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生物必修二公开课教案生物的变异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合集下载

2022-2023学年 必修2 人教版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教案

2022-2023学年 必修2 人教版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教案

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课标要求核心素养1.概述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会引发基因序列的改变。

2.阐明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有可能导致它所编码的蛋白质及相应的细胞功能发生变化,甚至带来致命的后果。

3.描述细胞在某些化学物质、射线以及病毒的作用下,基因突变概率可能提高,而某些基因突变能导致细胞分裂失控,甚至发生癌变。

1.结合镰状细胞贫血的形成原因,理解基因突变导致合成蛋白质及其细胞功能的改变。

(生命观念)2.通过分析癌症发生的原因和特点,认同癌症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社会责任) 3.通过减数分裂的过程,理解基因重组形成的原因和对生物进化的意义。

(科学思维)基础知识·双基夯实一、基因突变1.基因突变的实例及概念(1)实例分析(2)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__替换__、__增添__或__缺失__,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

(3)对生物的影响①若发生在__配子__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

②若发生在__体细胞__中,一般不能遗传,但有些植物可通过无性生殖遗传。

③人体某些体细胞基因突变后可能发展为癌细胞。

2.细胞的癌变(1)与癌变相关的基因(2)癌细胞的特征3.基因突变的原因、特点和意义(1)原因(2)特点(3)意义二、基因重组1.概念2.类型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之一,对__生物的进化__具有重要意义。

〔学霸记忆〕1.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叫作基因突变。

2.癌细胞的特征: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性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等。

3.易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

4.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5.基因重组就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活学巧练〕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DNA中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一定会引起基因突变。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课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课程教学设计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背景】生活中生物的变异现象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

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生物的性状不仅由基因控制而且受环境影响。

本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遗传物质究竟是如何引起生物的变异的,体会变异的特点和对生物个体和进化的意义。

学生经过近一学年的生物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备了获取信息的能力。

其次学生对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实际问题有着浓厚兴趣,本节课可以通过对生活实际中问题分析,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的第一节内容。

通过前面各章的学习,学生对“基因是什么”、“基因在哪里”和“基因如何起作用”等问题已有了基本的认识。

本章内容既是对前四章内容合乎逻辑的延续,又是学习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本节从实例入手,通过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分析,引入基因突变的概念,然后详细阐述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

在阐述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时,教材用实例说明在一个足够大的群体中,即使基因突变频率很低,突变个体仍然会占有一定的数量。

这个实例体现了生物在进化教程中“变”与“不变”的平衡,有助于学生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课时素养目标】生命观念通过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说出基因重组类型。

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

科学思维1.通过对课本中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学生小组讨论,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激发灵感,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社会责任1.通过对基因突变原因及特点的逻辑论证过程,不但可以使学生懂得生物界丰富多彩的本质,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

2.通过基因突变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形成关爱生命,热爱生命的态度。

【教学策略】1、本节课教学策略为:①从科学发现切入,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第五章第一节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2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第五章第一节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2

第五章基因突变与其他变异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本讲教育信息】一、教案内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二、学习内容: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的原因基因重组重组DNA技术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三、学习目标说明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总结基因重组及其意义[来四、学习重点: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一个重要来源,属于分子水平上的变化,这是本节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基因重组、重组DNA技术、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五、学习难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重组DNA技术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六、学习过程1. 重组DNA技术重组DNA技术是指将从一个生物体内分离得到或人工合成的目的基因导入另一个生物体中,使后者获得新的遗传性状或表达所需要的产物的技术⑴ 1973年,美国科学家科恩等将两种不同生物的DNA分子进行体外重组,并首次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表达。

重组DNA,需要有能在特定位置上切割DNA分子的限制性内切酶和能将DNA片段连接起来的DNA连接酶。

⑵重组DNA技术的一般过程<重组DNA技术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技术)①分离目的基因从生物细胞内直接分离或人工合成,获得目的基因。

②选择基因工程载体运载目的基因需要载体,常用的载体有质粒、噬菌体等。

③体外重组DNA用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的目的基因和载体,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形成重组DNA。

④导入目的基因将带有目的基因的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受体细胞有大肠杆菌、酵母菌和动植物细胞等。

