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铁论》研究综述
《盐铁论》版本流变及研究综述

语 的特点 , 有重要 的语 言学 价值 。 具
一
刻, 备极 工 肖, 故傅 增湘 《 双鉴楼 藏 书续 记 》 出 :夫 指 “
宋本 不得 见 , 见涂 氏本犹宋 本也 。涂 本 又 不易 得 见 , 见 张 本 犹 涂 本 也 。 [8 只 是 张 刻 本 亦 不 多 见 , 因 ,1 8 ,1 2 原 是该 书初 印 时系单 行本 , 板后 归浦 江周 心如 , 人 其 并
生活各方面 , 以说是对 当时 的社会状况较为全面 可 的论述 。从文 体上 说 它 是 汉 赋 的 一 种 变 体 , 中国 在 古代散文 发展 史 上具 有 创 新 意 义。 因此 ,盐 铁 论 》 《 历 来被认 为是 研究 西 汉 经 济及 历史 的重 要 材料 , 具
有重 要 的 经 济 学 、 学 和 文 学 价 值 。 同 时 , 书 由 史 该 “ 会议 纪 录” 整理 而成 , 四库 全书 总 目提 要 》 绍说 : 《 介
于儒 家 著作 《 公羊 春秋》 的研究 。《 铁论 》 他 就原 解 题》 :盐铁 论十 卷 , 盐 是 日 “ 汉庐 江太 守丞 汝 南桓 宽 次公
有 关于盐铁 会议 的“ 议文 ” 整理 而 成 的一 部 专 书。盐 撰 。宣 帝 时 , 推 衍 增 广 , 数 万 言 , 六 十 宽 著 凡[ 关键词]盐铁论 ;Fra bibliotek本; 究 版 研
[ 中图分 类号 ] 27 6 IO .2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09 70 2 l)4 00 3 10 —74 (ooo —03 —0
桓宽 , 生卒 不详 , 字次公 , 汝南 ( 河 南上 蔡 ) , 今 人 致力
《 铁论》 西 汉宣 帝 时 庐 江 太 守 丞 桓 宽所 作 。 其余 都没有 著 录篇数 。唐颜 师古 《 书 》 日 :即 今 盐 为 汉 注 “ 之所 行 《 铁 论 》 盐 十卷 是 也 。 陈振 孙 《 斋 书 录 ”J 直
从《盐铁论》入手,简说西汉昭帝初年社会问题

从《盐铁论》⼊⼿,简说西汉昭帝初年社会问题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汉昭帝下令召各郡国贤良、⽂学共60⼈⼊京,与当时御史⼤夫桑弘⽺等⼈进⾏辩论,借此探讨国家未来的财政政策。
然⽽,令⼈意想不到的是,此次会议⾮但是决定西汉经济政策风向的转折性会议,⽽且其在会上所辩论的内容也已超越了单⼀的经济范畴,对于政治、⽂化、外交等诸多⽅⾯都有所涉及。
会后,由庐江太守丞桓宽根据会议内容于西汉宣帝时期整理出了相关会议纪要——《盐铁论》。
《盐铁论》共有10卷60篇,全⽂采取的是对话体的形式,全景式地呈现了当时会议的内容与现场情况。
从整部《盐铁论》来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泾渭分明的两⼤阵营,⼀个以⼤夫桑弘⽺为⾸,⼀个则以各郡国的贤良、⽂学为代表,双⽅各执⼀词,观点尖锐,⾔辞犀利,偶有⼈⾝攻击之⾔,可见当时的⽓氛异常激烈。
盐铁会议是以贤良⽂学提议“罢均输平准,盐、铁、酒官营”为开端,就当时社会种种问题、国策进⾏辩论。
从整体核⼼观念来看,贤良⽂学提倡复古之论,动辄引⽤上古先王之语,借以⽀撑⾃⾝的观点,同时对汉武帝⽣前的种种政策予以否定,⽐如抗击匈奴、张骞通使西域、算缗告缗等经济政策,桑弘⽺等⼈则持反⽅观点。
我们姑且不论⼆者孰是孰⾮,因为既是辩论,必受到其主观因素的影响,都代表着⾃⾝背后的利益集团,所以在此讨论适应性的问题,是事倍功半的。
但是,《盐铁论》的内容却⼜必须予以⾼度重视,鉴于其书写之⼈的年代,所涉及的内容,我们可将其当作史料进⾏研究,或可从中探寻到有关西汉昭帝时期社会情况与各⽅⽭盾。
通过研读《盐铁论》,⼩编总结出,武帝之后昭帝初年的西汉社会,主要有三⼤问题:1、匈奴“和或战”的问题曲折发展;2、商品经济发展与官民出现趋利现象;3、民⽣维艰与吏治腐败。
本⽂将围绕三⼤问题进⾏展开论述,以期解读“昭宣时期”诸多改⾰措施的历史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现状。
盐铁会议对待匈奴,“战和”各半纵观整部《盐铁论》与相关史料,⼩编认为盐铁会议所争论的核⼼,表⾯上看是“均输平准”“盐铁官营”等经济措施是否继续施⾏的问题,实际上是对待匈奴的态度是战,还是和?均输也好,平准也罢,包括武帝时期所采取的⼀系列的财政措施,直接⽬的只有⼀个,那就是增加国家财政收⼊,以⽀持前线与匈奴的作战,完成征服匈奴的伟业。
盐铁论的主要内容

