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朱棣的历史故事:朱棣选坟

合集下载

历史趣谈中国古代文明史解析 揭秘明十三陵选址之谜

历史趣谈中国古代文明史解析 揭秘明十三陵选址之谜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中国古代文明史解析揭秘明十三陵选址之谜
导语:在中国古代,人们都非常迷信,他们认为,人死之后的阴间生活和阳间生活一样。

所以,对待死者,应该“事死如事生”,所以在选择坟墓时,都非
在中国古代,人们都非常迷信,他们认为,人死之后的阴间生活和阳间生活一样。

所以,对待死者,应该“事死如事生”,所以在选择坟墓时,都非常讲究风水理论,力求选择那些风水好的地方作为墓地。

在这一点上,贵为皇帝也不例外。

在这些皇帝的心中,即使皇帝死了,也是去阴间做帝王去了,所以阴宅和阳宅一样,都要有好的风水、好的设计,因为它们关系到王朝的兴亡。

2003年,明十三陵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关于该陵墓群,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此做出了这样的评价: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千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

从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可以看出,明十三陵在修建的过程中,非常注重风水讲究,我们不禁要问:当年明成祖朱棣为何要将墓地选在这里呢?明十三陵的格局又体现了什么风水理论呢?
先看看明十三陵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对此,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曾经专门写诗来描述这里的地理优势:“群山自南来,势若蛟龙翔;东趾踞卢龙,西脊驰太行;后尻坐黄花(指黄花镇),前面临神京;中有万年宅,名曰康家庄;可容百万人,豁然开明堂。

”明十三陵是一个天然具有规格的山区,其山属于太行余脉,西通居庸,北通黄花镇,南向昌平州,不仅是陵寝的屏障,还是整个京都的北屏。

这一优美的自然景观无疑是一片宝贵的风水宝地。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名人朱元璋和朱棣的故事

历史名人朱元璋和朱棣的故事

历史名人朱元璋和朱棣的故事历史名人朱元璋和朱棣的故事导语:燕王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叫朱棣。

传说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弄得朱元璋疑神疑鬼,险险乎把他杀掉,朱元璋疑心病怎会这么重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则相关的名人故事,欢迎查阅,谢谢。

历史名人朱元璋和朱棣的故事朱元璋和朱棣的怨仇燕王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叫朱棣。

传说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弄得朱元璋疑神疑鬼,险险乎把他杀掉,朱元璋疑心病怎会这么重的呢?有缘故的。

当初,朱元璋领兵造反那刻,有一回,跟一伙弟兄摸黑赶夜路。

荒郊野外,伸手不见五指,一帮人走得跌跌冲冲,好不容易摸到一座破庙旁边,朱元璋对着破庙发狠:“菩萨啊菩萨,你今儿要是烧掉,给大家伙儿照个路,我姓朱的日后成了事,保险赔你一座金殿!”话音才落,破庙当真劈哩拍拉着火了,照得天地一片通亮。

一帮人欢喜得连拜是拜,甩大步子赶路去了。

后首,朱元璋登基了,七事八事,哪记得这桩小事啊。

这天夜里。

朱元璋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身披金甲、头戴金盔的菩萨走到他面前来。

朱元璋不认得他,问“你……”“我是都天菩萨,来跟你讨金殿的。

”朱元璋吓了一跳,说:“金殿是我皇帝的宝殿,怎么能给你?”都天菩萨哈哈一笑:“你金口玉言许的愿,怎能赖账!”朱元璋想起当年赶夜路烧破庙的事来,心想,我随口说的一句大话,他就认真了。

赶紧一脸堆笑说:“都天菩萨莫计较,我说的是玩话。

如今赔你一座佛殿也就罢了?”“不要!”“一座银殿还不行?”都天菩萨“哈哈”一阵笑:“皇帝说话不算数!不给,我就自已来取金殿了!”“啊呀!”朱元璋吓出一身冷汗,惊醒过来。

就在这刻,太监进来报:贡妃生了个儿子了!四太子出世本当是桩喜事,可朱元璋一听,心惊肉跳脸刷白。

什么事?这贡妃本是元朝的妃子,跟朱元璋怀胎后,他总疑心不是他朱家的`亲骨血。

此刻又不早不晚地出世了,只怕是都天菩萨投胎来要他金殿的?!朱棣就成了他的一块心病了,十多年后,这块心病到底发作了。

这年朱棣不过十来岁。

一天,朱元璋带了文武百官,登上后宰门,看他新造好的城墙。

如何选择坟地

如何选择坟地

古代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人类对自然的依附、顺应关系,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与自然息息相通,必须和谐相处,人脱离了自然就会出现问题。

人们在对自然的总结中产生了的风水思想,“入土为安”、“天人合一”是这一思想在丧葬上的反映。

“葬”字,形象地说明了这一观念:死后入土,上面覆以植物。

今天可以在很多墓地看到,祭奠活动后人们把鲜花洒落在墓碑上或在墓碑周围种花植树,“葬”这一古老的传统习俗仍然延续。

当代人越来越重视居住环境,购屋置地之前要选位置,看周边,那么应该为故去的人选择什么样的“居住环境”呢?尤其是当前墓地以公墓的形式集中安置,许多人心中希望为逝去亲人选择一块风水好的福地的心愿能实现多少呢?依山傍水的原则依山傍水,青山绿水是人们普遍向往的优美环境,也是好墓地的基本原则,反映在风水学说里的就是“山主人丁水主财”,意思就是择山,可以令后世人丁兴旺;择水,可以令财源滚滚。

石为山之骨,水为山之血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水是生命之源,山有了水才有了生命,没有水的山就仿佛没有灵魂,所以风水有言:有山无水休寻地,未看山时先看水。

由此可见,“山主人丁水主财”是考察墓地风水最简要亦是最精辟的总结。

一些注重理气的风水理论讲求藏风聚气,所谓:“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葬书》)认为水面越大,聚气越厚,财富也就越厚。

前朝后靠左右抱的原则“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恐怕是人们在墓地听到比较多的话,这是风水对墓地的周边地形的总结,实际上就是四面环山,中间是一个宽敞的盆地,风水所讲的“穴”就在这个盆地里,四面的山风水上叫做“砂”。

