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梗概

合集下载

文学史概览概述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和重要时期

文学史概览概述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和重要时期

文学史概览概述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和重要时期中国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而辉煌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对中国文学史进行概述,重点介绍其发展和重要时期。

一、古代文学时期中国文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在古代文学时期,中国文学主要以口头传承方式存在。

口头文学包括传说、神话、歌谣等形式,它们通过民间艺术家的演绎传递给后世。

这些作品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和思想观念等。

二、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中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哲学发展的高峰时期。

在先秦时期,文学与哲学相互渗透,共同推动了古代中国文化的繁荣。

先秦时期的文学作品主要有《诗经》、《楚辞》等,这些作品传达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伦理道德和政治理念等。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高峰。

在这个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和文化多元的影响,文学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风貌。

代表作品有《世说新语》、《文选》等,其中包含了大量魏晋时期的诗词和散文,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思想变迁。

四、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又一个辉煌时代。

在这个时期,中国文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最繁荣的时期之一,唐诗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

唐代著名的诗人有杜甫、李白等,他们的作品以雄浑豪放、情感真挚而著称。

宋代则以词为代表,著名的词人有苏轼、辛弃疾等,他们的作品表达了深邃的情感和对社会命运的关切。

五、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后期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文学经历了多次变革。

元代是中国古代戏剧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元曲的出现为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形式和题材。

明代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著名的小说家有施耐庵、罗贯中等,他们的作品《水浒传》、《西游记》等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清代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文学受到了政治压力的限制,但仍有不少杰出作品问世,如曹雪芹的《红楼梦》等。

中国文学史梗概1

中国文学史梗概1

中国文学源远流长,有着光辉的历史,灿烂的成就。

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出现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收集诗歌305篇,按照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并灵活运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初步形成了中国诗歌创作的民族传统,奠定了后世文学发展的坚实基础。

《诗经》中的篇章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那个时代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人民群众多种多样的思想感情,都得到了真实生动的反映。

战国后期,在南方产生了具有楚文化特征的新体诗——楚辞。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运用这一形式创作了《九歌》与《九章》,她的代表作《离骚》,就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宏伟瑰丽的长篇抒情诗,并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诗经》与楚辞,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

春秋战国时代,在百家争鸣的氛围中,产生了诸子散文,其中《论语》为语录体,《孟子》为对话体,《庄子》则擅长论辩,而且文学性最强。

与之相辉映的,就是或记事、或记言的历史散文,其中《左传》为编年体,《国语》与《战国策》为国别体。

《战国策》的人物描写十分高明,言辞也铺张犀利,颇具文学价值。

秦朝二世而亡,几无文学可言,李斯《谏逐客书》就是仅存的散文名篇。

西汉时期,适应大一统帝国的需要,辞赋应运而生,并给予魏晋抒情小赋与唐宋文赋以直接的影响。

两汉文学中最有价值的就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乐府民歌。

乐府民歌着力反映现实生活,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与《诗经》一脉相承;它长于叙事铺陈,语言富于生活气息,句式以杂言与五言为主,推动了诗歌艺术的发展。

在它的哺育下,汉代文人五言诗也走向成熟,到东汉后期出现了《古诗十九首》,被后人称为“五言之冠冕”。

汉代散文成就最高的就是司马迁的《史记》。

《史记》既开创了纪传体的史书新体例,又堪称传记文学的精品,它所塑造的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叙述事件与刻画人物的高超技巧,以及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都对后世散文创作起到了示范作用。

魏晋南北朝就是中国文学获得更加自觉发展的时代,诗歌、散文、辞赋、小说、骈文等文学样式都有显著收获。

中国文学史概述

中国文学史概述

中国文学史概述中国文学史概述一、先秦文学诗歌和散文是其主要的文学样式。

诗歌:《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具有现实主义精神;“楚辞”——六言、七言为主,长短参差,多用“兮”字,具有浪漫主义精神;《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共同构成了中国诗歌史的源头。

《离骚》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宏伟壮丽的长篇抒情诗。

散文: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种。

历史散文——《尚书》——最早的历史散文集,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

《春秋》——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早期的一部编年体著作,开创了文史结合的先河。

《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以记言为主。

《战国策》——先秦历史散文中文学价值最高的。

诸子散文——语录体(《老子》、《论语》、《墨子》)对话体(《孟子》、《庄子》——散文中文学性最强)论辩体(《荀子》、《韩非子》)二、两汉文学赋、乐府诗、文人五言诗、散文、史传文学是其主要的文学样式。

汉赋是汉代的代表性文体。

两汉文学中最有价值的是乐府诗。

东汉末年《古诗十九首》是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刘勰称它为“五言之冠冕”。

散文成就表现在政论散文和史传散文两个方面。

史传散文——《史记》——作者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代表了两汉时期散文的最高成就。

《汉书》——作者班固,第一部断代体通史。

三、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主要的文学风尚“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刘勰)。

汉末魏初,文人诗歌创作进入到“五言腾涌”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被称为“建安文学”,以“三曹”为核心,加上“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

曹植诗歌“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七子”中成就最高的为王粲,《七哀诗》代表了建安文学的精神。

晋代诗歌成就最高的是陶渊明。

小说:笔记小说(轶事小说)——《世说新语》志怪小说——《搜神记》赋:建安赋——以王粲《登楼赋》、曹植《洛神赋》为代表;两晋——以左思《三都赋》、潘岳《西征赋》为代表;南北朝——以江淹《恨赋》、《别赋》、庾信《哀江南赋》为代表;文学论著:以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为代表。

中国文学史概述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和作品

中国文学史概述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和作品

中国文学史概述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和作品中国文学史概述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中国文学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这些阶段代表着不同的文学风格、主题和作品类型,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中国文学史的不同阶段以及其中的重要作品进行简要的概述。

