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集体备课教案
春来实验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解一元一次方程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一元一次方程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原理,如通过实际物品的分配来体现方程的解法。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一是逻辑推理与数学抽象能力,通过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让学生理解数学符号的含义,掌握方程变形的逻辑推理,提高数学抽象思维能力;二是问题解决与数学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将一元一次方程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识;三是数学建模与数据素养,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认识数据与方程之间的联系,提高数据处理能力。通过本章节学习,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数学核心素养,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其一般形式,使学生明确方程中各个部分的含义,如未知数、常数项、系数等。
-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包括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基本步骤,并能熟练运用到具体方程的求解过程中。
-能够将一元一次方程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方程关系,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这次教授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方程的概念和解法有着不同的接受程度。有的学生能够迅速理解移项和合并同类项的原理,但也有一些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到困惑。这让我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个别差异,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课堂上,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我发现学生们对新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然而,我也注意到,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方程的过程中,部分学生还是感到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设计一些类似的练习,帮助学)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教学设计: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2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教学设计: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2一. 教材分析《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方法,从而解决一元一次方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代数式的基本概念,如加减乘除等运算。
但是,对于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概念和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2.移项的方法。
3.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运用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方法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方法。
2.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3.采用实例教学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问题,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和实践。
2.准备PPT,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此类问题。
例如:某商店举行打折活动,原价100元的商品,打8折后售价是多少?2.呈现(10分钟)讲解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方法,并通过PPT展示相关的实例问题。
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练习,运用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挑选几个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上讲台进行讲解,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以此巩固所学知识。
一元一次方程集体备课
学过程12、对于客车,1km所用的时间为—h,而卡车所用的时间701 1 1为h ;所以1km,客车比卡车少用的(- )h。
路程多60 60 70少千米时客车才比卡车少用1h呢?1 1答案为1(------- )km60 70问题3 :能否用方程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二、学习新知1、引导学生设未知数,并用含未知数的字母表示有关的数量.匀速运动中,时间=路程/时间,如果设A,B两地间的路程为x千米,那客车行驶时间为h,卡车行驶时间为h .2、引导学生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问题1:题目中的客车、卡车行驶时间有什么关系?卡车时间-客车时间=1h冋题2:根据卡车时间-客车时间=1h,你能列出方程吗?依据“根据卡车时间-客车时间=1h ”可列方程:x x—-—1 ,60 703、给出方程的概念,介绍等式、等式的左边、等式的右边等概念.4、归纳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两个步骤:(1)用字母表示冋题中的未知数(通常用x,y,z等字母);(2)根据冋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三、举一反三,讨论交流一兀一次方程 1、 定义2、 例3、 练习板书设计2解:设这个学校学生数为 x ,则女生数为 ,男生数为,依题意得方程:③练习本每本0.8元,小明拿了 10元钱买了若干本,还找回 4.4 元。
问:小明买了几本练习本?解:设小明买了 X 本,列方程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结:象上面问题 3的①、②、③中列出的方程,它们都含有 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 ,这样的方程叫做 一元一次方程。
(即方程的一边或两边含有未知数) 归纳:问题3的分析过程可以表示如下:实际问题 设未知数 ------ 列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练习 判断卜列疋不疋 元 」次方程 ,是打不是打“X”: ①x 3=4 ;()②2x 31( [③ 2x 136 y ;()1④一6 ;()x⑤2x8 10;() ⑥3+4x =7 x ;()问题4 :如何求出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如方程X 3=4中,X = ? 方程 2x 31中的X 呢?请用小学所学过的逆运算尝试解决上面的问题。
集体备课教案表(方程的意义)
集体备课教案表(方程的意义)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方程的定义和意义。
让学生掌握方程的基本形式。
1.2 教学内容方程的定义:等式与不等式的区别。
方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的工具。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方程的定义和意义。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方程的应用。
1.4 教学步骤引入等式和不等式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定义。
通过实际问题,展示方程的应用,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
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方程的理解。
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求解方法。
让学生能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2 教学内容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形式和特点。
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方法:加减乘除运算和移项。
采用讲授法,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求解方法。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
2.4 教学步骤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讲解其形式和特点。
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方法,包括加减乘除运算和移项。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一元二次方程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求解方法。
让学生能够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2 教学内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形式和特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因式分解和公式法。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求解方法。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
3.4 教学步骤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讲解其形式和特点。
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包括因式分解和公式法。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章:方程的组让学生掌握方程组的定义和求解方法。
让学生能够应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4.2 教学内容方程组的定义:两个或多个方程联立的形式。
