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王昭君的悲剧人生
浅析《汉宫秋》爱情悲剧之下作者的意图

浅析《汉宫秋》爱情悲剧之下作者的意图一、昭君出塞的历史由来昭君出塞的故事自西汉开始,至元代初期,经历了长期的历史演变,从而产生了《汉宫秋》这一剧本。
就其来源而言,最早的记录来自班固所著的《汉书·纪元帝纪》:竟宁元年春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
诏曰:“匈奴郅支单于背叛礼义,既伏其辜,乎韩邪单于不忘恩德,乡慕礼义,复修朝贺之礼,愿保塞传之无穷,边垂长无兵革之事。
其改元为竟宁,赐单于待诏掖庭王樯为阏氏。
《汉书·匈奴传》也同样载入此事:“单于自言婿汉氏以自亲。
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
单于欢喜,上书愿保上谷以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卒吏,以休天子人民。
”[1]依据最初的两则正史记录而言,《汉宫秋》剧本中的昭君与元帝的爱情情节并不存在。
从基本的历史知识中可以了解到,汉宣帝死后,元帝即位,呼韩邪于公元前33年再次入朝,自请为婿。
元帝同意了,决定挑选一个宫女与呼韩邪结姻,而此名宫女就是王昭君。
之后的记载,包括史书、逸闻或者戏曲、剧本,都热衷于将昭君出塞解释为自愿行为。
范晔在之后的《后汉书·南匈奴列传》中记载:“昭君字嫱,南郡人也。
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
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以赐之。
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
”范晔在此已经改变班固的基本观点,他已经加入昭君因常年不得见御而自请出塞的描述,由此可以猜测,此桥段可能已经与民间传说相结合。
另外一些情节更加确证了这一猜想,即因未收到昭君贿赂而从中作梗的毛延寿是否存在。
在正史中从未提及任何有关画工与画像之事,更未提及毛延寿此人。
而有关毛延寿的笔墨只出现在《西京杂记》《乐府古题要解》等典籍中。
在民间的一些传奇、戏曲,甚至诗词中,关于毛延寿与昭君之间的事情,描述得日渐详细。
二、《汉宫秋》对历史的改编戏曲对历史的改编是普遍存在的。
戏曲的叙述方式并没有那么严肃,它所针对的观众本身,就着眼于娱乐,因此,改编偏向戏剧性也在情理之中。
历史真相-18昭君出塞

历史真相-18昭君出塞王昭君,西汉南郡秭归(今属湖北)人,名嫱,字昭君,晋朝时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或明妃,名列我国历史四大美人之一。
昭君的故事,在中国流传甚广,无数文学,艺术作品,都以她作为主角。
几乎所有的文学作品都从大汉族主义以及大男人沙文主义的立场出发,一口咬定王昭君在塞外受苦受难。
甚至还有文学作品称,王昭君因深恨被放逐蛮荒,在呼韩邪单于死后,不愿再嫁而自杀。
更有版本说,王昭君在去塞外的途中就投水自尽了。
这些传说可能是中原人士一厢情愿的杜撰,真实情况可能是,王昭君自愿嫁入匈奴汗国,在那里所受到的是顶尖享受,终老于幸福之中。
悲剧的传说我们来看一个流传最广的传说。
传说两千多年前在长江西陵峡秭归县宝坪村,住了个叫王忠的庄稼人,这个庄稼人因为一直没有孩子,便到附近的屈原庙进香许愿,祈求得到一个像屈原那样忠于国家、热爱人民的后代。
结果真的很灵验,八月十五夜里,他的妻子梦见一轮明月投入怀中,不久便生下一个比天仙还标致的姑娘,这就是王昭君。
昭君从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心地善良,忧国忧民,特别喜欢望月吟唱,父母就为她建了一座楼,起名望月楼。
后来汉元帝挑选天下美女做后妃,昭君被选中。
王昭君到京城长安后,和其他被选的秀女一样,先到画师毛延寿那儿画像。
有的美女为了得到皇帝的青睐,重金贿赂毛画师,画师就将她们画得美貌非凡。
王昭君不信这个邪,没有给毛画师金银财宝,毛画师就有意在王昭君眼睛下面点了一点,结果王昭君没能入汉元帝法眼,寂寞于后宫。
几年之后,匈奴汗国呼韩邪单于来到长安向汉廷求亲,汉元帝决定在不受宠的美女中物色几位,赏赐给他,并许诺谁愿意前往,就给予公主的身份。
王昭君挺身而出。
临行前,汉元帝召见昭君,一见面就惊呆了,如此美丽的美人,我怎么没有发现呢?一席谈话,更觉昭君才智过人,整个后宫无人可及。
元帝深深后悔,两眼望着昭君,不忍离开。
昭君进宫多年,第一次见到多情而又年轻的皇帝,却又要离他而去,也是心酸不已。
可是为了国家利益,昭君不得不北上。
高中生《汉宫秋》观后感700字

高中生《汉宫秋》观后感700字《汉宫秋》是西汉王朝王昭君的悲情故事。
她本是汉室宗亲、“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牺牲品,为了报答汉室宗亲和汉朝人民对她的怀念和尊重,她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以自己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传奇。
一部以中国古代女性为主要对象的戏剧电影《汉宫秋》以真实的历史为背景,以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反思为主题。
该片取材于西汉历史时期民间传说及历史人物故事,以反映汉朝宫廷生活和历史变迁为主要内容,表现出汉代妇女在封建制度和生活压力下渴望重归家庭中、追求爱情和自由、热爱生命并追求精神自由、敢于为理想而奋斗与献身之精神及追求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的故事,展现其追求真善美,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健康向上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该剧在保留汉文化精髓和特色的同时,通过人物故事情节和音乐伴奏,着力塑造汉昭君敢于追求真善美、追求健康向上生活和追求精神自由等鲜明特色,展现了汉王朝宫廷生活和精神追求,以生动立体鲜活的艺术形象唤起观众对美好生活、高尚人格和崇高精神向往,激励观众在艺术舞台上奋勇拼搏,进一步展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当代社会具有借鉴意义和历史启示作用,充分展现广大青少年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一、王昭君的历史地位汉昭君的故事流传至今,是家喻户晓的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她的远嫁使匈奴与汉朝的友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为后世两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汉昭君的远嫁,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中一段传奇般故事的开端。
同时,在这段婚姻中还有其他几个美丽的女性形象,其中最著名的是汉代一位美女——“双姝”:一位是王昭君和她的妹妹卓文君。
卓文君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而王昭君,因被认为是个美女而闻名于后世。
二、王昭君的人生经历王昭君,出生于一个多灾多难的家庭之中,父亲是王祥,母亲是王姬。
他从小就聪明美丽,性格活泼开朗,活泼可爱、聪慧灵秀、秀外慧中,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姑娘。
历史趣谈:王昭君到苦寒之地连嫁祖孙三代的悲惨情史!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王昭君到苦寒之地连嫁祖孙三代的悲惨情史!
