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语文下册
最新小学生五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

以下是为⼤家整理的【最新⼩学⽣五年级下册语⽂练习册答案⼈教版】,供⼤家参考!1、草原我会读:xuàn shuāi měng shù bō yū我会写:羞涩勾勒翠⾊欲流礼貌天涯襟飘带舞我理解:1、(1)⼀碧千⾥;(2)渲染;(3)勾勒;(4)翠⾊欲流2、(1)③;(2)①我会找:1、草原⽺群 2、河清澈明亮我判断:1、√;2、√我诊断:1、去掉“送进了”;2、把“柔软”改成“柔美”;3、把“尽管”改成“只要”;4、把“不但”改成“既”2、丝绸之路我会读:xiá níng róng bó mó qiān yù chù bǐ我会补:栩栩计数富彩崇峻彩纷轮奂丝绸饱满我会填: 1、矗⽴ 2、屹⽴ 3、挺⽴我会改:1、丝绸之路是⼀条伟⼤的路。
2、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欧亚互通有⽆的商贸⼤道,⽽且是促进欧亚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的友谊之路。
3、张骞向汉武帝介绍了情况。
我判断:1、×2、√3、√我概括:1、栩栩如⽣ 2、不计其数 3、崇⼭峻岭我理解:2、B3、⽩杨我会写:边疆抚摸陷⼊清晰介绍我会填:介意中介简介介词新疆边疆疆界我会做:1、深思清楚挺拔 2、出现脆弱坚定我会换:1、浑黄⼀体 2、分辩 3、抚摸 4、挺拔秀丽我会选: 1、挺秀 2、挺拔 3、分辨 4、分辩 5、坚强 6、顽强我会改:1、旅客望着卫⼠出神。
2、爸爸的思路杯⼩⼩的争论打断了。
3、把“、鸡、鹅的”去掉。
4、没有这么⼤的伞。
5、爸爸不只是向孩⼦们介绍⽩杨树,他也在表⽩着⾃⼰的⼼。
我阅读:1、(1)不管不管总是(2)3 直随处都能⽣长坚强(3)表达⾃⼰要像⽩杨树那样扎根边疆的愿望2、(1)由⼩树联想到⾃⼰即将到边疆⽣活、学习的孩⼦,⼼中感到欣慰。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我会填:分外继狂及昂废⾷装裹翼杯以我会读:ráo jǐ níng xiè chěng záo我会选:1、不是……⽽是 2、尽管……还是 3、观测 4、观察我会改:1、隧道贯通了。
人教版最新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课件

同学们,你知道图中的认识谁吗? 孙悟空。
作者简介
吴承恩(约1500年-1583年): 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人。祖籍安 徽 ,以祖先聚居枞阳高甸,故称 高甸吴氏。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 家,是 《西游记》的作者。自幼 敏慧,博览群书,尤喜爱神话故 事。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中 补贡生。殊途由于宦途困顿,晚 年绝意仕进,闭门著述。
瞑
窍楷
镌挠劣呵
芝兰 顺遂 迸裂 涧泉 獐鹿 猕猿 拖男挈女 音字
ɑ(列位呵) 呵
hē(笑呵呵)
3.同学默读课文,思考一下这篇文章主要 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石猴是从哪儿来的? 他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品词析句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
(句式中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石猴的 饮食、交友和起居,读起来朗朗上口。)
这山中正是石猴的什么? (家)
“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 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 一架桥梁。”
①请同学们找出石猴动作的字词并体味写作特点。 蹲、纵、跳、看
②从这些动作中你体味到石猴什么样的品质? (勇敢无畏,身手不凡,敏捷可爱……)
了解了石猴是怎样进入水帘洞的,它又是如何 让众猴兑现自己的承诺的呢?请大家找出关键的句 子。
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 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 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 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 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想象石猴说话的表情,有感情地朗读。说说现在 你感受到这是一只怎么样的石猴?
