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高考作文观点与立意之哲学篇:社会环境与个人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XX年高考作文观点与立意之哲学篇:社会
环境与个人成长
社会环境与个人成长
思想1:人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受一定社会环境的制约,不能完全脱离于社会而存在。环境总要影响甚至改变人。
阐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便是强调环境对人的作用。环境于人是双刃剑,既可树人,也可毁人。林语堂先生提倡“风气”教育,其实也就是利用环境的影响熏陶教育人。大唐诗风盛行,所以唐诗达到诗的最高峰。两宋流行词,所以两宋成为词之高峰,元以曲为重,所以曲在元朝达到最高峰。这也就是环境影响所致。孟子的母亲懂得这个道理,怕孩子受环境的不良影响,而三择其邻,最后住到学堂旁,孟子才开始读书。为此,我们选择自己的环境不可不慎,“与善人居,若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觉其臭。”
思想2:人有主观能动性,在一定条件下,个体的活动也反作用于社会。
阐释:环境对人影响大,不等于人就是环境的奴隶。人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抵制环境的影响。歌德的《浮士德》就塑造了这样一个人物,魔鬼摩菲斯特设置种种极具诱惑的环
境引诱浮士德博士,但浮士德博士凭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都战胜了魔鬼。叔本华说:“事情本身并不影响人,影响人的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和态度。”这句话也是包含了人可以在环境中独立甚至改造环境的意思。是的,人不仅可以不受环境影响,甚至还可以改变环境,使不利的环境变成有利。有两个人先后到一个岛上去推销鞋子。第一个人很快就离开了,他说:“那儿没有市场,人们都不穿鞋子。”而第二个人却留下来了,他说:“这儿的市场前景广阔,人们都没有鞋子穿。”第一个人被环境改变了,但第二个人却准备积极地改变不穿鞋的环境。个体的活动于社会的反作用最大的莫过于第一流的人物,如苏格拉底、柏拉图、耶稣、释加牟尼、拿破仑、毛泽东、荷马、鲁迅等。第一等人物对社会的反作用不仅表现在他们的具体事功上,而且还表现在他们个体的人格魅力上。爱因斯坦在《悼念玛丽.居里》一文中写道:“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附
“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两句话共同反映了唯物论中的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原理,共同反映了辩证法中的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原理。
“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俗语体现的哲理是⑴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⑵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⑶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说明事物的变化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哲学角度理解,它强调的是书本知识越多,实践经验越丰富
“名师出高徒”包含的主要哲学道理是外因对事物发展不仅是不可缺少的,有时甚至起非常重大的作用
“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这一谚语说明做任何事情,如果不尊重客观规律,盲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劳而无功这一哲理
、陆游的诗歌:“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诗中蕴含的哲理是实践是认识的唯一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与君指上听?”这一首古诗体现了(1)联系的观点(2)矛盾的观点(3)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
朱憙《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作者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捕捉形象,说明观书的体会。此诗中蕴含的哲理
是: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代诗人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两诗包含的哲理是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苏轼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主要说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制约,与上述诗句意思相近的熟语是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