古代文学时期古代中国文学最早可以追溯到约两千五百多年前,这个时期主要包括先秦时代和先汉时代。

先秦时代的文学以诗经为代表,这是一部重要的诗歌集合,包含了300多首诗歌,通过描述社会、风俗和人情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

这段时期的重要作家有诗人屈原、杜牧等。

随后进入到汉朝时期,汉朝的文学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代表性的作品有《史记》、《汉书》等历史著作,这些著作对后世的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另外,汉朝时期还涌现了一些重要的文学家,如司马相如、刘向等,他们的作品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唐宋文学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这段时期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期,诗歌成为当时最为重要、最为流行的文学体裁,涌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和作品。

唐代的诗人杜甫、李白、王之涣等都是享有声誉的文学巨匠,他们的作品代表了中国古代诗歌的高度成就。

这段时期的诗歌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又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疾苦。

随后是宋代,宋代文学的特点是注重理性思考和表达。

这段时期的诗人如苏轼、黄庭坚、辛弃疾等都以他们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创作活动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同时,散文也成为这个时期的重要文学形式,代表性的作品有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东坡居士大全集》等。

现代文学时期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政治、经济和社会大变革的时期,这些变革对于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一批重要的作家和作品。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

概说《中国文学史》

概说《中国文学史》

概说《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史,承载了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历史。

中国文学史,是一部漫长而辉煌的历史。

五千年大国盛衰兴亡的风云,尽在其中。

它是中华文明最值得自豪的瑰宝。

悠久的中国文学史,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时期为“古代文学史”,后时期为“近代文学史”。

“古代文学史”,为中国文学发生、发展及以后的不断进步,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学,起到了重大的奠基作用,从而,使其传统文学发展到其顶点的时期,就是中国文学最光荣的时期。

一.中国文学史的起源简介:中国文学,起源于生产劳动。

它的产生一直要追溯至人类生活的最原始阶段。

据甲骨文字和岩图记载,原始人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由于体力的张弛和工具使用的配合,自然地发生劳动的呼声。

这种呼声具有一定的规律之后,就产生了节奏。

这种简单的节奏就是音乐,也就是舞蹈的节拍和诗歌韵律的起源。

在远古时代的村落中,每当春天到来,准备开始农耕之际,为了祈求丰盛的收成,要举行祭祀之类的活动。

秋天收获之后,也要举行类似的活动、仪式,从中便产生了歌谣,这些歌谣就成了中国文学的源泉之原始的神话传说和歌谣,在人们口头代代流传,经过漫长的时间,才用文字记下一鳞半爪。

由于时间久远口耳相传导致变异,后世见诸文字记载的原始文学很难说是其原貌。

这些远古歌谣和神话,我们称之为传说时期的文学。

二.古籍记载:远古时期的歌谣和神话传说,在古籍中时有记载。

据说是神农时代出现的《蜡辞》云:“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本,归其泽!”(《礼记·郊特牲》)这大约是一首农事祭歌。

传说为尧舜时期的《击壤歌》《康衢谣》《卿云歌》《尧戒》《赓歌》《南风歌》等,从其思想内容和语词看来,颇有些简单质朴的韵语,可能是原始歌谣的遗留。

如《吴越春秋》卷九所载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宍古肉字)”反映的是原始人制造弹弓和狩猎的过程,语言古朴,但已经具有韵律,显然是一首十分古老的歌谣。

《吕氏春秋·音初篇》所载禹时涂山氏之女所歌的“候人兮猗”,虽只有一句,却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比较可信的夏代诗歌的遗文。

中国文学史简讲

中国文学史简讲

中国文学史简讲
中国文学史是一部漫长而辉煌的历史,是中华文明最值得自豪的瑰宝。

中国文学史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应称前时期为“古代”,后时期为“近代”。

古代为中国文学发生以后不断的发展,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学,而使其传统文学发展到其顶点的时期,就是中国文学最光荣的时期。

近代为中国的传统文学受某种势力的压力,失去自己的传统,不能再向上发展,由其顶点日趋下坡的时期。

中国文学史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

先秦时期揭开了我国古代文学的辉煌一页,奠定了中国文学发展的基础。

在文字没有产生前,劳动人民中间已产生了神话传说和民间歌谣等口头文学。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是古代文学头等大事件。

《诗经》收诗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中国文学史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中国当代文学史梗概

中国当代文学史梗概

中国当代文学史梗概第一章绪论一、现代化的方向与多元文化的融合当代文学的现代化的文化特征。

从革命现实主义一家独尊到走向多元的发展过程。

全球化语境中的民族性。

二、中国当代文学50年的基本轮廓建国后27年的文学是在曲折中向前发展的。

80年代是文学发生全面变革的阶段。

文学的回归与人的回归。

90年代文学的转型。

文学的商品化。

三、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文学观念的变革不会一蹴而就。

双百方针的贯彻是当代文学发展的保证条件。

艺术创新是当代文学发展的生命线。

第二章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流变一、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流变现实主义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主潮的原因。

十七年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两个阶段:文学的狂欢时代、文学的丰收时代。

二、文艺思想斗争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冲击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经受了三轮大的冲击。

