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一体》解说
地球人必看:史诗纪录片《万物一体》,体会生命与爱的奥秘
地球人必看:史诗纪录片《万物一体》,体会生命与爱的奥秘一生中,你的最终目标是什么?纪录片《万物一体》通过对生命的各种诠释,献给所有追求更深刻的生存意义、谋求与他人和谐相处之道的人们。
事实上,“万物一体”这个概念,是王阳明心学其中的一个世界观。
把天地万物都当成自己身体和心灵的一部分,我们和天地万物就是一体的。
由尚恩·莫森自编自导的纪录片《万物一体》,好莱坞百位影人共同献声,参与配音旁白,讲述的就是关于我们的人生纪录片。
你可能会问“尚恩·莫森”是谁?他创作了《地球公民》,IMDB 评分8.7;豆瓣评分9.4。
值得一看!十年前,尚恩·莫森(Shaun Monson)的纪录片《地球公民》反思了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生命的各种诠释,献给所有追求更深刻的生存意义、谋求与他人和谐相处之道的人们。
五年间他编写和拍摄的《万物一体》,从六个部分:肉体、精神、内心、灵魂、序幕及尾声将人生放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审视,你可以是沧海一粟,也可以是举足轻重。
它仿佛就是《地球公民》的延续,你可以把它看做环保片,也可以看做是对生命的探讨。
只要是上网一搜,你就会知道它凭借其最富想象力的描述和纪录片从未有过的殊荣,尤其是所述主题之难度,一跃成为纪录片史上的焦点之一。
《万物一体》继续着《地球公民》未完的路,它探索了人类彼此之间的二元关系,而非人与动物的关系。
因此,我们希望借这部影片展现冷漠与共鸣之间的主要差别。
千百万人已经在为和平努力,为平等,为动物。
为环境,为森林,为红树林,为海洋。
为地球。
千百万的地球公民都热爱和平,他们正在觉醒,呼吁,救助苦难,有意识地行动,积极将自己与自然重新连接,担起全人类的责任,意识到且承认“万物归于一体”,归为一个地球之国!想象一下这样一个世界,它不依存于对立面,(我们/他们,富贵/贫穷,黑/白,同性恋/异性恋),而是以追求完整存在。
《万物一体》呈现的是我们完全平等的世界观,即使我们不尽相同:人类、动物、树木。
儒家“万物一体”思想探析:来自共情心理研究的启示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Sept. 2017 / No. 5儒家“万物一体”思想探析:来自共情心理研究的启示陈四光*[摘 要] “万物一体”是儒家学说中重要的命题之一。
本文通过心理过程分析对“万物一体”思想进行考察,并将其与现代心理学中的共情进行比较分析,以便厘清其内在心理机制。
结果发现,“万物一体”的心理机制在表面上类似于共情心理,但是二者之间有本质的不同。
共情理论更看重实证研究所发现的客观科学规律,而儒家“万物一体”思想带有鲜明的伦理色彩。
它从人对自身的感受出发,推及到“万物一体”;进而激发出对万物的情感动机,最终产生亲社会行为。
[关键词] 儒家思想;仁;万物一体;共情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中,中国儒家思想就是传统伦理、道德的代名词。
但是近代著名学者刘师培曾说过:理学就是伦理学加心理学。
这为理解儒家思想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
本文从儒家经典命题“万物一体”出发,将其与现代心理学中的共情研究成果相互印证,以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目的。
“万物一体”这个命题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先秦孔孟那里就有了早期雏形。
宋明时期,随着儒学思想形而上学体系的建构,其伦理思想也相应提出了“万物一体”等新的理论范畴。
本文第一部分先从孔子的“仁”开始,分析其心理机制。
然后再分析宋明儒学“万物一体”思想,并将其与现代共情心理研究成果相互比较印证。
一、 孔子之“仁”与共情“仁”是孔子思想的理论核心,并且它始终伴随着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
历来研究者从伦理、道德角度来认识“仁”,但是孔子思想中“仁”的心理过程常常被忽视。
孔子关于“仁”的论述很多,要理解分析“仁”的心理过程,就必须抓住一些核心论述。
比如下面两段关于“仁”的论述。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译注》,第65页)* 心理学博士,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225002。
仁学视野中的“万物一体”论
仁学视野中的“万物一体”论陈来:仁学视野中的“万物一体”论内容提要:北宋的道学发展到南宋前期,仁说处于其中的核心。
以《西铭》和《识仁篇》为代表的新仁学,突出“万物一体”的观念和境界,对后来道学的发展影响甚大。
程颢、杨时、吕大临、游酢都以这种“万物一体”的思想解释“仁”。
上蔡虽然不讲与物同体,但他以生解仁,以知觉论仁,也是继承和发展明道论仁思想之一面,这也是仁学宇宙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从宋代的仁说来看,仁作为万物一体的概念,主要显现在主观的方面,而不是显现为客观的方面。
万物一体的仁学在这里虽然显现为主观的,但这一话语的形成及其在道学内部所造成的重大影响,为从客观的方面去把握万物一体之仁准备了基础,这是宋儒特别是程明道及其思想继承者的贡献。
王阳明所强调的“万物一体”虽然也沿着主观境界义作了发展,认为心体上本然如此,但他同时认为就存有的状态说也是实然如此,这突破了“万物一体”的主观义,气的思想对这种突破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从张载到王阳明,宋明儒者均未放弃“气”的观念。
在心学传统中,存有论的气的概念服从于人生论的需要,使万物一体之仁的实体化成为可能。
北宋的道学发展到南宋前期,仁说处于其中的核心。
宋儒程颢以“万物一体”论仁,是对儒家仁学思想的重大推进。
万物一体的仁学在这里虽然显现为主观的,但这一话语的形成及其在道学内部所造成的重大影响,为从客观的方面去把握万物一体之仁准备了基础,这是宋儒特别是程明道及其思想继承者的贡献。
冯友兰在其早年的《中国哲学史》中曾以“明道所说的修养方法”一节叙述程明道(程颢,1032-1085)的《识仁篇》,认为在明道思想中,宇宙乃一生之大流,乃一大仁,而人本来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有仁德之人即能与天地万物为一体。
