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丝状菌膨胀如何控制有这4种手段
污泥膨胀的原因及控制措施_武秀琴
污泥膨胀一直是活性污泥法水处理工艺运行管理中世界性难题之一。
其主要特点为:(1)普遍性,存在于各种类型的活性污泥工艺中,间歇式曝气池工艺也不例外。
(2)危害较严重,一般难以控制。
污泥膨胀使得污泥流失,降低了处理能力使出水质量恶化,甚至导致处理工艺无法运行。
而且一旦发生难以控制和迅速恢复。
(3)发生率较高,在美国有60%的城市污水厂每年发生污泥膨胀,我国的发生率也很高,上海几乎所有的城市污水及工业废水处理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泥膨胀问题[1]。
因此,在20世纪70年代后特别是近20年来,世界各国相继就污泥膨胀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许多新研究成果。
1污泥膨胀的类型污泥膨胀一般分为两大类,丝状菌性污泥膨胀和非丝状菌性污泥膨胀。
前者由活性污泥中丝状菌过度繁殖导致膨胀;后者主要在污水温度较低,污泥负荷较高的条件下,细菌吸收大量营养物,但代谢慢而积累大量高粘性多糖物质使污泥中结合水异常增多,比重减轻,SVI值很高,压缩性能恶化引起膨胀。
在发生污泥膨胀的污水处理厂约90%以上属于丝状菌性污泥膨胀。
因此,本文重点研究丝状菌性污泥膨胀问题。
2污泥膨胀的影响因素2.1污泥膨胀中丝状菌种类目前在活性污泥中发现的丝状菌有30多种,由于尚有部分丝状菌未获得鉴定。
常见的有十几种,世界各地膨胀污泥中出现最频繁的丝状菌有:微丝菌、发硫菌、软发菌、浮游球衣菌、0092型、0961型、0041型、0675型、1701型、021N型。
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污水中有所差异。
在食品加工中有:0041型、0092型、1701型、球衣菌;在化工废水中主要为:微丝菌、021N型、0041型、诺卡氏菌、软发菌;在啤酒废水中主要为0041型、021N型、0092型、1701型。
2.2污水的种类和性质污水的水温、pH值、营养成分的含量等对污泥膨胀有明显的影响。
研究表明:含有易生物降解和溶解的有机成分的污水,如:酿酒废水、乳品废水、石化废水和造纸废水[2]等容易污泥膨胀;糖类物质过多的废水容易出现丝状菌污泥膨胀,过量的碳源使微生物不能充分利用而转变为多聚糖类胞外贮存物,这种贮存物是高度亲水性化合物,易形成结合水,影响污泥的沉降性能。
控制丝状菌膨胀的4种方法
控制丝状菌膨胀的4种方法丝状菌是一类常见的微生物,它常生存在食物、土壤、灌木等环境中。
尽管丝状菌有助于土壤健康和营养循环,但在一些情况下,过度生长的丝状菌可能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控制丝状菌的膨胀。
本文将介绍四种控制丝状菌膨胀的方法。
1.温度控制:丝状菌的生长受温度的影响很大。
根据不同种类的丝状菌,有不同的最适生长温度。
一般来说,丝状菌在20-35摄氏度的温度下生长最为迅速。
因此,通过控制环境温度,可以有效地控制丝状菌的膨胀。
例如,对于一些食品和饮品加工工厂,可以通过调整生产车间的温度来控制丝状菌的生长,从而防止产品被丝状菌污染。
2.酸碱调控:丝状菌对酸碱度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调整环境的酸碱度可以有效地控制丝状菌的生长。
在高酸或高碱环境下,丝状菌的生长速率会受到限制。
例如,在农业领域,可以在土壤中添加酸性或碱性物质来调节土壤pH值,从而控制丝状菌的生长。
3.化学控制:化学药剂是一种有效控制丝状菌膨胀的方法。
合理使用杀菌剂和抑菌剂,可以有效地控制丝状菌的生长。
一些广谱抗生素如四环素和链霉素可以抑制丝状菌的生长。
此外,一些化学物质如过氧化氢和甲醛也可以作为杀菌剂使用。
当然,在使用化学药剂时,需要谨慎选择,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4.生物控制:除了以上的物理和化学方法,生物控制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一些特定的细菌、真菌和病毒可以用来控制丝状菌的生长。
例如,一些种类的真菌如白僵菌和绿僵菌可以感染丝状菌并分解其细胞结构,从而控制其生长。
此外,一些特定的细菌如枯草杆菌也可以产生抑菌物质,从而抑制丝状菌的生长。
与化学药剂相比,生物控制更加安全可靠,并且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总结起来,控制丝状菌膨胀的方法主要包括温度控制、酸碱调控、化学控制和生物控制。
这些方法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结合使用,以实现更好的丝状菌控制效果。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合理调配资源,以确保控制丝状菌膨胀的目标得到有效实现。
磷缺乏引起的非丝状菌活性污泥膨胀
磷缺乏引起的非丝状菌活性污泥膨胀总述:在进水中BOD/P为100/0.8的条件下,污泥的沉降性能能够保持良好,出水中悬浮物少,SVI在80mL/g左右。
当进水中BOD/P分别为100/0.6和100/0.3时,发生高含水率黏性菌胶团过量生长引起的非丝状菌污泥膨胀。
通过对这一膨胀的控制研究发现,进水中有机负荷越高,污泥膨胀恢复得越快。
