有效的组织和管理。

然而,这些早期的管理实践更多是基于经验和直觉,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工厂制度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大规模的生产和复杂的分工协作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管理思想先驱。

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中提出了劳动分工的观点,认为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罗伯特·欧文则强调了人的因素在管理中的重要性,被称为“人事管理之父”。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管理学进入了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泰勒通过对工作流程的细致研究和标准化,提出了通过科学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则。

他主张对工人的工作进行时间和动作分析,制定合理的工作定额,实行标准化的工具和操作方法,以及差别计件工资制等。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在当时的工厂管理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过于强调物质因素,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和心理需求。

与泰勒同时代的亨利·法约尔提出了一般管理理论。

法约尔将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大职能,并提出了十四条管理原则,如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等。

他的理论为管理的系统性和普遍性提供了基础。

马克斯·韦伯的官僚组织理论则从组织形态的角度对管理进行了研究。

他认为理想的官僚组织应该具有明确的职权等级、正式的规则和程序、非人格化的关系等特点。

官僚组织理论对现代组织的构建和运行产生了深远影响。

20 世纪 20 年代至 50 年代,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逐渐兴起。

这一理论关注人的行为和心理因素对管理的影响。

梅奥的霍桑实验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起点。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自20世纪初以来经历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将从管理学的起源开始,逐步介绍管理学的历史发展,探讨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未来的趋势。

一、管理学的起源管理学起源于工业革命时期,当时的工业生产方式出现了诸多问题,人们迫切需要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来提高生产效率。

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强调通过科学方法来优化生产过程,并通过分工和时间研究提高劳动生产力。

这一理论为管理学的起步奠定了基础。

二、经典管理理论的发展随着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管理学开始从实践中逐渐总结出一些规律和原则,形成了经典管理理论。

著名的管理学家亨利·福尔(Henry Fayol)提出了通用管理原则,包括分工、权威、纪律、统一指挥等,为管理学奠定了基本框架。

而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则提出了官僚理论,阐述了组织结构和权威关系的重要性。

这些经典理论为管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行为科学对管理学的贡献在20世纪中期,行为科学的兴起推动了管理学的发展。

行为科学研究关注个体和群体在组织中的行为和动机,重视人的因素对组织效果的影响。

埃尔顿·梅奥(Elton Mayo)的哈桑实验揭示了人性因素对工作动力的重要性,提出了人本主义管理理论,强调管理者应关注员工的情感和需求。

四、系统理论和现代管理思想的兴起20世纪后半叶,随着信息时代和全球化的到来,管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系统理论被引入管理学领域,强调了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管理者需要全局思考,综合各种因素来进行决策和管理。

同时,现代管理思想也逐渐兴起。

经营学之父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提出了管理者应以理解为基础进行决策,关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需求。

质量管理理论的发展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加科学和系统的管理方法。

五、管理学的影响和未来趋势管理学的不断发展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管理科学的发展历程

管理科学的发展历程

管理科学的发展历程管理科学是一门与人类社会活动密切相关的学科,它通过研究和应用各种科学方法和理论,旨在提高组织和个人的决策能力、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实现更高效的资源配置和目标达成。

管理科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组织出现的初期,经历了漫长的探索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现代管理科学的框架和体系。

1. 古代管理的初步探索在古代社会,管理活动主要集中在政治和军事领域。

古代帝王通过建立行政机构、设立职位和实施军事战略等方式,试图实现对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控制。

从古代中国的《孙子兵法》到古希腊的城邦制度,各个古代文明都有自己的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为后来的管理科学打下了基础。

2. 工业革命与管理的现代化18世纪的工业革命催生了现代工商业的兴起,这为管理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工厂制度的出现,使得管理者需要面对更复杂的人力、物资和生产过程。

在这一背景下,一些早期的管理者,如亨利·福特(Henry Ford)和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开始试图通过科学方法和工程经验来提高生产效率以及工人和资本的协调。

3. 管理学的兴起20世纪初,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

管理学家们系统化总结和研究了大量的管理实践经验,提出了一系列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泰勒的科学管理学思想强调以时间和动作研究为基础的工作方法改进,由此诞生了著名的“一边生产一边学习”(Learning While Doing)的概念。