盐铁论的主要内容盐铁论是古代中国儒家学派的一种哲学观点,主要由汉代儒家学者杨雄提出,其主旨是认为盐与铁是国家的两大重要资源,应当由政府进行垄断经营,以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盐铁论的提出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作出的,汉武帝时期国家铸钱为了拓张版图进行了大量的发钱,导致铁铸量大幅增加,但盐产量不足,导致市场上盐价高涨,社会矛盾不断升级。
因此,杨雄提出盐铁归国家经营,限制私人贩卖行为,控制与平衡资源的流通,防止社会出现不稳定因素。
盐铁论之所以被视为重要的政治哲学思想,是因为它涉及国家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多个方面。
通过国家对盐铁的垄断经营,政府可以通过向民众分配盐铁分成,来巩固皇权,维护政治稳定。
而经济方面,则可以通过对独占行业的监管,促进市场竞争,避免经济垄断。
在军事方面,盐铁的垄断经营可以为国家提供必要的财源和强大的经济实力,以应对外敌入侵的威胁。
盐铁论虽然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实践中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缺少科学的市场体系和成熟的社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商贸活动的发展带来了限制。
因此,盐铁论最终难逃被淘汰的命运。
尽管盐铁论已经从历史的舞台上消逝,但在现代的中国,我们面临的仍然是经济与政治的复杂错综,如何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仍然是一项不可忽视的任务。
对于盐铁论所提出的资源控制观念,虽然仅仅是一个历史性的产物,但是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在当今中国,我们应该注重市场的竞争和循序渐进地进行经济制度改革,在保障社会稳定的前提下,让经济发展不受任何政治干预,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盐铁论是产生于中国汉朝初期的一种哲学思想,其产生背景与当时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统治时间长达四百多年。
在这一时期,汉文化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发展和演变,这也为盐铁论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文化背景。
首先是儒家思想的流行。
在汉朝前期,儒家思想已于诸子百家中崭露头角,并最终成为了汉代的官方哲学。
盐铁论的提出者杨雄是汉儒家中知名的学者,其思想得到了许多人的赞赏和支持。
《盐铁论》研究

《盐铁论》研究《盐铁论》是我国古代著名经济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农学专家司马迁所著,该书被视为古代中国中央集权统治下的经济政策理论基础。
司马迁撰写该书的初衷是为了反对当时流行的党锢之祸的时事,但其思想深刻且经久不衰,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盐铁论》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主要观点和价值。
《盐铁论》探讨了古代中国的盐、铁两大重要资源,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制度和政策。
这本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盐铁之说、诸侯攘夺盐铁的利益与司马迁的思考及年年赋铁的死因和盐铁法的失败。
其主要内容包括盐、铁对国家的重要性、人民对盐、铁的需求、盐、铁经济的兴衰等方面。
《盐铁论》认为盐、铁是国家的根本,对于国家的安定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盐是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关系到人的生理健康。
而铁则是国家建设的基础,与农耕和战争密切相关。
司马迁强调政府对盐、铁的控制,以确保供应充足、价格稳定,并防止私人操纵市场。
他主张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和税收制度来管理盐铁资源,以达到保护国家利益、稳定社会秩序和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盐铁论》还提出了对制度之思考,强调诸侯对盐、铁资源的欲望与夺取的方式。
司马迁指出,一些诸侯为了争夺盐、铁资源,采取暴力手段,以削弱中央集权的力量,这导致了政治动荡和社会混乱。
他认为,中央政府应当加强对盐铁资源的控制,防止各地方势力滥用盐铁资源,以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秩序。
然而,《盐铁论》也面临一些问题和失败。
司马迁对历史上赋铁政策的分析认为,盐铁法的失败是由于政府的监管不力,没有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流失。
他指出过度赋税、强制垄断等政策造成了人民的反抗和对政府的不满。
这些问题从侧面暴露出《盐铁论》存在的一些局限性,即只重视国家利益而忽视个人权益,忽视市场的力量等。
这些问题对于探讨古代国家经济政策和制度的历史意义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盐铁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思考政策制定、资源管理和税收制度设计的经验教训。
《盐铁论》引用研究.doc

《盐铁论》引用研究《盐铁论》是汉昭帝时庐江太守桓宽就原有关于盐铁会议的记录整理编次而成的政论性著作。
它是对话体,记载了当时对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的一次大辩论。
里面广征博引,所涉及到的时期从先秦之前至秦汉无一不包。
既有传说故事、寓言故事和历史史实,也有先秦诸子及其他著作言语,内容丰富多彩,可谓一部精彩的“对话体历史小说”。
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关于《盐铁论》引用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引书用书,而引事等其他方面几乎没有涉及。
本文采用刘勰《文心雕龙》对“事类”(即引用)的分类,分为引事和引辞。
本文引事的“事”主要指《盐铁论》涉及到的从先秦之前到秦的传说故事、寓言故事和历史史实。
引辞的“辞”主要是《盐铁论》所涉及到的先秦之前到秦的先秦诸子及其他著作的言语,可以是原话,也可以是对原话稍加变形,或者援引大意。
鉴于以上情况,本文从以下四个部分入手:第一部分梳理、归整《盐铁论》文本引事内容。
《盐铁论》引事内容丰富且庞杂,如果件件历数故事,就会缺少逻辑且很难统计。
所以本文选取从人物所处的时期和国别来进行分类,来统计人物出现次数,并归纳人物故事。
文本分别从传说时代、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朝四个分期对人物进行分类,涉及到的人物故事主要包括传说故事、寓言故事和历史故事等。
春秋战国涉及人物众多,又可以通过国别进行分类,穷尽性地统计人物出现的次数,并归纳人物故事的内容,来探究《盐铁论》丰富的引事内容,提供一定的文献价值。
第二部分梳理、归整《盐铁论》文本引辞内容。
这一部分主要研究先秦诸子以及其他著作中出现的言语,分为明引和暗引两类。
明引又可以分为言说动词类和书(篇)名类。
《盐铁论》暗引情况比较复杂,所以本人以两句或者两句以上的句子为研究语料,来统计暗引数据,而以词、短语等镶嵌在一句话中的材料不在本文研究范围内。
因为汉代化用典籍材料比较多,所以暗引根据不同的情况又可以分为原文援引、换词援引、大意援引、补充援引、增词援引、省略援引、加减援引和重组援引等八类。
盐铁论卷十