1950到1955年开展的半官方性质的文艺批评;50年代末开展的新一轮批判;60年代中前期的第三次挫折。

三、文革中现实主义文学的厄运文革中的“不破不立”原则。

文革中的三类文学。

“阴谋文学”;“跟派文学”;“逆端文学”。

四、台湾现代派文学与乡土文学的论争台湾现代主义运动。

现代派诗歌与小说。

台湾乡土文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唐文标事件”。

乡土文学与现代派的论战。

第三章解放区文学传统的新发展一、赵树理的小说赵树理解放后的创作概说。

长篇小说《三里湾》的思想艺术特点。

短篇小说《登记》、《“锻炼锻炼”》、《套不住的手》。

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色。

二、孙犁的小说孙犁生平简介。

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

美学个性:不同一般的真实美;关注人的分合;浓郁的抒情美。

第四章革命历史斗争小说一、《红旗谱》与《红岩》梁斌与《红旗谱》的创作。

农民革命斗争从自发到自觉的历史进程。

朱老忠作为新旧两个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民族英雄和阶级英雄的主要性格特征。

《红旗谱》的民族风格。

《红岩》的作者与独特成书过程。

《红岩》作为革命历史题材的特殊性。

人物塑造上的特点。

英雄群像。

二、《青春之歌》与《三家巷》杨沫的生平与《青春之歌》的创作。

中国文学史概述

中国文学史概述

中国文学史概述一、先秦文学概述先秦文学经历了三个阶段:原始社会的口头文学——神话传说及歌谣;奴隶社会的诗乐舞相结合的诗歌祭颂;封建社会萌芽时期的散文、楚辞、寓言并举。

具有文史哲不分、作者和时代难以考证、作品由稚嫩走向成熟等特点《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据说是由孔子编录,收录305篇,反映的时代自西周至春秋中叶约500年。

反映了奴隶制社会人民群众的反抗情绪、勤劳质朴的品格、渴望光明及自由和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愿望;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摇动人民思想感情的真切反映。

《诗经》的内容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是民间乐歌;雅是周王畿(直接领地)的乐歌,分大雅、小雅两部分;颂是宗庙祭祀的颂歌。

《诗经》使用的创作原则及方法是赋、比、兴。

《诗经》风格朴素自然,句式以四言为主,又兼有多言。

篇章结构上重章叠句,回环复沓。

语汇丰富,韵律和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到战国时代,文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其主要类型是散文和诗歌。

散文可分为以叙事为主的历史散文和以说理为主的诸子散文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是《春秋》,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至哀公十四年(前480)周王朝和各诸侯国的历史,孔子编著。

继《春秋》之后,一些学者按《春秋》的编年体例,把春秋时各国的大事加以或详或略的叙写,其代表著作有《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其中以《左传》最有影响,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正在走向成熟。

春秋末年至战国初期,各国之间不断爆发兼并战争,旧的奴隶制度在崩溃,新的封建制度尚未确立。

“士”阶层崛起。

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百家争鸣的局面。

这便是“诸子散文”的由来。

“诸子散文”可分为三个阶段:春秋末战国初的《论语》、《老子》、《墨子》等,战国中叶的《孟子》、《庄子》等,战国末期的《荀子》、《韩非子》等。

从散文发展上看,《论语》创立了语录体,《墨子》将其完善发展,进而形成《孟子》的对话式辩论文。

《庄子》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成为先秦说理散文中的瑰宝。

中国文学史大纲梳理

中国文学史大纲梳理

中国文学史大纲梳理第一编:上古至战国的文学一、文学起源与神话1.文学艺术的起源:生产劳动2.神话概念:P223.著名神话:《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夸父逐日》。

4.保存神话最多最有价值的著作是《山海经》,其他文献如《诗经》、《楚辞》、《左传》、《淮南子》……二、诗经1.《诗经》有关常识:①《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②《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③诗经的编集:④「三家诗」与「毛诗」:⑤风雅颂的内容:⑥六义:风雅颂与赋比兴。

⑦赋比兴的含义:P472.熟读诗经中的一些名篇:3.《国风》:思想内容①②③④⑤⑥;艺术特点①②③④⑤⑥4.《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①②③三、先秦历史散文1.著作:甲骨卜辞;铭文;《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2.《左传》思想:①②③④⑤3.《左传》的叙事特点:ABC4.先秦历史散文的影响:①②③(P67-68)四、先秦诸子散文1.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阶段:①②③2.看看所列书籍及作者常识3.《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①②③④4.《庄子》散文的艺术风格:①②③5.先秦诸子散文的影响:①②③(可参看袁版P102)五、屈原与楚辞1.屈原的其他作品篇名:《九歌》、《天问》、《九章》……2.《离骚》的艺术特色:①②③④3.《离骚》与《诗经》比兴手法比较:①②4.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①②③第二编:秦汉文学一、文章西汉两司马1.贾谊的散文内容:①②③2.汉赋(司马相如)的艺术特点:①②③3.司马迁《史记》的思想内容①②③④4.司马迁《史记》人物描写的特点①②abc③5.司马迁《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①②③④二、两汉乐府民歌1.「乐府」的含义:①②2.汉乐府民歌的思想①②③④⑤3.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①②③④⑤4.《孔雀东南飞》人物塑造艺术①②③④5.汉乐府民歌的影响ABC6.乐府诗的传承情况:①②③④三、《古诗十九首》与「五言诗」《古诗十九首》艺术特色:①②③④⑤(1)《古诗十九首》在我国古诗词中的地位(2)再读《古诗十九首》四、文学常识①秦代文学的唯一作家是:李斯《谏逐客书》②了解《吕氏春秋》相关常识(第一册P132)③枚乘《七发》是标志着新体赋——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④名家名篇:桓宽《盐铁论》;王充《论衡》;政论散文王符《潜夫论》、崔寔《政论》、仲长统《昌言》⑤秦刻石文是我国最古的碑文,对后世碑志文有影响⑥淮南王刘安的《离骚传》最早给屈原和《离骚》以很高的评价⑦了解《淮南子》相关常识⑧《史记》常识(第一册P150)⑨了解抒情小赋三篇: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祢衡《鹦鹉赋》⑩了解三大赋家:司马相如、扬雄、张衡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1.文学常识①了解「三曹」、「建安七子」及「蔡琰」。

中国文学史概要

中国文学史概要

传奇小说。

瞿佑《剪灯新话》、李昌祺《剪灯馀话》、邵景詹《觅灯因话》(合称“三灯”)《三国志演义》一、成书过程、作者、版本1、成书过程和创作方法(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三国史著和故事记载陈寿《三国志》、裴松之的注(2)隋唐时期民间伎艺中及流传的“三国”故事隋代水上杂戏曹操谯水击蛟、刘备马跃檀溪。

