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2018版总论笔记

总论笔记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理论体系。

狭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哲学德国古典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为什么至今仍然具有生命力?根本之点在于: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可它研究的主题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问题,它研究的对象是作为社会形态的资本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的某一个阶段。因此,它的结论是关于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和无产阶级解放的具有规律性的结论。马克思主义既是时代的产儿,又是时代和历史前进的根本指南

二、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

①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解决中国问题的

迫切需要。

②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恩格斯:“马克

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③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活的机体

1、从马克思自己来看

2、从人类认识规律来看,人类都是在一定条件下认识事物的。

3、从理论发展规律来看,理论的发展是辩证的,是相反相成的。凡是追求永远不变的最终

体系,反而或迟或早“寿终正寝”。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早期共产党人的思考

李大钊

陈独秀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学说,不猛仅仅研究其学说,还需要研究其学说实际其活动、于社会的革命

瞿秋白应用马克思主义于中国国情的工作。断不可一日或缓

党在幼年时期由于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都不足,对于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不甚了解,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使中国革命走了一些弯路,出现了严重的曲折。

两次胜利:1927年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1936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粉碎了国民党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革命的

火种,促进全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

两次失败: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革命失败;

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长征。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作《论新阶段》的报告,向全党正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张。

中共七大: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领导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具体来讲:(见教材前言第2页)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

第二: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

第三:具有民族特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求

第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要求有新的理论成果

第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体现了一种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法论。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党90多年历程的三个时期,领导了两次伟大革命,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探索到了两条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

为什么强调两次历史性飞跃,因为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95年奋斗主要经历了两大实际:一是28年革命的实际,二是70年建设和改革的实际。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并列关系,而非包含关系,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什么不包含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于不同历史时期,二者形成的时代背景不同,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却不能包括也包括不了毛泽东思想的全部内容。

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共同的“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