盐铁论卷十《盐铁论卷十》是西汉时期经学家贾谊撰写的一部著作,主要阐述了他对盐铁专卖制度的见解。
该论文共分为五篇,每篇探讨了不同的议题,包括盐铁的重要性、盐铁专卖的合理性、专卖制度的实施和改革等。
本文将对《盐铁论卷十》的内容进行全面的解读与分析。
第一篇《议盐铁之凡例》主要介绍了盐铁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贾谊通过举例说明盐铁是生活必需品,对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同时,他也强调了掌握盐铁经营的重要性,并指出盐和铁的特殊性使得它们需要通过专卖制度来管理、保护和调控。
第二篇《议历代之盐铁》主要总结了历代盐铁政策的演变。
贾谊指出,历代统治者对盐铁的专卖制度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实施,但在具体政策上存在差异。
他以汉武帝时期的盐铁制度为例,分析了当时政府实施盐铁专卖制度对国家财政、社会稳定和民生福利的积极影响。
同时,他也对盐铁制度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深入剖析。
第三篇《议郡国盐铁》重点探讨了盐铁专卖制度在地方政府中的实施与管理。
贾谊认为,地方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合理规划盐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并通过有效的监管措施来维护市场秩序。
他提出了建立权威的监察机构、设立稽查员、加强统计工作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推动盐铁专卖制度的有效运行。
第四篇《论诛贾谊》是贾谊对他自己的辩护言辞。
他在这篇文章中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反驳批评者对他的指责,认为他所主张的盐铁专卖制度是符合国家利益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他的出发点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福祉,而不是个人的私利。
第五篇《议缓急之要术》主要是对盐铁专卖制度实施中的改革建议。
贾谊提出了建立起基层监管网络、改进税收制度、完善政府职能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以进一步提升盐铁专卖制度的效率和公平性。
他还强调了改革的渐进性和稳定性,认为只有通过逐步推行改革,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盐铁专卖制度的目标。
通过对《盐铁论卷十》的详细解读与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贾谊对盐铁专卖制度的认识与见解。
他充分论证了盐铁专卖制度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建议。
《盐铁论》版本流变及研究综述

《盐铁论》版本流变及研究综述周学峰【摘要】<盐铁论>在流传过程中逐渐形成10卷本和12卷本两个版本.其研究从真正意义上说始于明代,由清至今,对<盐铁论>的研究更加全面和深入,研究视角也更为宽阔.【期刊名称】《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年(卷),期】2010(027)004【总页数】3页(P30-32)【关键词】盐铁论;版本;研究【作者】周学峰【作者单位】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30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62《盐铁论》为西汉宣帝时庐江太守丞桓宽所作。
桓宽,生卒不详,字次公,汝南(今河南上蔡)人,致力于儒家著作《公羊春秋》的研究。
《盐铁论》是他就原有关于盐铁会议的“议文”整理而成的一部专书。
盐铁会议于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召开,参加会议的一方是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首的政府当局,一方是从民间新选拔出来的“贤良文学高第”。
会议以武帝时推行的“盐铁、均输、酒榷”等官营政策之兴废与是否继续抗击匈奴完成武帝遗志为论辩的主题。
这场论战,涉及西汉前中期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生活各方面,可以说是对当时的社会状况较为全面的论述。
从文体上说它是汉赋的一种变体,在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具有创新意义。
因此,《盐铁论》历来被认为是研究西汉经济及历史的重要材料,具有重要的经济学、史学和文学价值。
同时,该书由“会议纪录”整理而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介绍说:“宽集其所论,为书凡六十篇,篇各标目,实则反覆问答,诸篇首尾相属。
”[1]800其议论从实际出发,针砭时弊,切中要害,语言简洁流畅、浑朴质实,较大程度地保存了西汉时期人们的口语原貌,对于研究上古汉语的特点,具有重要的语言学价值。
《盐铁论》一书最早见于刘歆《七略》(清姚振宗辑七略佚文)与班固《汉书·艺文志》,作六十篇,却没有著录卷数;《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王尧臣《崇文总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郑樵《通志·艺文略·史类食货货宝》、《宋史·艺文志》、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都作十卷,除马氏《文献通考·经籍考》将“六十篇”误作“十六篇”外,其余都没有著录篇数。
《盐铁论》中的经济伦理思想研究的开题报告