方程组的求解方法:代入法、消元法和图解法。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方程组的定义和求解方法。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说课稿: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2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说课稿: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2一. 教材分析《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以及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的基础上进行授课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方法,提高学生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认知水平: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模仿和探究,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学习兴趣:学生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较高的兴趣。
4.学习难点:掌握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方法,以及在解方程过程中灵活运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方法,能够熟练地在解一元一次方程过程中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交流、探讨研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方法。
2.教学难点:在解一元一次方程过程中,如何灵活运用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探究发现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手段,结合教学软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解方程的基本步骤,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2.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思考,回顾已学的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3.讲解示范:讲解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方法,并结合例题进行演示,让学生清晰地理解和解题思路。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秀7篇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秀7篇元一次方程教案篇一一、背景与意义分析本课安排在第1章有理数之后,属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数与代数领域。
方程有悠久的历史,它随着实践需要而产生,被广泛应用。
从数学科学本身看,方程是代数学的核心内容,正是对于它的研究推动了整个代数学的发展。
从代数中关于方程的分类看,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代数方程,也是所有代数方程的基础。
本课中引出了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等基本概念,并且对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析问题过程进行了归纳。
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建立方程模型是全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一元一次方程表示其中的相等关系,是始终贯穿于全章主线,而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和解法的讨论,是在建立和运用方程这种数学模型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
列方程中蕴涵的数学建模思想是本课始终渗透的主要数学思想。
在小学阶段,已学习了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还学习了最简单的方程。
本小节先通过一个具体行程问题,引导学生尝试如何用算术方法解决它,然后再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列出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表示有关的量,并进一步依据相等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
这样安排目的在于突出方程的根本特征,引出方程的定义,并使学生认识到方程是最方便、更有力的数学工具,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数学的进步。
算术表示用算术方法进行计算的程序,列算式是依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算术中只能含已知数而不能含未知数。
列方程也是依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特别是相等关系),它打破了列算式时只能用已知数的限制,方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含有相关的已知数和未知数,未知数进入式子是新的`突破。
正因如此,一般地说列方程要比列算式考虑起来更直接、更自然,因而有更多优越性。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1、知识积累与疏导: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到方程的意义,领悟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会进行简单的辨别。
2、技能掌握与指导: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感悟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模型。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教学设计: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2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教学设计: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2一. 教材分析《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是七年级数学的重要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教材在这一部分内容的安排上,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分数、有理数等基础知识,对代数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解决。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之间的关系,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之间的联系,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之间的联系。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索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材。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实例:收集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发现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之间的联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问题、速度问题等,引导学生发现实际问题与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实际问题,如“甲、乙两地相距120千米,甲车从甲地出发,乙车从乙地出发,两车相向而行,3小时后相遇。
一元一次方程准备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准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例题解析。
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步骤。
3. 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法和应用。
2. 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和应用。
2. 利用例题,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解题,巩固知识点。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共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2. 讲解概念: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其特点。
3. 解法讲解: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并举例演示。
4. 应用练习: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醒学生注意解题步骤。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理解。
2. 练习解答:检查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掌握,以及能否正确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 课后作业: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其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对比二元一次方程:引导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区别和联系。
2. 一元一次方程组: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多个一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八、教学资源1. PPT课件:制作精美、清晰的PPT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概念和例题。
2. 练习题库:准备一定量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学生课后巩固。
九、教学反思1. 课堂节奏:反思课堂讲解的节奏是否适中,是否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和练习时间。
2. 学生反馈: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解一元一次方程
会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难点
实际问题中列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景
教的设计
学的设计
个人加减
【活动1】----复习回顾:
1.小学五年级的简易方程:
3X+7=10、2X-5=15
2.作业错题纠正.
教师出示题目
学生自主解答
【活动1】——设置情境
问题:一辆客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A地出发沿同一公路同方向行驶,客车的行驶速度是70km/h,卡车的行驶速度是60km/h,客车比卡车早1小时经过B地。A,B两地的路程是多少?