李商隐《骄儿诗》出现张飞、邓艾。

(3)宋元时期话本、戏曲中的“三国”故事宋代的“说三分”、现存早期的三国讲史话本有元代的《三国志平话》、金元时期的戏剧作品。

(4)世代累计完成于文人作者的创作方法2、《三国志演义》作者罗贯中罗贯中(约1315——1385),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祖籍东原(今山东东平),流寓杭州。

3、《三国志演义》的版本现存最早的刊本是明嘉靖本,书名一般题为《三国志通俗演义》。

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对回目和正文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增删,并作了详细的评点。

是后来最流行的本子。

二、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1、在一定程度上宣扬了正统观念,如称刘备为皇叔,汉室出身成为“拥刘”的根据之一,相反视曹操夺天下为汉贼,这是封建“家天下”思想的影响,具有局限性。

2、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民族的爱国思想。

受宋元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侵扰,宋元时代的许多文学作品将“汉家政权”视为“汉族政权”的象征,拥护“刘汉”,反映了人们维护汉族政权的愿望。

3、拥刘反曹思想倾向也反映了作者歌颂“仁政”,反对暴政的思想,表现了作者“明君贤相良将”的政治理想。

三、类型化人物形象1、刘备是一个明君的形象。

政治理想:报效国家、安定百姓。

德操言行的核心:仁德。

宽厚爱民,携民渡江。

爱惜贤才,礼贤下士。

放徐庶归曹;三顾茅庐;尊敬诸葛,敬重赵云,与关、张情同手足。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云:“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

”。

祭刘表墓、摔孩子。

2、诸葛亮诸葛亮不仅是贤相,而且是作为知识分子完美形象塑造的。

具有经天纬地之才,知识渊博,才华出众,精通军事、政治,通晓天文、地理。

中国文学史概述

中国文学史概述

中国文学史概述先秦:先秦指的是秦以前的时代,即从远古历经夏、商、周三代(西周、东周,东周前期称春秋,后期称战国)到公元前221年这一阶段。

先秦时期,揭开了我国古代文学的辉煌一页,奠定了中国文学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

古代神话和古代歌谣是我国最早产生的两种文学形式。

由于远古时代文字尚未产生,但在人民中间已经流传着神话传说和民间歌谣等口头文学。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缺乏知识,不能理介、解释自然形象,就借助幻想来表达他们的希望和心愿,创造了《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富有想象性的优美神话,古代神话虽然玄幻神奇,但它根源于现实生活,曲折地反映了劳动人民征服自然的坚强意志和美好理想。

古代歌谣源起于原始人在共同劳动中所发出的互相协调的有节奏的声音,这就是《诗经》中特别是“国风”和“小雅”中部分诗篇的来源。

由于早期(先秦)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概念尚未形成,故将这一阶段的作品分成韵文和散文两大类。

古代韵文包括诗、词、曲、赋几种基本形式。

古代散文指散行而不押韵的文字,包括传记文、说理文、杂记文、应用文等。

古代散文比后来文学作品中的小说、戏剧、诗歌、散文四大文体之一的散文的范围要宽泛得多)。

诗是我国古代运用最广的一种韵文,也是世界各国文学中最早和最基本的文学样式之一。

诗按句式的不同,可分为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按体裁可分为楚辞体、乐府体、歌行体、律体等;按性质内容,有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等。

有人又从形式上将它分成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民谣等。

《诗经》又称《诗》、《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共收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

《诗经》按乐曲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属于地方曲调,指的是周王朝京都之外的各地的民歌,计160篇,有十五国风(周南、召南、邶、庸、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幽)。

“雅”即“正”的意思,即“正声”。

中国文学史概要

中国文学史概要

小说
刘 勰
嵘钟
隋唐文化
一.初唐 四杰:卢照邻、骆宾王、 王勃、杨炯 陈子昂----初唐四杰以 后的著名诗人,他反 对六朝绮丼之风,提 倡古朴淡雅的诗风。 二.盛唐 山水田园派诗人:王维、 孟浩然(诗歌表现祖 国山河的壮丼和田园 的自然质朴,诗中有 画) 边塞诗人:高适和岑参 (诗表现了祖国边塞 风光和唐人开拓进取
一、建安文学时期
一批文人诗歌继承 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 主义精神,具有“慷 慨悲凉”的独特风格, 被人们称为“建安风 骨”。 代表作家----曹操、 曹丕、曹植父子,合 称“三曹”
诗 歌
蔡琰,字文姬,是建 安时期的女诗人。她 的五言《悲愤诗》表 现汉末政治动乱所造 成的人民的疾苦。
表现田园恬淡宁静的 生活情景,被人们称 为“田园诗人”。
近现代文学
• 鲁迅—《狂人日记》是现代文学的第一篇白话 小说,《阿Q正传》是小说中最著名的一篇。 •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女神》 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凤凰涅磐》和《女 神之再生》。 • 郁达夫—《沉沦》 • 徐志摩—《再别康桥》 • 茅盾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子夜》和短篇小说 《林家铺子》 • 老舍的作品很有北京味儿。他最著名的作品有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
中国文学史概要
琪 聆 雨 梦
文学分史时期
先秦文学 秦汉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 隋唐文学 宋文化 元文化 明清文化
远古时期
神话传说 •神话中充满了丰富的 想象,是中国浪漫主义 文学的源头
女娲补天
精卫填海
西周 • 《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 总集,相传曾经由孔子编选。 •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庙乐章共 305首。 • 《楚辞》----为西汉刘向所辑,收有屈原、 宋玉写的赋,因具楚地方声,敀称《楚辞》, 对后代文学创作有深远影响