《盐铁论》中的经济伦理思想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盐铁论》中的经济伦理思想研究研究背景和意义:《盐铁论》是中国明朝思想家顾炎武于1587年所撰写的一篇论文,被认为是古代中国一部重要的农业经济著作,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
其中,顾炎武在探讨盐、铁等生产与经济问题时,深刻地阐述了一些经济伦理思想,比如“近得而备乎其应用者,民之德也”、“循理而行,切不可失其度矣”,这些思想对于今天的经济学和伦理学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论文旨在对《盐铁论》中的经济伦理思想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探讨其思想内涵、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为今天的经济伦理实践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盐铁论》中的经济伦理思想内涵及演变。
通过分析《盐铁论》中关于盐铁生产和经济问题所涉及的具体思想,揭示出其中所蕴含的经济伦理思想的深刻内涵,并探讨这些思想的演变和发展。
2.《盐铁论》经济伦理思想的历史背景。
通过分析明代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历史背景,考察《盐铁论》经济伦理思想产生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3.《盐铁论》经济伦理思想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通过对《盐铁论》经济伦理思想的分析和比较,探究其在当今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并提出相应的启示和建议。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综合分析法,对相关的文献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比较,从中提炼出《盐铁论》中的经济伦理思想,对其进行深度剖析和探讨。
预期成果和贡献:通过对《盐铁论》中经济伦理思想的研究,本文预期将获得以下成果和贡献:1.揭示《盐铁论》中的经济伦理思想的深刻内涵,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思想家的经济伦理思想。
2.探究《盐铁论》经济伦理思想的历史背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古代中国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的历史文化背景。
3.对《盐铁论》经济伦理思想提出相应的启示和建议,为当今社会的经济伦理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1. 顾炎武. 盐铁论[M]. 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版.2. 方明国,史敏燕. 顾炎武《盐铁论》经济思想评析[J]. 山东经济,2016(5):155-157.3. 刘雪芳. 《盐铁论》中的经济思想和民族精神[J]. 人文社会科学苑,2019(4):32-36.4. 程媛媛. 顾炎武《盐铁论》经济伦理思想的演变及发展[J]. 云南教育学院学报,2017(1):89-91.。
盐铁论读后感

盐铁论读后感首先,黄宗羲在《盐铁论》中对盐铁政策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批评。
他指出,明代盐铁政策的问题在于政府垄断盐铁产业,从而导致了生产效率的低下和市场失灵。
黄宗羲主张应该取消盐铁政策中的垄断,让市场能够自由运作,从而调节价格和供求关系。
这一思想对当代的市场经济也有启示作用。
在当今市场经济中,也存在着政府垄断和市场失灵的问题。
通过学习黄宗羲的观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
其次,黄宗羲提出了“择善而行”的观点。
他认为,政府应该以合理的标准来评估官员的能力和品德,让他们担任适合自己能力和特长的职位。
这样可以确保政府的运作更加高效和公正。
这一观点在当代政治中也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在现代社会,政府官员的选拔和评估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通过学习黄宗羲的“择善而行”观点,我们可以更好地建立起公正和高效的政府制度。
此外,黄宗羲还在《盐铁论》中提出了“人设计”的观点。
他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规律和秩序,人们应该根据这些规律和秩序来进行自己的行动和决策。
这一观点对于当代经济学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启示。
在现代经济学中,人们已经发现了许多经济规律和现象。
通过学习黄宗羲的“人设计”观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规律和现象,从而更加科学地进行经济决策。
综上所述,通过阅读《盐铁论》,我对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和当代经济学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黄宗羲在《盐铁论》中提出的许多观点和思考,不仅对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而且对当代经济学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希望通过学习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精华,为当代经济学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文章学视野下的《盐铁论》研究

文章学视野下的《盐铁论》研究文章学视野下的《盐铁论》研究《盐铁论》是我国古代经济学著作中的重要一部,由钟会所著。
作为一部代表性的经济学论著,它在文章学的研究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本文将从文章学的角度对《盐铁论》进行研究,探讨其在古代经济学发展中的价值和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文章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文章学是一门研究古代文献书写规范、文风特点以及文字背后的思想和意义的学科。
通过文章学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人对经济学思想表达的方式和方法。
在对《盐铁论》进行文章学研究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
首先,我们可以研究《盐铁论》的叙事结构和组织方式。
叙事结构和组织方式是文献中重要的表现形式,它反映了作者对经济学思想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通过分析《盐铁论》的叙事结构,我们可以了解到钟会对盐铁经济的认识和分析视角,从而深入理解其经济学思想的核心。
其次,我们可以研究《盐铁论》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是一种用词和句式的选择,它可以加强作者的观点并引起读者的共鸣。
通过分析《盐铁论》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我们可以揭示出钟会对盐铁经济问题的态度和观点,进一步理解其经济学思想的内容和特点。
再次,我们可以研究《盐铁论》中的论证过程和逻辑结构。
论证过程和逻辑结构是作者用来表达观点和证明论点的方式和思路。
通过对《盐铁论》中论证过程和逻辑结构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钟会论证盐铁经济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更好地理解其经济学思想的精髓和内涵。
最后,我们可以研究《盐铁论》与其他经济学著作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盐铁论》是古代经济学著作中的重要一部,它与其他著作之间存在着相互借鉴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通过研究《盐铁论》与其他经济学著作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到钟会对盐铁经济问题的独特见解和创新思想,进一步认识到其在古代经济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对后世学者的影响。
综上所述,《盐铁论》作为一部代表性的经济学著作,在文章学的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和影响。
《盐铁论》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盐铁论》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盐铁论》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西汉中期盐铁会议辩论的记录。
【精品】《盐铁论》经济伦理思想研究