导语: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静。
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决定在宫女中选出一人封为公主去做匈奴的王妃,以保两国永远和平。
但当时因
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静。
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决定在宫女中选出一人封为公主去做匈奴的王妃,以保两国永远和平。
但当时因为大家都知道匈奴远在塞外,那里虽比宫庭自由些,却是背井离乡的苦寒之地。
于是无人愿意前往,就在这时有一宫女却挺身而出,这位女子名叫王蔷,也就是昭君,说到这里不得不提起另外一件事情,当时皇帝政务繁忙,宫中女子难得见到皇帝,而皇帝见妃嫔主要就是通过画像来决定的,有个叫毛延寿的画师主要就是来为宫中女子作画的,此人贪钱受贿,大多女子为了见到皇帝,都会给毛延寿一些好处让其把自己画的美一些,而昭君不为所动,于是毛延寿怀恨在心,便将昭君故意画丑,因此在昭君出塞之前,汉元帝从未见过昭君本人。
直到出塞时,皇帝才看到昭君的真实面貌,心中更是后悔连天,但已经晚了。
于是昭君带着永保和平的使命出塞了,当时为公元前33年,那时的昭君年方十九,风华绝代,这等美貌更是人间少有,但呼韩邪单于却已进入暮年,垂垂老矣,完全没有文学艺术作品中的风采。
两年之后,即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就抛下昭君和幼子撒手人寰。
按照匈奴的祖制,王昭君又嫁给了呼韩邪的长子,新即位的复株累大单于。
另个人婚后相敬如宾并且生育了两个女儿。
但昭君的悲剧并未到此为止,十一年后,第二个丈夫也先她而去了,昭君终于承受不住,彻底崩溃了,她最后选择了服毒自尽。
一段昭君出塞的佳话就此画上了句号。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上真实的王昭君 归汉不成服毒自尽

历史上真实的王昭君归汉不成服毒自尽自古“和亲”的人不少,独王昭君的事迹,代代相传,妇孺皆知,这是什么缘由呢?汉高祖时,娄敬提出和亲的建议,但吕后只有一女,不忍心将她远嫁番邦,因此和亲的方案并没有付诸实际的行动。
这中间还闹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由于当时的匈奴单于对和亲大感爱好,汉高祖刘邦死后,冒顿单于竟然向吕后求婚,说什么“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城,数至边疆,愿游中国。
孤偾独居,无以自娱,愿以全部,易其所无。
”这尽管亵渎得不成体统,可由于汉政权的力气还赶不上匈奴,吕后无奈,只好以宗室女乔装成公主嫁给冒顿,正式走上和亲之路。
以后,西汉对匈奴和西域各国多汉和亲,都以宗室郡主冒充公主下嫁番王,而王昭君却是以民女的身份担当和亲的任务,事情便显得特别突出,非常引起一般民众的怜悯与关切,成为家喻户晓的一件大事,文人墨客也便多对她进行描述、吟咏、赞美,使王昭君的事迹广为流传。
王昭君千载琵琶作胡语除了《汉书》、《琴操》、《西京杂记》、《乐府古题要解》等典籍,对王昭君的事迹有具体的记载外,历代诗人词客为王昭君写的诗词,就有五百零三首之多,另外还有不计其数的小说、戏剧等等。
王昭君诞生在闻名的长江三峡中,一个叫秭归的地方,这里江水湍急,日夜咆哮,两岸悬崖峭壁,怪石磷峋,战国时这里曾出过一位闻名人物,那就是屈原。
王昭君诞生时正值汉朝的辉煌盛世,百姓丰衣足食,但秭归这里比较荒僻,王昭君的父亲,带着两子一女,和妻子一道,耕种小得可怜的几块山坡地,种些杂粮维持生计,仍旧过着牵强温饱的艰苦生活。
有时还要替溯江而上的船只拉纤贴补家用。
生活虽然清苦,但全家和乐,与世无争,更重要的是能够始终保持先人的传统,没有遗忘她们也曾是受人敬重的诗礼门第。
王昭君有一个哥哥叫王新,有一个弟弟叫王飒,出力的活儿轮不到她,她除了跟着母亲娴习女红之外,更在父亲的督促下读书习字,虽然生长在穷乡僻壤,却饶有大家闺秀的风范。
汉元帝建昭元年,下诏征集天下美女补充后宫,王昭君年当二八,仿如空谷幽兰,自然被选入宫。
【历史典故】我们该如何看待一生嫁了父子二人的王昭君

【历史典故】我们该如何看待一生嫁了父子二人的王昭君?对于王昭君来说,人生更像一场赌博,她选择冲出掖庭这个牢笼,可北上大漠后,也并不知道迎接她的会是怎样的命运。
中原正是春暖花开的3月,塞外却是寒风凛冽的季节,还未走到草原,王昭君就病倒了。
好在呼韩邪单于对她格外呵护,下令停止前进,让她能安心养病。
就这样走走停停,经过长达一年的行程,总算抵达了匈奴的王庭。
与江南溪流环绕、绿阴遍地的风光不同,这里(现内蒙古一带)野风呼啸,青草连天。
尽管生活还有些不习惯,但王昭君却能感受到匈奴人对她这位新“阏氏”的热情。
呼韩邪单于对她更是百般呵护。
他还遣使向长安赠送了大批玉器、珠宝及骏马,以报答汉天子的恩遇,甚至上书愿保境安民,请罢边卒,简直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王昭君逐渐适应了草原的生活,喝羊奶,住毡帐,骑马射猎,学说胡语。
第二年,她为呼韩邪单于生下一子,取名伊屠智牙师,封为右日逐王。
然而就在生活刚走上正轨时,呼韩邪单于却突然撒手人寰,留下了王昭君孤儿寡母。
呼韩邪单于的长子雕陶莫皋继承了王位,尊号复株累单于。
让王昭君难以接受的是游牧民族的婚姻风俗。
《汉书?匈奴传》里记载:“匈奴父子同穹庐卧。
父死,妻其后母。
”也就是说,父亲死了,儿子有权得到后妈。
备感屈辱的王昭君立刻给汉朝的皇帝上了一道“乞归”表章,请求回家,毕竟老单于死了,冷酷的政治游戏也该收场了。
在《王嫱报汉元帝书》里,王昭君写道:“臣妾有幸被选为陛下的后宫佳丽,原以为可以献身陛下,死后留下芳名。
却不料遭到画师的报复,远嫁异国绝域,只是为了真诚报答陛下的恩泽,哪里还敢怜惜自己?如今世事难料,单于去世,我只能移情于卑贱的女工消磨时光,天天向南遥望汉朝的边关,白白地加重悲伤郁结罢了。
臣妾家乡还有我的父亲和弟弟,盼望陛下稍施慈悲怜悯,让我返回汉朝吧!”只是她不知道,汉元帝早已驾崩,此时的当家人不再是那个对她还有些怜惜的汉元帝,对她的请求,新帝赦令“从胡俗”。
“从胡俗”,简单的3个字,又一次决定了王昭君的命运,让她失魂落魄地走进了复株累精心布置的新房虽说名分差了一辈,但年轻的复株累却和王昭君是同龄人,他对如花似玉的王昭君更加宠爱,两个女儿又相继降生,长女名须卜居次(居次,意为公主),次女名当于居次。