提问:
(1)这个问题能用算数算法解决吗?
(2) 你会列方程解决吗?
学生思考回答
【活动2】——自主探究:
1.什么叫方程?
2.列方程重点注意什么?
概念:含有为指数的等式叫方程
教师多写几个方程让学生观察并总结。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活动3】--例题解析:
例1P49
(1),(2)(3)
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解、设、列的过程,并在理解题目意思的基础上学会找出等量关系
学生回答
【活动4】——练一练:
P80:练习:1、2、3、4题
教师巡回指导、订正。
分别叫一学生板演,其余学生自主做练习
1.【活动5】根据刚才列出的方程教师再补充几个方程,让学生观察并总结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练一练:展示PPT:练习2判断题.
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为指数的次数都是1次,等号两边都是整式?
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自主解这个方程.
学生自主解答
【活动6】——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有什么困惑?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人教版数学初一集体备课教案.一元一次方程
2020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集体备课教案3 .1.1一元一次方程(1)教学目标:1、通过处理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2、初步学会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重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教师提出课本问题问题1:从上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必要时可以提示学生从时间、路程、速度、四地的排列顺序等方面去考虑。
)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回顾小结。
问题2:你会用算术方法求出王家庄到翠湖的距离吗?(当学生列出不同算式时,应让他们说明每个式子的含义)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回顾小结:1、问题涉及的三个基本物理量及其关系;2、从知的信息中可以求出汽车的速度;3、从路程的角度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问题3:能否用方程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二、讲解新课1、教师引导学生设未知数,并用含未知数的字母表示有关的数量如果设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为x千米,那么王家庄距青山千米,王家庄距秀水千米。
2、教师引导学生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问题1:题目中的“汽车匀速行驶”是什么意思?问题2:汽车在王家庄至青山这段路上行驶的速度该怎样表示?你能表示其他各段路程的车速吗? 问题3:根据车速相等,你能列出方程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分析,如:依据“王家庄至青山路段的车速=王家庄至秀水路段的车速”可列方程:=,依据“王家庄至青山路段的车速=青山至秀水路段的车速”可列方程:=3、给出方程的概念,介绍等式、等式的左边、等式的右边等概念.4、归纳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两个步骤: (1)用字母表示问题中的未知数(通常用x,y,z 等字母); (2)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渗透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程序。
5、比较列算式和列方程两种方法的特点.建议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可以把学生分成两部分分别归纳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也可以每个小组同时讨论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然后向全班汇报。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教案: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2
3 .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进一步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
2、掌握移项方法,学会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理解解方程的目标,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3、通过学生观察、独立思考等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并尝试寻找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文化。
重点:建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学会移项,会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经量和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使使学生逐步建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问题:课本问题2: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学生思考,然后讨论合作。
二、讲授新课问题1: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学生讨论、分析1、设未知数: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2、找相等关系:这批书的总数是一个定值,表示它的两个等式相等3、列方程:3x+20=4x-25问题2:怎么解这个方程?它与上节课遇到的议程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后发现:方程的两边都有含x的项和常数项问题3:怎样才能使它向x=a的形式转化?学生思考、探索:为使方程右边没有含x的项,等号两边同减去4x,为使方程的左边没有常数项,等号两边同减去20,即3x-4x=-25-20问题4:以上变形的依据是什么?学生:等式的性质1归纳:像上面那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师生共同完成这道题的解题过程。
问题5:以上解方程中的“移项”起了什么作用?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整理。
通过移项,含未知数的项与常数项分别位于方程左右两边,使方程更接近于x=a 的形式。