这个总括是正确的,既指出明道以宇宙为一大仁,又指出明道强调人与万物为一体,这是理学仁体论的基本特征。
冯氏晚年的《中国哲学史新编》对明道仁说更加意焉。
但程颢和程颐论仁的思想并不完全相同,冯氏则始终未提及伊川(程颐,1032-1107)论仁的思想。
真善美统一——王阳明“万物一体”观核心问题释义
,
以至达到朱熹所说 的 “ 豁然贯通 ”之境 ,并不
王 阳明在 《 大学 问 》和 《 传 习录 》中对万物 一
体观做 了系统的阐述 。在 《 大学 问 》一篇中 , 王 阳 明通过万物一体之仁 , 提 出了 “ 明德亲 民合一”的
观点 , 反驳了朱子 的观点 , 认 为明明德 的道德实践 与亲民的社会实践二者是不可分 的 , 在个人 的道德
及 审美境界上 的统一 ,以通达存在本体之真 ,体 用道德伦理之善 ,体验 心学 实践之美。这样 的真善 美统 构成 了 “ 万物一体”观圣人理想人格 追求的核 心。所以 ,对王阳明 “ 万物一体”观如何 实现 “ 真善
一
。
美统一”这一核心 问题 ,进行释义就非常必要 。 关键词 :王 阳明 ;万物一体 ;真善美统一 ;仁
2 7
我 ”和庄子 “ 人与天 , 一 也”的思想 ,在北宋时期
以至 于将最 为亲近 的父子兄弟 间的亲亲之 情也视 如 “ 仇敌 ” 。对 于这 种现象 ,王 阳明认为必须 “ 拔
程颢也有 “ 天人本一 ,不必说合 ”的观点 。王 阳明 的万 物一体 观就是 承接孔孟 、程颢 的思想发 展而 来, 并赋予 了新 的意义 。因此 ,牟宗三在 《 心体与 性体 》 一书 中说 ,良知学 说是本 体说 ,阳明学 即是
一
实践与社会 实践 的维度上 , 完全可 以实 现个人与他 人、 与社会 、 与 自然 的一体共生与 和谐共存 。 在《 大 学问 》中王 阳明首先就说 “ 大人者 ,以天地 万物为
一
、
通向存在本体之真
在 中国思想史和 中国传统思想 中, 万物一体观
具有很深 的历史和人文渊源 , 尤其在儒家思想体系 上更是如此 , 极具价值 。 早在先秦时代就有孔子 的
“万物一体”学说是阳明心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万物一体”学说是阳明心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华建新来源:《教育文化论坛》2019年第04期摘;要:王阳明“万物一体”学说的逻辑起点是“良知”本体论,即从“良知”的角度进行思想创设,是阳明“致良知”学说的进一步深化和提升。
此说,使其心学理论的构建和阐释更为严密,在内容上更为丰富,在说理上更加透彻。
“万物一体”学说是阳明心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心学思想在人生观、社会观和宇宙观上的拓展和圆通。
此说,既传达出王阳明的人生理想、社会理想和普世情怀,也表达了王阳明对现实社会的忧患意识和批判精神。
因而,只有深刻地把握“万物一体”学说才能全面、正确、深刻地理解阳明心学体系的全部内涵。
关键词:万物一体;发展过程;思想内涵;现实意义中图分类号:B2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615(2019)04-0040-08DOI:10.15958/ki.jywhlt.2019.04.007Abstract:The logic starting point of the Wang Yangming’ theory of “All in one” was “Conscience” ontology, i.e.,creating though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cience”, a further deepening and promotion of the Yangming Theory of “to the conscience”, mak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explanation of his mind philosophy more rigorous, its content richer and its reasoning clearer. The theory of “All in on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Yangming ;Philosophy of the Mind, the expansion and rounding of mind thought in outlook on life, social view and cosmic view, i.e.,conveying Wang Yangming’s life ideal, social ideal and universal feelings and expressing his sense of distress and critical spirit to the real society as well. Therefore, only by deeply grasping the theory of “All in one” can we fully, correctly and deeply understand the whole connotation of the System of Yangming Philosophy of the Mind.Key words:All in one; course of development; ideological connotation; present significance王阳明的“万物一体”学说是其晚年所创设的重要心学理论,代表了其心学思想的真正完善。
王阳明“万物一体”义理构造及其意蕴
体”论独特性所在 。
关键 词 :王 阳明;仁 :万.2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1—862X(2018)02—0083—007
王 阳明 “万 物一体 ”论 近年 受 到越来 越 多 的关 注 ,相关著 述非 常可 观 ,对 于正 确理 解此 命题 的意 涵产 生 了积极 影响 。然而 ,阳明“万物 一体 ”论 的基 础是 什么 ?其基 本意 旨有 哪些 ?又有 怎样 的特点 ? 其对 “人类 命运 共 同体 ”的创 建究 竟有 怎样 的启 示 ?本文 拟对这 些 问题 展 开讨论 。
一 、 “万物 一体 ”论之 基础
“万物 一体 ”是 中国哲学 的主要命题 。庄 子“万 物一 体 ”论 以 “气 ”为基 础 ,孟 子 的 “万 物一 体 ”论 以 “性 ”为基础 。那 么 ,王 阳 明“万物一 体 ”论 的基 础是 什么 呢 ?