王昭君人物形象分析

王昭君人物形象分析王昭君人物形象分析上学期间,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知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
哪些知识点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王昭君人物形象分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王昭君的本事记载在《后汉书*南匈奴列传》“昭君字嫱,南郡人也。
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
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
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徘徊,竦动左右。
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
”关于王昭君的事迹除了在《汉书》、《琴操》、《西京杂记》、《乐府古题要解》中有记录之外,还有不可胜数的诗词、小说与戏剧对此加以演绎,如杜甫《咏怀古迹》写道:“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王安石的《明妃曲》二首,周密《杏花天*赋昭君》,再如元代马致远的《汉宫秋》。
《汉宫秋》是以昭君出塞为蓝本,汲取了历代笔记小说、文人诗篇和民间讲唱而成的历史剧。
坐拥三千后宫佳丽的汉元帝命毛延寿到民间为其挑选美女画成画像以供筛选。
毛延寿藉此机会敛财,见到王昭君“生得光彩照人,十分艳丽,真乃天下绝色。
”便向她索要百两黄金,将她选为第一。
昭君“一则说家道贫穷,二则倚着容貌出众,全然不肯”。
毛延寿便点破美人图,令昭君退居永巷。
昭君夜弹琵琶抒怀时遇到了汉元帝,元帝惊其美貌,问明原委便要将毛延寿拿来斩首。
毛延寿得知后逃亡到匈奴并把昭君的美人图献给单于,让单于向汉元帝索要昭君做阏氏。
正当汉元帝沉溺于昭君美貌的时候,匈奴单于派使臣向元帝索要昭君做阏氏,无奈朝廷中都是无能的庸才,最后昭君自愿请求出塞和番。
当行至番汉交界处的黑江边,昭君自沉黑江,既全了和番的礼节,也不负汉家皇帝的恩宠。
文学即人学,文学是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的阐释,是作者在社会大背景中用文字记录下他对社会和人的理性理解,文学是作者所处的时代和人的一种镜像的反应,这种反应是通过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人物来完成的。
历史趣谈:王昭君连嫁祖孙三代 王昭君出塞的悲情秘史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王昭君连嫁祖孙三代王昭君出塞的悲情秘史导语:“昭君出塞”的故事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讲的是王昭君奉汉元帝之命出塞和亲,嫁给南匈奴的呼韩邪大单于。
这位如花似玉的汉朝少女远嫁异“昭君出塞”的故事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讲的是王昭君奉汉元帝之命出塞和亲,嫁给南匈奴的呼韩邪大单于。
这位如花似玉的汉朝少女远嫁异象,后世对她的婚后生活做出种种猜测,说来说去,就是凄惨与不幸。
公元前33年,王昭君奉命出塞和亲。
那时,昭君年方十九,风华绝代,的确是人间少有的美女,但呼韩邪单于却已进入暮年,垂垂老矣,完全没有文学艺术作品中的风采。
两年之后,即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就抛下娇妻幼子撒手人寰。
按照匈奴的祖制,王昭君又嫁给了呼韩邪的长子,新即位的复株累大单于。
俩人的感情倒是不错,生育了两个女儿。
但昭君的悲剧并未到此为止,十一年后,第二个丈夫也先她而去了,她又被命嫁给新单于,复株累的长子,也就是呼韩邪的孙子,昭君终于承受不住,彻底崩溃了,她最后选择了服毒自尽。
嫁人,就是赌欧洲人悲观,把婚姻说成男女“摸黑走路”,彼此既不清楚携手同行的是谁,也不知道气喘吁吁地奔向什么地方。
说俗点儿,赶上什么算什么,婚姻就是凑合,稀里糊涂地瞎过呗。
婚姻,的确有点赌博的意味。
走投无路的王昭君沦落到了这一步。
见皇上,没门;待诏,等于慢性自杀。
好歹挪挪窝儿,总比现在强。
这一天,总算盼来了!公元前33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第三次来朝,他附带了一个政治条件——迎娶汉女,自请为婿。
说来可笑,呼韩邪大约40岁,与汉元帝年龄相仿。
本来双方“相约为兄弟”,是平起平坐的好哥们儿,一旦结生活常识分享。
四大美人王昭君的不幸 被逼嫁继子亲子被杀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四大美人王昭君的不幸被逼嫁继子亲子被杀导语:王昭君,是我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后人用落雁来形容她的美貌。
王昭君是汉元帝时期的人,出生于今天湖北省兴山县。
做为历史人物,她对汉匈的王昭君,是我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后人用落雁来形容她的美貌。
王昭君是汉元帝时期的人,出生于今天湖北省兴山县。
做为历史人物,她对汉匈的和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其中还有一段插曲,据《西京杂记》记载:“汉元帝后宫嫔妃宫人很多,不得常见,于是让画工图形,按图召幸。
宫人皆赂画工,昭君自恃容貌,独不肯与。
工人乃丑图之,遂不得见。
后匈奴入朝,求美人,上按图以昭君行。
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帝悔之,而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
乃穷案其事,画工毛延寿弃市。
”被选为秀女,其前景是相当诱人的,一旦成功了,跃上枝头做凤凰,就会风光无限。