3.学位论文王宝国《盐铁论》的经济伦理思想及其历史影响2005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和历史观对《盐铁论》所反映的西汉经济伦理思想作了细致入微的研究,分四章介绍了研究思路和内容。第一章主要研究了盐铁会议的历史背景及其会议目的,梳理了西汉社会问题的来龙去脉。介绍了西汉社会由“文景之治”到“武帝更化”的转变过程,阐述了西汉时期的民族矛盾以及由此导致的汉武帝的对外扩张行动,由汉武帝的“轮台罪己”和遗留问题引出盐铁会议的召开及其关于新经济政策利弊的讨论,说明了西汉后期的时代课题和全国关注的矛盾焦点,证实了盐铁会议争论问题的必然性。第二章主要论述了贤良文学的经济伦理思想之结构中的崇本抑末论、民营经济论、贵义贱利论、无为论、黜奢崇俭论、富民论,御史大夫的经济伦理思想之结构中的本末并重论、官营经济论、功利论、有为论、等级消费论、富国论,探寻后得知,政治统治为先导和哲学理论为基础,是两种经济伦理思想的时代根源,从而说明西汉经济伦理思想斗争的广泛性与深刻性。第三章论述了《盐铁论》中御史大夫和文学贤良的经济伦理思想的得失,以及这两种经济伦理思想对两汉和整个传统社会的历史影响。第四章主要从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论述了西汉经济伦理思想的当代意义,辩证分析了官营经济和民营经济的作用,探讨了经济伦理与政治制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了经济伦理与意识形态和谐共处的结论。最后,联系官营经济和民营经济的现实状况,得出优先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民主政治和个体自由的结论。
桑弘羊作为汉武帝时期一代富国名臣,他的经济思想和经济实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可否认,在桑弘羊那个时代根本没有“经济伦理”这个概念,桑弘羊在他经济实践中提出的经济思想,其中蕴含的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是能够用现代经济伦理原理予以解读的。因此,文章立足于桑弘羊的经济思想及其经济实践,用现代经济伦理视角解读桑弘羊经济伦理思想,发掘其价值。全文共分为七章:<br>
《盐铁论》引用先秦文献研究

《盐铁论》引用先秦文献研究《盐铁论》是商君所著的政治经济著作,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经济学著作之一。
它在古代社会经济思想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一直被誉为“中国经济学之母”。
《盐铁论》中引用了很多先秦文献,这不仅体现出商君具有广泛的知识背景,也证明了先秦时期经济思想的繁荣和发展。
本文将从《盐铁论》引用先秦文献的历史背景、思想内涵和当代价值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历史背景先秦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萌芽期和盛期。
在这个时期,诸子百家思想繁荣发展,经济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在这个历史时期内,商周时期的典籍《尚书》、《礼记》、《周易》等经典著作已经形成了基本的思想框架,这些文献对于先秦时期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君生活在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诸子百家思想繁荣发展的时期。
商君所处的时代,正是战国七雄争霸的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疲惫不堪。
为了解决百姓所面临的问题,商君根据自己对于古代政治经济的观察和体验,撰写了《盐铁论》这部巨著。
在《盐铁论》中,商君不仅引用了许多先秦文献,而且还自成一套独立的政治经济思想体系,为经济思想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思想内涵《盐铁论》中引用的先秦文献,反映了当时经济学思想的主流方向和基本内容。
这些文献大多体现了对于生产、贸易、商业和经济管理等问题的思考和认识,在政治经济理论、政治经济制度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见解。
1.关于生产和贸易《盐铁论》中引用了先秦文献中大量关于生产和贸易的记载,如《周礼》、《商君书》、《吕氏春秋》等。
其中,对于生产方面的重点是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对于贸易方面的重点是长途贸易和城市中的市场交流。
在生产方面,商君认为农业是国家经济的主要支柱,手工业制造是农业生产的必要补充。
在贸易方面,商君认为长途贸易可以带来稀缺资源的补充,城市中的市场交流可以促进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
2.关于商业和货币商君在《盐铁论》中引用了一些先秦文献中关于商业和货币的内容,如《孟子》、《礼记》等。
《盐铁论》时间副词研究

《盐铁论》时间副词研究林松【摘要】《盐铁论》是西汉桓宽编撰的一部政论性著作,它的言语基本上反映了当时口语的特点,因此在汉语史研究上具有较高的语料价值。
探索《盐铁论》中时间副词的来源及发展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汉语时间副词的发展与变化的足迹。
%Yantielun(《盐铁论》) is a political book compiled by Hen Kuan (桓宽) during the Western Han Dynasty(西汉).The words of this book reflects characteristics of spoken language at the time.Therefore,it has great value of the corpus in studying the history of Chinese.The author intends to explore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adverbs of time,and to get Chinese adverbs' footprint of development change to a certain extent.【期刊名称】《保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5)001【总页数】4页(P87-90)【关键词】《盐铁论》;时间副词;骈体文;西汉时期语言研究;虚词【作者】林松【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学院文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42《盐铁论》一书是西汉桓宽编撰的一部政论性著作,其成书时间约在公元前66年至公元前49年(宣帝在位最末一年)之间,是盐铁会议后20年左右著成[1]。
在语言表达上既有骈体文的色彩,又因为是宫廷辩论的对话文体,有大量的人物对话,基本上保留了当时口语的特色,是研究西汉中后期语言的一份很有价值的材料。
本文拟对《盐铁论》中出现的时间副词进行分析,以期探索其来源及发展变化。
浅论《盐铁论》中经济伦理思想的现实意义