⑤筛选、培养受体细胞筛选并大量培养已获得重组DNA分子的受体细胞⑥目的基因表达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产生蛋白质。

⑶基因工程的应用价值例如,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侏儒症的人生长激素等基因工程药物和防治乙肝的疫苗等基因工程疫苗已广泛应用。

癌症的治疗上皮生长友病的治疗⑷基因工程中的转基因技术可使人类按照自己的愿望定向地改造生物,特别是改造高①转基因作物已经在我国和美国、阿根廷、加拿大等许多国家大面积种植②转基因微生物已经被用于生产各种药品等③转基因动物的研究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Ⅰ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出的抗软化番茄、高脂肪酸向日葵、高产玉M等植物已投入商品化生产;培育出的各种具有抗逆性的作物新品种,在农业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

人教版高中必修二生物《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必修二生物《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设计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从容说课本节教学可用1课时,教学重点是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的实质,即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已经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作过详细的介绍,因此在本节教学中不再列为重点内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教材不是从概念到概念,而是从实例分析入手,再归纳、总结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遵循这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呈现方式,从现象到概念,从宏观到微观来开展教学活动。

关于基因突变,教材选用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实例,从现象开始,追根溯源,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根本原因是DNA分子的碱基对发生了变化。

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生物体的性状发生改变。

限于篇幅,教材没有过多地介绍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现过程(具体过程参见教学案例)。

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DNA分子的碱基对发生了变化生物体的性状发生改变这一因果关系。

通过讨论,学生能够认识到基因突变的本质是DNA分子的碱基对发生了改变,并且能够进一步理解“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实现的”这一基本的生物学原理。

理解DNA分子碱基对的改变可能导致的结果,是不是DNA分子的碱基对发生改变就一定会导致生物性状的变化?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阅读“问题探讨”,讨论英语句子中个别字母发生改变后,对于全句所表达的意思的影响情况。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英语句子中一个字母的改变,可能导致句子的意思不变、变化不大和完全改变这三种情况。

然后,教师再通过联想和类比的方法,结合不同的密码子可以对应相同的氨基酸的知识,引导学生推测基因突变与生物性状改变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不是所有的基因突变都会导致生物体性状的改变。

所以,基因突变对于生物体来说,有的有害,有的有利,有的既无害也无利。

在学习基因突变的原因时,教师可以通过先介绍癌症的形成是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然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归纳哪些因素会导致基因突变。

例如,射线(X射线、紫外线、γ射线等)容易引发癌症,在强烈的日光下暴晒,容易导致皮肤癌;据报道,在医院放射室工作的医生容易患癌症;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漏时,核电站周围的居民得癌症的几率大大增加。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教案-1_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_教学设计_教案_1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教案-1_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_教学设计_教案_1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概述基因突变的概念2、解释基因突变的原因3、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征4、简述基因重组的概念5、简述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基因突变的概念、特征难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导入】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呈现图片:太空南瓜,太空椒(普通青椒种子邀游过太空后培育而成)与普通青椒对比,果实明显增大,种植下去,仍然是肥大果实。

上图是一个普通的玉米种子在萌发长成植株的过程中,水、肥、光特别充足,所结种子大而饱满,但这样的种子种下去,结出的却是普通种子;【问题】:太空椒与普通青椒相比,籽粒饱满的小麦种子与普通种子相比形状有明显的差异,这是由什么因素导致的?这些因素造成的差异是不是都能遗传给后代呢?【小结】变异的类型和产生可遗传变异的3个来源【活动】基因突变【游戏】将全班学生分成8小组,让学生从后往前复述基因的一段序列。

【讲授】基因突变的概念、时间【问题1】基因突变的概念是什么?【问题2】什么时候发生基因突变?(提示:刚才做游戏传递基因序列的过程相当于DNA 的什么过程?复制时为什么容易发生基因突变?)【讲授】三、基因突变的实例PPT呈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资料:正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酸—异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缬氨酸—谷氨酸—【问题1】比较正常和异常血红蛋白的肽链组成,两条肽链的差异是什么?查阅密码子表,推测正常和异常氨基酸的密码子,基因序列。