这个地形在前面说到的“ 葬”字上也有体现,就是葬字下面的“廾”(发音拱),意思是双手捧着,双手并在一起捧着,形成了一个中间凹陷的穴窝,古人认为这就是一个好的葬地,所以说葬字本身就体现了古人的殡葬观。

屈曲蜿蜒的原则过去的四合院,寺庙,对着大门都有影壁,现代人装修的时候也比较重视玄关的设计,影壁和玄关都是应风水而产生的,而不单单是为了好看漂亮。

朱棣的历史故事与传说

朱棣的历史故事与传说

朱棣的历史故事与传说朱棣,明成祖,是明朝第三位皇帝,也是明朝最杰出的皇帝之一。

他统治期间,带领明朝达到了巅峰时期,为中国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然而,朱棣的历史事迹也被赋予了一些传说色彩,丰富了他的形象。

本文将介绍朱棣的历史故事与传说,展现这位伟大皇帝的丰富人生。

第一部分:朱棣的历史故事朱棣出生于1378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

在朱元璋逝世后,明惠帝即位,但年幼的朱棣因为宠臣的暗杀阴谋而被迫躲避于亲信的抚养下,可谓一度遭受了苦难。

然而,朱棣并没有被困于命运的安排中,他利用兄长朱棡统治时期的腐败,决心推翻他的统治。

经过数次的失败和挫折,朱棣终于在1402年成功夺取了皇位,并改名为朱棣,成为明成祖。

他上台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整顿了官僚体制,同时也大力支持海外贸易,使得明朝的国力得到了显著的增强。

此外,朱棣还大规模修筑水利工程,改善民生,兴修长城以抵御北方的侵略。

第二部分:朱棣的传说除了朱棣的历史事迹外,关于他的许多传说也让人们对他的形象更加感兴趣。

其中最为有名的传说之一是关于朱棣的“玉带计划”。

据传,朱棣有一位美丽聪慧的妃子刘氏,她与朱棣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

然而,由于宦官刘振被没有嫉妒心的李贤和魏瑞联手诬陷,朱棣错杀了刘振,使得刘氏伤心欲绝。

为了安慰妃子的心灵,朱棣想了一计。

他让人用玉带编制了简单而精美的花边,并粗略书写了一首悲怆的诗作。

然后,朱棣将玉带丢入了刘氏的园中,并设下了一道试绳关卡,谁能将试绳拿到朱棣面前,就是他真爱的人。

然而,试绳被各种聪明绝顶的舞弊手法夺走,朱棣都不为所动。

最终,刘氏来到了试绳前,垂泪而哀求。

朱棣心生感动,下令将她接入宫中,并襄垣修建了一座纪念碑,以纪念他们那段深情厚意的爱情。

第三部分:朱棣的影响和评价朱棣统治时期的明朝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变革和发展,他的政绩对于中国历史具有深远的影响。

他的改革思想和措施为后来的明朝皇帝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并奠定了明朝巅峰时期的基础。

明孝陵的历史故事

明孝陵的历史故事

明孝陵的历史故事1. 明孝陵的背景介绍明孝陵是中国明朝第一位皇帝朱棣(后改名成成祖)的陵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

它是明朝第二个皇陵,也是最大的皇家陵墓之一。

建于15世纪初,明孝陵以其宏伟壮丽的建筑和悼念大帝的庄严氛围而著名。

2. 建筑风格与特点2.1 南京明孝陵的庄严氛围明孝陵位于紫金山南麓,座落在广阔的神仙湖畔。

整个陵墓覆盖面积达到了126万平方米,规模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明孝陵以其壮丽的建筑和庄严的周围环境,展示了明朝皇室丰富的文化底蕴。

2.2 均衡对称的建筑布局明孝陵的建筑布局严格遵循了均衡对称的原则。

在陵墓的中轴线上,依次是大型石狮、华丽的宫门、宏伟的石像门、牌坊、石阶等。

而在中轴线两侧,石制的造型艺术品以及石栏杆都是对称排列的,形成了一幅壮观的景象。

3. 明孝陵的历史故事3.1 成祖朱棣的功绩与遗愿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他在位期间扩大了明朝的疆域并推动了社会的稳定。

朱棣对自己的陵墓非常重视,他希望能够借助陵墓来表达对于祖先的祭奠之情以及自身的尊严。

3.2 陵墓修建的艰辛与佳绩明孝陵的修建耗时15年,耗资巨大。

为了保证陵墓的壮丽程度与规模,朱棣动员了大量的工匠和劳动力。

陵墓的建筑风格融汇了中国传统建筑与明朝建筑的特点,成为了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典范之一。

4. 明孝陵的文化价值与传承4.1 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明孝陵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重点保护。

自1949年以来,明孝陵进行了多次修缮和保护工作,以确保其保存完好并传承给后代。

4.2 明孝陵的旅游价值明孝陵以其独特的建筑和丰富的历史内涵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前往明孝陵参观,了解中国古代皇家陵墓的风采与文化。

5. 结语明孝陵作为中国古代陵墓的杰作之一,展现了明朝皇室的荣耀与辉煌。

通过对明孝陵的历史故事的探讨,我们不仅能了解明朝皇帝的追求与心愿,还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明孝陵的存在不仅是对历史的见证,也是对后世的教育与启迪。

朱棣诛方孝孺十族,这只是他的小手笔,“瓜蔓抄”才是最辣的手段

朱棣诛方孝孺十族,这只是他的小手笔,“瓜蔓抄”才是最辣的手段

明朝共有十六位皇帝,如果我们按照业绩的好坏进行排序,朱棣必定排在第一名。

他修永乐大典,奠定了明朝文化最为兴盛的年代;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明朝与世界的联系;修通大运河,确保粮食快速运输,经济迅速增长等。

从这些所作所为上看,朱棣是位明君。

但除了明君的标签,他还是个杀人魔王,朱棣曾诛了方孝孺十族,但这却不是他最厉害的手笔,你听说过更吓人的“瓜蔓抄”吗?(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

