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操作过程的基本要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作学习操作过程的基本要求

于秀张一莉

《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年期

所谓合作学习.即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合作学习中,.既叫以解决学习中所共同感到的疑难问题,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观念、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既能倾听他人所发表的各种见解,又能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同时也训练了个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于促进学生全而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合作学习都起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那么,如何才能止确地操作合作学习,使之恰当地应用于教学之中呢?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体会,就以下几个环节谈下自己的看法,以其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明确合作学习目标

明确合作学习目标是合作学习中重要的一环,它要求教师要正确确立合作学习学什么,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对所要学的内容达到一个怎样的认知程度。因此,首先要确立具有定向性、激励性和评价性作用的目标“抓住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切入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明了合作探究的核心。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调动思维,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同时,选择讨论内容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过于简单,学生无需讨论就目了然,易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浪费了教学时间:过于复杂,学生摸不着头绪,老虎吃天,无从下口,则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所以选择的问题定要适度,使学生只有经过认真思索、相互研究才能拿出个比较合理而恰当的解答,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合作学习的良好效应。如学习《海燕》文,要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总结文章的主题,就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品味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然后再引导学生自由分组,围绕课文的描写展开讨论。学生很快便会找出故乡小燕子和海上小燕子的不同外形特征,经过讨论,学生体会到作者借眼前的海燕寄托了自己对故乡小燕子和故乡生活的浓郁情思,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

二、把握合作学习时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才能使其收到所期望的最佳效果。这时机一旦出现,教师就要立刻抓住,决不能放过。那么,什么样的情况下才是最佳时机呢?我们认为应是学生对某一知识或问题迷惑不解的之时,陷于种苦求而不得之际,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合作学习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才能取得定的成效。更多的时候,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和营造时机及氛围。这种时机及氛围的创设与营造,关键在于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如一位青年教师在讲授《陌上桑》时,在指导学生朗读和叙述故事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那么多人被罗敷的美貌吸引了,如果你在场,你会怎么做?“使君”向罗敷求婚,如果你是罗敷,你会怎么对待“使君”?这样将全班学生分成男生、女生两大组,各讨论个问题。由于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注重了学生的主观意愿和创新意识的表达“所以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甚至连平时最寡言少语的学生也发言了,课堂讨论十分热烈。估且不管讨论的结果怎样,就单从合作学习时机上,教师的把握是十分恰当的。

二、恰当合理搭建小组

合作学习通常情况下都是把全班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学生在小组中完成互助性学小组成员的优化组合是合作学习收效大小的关。在小组搭建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性别差异、思维差异和动手能力差异,进行优化小组组合,形成互补型合作体,以便发挥小组各成员的个性特长。通常情况下,搭建的合作学习小组有同桌合作学习,四到八人合作学习,班

级排次小组合作学习二种形式。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相互合作精神,又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小组的形成应动态组合,不使学生固定在某小组内,使学生不断有新鲜感,不断接受更多同学的观点和影响,也叫以打破组内长期形成的某种“态势”,即有些学生始终在组内起控制性的作用,其他学生则处于从属的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和机会,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在原有的基础上的最好的发展,这样才能使合作学习发挥它应有的效用,实现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进步.在合作中增强素质。

四、创设人人展示机会

合作学习小组的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和机会,都能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的个人权利。只有激发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责任意识,才能在共同学习中加强自身的实际能力。

在新课改后的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假定是:“只有愿意学,才能学得好。”只有满足每个学生对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才会学得好。尤其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叫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意见。教师要特别关注那些学困生,为他们更多地创造发言的机会,避免学优生“包场”现象。要形成良好的养成教育,让学生学会倾听,特别是学优生更应注意倾听、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充分体现合作学习的互助性。

合作学习切忌教师事前导演,将讨论的问题做充分安排。你说啥,他说啥,学生成了演员,教师怎么导,学生就怎么演。尤其是在些公开课的课堂,此种现象尤为突出,失去了合作学习应起的作用和价值。要使学生围绕提出的问题,真正各抒己见,甚至争论起来,不能担心争论会干扰教师的思路,乃至无法圆场。这需要教师的责任和应变能力,这也是对我们老师的一个锻炼过程。只有争论起来,学生真正地调动了各自的思维,才是好课堂,才能有真正的收效。

五、提供充分时间保障

合作学习需要定的讨论时间,时间的长短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如讨论内容的难易度,学生讨论的兴趣,实际讨论的效果等等。不同的问题,讨论的时间也就不同。讨论就必须把问题研究透彻,找出准确的答案。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做下步进行内容的思想准备,方面要深入各学习小组中进行巡视,及时掌握各组讨论情况,有时见好就收,有时学生讨论兴致止浓,或问题应该解决还没能及时解决,有必要把原定的时间延长。总之,为更好地给合作学习提供时间,教师在安排教学环节时,就要做到环环紧扣,在其他环节能省时间就尽量节省。

在以前的实践中,我们的教师们们不管什么样的问题,都要求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有的竟只给几秒钟的时间,还末等学生全部进入状态,讨论就结束了。这样的讨论,只能是走过场,收不到实效,也就没有任何意义可言。

六、避免讨论过多过泛

提到合作学习,很多教师总是认为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讨论即可,所以往往是出现个问题,不管其是否有讨论的必要和价值,都布置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甚至出现节课连续多个讨论的场而,打乱了清晰的教学思路,造成教学时间的无谓浪费。讨论都应是有定难度,必须经过学生的讨论才能解决的问题,或是学生在学习中容易混淆的问题,通过讨论,使学生加深印象,便于攻克难点、掌握重点。因此,在课堂教学时要避免讨论过多、过泛。讨论的内容过多、过泛,就很难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很难把握重点知识。有许多问题,绝大数学生完全可以自主解决,或教师进行群体点拨,学生即能理解。这类问题就没有必要再通过合作学习进行讨论解决。故而,我们认为,在节课的教学中,讨论的次数应为、二次为宜,最多不能超过二次,这样才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脉络的把握,不至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