自古以来,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人之常情。
王昭君具有常人所不具备的美貌,也具有心高气傲的气质。
一味追求高洁,结果遭到了世俗之人的讥讽和阻扰,而成了折翅的山鹰。
她不愿给毛延寿好处,被毛延寿做了手脚,画得很丑,失去了侍奉皇上的机会。
不过她迎来了另一个机会,和亲。
匈奴单于提出要挑选一个姑娘以此和亲。
王昭君自愿请命,远嫁异乡。
汉元帝在见过昭君美貌后很舍不得她,但在江山和美人之间,汉元帝选择了前者。
在古代,皇帝的话可谓句句圣旨,一言九鼎,那是轻易不能更改的,虽然心里非常的不乐意,但是为了维护天朝上国和自己的尊严和地位,将昭君赐予呼韩邪单于,将气撒在毛延寿的身上。
生活常识分享。
昭君出塞原来是出悲剧,呼韩邪要比王昭君大30岁

昭君出塞原来是出悲剧,呼韩邪要比王昭君大30岁昭君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昭君出塞也成为一桩美谈,最后昭君嫁给了呼韩邪单于,为汉与匈奴的发展立下了大功,很多人都羡慕他们之间的爱情,但这个人人羡慕的爱情故事其实是一出悲剧。
昭君名为王嫱,字昭君,生于公元前51年,在公元前38年被选进了宫,这年她十四岁。
接下来的事大家都知道,画工毛延寿勒索宫女,王昭君没有给毛延寿行贿,被毛延寿故意丑化,导致相貌出众的昭君埋没深宫。
过了几年,在公元前33年的时候,匈奴的呼韩邪单于来汉朝求亲,相貌出众又不得宠的昭君就趁这个机会离开了深宫,远赴匈奴,这年她19岁,那呼韩邪单于多大年纪呢?呼韩邪在历史上的出生年月并没有记载,但他在公元前58年开始就做了匈奴的单于,直到31年去世,这是二十七年时间。
呼韩邪做单于并不是正常的世袭制,他的父亲虚闾权渠单于去世后,呼韩邪单于并没有被立为单于,而是逃去了乌禅幕,到公元前58年才被乌禅幕人和左地贵人拥立为单于,这个时间呼韩邪再年轻也要二十多岁近三十岁了,这个年纪还是往年轻说了,因为呼韩邪单于后来表现出来的能力显然是靠才华让众人拥立,所以暂时将他成为单于的年龄定为25岁,然后他治理匈奴,到公元前31年去世,在位27年,去世时可能就是52岁,而他去汉朝求亲并娶到王昭君是在公元前33年,也就是呼韩邪单于去世前两年娶了王昭君,这一年他至少达到了50岁。
王昭君19岁嫁给了五十多岁的呼韩邪单于,两年后呼韩邪单于去世,留下王昭君和一个孩子,而按照匈奴的风俗,王昭君就要嫁给新单于,也就是呼韩邪单于的长子,后来的复株累单于,当时王昭君还曾向汉朝求情,希望能够回到汉朝,但没有被允许,王昭君就又嫁给了自己的继子复株累单于。
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急匆匆的婚姻显然是没有感情基础的,呼韩邪单于去世时王昭君才二十一岁,随后她与复株累单于厮守十一年,这应该是王昭君最幸福的一段时间了,两人生下不少孩子,算是一对恩爱夫妻。
但王昭君的悲剧并没有就此结束,公元前20年,复株累单于又去世了,仅仅与王昭君相处了11年,复株累单于去世后,由同母弟弟继承了单于之位,也有说法是复株累单于的儿子继承了单于之位,但不论谁继承,王昭君都要按照习俗嫁给新单于,区别就是小舅子和孙子,这在中原早就是大逆不道的事了,王昭君身为中原女子,虽然喝的了羊奶,骑得了马,射得了箭,但还是接受不了这有违人伦的事情,复株累单于去世时王昭君仅仅三十二岁,但五年后王昭君就去世了,去世时三十七岁,有一种说法是王昭君忍受不了这悲剧的人生服毒自杀了,但没有史料记载,不论如何,三十七岁的王昭君结束了这悲剧的一生。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阅读答案及赏析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阅读答案及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
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这首诗歌属于体裁,从内容上看属于题材。
(2分)(2)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昭君怨恨什么?借昭君的怨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4分)(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七言律诗,咏史诗。
(2)“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骨三分。
可见,昭君是多么孤独!写出了昭君远嫁他乡,独葬异乡的怨恨。
“画图省识春风面”写出对画师的无耻行为怨恨。
“环佩空归月夜魂”写出月魂空归,思念故乡的幽怨。
正因为元帝“省识春风面”,才有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的悲剧;正因为昭君“空归月夜魂”,才有其“独留青冢向黄昏”的凄凉。
总之,昭君悲剧的根源怨恨的根源就是统治者的昏庸无能。
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3)这首诗通过写王昭君美貌无人识、远嫁大漠、孤苦无依的怨恨,表达了诗人对她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悲叹。
二:16.诗题中的“古迹”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1分)17.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首联中的“赴”字化静为动,为三峡雄奇的山势增添了灵动感。
B.诗的颔联雄浑悲凉,“朔漠”、“青冢”写尽王昭君一生的悲剧。
C.这首诗借王昭君的典故,来表达作者对薄命红颜的深切同情。
D.杜甫写昭君的孤苦悲怨,也寄托了他的身世和爱国思乡之情。
18.明人胡震亨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
王昭君为何33岁就死了?结婚后,匈奴让她做这样的事,真的难以开口

王昭君为何33岁就死了?结婚后,匈奴让她做这样的事,真
的难以开口
王昭君是“四大美女”之一,为汉匈之间的和平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昭君出塞的时候,弹了一曲《琵琶怨》,天上飞的大雁听到之后,不禁纷纷落地,因此她有“落雁”的美誉。