三、巩固知识讲解例2课本练习四、总结本节主要学习利用移项、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主要用到思想方法是转化思想,注意移项时要变号。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教学设计:3.1.1《一元一次方程》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教学设计:3.1.1《一元一次方程》一. 教材分析《一元一次方程》是七年级数学的重要内容,它既是一元一次方程知识体系的开端,也是学生从算术到代数的过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学会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利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一元一次方程这种新的数学概念,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适时调整教学难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学会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其应用。
2.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入一元一次方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案例、PPT课件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3.学生活动:提前让学生预习教材,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案例,如购物问题、速度与时间问题等,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一元一次方程。
通过PPT展示,让学生初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特点和解法。
通过示例,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解法。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一元一次方程》的优秀教案(精选9篇)精选全文完整版
精选全文完整版《一元一次方程》的优秀教案《一元一次方程》的优秀教案(精选9篇)《一元一次方程》的优秀教案篇1知识技能会通过“移项”变形求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数学思考1.经历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过程,体会一元一次方程是刻画实际问题的有效数学模型。
进一步发展符号意识。
2.通过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体会方程模型思想和化归思想。
解决问题能在具体情境中从数学角度和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经历观察、实验计算、交流等活动,激发求知欲,体验探究发现的快乐。
教学重点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通过移项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活动一知识回顾解下列方程:1.3x+1=42.x-2=33.2x+0.5x=-104.3x-7x=2提问:解这些方程时,方程的解一般化成什么形式?这些题你采用了那些变形或运算?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下面请大家解下列方程。
出示问题(幻灯片)。
学生:独立完成,板演2、4题,板演同学讲解所用到的变形或运算,共同讲评。
教师提问:(略)教师追问:变形的依据是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回答交流。
本次活动中教师关注:(1)学生能否准确理解运用等式性质和合并同列项求解方程。
(2)学生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变形方向(化成x=a的形式)的理解。
通过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回顾利用等式性质和合并同类项对方程进行变形,再现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两边同时乘以(除以,不为0)同一个数、合并同类项等运算,为继续学习做好铺垫。
活动二问题探究问题2: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教师:出示问题(投影片)提问:在这个问题中,你知道了什么?根据现有经验你打算怎么做?(学生尝试提问)学生:读题,审题,独立思考,讨论交流。
一元一次方程集体备课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集体备课教案以下是查字典数学网为您举荐的一元一次方程集体备课教案,期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关心。
一元一次方程集体备课教案授课时刻:2021年11 月 4 日执教者:课题5.1一元一次方程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授教学设计者教学目标⒈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的意义.⒉通过观看,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⒊体会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尝试检验法.⒋明白得等式的两个性质,并初步学会利用等式的两个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重点利用等式的两个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用尝试检验法求方程的解教学方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集体备课稿个案补充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kitty与小熊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决定本月8号要去离家专门远的游乐场旅行问题1:今天是2号,再过几天是8号呢?问题2:终于盼来这一天了。
坐出租车到车站花了5元,又买了两张去游乐场的车票,总共花去了13元.去游乐场的每张车票要多少元?问题3:门票的原价是多少?大伙儿一起来说一说!同桌为一组,我们一起来找找这些方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1、方程的两边差不多上整式2、只有一个未知数3、未知数的指数是一次。
如此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二、讲授新课1、问题4:1、kitty与小熊玩的第一种游戏射击(限一人射2次),第二次射击成绩是9环,问第一次是几环?只取整数环由已知得,x为自然数且只能取0,1,2,3,4,5,6.把这些值分别代入方程左边得。
这种方法叫尝试检验法x 0 1 2 3 4 5 6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练习:判定下列t的值是不是方程2t+1=7-t 的解:(1) t=2 (2) t= -22、课堂练习:见课件3、小结:4、作业:见作业本教学反思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纳范读,让幼儿学习、仿照。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案4篇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案4篇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案4篇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案篇一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先由学生独立思考求解,再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共同评价分析。