【问题2】导致这种病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问题3】这个实例说明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性状的?【问题4】基因突变后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吗?假如DNA发生如下突变呢?板书举例【问题5】想一想,这种病能否遗传?四、基因突变的原因癌细胞就是人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其实质是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问题】在生活中有哪些因素容易引发癌症?【讲授】四、基因突变的原因癌细胞就是人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其实质是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学设计17:5.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学设计17:5.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教学内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点;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的概念、类型;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1.采用镰刀型贫血症的实例,让学生会从现象开始,追根溯源,理解事物的根本原因的方法思考问题;2.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类型,并学会这种方法去学习;3.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并学会归纳哪些因素会导致基因突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1.引导学生从生物学角度去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2.从生活中易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出发,教育学生注意身体健康,建立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珍爱生命。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2).基因突变的原因。

2.难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四.课前准备:通过课前预习案引导学生做好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储备:1.中心法则的内容;2.基因、蛋白质、性状之间的关系;3.通过自行预习课本找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直接病因和根本原因。

决定性状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的种类,而根本原因则是基因所含的遗传信息决定的。

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假如你是医生该如何向病人介绍病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成就感!通过习题加以巩固,并让学生体验到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都会导致蛋白质结构的改变!从而更好的体会基因突变的概念;4.基因突变的原因及分类在课本上有明确的介绍,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可以自行掌握;5.基因重组的概念和类型课本上有明确描述,但是对于比较抽象结构改变引起的变异,学生在理解掌握时,不同的学生掌握的程度不同,甚至理解时会出现偏差,需要在上课时进行进一步点拔。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因重组的两个类型,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设计一个教学活动:基因重组的两种方式,自由组合型和交叉互换型,自由组合型一个人便是一条独立的染色体,四个同学表示两对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型一个人表示一条染色体,体会等位基因互换了位置,使得非等位基因重组。

高中生物必修二人教版5.1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必修二人教版5.1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设计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课目的1.知识与能力(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观点、特色和原由。

(2)举例说明基因重组。

(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2.方法与过程(1)经过解说使学生掌握基因突变的观点和特色。

(2)指引学生认识基因重组的原由。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经过认识基因突变的观点,基因突变和重组的意义,更为关怀社会。

(2)关注社会上的微小生命,让每个人都有一份爱心。

教法导引1.从科学发现的过程切入,设置问题情境,指引学生研究。

2.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指引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种类。

3.经过生活中的详细案例指引学生理解抽象的观点。

4.以设问和议论的形式指引学生思虑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5.以填表的形式指引学生对照和总结。

学法建议1.用类比推理的方法理解基因突变的种类。

2.经过生活中的详细案例理解抽象的观点。

名师讲堂(一)名师讲课从实例下手,经过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剖析,引入基因突变的观点,而后详尽论述基因突变的原由和特色。

在叙述基因突变的原由和特色时,先大概概括了惹起基因突变的三类原由,而后紧扣原由剖析特色。

在论述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次很低时,教材用实例说明在一个足够大的集体中,即便基因突变频次很低,突变个体仍旧会据有必定的数目。

这个实例表现了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变”与“不变”的均衡,有助于学生理解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所据有的重要地位。

在基因重组部分,教材设置了“思虑与议论”的栏目,旨在让学生利用数学方法,经过计算,领会基因重组体制供给的极其多样的基因组合方式。

(二)精选教课设计导入:教师幻灯展现“问题商讨”中的案例,并提出问题。

原句: THE CAT SAT ON THE MAT错句: 1.THE KAT SAT ON THE MAT2.THE HAT SAT ON THE MAT3.THE CAT ON THE MAT问题:1.请比较 3 个句子与原句在字母上的变化差异,以及意义上的差异。

高中生物必修2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2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2 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教案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2.举例说明基因重组的概念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2)基因突变的原因2.教学难点:基因突变的特点【教学方法】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问题引导法、归纳【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问题探讨”,然后学生分小组讨论。