图片与内容无关)在正式介绍“瓜蔓抄”前,小编给大家介绍朱棣的三大杀人事件,看到事件的经过后,你就会明白为何大家会称呼他“杀人魔王”了。

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朱允炆登基继位。

不料,朱允炆的皇位还未坐稳,朱棣便起兵造反,史称“靖难之变”。

通过这场战争,朱棣顺利夺得皇位,可在他登基后,却发生一件让他无比气愤的事情。

这日,朝廷中的大臣准时来上早朝,御史高翔竟身穿丧服入朝,看到朱棣后,指着他鼻子便破口大骂:反贼。

朱棣脸色铁青,当即下令将其“族诛”。

紧接着,朱棣觉得还不解气,竟命人挖开高翔祖先的坟,在祖先的骨灰中掺杂畜生的骨灰。

朱棣夺权后,并未将朝廷中的官员大换血,而是依旧将其重用。

朱棣非常喜欢方孝孺的书法,便让其写即位诏书。

万万没想到,方孝孺的性格非常“刚”,大笔一挥在诏书上写了四个字:“燕贼篡位”。

朱棣看完暴怒:你不怕我诛你九族吗?方孝孺非常淡定地回答:即使诛我十族又能怎样。

诛九族已经是非常严酷的刑罚了,还有人愿意诛十族。

于是,朱棣当场满足了他的愿望,第十族是方孝孺的门生和朋友。

为将方孝孺的十族诛干净,朱棣专门派人跟进,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共抓获873人。

相信很多读者认为“诛十族”非常残酷,但这只是开胃小菜。

皇帝是个非常危险的职位,经常有人对其进行刺杀。

景清出生于贫困家庭,经过不断努力后,他高中状元。

最初,景清辅佐的建文帝。

“靖难之变”发生后,朱棣为拉拢景清,赏赐其大量的珍贵珠宝。

明长陵

明长陵

陵区自然环境具有青山环抱、明堂开阔、水流屈曲横过的特点,而各陵所在位置又都背山面水,处于左右护 山的环抱之中。 明长陵所在地区四面环山,绿树丛丛。南面又有龙虎两山左右对峙,势如门户。陵区平面均呈 长方形,后面有圆形(或椭圆形)的宝城。建筑自石桥起,依次分列陵门、碑亭、祾恩门、祾恩殿、明楼、宝城 等。
旅游信息
交通信息
实用信息
自驾 G6京藏高速。到昌平西关环岛后,向北进入京银路,500米后红绿灯向右行驶进入昌赤路,沿途会经过石牌 坊、十三陵总神道(简称神路)、七孔桥到达丁字路口后,直行长陵、左转定陵和昭陵。 地铁 昌平线至昌平西山口站下车;换乘景区循环车。 公交 乘314路、872路、878路、879路、925路、昌55路、昌平32路在长陵下即到。前门、崇文门、展览路等处有 旅游专车。
第二进院落,前面设殿门一座,名为祾恩门。据《太常续考》等文献记载,天寿山诸陵陵殿名为“祾恩殿”, 殿门名之为“祾恩门”,始于嘉靖十七年(1538年)。
第三进院落,前设红券门制如陵门,为陵寝第三重门。院内沿中轴线方向建有两柱牌楼门和石几筵。
文物保护
2014年8月,明长陵神功圣德碑楼和大红门进行了大修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修缮,将对 碑楼的墙体、瓦面、木结构房檐等重点部分进行修缮,并按照历史资料恢复其原貌。
2003年,明长陵被列入世自然环境
明长陵风光(27张)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境内,距北京故宫五十公里。陵区南起石牌坊,北倚天寿山主峰。南距 昌平县城约12公里。海拔559米,属军都山。山麓一带黄土深厚,原名黄土山,明建十三陵后改名天寿山。地势 险要,上陡下缓,南临十三陵盆地;东、西扼山口,古为军事要地。
明长陵
明十三陵之首
01 历史沿革
03 建筑布局

明十三陵的故事

明十三陵的故事

明十三陵的故事
明十三陵是明朝时期的皇帝陵墓群,位于中国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镇境内。

它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帝和他的后妃的安葬地,也是明朝十六位皇帝、三位皇后和两位太子的陵墓。

明十三陵的修建始于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决定把京城迁到北京,选址在昌平区十三陵镇一带,开始修建御道、宫殿和陵墓。

明成祖是第一个葬在十三陵的皇帝,他的陵墓称为定陵。

随后的皇帝和皇后也陆续葬于此地,形成了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区域广阔,其中有御道、神道、宫殿群和陵墓群等。

御道是连接北京城和陵墓区的主要道路,全长7.17公里,两
旁种植了成百上千株古柏。

在神道上,石狮、石象、石马、石人等众多石雕作品屹立其中,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宫殿群是陵墓区域内供奉皇帝灵位的建筑群,包括重建的神路殿、神庙和享殿等。

陵墓群由十三个陵墓组成,每座陵墓都有独特的形制和布局,其中最著名的是昭陵、景陵和定陵。

明十三陵是中国古代皇陵建筑的典范之一,它凝聚了明朝皇帝们的智慧和劳动成果,形成了独特的宏伟建筑风格。

明十三陵的修建与布局充分展示了明朝皇帝的统治思想和皇室的尊严威仪,也体现了中国古代陵墓文化的发展历程。

如今,明十三陵成为了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研究。

明朝迁都六百年“永乐北迁”的历史回顾

明朝迁都六百年“永乐北迁”的历史回顾

2020/6明朝迁都六百年:“永乐北迁”的历史回顾◎ 夏维中(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江苏南京210023)自洪武元年(1368)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开始,到正统六年(1441)明英宗朱祁镇最终确立以北京为京师、南京为陪都的两京制度为止,明朝的定都问题前后经过长达70余年的反复最终尘埃落定。

定都问题的长期反复,不仅是明代前期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明初乃至后来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

而永乐十九年(1421)的迁都北京(以下简称“永乐北迁”),则又是其中最为关键的节点。

因此,在永乐迁都600年后的今天,仍有必要重新回顾和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一、朱元璋定都南京及后来的动摇探讨永乐北迁,首先要回到朱元璋时期的定都问题上。