其一 ,人 的灵 明是 万物 的主 宰 。阳 明认 为 ,人 是宇 宙万物 的 中心 .而 “心 ”是人 的 中心 ,正是人 心 的存 在与发 用 ,宇宙万 物才 有它 的灵 气 ,才显存 在 的意 义 。阳明说 :“可知 充天塞 地 中间 ,只有这个 灵 明 。人 只 为形体 自间隔了 。我 的灵 明 ,便 是天地 鬼 神的 主宰 。天 没有 我的灵 明 ,谁去 仰他 高 ?地 没有 我 的灵 明 ,谁 去俯 他 深 ?鬼 神 没有 我 的灵 明 。谁 去
同苦共痛 、爱有差等 、心态平和等“五体义 ”的具体展开与落实。由此“五体义”可演绎 出生存共 同体 、生态
共同体 、心态共 同体 、价值共 同体“四用义 ”,并 由“四用义 ”启示“人类命 运共 同体”的创建 。质言之 ,阳明
“万 物一 体 ”论的核心是 仁 ,其义理 构造 、思想 内容 、理论特 色 、实 际效用概 由仁规定 ,此 即阳明 “万物一
王阳明的万物一体论
王阳明的万物一体论一、阳明“万物一体”思想的渊源及其内涵“万物一体”思想源远流长。
惠施有泛爱万物、天地一体的思想,墨子的“兼爱”也有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意义。
墨子主张“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1 ]159。
《庄子·齐物论》提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2 ]79。
孟子提出“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3]302。
张载的《大心篇》说“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 4 ]24,认为“视天下无一物非我”,即后来程颢所说的“莫非己也”.在《西铭》中,张载以“吾”为轴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程颢深受张载的影响。
他提出“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认得为己,何所不至?若不有诸己,自不与己相干,如手足不仁,气已不贯,皆不属己,故博施济众乃圣之功用”[ 5 ]15,以及“仁者浑然与物同体。
义礼智信皆仁也。
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不须防检,不须穷索。
此道与物无对,大不足以名之,天地之用皆我之用”[ 5]16的观点。
宋代以后,大多数儒者“同体”的思想直接来自程颢的这两段话。
据湛若水《阳明先生墓志铭》, 正德元年(1506)阳明与甘泉会于京师,“遂相与定交讲学,一宗程氏‘仁者浑然与天地万物同体’之指”[ 6]1401,后来在《书王嘉秀请益卷》中阳明也强调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晚年居越,更通过对《大学》首章“亲民”的解释阐发与物同体的思想。
这表明,“与物同体”一直是阳明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理解某个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及其内涵是理解该思想体系的基础。
而由于解释者本身的文化构成等个体差异,必不可免会有不同角度的解读和思考。
笔者以为,同情理解是正确解读文本的一个重要前提,而出于情感上的同情还是基于学理、学术上的同情,对于我们解读文本实在是一重大分别。
以论者目前学理层次浅陋之水平,对于儒学尚远未达可精细分判的高度,所以更多的是对事情本身的内涵、外延等方面进行一些思考和旁证,只希望能够或有助于进一步深入阐释和理解儒学。
WWF环保广告《万物一体》的多模态隐喻意义
WWF环保广告《万物一体》的多模态隐喻意义王灿【摘要】公益广告《万物一体》中含有丰富的隐喻现象,可从多模态隐喻研究视角对其进行隐喻模态表征以及意义建构分析.研究表明,《万物一体》中的隐喻具有等级性,模态呈多样化分布;存在链隐喻、隐喻区别性特征、隐转喻关系等都为多模态隐喻意义建构产生了重要作用.【期刊名称】《韶关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40)001【总页数】6页(P71-76)【关键词】多模态隐喻;公益广告;意义建构;存在链隐喻;隐转喻互动;区别性特征【作者】王灿【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外语学院, 河南郑州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30Lackoff&Turner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1]16,将隐喻看作一种认知机制,建立了源域到目标域的思维投射,人类可通过对源域的认识辅助理解目标域[2]。
之后,Forceville 提出图像隐喻的概念[3],2009 年又把“模态”定义为“运用感官建构意义的符号系统”,并将模态分为9类[4]23,突破了此前隐喻只在文字模态进行的限制。
Forceville&Urios-Aparisi将单模态隐喻定义为源域、目标域属于同种模态的隐喻,多模态隐喻则指源域和目标域属于不同模态的隐喻[5]4。
很多隐喻的源域、目标域各由多种模态呈现,这种情况属于广义多模态隐喻[6],本文以此为研究理论。
一、《万物一体》中的多模态隐喻分析(一)广告内容世界自然基金会(the World Wildlife Fund,以下简称WWF)是世界最大的非政府性环保组织之一,一直致力于保护世界生物多样性并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万物一体》(We Are all Connected)为WWF拍摄的公益广告之一,广告长约40秒,通过左右分屏动态展示,类比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相似场景,凸显二者的相通之处,藉此唤起观众对于自然界的认同及尊重;画面外是情感积极、节奏轻快的背景音乐,意在促使观众积极采取行动;视频的末尾是总结宣传语“We are all connected/万物一体”,进一步向观众强调了本广告“尊重自然就是尊重人类”的主题。
万物一体
all things together
万 物 一 体
一 曰 “ 仁 ”
二 曰 “ 乐 ”
三 曰 “ 恶 ”
一 体 之 仁
同此一气(存在论) 感应之几(呈现论) 侧影之心(良知论) 宗族谱系(血缘论) 政治向度(政治论) 天人相与
பைடு நூலகம் 心体之乐
乐
生机之乐
体知之乐
道德的恶:讲习成员:治身——恶无本体说 为善去恶论 草根阶层:治人——“积习”(1)管理者治理的问题(我有司治之无道 (2)教化问题(教之无方)(3)家庭教育的问题 改变积习,移风易俗,成为消除恶的关键,而积习是社会造成的 所以改变“积习”的举措也只能是社会性的,必须有制度性的落 《南赣乡约》
两种“牺牲结构”(何为牺牲结构?)
苦 难 问 题
恶 牺牲结构
两种“恶” 两种“恶”
道德的恶:
自然灾害:人们并不因为自然灾害而怀疑质疑天地的生生之大德与一体之仁, 自然灾害: 而是将此灾害解读为上天的某种旨意。 “人义论”:人们关注的焦点不是上天怎么了,而是关注人怎么了, 政治的运作怎么了。 是吏之不职而贪墨者众?是赋敛繁刻而讼狱冤滞? 亦或是祀典有弗修、民怨有弗平?