此外,韦伯(Max Weber)提出的理想管理模式和柯斯(Ronald Coase)的事务费用理论等都为管理学的理论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4. 系统理论的引入20世纪50年代,管理学又迎来了新的思潮——系统理论的引入。

在这一时期,以伯特兰德·拉塞尔(Bertrand Russell)和诺伯特·魏纯(Norbert Wiener)为代表的科学家提出了系统思维的概念,认为组织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各个因素之间相互影响。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管理学的发展,可以简略分为三个阶段:1) 古典管理2) 现代管理3) 当代管理1. 古典管理理论1.1 科学管理弗莱德里克•泰勒,“科学管理之父”,把管理看作科学并且强调管理者作用的第一人。

泰勒以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力为目的,分析了工作任务,并以科学的方法进行了实验,从而开创了工业管理的新纪元。

科学管理理论不仅仅促进了传统工业的发展,并且为西方的组织结构设定了一个文化基础,同时也为组织行为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1.1.1 任务管理法科学管理理论认为,管理者首先要做的是分析工作任务,着重解决三个问题:1) 要做什么2) 怎样去做3) 何时以及用多长时间去做。

管理者的一切努力都是为解决这三个问题,这就是为什么科学管理理论也被称为任务管理法。

1.1.2 行为指导泰勒把某一特定工作分成两个部分,被管理者要做的工作以及管理者要做的工作。

为了找出管理某项工作的科学方法,泰勒需要事先调查以建立一个实施的样本,调查包含以下五个步骤:1) 找到适合完成这一特定工作的适量的工作者2) 仔细研究并分清每一个工作者的具体工作环节,以及他们完成相应环节所需使用的工具3) 用秒表记录下他们做每一个工作环节的具体时间,选择其中最快的方法4) 去掉那些错误的、节奏慢的、无用的步骤5) 最终整理出一套最快最好的工作流程和最适用的工具泰勒的目的是让管理者努力把工作任务分成相对明确环节的同时,用可以量化的标准对各个环节进行控制。

管理工作就是监控所有的环节。

此外,泰勒注意到要了解工作者的期望值,并且要提供培训使他们适应并满足他们所做的工作。

科学管理理论的奖励机制与工作者完成的工作有关,因而工人也可以获得更高的工资。

泰勒认为,“在科学管理理论下,与培训教师合作融洽的员工有机会获得个人的发展,当所有的问题由他单独面对时,他会比在没有接受训练的情况下做得好”。

科学管理理论在本质上是重新协调员工能力的一种方式。

1.1.3 工作定量系统泰勒提供了一种理性的模式来规范并检验工作者的工作表现。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一、发展历程1. 科学管理理论的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管理理论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美国。

弗雷德里克·泰勒是科学管理理论的奠基人,他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工作分析、工作标准化、工作优化等。

泰勒的理论主张通过科学的方法来管理组织,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2. 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40年代)行政管理理论在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亨利·福尔特提出了行政管理的原则,强调管理者应该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

马克斯·韦伯提出了官僚理论,认为官僚制度是一种高效的组织形式。

3. 行为科学理论的兴起(20世纪40年代-50年代)行为科学理论的兴起在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

此时,管理学家开始关注人的行为和心理对组织的影响。

埃尔顿·梅约提出了人际关系学派的观点,强调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组织的效果有重要影响。

4. 管理科学理论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60年代)管理科学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得到了发展。

这一时期,管理学家开始运用数学和统计方法来解决管理问题。

线性规划、决策树、排队论等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组织管理中。

5. 系统管理理论的兴起(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系统管理理论的兴起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系统管理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部分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彼得·德鲁克提出了管理者应该采取系统思维的观点,将组织视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管理。

6. 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至今)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至今。

战略管理理论强调组织应该具备长远的发展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战略来实现这些目标。

迈克尔·波特提出了五力模型和价值链模型等工具,帮助组织进行战略分析和制定。

二、发展趋势1. 知识管理的重要性不断提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管理在现代管理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

