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康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俄狄浦斯情结综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拉康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俄狄浦斯情结综述

发表时间:2019-04-04T10:45:12.820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上作者:吴张彰

[导读] 本文通过对拉康文本的阅读和理解,综述出了俄狄浦斯情结这一概念从弗洛伊德到拉康思想中的继承和变化。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象征父亲这一概念的延伸,这构成了拉康对俄狄浦斯情结的全新理解,也构成了拉康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成分之一。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四川省成都市)

摘要:本文通过对拉康文本的阅读和理解,综述出了俄狄浦斯情结这一概念从弗洛伊德到拉康思想中的继承和变化。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象征父亲这一概念的延伸,这构成了拉康对俄狄浦斯情结的全新理解,也构成了拉康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成分之一。

1.俄狄浦斯情结作为三种家庭情结之一

拉康对于俄狄浦斯情结的理解建立在弗洛伊德之上。他在于1938年为《法国百科全书》(Encyclopédie Français)所写的文章《个体成长中的家庭情结:对一种心理学功能的分析》(Les complexes familiaux dans la formation de l'individu: essai d'analayse d'une fonction en psychologie)将俄狄浦斯情结定义为三种家庭情结之一。拉康在文中这么定义情结:

情结实际上以一种固定的形式联系着一些反应的整体,这些反应可以涉及到一切又组织的功能,从情绪到适应于某一客体的行为都包含其中。对情结的定义就是,情结重现了一种氛围的现实,其有双重含义:

(1)情结的形式代表着这种现实,其客观地有别于心理发展中某个特定的阶段,心理发展的阶段有其特定的起源。

(2)当某些要求着一种这种现实的高度客观化的经验每一次出现时,情结的活动都在经历中重复着这种固定的现实;这些经验构成了情结的条件。

2.俄狄浦斯情结的三个逻辑时刻

拉康在第五个讨论班《无意识的种种构型》中更加详细和完善地讨论了俄狄浦斯情结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到三个逻辑时刻。在拉康看来,三个逻辑时刻的通过是俄狄浦斯情结的正常渡过的毕竟之路。

第一个时刻:

这一个时刻紧接着镜像阶段的认同阶段的完成,儿童在这个时刻与母亲形成了一种彼此融合的关系。但拉康认为这个阶段的儿童与母亲之间并非一种纯粹的二元关系,反而他加入了第三元——石祖。石祖对应着母亲的欲望的客体,而这正是儿童所必须要去满足的欲望。

儿童寻找的,便是让自己变成欲望的欲望,即可以满足母亲的欲望,换言之:成为或不成为(to be or not to be)母亲的欲望的客体……为了满足母亲……必须且需要成为石祖。

儿童想象着母亲总是欲望着这一个“想象的石祖”,因此为了满足母亲,儿童不得不成为“石祖”。而由于三角关系已经出现,因此儿童与母亲之间已经出现了一个想象性的中介,使得之后象征父亲的介入成为可能。

第二个时刻:

这一个时刻是俄狄浦斯情结整个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时刻,父亲作为一种象征的功能介入到了母亲和儿童的关系中间。在这一时刻,儿童发现,母亲所缺失的石祖被某个存在所剥夺了。而剥夺并占有母亲石祖的那个人也就是象征的父亲。拉康对此这样说道:经验向我们证明,被视为剥夺了母亲的这个客体,尤其是母亲欲望的石祖性客体的父亲,在……整个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非常基本的角色,这就是最自然、最正常的俄狄浦斯情结。

象征的父亲并不一定是一个具象的存在,而可以是象征的一个彼者。这要这个彼者剥夺了母亲的石祖,他在剥夺了母亲所缺失的欲望的同时也代表一种有关母亲欲望的法则。拉康将这种象征的父亲称之为“父姓”。而父姓的意义就在于给予儿童一种律法、一种欲望的法则。这个时刻代表着儿童接受了父姓的阉割,也就因此进入了一个象征的秩序,即从想象界到象征界。这个时刻也对应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所提到的原初压抑的过程。

第三个时刻:

第三个时刻是俄狄浦斯情结的最后一个时刻,这一个时刻也标志着俄狄浦斯情结的结束。在这个时刻,实在的父亲的登场,期指代一个能够扮演象征父亲的人物角色。而男女性俄狄浦斯情结的差异也就是在这里显现出来,男性放弃成为石祖,转而认同拥有石祖的父亲。而女性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像男性一样认同父亲,另一种则是认同母亲,以便像母亲一样知道可以去找一个拥有石祖的男人。

3.父性隐喻

在俄狄浦斯情结的三个时刻中,第二时刻父姓介入到母子关系中是最为关键的一步。这种介入的成功与否标志着俄狄浦斯情结是否朝向正常的方向发展。而拉康在他第四个讨论班《客体关系》中用隐喻公式描述了父姓的介入。

拉康以颠倒的方式引入了结构语言学家索绪尔的能指和所指的公式s/S,而得到了S/s。在俄狄浦斯情结中,对于儿童而言,石祖就是一个纯粹的能指。于是,拉康用s1来代表这个纯粹的能指,而用S1来代表象征着这个石祖的母亲的欲望。如此图:

接着,拉康用S2来代表父姓。由于父姓是以母亲的欲望的剥夺者的形式出现的。因此,父姓这个能指S2也就是指代着母亲的欲望这个能指S1:

接着我们可以把前面两个公式联立。由于S2能指代表着S1,而S1代表着s1,因此S2能指也可以代表s1。这个隐喻的过程,我们可以用以下公式来展示这一过程:

在这个公式中,由于S2能指最终对s1的指代,因此S1能指被消除,被压抑进入了无意识领域,因此拉康这里用大写字母I(法文中“无意识”(Inconscient)一词的首字母)来表示被压抑的S1能指。父性隐喻也就代表着,父姓最终隐喻着石祖,从而压抑母亲的欲望的过程。这一过程也代表着一种象征性的阉割,其结果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原初压抑。

除了父性隐喻之外,俄狄浦斯情结的完成还意味着欲望的换喻的实现。由于父性隐喻的完成,S1能指被原初压抑,因此代表石祖的能指成为了一个永远不可再现的丧失的客体,儿童的欲望从成为这一客体转变为拥有它,即在父性法则下,不断寻求石祖的替代物。参考文献

[1]Evans D. An introductory dictionary of Lacanian psychoanalysis[M]. Routledge, 2006.

[2]Laplanche J. The language of psychoanalysis[M]. Routledge, 2018.

[3]Safouan M. Lacaniana: Les séminaires de Jacques Lacan (1964-1979)[M]. Fayard, 2005.

[4]Dor J. Introduction à la lecture de Lacan: La structure du sujet[M]. Editions Denoël, 1992.

[5]Lacan J.Le séminaire,Livre III:Les psychoses[M]. Paris: Seuil,19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