中国文学史的历史概括

中国文学史的历史概括

的代表作。欧、王、曾、三苏加上唐代的韩、柳,被后人尊称
楚辞
战国后期,在南方产生了具有楚文化独特风采的新诗体, 即楚辞。楚辞以六言、七言为主,长短参差,灵活多变,多 用语气词“兮”字。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运用楚辞形式创 作了《九歌》和《九章》。其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 文学史上最宏伟瑰丽的长篇抒情诗。《诗经》和楚辞,在文 学史上并称“风骚”,共同开除了我国古代诗歌现实精神和 浪漫色彩并驾齐驱、融会发展的优秀传统,并垂范于后世。
上古神话
翻开中国上古神话,一个圣贤的世界扑面而来。尽管这 些神话没有十分完整的情节,神话人物也没有系统的神系家 谱,但它们却有着鲜明的东方文化特色,其中尤为显著的是 它的尚德精神。这种尚德精神在与西方神话特别是希腊神话 的比较时,显得更加突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这种尚德精神, 一方面源自于原始神话的内在特质,另一方面则是后代神话 改造者们着墨最多的得意之笔。在西方神话尤其是希腊神话 中,对神的褒贬标准多以智慧、力量为准则,而中国上古神 话对神的褒贬则多以道德为准绳。这种思维方式深深地注入 中国的文化心理之中。几千年来,中国古代神话的这种尚德 精神影响着人们对历史人物的品评与现实人物的期望,决定 着社会对人们进行教育的内容与目的,甚至也影响着20世纪 以来中国现代文明的走向。
人提倡简朴实用的散文,但影响不大。到中唐时,韩愈、柳宗
元以复古相号召,致力于恢复散文的主导地位,领导了一场其 实质是文学革新的古文运动。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们的散文
有比较充实的思想内容,力求反映各种社会现实问题,感情真
切,内容形式都达到了推陈出新的境地。晚唐散文以罗隐、皮 日休、陆龟蒙等所写的小品文为代表,鲁迅赞誉之为“一塌糊
唐诗
安史之乱后,进入中唐时期。唐宪宗元和年间,以白居易、 元稹(zhěn)为首,倡导了一场新乐府运动。他们以“文章合 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创作纲领,以巨大热情写作了 《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新题乐府》十二首等 组诗,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社会现象加以集中概括,对时弊进 行讽喻批评,形象鲜明,具有强烈的社会性。白居易的《长恨 歌》、《琵琶行》,堪称古代长篇诗歌中的杰作。和元白诗风 殊趣的,有以韩愈、孟郊为首崇尚险怪、以理入诗的一派。此 外各具艺术个性的诗人尚有柳宗元、刘禹锡、贾岛等。在中晚 唐之交出现的李贺,以其诡异的诗风独树一帜,并启迪了晚唐 诗歌。

中国文学史概述(上)

中国文学史概述(上)

中国文学史概述文学史概说一、概述中国文学起源于社会生活实践。

鲁迅在《门外交谈》中说:“人类是在未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创作的,可惜没有人记下,也没有法子记下。

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

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

其中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

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也就等于出版;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就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

”(一)传说时期的文学:原始歌谣和神话传说1、原始歌谣:《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神农时代出现的《蜡辞》云:“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本,归其泽!”(《礼记•郊特牲》)2、神话传说反映了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情况下,先民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

后来的文字记录大多是片断零散的,有些已经被后人改造,中国神话的原始形态没有很好地保存下来。

(二)文字产生之后的文学二、中国文学的基本特征1、文字的作用①容易引起具体意象。

由于汉字具有表意性特征,其自身排列有时就会引起某种具体的意象。

例如赋和骈文,就大量运用同形旁的字。

中国文字的象征表意特征造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效果。

②汉字一般为单文独义、一字一音,这就使中国诗歌的音节变化有了一整套独特的谨严的格律,并且在外观上构成整齐对称的形式美。

③汉语有四声,诗人们利用汉语言的这种特性,写诗时注意字声安排,于是近体诗(五言律诗、绝句,七言律诗、绝句)、词、散曲等诗歌体应运而生,并统领诗坛达千年之久。

诗歌充分利用四声变化,造成了节奏鲜明、抑扬顿挫的艺术效果。

④文言文作为特殊的书面语言,可与日常用语长期分离而保持官方语言的地位,这就发生了文学在文言和白话两个不同的轨道上运行、内容与形式皆有巨大的差异的现象。

2、中国文学的独特文学观念体系。

儒家思想的主流影响:①理性主义色彩:政治热情、进取精神和社会使命感君臣的遇合、民生的苦乐、宦海的浮沉、战争的胜败、国家的兴亡、人生的聚散、纲常的序乱、伦理的向背等,一直是中国文学的主旋律。

中国文学史概述

中国文学史概述

唐诗 初唐
盛唐 中唐 晚唐
上官体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陈子昂 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
边塞诗派:高适、岑参、王昌龄 双子星座:李白、杜甫 白居易、元稹:新乐府运动 韩愈、孟郊、贾岛、李贺、刘禹锡
杜牧、李商隐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据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一 书中的解释是: “赋者,敷陈其 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 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 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
《诗经》的思想内容
1、歌颂男女之间真挚的爱情和对美好婚姻生活 的向往。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 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中国文学简史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文学发展史 2、了解各时期重要的代表作家 及作品
中国文学史分期:
古典文学(远古——鸦片战争)
中 国 近代文学(鸦片战争—1917) 文 学 现代文学(1917——1949) 史
当代文学(1949——至今)
中国古典文学史分期:
(一)先秦文学 (二)秦汉文学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 (四)隋唐文学 (五)宋元文学 (六)明清文学
《墨子》《韩非子》