一体的生命等级观 一己生命与其他生命一气贯通,生生相吸。 儒家的身体是与他人、与天地万物“心气” 相通,一体相关的“单位”。同时用不泯灭 一己身体的的个性、独特性和自主性。
谢谢
thanks!
我与他人的关系:“忍”的次第与界限
人与人之外的生命的关系:一体的生命等级观 一体、等级、次第、厚薄原则
忍
先生曰:惟是道理,自有厚薄。。。。。。 禽兽与草木同是爱的,把草木去养禽兽, 又忍得。人与禽兽同是爱的,宰禽兽以养 亲,以供祭祀,宴宾客,心又忍得。至亲 与路人同是爱的,如箪食豆羹,则得生, 不得则死,不得两全,宁救至亲,不救路 人,心又忍得。这是道理合该如此。
万物一体观后感2000
万物一体观后感2000《万物一体观》是一本由爱因斯坦所著的哲学作品,该书提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观:万物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
这本书让我对世界和人类的存在有了全新的理解,让我深受启发。
在《万物一体观》中,爱因斯坦以他独特的思维方式,阐述了宇宙中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
他认为,人类不能将自己完全从大自然中隔离开来,而应该意识到我们与自然界的紧密联系。
他认为,分离和孤立思考只会妨碍我们对世界的真正理解,只有通过全面的思考和观察,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宇宙的本质。
《万物一体观》中的核心概念是相对性原理,爱因斯坦通过这个原理将时空与物质能量联系在一起。
他认为,时空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产物。
这一观点挑战了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思考方式。
爱因斯坦通过理论物理学的研究,揭示了宇宙的奥秘,同时也证明了万有引力、光的传播速度等重要理论。
在这本书中,爱因斯坦还探讨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
他认为,时间和空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与物质和能量的分布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
他通过对时间和空间进行重新定义,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概念。
这些理论不仅在物理学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哲学和人类思维方式上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除了理论物理学的探索,爱因斯坦还对道德和宗教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他认为,人类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他倡导广泛的社会合作和互助,反对自私和利己主义。
在宗教方面,他追求一种超越个人利益的宇宙观,并批评了一些狭隘的宗教观念。
爱因斯坦在《万物一体观》中强调了人类对世界的探索和研究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终身的学习,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改变世界。
他鼓励人们超越传统的思维模式,勇于探索未知的领域。
通过阅读《万物一体观》,我深刻地认识到人类与自然共生共存的关系。
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看作是宇宙的中心,而是要谦虚地面对自然界的伟大和复杂性。
我们与自然界的互动不仅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
宋明理学“万物一体”的生态伦理意蕴--基于境界论视域
宋明理学“万物一体”的生态伦理意蕴--基于境界论视域马兰;薛勇民【摘要】宋明理学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其所倡导的“万物一体”思想不仅从本体论上探析了人与自然的同源同体同本,更从境界论视域揭示了深刻的成就“大人”的生态理念、拯救社会的生态目标以及救赎万物的生态责任等生态伦理意蕴。
从一定意义上讲,本源构成上与物同体、万物一体的理想境界及其在逻辑推导、证成方式上与物同体,总是要让位于差等的现实安排。
也就是说,要深入把握万物一体之仁和人与物之间轻重厚薄的差别与统一,进而实现宋明理学“万物一体”的理想境界。
【期刊名称】《理论探索》【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4页(P44-47)【关键词】宋明理学;万物一体;生态伦理;境界论【作者】马兰;薛勇民【作者单位】山西大学,太原 030006;山西大学,太原 0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829中国哲学就传统而言,有一共通点,即“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其中,先秦讲“天人合德”,汉儒有“天人感应”,到了宋代,在理学家看来,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
这就是宋儒追求的“万物一体”,也是儒学“天人合一”理论发展到宋明时期的产物,成为宋明理学的基本精神和价值旨归。
这种“万物一体”思想不仅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同源同体同本的本体论特征,而且深刻揭示了人所应有的成就自我、万物的崇高道德境界。
在这一境界中,“人与己,内与外,我与万物,不复是相对待底。
”〔1〕(P570)“仁者所见是一个‘道’,‘此道与物无对,大不足以名之’。
与物无对者,即是所谓绝对”。
〔1〕(P570)本文拟以境界论的视域作为一种言说面向,探讨宋明理学“万物一体”之生态伦理意蕴,从而在一体之仁的流行发生中为人与万物负起一份真正的道德责任和承当。
对解决当代环境问题有一定的意义。
一、成就“大人”的生态理念人不只是一个个体性的存在,也是一个社会性的存在,因此在现实中必须协调好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各种关系。
电影万物一体观后感
电影万物一体观后感电影《万物一体》观后感电影《万物一体》是一部令人深思的科幻片。
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剧情和惊人的视觉效果吸引了观众的注意。
我观看完毕后,被这部电影所揭示的思想深深震撼,为电影制作团队的创意和想象力感到钦佩。
该片以一个高度先进的科技社会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充满高科技设施和智能机器的未来世界。