现在看来,朱元璋定都南京,是当时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仓促决策,并非深思熟虑之举。

不过,这一决策很快就面临着重大挑战,定都问题也成为困扰朱元璋的一件大事。

南京及其周边地区,一直是朱元璋争夺天下的根本之地。

在占领南京整整十年之后的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八月,已位居吴王之位的朱元璋决定改建南京城。

当时在旧城之东兴建的新城,尽管存在着僭越的嫌疑,但其规格仍是王宫而非皇宫。

不过,随着对南方各路割据政权军事斗争的节节胜利,尤其是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九月消灭了强大的苏州张士诚政权后,朱元璋决定称帝建朝,为最终推翻元朝而作准备。

次年的正月初四日,朱元璋在南京正式登基,国号大明,改元洪武。

在当时的《即位诏》中,朱元璋称“告祭天地于钟山之阳,即皇帝位于南郊”“立太社、太稷于京师”,由此可见,南京在开国时是被称为京师的。

当时的这种选择,是必然之举。

不过,随着徐达、常遇春等率领的北伐大军不断推进,如何控制辽阔的北方地区就成为朱元璋必须考虑的头等大事,而南京作为京师的局限性也开始显露。

为此,朱元璋先是决定将开封作为北京,与南京呼应,建立南北两京制度。

不过,朱元璋派人在开封南京明故宫模型2020/6实地考察后,又觉得开封及其腹地不仅民生凋敝,而且漕运条件也不理想,同时又是“四面受敌之地”,无险可守、无扼可据。

文治武功可比汉唐——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

文治武功可比汉唐——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

2008.12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

因发动“靖难(削平祸乱)之役”取代明孝文帝朱允坟,成为明朝皇帝。

朱棣,生于1360年,他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四子。

ll岁被封为燕王,2l岁任藩王。

燕王朱棣曾率军征讨蒙古部落,大获全胜,从此声名大振。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长子、皇太子朱标已死,按明朝嫡长子继承制,在长子后代立皇储。

朱标的长子也已死,次子朱允坟成为首选。

朱允坟儒雅仁柔,朱元璋担心他难以担负治国重任,曾考虑过立自己的四子燕王朱棣。

最后,朱元璋还是决定立朱允蚊为皇太孙。

‰,,朱元璋死后,生性“仁明孝友”的21岁的朱允坟即位,是・44・。

定陵 发掘报告

定陵 发掘报告

定陵发掘报告本文将对定陵的发掘工作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定陵位于中国北京市昌平区,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成祖朱棣和皇后的陵墓。

该陵墓被誉为明代陵墓中的瑰宝,对于研究明代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1. 背景介绍定陵是明成祖朱棣与皇后所建,位于昌平区,是明朝十三陵中的一座。

明成祖朱棣是明成祖朱棣(1360年-1424年11月12日)是明朝第三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改革,对明朝政权的巩固和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 发掘过程定陵的发掘工作始于1994年,当时中国政府决定对明朝陵墓进行保护和研究。

首先,考古学家进行了详细的文献研究,分析了明成祖朱棣的生平和定陵的建造过程,为后续的发掘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接下来,考古学家对定陵进行了地表勘探,使用地质雷达等先进技术对陵墓的结构和布局进行了初步了解。

然后,他们开始进行了小规模的试掘,以确认陵墓的确切位置和范围。

在确认了定陵的位置后,考古学家启动了全面的发掘工作。

他们采用了层层剥离的方法,一层一层地清理和记录陵墓中的文物和遗迹。

在发掘过程中,他们使用了各种工具和设备,包括刷子、铲子、摄影设备等,以确保文物的保护和记录的准确性。

3. 发现和研究结果在定陵的发掘工作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遗迹。

其中最令人惊叹的是墓葬中的陶俑和玉器。

这些陶俑栩栩如生,包括了宫廷官员、士兵、动物等各种形象,为研究明代社会和艺术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此外,考古学家还发现了大量的书籍和文献。

这些书籍包括了历史、文学、哲学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为研究明代文化和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此外,考古学家还在墓葬中发现了一些铜制器物和金银饰品,展示了明代的工艺水平和财富积累。

通过对发掘结果的研究,考古学家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

首先,定陵的布局和结构反映了明代帝陵的规模和风格。

其次,文物和遗迹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状况。

最后,对书籍和文献的研究揭示了明代思想和文化的特点。

历史趣谈:明成祖朱棣为何要朝鲜籍太监 这些人又有何用

历史趣谈:明成祖朱棣为何要朝鲜籍太监 这些人又有何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明成祖朱棣为何要朝鲜籍太监这些人又有何用导语:在中国古代的皇宫中,曾出现过一些外籍太监。

这些外籍太监除了和本土太监一样服侍皇帝、伺候嫔妃之外,还发挥着一个重要的特殊的作用,就是在中国古代的皇宫中,曾出现过一些外籍太监。

这些外籍太监除了和本土太监一样服侍皇帝、伺候嫔妃之外,还发挥着一个重要的特殊的作用,就是为中国的皇帝去海外挑选年轻美貌的处女,让中国的皇宫出现外国的靓丽风景。

在这方面为中国皇帝立下汗马功劳的外籍太监就是一个名叫海寿的朝鲜人。

他是李朝太祖李成桂送给中国皇帝的朝鲜籍太监,他曾担负着明成祖朱棣的选美使命七回朝鲜,为这位历史上著名的中国皇帝选来了许多朝鲜的美女,让中国的皇宫出现了美貌如花的朝鲜女人的身影。

明成祖朱棣是大明王朝第三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洪武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受封燕王。

洪武十三年就藩北。

朱元璋驾崩后,其孙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

朱棣遂于建文元年,即公元1399年的夏季发动靖难之役。

建文四年六月攻入南京,夺取了皇位。

次年改元永乐。

因此明成组朱棣就是世人常说的永乐皇帝。

其实,还是在元朝的时候,朝鲜就被迫向中国朝廷进献美女,明朝初年仍是如此。

明朝开国时,太祖朱元璋的后宫中就有不少朝鲜妃嫔,朱棣便是朝鲜人硕妃所生的朱门之后。

也许是有一半朝鲜血统的缘故,也许是希望从朝鲜美女的身上找到自己年幼时死去的母亲的影子,总之,朱棣在登基以后,就曾多次下诏派海寿回朝鲜挑选美女入宫,但挑选来的朝鲜美女大都没有受到朱棣的喜欢。