在进水中BOD/P为100/0.4的条件下,发生严重的非丝状菌污泥膨胀。
出现大量高含水率的细胞外多聚物。
但是这一严重的非丝状菌膨胀在投加充足的磷源后,正常的负荷条件下即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当进水中BOD/P从正常的100/1变为100/0.6时,SVI值缓慢上升,经过100多个周期的运行,SVI升高至SVImax为265mL/g,发生污泥膨胀在SVI值持续上升的过程中,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种属发生了变化。
在SVI从开始的70mL/g升高到170mL/g左右这一过程中,丝状菌数量逐渐增加并成为活性污泥中的优势菌种。
镜检观察此时的丝状菌的丝体多为笔直,伸出菌胶团外干扰了污泥絮体的沉淀和压实,导致污泥沉降性能较差。
随着反应周期数的增加,这种丝体笔直的丝状菌数量逐渐减少,污泥絮体黏性增加,菌胶团分泌大量高含水率的黏性物质,使污泥的沉降性能进一步恶化。
这时,丝状菌仍然存在,只是数量较少,且种类发生改变,出现丝体蜷曲的丝状菌。
SVI上升到265mL/g左右即一直维持在此值基本不变,发生非丝状菌膨胀。
当进水中BOD/P从100/1变为100/0.4时,在前40多个周期的运行中,SVI 上升较为缓慢,SVI从最初的85mL/g升至185mL/g.然而,在50个周期后,SVI 突然出现大幅度的迅速升高,仅10个周期,就从220mL/g升到500mL/g以上,发生严重的非丝状菌膨胀,其VSVI最高达到7.51mL/(g·T).在SVI逐渐上升的过程中,污泥微生物中一直都是菌胶团细菌占优势,存在少量丝体蜷曲的丝状菌.此时,菌胶团细菌分泌的胞外多聚物的含水率明显增高,这使得污泥结构更加松散,其比重接近于水的比重,污泥絮体的沉降性能严重恶化,沉降速率极其缓慢,上清液呈乳浊状。
污泥膨胀的控制措施有哪些
污泥膨胀的控制措施有哪些控制污泥膨胀措施大体可分成三类。
一类是临时控制措施,第二类是工艺运行控制措施,第三类是永久性控制措施。
临时控制措施有哪些?答:临时控制措施主要用于控制由于临时原因造成的污泥膨胀,防止污泥流失,导致出水SS超标或污泥的大量流失。
临时控制措施包括絮凝剂助沉法和杀菌剂杀菌法两种。
絮凝剂助沉法一般用于非丝状菌引起的污泥膨胀,而杀菌法适用丝状菌引起的污泥膨胀。
(1)絮凝剂助沉法是指向发生污泥膨胀的曝气池中投加絮凝剂,增强活性污泥的凝聚性能,使之容易在二沉池实现泥水分离。
混凝处理中的絮凝剂一般都可以在此时应用,常用的絮凝剂有聚合氯化铝、聚合氯化铁等无机絮凝剂和聚丙烯酰胺等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絮凝剂可加在曝气池的进口,也可投在曝气池的出口,但投加量不可太多,否则有可能破坏细菌的生物活性降低处理效果。
使用絮凝剂时,药剂投加量折合三氧化二铝为l0mg/L左右即可。
(2)杀菌法是指向发生膨胀的曝气池中投加化学药剂,杀死或抑制丝状菌的繁殖。
从而达到控制丝状菌污泥膨胀的目的。
常用的杀菌剂如液氯、二氧化氯、次氯酸钠、漂白粉、过氧化氢等都可以使用。
实际加氯过程中,应由小剂量到大剂量逐渐进行,并随时观察生物相和测定SVI值,一般加氯是为污泥干固体重的0.3%~0.6%,当发现SVI值低于最大允许值或镜检观察到丝状菌菌丝溶解,应当立即停止加药。
投加过氧化氢对丝状菌有持续的抑制作用,过低不起作用,过高会导致污泥氧化解体。
调节运行工艺措施有哪些?答:调节运行工艺控制措施对工艺条件控制不当产生的污泥膨胀非常有效。
具体方法如下:(1)在曝气池的进口加黏土、消石灰、生污泥或消化污泥等,以提高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和密实性。
(2)使进入曝气池的污水处于新鲜状态,如采取预曝气措施,使污水尽早处于好氧状态,避免形成厌氧状态,同时吹脱硫化氢等有害气体。
(3)加强曝气强度,提高混合液溶解氧浓度,防止混合液局部缺氧或厌氧。
(4)补充氮、磷等营养盐,保持混合液中碳、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平衡。
污泥膨胀的原因及控制方法
污泥膨胀的原因及控制方法活性污泥法的关键技术是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好坏,它直接影响了出水水质,而污泥膨胀是恶化处理水质的重要原因。
其表观现象是活性污泥絮凝体的结构与正常絮凝体相比要松散一些,体积膨胀,含水率上升,不利于污泥底物对污水中营养物质的吸收降解,并且影响后续工序的沉淀效果。
一般从以下三个方面定义污泥膨胀:沉降性能差,区域沉降速度小;污泥松散,不密实,污泥指数较大;由丝状菌引起的污泥膨胀中,丝状菌总长度大于1×104 m/g。
一、污泥膨胀的分类污泥膨胀分为丝状菌膨胀和非丝状菌膨胀两类。
其中90%是由丝状菌引起的,只有10%左右是由非丝状菌引起的。
活性污泥系统中的生物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理想的絮凝体沉淀性能好,丝状菌和菌胶团细菌之间相互竞争,相互依存,絮体中存在的丝状菌有利于保护絮体已经形成的结构并能增加其强度。
但是在污泥膨胀诱因的诱发下,丝状菌在和菌胶团的竞争中占优,大量的丝状菌伸出絮凝体,破坏其稳定性。
可辨识的污泥膨胀絮体有两种类型:第一类是长丝状菌从絮体中伸出,此类丝状菌将各个絮体连接,形成丝状菌和絮体网;第二类具有更开放的结构,细菌沿丝状菌凝聚,形成细长的絮体。