在这个未来,人们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进入一个全新的虚拟世界。
这个虚拟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场景和人物,参与者可以在其中体验到各种不同的情绪和感觉。
整个电影中,虚拟现实技术被巧妙地应用,使得观众可以感受到与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冒险和体验。
通过观察主人公在虚拟世界中的行动和情感变化,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内心世界和真实的人类情感是如何交织在一起的。
该片通过对未来科技的探索,挑战了人与机器之间的界限。
虽然电影中的技术先进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但它同时也点明了人类情感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虚拟世界中的人物和景色虽然美丽壮观,却无法替代现实世界的真实感和与他人的真实交流。
这个故事的深层次主题是人类情感和情感需求对于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
同时,电影还探讨了科技可能对人类自身存在的挑战。
不断进步的科技可能会对人类自身的存在与意义提出质疑。
尽管科技能够给我们带来便利和乐趣,但我们也需要思考科技对于我们自身身份和价值观的潜在影响。
在电影中,主人公经历了一系列的挑战和困惑,最终明白了科技只是一种工具,而不应该主导我们的生活。
电影中的惊人视觉效果也为观众带来了震撼。
无论是现实世界还是虚拟世界,每一处场景都充满了细节和创意。
特殊效果的运用使得观众仿佛身临其境,与主人公一同游历虚拟世界的各个环境。
这种视觉冲击力不仅让观众享受到了观影的乐趣,同时也为电影所要传达的思想增添了更多的力量。
总的来说,电影《万物一体》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通过对未来科技的探索和对人类情感的思考,呈现了一个殷切的未来世界。
它提醒我们思考科技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灵的影响,同时强调人类情感和情感需求的重要性。
万物一体电影观后感2000字
万物一体电影观后感2000字万物一体电影观后感电影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拥有魔力般的能力将观众带入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电影的世界中,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都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和思考。
近日,我观看了一部名为《万物一体》的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电影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展开,通过讲述他的日常生活和经历,扩展出了一个关于宇宙和人类的思考。
影片巧妙地将科幻元素与哲学思考相结合,让人不禁沉思起人类的存在意义。
影片中的一幕深深打动了我,主人公在一个星空下仰望星空,感叹万物的精妙和宇宙的神秘。
这一幕让我想起了小时候仰望星空时的美好回忆。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忽略了身边的美好事物,而这一幕提醒了我要时刻保持对生活的敬畏之心。
影片中还出现了一个神秘的符号,代表着宇宙的起源和万物的连接。
这个符号给我一种原始而神秘的感觉,让我想起了古老的宗教符号和神秘的宇宙文明。
我不禁思考起人类的起源和未来的发展。
我们人类是否真的是宇宙的孩子?宇宙中是否存在着其他智慧生命体?这些问题在我心中涌现,让我对人类的地位和自身的存在思考更深刻。
影片还探讨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主人公在一个自然环境中与一只野生动物相遇,他被动物的美丽和神秘所吸引,开始展开一段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这段情节让我想起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而又脆弱。
我们是否可以像主人公一样与自然和谐相处,找到生命的平衡点?如何在人类的进步和自然保护之间寻找到最合适的平衡点?电影还通过展示主人公的一次意外事故,表达了人类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未知的恐惧。
我们每个人都是微小而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不留遗憾。
同时,我们也应该对未知保持敬畏之心,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电影最后一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人公回到他的家乡,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通过整个故事的串联,主人公逐渐融入了周围的环境,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定位。
这一幕让我想起了自己的成长之路,我们从一个无知而纯真的孩子,逐渐成长为独立而坚强的个体。
万物一体观后感
万物一体观后感《万物一体观》是一部富有哲思的电影,通过巧妙的叙事和细腻的画面,引导观众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观看这部电影让我深受启发,对于人类与自然的互动、人类之间的联系以及自我意识的体验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电影开篇,将镜头对准了自然界。
大自然的伟力和神奇之处在电影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山水间的宁静和流动的水,让我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同时,电影还呈现了一种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理念,强调人类与自然的联系。
在电影的故事中,主人公通过不断回溯过去的经历,重新审视和思考自己在与他人交往中的态度和做法。
这使我想起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是否真正地与他人沟通与连接。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往往忽视了与他人建立真实联系和理解的重要性。