王昭君原本只是一个宫女,由于没有贿赂画师,结果画师就把她画的很丑,错失了成为汉元帝妃子的机会。
匈奴单于来到长安想要娶公主为妻,于是汉元帝就把王昭君赏赐给了他。
就这样,王昭君带着怨恨和不舍来到了大漠,和单于结婚了。
王昭君和单于生了一个儿子之后,单于便死了。
王昭君上书上书汉成帝,希望回到汉朝,但是没有同意。
按照匈奴的风俗习惯,单于死了之后,继位者可以得到单于全部的东西,包括妻子。
嫁给复株累单于这件事情,王昭君是排斥的,实在是无法接受。
在复株累单于的逼迫下,王昭君无奈之下只好嫁给了他。
王昭君和复株累单于生活了十多年,生了两个女儿。
不久之后,复株累单于也死了。
搜谐若鞮单于继位之后,又把王昭君娶了过去,这让她真的难以开口。
王昭君实在是忍受不住匈奴的风俗习惯,在三十三岁的时候便病逝了,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汉宫秋》的读后感

《汉宫秋》是元代剧作家马致远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四大悲剧之一。
这部作品以其深沉的主题和独特的艺术手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阅读《汉宫秋》的过程中,我被剧中的人物所吸引。
王昭君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不幸,她的命运充满了悲剧色彩。
但是,她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始终追求着自己的爱情和理想。
她的人格魅力,让我深深地被她所吸引。
同时,我也被剧中的悲剧情节所打动。
王昭君的一生,既有宫廷的权力斗争,又有个人的爱情悲剧。
这种深沉的悲剧情节,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无情。
此外,我还被《汉宫秋》中的主题所吸引。
这部作品通过王昭君的故事,向我们传达了对爱情和理想的追求,对人性的深刻揭示,对社会现实的犀利批判。
这种深刻的主题,让我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的理解。
王昭君最后是怎么死的?下场竟然这么悲惨

王昭君最后是怎么死的?下场竟然这么悲惨很多人都知道昭君出塞远嫁匈奴的事情,但是昭君嫁到匈奴之后经历了什么你知道吗?王昭君出塞以后,汉元帝依照她的意思,给她的家人进行了一番安抚,赏了田赐了宅。
而呼韩邪自得汉廷绝色美人之后,也是非常高兴的,就想报答天子的恩惠,就上贡了不少的金银财宝。
汉元帝看到这些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为什么呢?因为在昭君出塞之前见过昭君一面之后,汉元帝就觉得宫中有这么漂亮的美人,我竟然不知道,在王昭君抵达匈奴王庭三个月后,汉元帝在思念与懊恼的前提下,恹恹病榻,拖到初夏时节,竟在榴花耀眼中崩逝。
第二年,汉元帝的儿子就继位了,即汉成帝,在这一年,王昭君为呼韩邪单于生下一子,取名伊督智牙师,封为右日逐王。
谁知道天有不测风云,呼韩邪去世了,这可怎么办呢?昭君着急了,为什么呢?依照匈奴的礼俗,呼韩邪去世了,昭君就成了下一任单于的雕陶莫皋的妻子。
对于汉人来说,身伺两夫,还是父子,这是很难接受的一件事情。
不管是自愿还是怎么地,反正这事就成了。
年轻的单于对王昭君(呼韩邪去世时昭君二十四岁)更加怜爱,夫妻生活十分恩爱甜蜜,接连生下两个女儿,长女叫云,次女叫当,后来分别嫁给匈奴贵族。
好景不长,十一年后,雕陶莫皋去世了,王昭君三十五岁,然后她就把全部的信使用到了参予匈奴的政治活动中,促进匈奴与汉廷的友好关系。
王昭君的兄弟被朝廷封为侯爵,多次奉命出使匈奴,与妹妹见面,王昭君的两个女儿也曾到长安还入宫侍候过太皇太后,这位太皇太后就是汉元帝的皇后,她有个著名的侄子王莽,先谦躬下士博取虚名,后玩了一套所谓尧、舜、禹时代的“禅让制”,夺取西汉政权,建立“新”。
可惜匈奴单于认为“不是刘氏子孙,何以可为中国皇帝?”于是边疆迭起,祸乱无穷。
眼看自己创造的和平岁月毁于一旦,王昭君在幽怨凄清绝望中死去,葬在大黑河南岸,墓地至今尚在,在今内蒙古包头西南五十里的黄河岸边,据说入秋以后塞外草色枯黄,惟王昭君墓上草色青葱一片,所以叫“青家”,当然还有另一番说法,这里就不讲了。
王昭君是怎么死的

王昭君是怎么死的王昭君作为四大美女之一,是四个美人里最有民族大义的一位,她为了汉朝可以出塞和亲,是我国历史上传奇的美女子。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王昭君是怎么死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王昭君是怎么死的王昭君本为汉元帝后宫妃子,后出塞和亲,为汉匈双方和平作出巨大贡献。
且出塞后向匈奴人民传播汉文化,使落后的匈奴发展,最后逝世在那塞外,后人便根据历史记载和当时的事件进行推断,推断昭君是怎么逝世的。
当时昭君出塞和亲,所幸单于呼韩邪对昭君很是疼爱,他们两个年龄相差了二十岁,且匈奴内部混乱,矛盾剧增,呼韩邪便长期在战争中度过,身体劳损之大,幸得汉军援助,得以控制住整个匈奴,因而呼韩邪身体落下病根,他们结婚没几年便逝世。
当时昭君欲回中原不得,也向汉朝上书回乡之愿却以“从胡俗”之令留下,便只能遵循他们的习俗,嫁给丈夫的大儿子也就是自己的继子为妻。
昭君和复株累单于为夫妻的时间为十一年,复株累便逝世,昭君无再有婚姻,为寡妇在塞外生活。
昭君远嫁塞外,心中难掩孤独之悲,虽有丈夫和孩子在身旁,但是每逢中原佳节难免会感伤,这便是昭君心中一直难以挥去悲伤。
且为中原女子,一直受汉文化洗礼的昭君怎能接受再嫁丈夫之子的习俗呢,虽然无血缘关系,但是却始终有母子关系,因此昭君一直抑郁悲伤,加上后来她唯一的儿子被杀害,昭君心中的悲伤之情更是覆水难收。
于是晚年的昭君孤寡一人,生活在那塞外抑郁不已,最终卧床不起,就这样病死了。
王昭君的故事王昭君的母亲怀她的时候年岁已高,传说她母亲曾入庙求签,当晚便梦见一轮明月投入她的怀中,因此王昭君便有皓月之称,集月色之柔美,便出落的如此美丽。
“沉鱼落雁”中“落雁”之称便是形容王昭君的,传说王昭君随同单于呼韩邪出塞那天,百姓围在街道两边,就为一睹昭君容颜,皆感叹美人即将远离故土伴随年老的单于,甚是可惜。