管理百年整理版

管理百年整理版

管理百年成员:谢爽崔天天臧旭胡晓秋刁勇1900——1920 谢爽发展历史:秒表科学(泰罗为主线)时间:1900-1910泰罗强烈支持大学教育应当包含一年的工业实践的观点。

1900——19101、代表人物:伊莱休·鲁特主要观点:认为军队管理的最关键问题是各个部门之间缺乏协调环境特征:美西战争结束,军队后勤管理一片混乱伊莱休·鲁特第一次有意识、系统的应用了管理的原则。

2、代表人物:法约尔代表理论:——行政管理理论主要观点:(1)认识到管理的普遍性(2)认识到管理是一门具有独立规律的学科(3)提出了管理的14条“一般管理原则”◆劳动分工◆职权和职责◆纪律◆统一指挥◆统一指导◆个人利益服从总体利益◆雇员的报酬◆集中◆等级系列◆秩序◆公平◆人员◆保持稳定◆创新意识◆团结精神环境特征:工业工作专业化分工,工作具有严格的限制和界定3、代表人物:弗里德克里·温斯洛·泰罗(文艺复兴式人物)《科学管理原理》标志着管理学的产生代表理论:科学管理理论原则一:以更有效的方式生产出更多;原则二:追求更多,更多的产量,更大的市场;理论观点:75%的科学加上25%的常识主要观点:通过秒表计时,确定执行工作的最优方式,以更有效的方式生产更多。

管理工作,管理者的工作就是监督,收集信息。

将科学管理理论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化的管理理论。

泰罗思想的缺陷:将效率置于伦理道德之上;缺乏信任,缺乏对价值、才能和个人智力的尊重;否认人们个性存在环境特征:企业追求更多的产量更多的市场,员工磨洋工1910—1920年1、代表理论:大规模生产和生产线理论观点:将生产过程分解,减少无效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代表人物:亨利·福特主要观点:T型轿车降低成本,管理垂直一体化思想的缺陷:对员工不信任;2、理论观点: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代表人物:松下幸之助主要观点:成功的产品必须比竞争对手的产品质量水平高30%,成本低30%管理理论演进规律:管理出现——行政管理——科学管理1920——1940 臧旭1921-1930 发现组织发现组织,阿尔弗雷德.斯隆认为将不关联的大众群体,通过一个精英进行计划而称为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协调的群体便为组织。

现代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现代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现代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自18世纪初开始逐渐成熟,经过多个阶段的发展,如今已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出发,探究现代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一、早期管理学早期的管理学受到了机械工业革命的影响。

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时期,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如何更好地控制和管理工业生产过程。

由此,管理学的研究逐渐萌芽。

在这一时期,管理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完善生产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弗雷德里克·泰勒与亨利·福尔德是早期管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们提出了一些管理理论,如“科学管理”的概念,即通过科学的方法研究生产流程,找到最佳的生产方案,并通过培训和监督实施到实际的生产过程中。

这些做法被工业企业广泛应用,使得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二、经典管理学20世纪初的时期,经典管理学开始得到发展和应用。

泰勒和福尔德的实践启发了代表人物亨利·法约尔的管理学理论。

法约尔提出的“管理过程”模型,重新定义了管理的本质和目标,即有效地管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使用,实现生产效率和投资回报最大化的目标。

他强调企业管理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等过程,称之为“管理过程”。

此外,伯纳德·韦伯提出了“理性化”的管理理念,将理性和科学与管理学相结合,让管理学理论更为完善和全面。

韦伯认为,通过组织清晰明确的管理结构,明确权力和责任的分配,可以实现企业的高效运营。

三、现代管理学20世纪中后期,由于经济和技术的发展,现代管理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这一时期,观念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的变革滋生了大量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人类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使得组织行为的研究成为了现代管理学的重要领域。

托马斯·彼得斯和罗伯特·沃森提出了管理思想的“行为学派”理论,认为企业管理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个体行为,也取决于整体组织的行为。

现代管理学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方法和技术,如质量管理、项目管理、成本效益分析、创新管理等。