电影中的角色多样,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每个人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有着自己的渴望和期待。
他们之间的交集和冲突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关系。
这让我思考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但又与他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们的行为和选择会对他人产生影响,而他人的行为和选择也会对我们产生影响。
我们应该始终以尊重和包容的心态与他人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电影中的一些场景带给我强烈的自我意识体验。
主人公通过对过去的回忆,重新审视自己过去的选择和行为,这让我思考了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
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迷茫和困惑的时候,但是只有面对过去的选择并接受自己的过去,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
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刻,感受生活的美好,不断成长和进步。
电影的结尾,主人公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和觉醒。
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也感受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对自然的敬畏。
我们身处这个世界,是与自然息息相关的一部分。
我们应该学会欣赏自然的美丽,保护和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
《万物一体观》是一部富有深度和哲思的电影,通过对自然和人类关系的探索,引发观众思考和思考。
电影中的画面和音乐都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让人沉浸其中。
通过这部电影,我意识到了自己在生活中与他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内心的体验和意识。
万物一体观后感
万物一体观后感《万物一体观后感》作为一部探讨宇宙与生命奥秘的纪录片,《万物一体观》深深地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对宇宙的敬畏之情。
通过片中的富有哲学意味的描述和画面,我对宇宙的无尽奥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影片开篇,一幅美丽壮观的星空照片出现在屏幕上,令我不禁为之惊叹。
宇宙是如此宽广而神秘,众多的星球和星系在黑暗中闪烁着光芒,仿佛在诉说着它们自身的故事。
这些星球和星系,它们与我们的地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万物一体观》正是通过这种视角,唤起了我对这一切的关注和兴趣。
在片中,纳特·尼尔森以深情款款的声音为我们诠释了宇宙与生命的关系。
他指出,每一颗星球和星系,无论大小与位置,都在构成着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且每一个生态系统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
这样的理念,让我想起了古老的东方哲学中所谓的“天人合一”的观念,即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
尼尔森的解说深深地触动了我对宇宙的探索欲望,我开始思考人类在宇宙中的定位和作用。
影片中,我们还了解到了生命在宇宙中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从最初的宇宙大爆炸到星云的形成,再到生物的进化,每一步都是宇宙长河中神奇而美妙的一幕。
我被片中展示的自然界的美景所深深吸引,无论是花朵绽放的画面,还是大自然中各种动物的生活,都让我感叹生命的顽强和宇宙的奇妙。
在《万物一体观》中,摄影师们以出色的摄影技术和视角带领我们探索了地球上各个角落。
从大自然的神秘之地到各种独特的生物乐园,每一帧画面都令人震撼。
例如,在影片中我看到了沙漠中的迁徙动物、大象在非洲的大草原上自由自在地奔跑,还有翱翔天际的雄鹰。
这些画面展示了宇宙间生命的多样性和恢宏的生命力。
它们之间不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同时也在其独特的方式中展示了宇宙整体的和谐与平衡。
除了展示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影片还提及了其他星球上可能存在的生物。
虽然尚无确凿的证据证明外星生物的存在,但它们的可能性一直令我神往。
影片里的描绘让我想象着宇宙深处可能隐藏着无数的奇异生物和未知的生态环境。
王阳明“万物一体”论之生态意蕴
王阳明“万物一体”论之生态意蕴
任健
【期刊名称】《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年(卷),期】2012(000)002
【摘要】王阳明"万物一体"思想包含两层意蕴:一体之仁和良知仁性。
由此二者可推衍出三层生态意蕴:自然生态、心灵生态和政治生态意蕴。
自然生态强调万物和谐共生,心灵生态追求、心灵的和谐愉悦,政治生态则突出为政以民为本。
三者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阳明"万物一体"论之生态蕴含。
此生态意蕴对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道德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有较大的启示作用。
【总页数】5页(P72-76)
【作者】任健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21009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2-058
【相关文献】
1."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何以可能
——论王阳明的环境美德伦理思想2.关怀自身与万物一体——福柯生存伦理学与王阳明工夫论之比较3.王阳明“万物一体”哲学思想的要义及当代启示4.王阳明"万物一体"哲学思想的要义及当代启示5.王阳明"万物一体"观探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朱熹对程颢及程门弟子“万物一体”的理解和修正
朱熹对程颢及程门弟子“万物一体”的理解和修正