三位同学在抄写英语句子“THECATSATONTHEMAT.”(猫坐在草席上)时,分别抄成了下图中的句子。

请将抄写的句子与原句进行比较,看看意思发生了哪些变化?1.THEKATSATONTHEMAT.阿拉伯茶坐在草席上。

2.THE HAT SAT ON THE MAT.帽子坐在草席上。

3.THE CAT ON THE MAT.猫在草席上。

我们发现错误类型为一个字母种类的改变和一个单词的丢失,经翻译可能导致句子的意思不变,变化不大和完全改变三种情况。

如果DNA分子复制时发生类似错误势必会导致DNA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将改变DNA遗传信息。

但由于密码的简并性,DNA编码的氨基酸不一定改变,所以这些变化不一定会对生物体产生影响。

(一)基因突变的实例介绍基因突变的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积极思维:正常血红蛋白究竟出了什么问题?1.从图中我们看到正常红细胞是什么形状,有什么功能?圆饼形状。

运输氧气功能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红细胞呈镰刀状,对功能的完成有没有影响?有,运输氧气能力降低,易破裂溶血造成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正常的红细胞变成镰刀型红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让我们来看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的图解。

直接原因:正常血红蛋白第6位上的谷氨酸被缬氨酸取代。

病因: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__DNA分子中碱基对替换__引起的一种遗传病。

基因突变可否遗传?如何遗传?可以遗传。

突变后的DNA分子复制,通过减数分裂形成带有突变基因的生殖细胞,并将突变基因传给下一代。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学设计22:5.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学设计22:5.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背景】生活中生物的变异现象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

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生物的性状不仅由基因控制而且受环境影响。

本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遗传物质究竟是如何引起生物的变异的,体会变异的特点和对生物个体和进化的意义。

学生经过近一学年的生物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备了获取信息的能力。

其次学生对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实际问题有着浓厚兴趣,本节课可以通过对生活实际中问题分析,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的第一节内容。

通过前面各章的学习,学生对“基因是什么”、“基因在哪里”和“基因如何起作用”等问题已有了基本的认识。

本章内容既是对前四章内容合乎逻辑的延续,又是学习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本节从实例入手,通过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分析,引入基因突变的概念,然后详细阐述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

在阐述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时,教材用实例说明在一个足够大的群体中,即使基因突变频率很低,突变个体仍然会占有一定的数量。

这个实例体现了生物在进化教程中“变”与“不变”的平衡,有助于学生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课时素养目标】生命观念通过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说出基因重组类型。

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

科学思维1.通过对课本中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学生小组讨论,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激发灵感,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社会责任1.通过对基因突变原因及特点的逻辑论证过程,不但可以使学生懂得生物界丰富多彩的本质,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

2.通过基因突变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形成关爱生命,热爱生命的态度。

【教学策略】1、本节课教学策略为:①从科学发现切入,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教案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本节是“从生物变异到育种”专题复习的第1课时,旨在帮助高三学生在了解变异类型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概念等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利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原理在诱变育种、杂交育种上的应用。

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学生学习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基础。

对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分析发现,基因突变与DNA复制、蛋白质的合成、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诱变育种等知识关系密切。

基因重组与减数分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杂交育种等知识有密切的联系。

而且对这一知识的考查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之一,综合性强,涉及生物学知识的方方面面。

2.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三实验班学生,学生的综合素质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

基于第一轮复习,重点还是要注重基础知识内容的复习、巩固及能力的迁移。

3.教学条件分析我校是省一级达标校,教学条件好,所以直接利用录播室来完成这节课教学。

4.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征和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教学难点:基因重组的类型和两种育种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三、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从分子水平(碱基对替换、增添、缺失)分析基因突变产生内因,推导生成基因突变概念。

2、分析基因突变类型对其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并分析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3、基因突变产生的外在原因、特点及意义。

4、基因重组的概念、类型、结果、意义。

5、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育种上的应用。

四、教学策略与手段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分析发现,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遗传学中一个相当重要的概念,是学生学习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基础。

其中的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这部分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点知识,例如基因突变可整合DNA复制、蛋白质合成、基因对生物性状控制、对生物进化的影响、人类单基因遗传病、诱变育种的关系等等知识。

基因重组可整合减数分裂、遗传基本规律、杂交育种、基因工程等知识。

从而增强学生把本节知识在育种中的综合运用。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必修二高中生物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必修二高中生物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章节规划本章包括三节: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第2节《染色体变异》,第3节《人类遗传病》。