前往匈奴之路,黄沙滚滚,昭君见中原离自己越来越远,便心生哀伤之情,难以平复,便拿出琵琶,抚琴而奏,一曲《出塞》甚是悲壮。
历史趣谈:王昭君匈奴秘史:被逼嫁给前夫儿子 亲子被杀!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王昭君匈奴秘史:被逼嫁给前夫儿子亲子被杀!导语:她曾大胆地选择了自己的命运,她扎根在茫茫的高原草地上,像一棵耐旱而茁壮的野草,顽强地活了下来。
她一嫁再嫁,生儿育女。
12年,无边岁月她曾大胆地选择了自己的命运,她扎根在茫茫的高原草地上,像一棵耐旱而茁壮的野草,顽强地活了下来。
她一嫁再嫁,生儿育女。
12年,无边岁月,远比人们的想象更悲惨、更凄凉。
民间,把王昭君描绘成薛宝钗、林黛玉那样的大家闺秀:头戴银狐冠,身披红斗篷,怀抱一只哀怨的琵琶,风情万种地站在草原上。
官方,则把她旌表为高瞻远瞩的“爱国者”,少女细瘦的“小蛮腰”,愣是挑起了“胡汉和亲,边塞安宁”的政治重担。
她深明大义的觉悟,酷似一名“党代表”或者“政委”。
络绎不绝的文人骚客也七嘴八舌地抒情,好像王昭君原本就是全天下读书人相识恨晚的“红粉知己”……后人,谬托知己,凭借甜腻俗烂的口味粗暴地打扮着王昭君。
殊不知,这位声名显赫的古典美女,在无限风光的背后,还隐藏着满肚子的黄连苦水。
从鲜花,到猎物很早就听过一条谜语:姐姐要回来(打一地名),谜底是“秭(姊)归”。
秭归,水土养人,出过大诗人屈原,西汉时归属南郡。
秭归有座宝坪村,林木丰美,香溪环绕。
公元前52年,一声响亮的婴啼使村里那户王姓人家笑逐颜开。
女孩儿落地了,取名王嫱,字“昭君”。
老来得女,爹娘乐颠颠地捧着、供着。
兄嫂也疼进了骨缝儿里,唯恐刮风吹掉小妹妹一根汗毛。
亲人环绕,娇生惯养,俊俏的小女孩儿,蹦蹦跳跳,嘻嘻哈哈。
荆楚的细雨滋润她一天一天地长大……公元前36年,西汉朝廷的日子越来越宽裕,不必再像文景时代那生活常识分享。
王昭君的历史故事

王昭君的历史故事王昭君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生活在汉代,是汉元帝刘奭的皇后。
王昭君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和传奇,她的故事至今仍然被人们传颂。
王昭君出生在一个名门望族的家庭,她聪慧美丽,深受父母的宠爱。
在她年轻时,汉元帝刘奭听说了她的美貌和才华,便派人前来选妃。
经过一番选拔,最终王昭君被选为了汉元帝的皇后。
从此,她开始了她传奇的一生。
作为汉元帝的皇后,王昭君受到了极大的尊重和宠爱。
然而,她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她成为皇后后不久,汉朝和匈奴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战争。
为了维护国家的和平,王昭君主动提出了去匈奴的建议,她希望能够以自己的美貌和才华来维护汉朝和匈奴之间的和平。
于是,她离开了皇宫,踏上了去匈奴的征途。
在匈奴的部落中,王昭君展现出了她的聪慧和智慧,她用自己的美貌和才华打动了匈奴的大王,成功地维护了汉朝和匈奴之间的和平。
然而,她也因此与丈夫分隔两地,过着孤独的生活。
在匈奴的岁月中,王昭君并不忘记自己的使命,她努力学习匈奴的语言和风俗习惯,希望能够更好地融入匈奴的社会。
她还积极参与匈奴的政治活动,为汉朝和匈奴之间的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王昭君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匈奴的岁月中,她饱受孤独和思念之苦,她时常想念着远方的丈夫和家人。
然而,她始终没有放弃,她坚定地相信着自己的使命,坚定地走着自己的道路。
最终,汉朝和匈奴之间的和平得以维护,王昭君也因此成为了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她的故事被人们传颂,她的形象被人们铭记。
王昭君的一生,不仅是对美丽和才华的颂扬,更是对坚韧和智慧的赞颂。
王昭君的历史故事,至今仍然被人们传颂。
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故事,她的形象也成为了后人敬仰的对象。
她用自己的美貌和才华,维护了国家的和平,她用自己的智慧和坚韧,书写了一段传奇的人生。
她的故事,将永远被人们传颂。
我心目中最美王昭君演讲稿

我心目中最美王昭君演讲稿
王昭君,一个古代美丽而又悲惨的女子,她的美丽和悲剧深深地触动了后人的心。
在我心目中,王昭君是最美的,不仅仅是外表的美丽,更是她坚韧不拔的品质和伟大的爱国情怀。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心目中最美王昭君的故事。
王昭君,出生在一个平凡的家庭,却因为她的美丽而被汉武帝看中,成为了汉武帝的宠妃。
她的美丽无人能及,但她并不因此而骄傲自满,相反,她是一个温柔善良、谦虚谨慎的女子。
她常常以民间女子的身份行善济贫,深得百姓的爱戴。
她的美丽不仅仅是外在的,更是内心的美丽,她的善良和仁爱让人们对她敬仰备至。
然而,王昭君的命运却是悲惨的。
在匈奴入侵的战争中,为了保护中原百姓,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开汉宫,嫁给匈奴的单于。
她放弃了自己的宠贵地位,选择了牺牲自己的幸福,只为了换取中原百姓的安宁。
她的爱国情怀和牺牲精神让人敬佩,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真正的美丽。
王昭君的故事让人们深思,她的美丽不仅仅是外表的美丽,更是内心的美丽。
她的爱国情怀和牺牲精神让人们感动,她是古代中国历史上最美的女性之一。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美丽不仅仅是外在的,更是内心的修养和品质。
她的故事也告诉我们,爱国情怀和牺牲精神是最伟大的美丽。
在我心目中,王昭君就是最美的女性,她的故事永远都会被人们传颂。
她的美丽不仅仅是外在的,更是内心的美丽。
她的爱国情怀和牺牲精神让人们敬佩,她的故事也让人们深思。
让我们永远怀念这位古代最美的女性,她的美丽将永远留存在人们的心中。
感谢大家聆听。
历史趣谈历史王昭君为什么要服毒自尽?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历史王昭君为什么要服毒自尽?