公元1408年,也就是永乐六年,朱棣派使臣黄俨和太监海寿等人出使朝鲜,赏赐朝鲜国王花银一万两、丝五十匹、素线罗五十匹、熟生活常识分享。

关于明孝陵的故事

关于明孝陵的故事

关于明孝陵的故事
明孝陵是中国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棣(也被称为明成祖)的陵墓,位于今天的
中国南京市栖霞区。

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宏伟的陵墓之一,也是明朝帝王陵墓群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明孝陵的故事源于明成祖朱棣的传奇一生。

朱棣是明太祖朱棣的第四子,因其
母亲生前是一位遭受不公待遇的宫女,所以朱棣的地位较为低下。

然而,在一系列政治动荡中,朱棣成功夺取了帝位,成为明朝的皇帝。

作为一位明君,明成祖朱棣的统治时期被认为是明朝历史上的黄金时期之一。

他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注重农田水利和经济发展。

他还下令修建北京的紫禁城和南京的明孝陵,将国家的政治和文化中心由北京转移到南京。

明孝陵的修建始于
1426年,历时十余年才完成。

明孝陵的设计灵感取自中国传统的陵园和园林艺术。

陵墓主体建筑为方形石阶
墓丘,象征着皇帝的尊严和权威。

墓丘周围环绕着一条环抱的壕沟,并设有石狮子、石人和石马等石雕作品,充分展示了明朝的建筑和雕塑技艺。

墓丘的顶部覆盖着一座巍峨壮观的石质神道和祠堂,供奉着明成祖及其配偶的灵位。

明孝陵作为中国明朝历史文化的重要遗迹,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历史爱好者前往
参观。

这座陵墓不仅是皇帝明成祖朱棣的安息之所,也是明朝时期建筑和雕塑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它的存在不仅让人们了解历史,还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与文化的精髓。

总之,明孝陵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明代帝王陵墓之一,其背后的故事讲述了明
成祖朱棣的传奇一生以及他在位期间对国家的贡献。

这个千年古墓至今仍然让人们震撼和敬畏,同时也以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吸引着人们前去参观和研究。

十三陵历史介绍故事

十三陵历史介绍故事

十三陵历史介绍故事十三陵是明朝帝王的陵墓群,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镇。

这座陵墓群以其雄伟壮观的建筑、丰富多样的文物和历史背景而闻名。

下面将为您介绍十三陵的历史故事。

明朝开国皇帝朱棣,即明成祖,是第一位选择十三陵作为陵墓的帝王。

他的陵墓是明十三陵中陵园最大的一座,被称为定陵。

明成祖定陵的建设从永乐十七年(1419年)开始,历时十多年才完工。

定陵的建筑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达到184万平方米。

定陵的主要建筑有牌坊、大型石坊、神道、大殿和圆顶式墓宅等。

定陵的墓宅被称为“地宫”,据说有多达三千间房屋,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地下宫殿。

明成祖驾崩后,他的儿子明仁宗朱高炽继位,选择十三陵的一处陵园作为自己的陵墓。

明仁宗的陵墓被称为显陵。

显陵的规模只有定陵的一半,但仍然非常宏大。

据传,明仁宗的显陵建筑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甚至有人说这座陵墓的建设规模堪比一座城市。

显陵的建筑概念独特,以一座金字塔形的山丘为中心,周围有环形的城墙和水道。

显陵的建筑风格也与定陵不同,更加雄伟壮观。

到了明英宗和明代宗时期,十三陵的规模更加庞大。

这两位皇帝的陵墓分别被称为懿陵和景陵。

懿陵是明英宗的陵墓,建于天顺元年(1457年),概念与显陵相似。

景陵是明代宗的陵墓,建于天顺十五年(1451年),规模更大更宏伟。

这两座陵墓的建设完全是在十三陵的基础上延伸的,继承了之前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

由于十三陵地处于北京的北郊,交通便利,气候宜人,成为了明朝其他帝王选择陵墓的理想之地。

到了明末年间,十三陵共有十三座陵墓,分别属于明成祖、明仁宗、明英宗、明代宗、明宣宗、明神宗、明熹宗、明穆宗、明神宗、明思宗、明光宗、明显宗、明熙宗。

每座陵墓都有独立的规模和风格,但整体上呈现出一种统一而庄严的形象。

如今,十三陵已成为北京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

这里不仅有壮观的建筑和富有历史意义的文物,还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美丽的风景。

当您踏入十三陵的土地,仿佛穿越到了明朝的辉煌时代,感受到了这个古代帝王的威严和文化底蕴。

朱棣篡位之后 竟为朱元璋立3万吨的墓碑!

朱棣篡位之后 竟为朱元璋立3万吨的墓碑!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朱棣篡位之后竟为朱元璋立3万吨的墓碑!导语:1402年,燕王朱棣率领大军攻入南京,夺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

在南京称帝以后,为了表达对父亲朱元璋的孝心,朱棣决定为朱元璋的孝陵立一块石...1402年,燕王朱棣率领大军攻入南京,夺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

在南京称帝以后,为了表达对父亲朱元璋的孝心,朱棣决定为朱元璋的孝陵立一块石碑。

这座石碑名叫“神功圣德碑”,有“天下第一碑”之称。

在南京城外23公里处,有一座阳山,在山的南侧,可以看到三块巨大无比的巨石。

根据史料记载,这三块巨石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距今已有600年历史。

是明成祖朱棣为父亲朱元璋修建的巨型墓碑,三块巨石分为碑座、碑身、碑额。

专家通过测算得出,碑座高17米,宽29.5米,厚12米,重量为16250吨;碑额高10米,宽22米,厚10.3米,重量为6118吨;碑身高51米,宽14.2米,厚4.5米,重量为8799吨。