管理学 二级学科

管理学 二级学科

管理学的定义与发展管理学的概念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管理现象和管理问题的学科,它关注组织中的人、资源和过程,旨在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果。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组织的结构、决策、沟通、领导、控制等方面。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1.古代管理思想:古代中国的《孙子兵法》和《道德经》等著作中包含了管理思想的内容,如领导艺术和组织管理原则。

2.科学管理运动:20世纪初,美国工程师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强调通过科学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

3.行为科学管理:20世纪中叶,管理学开始关注组织中的人的行为和心理,如人际关系、动机和领导风格等。

4.现代管理思想:现代管理学注重系统论和综合性思维,强调组织的整体性和环境因素对管理的影响。

管理学的二级学科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研究组织中的人的行为和心理,旨在提高组织的绩效和员工的满意度。

它关注领导、团队合作、决策、沟通等方面的问题。

领导研究1.领导风格:研究不同领导风格对员工工作绩效和满意度的影响,如民主型领导和权威型领导。

2.领导行为:研究领导在组织中的行为,如指导、激励和赞赏等,以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效率。

团队研究1.团队合作:研究团队的协作和沟通方式,以提高团队的绩效和创新能力。

2.团队决策:研究团队在决策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决策质量,以提高组织的决策效率和准确性。

运营管理学运营管理学研究组织的运营过程和资源配置,旨在提高组织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它关注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和项目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供应链管理1.供应链规划:研究如何优化供应链的设计和布局,以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成本。

2.供应链协调:研究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协调和合作,以减少库存和提高交付能力。

质量管理1.质量控制:研究如何通过控制和改进过程,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

2.质量保证:研究如何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和服务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项目管理1.项目计划:研究如何合理安排项目的时间、资源和人力,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的工业革命时期。

在这个时期,快速的工业化和大规模的生产需要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方法。

以下是管理理论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理论学派:1. 科学管理学派(1880-1920年)科学管理学派主要由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和亨利·福尔德(Henry Ford)领导。

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的概念,主张通过研究工作流程和劳动者的工作方式,来提高工作效率。

而福尔德在汽车制造业中应用了流水线生产方式,实现了大规模生产和效益最大化。

2. 行为科学学派(1920-1940年)行为科学学派主要由埃尔顿·梅约(Elton Mayo)和马斯洛(Abraham Maslow)等人推动。

梅约进行了著名的霍桑试验,发现工人的行为受到社会关系、团队合作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从而引发了人性化管理的观念。

而马斯洛则提出了人类需要层次理论,强调满足员工的尊重和成长需求。

3. 管理学综合理论(1950-1980年)在这期间,管理理论逐渐向综合化发展,将各种学派的观点进行整合。

赫尔佐克(Chris Argyris)和托姆森(Alfred Chandler)提出了管理过程的概念,将管理看作是决策、组织、领导和控制的一系列过程。

杜鲁门(Mary Parker Follett)强调了合作和互惠的管理原则,强调员工参与和合作的重要性。

4. 管理创新理论(1980年至今)管理创新理论是在信息技术和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该理论关注企业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如何进行创新和适应。

针对这一需求,贝里尔曼(Peter Drucker)提出了“创新和营销”的概念,强调企业应该从顾客的需求出发进行创新。

哈默尔(Gary Hamel)则提出了“未来管理”的理念,提倡组织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技术。

总结起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科学管理学派、行为科学学派、管理学综合理论和管理创新理论。

(完整word版)管理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完整word版)管理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管理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发表日期:2004—2—16 文章作者:许激已浏览: 28782 次字体大小:[— +] 管理活动源远流长,人类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从管理实践到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则是一段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回顾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了解管理先驱对管理理论和实践所作的贡献,以及管理活动的演变和历史,这对每个学习管理学的人来说都是必要的.一般来说,管理学形成之前可分成两个阶段: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从有了人类集体劳动开始到18世纪)和管理理论产生的萌芽阶段(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

从人类社会产生到18世纪,人类为了谋求生存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管理活动和管理的实践,其范围是极其广泛的,但是人们仅凭经验去管理,尚未对经验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理论。

早期的一些著名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大都散见于埃及、中国、希腊、罗马和意大利等国的史籍和许多宗教文献之中。