导语:事实上,历史远没有那么美。
公元前33年,王昭君奉汉元帝之命出塞和亲,嫁给南匈奴的呼韩邪单于。
那时,昭君年方十九,风华绝代,但呼韩邪单
事实上,历史远没有那么美。
公元前33年,王昭君奉汉元帝之命出塞和亲,嫁给南匈奴的呼韩邪单于。
那时,昭君年方十九,风华绝代,但呼韩邪单于却已进入暮年,垂垂老矣。
两年之后,即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就抛下娇妻幼子撒手人寰。
按照匈奴的祖制,王昭君又嫁给了呼韩邪的长子--新即位的复株累单于。
两人的感情倒是不错,生育了两个女儿,但昭君的悲剧并未到此为止。
11年后,第二个丈夫也先她而去了,她又受命嫁给新单于--复株累的长子,也就是呼韩邪的孙子,昭君终于承受不住彻底崩溃了,她最后选择了服毒自尽。
以前,一提起徐霞客,就会浮现出一个在青山绿水间跋涉求索的学者的美好形象,然而,仔细读一读他的游记,历史的真实却有令人瞠目之处。
在《粤西游日记三》中,徐霞客记载了崇祯十年(1637年)十一月下旬的经历。
他凭着地方官赠送的马牌(一种使用驿传的证明信)驱赶着夫役整天赶路,傍晚时分到了下一站的村子。
众夫役开始逃散,徐霞客赶紧抓住一个捆上,牵着进了村。
村中男子已逃遁入山,徐霞客便领着仆人挨家挨户搜,搜出两位妇女,命令她们去找人搬行李做饭。
过了一会儿,负责驿传事务的老人来了,老头怕徐霞客拿鞭子抽他的子孙,不得不来。
这老人的儿子是个瘸子,无法逃脱徐霞客那无情的鞭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留青冢向黄昏——浅析王昭君的悲剧人生摘要:王昭君一个命运悲怆而又神奇一生的的女人,一个注定名留青史的孤独红颜。
天将佳人,绝世而立于香溪。
她国色天香,艳丽照人,是天下最能急男人所急的美才女。
热情而又娇羞,令皇宫多少妃嫔无姿色。
为求和亲,毅然出塞,美艳绝伦,让人快哉乐哉,演绎了一幕幕炽烈的故事场景,恩爱欢愉,感情真挚,人伦道德。
忧郁至极。
最后,香消玉殒,魂归故里·····关键词:王昭君;曲折命运;善良;悲惨;神奇的人生她与西施、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
美丽善良的昭君被选入宫后,因贪婪画师作祟,三年不见天颜。
拒贿这是一位最美人应有的骄傲,她那一份不与世俗的骄傲,足以让貂蝉却步。
她本是这个世界的最美人,但命运把这一切都扭曲了。
纵使如此,昭君凭着最美人那应有的勇气和洒脱,出塞了。
感到可惜的永远都不会是最美人,而是得不到她的君王。
昭君离开故土,北上了匈奴,除了一滴思乡的泪,什么也没留下。
“如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 1 ]顺着“窈窕女萝”的诗意妙曲,揭开了汉剧《王昭君》缓缓开启的序幕。
一、离家之悲,思乡之苦“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 2 ] 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咏怀古迹》中的诗句。
秭归因屈原而闻名天下,香溪因昭君而流芳百世。
昭君之母景氏因梦见那天空皎洁的明月入怀而生下美丽善良的宁胡阏氏,浊水井因昭君的降生而变得清澈见底;荒地上,才种百日的包谷亦因昭君的来临忽然间熟的金黄,沉甸甸且清脆的在秸秆上折断的响声,开心坏了烟宝坪的所有村人。
月宫仙子般地女孩,给烟宝坪的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喜庆,昭君之父王襄甚至当众为这神赐的女孩取名为“嫱”,字昭君。
据乡野村史记载,当时烟宝坪的村人也高兴的讲村名改为“宝坪”,意喻为由昭君的降生所带来的福气!而且昭君和三闾大夫屈原是同乡。
王昭君出生故乡的秭归地处长江三峡的第三峡——西陵峡畔,战国时这里曾出过一位著名人物,那就是屈原。
说来秭归也是有屈原而来的,屈子被流放时曾经回归故里看看家乡的山水,他已经出嫁远方的姊姊归来迎他,从此这地方便唤作“秭归”。
秭归县位于中国湖北省西部,地处川鄂咽喉长江西陵峡两岸。
面积2427平方千米,人口42.3万人。
“秭归为大巴山、巫山余脉和八面山坳合地带。
长江流经巴东县破水峡入境,横贯县境中部,流长64千米,于茅坪河口出境,把秭归分为南北两部,构成独特的长江三峡山地地貌。
境内地形起伏,层峦叠峰,地势为四面高,中间低,呈盆地形。
东部边境扇子山海拔1920米;南部边境云台荒海拔2057米(县境最高峰),茅坪河口海拔40米(县境最低点)。
”[3]西陵峡畔虽属于川西平原较远的山区,江水异常汹涌,处处都是急流险滩,日夜咆哮,两岸悬崖峭壁,怪石嶙峋人们出入危机重重,但也是因为这个平原,西陵峡畔一带的的土地也由于有江水的滋润而格外的肥沃。
这一切的一切本应说来是一个十分富裕的烟宝坪,可是当时的人们的日子依旧是过的十分艰难的。
西汉到了汉元帝时,盛极一时的汉家王朝顺应着“盛极必衰”的古话,显示出衰落的征兆。
汉元帝即位不久,关中便是发大水,农田颗粒无收化作饥馑,易子而食!次年陇西地震,山崩地裂,死伤无数!皇室、贵族、官僚奢侈浪费强取豪夺愈演愈烈!百姓苦不堪言,境内忧患,境外戎狄蠢蠢欲动,从而也奠定了汉家姑娘悲凉和亲塞外的宿命。
自元帝登基以来,多次下诏采选良家女子,建章囚群美,掖庭红颜堆。
据说汉元帝将先朝的后宫八妃拓展为十四个等级。
“一昭仪、二捷妤、三(女圣)娥、四容华、五美人、六八子、七充依、八七子、九良人、十长使、十一少使、十二五官、十三顺常、十四无涓、共和、娱灵、保林等。
”[4]掖庭的佳丽多得数不清,她们根本见不着皇上的面,可怜这些良家女子大多都要老死在冷冷清清的掖庭局,倒不如贫贱夫妻、茅屋草舍、生儿育女来的有一番乐趣。
元帝之荒淫,沟壑亦难平。
石显奉旨,秭归选美。
望月楼中,琵琶声扬。
石显寻声而来,方见绝世佳人,昭君美名十里闻!背井离乡的无奈,也只有作罢。
坐在辇车里面,穿行在群山万壑之间的王昭君心情渐渐地又激动转为消沉,由消沉转为迷茫,有迷茫转为绝望。
当这种绝望紧紧地攫住昭君那可稚嫩的心时,一行不寻常的女儿泪早已在她那美艳绝伦的脸上留下了一些斑驳的泪痕。
为什么要离开家乡?为什么要离开养她多年的山清水秀的故乡?她开始预感到自己身如飘萍,命中注定要到处飘蓬。
而后的出嫁塞外,亦使昭君发现,匈奴是另一番天地,野风呼啸,荒草起伏。
尽管天高地阔,空旷辽远,可是,想吃一碗软烂粘滑的大米饭,有吗?想喝两口馥郁清香的明前茶,有吗? 想伏在母亲的膝头小憩,能吗?想那溪边浣纱、那山坡放歌、那家人的朴实脸庞,这都成了幻想。
想家乡缈缈关山远,王昭君夜夜都梦见回娘家,可惜,是梦,做不到,唯有撕心裂肺地思念。
虽然王昭君的兄弟被朝廷封为侯爵,多次奉命出使匈奴,与妹妹见面,王昭君的两个女儿也曾到长安还入宫侍候过太皇太后,可是越是这样的零敲碎打,越是填不满那思乡的破碎心房!北周·庾信的《王昭君》“拭啼辞戚里,回顾望昭阳。
·镜失菱花影,钗除却月梁。
围腰无一尺,垂泪有千行。
绿衫承马汗,红袖拂秋霜。
别愁休恨多,哀弦须更张。
”[5]以及他的《昭君辞应诏》中“敛眉光禄塞,还望夫人城。
片片红颜落,双双泪眼生。
冰河牵马渡,雪路抱鞍行。
胡风入骨冷,夜月照心明。