李胜垒
【期刊名称】《莆田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31)1
【摘要】阐述程颢与程门弟子的“万物一体”,自程颢提出“万物一体”后,这种思想便为其弟子所继承,并不断发扬光大,程颢及程门弟子以“万物一体”为仁体;论述朱熹对“万物一体”的理解,他认为“万物一体”并不是仁,而是仁之后的结果,是仁爱之后所达到的境界和状态,在施以仁爱实现“万物一体”的过程中,离不开公与恕;认为朱熹使“万物一体”从抽象的形上玄思走向实践性的仁民爱物,充分体现了儒家的实践理性和人文精神。
【总页数】5页(P44-48)
【作者】李胜垒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244.7;B244.6
【相关文献】
1.二程对孟子性善说的不同理解——兼论张栻与朱熹的立场
2.程颢万物一体论的责任感向度及本体论特质
3.论程颢仁学视域下的"万物一体"
4.一体与同体:程颢“万物一体”说辨证
5.程颢“万物一体”论的当代价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物一体》解说在此感谢所有解说人、乐师、画师和技师,为这部电影的所有内容做出的无偿贡献,即使某些内容并不代表他们的观点.本片所有结论皆来自影片创作者.“在未来, 即没有黑暗, 也没有雷击;既没有凶残的愚昧, 也没有血腥的报复...在未来, 人类彼此不再杀戮。
地球会光芒四射, 人类会相亲相爱。
这一天必会到来...\N到那时, 一切都融洽, 和谐, 光明, 喜悦和生机.”维克多•雨果\N《悲惨世界》“当我们用心感受所有生命的伤痛时, 意识就此产生.”《薄伽梵歌》“这就是我们与众生和谐的关系。
这就是觉醒.”约瑟夫•坎贝尔万物一体?宇宙?现在想想, 宇宙是什么:空间、星际空间之中...有凝结而成的星云,星云之中...有上百万个星系,而在这众多星系之中...就有我们居住的星系,银河系,那里有四千亿颗恒星绕银河中心运行。
这四千亿颗恒星之中,有一颗离我们最近,那就是太阳,各大行星绕其运行。
而我们小小的地球就在其中,亦如太阳和所有的星系,地球也来自星云。
但特别的是, 地球距离太阳不太远,也不太近,不太热也不太冷。
所以后来, 我们的地球孕育出了动物,植物,细菌...鱼...狮子...羊、地球还孕育了我们,有眼睛,有耳朵,有意识...还有呼吸...亦如地球的其他孩子。
既然地球来自宇宙空间,那么说空间的定律存在于我们体内...还有什么奇怪的呢?当伽利略发现地球上的弹道定律也适用于其他星球,他开始研究,最终得以让我们在月球上漫步.而在绕行月球之后,宇航员被问道:谁为此领航?"他们回答,"牛顿."我们为何能确知在地球发现的某些原理也适用于太空?也就是说, 我们脑中既有的原理能让我们精确归纳出时间与空间的原理.它们早已蕴藏在我们之中,因为我们都来自同一个星系,同一个星云,同一个宇宙。
那现在的问题是:我们为何用对立的眼光看待彼此?为何会有各种各样的分裂?我们都身在同一片天空下.又为何彼此分离?彼此区别?马丁·路德·金:\N"我的兴趣不是黑人权力也不是白人权力,而是上帝所有子民都应有的人类权力."为何伤害彼此...残害彼此?我们都是地球公民.因为我们是人类。
动物,树木.虽有不同...但彼此平等.想想Universe(宇宙)这个词的词根.意为"一",诸如Unite(统一),(联合),(一致).而verse意为"转变"或"改变",诸如re-verse(逆转)或versatile(全能的).因此, Universe(宇宙)这个词字面意思就是..."合众为一"卡尔·萨根和安·德鲁彦写道,"我们所在乎的生物(即人类)在不久的从前,喧闹, 好争, 聪明,善用工具, 有着悠长的童年,会温柔对待自己的后辈.接踵而至的是,他们的后代转瞬间倍增并遍布整个星球,死了所有竞争对手,创造了改变世界的科技,把致命的危险带给了自己以及许多其他生命,那些与他们同在一个家园的生命."我们这些初级生物似乎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占有领地的习性...这使得人类无法理解地球上的其他公民,其他生命,而在宇宙之中,我们还只是其中的沧海一粟.我们会很轻易地认为自己独立于宇宙,身在一个自给自足、对外充耳不闻的世界.我们体会不到整体的存在,因为我们总是假想地球是完全封闭的,独立于宇宙,能透进来的仅是一点点阳光.看似遥不可及的距离其实并不会让彼此独立.天空大地, 实为一体.你我都是微小的生命体,活动区域只在地球表层,地球又是太阳系中最小的行星之一,我们一生中也只能绕行太阳几十圈,这意味着我们栖息的这个表层区域非常受限,承蒙大自然的恩惠才得以生存.然而, 我们这些初级生物总是彼此斗争。
为了权力和地位,我们侵占他人,仅仅是为了多一方寸土,以此彰显胜利,却依然身处无法测量的宇宙中.出于这种占有领地的习性,我们还遏制弱小生命的命运,将其逼上绝境和毁灭,接着肆无忌惮地宣称——牠们在地球表面的这一小块地归我们所有。
即便是短暂的占有也无妨.地球上存活最久的生物大约活了地球年龄的百万分之一.坦白说,我们都是转瞬即逝的过客.而我们渺小脆弱的世界迷失在宇宙的海洋中这个海洋之大超越我们一切想象.所以我们再怎么装腔作势,妄自尊大,像沙文主义般鄙视外界,很显然我们作为人类都从未被授权主宰这部宇宙史诗剧.或许其他生命才是主宰?或许根本没有主宰?无论哪种情况, 我们都有充分的理由保持谦逊.如果我们被随意放到宇宙中,我们与一个星球相遇或临近的几率会小于十亿兆兆分之一.这个1后面跟着33个0.这种几率的实现在一般生活中被称为"奇迹"大千世界, 弥足珍贵. 我们能将未来托付给自己吗?如果需要, 我们能做出根本的改变吗?我们足够智慧知道要做出哪些改变吗?我们能改变我们的角色吗?我们能否改善社会,并找到另一条...生存之道?还是我们太过拘执于传统?因为正是这里, 且唯有这里地球母亲的这一小块土地上,伴随着苦痛还有未知,我们正在创造自己的命运.整个宇宙就是能量的一种呈现,这是我们从原子中认识的道理.我们就是这样的能量.我们由原子组成.而原子能够形成完整的能量结构并存于所有形式的生命中——宇宙、行星、人类、矿物、植物、动物.因此, 所有生命都不只是化学反应,也是...能量的载体,能量的凝聚,在能量场中与世界万物...相联相系.这即是我们作为宇宙中的生命...化身为人,体验人类的全部存在:头脑,身体,内心,灵魂.但因为人类是如此专注于生命的外在体现,专注于外表,物质和个人,盲目而无法自拔.我们迷失于各种"占有"——占有此刻,占有物质,还有"小我".然而, 正如但丁所说,"'占有'使生命短暂,为了占有而争夺...是一件多么可笑的事."由此产生的分歧只会让我们彼此对立,最终导致人类的决裂.结局: 苦难.因为我们如此专注于生命的外在体现,我们才需要从外在开始,努力走向内在.如尼采所说: 我们生活在一个'比较'的时代"过去人们被地平线分隔两地,天各一方.但科技让我们突破了地域的限制.所以我们得以比较彼此的心智.地域上的距离已被取代为...头脑心智间的距离.眼下的世界成了小我心智的投射,我们所见的人间悲剧皆为小我心智的结果,源于我们共同体验的..."社会"伟大的印度圣人拉玛纳将我们的社会角色称为"肤浅的演员".这个角色其实是一个人对外投射的面具或外表.本质上, 这就是"小我",它要做的就是区分彼此,将一切分门别类,制造二元对立.因为"小我"只想...做那个"唯一".都是关于"我".我如何才能赢?我如何才能支配?我如何才能受关注?我如何才能凌驾一切?但...这一切的代价是什么?我们看到的一切, 都是我们思想的结果.你以为你在看,其实是思想在看.这样, 内在世界...造就了外在世界.因此, 为了放下小我,找到真正"内在的宁静"...我们要摆脱非你即我的思维.这个世界曾一次次几近沦为杀戮之地,不知为何, 人们对此报以极大的冷漠.这种对苦难的冷漠甚至愈演愈烈,对人类和动物皆然.按照定义。