方法1:解:方程两边都加上2,得5x-2+2=8+2也就是5x=8+2合并同类项,得5x=10所以,x=23.理性归纳、得出结论(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独立发现移项法则。
)比较方程5x=8+2与原方程5x-2=8,可以发现,这个变形相当于5x-2=85x=8+2即把原方程中的-2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
教学建议:关于移项法则,不应只强调记忆,更应强调理解。
学生开始时也许仍习惯于利用逆运算而不利用移项法则来求解方程,可借助例题、练习题使相互逐步体会到移项的优越性)。
方法2;解:移项,得5x=8+2合并同类项,得5x=10方程两边都除以5,得x=24.运用反思、拓展创新[例1]解下列方程:(1)2x+6=1(2)3x+3=2x+7教学建议:先鼓励学生自己尝试求解方程,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例2]解方程:教学建议:①先放手让学生去做,学生可能采取多种方法,教学时,不要拘泥于教科书中的解法,只要学生的解法合理,就应给予鼓励。
②在移项时,学生常会犯一些错误,如移项忘记变号等。
这时,教士不要急于求成,而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解题过程。
必要时,可让学生利用等式的性质和移项法则两种方法解例1、例2中的方程,并将两者加以对照,进而使学生加深对移项法则的理解,并自觉地改正错误。
5.小结回顾: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与体会。
师强调:移项法则。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案篇二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1.1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一元一次方程解的概念。
2、会从题目中找出包含题目意思的一个相等关系,列出简单的方程。
3、掌握检验某个数值是不是方程解的方法。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4篇)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4篇〕元一次方程教案篇一一、活动内容:课本第110页111页活动1和活动3二、活动目标:1、学问与技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体会建模思想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和实际问题中的关系,通过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进展猜测、推断。
〔2〕运用所学过的数学学问进展分析,演练、合作探究,体会数学学问在社会活动中的运用,提高应用学问的力气和社会实践力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增加自信念,进一步进展学生合作沟通的意识和力气,体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培育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
三、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经受探究具体情境的数量关系,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以上重点也是难点3、关键:明确问题中的量与未知量间的关系,查找等量关系。
四、教具预备:投影仪,每人一根质地均匀的直尺,一些一样的棋了和一个支架。
五、教学过程:(一)活动1一种商品售价为2.2元件,假设买100件以上超过100件局部的售价为2元/件,某人买这种商品n件,争论下面问题:这个人买了n件商品需要多少元?教师活动:〔1〕把学生每四人分成一组,进展合作学习,并参入学生中一起探究。
〔2〕教师对学生在发表解法时存在的问题加以指正。
学生活动:〔1〕分组后对活动一的问题开放争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生派代表上黑板板演,并发表解法。
解:2.2nn1002.2100+2(n-100)n100问题转换:一种商品售价为2.2元/件,假设买100件以上超过100件局部的售价为2元/件,某人买这种商品共花了n元,争论下面的问题:〔1〕这个人买这种商品多少件?〔2〕假设这个人买这种商品的件数恰是0.48n,那么n的值是多少?教师活动:同上学生活动:同上解:(1)n220100+n220〔2〕=0.48nn=0100+=0.48nn=500(二)活动2:本活动课前布置学生做好活动前的预备工作:1、预备一根质地均匀的直尺,一些一样的棋子和一个支架。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3则)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一):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并会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2.培养学生观察潜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力;3.使学生初步养成正确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在小学算术中,我们学习了用算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关知识,那么,一个实际问题能否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呢?若能解决,怎样解?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与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相比较,它有什么优越性呢?为了回答上述这几个问题,我们来看下面这个例题.例1某数的3倍减2等于某数与4的和,求某数.(首先,用算术方法解,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解法1:(4+2)(3-1)=3.答:某数为3.(其次,用代数方法来解,教师引导,学生口述完成)解法2:设某数为x,则有3x-2=x+4.解之,得x=3.答:某数为3.纵观例1的这两种解法,很明显,算术方法不易思考,而应用设未知数,列出方程并透过解方程求得应用题的解的方法,有一种化难为易之感,这就是我们学习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目的之一.我们明白方程是一个内含未知数的等式,而等式表示了一个相等关系.因此对于任何一个应用题中带给的条件,应首先从中找出一个相等关系,然后再将这个相等关系表示成方程.本节课,我们就透过实例来说明怎样寻找一个相等的关系和把这个相等关系转化为方程的方法和步骤.二、师生共同分析、研究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例2某面粉仓库存放的面粉运出15%后,还剩余42500千克,这个仓库原先有多少面粉?师生共同分析:1.本题中给出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各是什么?2.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相等关系?