主要解决以下问题:基因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会不会发生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怎样变化?发生的变化对生物会产生什么影响?除基因突变外,还有哪些变异?本章在第3章、第4章阐述基因的本质及基因是如何起作用的基础上,从遗传物质发生变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对生物体的影响,以及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本章也是学习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和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基础。

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从实例入手,通过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分析,引入基因突变的概念,然后详细阐述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

在讲述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时,先大致归纳了引起基因突变的三类原因,然后紧扣原因分析特点。

在阐述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时,教材用实例说明在一个足够大的群体中,即使基因突变频率很低,突变个体仍然会占有一定的数量。

这个实例体现了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变”与“不变”的平衡,有助于学生理解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在基因重组部分,教材设置了“思考与讨论”的栏目,旨在让学生利用数学方法,通过计算,体会基因重组机制提供的极其多样的基因组合方式。

第2节《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以及实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部分主要采用了图文结合的呈现方式。

插图不仅直观地表现了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具体情形,而且还增设了对应的实例,以增进学生的感性认识。

本节中的实验是课程标准中“活动建议”部分所列入的活动,旨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能够用显微镜观察到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增加,但增加的确切数目难以确定。

第3节《人类遗传病》包括“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和“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影响”。

由于课程标准对人类遗传病的要求只是了解水平,因此教材辅以实例,简要介绍了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高中生物的变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旧人教必修2

高中生物的变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旧人教必修2

高中生物的变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课设计旧人教必修2【教课目标】1、理解并记着基因突变的观点、特色和意义;2、理解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3、说出基因重组的观点和意义以及基因重组的种类。

【要点难点】要点1、基因突变的观点和特色2、基因重组的观点难点基因突变的观点【课时安排】2课时【教课过程】前言:生物都能产生自己的后辈,若是后辈像亲代就是遗传,后辈不像亲代出现了差别就是变异。

前方我们对遗传问题进行了学习,认识了主要遗传物质是DNA, DNA控制生物遗传性状的构造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基因,等位基因的传达按照分别规律;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传达按照自由组合规律;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又与性别有直接关系。

总之,遗传的问题很复杂,生物的变异也相同这样。

变异的种类(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P·42 第 1 段。

)自学纲要:1.变异分为哪两大类?如何差别?举例说明。

2.可遗传变异有哪三种根源?(在学生回答了第一问后,重申:遗传的变异不是环境条件影响而惹起的性状改变,而是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这类变异能在后辈中从头出现。

)提问:经过美容手术,单眼皮能变为双眼皮,这类双眼皮能遗传吗?说明原由。

(在学生回答了以上问题和纲要中的第二问后,再发问)提问:“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这类个体间的差别,主假如经过什么产生的?(答案:经过基因重组产生。

)总结:二、基因突变一、基因突变(以发问的方式复习旧知识。

)(1)什么叫基因?(2)基因的分子构造是如何的?在学生回答了以上两个问题后,重申:基因主假如在染色体上,是拥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摆列次序就代表遗传信息,不同的基因,脱氧核苷酸摆列次序不同。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提出问题,让学生念书(教材P· 42—P· 43 页上的内容)。

( 1)基因突变的本质是什么?自学纲要( 2)基因突变分为哪两种种类?(3)基因突变有哪些特色?(4)基因突变的意义是什么?( 在学生回答第 1 问后,图示基因构造变化的表示图)强调:基因构造不论按以上的哪一种状况变化,归根结底都是碱基的摆列次序发生了改变(这就是基因突变的本质),进而改变了遗传信息,惹起生物性状的变异。

人教版生物高中必修二《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

人教版生物高中必修二《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基因突变1.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2.时间:主要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3.原因4.特点5.意义(1)新基因产生的途径。

(2)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3)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6.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红细胞由正常中央微凹的圆饼状变为弯曲的镰刀状,易发生红细胞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

二、基因重组1.概念: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类型比较3.意义: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重点聚焦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形成的原因是什么?2.基因突变的原因是什么?3.基因突变有哪些特点?4.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有哪些重要意义?[共研探究]1.图1为囊性纤维病的病因图解,图2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图解。