浅论《盐铁论》中经济伦理思想的现实意义一、题目:探讨《盐铁论》的经济伦理思想在现实中的实践意义二、论文报告《盐铁论》视野开阔、思想深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作为留存至今的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经典之一,其经济伦理思想也意味着在实践中的运用。
本论文即以现实的实践角度剖析《盐铁论》的经济伦理思想及其实现方案,旨在对经济发展的改善与提升有所启示。
一、“盐铁同价论”的坚定性“盐铁同价论”是《盐铁论》理论体系中的核心之一,它认为:无论盐还是铁都属于生产资料的范畴,两者的价值应该由市场竞争决定,不能由皇室财政部门主导制定。
这种“同价”思想呈现出一种平等自由、市场竞争的理念意涵。
今日,正是在市场竞争的基础上,产品的价值才可以被客观地认定和实现。
市场经济模式的崛起,可谓是“盐铁同价论”过程中的注脚。
二、“市场竞争”与统一规制的状态中国的市场竞争,依旧呈现出财富分配不均,产能过剩等问题,这些问题却不足以反面证明《盐铁论》的理念。
它更是展示了市场竞争的必要性,以及市场准则保持明晰的权力和实际统制力。
同时,现在的中国经济依旧处于初生期,对于市场监管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增强与游移,拒绝庸俗化、贪婪化的“聚敛”思想,加强反腐倡廉。
这样,市场竞争才能发展健康,且能实现科学统制。
三、多样化的经济分工和协作《盐铁论》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叙述是多元化的经济分工和协作,这既是劳动分工理论,同时也是实证性的现象。
再今日,经济分工和协作依旧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基础,可在生产效率的提高上得到广泛应用。
除此之外,在现代经济当中,分工不局限于国内,国际分工也越发明显,企业之间的协同协作也变得比较普遍。
因此,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时期,我们需要不断拓展国际的经济分工和协作,以迎接不断发展的经济形势。
四、合理的税收制度与负责任的政府在“盐铁同价论”所赋予的市场竞争力下,政府的职能是被较为削减了。
政府仍旧有着诸多重要的责任,比如税收防费等等。
而令人惊讶的是,税收制度和政府治理如今并非是一个严格可靠的体系。
简述《盐铁论》中的经济思想