猴 + 神 + 人=神话人物
自读要求
1.对照课下注释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 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师生交流。 2.交流自学情况,汇总难懂的字词和句子,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词语与句子的意思。
五下语文电子课本-人教版

五下语文电子课本人教版《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电子课本共分为上下两册,下面是简要介绍和正文部分:第一册:本册共分为八个部分,分别是《语文真情》、《小学生的行为礼仪》、《祖国大好河山》、《古代文化》、《生命之美》、《乐器的魅力》、《说话的艺术》以及《赏析古诗词》。
正文:第一章是《语文真情》,主要介绍了语文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学习语文应该具备的态度和方法。
第二章是《小学生的行为礼仪》,主要介绍了小学生应该如何做人、怎样做一个受人喜欢的人等行为礼仪方面的知识。
第三章是《祖国大好河山》,主要介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如川江之美、山水之秀等。
第四章是《古代文化》,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古代文化,如古代诗词、戏曲、书画、音乐等。
第五章是《生命之美》,主要介绍了生命的各种形态和美好表现,如植物、动物等。
第六章是《乐器的魅力》,主要介绍了乐器的种类、结构、演奏技巧等。
第七章是《说话的艺术》,主要介绍了说话的艺术,如正确发音、流畅朗读等。
第八章是《赏析古诗词》,主要介绍了古代的诗词,如唐诗、宋词等。
第二册:本册共分为八个部分,分别是《请尊重原始森林》、《三字经》、《少年的世界》、《祖国的花朵》、《中国的名胜古迹》、《小说的魅力》、《歌曲的表现力》以及《绘画艺术》。
正文:第一章是《请尊重原始森林》,主要介绍了原始森林的重要性和需要保护的意义。
第二章是《三字经》,主要讲述了三字经的故事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它的意义和价值。
第三章是《少年的世界》,主要介绍了少年儿童的成长过程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第四章是《祖国的花朵》,主要介绍了祖国各地的花卉,帮助学生了解了植物的种类和分布范围。
第五章是《中国的名胜古迹》,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各大名胜古迹,如故宫、长城、西湖等。
第六章是《小说的魅力》,主要介绍了小说的种类、特点和阅读方法。
第七章是《歌曲的表现力》,主要介绍了歌曲的种类、表现力和艺术特点。
第八章是《绘画艺术》,主要介绍了绘画的种类、表现形式和美学特点。
2024年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2024年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古诗两首(《村居》、《晚春》)、散文《荷花》;2. 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寓言故事《守株待兔》、说明文《鲸》;3. 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古诗两首(《游园不值》、《江南春》)、散文《祖父的园子》;4. 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神话故事《羿射九日》、议论文《精卫填海》。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本册语文教材的基本知识,提高阅读、写作、口语表达能力;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历史、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如古诗的意境、散文的描写、说明文的条理等;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加强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作业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课文学习: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3.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难点,进行详细讲解;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强化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第一单元:课文村居、晚春、荷花;重点词语:清新、恬静、优美;板书结构:总分总。
2. 第二单元:课文守株待兔、鲸;重点词语:寓言、说明、逻辑;板书结构:总分。
3. 第三单元:课文游园不值、江南春、祖父的园子;重点词语:景色、赞美、亲情;板书结构:总分总。
4. 第四单元:课文羿射九日、精卫填海;重点词语:神话、勇敢、坚持;板书结构:总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仿写一首古诗;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一篇说明文。
2. 答案:读后感: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仿写古诗: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古诗知识,创作一首新诗;说明文: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说明文知识,介绍自己的家乡。
新部编版人教版小学5五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本课件目录第一单元 (1)1古诗三首 (2)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稚子弄冰 (3)村晚 (3)2祖父的园子 (4)3*月是故乡明 (8)4*梅花魂 (10)◎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13)◎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 (14)◎语文园地 (15)第二单元 (17)5草船借箭 (18)6景阳冈 (22)7*猴王出世 (27)8*红楼春趣 (30)◎口语交际:我们都来演一演...35◎习作:写读后感 (36)◎语文园地 (37)◎快乐读书吧 (39)第三单元 (41)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42)◎汉字真有趣 (43)◎我爱你,汉字 (47)第四单元 (53)9古诗三首 (54)从军行 (54)送元二使安西 (54)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55)10军神 (56)11青山处处埋忠骨 (60)12*清贫 (63)◎习作:他了 (65)◎语文园地 (66)第五单元 (69)13人物描写一组 (70)摔跤 (70)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71)两茎灯草 (72)14刷子李 (74)◎习作例文:我的朋友容容 (78)小守门员和它的观众们 (80)◎习作: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82)第六单元 (83)15自相矛盾 (84)16田忌赛马 (85)17跳水 (87)◎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 (89)◎语文园地 (90)第七单元 (93)18威尼斯的小艇.....................9419牧场之国 (97)20*金字塔 (99)金字塔夕照 (100)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100)◎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 (103)◎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104)◎语文园地 (105)第八单元 (107)21杨氏之子 (108)22手指 (109)23*童年的发现 (112)◎口语交际:我们都来讲笑话 (115)◎习作:漫画的启示 (116)◎语文园地 (117)识字表 (119)写字表 (121)词语表 (123)标*的是略读课文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全册精品PPT课件(927张)

联欢话别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 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
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
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 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 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 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 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 丝绸之路。
进入蒙古风情
1.读了课文,蒙古族同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体现在哪几方面,有关的语句很多,拿出笔把每小 节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划出来,同桌互相说说喜欢的原因?
蒙汉同胞情 深谊长
欢迎远客 亲切相见 热情款待 联欢话别
欢迎远客
把“飞”改成“跑”行吗?他们为什么 要跑得那么快?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 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 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 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 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 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热情款待
好客的主人是 怎样款待客人的? 他们联欢的节目 又是什么呢?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如豆腐摆上了,主 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 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子的手抓羊肉和奶酒。干部们向我 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 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儿,既大方,又稍有 点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 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 露出会心的微笑。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语文5.草船借箭优质精品公开课课件

故事背景
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 方,相互讨伐,史称“三国鼎立”。当时 曹操实力雄厚,刚刚打败了刘备,又派兵 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 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
战。孙权手下的大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 干,设下圈套,假意让他负责赶造十万支 箭,企图以造不成箭违误军令的借口加以 陷害,故事就这样发生了。
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 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 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 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 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 来报告我。”
周瑜阻挠诸葛亮造箭,是为了什么呢?
定诸葛亮的罪。 定诸葛亮的什么罪?
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古代立下军 令状如果完成不了,就是死罪。
dū 首都 都
dōu 都要
林林暑假去首都( dū )北京旅游, 给每个好朋友都(dōu)带了礼物。
妒忌曹督 委 鲁 遮 寨擂纳插
指导书写
整体感知
谁用草船向谁借箭? 诸葛亮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为什么要借箭? 周瑜借军情紧急,令诸葛亮在三天
之内造好十万支箭。
怎样借箭?
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巧施妙计用草 船向曹操“借箭”。
他明知是陷阱,为什么还要踏入陷阱? 因为当时刘备和孙权联合抗曹,诸
葛亮为了顾全大局。
齐读诸葛亮说的话,你觉得诸葛亮是一 个怎样的人?