根据图示并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1得出①囊性纤维病的病因是CFTR基因缺失3个碱基。

②由于CFTR基因碱基数量减少,碱基排列顺序改变,导致出现囊性纤维病。

(2)由图2得出①形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碱基替换。

②碱基替换后,碱基数量不变,种类、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综上所述,得出以下结论:a.基因突变→(碱基种类、数目、排列顺序)→遗传信息改变。

b.基因突变未改变基因在DNA、染色体的位置,未改变基因的数量。

c.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2.DNA分子复制时,DNA双链要解旋,此时结构不稳定,易导致碱基对的数量或排列顺序改变,从而使遗传信息改变。

3.基因突变与遗传信息、生物性状的关系(1)发生基因突变后,遗传信息一定改变,因为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2)发生基因突变后,生物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

发生碱基对的改变时,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可能并不改变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不改变生物的性状;发生隐性突变时,生物的性状也不一定改变。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及意义。

2. 让学生掌握基因突变的发生原因及类型。

3. 让学生了解基因重组的定义、类型及意义。

4. 培养学生运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及意义。

2. 基因突变的发生原因及类型。

3. 基因重组的定义、类型及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及意义;基因重组的定义、类型及意义。

2. 教学难点:基因突变的发生原因及类型;基因重组的类型及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特点及意义。

2. 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法,展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图像和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遗传变异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基因突变的教学:a. 讲解基因突变的概念,明确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

b. 介绍基因突变的特点,如随机性、低频性、不定向性等。

c. 讲解基因突变的意义,如为新基因的产生提供途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等。

d. 分析基因突变的发生原因,如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等。

e. 介绍基因突变的类型,如碱基替换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

3. 基因重组的教学:a. 讲解基因重组的概念,明确基因重组是指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重新组合。

b. 介绍基因重组的类型,如自由组合型、交叉互换型等。

c. 讲解基因重组的意义,如增加生物的遗传多样性,促进生物的进化等。

d. 分析基因重组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如杂交育种、基因工程等。

4.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概念、特点、类型及意义的理解程度。

人教版高中必修二《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生物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必修二《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生物教案设计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原因、特点和意义(2)举例说明基因重组及意义2、能力目标能由实例归纳提出概念模型及采用图表对比各种生物的变异类型3、情感目标(1)探讨基因突变对生物生存的影响(2)通过计算体会生物的变异对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意义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说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课前导学质疑讨论反馈矫正迁移创新一、基因突变的概念、实例及影响1.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__________,而引起的_______的改变。

2.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1)症状:患者红细胞由正常中央微凹的圆饼状变为_______________,易发生红细胞________,使人患溶血性贫血。

(2)原因①图解②说明:该症状出现的直接原因是红细胞血红蛋白分子上一个______被替换,而根本原因是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中一个____________的改变。

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及过程:基因突变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期的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中。

3.基因突变对后代的影响(1)若发生在_____________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2)若发生在_____________中,一般不遗传,但有些植物可通过无性繁殖传递。

(3)基因突变(一定、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二、基因突变的原因、特点及意义1.原因(1)外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因:________________偶尔发生错误、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等。

2.特点:____________、随机性、不定向性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意义(1)基因突变对自身的影响①基因突变对生物一般是_____________的。

②基因突变可能使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3.你能从基因重组的角度解释人群中个体性状的多种多样吗?
4.基因重组能否产生新的基因和新的性状?基因突变对基因重组有何影响?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
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
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教学重点
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
2.基因突变的原因
教学难点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教学方法
3.基因突变能否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及所处的位置
4.为什么基因突变大多数是有害的?
5.突变的有害与有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图示一个细胞内基因自由组合的情况,并写出它产生的配子类型。
2.某生物体基因型为Aa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图示一个细胞内交叉互换前和交换互换后的情况,并写出它产生的配子类型。
中个体性状的多种多样吗?
4.基因重组能否产生新的基因和新的性状?基因突变对基因重组有何影响
如果对基因重组的结果和意义理解困难的话,可展示孟德尔杂交实验二的图解过程
展示例3
回答
自主学习
回答填空内容
两名同学到前面板演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情况,其余同学在学案上画图
纠错、补充
理解配子类型的多样性
归纳总结
分析理解F2中新的性状组合和新的基因型以及基因重组的意义
1.概念
2.类型
3.意义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中运用了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用问题引领,打破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灌输为主线的教学套路,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 合作探究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分析问
题,主动建构良好的认识结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归纳概括能力,通过问题填空了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原因、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对后代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