二、丝状菌污泥膨胀的原因(1)原水中营养物质含量不足。
活性污泥法处理污(废)水的过程,就是污泥中的微生物种群不断地吸收、利用水中污染物,在自身增殖的同时,将污染物加以降解的过程。
随反应的进行需要多种营养物质保证其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并维持生物的动态平衡和活动。
若微生物的食物不足,会使低营养型微生物丝硫细菌、贝氏硫细菌过度繁殖,在与菌胶团细菌的竞争中占优。
(2)原水中碳水化合物和可溶性物质含量高。
丝状菌与其它菌种相比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它对高分子物质的水解能力弱,较难吸收不溶性物质。
所以,当废水中含有较多量的可溶性有机物时,有利于底物中丝状菌的繁殖。
此外,废水中含过多量的糖类碳水化合物时,诸如球衣菌属的丝状菌能直接将葡萄糖、乳糖等糖类物质作为能源加以吸收利用,同时分泌出高粘性物质覆盖在菌胶团细菌表面,从而大大提高了污泥的水结合率。
活性污泥膨胀的原因和对策
活性污泥膨胀的原因和对策在污水运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污泥膨胀的问题,可以看到的现象就是污泥结构松散,泥水分离困难,上清液浑浊等,从指标上分析就是出水COD氨氮均有上升趋势。
污泥膨胀分为丝状菌污泥膨胀和非丝状菌污泥膨胀。
一、丝状菌污泥膨胀引发丝状菌污泥膨胀的原因就是字面意思由于丝状菌的过量繁殖引发的污泥膨胀。
主要判断依据有:(1)沉降比很高,污泥指数(SV30/污泥浓度*10)>200。
(2)镜检菌胶团周边丝状线条很多。
(3)长时间观测,做沉降比时发现泥层厚度逐渐升高(可到90%以上),上清液比较清澈,无大量悬浮物存在,污泥浓度没有多大变化。
(4)好氧池溶解氧长期处在2mg/L以下甚至1以下。
引发丝状菌污泥膨胀的原因目前比较公认的就是溶解氧不足,来水PH长期偏低,或水温长期偏高,在个别案例中,由于特殊有机物的存在也可以引发丝状菌的膨胀。
应对方法:(1)提高溶解氧至2mg/L以上,调整初期可以控制溶解氧至4mg/L左右,后续在慢慢降低。
还有一点就是出现这种情况查看要查看曝气是否均匀,溶解氧的检测要多点位进行。
(2)若PH较低,调至7.5-8(3)若水温高,需增加冷却系统。
二、非丝状菌污泥膨胀就是镜检比你未发现丝状菌的存在,但是沉降比很高污泥浓度变化不大。
主要判断依据有:(1)污泥感官比较细碎,悬浮碎污泥较多,甚至污泥中有气泡夹杂。
(2)沉降比泥层高,上清液浑浊。
(3)镜检污泥絮体较小,菌胶团内部分泌出很多粘性较高的糖类物质。
引发非丝状菌污泥膨胀的原因:(1)营养比失衡,造成活性污泥中菌胶团内部活性降低。
(2)有毒物质混入,造成菌胶团结构瓦解。
(3)大量无机不溶物混入系统,也容易诱发非丝状菌污泥膨胀。
应对措施:(1)检测原水氮磷含量,对于缺少的微量元素按照COD:N:P=100:5:1进行补充,或者补充生活污水量。
(2)补充新的活性污泥,对系统进行闷曝。
(3)查找原水是否存在有毒物质混入。
若长期存在有毒物质过去,需增加高级氧化工艺。
污泥膨胀概述及控制方法
128城市地理污泥膨胀概述及控制方法李倩李宾祥刘振超(青岛理工大学,山东青岛266033)摘要:污泥膨胀是采用活性污泥法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普遍存在的问题,污水处理系统受污水水质条件、环境因素以及运行条件的影响,如污水的种类、成分、浓度、水温、负荷、溶解氧、pH值等因素都可能引起污泥膨胀;然后根据引起活性污泥污泥膨胀的因素选择恰当的控制方法,主要包括投加药剂法和环境调控和代谢机制控制法。
关键词:活性污泥法;污泥膨胀;水质条件;环境条件1.污泥膨胀定义活性污泥膨胀主要包括丝状菌和非丝状菌两种类型的膨胀。
其中,丝状菌膨胀由于活性污泥中丝状菌的大量生长,大量的菌丝从活性污泥絮凝体结构中伸出,导致污泥絮体结构异常松散,活性污泥沉降性能恶化,严重时导致二沉池活性污泥的大量流失,生物降解过程无法正常进行,出水水质恶化[1]。
非丝状菌膨胀又称粘性膨胀,活性污泥在负荷较高的条件下,菌胶团摄取了大量营养物质,活性污泥来不及分解代谢,在微生物细胞外积累了大量高粘性的多糖,使得活性污泥中结合水含量不断增加,进而引起污泥比重的逐渐下降,最终导致污泥沉降性能恶化[1]。
2.污泥膨胀的影响因素活性污泥系统运行过程中,影响污泥膨胀的因素很多,大体分为废水水质、环境因素和运行条件等方面。
2.1污水水质(1)碳水化合物丝状菌相比于菌胶团细菌而言可以利用大分子物质,当废水中可溶性有机物含量较高时,会促进丝状菌的繁殖最终导致丝状菌膨胀;而当污水中悬浮固体少,溶解性和易降解的有机物组分较多,细菌利用后会产生更多的高粘性多糖类物质而引发非丝状菌膨胀[2]。
(2)氮和磷营养物质若相对BOD5,N、P的含量不足时,丝状菌摄取营养物质能力强于胶团菌,丝状菌繁殖生长导致系统污泥膨胀。
此外,如果污水中小分子的烃类、糖类、有机酸等基质含量较高,活性污泥微生物代谢产物中高粘性物质如多糖含量就会增加,导致非丝状菌膨胀的发生[2-3]。
(3)废水水质如果废水在储存或排水管道、初沉池中停留时间过长,一方面由于长时间贮存的废水,废水中的微生物使得难溶解性物质转变为可溶性物质,大分子变为小分子物质,这样的废水更容易引起污泥膨胀;另一方面,废水中的含硫物质在厌氧条件下被微生物分解产生硫化氢,易引起丝状菌膨胀[3]。
控制丝状菌污泥膨胀的方法