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 主动入套。可见诸葛亮是一个从容镇定, 胸有成竹,心胸开阔的人。
第2课时
深入探究
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 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他说曹操不 敢派兵出来,曹操果然就不敢派兵出来; 他说三天后取箭,果然第三天就取回了 十万支箭。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56页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56页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1窃读记学习目标a.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b.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c.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2.自学生字新词.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第一课时直奔“窃读”.整体感知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2.整体感知课文.a.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b.认读生字词.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d.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品味“窃读”,感受渴望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1)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2)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4)结合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窃读”时,“我”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3.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a.课件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c.相机指导朗读.深悟“窃读”,回归整体观察课文插图,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答.)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书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让我们再次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怕”.第二课时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导人: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是怎样“窃读”的,请同学们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再读一读.2.学生自由读文.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我”窃读.合作探究,深入研读1.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课件显示):a.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b.交流课前搜集的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2.汇报交流.3.总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4.诵读句子.回归整体,理清层次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吗?2.尝试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积累内化,课外拓展1.自选感兴趣的、最欣赏的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并摘抄在作业本上.2.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过程学习目标认识本课生字.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课前准备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揭示课题.质疑问难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深入感悟,明白道理.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d.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积累运用.培养能力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拓展活动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书.3走遍天下书为侣学习目标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教学过程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2.抄有重点词句的小黑板.第一课时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从童年时的“窃读”,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他们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2.齐读课题.释题.(侣:伴侣.)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3.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4.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书上作批注.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2.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与大家交流读懂了什么.3.课件出示关键句子: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b.“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再充分说说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发表不同的见解.)4.齐读第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新东西”指的是什么.5.有感情地朗读第4~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第二课时激趣读文,深入感悟1.朗读课文第1~6自然段.2.自由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我”读那本书的方法到底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看出“我”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读.(抓住“首先、然后、最后”这三个表示顺序的词语感悟.)从这“一遍又一遍地读”,你们感受到什么?3.联系实际交流作者读书的方法.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说一说.4.默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除了把书比作一位朋友,还比作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这样比的好处是什么?5.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积累运用,升华认识1.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第7自然段,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2.思考交流: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说说如果有一本书陪伴你去旅游,你会怎样去读?(用上首先……然后……最后……)3.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拓展活动1.读一读“阅读链接”——《神奇的书》,把自己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2.向大家介绍你怎样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并说说你喜爱它的原因.