《左传》

历史散文 《国语》
《战国策》
秦汉文学
秦代实行文化专制制度,焚书坑儒, 几乎无文学可言。除留存下来的少量 歌颂秦皇功德的刻石文字外,李斯 《谏逐客书》是这时期少有的优秀散 文篇章。
辞赋
两汉文学
铺写帝王和都市生活。
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被誉为汉赋四大家。

中国文学史第二版

中国文学史第二版

中国文学史第二版中国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与发展。

《中国文学史第二版》是一本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文学发展历程的权威著作。

本文将简要概述该书的内容和重要观点。

第一章:古代文学的起源与发展本章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与发展,介绍了先秦文学、汉魏六朝文学、唐宋文学等不同时期的文学特点和代表作品。

其中,孔子的《论语》和《诗经》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里程碑,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章:元明清文学的嬗变本章主要讲述了元明清时期文学的发展与变革。

元代以戏曲为主要文学形式,代表作有《西游记》和《红楼梦》等;明代文人重视诗歌创作,代表作有杨维桢的《世说新语》和唐寅的《满江红》;清代则以小说为主要文学形式,代表作有曹雪芹的《红楼梦》和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第三章:现代文学的兴起与发展本章主要讲述了近现代以来中国文学的兴起与发展。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等作品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公。

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作家,如余华的《活着》和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等作品。

第四章:当代文学的多元发展本章主要讲述了当代中国文学的多元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文学创作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女性文学、网络文学、黑暗文学等兴起,一些新兴作家如李洱、刘震云等崭露头角。

第五章:文学与社会本章主要讲述了中国文学与社会的关系。

文学作品不仅是艺术的表达,也是社会思潮和情感的抒发。

文学在传递价值观、塑造社会形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文学也受到社会变革的影响,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反映了不同的社会现象和精神风貌。

第六章:文学批评与研究本章主要讲述了中国文学批评与研究的发展。

文学批评对于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文学批评方法和学派在中国文学研究中涌现并相互影响。

本章还介绍了一些重要的文学批评家和研究机构,如魏晋文学研究会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所等。

中国文学发展史概述

中国文学发展史概述

中国文学发展史概述中国文学拥有悠久而璀璨的发展历史,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先秦时期。

以下是对中国文学发展史的简要概述。

古代文学古代文学主要分为先秦文学、汉赋文学和骈文等。

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开端,包括了诗、词、曲等形式。

汉赋文学则在汉代达到了顶峰,赋以其华丽的修辞和精湛的技巧而闻名于世。

骈文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兴起,是中文散文的一种形式。

唐诗宋词唐代和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被称为“盛唐”和“唐宋八大家”。

唐诗以李白、杜甫、王之涣等为代表,以其豪放、开朗的风格而著称。

宋词则以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为代表,以其婉约、细腻的风格而著名。

元曲明传元曲是元代的一种戏剧形式,代表作品有《汉宫秋》、《西华山》等。

明代则以小说为主要文学形式,代表作品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

近代文学近代文学起始于清朝末年的维新运动,其代表人物有鲁迅、郭沫若等。

其中,鲁迅被誉为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以揭露社会黑暗和呼唤民主自由为主题。

现代文学建国后的中国文学得到了迅速发展,代表了多样的风格和题材。

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家有钱钟书、莫言、蒲松龄等。

他们的作品广泛涵盖了小说、散文、诗歌等各个领域。

当代文学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呈现出更多元的形式和内容。

当代作家刘震云、余华、王波等通过他们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的变化和人性的复杂性。

中国文学从古代至今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变革,带给世界无数精彩的作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中国文学将继续展示出新的风貌和魅力。

中国现代文学史内容概要

中国现代文学史内容概要

中国现代文学史——内容概要一.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沈雁冰、叶绍钧、郑振铎、王统照、周作人、许地山等十二人在北京成立了文学研究会。

他们以改革后的《小说月报》为主要阵地,同时又出版了《诗》月刊。

他们要求文学表现人生、指导人生、对人生起作用,因而也被称为“为人生派”。

后来,冰心、朱自清、庐隐、鲁彦等著名作家都成为它的会员,人数达170余人,是中国二十年代第一大规模的文学社团。

二.创造社1921年7月,留日学生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等人在日本东京组成创造社,成员还有田汉、郑伯奇等。

1922年5月,他们在国内出版了《创造季刊》,此后又出版了《创造周报》、《创造月刊》等刊物。

他们的主张多带有明显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色彩,因而也被称为“为艺术派”。

三.文学研究会小说创作的一般特点冰心、庐隐、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等文学研究会小说家在创作上,直接继承了“发生期”中“问题小说”的传统,多写探讨人生问题,表达对人生见解的各种题材,提出了当时他们所关心的婚姻、家庭、出路、道德等各种问题。

其中,不少小说表现了“泛爱”思想。

他们的创作大多经历了一个由表现“爱”与“美”,转而揭露生活中的“丑”与“恶”的变化过程,作品的现实性得到了逐步的增强。

四.冰心的小说冰心小说创作主要集中在1920年前后,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问题小说阶段和泛爱小说阶段。

她的问题小说较好地继承了新文学发生期“问题小说”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问题。

如1919年她发表的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用对比的手法,提出建立合理家庭的问题;此后写的《斯人独憔悴》提出了五四后必然加剧的某些家庭中两代人的矛盾的问题;《去国》通过在外留学的英士学成回国决心报效祖国,最后又怀着悲愤惆怅之情离开祖国的故事,提出了知识分子的出路问题;《庄鸿的姊姊》提出了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问题。

她的泛爱小说是其问题小说的变化和发展。

代表作《超人》通过何彬的形象,直接提出作家的人生互爱理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学源远流长,有着光辉的历史,灿烂的成就。

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出现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收集诗歌305篇,按照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并灵活运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初步形成了中国诗歌创作的民族传统,奠定了后世文学发展的坚实基础。