方调琴上曲,变入胡笳声。
”[6]陈朝陈昭的《明君词》“跨鞍今永绝诀,垂泪别亲宾·······”[7]、都写出了昭君的离乡远嫁之悲。
二、深宫之悲,画师贪婪据葛洪《西京杂论》记载:元帝后宫既多,不得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
诸人皆贿画工,多着十万,少者亦不减五千,独王嫱不肯,遂不见········[8](p44)汉元帝使毛延寿为良家子们作美人图来选择美人。
岂知毛延寿欺上瞒下,在其中收受贿赂,以致昭君雪藏于后宫五年之久!沈满愿也在其《昭君叹》中怜惜道“早信丹青巧,重货洛阳师。
千斤买婵鬓,百万写蛾眉。
”[9]点出毛延寿受贿埋没昭君之意。
诗仙李白也毅然的写到“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娥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画图,死留青冢使人嗟。
”[10]明出昭君的委屈并显示出昭君不贿赂画工的青莲品性。
连带着李商隐也在《王昭君》一诗中批判毛延寿道“毛延寿画欲通神,忍为黄金不顾人。
”[11]的卑鄙!同时,经历画工的打击,五年的雪藏,把昭君彻底从一朝见帝荣宠加身的幻想中醒来,她再也不抱着希望不再傻傻的做梦!独卧掖庭一角挨过掖庭的春花秋月思乡情怀郁结愈深,镜子红颜斑驳。
陷入深宫幽怨的昭君恰如那抚柱楣以从容兮,览曲台之央央。
白鹤噭以哀号兮,孤雌跱于枯杨。
日黄昏而望绝兮,怅独托于空堂。
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
援雅琴以变调兮,奏愁思之不可长。
案流徵以却转兮,声幼妙而复扬。
贯历览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卬。
左右悲而垂泪兮,涕流离而从横。
舒息悒而增欷兮,蹝履起而彷徨。
揄长袂以自翳兮,数昔日之殃。
无面目之可显兮,遂颓思而就床。
抟芬若以为枕兮,席荃兰而茝香。
忽寝寐而梦想兮,魄若君之在旁。
惕寤觉而无见兮,魂迋迋若有亡。
众鸡鸣而愁予兮,起视月之精光。
观众星之行列兮,毕昴出于东方。
望中庭之蔼蔼兮,若季秋之降霜。
夜曼曼其若岁兮,怀郁郁其不可再更。
澹偃蹇而待曙兮,荒亭亭而复明。
妾人窃自悲兮,究年岁而不敢忘。
”[12]《长门赋》中的长门阿娇无异。
她看到了笼罩在温情面纱之下宫廷生活的残忍。
、她要与着无情抗争,与这绝望抗争,拯救自己!她要走出这富丽堂皇又令人窒息的汉宫,她渴望她的青春获得自由!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挣扎的悲哀!三、和亲之悲,天子无奈在昭君困怨与后宫出路无果时,一个契机来了。
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
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
呼韩邪临辞大会,昭君丰容靓饰,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便赏给她锦帛二万八千匹,絮一万六千斤及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
王昭君在队队车毡细马的簇拥下,肩负着汉匈和亲之重任,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历时一年多,于第二年初夏到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意为匈奴有了汉女作“阏氏”(王妻),安宁始得保障。
伟大而仁慈的呼韩邪单于,平息了匈奴内部的叛乱,结束了汉匈冲突。
他知道匈奴人不该只学猛兽,战斗一世,冲杀一世,好战只能是自取灭亡,他愿意婿汉式以自亲。
甘泉宫前,这位铁骨铮铮的汉子,拜倒在昭君的石榴裙下。
《汉书元帝纪》记载:竟宁元年春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诏曰:匈奴郅支单于背叛礼仪,既伏其辜,呼韩邪单于不忘恩德,乡慕礼仪,修朝贺之礼,愿保塞外传之无穷,边垂长无兵革之事,其改为竟宁,赐单于待诏掖庭王嫱为阏氏。
“匈奴乱十余年,不绝如发,赖蒙汉力,故得复安”[13](p297)班固也有所写的《汉书·匈奴传》上:“竟宁元年,单于复入朝,礼赐如初,加衣服锦帛絮,皆倍于黄龙时。
单于自言愿婿改氏以自亲。
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
”[14](p3802)王昭君原是汉元帝宫中的一个普通宫女。
当时汉朝兵马北上击溃了北匈奴,南匈奴慑于汉朝威力,呼韩邪单于亲赴长安,乞求元帝赐婚,愿做汉家女婿。
于是汉元帝册封王嫱(昭君名嫱)为公主,下嫁匈奴。
王昭君的出塞和亲,结束了自汉武帝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后一百年汉与匈奴的长期战争,所以历史上这时是汉朝强大、匈奴被迫求和。
从那以后,《后汉书·南匈奴传》八十九卷:“昭君字嫱,南郡人也。
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
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
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
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
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裴回,竦动左右。
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
”[15](p2941)东晋葛洪写的《西京杂记》也记载了王昭君和番之事:“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
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
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按图,以昭君行。
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娴雅。
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
乃穷案其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皆巨万。
”[16](p44)这里出现了画工毛延寿的名字,由于王昭君不肯贿赂于他,毛延寿便挟私报复,在给昭君已经画好的美人图上点上了一点克夫落泪痣,结果造成了昭君孤单在深宫之中雪藏五年而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