布置作业1.背诵第7自然段.2.抄写生字词.3.完成课后“小练笔”.4我的“长生果"学习目标认识“扉、瘾”等12个生字.学生互相提醒认清字型,读准字音.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教学过程谈话导入1.同学们听说过“长生果”吗?(板书:长生果)吃了长生果会怎么样?板书课题,并指名读课题.2.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同学们要运用平时学到的方法自己读懂课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好自然段的序号.2.提醒需注意的字音:心扉的“扉”读第一声,水浒的“浒”不读许,过瘾的“瘾”是前鼻音,馈赠的“馈”声母是k.3.默读思考:“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到了哪些道理?找到有关的部分画下来.细读课文.感悟体会1.“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书是“我”的“长生果”.)2.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a.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板书:津津有味、如醉如痴、牵肠挂肚)(1)从作者这样读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非常喜欢书.)(2)指导朗读相关的句段.b.作者从作文中悟到了什么道理?读ll、14自然段.理解“别出心裁、呕心沥血”等词语.3.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并谈谈理解.4.作者为什么说书是“我”的“长生果”?(书像长生果一样,对我有好处.)为什么又把书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呢?(书是.-j-~流传下来的,我们通过读书可以知道过去发生的事情,书就像“长生果”一样不老.)积累语言.交流感受1.认真读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或段落,与同学交流体会.2.课外积累有关读书的格言警句.口语交际·习作一学习目标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课前准备自由组成小组开展“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激发兴趣,明确目标在这次“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组内讨论,人人参与1.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2.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检查、督促,要求人人发言.对个别表达、交流有困难的学生,可采用个别辅导或同学互助的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3.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4.推荐代表参加全班交流.为了使代表的发言能取得好的效果,小组成员可集体出主意、想办法,使发言的内容更全面、更精彩.全班互动,交流评价1.先集中分享各自的读书故事,再引导学生交流别人的读书经历.2.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自由交流评价,感受阅读的快乐.开展辩论.启迪思维1.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同学们摆事实、说道理,展开一次辩论.2.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指导、点拨.3.师总结: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第二、三课时习作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体会到读书带给我们的乐趣.大家的发言都各有见地.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选择一个角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阅读提示.明确要求投影出示习作内容:读书故事;采访记录;记一次辩论活动.试写初稿,反复修改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2.学生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3.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朗读佳作,共同赏评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誊写作文,制作小报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满意后抄写在作文本上.2.整理习作和收集到的资料,小组合作办一期以“读书乐”为主题的手抄报.回顾·拓展一学习目标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2.读背古诗句,积累古诗句,品味读书的好处及方法.课前准备查找有关介绍读书方法的资料.教学过程回顾“词语盘点”1.学生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2.组织记忆竞赛、抄写竞赛,引导学生积累本组所学词语.交流平台1.围绕教材中提示的不同角度,小组内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和体会.2.全班交流、展示.引导学生口头交流这段时间课外阅读的收获、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所了解的新的读书方法等,再把文字或其他形式的学习成果加以展示.日积月累1.激情导人.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素以乐学好读为高尚美德,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这方面的警句,激励我们做个热爱读书的人.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a.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b.尝试理解: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3.背诵名言.4.交流其他有关读书的名言学生收集的以及老师推荐的,拓展积累.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英)莎士比亚◆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联)高尔基◆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瑞士)凯勒◆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用书不难,能记为难.——张潮5.鼓励学生课后将自己喜欢的读书名言制作成书签.5古诗词三首学习目标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课前准备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游介绍,激趣导入(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我们介绍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川流不息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b.而“京口”不仅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if-件展示诗句.)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2.板书诗题,读题.3.过渡: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整体感知.直奔重点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4.指名交流.(我觉得诗写得很关,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赏析诗句.感悟诗境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4.同桌之间互读、练说.5.指数名学生说.6.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9.指名答.(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1◆.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近处( )的小草( )的柳树,远处( )的树林( )高山.(学生口述)11.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12.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13.指名答.(感受到春天里的“绿”有着层次关,远近各不相同;“绿”还写出了春天景物的变化……)14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15.