如果石碑建成,总重量将超过3万吨。

如此浩大的工程,在世界都十分罕见。

埃及的金字塔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因为所用石块巨大,数千年来一直为世人叹为奇迹。

可金字塔建造所用的石块,平均重量才25吨,最大的也仅仅50吨。

与阳山碑材一比,建造埃及金字塔的那些所谓巨型石块,简直无法比拟。

当年朱棣为了给父亲修建巨碑,下令征集全国的数万名工匠,到阳山开凿石碑。

因为工程量浩大,朝廷要求,每个工匠一天要交三斗三升石屑,由监工负责验收。

完不成的就要被处死,根据记载累死、摔死或者因完不成任务被杀掉的工匠人数,据说达3000人之多。

这些死去人的尸体就被埋在了阳山附近,形成了一个“万人坑”,天长日久这里白骨累累,形成了一个大坟包,于是人们把“万人坑”附近的生活常识分享。

明朱棣长陵风水研究图解

明朱棣长陵风水研究图解

明朱棣长陵风水研究图解明朱棣长陵风水研究图解十三陵是一个天然具有规格的山区,其山属太行余脉,西通居庸,北通黄花镇,南向昌平州,不仅是陵寝之屏障,实乃京师之北屏。

太行山起泽州,蜿蜒绵亘北走千百里山脉不断,至居庸关,万峰矗立回翔盘曲而东,拔地而起为天寿山(原名黄土山)。

山崇高正大,雄伟宽弘,主势强力。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曾写诗描述这里的优胜形势:“群山自南来,势若蛟龙翔;东趾踞卢龙,西脊驰太行;后尻坐黄花(指黄花镇),前面临神京;中有万年宅,名曰康家庄;可容百万人,豁然开明堂。

”明永乐五年,即1407年,明成祖朱棣命江西风水术士寥均卿,为其卜选陵址,两年后长陵开始营建,一直到明宣德二年,陵园殿宇主体建筑太基本告成,耗费银两多达800余万两,长陵也由此成为明朝帝陵中卜选最为精细,风水格局最符合风水学说的一座陵园。

长陵是用三元九星风水法卜选,定陵是用三合五星风水法卜选的。

卜选地师:廖均卿、曾从政明永乐六年,廖均卿公领旨,在礼部尚书赵翔等诸名师的协同下,堪舆北京黄土山(今十三陵)。

自六月初一日开始堪舆,六月十日绘图,十二日看来龙,至八月初一日,朝献山图,前后历时两个月。

最后,由廖公拍板,书写奏章,供朱棣皇帝亲览。

曾从政(约1420年前后在世)江西省宁都县会同乡桐口人。

曾文辿后裔。

与廖均卿同时相度北京皇陵,授钦天监博士。

长陵(成祖)癸山丁向艮龙过峡转亥龙入首五运建大家猜猜立什么卦线最好?亥龙入首立癸山丁向合三元龙法之阳来阴受,真龙必有天然向。

据《兴国衣锦三僚廖氏族谱》记载,明永乐五年(1407年),明成祖的徐皇后病故,明成祖早已想迁都北京,便将徐皇后棺材暂时安放于南京的皇宫内,命令礼部尚书赵红等大臣,遍访精通风水人士。

当时访得江西赣州府兴国县三僚村的廖均卿,因他的先祖廖三传是唐朝著名风水大师杨救贫的传人,廖均卿被召传南京后,先察看了在南京的孝陵风水之后,便到北京找风水宝地,察看了京西燕台驿、玉泉山、谭柘寺、香山,又察看了京北的阳山茶湖岭和怀柔的洪罗山、百叶山,先后又察看了辛家庄、斧口、谷山、文家庄、石门驿、汤泉、禅峰寺,遍鉴了京郊之后,于永乐五年六月初一前往昌平黄土山(即后来的天寿山十三陵所在地)登高纵目,见该处风水绝妙,为他处所不及,便绘成地图,于八月初一日到南京上朝,献上地图,并建议明成祖亲临黄土山观察,希望明成祖“高张慧目,广迈皇风”,并说,如将皇陵定于此处,则“玉烛清明,并三辰而永耀;金符浩荡,亘万古以长存:国祚无疆,邦家有庆”。

十三陵

十三陵

欢迎大家来到我国首都北京,我是你们的导语蒙小姐,今天带了大家参观中外闻名的十三陵,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十三陵。

北京昌平县境内,有一处明代帝王陵墓群,即中外闻名的十三陵。

在周围40公里的范围内,埋葬着明代13位帝王,23位皇后和众多的嫔妃、太子、公主、从葬宫女等。

(一)概况明永乐五年(1407)朱棣的皇后徐氏去世。

朱棣命礼部、工部及术士风鉴先生等人,在北京郊区寻找“吉壤”。

先后曾指定潭柘寺、燕家台、屠家营等处,朱棣均不满意。

后来江西术士廖均卿说,昌平北有吉壤,可做万年寿域,名黄土山,山前有龙、虎二山,形成一个小平原。

朱棣视察后很满意,决定在此建造皇陵,改黄土山为天寿山。

永乐七年(1409)正式建陵,到永乐十一年竣工,即长陵。

明代历朝(除景泰帝外)皇帝陆续在此建陵。

明制规定,陵墓每年大祭三次(清明、中元、冬至),小祭四次(正旦、孟冬、生辰、逝日)。

每次谒陵耗费巨大。

十三陵地面上建筑曾几度遭到破坏,最严重的一次是清兵入关。

明末清太祖崛起于东北,威胁明朝安全。

有人说清兵之所以强盛与他的祖坟风水有关。

他们(金人)的祖坟在房山,如捣毁,清兵即灭。

天启皇帝于天启二年(1622)派人毁房山金陵,并建关帝庙镇之。

清兵入关后,采取同样的报复手段,破坏了明陵。

清乾隆五十年,为了拢络汉人,曾下令修缮明陵。

民国时期,1914年左右,当地豪绅争夺产权,明陵又遭破坏。

1三陵墓区范围墓区原有一道40公里长的围墙。

红色围墙自南边的大宫门起,依山而筑,设有中山口、东山口、老君堂口、贤庄口、灰岭口、锥子口、雁子口、德胜口、西山口、榨子口等十个关口,各口驻兵把守。

现在红墙已无,但从地名上看还能了解到当年的墓区范围。

2?陵墓中轴线(1)石牌坊石牌坊是陵区最南端的建筑。

该坊五门六柱十一楼,高14米,宽28?86米,建于嘉靖十九年(1540),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大、最早的石坊。

夹杆石四面有浮雕,刻有八对狮子滚绣球、十六条生龙,造型生动。

历史趣谈:朱棣夺皇位后是如何对亲兄弟宁王朱权的?