18世纪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使以机器为主的现代意义上的工厂成为现实,工厂以及公司的管理越来越突出,管理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地被涉及,管理学开始逐步形成。

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大卫•李嘉图(1772—1823)等。

亚当•斯密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派创始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是《国富论》。

亚当•斯密发现,分工可以使劳动者从事某种专项操作,便于提高技术熟练程度,有利于推动生产工具的改革和技术进步,可以减少工种的变换,有利于劳动时间的节约,从而提出了分工理论。

大卫•李嘉图是英国资产阶级金融家,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者和完成者,1817年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出版在资产阶级经济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管理学形成后又分为三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学派出现前)、现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主要指行为科学学派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和当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日益成为企业家们所关注的焦点之一。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也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从初期的工业革命,到现代信息化时代,管理学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研究理论。

第一部分:管理学的起源和发展管理学一词来源于法语中的“manège”,最早出现在16世纪末的法国,意为管理、操作、经营。

在此之前,管理学的脉络主要还是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一直到1854年,美国工业革命时期,管理学开始形成自己的学科体系。

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提出的“分工原理”经过几百年来的研究和实践,在20世纪的工业革命中达到了高峰。

泰罗(M.F.Taylor)于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法》奠定了管理学学科体系的基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哈佛商学院成立,并开始教授企业管理课程,从而成为管理教育的先驱。

第二部分:管理学的发展趋势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全面覆盖,企业面临的管理挑战也越来越复杂多样化。

管理学的研究要求不仅局限于经济管理领域,也涉及到更广泛和不断变化的社会管理需求。

当前,管理学的主要发展趋势与以下三个方面的需求密切相关。

1. 跨文化经营全球化带来了不同社会文化与思维方式间的碰撞,高超的跨文化经营能力成为企业领导者的重要素质。

管理学需要关注文化差异带来的价值观、习惯、信任度、目标达成方式等方面的思考和研究,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企业发展的特点和需要。

2. 环境可持续性管理环境可持续发展对企业来说已经不仅是一种长期战略,更是公司营销的重要公关亮点。

管理学在提供企业环境信息的同时,也需要着手提供一种效果较为显著的环境管理策略,降低企业的环境风险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优势。

3. 创新与人才管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人才的需求也更加精细化和多样化,企业需要寻找更科学、高效的人才管理模式,通过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和管理问题的学科,旨在提供有效的管理理论和实践方法,帮助组织达到其目标。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然而它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在古代,人们进行农业、商业和政治活动,管理问题就开始出现。

在中国,古代经典《孙子兵法》中的一些原则可以被视为对管理原理的早期探索。

类似地,在古希腊和古罗马,哲学家们也对组织和领导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然而,直到工业革命的到来,管理学才真正开始形成。

工业革命带来了大规模的工厂生产和劳动力组织,使管理问题愈发突出。

在这个时期,密尔顿·弗雷德里克·鲍曼(Frederick Taylor)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通过对劳动过程的科学测量和分析,实现工作效率的最大化。

泰勒的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工厂生产中,并成为管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管理学逐渐从工厂生产扩展到其他领域,如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和战略管理等。

在这个过程中,其他管理学家的理论也相继涌现。

亨利·费约尔(Henri Fayol)提出了管理职能理论,将管理工作划分为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等不同职能。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则研究了组织结构和权威体系的概念,为人们理解组织行为提供了重要的思考。

随着20世纪的到来,管理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管理学家们开始研究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强调员工的动机和满意度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埃尔顿·梅奥(Elton Mayo)的霍桑实验是这一转变的重要里程碑,揭示了人类因素对组织行为的重要性。

在后续的几十年里,管理学经历了一系列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

人际关系学派、行为科学学派和系统学派等不同的管理学派别相继兴起。

管理学家们提出了关于领导、决策、沟通和组织文化等方面的新理论和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管理学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管理学家们开始研究如何运用数字化工具和平台来改善组织运营和决策效果。