控制丝状菌污泥膨胀的方法①采用化学药剂杀灭丝状菌丝状菌因同环境接触表面积大,故对药物较为敏感,在加药剂量合适时,可做到既杀灭丝状细菌,又不至于过多地损伤菌胶团细菌,在丝状菌明显受到抑制后即可停止加药,并投加合适营养,采取适当复壮措施。
常用的药物及剂量如下:漂白粉量按有效氯为MLSS的0.5~0.8%投加;投加液氯或漂白粉,使余氯为1mg/L时球衣菌30’死亡;余氯为0.5mg/L时球衣菌经120’死亡。
加废碱液,使曝气池pH上升至8.5~9.0左右,维持一段时间后,镜检可见丝状菌萎缩、断裂。
上述方法在生产中应用时,最好先通过小样试验,以确定合适的投加剂量。
由于微生物具有较强的变异能力,在多次使用同一药物后,丝状菌往往会产生适应性,并导致方法的失败。
②改变进水方式及流态对容易膨胀的废水,应避免采用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CMAS)推荐选用流态为推流式(PFR)或批式(SBR)活性污泥法。
J. H. Rensink 对上述三种进水方式及流态进行了平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SBR、PFR中丝状菌数量少、污泥的SVI值低,而CMAS中丝状菌数量多、污泥的SVI值高,污泥呈严重的膨胀状态。
③改变曝气池构型……。
④控制曝气池的DO模仿厌氧、好氧区的A/O工艺(Anoxic/Oxic process)来防止污泥膨胀。
(兼氧段不曝气,且保证有足够的反应时间)⑤调节废水的营养配比对因缺乏N、P而引起SVI值上升、造成污泥膨胀的处理系统,须在进水中追加N、P。
我们于1972~1976年在处理某染色厂的废水过程中,当出现污泥膨胀时分别投加尿素、含氮量高的污泥消化池上清液或腐化污泥后,取得了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在污泥发生膨胀时我们应及时改变曝气池中微生物所处的环境条件,在有两大类微生物──菌胶团细菌和丝状细菌共存并相互竞争的污泥体系中,创造适合于菌胶团细菌生长的环境条件,使丝状菌得不到优势生长,以达到改善污泥沉降压缩性能、控制或预防污泥膨胀的目的。
污泥膨胀的解决方法
污泥膨胀的解决方法什么是污泥膨胀污泥膨胀是活性污泥处理工艺中常见的一种异常现象,是指活性污泥沉降性能恶化,随二沉池出水流失。
发生污泥膨胀时,活性污泥SVI值(1 g干污泥所占体积,ml/g)超过150时,预示着活性污泥即将或已经为膨胀状态,应当立即采取控制措施。
污泥膨胀可以分为丝状菌膨胀和非丝状菌膨胀两大类。
前者是因为污泥中丝状菌过度繁殖,后者是因为菌胶团的细菌本身生理活动异常。
两类污泥膨胀的各自成因分析正常环境下,菌胶团的生长率远大于丝状菌,不会出现丝状菌过度繁殖的情况,但出现下列情况时,会引起丝状菌膨胀:1.进水有机物太少,导致微生物食料不足;2.进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不足;3.pH偏低;4.曝气池溶解氧含量太低;5.进水水质或水量波动大,对微生物造成冲击;6. 进入曝气池的污水因“腐化”产生较多的H2S(超过2mg/L)时,导致丝状硫黄菌过度繁殖;7. 丝状菌大量繁殖适宜温度为25~30℃,故而夏季容易发生丝状膨胀。
而非丝状菌膨胀本质是由于菌胶团细菌本身生理活动异常,原因有以下两条:1.进水含有大量溶解性有机物,但缺乏足够的氮、磷等营养物,此时菌胶团表现为“吃坏了”,分泌大量多聚糖类代谢物(含大量亲水羟基,使活性污泥呈凝胶状,表现为黏性膨胀;2. 进水中含有大量有毒物质,菌落中毒,不能分泌足够的粘性物质,无法形成絮体,不能在二沉池分离或者浓缩,此时活性污泥表现为离散型膨胀。
曝气池污泥膨胀的解决办法解决办法分为三类:临时控制、工艺运行控制、永久性控制。
临时控制法该法主要用于临时原因(水量与水质波动等)造成的污泥膨胀,分为絮凝剂法和杀菌剂法。
絮凝剂法用于非丝状菌引起的膨胀,药剂投加量折合Al2O3为10mg/L左右。
杀菌剂法用于丝状菌引起的膨胀,常用的杀菌剂有二氧化氯、次氯酸钠、漂白粉,加氯量为污泥干固体重的0.3%~0.6%,加药时要观察生物相并测定SVI值,当SVI值在最大允许范围内时,应停止加药。
污水厂应对污泥膨胀的技术管理(下)
污水厂应对污泥膨胀的技术管理(下)活性污泥膨胀的中篇讨论了活性污泥膨胀中的丝状菌膨胀,在现阶段的污水厂工艺中,针对除磷脱氮工艺进行了选择区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丝状菌的膨胀出现的机率,但是很多污水厂仍然持续的出现污泥膨胀,即使采用了对丝状菌很有控制作用的A2O的工艺的污水厂,也有污泥膨胀的情况出现。
这种膨胀在镜检下没有过多的丝状菌,但是沉降性能也较差,这种膨胀称为非丝状菌膨胀。
污泥膨胀的技术管理的下篇,我们来讨论下非丝状菌的污泥膨胀。
活性污泥的非丝状菌的膨胀在学术界的认为主要原因是来自于EPS(ExtracellularPolymeric Substances)--细胞外聚合物。
污水处理的过程中,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需要活性污泥的絮凝体,这些絮凝体由微生物形成絮凝物质或者生物膜构成。
细胞外聚合物物质(EPS)是絮凝体中生物膜和絮凝物中的粘合剂。
一般来说EPS由多糖,蛋白质,DNA和腐殖质组成,可以附着在细胞上(荚膜)或溶液中游离(非荚膜)。
在典型的活性污泥絮凝体中,EPS要占到总有机物质的50-90%。