历史趣谈:朱棣夺皇位后是如何对亲兄弟宁王朱权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朱棣夺皇位后是如何对亲兄弟宁王朱权的?导语:朱棣夺了皇位后,做了一件不寻常的事情,就是为已经被朱允炆砍掉官职的藩王恢复名誉。

这个举动不仅仅是拉拢人心,更重要的是让所有人明白:朱棣夺了皇位后,做了一件不寻常的事情,就是为已经被朱允炆砍掉官职的藩王恢复名誉。

这个举动不仅仅是拉拢人心,更重要的是让所有人明白:削藩,是一个错误的决定!他首先恢复了周王朱橚、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旧日的封号。

可对于在靖难之初曾经许诺与他“平分天下”的宁王,朱棣却不是这么简单地恢复名誉。

我们知道,朱棣性格里有“准流氓”的成分,他准备赖账,就是老百姓也知道“一山不容二虎”的道理。

朱棣决定和朱权单独谈谈他的问题。

朱权出生于1378年,当时26岁。

而朱棣已经是44岁的人了。

对于这个年轻有为、智勇双全的亲王,朱棣不得不防。

战争结束后,朱权觉得朱棣能够取得胜利,和自己的三万铁甲支持分不开,所以十分骄傲,摆出一副功臣样子。

朱棣把他叫来,问:“你想去什么地方?”朱权说:“还让我回到大宁吧。

”朱棣眼神中有了杀气。

朱权并未发觉。

朱棣希望朱权能明白自己的谈话。

可看来他是没有明白,那就只好拒绝了。

朱棣摇头:“不行,再选。

”朱棣不肯放虎归山,不能让他心存任何幻想。

“那就河北吧。

”“河北那地方太苍凉了。

”朱权见自己说一个朱棣否定一个,只好说:“我还说什么,你直接分配吧。

”朱棣就将他分配到江西南昌,并且做了件一劳永逸的事:全部夺了朱权的兵权。

这件事虽然做得很龌龊,可从冠冕堂皇的角度上讲,朱棣还是有话说的。

宁王靖难功劳太大,费心太多,早应该退下来享享清福,何必操心那么多杂事。

这就是朱棣,不但剥夺你的权利,还要堵住你的嘴。

罢了你的生活常识分享。

明成祖朱棣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明成祖朱棣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明成祖朱棣的历史故事有哪些明成祖朱棣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备受争议的皇帝。

他曾经五征漠北、三讨安南,安抚了、、海南等地区,并下令编纂《永乐大典》,派遣郑和七下西洋,加强与海外诸国的交流。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明成祖朱棣的历史故事,欢迎大家阅读!明成祖告天石刻碑的故事1360年4月,朱棣出生于当时称作应天府的南京。

那时正是元末的战乱时期,群雄并起,互相征伐。

11岁的时候被封为燕王。

洪武十三年(1380)春天,朱棣从凤阳回到南京,受命就藩北平。

建文四年(1402)六月十三日,朱棣兵临南京城下。

李景隆、谷王打开金川门迎降,建文帝不知所终,朱棣夺取了皇位。

他死后的谥号是“文皇帝”,庙号是太宗。

后来,嘉靖皇帝将他的庙号改为“成祖”,所以后人便一直称他为“明成祖”。

在一个天高云淡、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登钟山寻古探幽,在主峰头陀岭稍事饱览壮美秀色后径直向东下山。

不久便寻找到原来立在中马腰一带的“明成祖告天石刻”处。

值得一提的是,该石刻的建立还有一段骇人听闻的历史典故呢!原来明太祖朱元璋定鼎南京30年后于1398年因病驾崩,传位给了皇太孙朱允炆,是为明惠帝,年号建文。

为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明惠帝身边的谋臣齐泰、黄子澄便进谏道:先祖已经过世,而其叔父现在都已被封王割据各地,并且握有重兵,诸王在外恐怕让朝廷难以驾驭,故建议采取削藩行动。

即解除诸王兵权,以消除对朝廷集权统治所构成的威胁。

朱允炆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便采纳了此策,先后开始着手削减了周、代、岷、湘、齐王的权势。

除湘王被迫自焚外,其他四王则均废为庶民。

而盘踞在北京的惠帝四叔———燕王朱棣为避免惨遭被削藩厄运,于是就援引祖训,以诛奸臣为国“靖难”为名,誓师举兵南下“清君侧”,与朝廷展开激战,1400年被惠帝手下的盛庸、铁铉率兵击败于山东聊城后受阻。

但朱棣仍不甘心,养精蓄锐两年后又举兵渡过黄河,在淝河施计战胜朝廷,进而继续拥兵南扫,最终以武力攻破南京,推翻了侄儿明惠帝的统治。

中国明朝皇帝朱棣的历史故事

中国明朝皇帝朱棣的历史故事

中国明朝皇帝朱棣的历史故事中国明朝历史上,朱棣是一位备受争议的皇帝。

他在位期间,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但也有许多决策引起了争议与批评。

本文将回顾朱棣的历史,探讨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朱棣,即明成祖,是明朝第三位皇帝,他于1402年至1424年间登基,在位期间共计22年。

朱棣是太祖朱元璋的四儿子,他的继承权曾经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太祖在临终前指定朱棣为太子,但他的三个兄长也有野心,试图抢夺皇位。

朱棣成功击败了他们的叛乱,最终登上皇位。

朱棣在位期间,做出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以巩固明朝政权。

他实行崇文殿制度,鼓励文化艺术的发展,并大力支持文人学士。

朱棣还改革了军队和官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他致力于平抚外藩,并在北方边境修建了长城以保护中国领土。