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教学流程
师:基因重组是如何实现的呢?
总结:
1.交叉互换(减一前四分体时期):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

2.自由组合(减一后):同源染色单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师:上述两种原因都能导致基因的重组,而新的重组基因类型又导致了不同相对性状的重组,使后代产生了变异。

注意: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Aa个体自交形成AA、Aa及aa是否属于基因重组?(3)意义:
师:基因重组有何意义?
总结:1.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

2.为生物进化提供丰富的材料。

3.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状的基因的重
新组合。

学生阅读P83
内容。

均不属于。

前者
是因为基因重
组发生在减数
分裂形成配子
时。

后者是配子
自由组合的结
果。

学生阅读教材
P83内容。

从学生们由自
由组合定律和
减数分裂的熟
悉的知识入
手,便于迅速
理解掌握基因
重组的涵义。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收获了哪些知识?
(展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比较表格)学生举手回答,
教师再次强调
重难点。

锻炼学生的总
结能力,更好
的理解记忆本
课知识点。

板书 5.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可以直接调节生物的代谢 D、能够贮存遗传信息
4、基因突变常发生在细胞周期的 ( A )
A、分裂间期
B、分裂期前期 C、分裂期后期
D、在分裂期的各个时期都有可能
5、白化病人的皮肤在阳光照射下不易变黑,原因是 ( B )
(1)角质层里缺乏黑色素细胞 (2)表皮内缺少黑色素合成酶
(3)染色体变异
(4)基因突变
有性生殖的过程
意义
变异的根本来源; 生物变异来源之一 进化的原材料 生物多样性重要原因
可能性 低频但普遍
有性生殖中普遍
1、下面叙述的变异现象,可遗传的是 ( D )
A、 割除公鸡和母鸡的生殖腺并相互移植,因而部分改变的第二性征
B、 果树修剪后所形成的树冠具有特定的形状
C、 用生长素处理未经授粉的番茄雌蕊,得到的果实无籽
4.基因突变通常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
完整版课件ppt
9
思考:
1.在一株桃树上发现一个突变芽,要保 留这个突变性状应该采取什么方法?
答:可以通过无性生殖的方法保留, 比如嫁接或者也可以用组织培养
完整版课件ppt
10
3、基因突变的应用
人工诱变育种:
(1)常用的方法:
物理方法:如用高能射线
化学方法:亚硝酸
A、无籽番茄和无籽西瓜
B、人类的白化病和矮秆水稻
C、无籽西瓜和人镰刀形贫血症
D、无籽番茄和果蝇残翅
8、有性生殖后代具更大的变异性,最根本的原因是 ( C )
A、基因突变频率提高
B、染色体结构变异机会多
C、产生新的基因组合机会多
D、更易受环境影响而发生影响
9、长期接触X射线的人群产生的后代中遗传病发病率明显提高,主要是该人 群生殖细胞发生
(2)优点: 提高突变率,创造新类型, 培育优良品种
完整版课件ppt
11
二、基因重组
1、概念: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 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思考:基因重组能不能产生新的基因?
完整版课件ppt
12
2、分类:①随机重组 ②交换重组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正常型红细完胞整版与课件镰ppt 刀型红细胞
2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
1949年,美国鲍林博士首先意识到,红细 胞中血红蛋白分子的异常引起红细胞变形。
1956年,英国科学家英格拉姆发现镰刀型 细胞贫血症患者血红蛋白的肽链上,有一处的 谷氨酸被缬氨酸取代。
正常 …-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酸—… 异常 …-脯氨酸-缬氨酸-谷氨酸 —…
(D)
A、基因重组 B、基因分离
C、基因互换
D、基因突变
完整版课件ppt
17
高产青霉菌株
太空椒