可以说在活性污泥的絮凝体中,EPS和丝状菌起的作用都很重要,EPS起到细胞膜和絮凝体的粘结剂的作用,而丝状菌起到活性污泥絮凝体中的骨架作用,但是和丝状菌一样,丝状菌大量繁殖会导致絮凝体之间形成桥接作用,导致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变差。
EPS大量产生的时候,会在絮凝体周围分布大量的粘性物质,这些过量的粘性物质导致活性污泥的絮凝体沉降困难,并在表面形成油状物质分布。
这也是非丝状菌膨胀的主要成因,在很多采用有选择区的活性污泥法中的工艺中,这种非丝状菌的膨胀比较普遍存在。
由于非丝状菌的膨胀和丝状菌膨胀表现不一样,只是通过显微镜观察活性污泥絮凝体的丝状菌的分布是无法判断非丝状菌的膨胀的,EPS从显微镜下观察和絮凝体周边的絮状物区别不大,很难界定EPS 生长是否过量,因此对EPS的光学显微镜观察需要进行特殊的操作。
非丝状菌膨胀解决方法
非丝状菌膨胀解决方法1. 引言1.1 什么是非丝状菌膨胀非丝状菌膨胀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问题,通常表现为皮肤局部红肿、瘙痒、局部变软等症状。
它是由非丝状菌引起的一种真菌感染,主要发生在湿热环境下或个人卫生不佳的情况下。
非丝状菌膨胀多发生在腋窝、脚趾间、腹股沟等部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非丝状菌是一种分枝孢子菌,在人体的皮肤、黏膜等处均可生存繁殖。
当身体免疫力下降或皮肤受损时,非丝状菌便有机会引发感染。
此时,患者应及时进行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非丝状菌膨胀属于常见的真菌感染病症,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干燥清洁,穿透气舒适的衣物,避免潮湿环境的长时间接触,可以有效预防非丝状菌膨胀的发生。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非丝状菌膨胀,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1.2 为什么需要解决非丝状菌膨胀非丝状菌膨胀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感染病,主要是由于非丝状菌在人体内的大量繁殖引起的。
这种感染会导致病人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包括发热、头痛、乏力等。
需要解决非丝状菌膨胀,主要是为了避免其给患者带来的身体不适和疾病风险。
非丝状菌膨胀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还有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危及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及时有效地解决非丝状菌膨胀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检测、预防和治疗非丝状菌膨胀,可以有效降低病人的感染风险,减轻病情,提高治愈率,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解决非丝状菌膨胀是当前医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医护人员们责无旁贷的任务。
2. 正文2.1 检测非丝状菌膨胀的方法非丝状菌膨胀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问题,识别和检测非丝状菌膨胀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来检测非丝状菌膨胀:1. 皮肤检查:医生可以通过检查患者的皮肤来确定是否有非丝状菌膨胀的症状。
这通常包括观察皮肤表面是否有红肿、瘙痒等症状。
2. 细菌培养:医生可以通过采集皮肤样本并将其送到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来确定是否存在非丝状菌膨胀。
低温非丝状菌活性污泥膨胀的控制措施
低温非丝状菌活性污泥膨胀的控制措施柴春省【摘要】介绍了低温环境下城镇污水处理厂发生非丝状菌活性污泥膨胀的机理特征,以及对污水处理的影响;提出了通过SVI值、镜检、观感判断非丝状菌污泥膨胀的方法和解决措施.通过采取物化方法改良活性污泥组成结构提高其沉降性能,调整控制生化系统合适的MLSS、DO浓度、稳定进水量、内外回流比等工艺参数,能有效提高污泥的沉降性能,将SVI值由400 mL/g左右降至150 mL/g以下,达到理想的泥水分离效果,出水水质稳定达标.