《诗经》中的篇章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那个时代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人民群众多种多样的思想感情,都得到了真实生动的反映。

战国后期,在南方产生了具有楚文化特征的新体诗——楚辞。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运用这一形式创作了《九歌》和《九章》,他的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宏伟瑰丽的长篇抒情诗,并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诗经》和楚辞,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

春秋战国时代,在百家争鸣的氛围中,产生了诸子散文,其中《论语》为语录体,《孟子》为对话体,《庄子》则擅长论辩,而且文学性最强。

与之相辉映的,是或记事、或记言的历史散文,其中《左传》为编年体,《国语》和《战国策》为国别体。

《战国策》的人物描写十分高明,言辞也铺张犀利,颇具文学价值。

秦朝二世而亡,几无文学可言,李斯《谏逐客书》是仅存的散文名篇。

西汉时期,适应大一统帝国的需要,辞赋应运而生,并给予魏晋抒情小赋和唐宋文赋以直接的影响。

两汉文学中最有价值的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乐府民歌。

乐府民歌着力反映现实生活,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与《诗经》一脉相承;它长于叙事铺陈,语言富于生活气息,句式以杂言和五言为主,推动了诗歌艺术的发展。

在它的哺育下,汉代文人五言诗也走向成熟,到东汉后期出现了《古诗十九首》,被后人称为“五言之冠冕”。

汉代散文成就最高的是司马迁的《史记》。

《史记》既开创了纪传体的史书新体例,又堪称传记文学的精品,它所塑造的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叙述事件和刻画人物的高超技巧,以及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都对后世散文创作起到了示范作用。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获得更加自觉发展的时代,诗歌、散文、辞赋、小说、骈文等文学样式都有显著收获。

五言诗进入了大发展时期,以曹操、曹丕、曹植为核心,以王粲等“建安七子”为骨干的邺下文学集团,其诗歌体现了“慷慨以任气”的时代风格;继之而有阮籍、嵇康、左思等人,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优秀传统。

陶渊明是东晋时超拔流俗的大诗人,他多写田园生活和隐逸情趣,风格自然冲淡,是中国山水田园诗之宗。

其后,南朝的谢灵运和谢朓,是出色的山水诗人,鲍照擅以七言新体抒发愤世嫉俗之怀,由南入北的庾信则是六朝诗歌的集大成者。

乐府民歌在这一时期又显光彩,南朝民歌明丽清婉,北朝民歌刚健亢爽,可谓各极其妙。

骈文是这一时期的流行文体,形式束缚虽多,但一些书信和山水小品意境清新,文字优美,粲然可观。

以晋干宝《搜神记》为代表的志怪小说,以南朝刘宋时刘义庆《世说新语》为代表的轶事小说,开了后世笔记小说的先声。

唐朝是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高峰时期,各种文体的文学作品异彩纷呈,各种风格流派争奇斗艳。

尤其是诗歌创作进入了黄金时期,被称为“一代之文学”,初、盛、中、晚各期名家辈出,如星驰云涌。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和稍后的陈子昂,上承建安风骨,力扫齐梁余风,扩大了诗歌题材,在诗歌形式和表现手法方面进行了探索,为唐诗的繁荣开辟了康庄大道。

在史称盛唐的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出现了两大诗歌流派。

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多写闲情逸致,格调高雅,意境幽美,人称“诗中有画”;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擅长描绘苍凉奇丽的边塞风光和艰苦卓绝的军旅生活,格调雄壮,意境阔大。

李白和杜甫先后崛起,被称为中国诗歌史上雄视千古的“双子星座”。

李白被尊称为“诗仙”,与杜甫被尊称为“诗圣”相对应。

李白诗歌热情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表现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尖锐矛盾,感情奔放激烈,风格豪放飘逸;杜甫诗歌集中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把他的笔触伸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号称“诗史”,集中表现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内在深厚,风格沉郁顿挫。

他们分别以其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卓越成就,泽被后世,成为诗歌创作的光辉典范。

安史之乱以后,进入中唐时期。

唐宪宗元和年间,以白居易、元稹为首,倡导了一场“新乐府运动”。

他们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作为自己的创作纲领,创作了直接反映现实生活和百姓疾苦的新乐府诗。

白居易的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以其生动的艺术形象和熟练的艺术技巧,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其他著名诗人,尚有以险怪著称的韩愈,以苦吟著称的孟郊、贾岛,以及自具特色的柳宗元、刘禹锡、李贺等。

到了晚唐,诗歌气格趋于卑弱,感伤色彩颇浓,追求形式之美的风气日盛。

最有成就的诗人是杜牧和李商隐。

杜牧长于七绝,内容多写伤春惜别和咏史怀古,风格或绮艳或俊爽;李商隐的七律沉博绝丽,以咏史诗和爱情诗独擅胜场,他的“无题诗”意蕴深永,工于比兴,但有些作品则难免有晦涩之弊。

散文创作在唐代也有引人注目的成就。

唐代盛行骈文,直到中唐时,韩愈、柳宗元以复兴儒道相号召,致力于恢复散文的主导地位,于是掀起了一场作古文、行古道的文学革新运动。

他们的散文有比较充实的思想内容,能够积极反映中唐时期各种社会弊端,感情真实,手法多样,语言也能推陈出新。

其中,议论文、人物传记、寓言和山水游记成就最高。

晚唐的小品文和文赋,也值得重视。

在唐代,还有两种新出现的文体,一是传奇小说,二是曲子词。

词是配合燕乐歌唱的歌词,最早起源于民间,中唐以后文人染指渐多,晚唐的温庭筠成就最高,五代时,西蜀和南唐成为词的创作重镇,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问世。