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引导阅读“资料袋”,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16.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17.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多次,难道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18.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品评诗句.升华情感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指名答.)2.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3.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先好好读读古诗.4.学生上台指明.(老师点击课件,显示“钟山”的位置.)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5.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6.引导学生从“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又”“何时照我还”这些词句理解.(指名答.)7.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回归整体.深化体验1.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让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2.练习背诵.3.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这首诗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经瓜洲时所写.短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更让我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绿”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第二课时乐调情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2.听!来自远离家乡游子们的声声呐喊.故乡的云总是那样的白,故乡的人总是无比的亲!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胸中满溢的情怀呢?读入情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注意读准“意万重”“聒”.)3.看看诗词的题目,你能发现什么?(指名答.)4.这相同的两个“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复读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5.读了这么多遍,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说.(指数名答.)品悟情1.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默读,画出来.2.指名答.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满腹惆怅、心事重重的感觉.6.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指名答.)7.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小组内交流.8.引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9.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挂念.1◆.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齐读.)11.王安石见明月而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那么,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巧妙的藏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1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13.全班交流,师引导注重体会“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议深情1.学生任选一首配乐背诵.2.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指名答.)3.总结: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就不同.我们不可能到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我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得到!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含着对故乡的想念、对家乡的思念.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感人的诗词吧.记生字1.找到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2.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指名答.)3.指导书写: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写得左窄右宽.4.学生练写.6 梅花魂学习目标1.认识“魂、幽”等12个生字,会写“魂,缕”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幽芳、漂泊”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3.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课前准备1.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了解梅花的特点.2.自学生字词.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揭题1.(教师板书“梅花”二字.)你见过梅花吗?你知道梅花的品格吗? 学生相互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2.(教师板书“魂”字.)查字典说说“魂”字的意思.3.揭题释题.a.读课题,你的心中有疑问吗?b.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教师过渡语:是啊,梅花只不过是一种植物,它何来之魂?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解答心中的困惑.初读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2.小组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交流自读生字新词的效果.3.全班交流,指名分段读.4.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五件事:a.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常流眼泪.b.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珍惜,“我”不小心弄脏,他竞大。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5五年级下册(全册)优秀课件【ppt版】

理解词意
昼 出 耘 田 夜 绩 麻,词语理解:
昼---白天。
村 庄 儿 女 各 当 家。耘田---除去田里的杂草。
各当家---各人有自己的
童 孙 未 解 供 耕 织,活干。
童孙---幼童。
也 傍 桑 阴 学 种 瓜。未解---不懂得。
供---从事,参与。
傍---靠近。
桑阴---桑树下的阴凉处。
从第一首诗中我们不但体会到农村男女老 少都热爱劳动,还充满了乐趣;第二首诗让我 们感受到了田园之乐。
在古代也有许多文人墨客都很喜欢亲近大自然, 喜欢田园生活,如陶渊明、杨万里等。老师这里再 提供三首诗人们在田园生活中写下的诗让大家欣赏 学习 。
夏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黄尘行客汗如浆,少住侬家漱口香。
借与门前盘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
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田园诗
• 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 • 多以农村景物和农民、木人、渔父等人的劳动为题材。 • 风格清新淳朴。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jiá蝶飞。