%The mechanism and characteristics of bulking of non-filamentous fungus activated sludge in a municipal sewage treatment plant at low temperature were introduced with the affect of this situation on sewage treatment analyzed at the same time. SVI value, microscopy, impressions were pointed out to be the methods to determine bulking of non-filamentous fungus activated sludge, besides, the solution measures were also intro﹣duced. Through the methods such as: using physico-chemical method to reform the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the activated sludge and improve its settling performance, adjusting and controlling MLSS and DO concentration of the biochemical system, stabilizing influent water quantity, inside and outside reflux ratio and some other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and so on, the settling performance of the sludge was 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SVI value de﹣creased from 400 to below 150 mL/g, perfect mud-water separation effect was obtained, the effluent water quality after the treatment reached the discharge standard stably.【期刊名称】《工业用水与废水》【年(卷),期】2017(048)004【总页数】4页(P51-53,60)【关键词】城镇污水处理厂;非丝状菌;活性污泥膨胀;控制措施【作者】柴春省【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山东枣庄 277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05随着活性污泥法在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广泛应用,活性污泥膨胀是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
非丝状菌污泥膨胀的处理
如果是非丝状菌膨胀,主要发生在废水水温较低而污泥负荷太高的时候,此时细菌吸附了大量有机物,来不及代谢,在胞外积贮大量高粘性的多糖物质,使得表面附着物大量增加,很难沉淀压缩。
而当氮严重缺乏时,也有可产生膨胀现象。
因为若缺氮,微生物便于工作不能充分利用碳源合成细胞物质,过量的碳源将被转弯为多糖类胞外贮存物,这种贮存物是高度亲水型化合物,易形成结合水,从而影响污泥的沉降性能,产生高粘性的污泥膨胀。
非丝状菌污泥膨胀发生时其生化处理效能仍较高,出水也还比较清澈,污泥镜检也看不到丝状菌。
非丝状菌膨胀发生情况较少,且危害并不十分严重。
大部分活性污泥来说,多多少少都伴有污泥膨胀的问题的!这个看是否已经影响到了最终的出水!。
污泥膨胀原因及控制
污泥膨胀原因及控制前言•自20 世纪产生到现在,活性污泥法作为一种有效手段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中。
•此方法具有工艺成熟、处理能力高、出水水质好、处理范围宽广及处理效率高等优点。
•目前,我国约有60%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大部分工业废水处理厂都采用活性污泥法。
•在活性污泥系统中最常见的问题是污泥膨胀。
基本概述•污泥膨胀(sludgebulking)指污泥结构极度松散,体积增大、上浮,难于沉降分离影响出水水质的现象。
•有非丝状菌性膨胀和丝状菌性膨胀两种,前者系因黏性物质大量积累而引起,后者系丝状菌异常增长而引起。
•污泥膨胀的发生率是相当高的,在欧洲近50%的城市污水厂每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污泥膨胀发生,在中国的发生率也非常高。
基本上目前各种类型的活性污泥工艺都会发生污泥膨胀。
污泥膨胀不但发生率高,发生普遍,而且一旦发生难以控制,通常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调整。
针对污泥膨胀,各方面的理论很多,但并不完全一致,甚至有很多相互矛盾,这给水处理工作者造成很大的麻烦。
主要特征•污泥结构松散,质量变轻,沉淀压缩性能差;SV值增大,有时达到百分之九十,SVI 达到300以上;大量污泥流失,出水浑浊;二次沉淀难以固液分离,回流污泥浓度低,有时还伴随大量的泡沫的产生,无法维持生化处理的正常工作。
•污泥膨胀是生化处理系统较为严重的异常现象之一,它直接影响出水水质,并危害整个生化系统的运作。
非丝状菌膨胀•非丝状菌膨胀主要发生在废水水温较低而污泥负荷太高的时候,此时细菌吸附了大量有机物,来不及代谢,在胞外积贮大量高粘性的多糖物质,使得表面附着物大量增加,很难沉淀压缩。
而当氮严重缺乏时,也有可产生膨胀现象。
因为若缺氮,微生物便于工作不能充分利用碳源合成细胞物质,过量的碳源将被转化为多糖类胞外贮存物,这种贮存物是高度亲水型化合物,易形成结合水,从而影响污泥的沉降性能,产生高粘性的污泥膨胀。