(原先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3.若设原先面粉有x千克,则运出面粉可表示为多少千克?利用上述相等关系,如何布列方程?上述分析过程可列表如下:解:设原先有x千克面粉,那么运出了15%x千克,由题意,得x-15%x=42500,所以x=50000.答:原先有50000千克面粉.此时,让学生讨论:本题的相等关系除了上述表达形式以外,是否还有其他表达形式?若有,是什么?(还有,原先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原先重量-剩余重量=运出重量)教师应指出:(1)这两种相等关系的表达形式与原先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虽形式上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能够任意选取其中的一个相等关系来列方程;(2)例2的解方程过程较为简捷,同学应注意模仿.依据例2的分析与解答过程,首先请同学们思考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然后,采取提问的方式,进行反馈;最后,根据学生总结的状况,教师总结如下:(1)仔细审题,透彻理解题意.即弄清已知量、未知量及其相互关系,并用字母(如x)表示题中的一个合理未知数;(2)根据题意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这是关键一步);(3)根据相等关系,正确列出方程.即所列的方程应满足两边的量要相等;方程两边的代数式的单位要相同;题中条件应充分利用,不能漏也不能将一个条件重复利用等;(4)求出所列方程的解;(5)检验后明确地、完整地写出答案.那里要求的检验应是,检验所求出的解既能使方程成立,又能使应用题有好处.例3(投影)初一2班第一小组同学去苹果园参加劳动,休息时工人师傅摘苹果分给同学,若每人3个还剩余9个;若每人5个还有一个人分4个,试问第一小组有多少学生,共摘了多少个苹果?(仿照例2的分析方法分析本题,如学生在某处感到困难,教师应做适当点拨.解答过程请一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本题时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并严格规范书写格式)解:设第一小组有x个学生,依题意,得3x+9=5x-(5-4),解这个方程:2x=10,所以x=5.其苹果数为35+9=24.答:第一小组有5名同学,共摘苹果24个.学生板演后,引导学生探讨此题是否可有其他解法,并列出方程.(设第一小组共摘了x个苹果,则依题意,得)三、课堂练习1.买4本练习本与3支铅笔一共用了1.24元,已知铅笔每支0.12元,问练习本每本多少元?2.我国城乡居民1988年末的储蓄存款到达3802亿元,比1978年末的储蓄存款的18倍还多4亿元.求1978年末的储蓄存款.3.某工厂女工人占全厂总人数的35%,男工比女工多252人,求全厂总人数.四、师生共同小结首先,让学生回答如下问题: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资料?2.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3.在运用上述方法和步骤时应注意什么?依据学生的回答状况,教师总结如下:(1)代数方法的基本步骤是:全面掌握题意;恰当选取变数;找出相等关系;布列方程求解;检验书写答案.其中第三步是关键;(2)以上步骤同学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五、作业1.买3千克苹果,付出10元,找回3角4分.问每千克苹果多少钱?2.用76厘米长的铁丝做一个长方形的教具,要使宽是16厘米,那么长是多少厘米?3.某厂去年10月份生产电视机2050台,这比前年10月产量的2倍还多150台.这家工厂前年10月生产电视机多少台?4.大箱子装有洗衣粉36千克,把大箱子里的洗衣粉分装在4个同样大小的小箱里,装满后还剩余2千克洗衣粉.求每个小箱子里装有洗衣粉多少千克?5.把1400奖金分给22名得奖者,一等奖每人200元,二等奖每人50元.求得到一等奖与二等奖的人数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白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2.会熟练地解一元一次方程,并总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潜力以及准确而迅速的运算潜力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与解法教学难点: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过程设计: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1.什么叫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2.方程的同解原理3.解方程中常见的变形有哪些?(以上问题口答)4.(幻灯片)某数的4倍减去9等于3,列出方程、解方程、并检验(让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本题,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5.(幻灯片)观察方程:44x+64=328;13+x=(45+x);=+1请找出它们具有的特点:(①只内含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次数都是一次;③含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二、在学生回答完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引出课题我们将具备上述特点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第3章 一元一次方程 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反思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课题:
3. 1 .1一元一次方程
Hale Waihona Puke 年级七年级(上)学科
数学
主备人
备课组成员
教学
目标
导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2、理解什么是方程的解及解方程,学会检验一个数值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方法。
③a的2倍减去5:;
④a的3倍与b的2倍的商:;
⑤汽车每小时行驶v千米,行驶t小时后的路程为千米
⑥某商品原价为a元,打七五折后售价为元;
⑦某商品每件x元,买a件共要花元;
⑧某商品原价为a元,降价20%后售价为元;
二、自学指导
1、根据条件列出等式:
①比a大5的数等于8:;
②b的一半与7的差为a:;
③a的2倍比10大3:;
当x=3时,
左边==,
右边==,
∵左边右边(填=或≠)
∴x=3方程的解(填是或不是)
三、课堂练习
1.判断下列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是打“√”,不是打“×”:
①x=4;()②5a+b;()
③5x+4<9;()④4x-7=2x;()
⑤x-4y=o;()⑥3+4 =7 ;()
2.检验3和-1是否为方程ⅹ+1=2(ⅹ-1)的解。
教学反思
涧池初级中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课题:
3.1.2等式的性质
年级
七年级(上)
学科
数学
主备人
备课组成员
教学
目标
导学目标:掌握等式的两条性质,并能运用这两条性质解方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单元备课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内容包括: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一元一次方程表示是始终贯穿这些内容的主线,而且始终渗透着“数学建模”和“化归”的思想方法。