理解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牧童
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了解作者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 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其诗自成 一体,称“诚斋体”。有《诚斋集》一百 三十三卷。他的诗通俗易懂,清新活泼, 富有生活情趣。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 称 “南宋四大诗人”。
理解诗意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反复诵读这两句诗,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 的画面?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整套ppt课件

《稚子弄冰》的后两句诗表现了儿童 怎样的情感变化?
开心、快乐→ 失望
板书设计
色:金 彩丝 银
稚
子 弄
形:金盆 银钲
天真可爱 自得其乐
冰 音:玉磬 玻璃碎地
诗歌小结
《稚子弄冰》描写了孩子们在冬天 的一场嬉戏,写出了孩子们的喜乐与失 望,体现了孩子们的快乐、自由。
“部编本”语文教材解读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背景。 (一)教材要体现国家意识、主流意识形态、党的认同,体现立德树人从娃娃抓起。 (二)体现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 学会学习、身心健康、实践创新。 (三)语文、道德与法制、历史三个学科教材统编是大趋势。 (四)“一标多本”教材质量参差不齐,“部编本”力图起到示范作用。 二、“部编本”教材的编写理念: (一)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 (二)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提倡全民阅读,注重两个延伸: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 延伸。 (三)加强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编研结合。 (四)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七个创新点: (一)选文创新:课文总数减少,减少汉语拼音的难度。 (二)单元结构创新——更加灵活的单元结构体制,综合性更强。 (三)重视语文
诗歌小结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 一)》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 及儿童学着大人耕田的情景, 展现了农家夏忙的场面。
稚子弄冰
走近作者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
州吉水(今属江西)人,与陆游、 范成大、尤袤并称“中兴四大家”。
主要作读
稚子弄冰
zhì 【宋】杨万里
稚 子/金 盆/脱 晓 冰 , 彩 丝/穿 取/当 银 钲 。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

《猴王出世》
了解背景
明朝,花果山上,孙悟空出生
人物性格
孙悟空勇敢好斗,机智敏捷,胸怀大 志
故事情节
猴王出世、学艺、大闹天宫、被压五 行山
主题思想
表现了孙悟空的英雄形象和反抗精神
《语文百花园三》
内容概述
学习目标
本单元主要学习成语、对联、谜语等中华 传统文化
通过学习本单元课文,了解传统文化知识 ,提高文化素养
这篇文章回忆了作者童年时在祖父园子里的快乐时光,表达了对童年美好回忆的 怀念和对祖父的感激之情。
详细描述
本文通过描写祖父园子里的景物和作者在园子里的活动,展现了一个充满快乐和 温馨的童年。同时,通过描写作者对祖父的感激之情,强调了家庭亲情的重要性 。
《童年的发现》
总结词
本文讲述了作者童年时发现一个昆虫的秘密,展现了他对自 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掌握成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对联的规则 和特点,理解谜语的含义和猜法
能够正确运用成语进行语言表达,能够欣 赏对联的韵律美和意境美,能够根据谜语 提示正确猜出答案。
06
第二单元 略读课文
《编故事》
• 总结词:发挥想象力,创编自己的故事
《编故事》
详细描述 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编自己的故事
人物性格
诸葛亮足智多谋,曹操多疑, 周瑜嫉妒
故事情节
草船借箭的原因、准备、实施 、成功
主题思想
表现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胸 有成竹
《景阳冈》
了解背景
元末明初,天下大乱,武松参 加梁山起义
人物性格
武松勇猛无畏,豪爽乐观,酒 量惊人
故事情节
景阳冈打虎、怒杀西门庆、血 刃潘金莲、斗杀蒋门神
2024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2024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024年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内容介绍2024年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标准教材之一,为五年级学生提供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资源。
本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语文学科的各个方面,包括识字、阅读、写作、文学欣赏等内容。
下面将逐一介绍本教材的主要内容。
一、识字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五年级学生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教材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课文,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各种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教材中的识字内容既包括常用字,也包括一些生僻字,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和练习,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提高识字水平。
二、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教材通过选取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课文,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课文的内容涉及人物故事、自然科学、历史文化等各个领域,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教材中还配有丰富的阅读理解题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写作写作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环节。
本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丰富的写作练习,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教材中的写作内容包括作文、日记、信件、描述等多种形式,涵盖了生活、学习、游戏、阅读等各个方面,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习惯。
四、文学欣赏文学欣赏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本教材选取了一系列经典的文学作品,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魅力。
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童话等多种形式,内容丰富多样,引导学生体验文学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总结起来,2024年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通过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识字、阅读理解、写作和文学欣赏四个方面的内容相辅相成,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和欣赏能力。
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学习教材中的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二)1.古诗三首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名师来指导〕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了解诗的意思,反复有感情地诵读诗歌,然后一边读一边想象诗的画面,最后抓住三首诗的具体景物将三首诗背诵下来。