非丝状菌污泥膨胀发生时其生化处理效能仍较高,出水也还比较清澈,污泥镜检也看不到丝状菌。
污泥膨胀原因及对策
污泥膨胀原因及对策所谓活性污泥膨胀是指活性污泥质量变轻,体积膨大,沉降性能恶化,其主要表现是:污泥结构松散,沉淀压缩性能差;SV值增大(有时达到90%,SVI达到300以上),在二沉池内不能正常沉池下来,污泥指数异常增高达400以上。
活性污泥膨胀分为二种,一种是由于活性污泥中的丝状菌过度增殖引起的丝状菌型污泥膨胀;另外一种是由于高亲水性粘性物质大量积累附着在污泥上,导致其比重变轻,引起的粘性膨胀,属于非丝状菌型污泥膨胀。
研究表明90%以上的污泥膨胀是由丝状菌的过度增殖引起的。
前者为易发与多发性膨胀,导致产生丝状菌性污泥膨胀的细菌主要有:球衣菌属,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酶菌属。
丝状菌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大,对生长环境要求低。
其生理生长特性表现为:吸附能力强、增殖速率快、耐低溶氧能力以及耐低基质浓度的能力都很强。
根据丝状菌是否易被菌胶团附着,形成污泥絮体分为结构型丝状菌和非结构型丝状菌。
在正常水处理工程运行条件下,具有结构丝状菌的絮体占绝对优势,非结构丝状菌因其表面含有特定的抗体不易被菌胶团附着,彼此存在拮抗关系。
正常运行情况下,菌胶团菌的最大生长速率较丝状菌高,其生长是占优势的。
如果一旦所处的环境发生了较大的有利于丝状菌增殖的变化,超过了活性污泥这个微生物群落自身的调节能力,就会导致丝状菌过度增殖触发污泥膨胀。
活性污泥是一个混合培养系统,把正常运行时活性污泥结构形态分成了四类,Ⅰ型:致密、细小,看不到丝状菌为骨架的污泥;Ⅱ型:有明显丝状骨架、呈长条形的污泥;Ⅲ型:厚实、具有网状结构的巨型污泥;Ⅳ型:有孔洞结构的巨型污泥。
污泥膨胀时其结构形态又可分为两类;Ⅴ型:结构丝状菌大量生长、从菌胶团中伸出,絮体结构松散;Ⅵ型:非结构丝状菌大量生长,不形成絮体。
正常运行时长条形污泥、网状污泥和孔洞污泥(Ⅰ、Ⅱ、Ⅲ、Ⅳ型)一般可占90%以上。
也就是说具有良好沉降性和传质性能的菌胶团是以结构丝状菌为骨架,菌胶团附着于其上而形成的,它们是去除有机物的主要组成部分。
活性污泥丝状膨胀和丝状膨胀控制对策等
1
一、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成因 (一)活性污泥线状膨胀的致因微生物
最常出现的有10几种,如诺卡氏菌、微丝菌、浮游球衣 菌、发硫菌等。除了常见的丝状细菌外,也包括某些放线菌 、丝状真菌以及在一定生活阶段或一定条件下,菌体能集合 成链状的芽孢杆菌属、埃希氏菌属、黄杆菌属、假单胞菌属 的某些菌株。
和酸化的酸化反应器、产乙酸和产甲烷的甲烷反应器。不 同反应器中,污泥细菌的组成区别很大。前者中基本是水 解发酵菌、少量产甲烷菌;后者主要是产甲烷菌和少量产 氢产甲烷菌。
26
▪ 二、光合细菌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 ▪ 浓粪便、豆制品废水、食品加工废水、屠宰废水,这些
BOD5在1000mg/L以上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可用有机光合 细菌处理,也就是PSB处理。因有机光合细菌只能利用脂 肪酸等低分子化合物,所以,在有机光合细菌处理废水之 前,要用水解性细菌将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水解为 脂肪酸、氮基酸、氨等物质。这样可得到较好的处理效果。 BOD5去除率可达95%,甚至98%。 ▪ 营光能异养的光合细菌有细螺菌属、红假单胞菌属和红微 菌属。
(典型值);很好——50-100m/h。
22
化学性质:一般含碳40.5%,氢7%,N-10% (1) 无机灰分
含量因生长基质的不同差异较大,8-66%。灰分的增 加将提高颗粒污泥密度,过高导致孔隙率降低,主要元素 有Fe、Ca、Si、P、S,Ca可促进颗粒化形成。 (2)胞外多聚物
在一些细菌表面常有一层薄薄的粘液层,即胞外多聚物 ,主要是胞外聚多糖和蛋白质,与好氧污泥分泌物不同( 碳水化合物),但好氧产量高4-7倍。ECP与颗粒污泥的形 成有密切关系,可以改变细菌的表面电荷和能量引起细菌 的凝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丝状菌膨胀如何控制?有这4种手段!
1、什么是非丝膨胀膨胀
非丝状菌膨胀,顾名思义不是丝状菌过量繁殖导致的膨胀,但是膨胀表现却和丝状菌膨胀的情形差不多,都具有沉淀性能严重下降,二沉池跑泥严重,SV最高可达90%。
具体说下两者的区别,非丝状菌膨胀是因为:1、过高的碳源进入系统,在高基质下,细菌吸附的碳源代谢不了,并在细菌表面分泌出亲水性多糖,并部分进入系统,细菌处于对数期,这时候细菌具有最强的活性,导致菌胶团解体。
2、CNP比严重失调,过多的碳源因为缺少NP元素,无法继续代谢,导致只能形成亲水性多糖储存和分泌胞外!丝状菌膨胀是因为丝状菌的过渡繁殖,丝状菌伸出菌胶团,并与其相邻的丝状菌形成松散的絮团,导致絮团密度减少严重影响沉降性能。
其中最明显的表观区别是:丝状菌膨胀和非丝膨胀在曝气池区
别是一个是浮泥,一个是泡沫!(节选自原创|我的环保日记之那些年遇到的泡沫(完结版))
(高负荷导致的泡沫)
CNP比失调的非丝膨胀只需要调整到合适的CNP比就可以消除了!所以我们平常运行中常常遇到的是高负荷导致的非丝膨胀,所以本文仅详解高负荷膨胀的控制手段!