管理学发展历程

管理学发展历程

管理学发展历程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拥有悠久历史的古代文明社会。

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人们对于管理的思考与实践便已存在,尽管当时尚未被系统地总结和阐发。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管理学逐渐形成并得到广泛的关注。

在19世纪,一些早期的管理学家,如亚当·斯密、查理斯·贝比奇、亨利·福特等,开始研究和实践管理。

他们对于组织与生产过程的改进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为后来的管理理论奠定了基础。

20世纪初,管理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弗雷德里克·泰勒和亨利·福特的科学管理学理论以及麦格雷戈的人类关系学理论为管理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些理论强调了科学方法在管理中的应用以及人与组织之间的密切关系,对于管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管理学在20世纪后半叶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发展。

管理学家们开始关注组织的战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创新与创业等方面的课题。

管理学的理论框架也逐渐变得更加多元化和综合化。

进入21世纪,管理学更加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而不仅仅只关注经济效益。

此外,数字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管理学的研究和实践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管理学家们正在不断探索如何应对变革和不确定性,如何在不同的文化和时空背景下进行管理,并在组织内部建立卓越的领导力和团队合作。

总之,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演变和发展。

从古代文明社会到现代全球化时代,管理学不断吸纳和适应各种观念和理论,为企业和组织提供了更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策略。

未来,随着社会的持续变革,管理学将进一步拓展其研究领域,为组织和管理者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管理学的发展,可以简略分为三个阶段:1) 古典管理2) 现代管理3) 当代管理1. 古典管理理论1.1 科学管理弗莱德里克•泰勒,“科学管理之父”,把管理看作科学并且强调管理者作用的第一人。

泰勒以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力为目的,分析了工作任务,并以科学的方法进行了实验,从而开创了工业管理的新纪元。

科学管理理论不仅仅促进了传统工业的发展,并且为西方的组织结构设定了一个文化基础,同时也为组织行为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1.1.1 任务管理法科学管理理论认为,管理者首先要做的是分析工作任务,着重解决三个问题:1) 要做什么2) 怎样去做3) 何时以及用多长时间去做。

管理者的一切努力都是为解决这三个问题,这就是为什么科学管理理论也被称为任务管理法。

1.1.2 行为指导泰勒把某一特定工作分成两个部分,被管理者要做的工作以及管理者要做的工作。

为了找出管理某项工作的科学方法,泰勒需要事先调查以建立一个实施的样本,调查包含以下五个步骤:1) 找到适合完成这一特定工作的适量的工作者2) 仔细研究并分清每一个工作者的具体工作环节,以及他们完成相应环节所需使用的工具3) 用秒表记录下他们做每一个工作环节的具体时间,选择其中最快的方法4) 去掉那些错误的、节奏慢的、无用的步骤5) 最终整理出一套最快最好的工作流程和最适用的工具泰勒的目的是让管理者努力把工作任务分成相对明确环节的同时,用可以量化的标准对各个环节进行控制。