简述《盐铁论》中的经济思想摘要:汉武帝为巩固皇权,解决财政危机,实行了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一系列经济措施。
昭帝时期,中央召开了盐铁会议,以桑弘羊为代表的维持派与以贤良文学为代表的反对派展开了论辩。
其两者实质是春秋战国以来“放任”与“干预”两种不同的经济管理模式争论的继续,并对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留下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盐铁会议;桑弘羊;放任;干预;经济政策1、盐铁会议与《盐铁论》盐铁会议是召开于西汉时期的一次著名会议,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意义。
盐铁会议中,双方各自强调本派认定之观念,不依不饶,但均有流于片面之处,辩至激烈时都出现了舍本逐末的问题,且无限放大末,看起来很有道理,实则不然。
如大夫说:富在术数,不在劳身;利在势居,不在力耕也。
这明显存在轻视农业的嫌疑,强调术、势,必流于巧取豪夺,而就当时而言,一切生活物品俱取诸土地,农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虽然辩论双方的观点都难免有不合理之处,但总体框架还是很明确的,涉及的范围也很广,都是治国的政治经济思想。
在特殊的历史阶段进行这样一场大辩论,其本身就蕴含了丰富的政治思想和时代特征。
盐铁会议之后,大约在汉宣帝本始四年(公元前70年),桓宽根据盐铁会议上桑弘羊和文学、贤良就盐铁官营等问题的辩论记录,加以推衍和增广,写成了流传于世的《盐铁论》。
该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关盐铁问题的结构严整、体例统一的专著,以对话的形式客观记录了御史大夫等与文学、贤良的互相诘难,不但显示了双方针锋相对的观点,而且在唇枪舌战中展示了双方的感情与风采,两种不同类型人物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作品中人物善于持论,语言简洁明快,行文气势磅礴,整齐而有变化,在西汉政论散文中独具一格,成为研究当时社会状况以及政治和经济思想的重要史料。
《盐铁论》双方辩论达10万言,共10卷60篇。
2、《盐铁论》中的经济思想(1)“本末论”是双方争论的焦点之一。
贤良文学提出: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
夫文繁则质衰,末盛则本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师范学 院学报 ( 学社 会科学版 ) 哲
J unl f a gi ec e d ct nU i ri (oil c neE io ) o ra n x ahr E ua i nv st Sca Si c dt n o Gu T s o e y e i
年 (5 1 ) 祯 本 , 10 年 涂 即为 十 卷 六 十 篇 , 目与 王 篇
意义 , 如涂祯刻《 盐铁论》 识文 :其辞博 , “ 其论核 , 可 以施 之 天 下 国 家 , 空 言 也 。 _ 后 张 之 象 非 ”5论 》 《 《 铁 论 序》 “ 独 好 其 文 , 多 其 善 言 政 事 盐 :不 盖 焉 。¨ ¨ 蟠 刻 本 《 铁 论 自序 》 “ 论 匪 特 ”6 金 儿 盐 :所
注《 铁论 》 盐 的是 张 之 象 , 校 注 夹 在 张 氏猗 兰 堂 其
贤良文学 民所疾苦。议 罢盐 铁榷酤。 _ 又《 ”j 1 2 公 孙刘 田王杨蔡陈郑传》 赞云 :所谓盐铁议者 , “ 起始
元中 , 征文 学贤 良问 以治 乱 , 皆对 愿 罢郡 国盐 铁酒
榷 均输 , 务本 抑 末 , 与 天下 争利 , 后教 化可 兴 。 毋 然 御史 大 夫 弘羊 以为此 乃所 以安边 竞 , 四夷 , 制 国家
[ 中图分类号 ] 10 26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10 0 2—5 2 (0 2 0 —0 3 0 2 7 2 1 )1 0 6— 9
《 铁论 》 中 国历 史上 的一部 特殊 而 重要 的 盐 是 子 部 文献 。说 它 特殊 , 要 在 于 , 管班 固在 《 主 尽 汉 书 ・ 文 志 》 把 《 铁 论 》 入 《 子 略 》 儒 家 艺 中 盐 归 诸 “
盐、 铁也 , 独举 盐 、 铁者 , 犹太 史 公综货 殖 独 书平准 也 。独 书平 准 , 四民具 困之形 见 ; 论 盐 、 , 而 独 铁 而
万世 薮 病 之 本 晰 … …桓 氏 之 书 , 岂直 汉 室 药石 已 哉 ![《录 1 有点评《 ”] 》 鲫 ’附 盐铁论》 章特点及其 文 得失 , 如周 广 业《 意林 附注盐 铁论 》 “ :文亦 奇伟 , 名 言杰 句 , 络绎 而来 。[ 附 》 ” ] 录, ’ 《 鼐 《 盐铁 论》 毗姚 跋 : “ 又议盐 铁 自第 一 篇 至 四十 一 篇 , 复 诏 可 而 事 奏 毕 。 四十 二篇 以下 , 异 日御 史 大 夫 复 与文 学 所 乃 论 。… …宽之 书文 义肤 阔 , 西 汉文 章之 美 , 无 而述 事又颇 不 实 , 苟 于 成 书 者 与 !『 些 点 评 虽 殆 ”8 这 ’ 较 笼 统 , 对 后 人研 究 不乏 启 发 意 义 。姚 鼐 的点 但
J n. 0 2 a 2 1
Vo . 3 13 No 1 .
第3 3卷 第 1期
《 铁 论 》 究 综 述 盐 研
口龙 文 玲
( 广西 师 范学 院 文 学 院 , 西 南 宁 50 0 ) 广 3 0 1
[ 摘
要] 《 盐铁论》 是西汉桓 宽根 据汉昭帝 时期 盐铁会 议的议文推衍 增广而成 , 真实反映 了汉 昭帝时期
应麟著录完全一致 。另 , 四库全书总 目》 《 卷九十
《 子部 ・ 家类 》 :盐 铁论 十二 卷 ( 儒 云 “ 内府 藏本 ) , 汉 桓 宽 撰 。[7 此 乃 据 明 嘉 靖 三 十 三 年 ( 54 , 11 , 7 3 15
一