2、高负荷导致的非丝膨胀控制
1、负荷和溶解氧的影响
采用城市污水负荷为0.4kgBOD5/(kgMLSS·d)~
0.8kgBOD5/(kgMLSS·d),溶解氧浓度1.0mg/L~2.0mg/L,污泥龄为20天的完全混合曝气池(截面积1.0m2,高3.0m)。
第一阶段由于丝状菌的过度增殖,SVI从280mL/g上升到800mL/g,污泥浓度下降至0.68g/L,二沉池中污泥不断流失。
一般认为在溶解氧为1.0mg/L~2.0mg/L条件下运行的曝气池不会发生污泥膨胀,而试验中溶解氧浓度一直维持在这一水平,仍然发生了污泥膨胀。
在第二阶段,从第16天提高溶解氧浓度至3.0mg/L~5.0mg/L(平均4mg/L)可以观察到SVI很缓慢地逐渐下降,污泥浓
度不断上升,在大约25天后,污泥浓度逐渐回升到1.5g/L,这时SVI下降到300mL/g。
一般污泥膨胀发生速度很快,只要2~3天,而膨胀污泥的恢复很缓慢,往往需要3倍泥龄以上的时间。
在一个污泥龄的时间内,观察到污泥沉降性能的明显改善。
2、加填料控制污泥膨胀
在生产性曝气池头部加占总池容15%软填料,与传统工艺不加填料时的SVI对比。
加设软性填料系统总停留时间为4h,负荷在0.4kg BOD5/(kgMLSS·d)~
0.8kgBOD5/(kgMLSS·d)之间。
在曝气池供氧充足的条件下(气水比(3.7~5)∶1),加填料可很好地控制膨胀现象。
传统曝气池在相同条件下的运行,在后期停留时间延长1倍。
负荷降低1倍,SVI仍在200mL/g ~500mL/g之间,远高于加填料系统(SVI平均在
100mL/g左右)。
从填料池的分析来看,填料上附着生长的微生物以硫丝菌、021N型菌丝状菌为主。
填料池对有机酸的去除率高达80%,对COD去除率为50%,H2S从3.67mg/L降至0.77mg/L。
从而去除了丝状菌的生长促进因素,有利于絮状菌的生长。
事实上,填料池也相当一个选择器,其将丝状菌固着于填料上在第一个池子中选择性地充分生长,但不进入活性污泥絮体之中。
而絮状菌在第二个池内生长,从而避免了污泥膨胀的发生。
其主要的作用是降低污水的有机
负荷,菌膜的脱落是次要因素。
对于有机负荷的降低,是从两方面进行,首先是对有机物的直接去除,这个作用在分设的填料池中最为明显。
其次是填料上生长的微生物量,增加了系统中总的生物量,从而降低了有机负荷。
加填料控制污泥膨胀的方法很简单,但缺点是增加了一定的投资,还有填料的更换问题。
一般适宜小型污水处理厂使用,而大型污水处理厂一般不宜采用。
3、池型和曝气强度对污泥膨胀的影响
对城市污水在高负荷下进行如下对比试验,负荷同为0.4kgBOD5/(kgMLSS·d)~0.8kgBO
D5/(kgMLSS·d),停留时间为4h,气、水比为(3.4~5)∶1。
在试验中发现呈推流式曝气的SVI要比同样运转条件下的完全混合曝气池的高100左右。
在试验中气、水比为3.5∶1的情况下,推流式曝气池的SVI上升到450mL/g左右,二沉池污泥面不断上升,污泥溢流,发生污泥膨胀。
强制排泥后,污泥浓度不断下降。
这时增加曝气量之后,虽SVI略有下降,但由于污泥浓度恢复较慢。
负荷比初始值要大的多,接近
1.0kgBOD5/(kgMLSS·d),SVI最终仍在350mL/g 左右。
这个试验不但说明了溶解氧(宏观)在控制污泥膨胀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说明曝气池中实际 (微观)的溶解氧浓度的不同对于膨胀的影响。
在两个池子停留时间、曝气
量、水质、负荷等完全一致的情况下,产生差别的原因是由于推流式曝气池首端的溶解氧浓度,在整个试验期间里一直等于零。
而在完全混合曝气池中溶解氧浓度为2.0mg/L。
这表明在高负荷的曝气池的运转中,推流式曝气池不利于改善污泥沉降性能。
因为当污水中存在大量容易降解的物质,使得曝气池氧的利用速率加快。
造成氧的供应速率低于氧的利用速率,特别是在曝气池头部更加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使氧成为限制因素,即使在曝气池其它部位溶解氧浓度为1.0mg /L~2.0mg/L仍然发生膨胀。
其原因在于首端负荷过高,严重缺氧造成丝状菌从絮体中伸展出来争夺氧气,同时在后段的丝状菌由于可以从主体溶液中直接吸取营养,比絮体本身中的菌胶团菌有更高的生长速率,从而得到充分的增殖(充分伸展的丝状菌阻碍了污泥的沉降)而造成了膨胀。
从试验结果来看,在曝气池头部的溶解氧保持在2.0mg/L(强化曝气或再生池) ,可以有效地控制污泥膨胀。
4、回流污泥射流强化曝气
在以上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在推流曝气池的首端采用回流污泥经过射流曝气器进行强化曝气,并辅以原有的中微孔曝气器,这时首端小池的溶解氧从零提高到
1.6mg/L,解决了首端供氧不足的矛盾。
因而,SVI值不断下降至160mL/g,这时射流携带空气量很小。
通
过对回流污泥单独射流和增加曝气量的试验结果的比较,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回流污泥射流对于污泥膨胀的控制作用,不是由于射流过程中对于絮体的切割,造成丝状菌长度及生态环境变化而造成的结果,而是由射流过程中高的传质效率,提供了充足的溶解氧。
在曝气池首端造成了有利于菌胶团菌生长的条件,抑制了丝状菌的生长,从而控制了污泥膨胀。
在首端强化曝气可采用回流污泥射流,也可采用加大首端曝气强度(供气量)。
从试验结果来看,其对污泥膨胀的控制作用是十分有效的。
这就为高负荷类型的污泥膨胀的控制提供了多种选择方案。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