管理工作就是监控所有的环节。

此外,泰勒注意到要了解工作者的期望值,并且要提供培训使他们适应并满足他们所做的工作。

科学管理理论的奖励机制与工作者完成的工作有关,因而工人也可以获得更高的工资。

泰勒认为,“在科学管理理论下,与培训教师合作融洽的员工有机会获得个人的发展,当所有的问题由他单独面对时,他会比在没有接受训练的情况下做得好”。

科学管理理论在本质上是重新协调员工能力的一种方式。

1.1.3 工作定量系统泰勒提供了一种理性的模式来规范并检验工作者的工作表现。

工人在规定时间内依照预先细化并被验证为可行的工作安排领取报酬。

这种工作定量系统使得组织管理和员工控制变得简单明确,同时也有效地鼓励了工人提高工作效率,并有效地通过流水作业的模式提高了20世纪初制造业的生产效率。

根据现在自由和民主的观点,为工作设定苛刻的标准将不可避免的抑制员工创造力的发挥,并招致他们的反感。

然而,事实证明在泰勒的时代甚至在他之后的几十年中,工作定量系统都是有效可行的。

通过这一系统的应用,劳动者相信每天以最好的质量和最大的数量进行工作符合他们个人的长远利益,而他们的利益与雇佣者的利益不谋而合。

组织中各方利益的结合与工作目标的结合确实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泰勒在他的钢铁厂中就工作定量系统进行了十年以上的试验,最终总结出如下七点优势:1) 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提高了工人的工资2) 打破了工人之间的联合3) 通过固定的标准来提高统一性与公正性4) 促进劳资双方的合作5) 通过设定不同的工作量,在不同工作环节中达到最高的生产率6) 自动为每一岗位选择最适合的工作者7) 建立了和谐无罢工的组织1.1.4 小结泰勒的理论为上世纪的工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积极影响,但除非理论家和实践者把泰勒主义引申为其他形式来适应新的环境,否则科学管理理论将会成为历史中辉煌的过去。

尽管如此,科学管理的重要意义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了。

而且,泰勒有关工作任务、衡量标准、工作定量激励制度的观点在现代组织向后现代组织转变的转型期仍具有指导意义。

1.2 一般管理亨利.法约尔,管理理论之父。

法约尔以企业整体作为研究对象,认为管理理论是经过普遍经验检验并得到论证的一套有关原则、标准、方法、程序等内容的完整体系。

因此管理理论和方法不仅适用于企业,也适用于军政机关和社会团体,这正是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基石。

法约尔的贡献在于三个方面:1) 从经营职能中独立出管理活动2) 强调教育的必要性3) 提出管理活动所需的五大职能和十四条管理原则。

法约尔分析了企业的全部活动,将经营和管理区别开来,认为企业活动包括:2) 商业3) 财务4) 安全5) 会计6) 管理法约尔认为管理是普遍的一种单独活动,有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由各种职能构成,管理是管理者通过完成各种职能来实现目标的一个过程。

企业中的每组活动都对应一种专门的能力,如技术能力、商业能力、财务能力、管理能力等。

而随着企业由小到大、职位由低到高,管理能力在管理者必要能力中的相对重要性不断增加,而其他诸如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等能力的重要性则会相对下降。

法约尔认为管理能力可以通过教育来获得,缺少管理教育是由于没有管理理论,每一个管理者都按照他自己的方法、原则和个人的经验行事,但是谁也不曾设法使那些被人们接受的规则和经验变成普遍的管理理论。

1.2.1 管理职能法约尔将管理活动分为1) 计划2) 组织4) 协调5) 控制等五大职能。

1.2.2 管理原则法约尔认为十四项管理原则是:1) 劳动分工2) 权力与责任3) 纪律4) 统一指挥5) 统一领导;6) 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 人员的报酬8) 集中9) 等级制度10) 秩序11) 公平12) 人员的稳定13) 首创精神14) 人员的团结1.2.3 小结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是古典管理思想的重要代表,后来成为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也是以后各种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重要依据,对管理理论的发展和企业管理的历程均有着深刻的影响。

其中某些原则甚至以“公理”的形式为人们接受和使用。

因此,继泰罗的科学管理之后,一般管理理论被誉为管理史上的第二座丰碑。

1.3 官僚组织马克斯.韦伯,组织理论之父。

其官僚组织理论(也译为行政组织理论),明确而系统地指出理想的组织应以合理合法权力为基础,没有某种形式的权力,任何组织都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韦伯认为组织概念的本质,在于存在一套支配行为的特殊规则,任何组织都必须以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

1.3.1 权力种类权力分为三种:1) 法定权力2) 传统权力3) 神授权力。

1.3.2 权力基础权力的基础在于:1) 合理基础——它是以一种对正规规则形式的“法律性”,以及对那些升上掌权地位者根据这些条例发布命令的权利的信任作为基础的(法定权力)。