"冷漠"指一个人对认为不重要的事情缺乏兴趣.但这个"冷漠"从何而来?社会似乎变得越发麻木,对生命间的平等毫不在意,蒙蔽于小我,蒙蔽于利益...但这是怎样的利益?物质带来的利益?地图边境线带来的利益?人类是如此自私,他们可以为金钱去杀害其他生命,当然...也可以为任何利益.将金钱置于生命之上...已经司空见惯.事实上, 小我常常会将这个叫作"金钱"的物种置于人类之上,置于一切生命之上.但是我们如何面对自己的良心? 时间是如此短暂...转瞬即逝.没有任何物质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因为从生到死,不过数年时间.这一切存在并不会长久...因此, 根本没有所谓的名利,财富,凌驾他人的权力.为这种权力出卖正直是一种失误.为了某种幻象你牺牲了一切...显然, 人的心理有极其恐怖的一面...会仅仅为了杀戮的乐趣而肆意杀戮.这种心理仍未根除,依然在一些人身上大行其道.看到人类深陷这样的境地,自相残杀,实在令人心碎.心碎是因为看到他们的心坏了...他们与真相形同陌路...然而讽刺的是, 他们彼此陌生却都来自同一血脉:人类.从人类身体层面来看,如果彼此都是同一血脉的陌生人,那么(纯粹从分子层面来看)悲惨的战争是多么愚蠢、荒唐和徒劳?人对抗人的战争,国家有别或是超级大国的概念,毁灭全人类的计划,这些事件在历史上大多时候...仅仅是因为政治分歧.世界各地都是如此,一个又一个世纪...唯恐自己不及对手.人类95%的历史都处在战争之中.我们要在战争中死多少次才能意识到战争的荒谬?讽刺至极的是, 两国的政治领袖出于某些自以为正当的国家利益,真心想把成千上万人烧成灰烬.当他们准备超级炸弹时,就计划如果输掉战争,就毁灭全人类.事实上, 用"超级(mega)"形容炸弹很恰当,因为这也是"自大狂(megalomania)"的词根.这就是"超级小我"的残暴本质:执迷于权力、金钱与控制.完全屈从于它们的诱惑.诱惑"是最大的教唆之一,成功的诱惑;威望的诱惑.自大狂没有任何常识.自大狂不在乎自己的国家是否被毁灭.这就是他们疯狂的程度.你也可以说, 自大狂是与神对立的极端分子.他们几乎憎恨人类...憎恨人性.那我们为什么要信任这样的领导者?这样的独裁者?当下的战争在一百年后的人们看来将毫无意义就像中世纪的神学冲突在今天看来毫无意义.但人类何时才能明白这个道理?哪一代人能站出来成为所有文明的转折点,彻底消除这个星球上的战争?战争的意图必须终止,这样我们才能获得启蒙,认知万物,逐渐觉悟,合众为一.为此...战争,必须成为过去,不复存在.这是唯一的道路,哪怕战争...已经让人类历史百孔千疮.所以, 我们的渴望应该是永远不要再经历战争.20世纪战争死亡人数19世纪的人们甚至无法理解20世纪的战争竟会有千百万人死去——非常沉重的代价.而现在, 对21世纪的我们来说,我们只能黯然回首并承认,"先人已经为此付出了代价"但愿我们能回到过去向19世纪的先人发出警告:可怕的战争即将来临."什么战争?", 他们会问,"对谁开战?"每当谈起人类历史,我们总是在复述各个国家和思潮的兴衰,或者, 就像历史学家杜兰特夫妇所说,人类史就是"复述国王们死亡的悲剧".归根结底,莫非人类历史毫无意义?它没有给我们任何教训,而那源远流长的过去只是令人疲惫的复述,为将来要犯下的更大错误反复预演?几乎可以说在争夺权力的过程中,我们其实一直在对抗和平.为何我们无法和平地共有权力...去关注真正重要的事情?可悲的是, 我们惟一共有的...往往是彼此间的不信任. 在邦蒂号叛变事件中,弗莱切·克里斯坦希望能避免灾难, 向船员们恳求道:"我们只要让人们相信他们已经明白的道理:残暴只会让自己受制于残暴".战争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一如既往的摧残?对士兵和平民而言,战争的每一幕,尸山血海,死亡和毁灭,就算我们能从其创伤中恢复,也远非一朝一夕.战争没有中立可言,也不允许我们保持中立.任何陷入战争的人...都会莫名地胆颤心惊.战争在人类文明中已经存在太久,它像一个来自黑暗地域无法捉摸的生物.战争仿佛拥有能够耳闻目见的躯体,有理解能力,有自己的意志.战争在不堪回味的噩梦中穿越人们的灵魂,惊骇的梦境被其化作可怕的现实.战争是刽子手的同谋;吞噬众生, 食其肉, 饮其血.战争是一个怪物,由法官、政客、将军、平民共同创造;它像一个有着无穷生命力的幽灵,从各个世纪的战争死亡中吸取能量.这段文字是维克多·雨果对滑铁卢战役的描述.但似乎适用于任何战争,也非常超前地揭露了战争的本质.为什么, 即便我们有了科技与智慧,有了宗教, 十二步疗法, 和自助书籍,为何我们依旧如此野蛮?我们难道不都是地球公民吗?同是能量之躯的所有个体们...而我们作为人类,彼此血脉相连皆为骨肉同胞.我们都有一定程度的意识,因为我们都拥有一副人类的躯体...甚至猫狗、哺乳动物、脊椎动物也有一定的意识,因为我们都拥有一副动物的躯体.由此, 我们还有着与动物一样的本能:睡觉,繁衍,攻击,取胜.牠们同样渴望活着,成为父母,筑造爱巢,找到出路.有时候, 生命是残酷的,常常伴随着恐惧.生命到底是什么?必须杀害并吞食其他生命?永无止境的...以杀为生.整个世界都被卷入了屠杀和流血之中我们仿佛身在一个庞大的不能自拔的屠杀机器.被杀害的生命日渐腐烂...在无情的烈日下,流尽血液...这是亨利·米勒的描述.他的描述只能说明我们固执于自私自利的原始本能.所以我们对这种杀害生命、杀害同胞的行为能抱怎样的希望?人们依然会将彼此撕成碎片...人类对抗人类...美其名曰为了人类.这种"以杀为生"的逻辑是什么?我们怎么能为了权力、快感甚至自己的命,而让所有其他个体...同族、平民, 人类和地球上的其他公民...走向灭亡?我们怎么忍心同脉相残?战争的毁灭本质影响着所有生命:人类,动物,树木.美国军队、中国军队、俄罗斯军队、法国军队、朝鲜军队、缅甸军队、英国皇家卫队、德国军队、伊拉克警、察墨西哥特种部队······战争是人类合一的终极障碍.因为当我们在捍卫一些人的权利时,我们也侵犯了另外一些人的权利.这一直是贯穿人类历史的规律.人类历史的轨迹很长,"马丁·路德·金哀叹道,但它最终会指向正义."的确, 回顾人权的历史,那是一条漫长连贯的轨迹.那些最恐怖、最仇恨的大屠杀在人类无止境的血腥过往中一次又一次地上演.最初, 无论人类或其他生命, 没有权利这一说.如果你选对了阵营, 你就安全了.而如果你选错了...你就危险了.直到一个被称为居鲁士大帝的人决定改变这一切.在攻克巴比伦之后, 他做了彻底颠覆性的决定.他宣布所有的奴隶都获得自由.他还提出人们拥有选择宗教信仰的自由,所有族群的人皆如此.人们将他的宣言刻在陶土碑上,被称为"居鲁士圆柱".这就是人权的诞生.这个理念迅速扩散...传至希腊、印度, 最终到了罗马.在那里, 人们自发遵守着某些法则,即便他们未被要求这么做.他们称这些法则为"自然法",但"自然法"不断被统治者践踏.直到一千年后, 一位英国国王承认没有人能凌驾于人权之上,就算国王也不能.人们的权利最终得到认可从而免遭当权者的侵害...几乎如此.但仍旧爆发了一连串反抗英国统治的独立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