南唐后主李煜,以词抒写亡国之痛,感慨遥深,情真意切,语言朴素自然又珠圆玉润,在艺术上多上乘之作。

被视为宋代“一代之文学”的,当然是词的创作,可与唐诗前后辉映。

北宋初期,词还是娱宾遣兴的工具,晏殊、欧阳修、张先等人多流连光景之作。

范仲淹以其镇守边塞的丰富经历,写出了境界开阔、格调苍凉的豪放词。

在柳永手里,宋词有所革新。

他从都市下层人民生活中汲取创作素材,以写都市繁华和相思旅愁见长,大量创制慢词,语言俚俗,在市民中广为流传。

苏轼不满柳词囿于风花雪月,格调不高,有意打破诗、词界限,扩大词的题材,提高词的意境,丰富词的表现手法,摆脱音律的过多束缚,给宋词带来了新气象,启迪了豪放词派的诞生。

此外,北宋的秦观、贺铸、黄庭坚、周邦彦等人,也分别对宋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共同创造了北宋词坛多种风格争胜的繁荣局面。

生活在南北宋之交的李清照,她的词感情深厚,风格婉约,造语清新,后期作品写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痛尤其撼人心魄,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女词人。

靖康之变后,感时伤乱、抗金爱国成为词创作的重大主题,南宋初期词人如张元幹、张孝祥等上承苏轼一脉,下启辛派词风。

南宋最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使宋词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面貌达到了光辉的高度,在词的艺术表现手法方面也有新的突破和创造。

他的词多种风格并存,或壮怀激烈、豪气逼人,或缠绵哀怨、活泼清新。

属于辛派的词人有陈亮、刘过等,风格似辛而不免剑拔弩张。

辛派后劲则有刘克庄、刘辰翁。

在南宋后期,有一些词人宗法周邦彦,走上了尚风雅、主格调的创作道路,其中姜夔的词意境清空,格调骚雅,冠绝一时,史达祖、高观国等人是他的羽翼。

吴文英词于清空之外别立密丽一宗,在宋末词坛一枝独秀。

由宋入元的词人尚有张炎、周密、王沂孙等,随着南宋的覆灭,这些遗民词人哀怨衰飒的歌唱成了宋词的尾声余韵。

宋诗与唐诗相比,自有特色:唐诗主情韵,宋诗主理致。

宋初诗人学唐五代,其中学白居易而终能自立的是王禹偁,学李商隐的一派有杨亿、刘筠等,号西昆体。

经过梅尧臣、苏舜卿、欧阳修等人的努力,宋诗开始自具面目,注重气骨、长于思理的倾向愈益明显,奠定了宋诗健康发展的基础。

北宋诗坛上影响最大的诗人是苏轼和黄庭坚,苏诗说理抒情,自由奔放,发展了宋诗好议论、散文化的倾向,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在诗歌创作上的主要收获。

黄庭坚尊崇杜甫,有“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诗风瘦硬生新,成为江西诗派的宗主。

南宋诗人的杰出代表是陆游、杨万里和范成大,他们都出于江西诗派,最后自成一家。

陆游是宋代最突出的爱国诗人,留下诗作近万首,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南宋后期出现了“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作品现实性不强,诗风比较浮弱。

至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和汪元量等人的诗篇,浩气磅礴,为这时期的诗坛增添了最后一抹光彩。

宋仁宗庆历年间,在政治革新潮流的鼓荡下,诗文革新运动随之兴起,浮华文风得以廓清,散文创作也改变了中唐以来的颓势,取得了足与唐文媲美的杰出成就。

欧阳修是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宋代散文的奠基人,也是韩愈以来最重要的散文作家。

他坚持“事信言文”的创作主张,提倡平易畅达的文风,所作散文极富情韵。

在他的提携下,文坛人才辈出,著名的有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加上唐代的韩愈、柳宗元,被后人尊崇为“唐宋八大家”。

其中苏轼成就最著,散文诸体兼备,自由挥洒,如行云流水,姿态横生。

欧、苏等人的作品,一直是人们学习古代散文的楷模。

除了诗文之外,宋代的通俗文学也随着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而得到发展。

在唐代讲唱文学的基础上演化产生了话本,这成为后世演义小说和白话小说的滥觞。

诸宫调和南戏也已经出现,开创了中国的戏曲文学。

经过自宋至元的长期酝酿,元杂剧以它高度的思想意义和社会价值、杰出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形式体制,开辟了我国戏曲文学的黄金时代。

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都是元杂剧中璀璨夺目的明珠。

元末杂剧衰微,南戏又复盛行,出现了高明的《琵琶记》这样的杰作。

南戏的兴盛为明清两代的传奇奠定了基础。

由于北方少数民族乐曲传入中原地区,元代还出现了一种配合当时流行曲调清唱的抒情诗体,就是散曲。

一般所说的元曲,是杂剧与散曲的合称。

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小令是单支曲子,套数由两支以上属同一宫调的曲子依次连缀而成。

散曲作品具有浓郁的市民通俗色彩,给诗坛注入了一股清新气息。

元代前期散曲作家以关汉卿和马致远为代表,作品通俗平易,诙谐泼辣;后期代表作家是张可久和乔吉,一改前期散曲的本色,趋于雅正典丽。

其他重要的散曲作家还有贯云石、张养浩和睢景臣等。

与杂剧、散曲的成就相比,元代诗文创作相对较弱,没有很杰出的作家和作品。

明代城市经济高度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市民的力量逐渐崛起,随之产生的人文主义思潮突破了统治者严厉的控制政策,为明代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因素和有利条件。

尤其是适应市民思想感情和文化娱乐需要的通俗文学如小说、戏曲等,在这一时期特别昌盛。

明代出现了长篇章回小说,其开山之作,是明初罗贯中在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基础上整理加工而成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另一部长篇巨著是施耐庵的《水浒传》,艺术地再现了北宋末年一场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

明中叶以后,长篇小说创作出现高潮,举凡讲史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公案小说,各有佳作问世,其中如吴承恩所作的神魔小说《西游记》,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