年 ) 之 象猗 兰 堂 刻 本 。 以张 之 象 本 与 涂 祯 本 对 张 照 , 篇数 、 目亦 完 全 一 致 。据 顾 广圻 《 刻 盐 其 篇 重 铁论 并 考证 序 》 “盐 铁 论 》自明嘉 靖 中为 张 之 象 :《
罢郡 国盐 铁 , 与御 史 大夫桑 弘 羊相诘 难 , 而盐 铁卒 不果 罢 。至 宣帝 时 , 推 衍 增 广 , 为 问答 , 宽 设 以成
一
了《 盐铁论》 的编者与成书简况。这些材料历来为 人重视 。此后 , 苟悦 《 汉纪》 王益之《 、 西汉年纪》 、 司马光《 资治通鉴》 吕祖谦《 、 大事记解题》 书的 等 相关 记 载 , 为 纵 向 了解 西 汉 社会 转 型期 的历 史 则 提供 了便利 。
参加 的人 员 和会 议 讨 论 的 中心 议 题 , 而且 还 记 载
注》 卢文招《 、 盐铁论拾补》 张敦仁《 、 盐铁论考证》 、 俞樾《 盐铁论平议》孙诒让《 、 盐铁论札造》王先谦 、 《 盐铁论校勘小识》 。这些校注为解读《 等 盐铁论》 文本 提供 了方便 。 从历 代 学者 的点 评看 。这 些点 评主 要从 明代 开始 。其 中有继承《 汉书》 介绍《 盐铁论》 的成书情 况, 如都穆《 新刊盐铁论 ) : 盐铁论》 书( 后》 “ 《 十卷 , 凡六 十篇 , 庐 江 太 守 丞 汝 南 桓 宽次 公 撰 。按 盐 汉 铁 之议 , 昭帝 之 始元 中 , 问贤 良文 学 , 起 召 皆对 愿
从 文献 学家 的著 录看 。《 盐铁 论 》 被著 录 始 于
家 言 。ll后'有提 到《 铁论 》 为 政 治 国 的 ”5论 》 《 h 盐 对
班固 《 书 ・ 文 志》 “ 宽 《 铁 论 》 十 汉 艺 :桓 盐 六 篇o[17 , 1 其后 ,隋书 ・ ,7 12 《 经籍志》 录:《 著 “ 盐铁论 》 十卷。_9此后 , ”_ 2昕 正史如旧、 唐 书》 宋史》 新《 和《 之 艺文志 , 唐宋诸家著录如唐代马总《 意林》 卷三 、 宋 代晁 公 武《 斋 读 书志》 三 上 、 郡 卷 陈振 孙《 斋 书 录 直 解题》 卷九等 , 皆云 :盐铁论》 《 十卷。宋代王应麟 《 玉海》 卷六十二《 艺文》 著录《 盐铁论》 十卷 , 于 且 每卷 之 下分 列篇 目, 为六 十篇 , 为详 备 。按 今存 尤 《 盐铁论》 有年代可考 的最早刻本—— 明弘治十四
具 有 重要 政 治文 化思 想 史意 义 的古 代文 献 。通 过 此 书 的 研 究 , 仅 可 以窥 见 当时 社 会 的 经 济 、 不 政 治 、 事 、 化 思 想 等各 方 面 的情 况 , 且 可 以 了 军 文 而 解汉 武帝 至 汉 宣帝 这一 西汉 社会 转 型期 中社 会 各 方面 发展 嬗 变 的 轨 迹及 其 原 因 , 而 思 考 一 些 现 进 实 问题 。现今 对 《 铁 论 》 研 究 成果 , 从 传 统 盐 的 有
论》 的考察为 中心 ”0 Y A 5 0 4 (9 J 7 11) 【 作者简介 ] 龙 文玲 , 苗族 , 广西龙胜人 , 文学博士 , 广西师 范学院文学院教 授。
第1 期
龙文玲 :盐铁论》 《 研六 年 … …二 月 , 有 司 问郡 国所 举 “ 诏
想观念 , 它是 采取 对 话形 式 , 将参 加盐 铁 会议 的论
文献学的角度对《 盐铁论》 文本做了校勘 、 注释 , 有 从 经济 学 、 社会 学 的角 度对 《 铁论 》 行 研究 , 盐 进 有
从 文学 的角度 对《 盐铁 论 》 文学 成就 与 文艺 思 想 的
进 行 研究 。以下 分 四个 阶段 述之 。
从史 学家 的记 载看 。班 固《 书》 汉 最记 载 了 《 盐铁论》 的写作背景 , 为研究《 盐铁论》 的成书及 产生的历史 背景提供 了丰 富史料。如《 昭帝 纪》
政策得失 的看法 , 承载着盐铁会议的精神 , 是一部
9—2 0 [ 收稿 日期 ] 2011—0 西汉社会 转 型对后 武帝 时代 文学 的影响—— 以《 盐铁 [ 基金项 目] 2 0 0 9年度教 育部人文社会研 究规 划基金 项 目“
的 , 主要 在 于参 加盐 铁会 议 的人 员来 源 较广 泛 , 而 有 在朝 的丞相 、 史 大夫及 其 属 官 , 来 自三 辅 的 御 有
、
二 十 世 纪 以前 :
《 盐铁论 》 研究准备期
二 十世 纪 以前 , 国内外 没有 真正 意 义 的《 铁 盐 论》 究 成果 , 史 学 家 的记 载 、 献 学 家 的著 录 研 但 文
所乱 , 卷第 割 裂 , 字句躇 谬 。 L 可 知 张之 象 本 分 ” n。 4
评, 还开疑《 盐铁论》 四十二至五十九篇为桓宽臆
造之 观点 之先 。
十二 卷实 无依 据 。 由这些 著 录与今 存 《 盐铁 论 》 刻
本, 可推知桓宽《 盐铁论》 基本被完整保存下来 , 是 研 究 西汉历 史 的一 部可 靠 文献 。 自涂祯 据宋 嘉 泰 本翻刻《 盐铁论》 之后 ,盐铁论》 《 刻本渐多 , 一些文 献学家或藏书家在书 目著录中又往往述及此书的
为研 究此 书 提供 了 文 献 资料 , 一 阶段 学 者 为 此 这
贤良和来 自 各郡 国的文学 ,盐铁论》 《 将他们 的论
辩 都记 载 下来 , 观上 反 映 了汉 昭帝 时期 的朝 野 客 士人 对 当时 经济 、 治 、 政 军事 、 交 、 外 文化 等各 方 面
书所作 的注释 与点 评亦 值 重视 。
刻本之原文 中, 注释详细繁 复 , 《 铁论》 对 盐 引用
《 淮南子》 吕氏春秋》 《 等书之处均有详 录, 然往往 仅 指 出篇 名 , 有 不 标 明 出处 者 , 注 音 多 用 土 且 其
音, 故为 后人 讥讽 。然其 开拓 之功 , 不可 淹没 。之
后, 校注 《 盐铁 论 》 继 出 , 者 主要 有 金 蟠 《 盐铁 论 辑
大业 , 可废 也 。 当时相 诘难 , 有其 议 文 。至宣 不 颇
帝时 , 汝南桓宽次公治《 公羊春秋》 举为郎 , , 至庐 江 太守 丞 , 通 善属 文 , 衍 盐铁 之议 , 广条 目, 博 推 增 极 其论 难 , 著数 万 言 , 欲 以究 治 乱 , 一 家 之法 亦 成 焉 。 l2 ”1如 不仅 明确 指 出 了盐 铁 会 议 召开 的时 间 、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