默写古诗时要关注生字,注意较难字。
2.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答案大家找〕(1)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但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2)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脱下,用彩丝把冰块穿起来当银钲。
(3)那小牧童横坐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
●小练笔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答案大家找〕示例:《村晚》改写夏末秋初,乡村的傍晚真美!雨过天晴,池塘里涨满了水,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小鱼在水中快活地游来游去。
池塘边的青草和水中的芦苇长得十分茂盛,有的尖叶上还滚动着晶莹剔透的水珠。
夕阳西下,与两座山相连接,这景色连同小桥和岸边的树木一起倒映在池塘中,随着池中细小的波纹晃荡着,起伏着。
柳荫下,慢悠悠地走来了一头黄牛,它拍打着尾巴,“哞哞”叫着,似乎在赞叹傍晚的美丽景色呢!仔细一看,牛背上还横坐着一个牧童,他头戴草帽,身披一件小褂子,腰间系一条棕色腰带,合身的短裤和那双草鞋搭配得恰到好处。
忽然,一阵稚嫩却悦耳的笛声传来,它时而婉转,时而悠扬,时而高亢,时而低沉,似乎不成曲调,就这样无忧无虑地跳着,奔向前方。
小牧童的身影渐渐消失在暮色里,只有那跳跃的笛音,仍然隐隐约约地在淡淡的暮霭里飞翔。
2.祖父的园子1.默读课文。
说说“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答案大家找〕“我”和祖父在园子里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水,“我”还在园子里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睡觉。
特别之处:祖父的园子里不但动植物齐全,而且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的。
语文人教版5年级下册

语文人教版5年级下册一、课本结构与单元主题。
1. 第一单元:童年往事。
- 主题:围绕童年生活展开,通过不同的文章展现童年的欢乐、趣味、难忘等特点。
2. 第二单元:古典名著之旅。
- 主题:引导学生走进中国古典名著,感受名著的魅力。
- 学习要点:了解古典名著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人物形象,学习古代白话文的语言特点,如一些词语的特殊用法(“却把大虫吓唬我”中的“把”字用法),同时要学会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3. 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 内容:这是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分为“汉字真有趣”和“我爱你,汉字”两部分。
- 学习目标:通过活动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造字方法(象形、会意、形声等),感受汉字的趣味性,如字谜、谐音歇后语等。
同时,培养对汉字的热爱之情,认识到汉字的文化价值,了解汉字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 活动建议:可以开展猜字谜比赛、收集谐音笑话、调查街头错别字等活动,通过实践增强对汉字的认识。
4. 第四单元:家国情怀。
- 主题:以家国情怀为核心,展现不同时期人们对国家、对家乡的热爱与忠诚。
- 情感教育:通过本单元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体会到个人与国家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5. 第五单元:人物描写一组。
- 主题:聚焦人物描写,通过不同的文章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 写作指导:学习从多个角度描写人物,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通过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
6. 第六单元:思维的火花。
- 主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能力。
7. 第七单元:异域风情。
- 主题: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风土人情,拓宽学生的视野。
- 文化理解:通过学习本单元,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地理风貌等,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
8. 第八单元:幽默和风趣。
- 主题:感受文学作品中的幽默和风趣。
- 语言品味:体会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效果,学习在自己的写作和表达中运用幽默的元素,使文章更具吸引力。
二、基础知识积累。
5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

5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
一、课本结构与单元主题。
1. 课本结构。
- 全书共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展开教学内容,包括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板块。
2. 单元主题示例。
二、字词积累。
1. 生字。
- 每个单元都有需要重点掌握的生字。
例如第一单元的“昼、耘、桑”等字。
要注意生字的读音、书写笔顺和字形结构。
“昼”是上下结构,读音为“zhòu”,表示白天;“耘”也是左右结构,读音“yún”,和农业劳作有关。
2. 词语。
- 积累课本中的词语,像描写童年生活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形容古典名著中人物特点的“神机妙算(形容诸葛亮)、豪放勇武(形容武松)”等。
同时要掌握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一词多义等知识。
如“神机妙算”的近义词是“料事如神”,反义词是“无计可施”。
三、句子学习。
1. 修辞手法。
2. 描写方法。
四、阅读理解。
1. 概括文章内容。
2. 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五、口语交际与习作。
1. 口语交际。
- 每个单元的口语交际都有不同的话题。
如有的单元是“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要求学生采访长辈的童年生活,在这个过程中要学会有礼貌地提问、认真倾听并做好记录等交际技巧。
2. 习作。
- 根据单元主题进行习作练习。
像描写童年趣事的习作,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描写人物的习作要抓住人物的外貌、性格、行为等特点来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子中蜜蜂、蝴蝶、蜻蜓、蚂 蚱,自由飞舞;花儿、草儿、树 儿、瓜儿,生机勃勃;蓝天、白 云、清风,悠悠洒洒……我在这 片乐土上放飞童心,无拘无束, 自然的人性与天真的童年相映成 趣。请你写几句简短的话,也来 赞一赞祖父的园子。
1 观赏小昆虫,大榆树
“
祖 父
我 2 跟随外祖父栽花,拔草,种菜,
铲地
3 把狗尾草当谷穗留下不铲除
”
的 4 摘吃黄瓜,追蜻蜓,玩蚂蚱 5 用瓢舀水往天空扬
的
园 6 沐浴阳光,感受花、鸟、果、 子 虫的自由
7 用草帽遮脸睡觉
乐 园
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表达感受
人教版小学五年语文下册
(zhà)(蚂蚱) (wLeabharlann ng()嗡嗡)蚱嗡
(kěn)(啃咬) (yīng)(樱花)
啃
樱
(bàng)(蚌壳) (dū)(嘟囔)
蚌
嘟
(wō)(倭瓜) (piáo)(瓜瓢)
倭
瓢
“我”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跟着祖父 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当然 这都是童年游戏的内容,不是真正的劳作,是“乱 闹”,至于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 更是孩童的游戏了。玩闹累了,就在园子里睡下。 当然,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 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他允许 孩子随便玩闹,对孩子倾尽了爱心和耐心。他的爱 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 有了孩子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正是因为作者 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里,一切才是 自由的,快乐的,甚至是充满梦幻色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