四类 脚的
鸭多

完整版课件ppt
18
美国一个患早老症 12岁的儿童
完整版课件ppt
白 化 玉 米 苗


化 病

19
灰 老 鼠
黑老鼠
黄老鼠
完整版课件ppt
20

广

岛 核
与爆Leabharlann 炸生幸 存态



一九四五年八月六日,美国为迫使日本迅速投降,在日本广岛投掷了人类 史上第一颗原子弹。当场炸死七万余人,负伤失踪者五万余人。八月九日, 美国又在日本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造成九万五千人伤亡。原子弹迅速结 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拉开了人类核灾难的序幕。当地居民长期受到辐射 远期效应的影响,肿瘤、白血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存造 成很大威胁。
D、 开红花的一株豌豆自交,后代部分植株开白花
2、在一块栽种红果番茄的田地里,农民发现有一株番茄结的果是黄色的,
这是因为该株番茄 A、发生基因突变
(A )
B、发生染色体畸变
C、发生基因重组
D、生长环境发生变化
3、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C )
A、可以准确复制
B、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控制生物性状
A、(1) (3)
B、(2) (4)
C、(2) (3)
D、(3) (4)
完整版课件ppt
16
6、人发生镰刀型贫血症的根本原因在于基因突变,其突变方式是 ( B)
A、增添或缺失某个碱基对
B、碱基发生替换改变
C、缺失一小段DNA
D、增添一小段DNA
7、下列生物的性状中都是通过基因突变而形成的一组是 ( B)
完整版课件ppt
之间的局部交换
13
3、意义:生物变异来源之一,生物多样性 原因之一,对生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金鱼
中国荷斯坦牛
完整版课件ppt
14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本质
原因 时间
基因突变 产生新的基因 碱基对的增添、 缺失、改变
细胞分裂间期
基因重组 产生新的基因型 基因自由组合; 染色体交叉互换等
由UCG变为UCC,但是表达出来的都是丝氨酸)
完整版课件ppt
6
2. 基因突变的原因:
①自发突变:自然条件下DNA偶尔复制错误 ②诱发突变:
物理因素 X射线、激光等 化学因素 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 生物因素 病毒、某些细菌等
提高 突变 频率
容易使细胞发生癌变的物质有:亚硝酸盐,石棉,3,4-苯并芘,甲苯 黄曲霉素,二甲苯,甲醛,苏丹红,丙烯酰胺,孔雀石绿、萘、铅 ,硫酸钴,硝基苯,硝基甲烷等。
5
1.基因突变的概念
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增 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 改变,叫基因突变。
思考:发生了基因突变,遗传性状一定改变吗?
不一定。因为有的氨基酸可以由多种密码子来表达,
基因突变造成的只是遗传信息的改变,表达出来的氨
基酸有可能相同,因此,遗传性状不一定改变。(比
如:DNA上的AGC突变为AGG,虽然mRNA上的信息
完整版课件ppt
7
3、基因突变的特点
①普遍性 ②随机性 ③突变率低 ④多数有害 ⑤不定向性
完整版课件ppt
8
注意:
1. 一般来说,在生物个体发育中突变发生的越迟, 生物体表现突变的部分就越少。
2 .如果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就会通过受精作用 而直接遗传给后代,导致后代产生突变型。
3 .体细胞的突变一般不能直接传给后代。
完整版课件ppt
3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
蛋白质
正常
异常
氨基酸
谷氨酸
缬氨酸
mRNA
GAA
GUA
CTT 突变 CAT
DNA
G完A整A版课件ppt
GTA
4
比一比
1 234 5
ATCCG TAGGC
(正常基因片段)
AACCG 替换 TTGGC A CCG T GGC 缺失
ATTCCG TAAGGC
增添
完整版课件ppt
生物的变异
安溪十一中高二公开课
之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完整版课件ppt
授课人:陈1阳芳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1910年,一个黑人青年到医 院看病,检查发现他患的是当时人们尚未认识 的一种特殊的贫血症,他的红细胞不是正常的 圆饼状,而是弯曲的镰刀状,人们称这种病为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这种病患者一旦缺氧,红 细胞变成长镰刀型。病重时,红细胞受机械损 伤而破裂产生溶血现象,引起严重贫血而造成 死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