通过丰富实例,从算式到方程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展开方程是刻划现实生活的有效数学模型;通过观察、归纳引出不等式的两条性质,为进一步讨论较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准备理论依据;从实际问题出发,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归纳“移项”、“合并”、“去括号”等法则,逐步展现求解方程的一般步骤;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探究活动,加强数学建模思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案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作了较集中的归类讨论。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有关概念和等式的基本性质;2、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数字系数)并学会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解一元一次方程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明确解一元一次方程和列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初步树立数学建模思想和体会化归思想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欲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1.重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运用。
2.难点是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解题过程的规范性。
课时分配一元一次方程................................. 4课时等式的性质 .................... 4 课时合并同类项 4 课时移项 4 课时去括号.................... 4 课时去分母 2 课时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2 课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6课时本章小结 ..................................... 2课时小测验 ...................................... 4课时合计................................ 36课时单元教学反思:3. 1. 1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目标]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会识别一元一次方程;了解方程的解,会验证方程的解;知道怎样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重点难点]一元一次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是重点;怎样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难点。
〔教学方法〕指导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资源〕ppt课件[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二课时新授课一、问题导入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方程把问题中的未知数与已知数的联系用等式的形式表示出来。
研究问题时,要分析数量关系,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列出方程,然后求出未知数。
怎样根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怎样解方程?二、怎样列方程问题汽车匀速行驶途径王家庄、青山、秀水三地的时间如表所示,翠湖在青山、秀水两地之间,距青山50千米,距秀水70千米。
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有多远?x千米Array王家庄1、汽车从王家庄行驶到青山用了多少时间?从青山到秀水用了多少时间?2、请你用算术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3、如果设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为x千米,那么王家庄距青山多少千米?王家庄距秀水多少千米?4、由于汽车是匀速行驶,可知各段路程的车速相等。
你能据此列出方程吗?列方程时,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 的相等关系,写出含未知数的等式一一方程。
列方程的过程可以表示如下: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禾U 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三、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例1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1) 用一根长24 cm 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 多少? (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 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 150小时, 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 时?(3)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 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 校有多少学生?解:(1)设正方形的边长为 x 厘米,可列方程4x=24 ①(2) 设x 月后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
1700+150 x=2450②(3)设这个学校的学生人数为 x 人,那么女生人数是多少?男生 人数是多少?女生人数为x 人,男生人数为()x 人。
x- () x=80 ③观察方程①②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 1。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 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思考:下列式子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① 2x+3;②2X 6=12;③ 1/2x-3=2;④ 1/x+3x=5;⑤y=0. 四、方程的解列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利用方程可以解出未知数。