此外,他还实施了一系列的农田水利工程,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

然而,朱棣的治国手法也存在一些问题。

在他的统治下,贪腐问题广泛存在,官员们纷纷贪污受贿。

此外,他残忍地打压异己,对许多政治对手采取了残暴的手段。

这些决策引起了广泛的反对声音,许多人批评他无视人民的疾苦,只追求个人权力。

朱棣在外交上也曾经犯下了一些错误。

他发动了多次对外战争,试图通过扩张领土来增强明朝的实力。

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对北方蒙古鞑靼的大规模征讨,但最终失败收场。

这些军事冒险导致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损失,同时也削弱了朱棣政权的稳定性。

尽管朱棣在统治期间做出了许多重要的决策,但他的个人形象一直备受争议。

他的执政风格以权谋为主,使他在历史上被描绘为一个残暴而专制的君主。

然而,也有许多历史学家认为,朱棣的统治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的文化和军事改革,以及对外战争的探索,都对明朝的繁荣与衰落产生了重大影响。

总结起来,朱棣作为中国明朝的皇帝,其历史地位复杂而多面。

无论是积极的改革还是负面的统治手法,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他的贡献和错误,并从中汲取经验与教训,努力为中国的未来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朱棣的历史故事:朱棣选坟
大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后,因皇太子朱标过早夭亡,由皇太孙朱允火文登基做了皇帝,年号建文。

建文帝执政后,看到各家藩王叔父们拥兵自重,无法控制,就听
取了黄子澄、齐泰等大臣们的意见,着手削藩……
待削到势力的燕王朱棣时,朱棣坐不住了。

便在其谋士们的策划下,打起了靖难的旗帜,进攻南京城,从此拉起了叔侄三年的靖难之战。

最后,朱棣终于攻入南京城,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坐上了皇帝
宝座,年号永乐。

朱棣做了皇帝以后,就迁都北京,也和其他皇帝一样,着手选陵址、修建陵寝。

他亲自带一班文臣武将、亲信幕僚、风水术士,在北
京城四周的名胜挑选陵址。

这个天,太监来报道:“山西术士胡子文找到一块风水宝地,可
做皇陵,特请万岁爷察看定夺。

”永乐帝听了心中高兴,就同一干文
武随从,在胡子文带领下,来到张家口外的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


乐帝一见,心里很高兴,只见这地方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山清水秀,不远处有一村庄,农夫耕种,渔夫弄舟,鸡鸣狗叫,好一块世外桃源。

胡子文见永乐帝面带喜色,心里格外高兴,他心想:要是皇上能
相中这块地方,自己升官发财的日子就来到了。

这时,只见从西边的小路上走来一位村妇,挎着竹篮,看样子像
是去给耕田的人送饭的。

永乐帝就让人把村妇带来问话:“你不过在
前面村庄居住?”永乐帝指着不远处的村庄问村妇。

村妇跪在地上答道:“正是。

”“那村庄如何称呼?有多少住户?”“村庄叫屠家营,有百
十户人家,四百多口人,都姓屠,没外姓……”
回到宫里后,永乐帝心里十分恼怒,让人把胡子文叫来。

胡子文
以为皇上要赏赐自己,兴冲冲地来到金殿跪下,等候封赏。

只听永乐皇帝喝道:“左右,给我绑了。

”殿前武士听了,不敢
怠慢,连忙将胡子文绳捆索绑。

胡子文连声喊道:“万岁爷,小人冤枉,小人尽心尽力为万岁爷选陵址,怎么反遭此不幸,是何道理?”
永乐帝听了骂道:“你个不怀好意的东西,你把老朱(猪)的陵寝
选在屠家营,我这朱(猪与屠夫为邻,我能好得了吗?”胡子文听了光
结巴说不出话来,心里暗暗骂自己笨蛋,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个点。


乐帝一声:“推出午门斩首。

”就这样胡子文做了断头鬼。

选陵址的活动一直没有停止,又过了几个月,又有一名山西籍术
士杨道仙,在昌平县西南选了一处比较理想的地方,清澈的河水,茂
密的树林,鸟语花香,曲径通幽,真好似人间仙境一般。

永乐皇帝后
来一打听,所选陵址后面有一道沟,名曰“狼儿峪”,他心想:这朱(猪)跟狼打交道更危险。

于是这杨道仙便身首异处地得道成仙去了。

陵址一直选了四年也没选好,后来由江西籍术士廖均卿在京城西
郊一个叫“燕家台”的地方选了一处陵址,也是山水环绕,莺歌燕舞,世外桃源一般。

但廖术士向永乐帝一报地名,永乐皇帝就急了,大骂
廖均卿居心不良,“燕家台——晏驾台”我才当上皇帝几天,怎么就
让我晏驾。

不是众官员求情,这廖术士也就真晏驾了,也是永乐帝怕
杀人太多,无人敢担此差事,才饶了廖术士一条活命,让他操心选陵址,戴罪立功。

这样,一选又是三年,一直到永乐七年,才在昌平北面找到了一
处堪做万年陵寝的吉祥宝地。

请永乐帝到那里去看看合不合适。

永乐
带领一干文臣武将,骑马从昌平一直走到不见人家时,一问还有十多
里路,待傍到陵址时,见到一片坟地,有一小屋,到里面一看,见有
一看坟老人,约70多岁。

经过询问,老人告诉永乐帝这是昌平一大户
康姓人家之坟,永乐帝听了,心里着实高兴,他心想:我这朱(猪家坟)与康(糠家坟)为邻,想来是不会吃亏的了。

待到陵址一看,只见后面山峦起伏,天然屏障;前面虎蟒二山像是
两个把门的将军;中间温榆河碧波荡漾,蜿蜒东去,树木葱葱,如诗如
画。

好一块风水宝地犛览值坌闹写笙病U庖惶旄蘸靡彩怯览值凵日,于是永乐帝下旨,把这里的黄土山改名为“天寿山”,把陵址定了下来。

这就是十三陵中的一座,也是第一座皇帝陵寝——长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