2) 传统基础——它是以一种对古老传统的神圣不可侵犯性及对根据这些传统行使权力者的地位合法性的既定信念作为基础的(传统权力)。

3) 神授基础——它是以对某一个人的特殊的、超凡的神圣性、英雄行为或典范品格的信仰,以及对这个人所启示或发布的规范榜样或命令的信仰作为基础的(神授权力)。

人们对传统权力的服从是在习惯义务领域内的个人忠诚。

领导人的作用似乎只为了维护传统,因而效率较低,不宜作为官僚组织体系的基础。

超凡权力的合法性,完全依靠人们对于领袖人物的信仰,是非理性的,所以,超凡的权力形式也不宜作为官僚组织体系的基础。

只有提供了慎重的公正的法定权力才能作为官僚组织体系的基础。

1.3.3 理想模式有了适合于官僚组织体系的权力基础,韦伯勾画出理想的官僚组织模式,具有下列特征:1) 组织中的成员应有固定和正式的职责并依法行使职权。

组织是根据合法程序确定的,应有其明确目标,并靠着这一套完整的法规制度,组织与规范成员的行为,以期有效地追求与达到组织的目标2) 组织的结构是由上而下逐层控制的体系。

在组织内,按照地位的高低规定成员间命令与服从的关系3) 强调人与工作的关系,成员间只有对事的关系而无对人的关系4) 成员的选用与保障:每一职位均根据其资格限制(资历或学历),按自由契约原则,经公开考试合格予以使用,务求人尽其才5) 专业分工与技术训练:对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并明确每人的工作范围及权责,并不断通过技术培训来提高工作效率6) 成员的工资及升迁:按职位支付薪金,并建立奖惩与升迁制度,使成员安心工作,培养其事业心具有上述六项特征的组织可使组织表现出高度的理性化,其成员的工作行为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组织目标也能顺利的达成。

韦伯对理想的官僚组织模式的描绘,为官僚组织指明了一条制度化的组织准则,这是他在管理思想上的最大贡献。

1.3.4 本尼斯的批评本尼斯认为官僚制模式存在重大缺陷,包括:1) 妨碍个人的成长和个性成熟2) 鼓励盲目服从和随大流3) 忽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不考虑突发事件4) 陈旧的权力和控制系统5) 缺乏充分的裁决程序6) 无法有效地解决上下级之间的矛盾7) 内部交流、沟通受到压制、阻隔,创新思想被埋没8) 由于相互不信任和害怕报复而不能充分利用人力资源9) 无法吸收科技成果与吸引人才10) 人的个性被扭曲,个个变成忧郁、灰暗、屈从于规章制度的“组织人”。

本尼斯认为对官僚组织的挑战将会来自两个方面。

1) 目标冲突:官僚制无法解决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矛盾冲突,找不到协调的办法。

虽然有许多人从人的成长和人的满足等伦理道德出发来充实组织,纠正那种只注重生产效率的偏向,但也只是有缓解作用2) 环境挑战:官僚组织是在竞争和确定性条件下发展起来的,那时候环境是稳定和可预见的。

科学技术革命引起的环境变革要求组织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其结果必然是官僚制的逐渐崩溃。

2. 现代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阶段主要指行为科学学派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行为科学学派阶段主要研究个体行为、团体行为与组织行为,重视研究人的心理、行为等对高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影响作用。

行为科学的主要成果有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等。

40年代到80年代,除了行为科学学派得到长足发展以外,许多管理学者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对管理学的见解。

这其中主要的代表学派有:1) 管理过程学派2) 管理科学学派3) 社会系统学派4) 决策理论学派5) 系统理论学派6) 经验主义学派7) 经理角色学派8) 权变理论学派等这些管理学派研究方法众多,管理理论不统一,各个学派都有各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各有自己的用词意义,各有自己所主张的理论、概念和方法,孔茨称为管理理论丛林。

2.1 管理过程学派又称管理职能学派,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教授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里奇提出的。

管理过程学派认为,无论组织的性质和组织所处的环境有多么不同,但管理人员所从事的管理职能却是相同的。

孔茨和奥唐奈里奇将管理职能分为1) 计划2) 组织3) 人事4) 领导5) 控制五项而把协调作为管理的本质。

孔茨利用这些管理职能对管理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和阐述,最终得以建立起管理过程学派。

孔茨继承了法约尔的理论,并把法约尔的理论更加系统化、条理化,使管理过程学派成为管理各学派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学派。

2.2 管理科学学派是指以系统的观点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和信息技术,为现代管理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计划和控制以解决企业中生产与经营问题的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