想一想:(1) x 等于多少时,方程①的左右两边相等? (2) x=5能使②的左右两边相等吗?--------------- 设未知数,列方程 实际问题 --------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思考:x=2是方程3x-1=2x+1的解吗?为什么?五、课堂练习课本82面1、2、3题。
六、课堂小结1、怎样列方程?怎样解决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就是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通过解决数学问题来解决实际问题•2、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3、什么是方程的解?你怎样知道某个未知数的值是方程的解?七、作业:课本84面1、2;85 面5、6、10(2)题。
第三四课时练习课1.练习册面习题。
2.名校联盟相应习题3.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含有______________ 的 _______ 叫做方程;使方程 _______________ 相等的 __________ 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1〕x =- 3是不是方程2x=5x+9的解,你是怎么知道的.4.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 _____ 未知数,并且未知项的次数__________ 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5.指出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并说明理由。
2(1)2x-y=3; (2)x=0; (3)x -2x+1=0; (4)x+3=2x-1.教学反思3.1.2等式的性质〔教学目标〕1、了解等式的概念;2、利用天平的经验分析得出等式的性质;3、会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重点难点〕等式的性质和运用是重点;利用天平经验抽象出等式的性质是难点。
〔教学方法〕指导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资源〕ppt课件〔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第1,2课时新授课「、问题导入我们知道未知数的某个值是方程的解,但怎样才能知道方程的解是什么呢?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我们先来看看等式有什么性质。
:■、等式及其性质1、等式用等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
如:m+n=n+m,x+2x=3,3 X 3+1=5 X 2,3x+ 1=5y,等等。
注意:等式中一定含有等号。
我们可以用a=b来表示一般的等式。
2、等式的性质观察天平的变化,你能发现了什么?|在平衡天平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样的量,天平还保持平衡。
如果把天平看成等式,球和正方体看成数或式,那么你能得到什么结论?等式性质1 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用字母表示为:如果a=b,那么a ± c=b ± c观察天平的变化,你能发现了什么?把平衡天平的两边都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仍保持平衡。
同样地,如果把天平看成等式,球和正方体看成数,那么你能得到什么结论?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乘以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用字母表示为:女口果a=b,那么ac=bc;如果a=b,那么a/c=b/c (c^O)。
注意:①等式两边除以一个数时,这个数必须不为0;②对等式变形必须同时进行,且是同一个数或式。
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从a+b=b+c,能否能到a=c,为什么?(2)从a-b=b-c,能否能到a=c,为什么?(3)从ab=bc,能否能到a=c,为什么?(4)从a/b=c/b,能否能到a=c,为什么?(5)从xy=1,能否能到x=1/y,为什么?三、例题例1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1)x+7=26; (2)-5x=20; (3)-1/3x-5=4.分析:解方程的结果就是将方程转化为x=a的形式,为此,解方程就要将未知项移到一边,常数项移到另一边。
解:(1)将常数项移到右边,得x=26 - 7化为x=a的形式,得x= 19。
(2)化为x=a的形式,得x=20/—5 于是x= —4。
(3)将常数项移到右边,得-1/3x=4 +5 即-1/3x= 9 化为x=a的形式,得x= 9X( — 3)于是x= — 27。
四、课堂练习课本8 4面练习(1)〜(4)五、课堂小结1、等式和等式的性质。
2、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3、课本8 5 面3、4、7、8。
第三、四课时练习课1.练习册习题。
2.名校连盟3.已知方程(m-2)x 1 m-1+3=m-5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求m的值。
4.已知x=1/2是关于x的方程4+x=3-2ax的解,求a +a+1的值。
5.小明去商店买练习本,回来后和同学说,店主告诉我,如果多买一些就给我8折优惠,我就买了20本,结果便宜了元,你猜原来每本价格是多少?(请你列出方程,并用等式的性质求解。
)教学反思3. 2. 1解一元一次方程一一合并同类项[教学目标]1、会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2、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重点难点]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是重点;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难点。
〔教学方法〕指导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资源〕ppt课件[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第1, 2课时新授课一、问题导入约公元825年,中亚细亚数学家阿尔一花拉子米写了一本代数书,重点论述怎样解方程。
这本书的拉丁文译本取名为《时消与还原》。
“对消”与“还原”是什么意思?我们先讨论下面的问题,然后再回答这个问题。
二、探索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问题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两倍,今年购买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
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设前年购买计算机x台。
那么去年购买计算机多少台?今年购买计算机多少台?去年购买计算机2x台,今年购买计算机4x台。
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是什么?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 140台依题意,可得方程x + 2x + 4x = 140这个方程怎么解呢?我们知道,解方程的最终结果是要化为x=a的形式,为此可以作怎样的变形?把左边合并同类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