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迹》PPT完美课件2

合集下载

2024版《月迹》ppt演示课件优质课件[1]

2024版《月迹》ppt演示课件优质课件[1]

童真童趣的体现
文章以孩子们的视角展开叙述,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和心理活动展现出童真童趣的美好。这 种童真童趣不仅让读者感受到孩子们的纯真和可爱,也勾起了读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2024/1/30
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文章通过描写孩子们追寻月迹的过程和他们在追寻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 热爱和珍惜之情。这种情感不仅体现在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上,也体现在对人际关系的珍视和 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上。
创作地点
作品以作者的故乡陕西为背景,描绘 了乡村的月夜景色和孩子们寻找月亮 的趣事。
2024/1/30
5
时代背景与文学地位
时代背景
《月迹》创作于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作品通过描绘乡村的月夜和孩子们的趣事,展现 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纯真,与当时喧嚣的城市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文学地位
《月迹》是贾平凹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当代散文的经典之作。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读者的喜爱。同时,《月迹》也被选入多种教材和读本,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篇目之一。
21
当代社会中月亮意象解读
2024/1/30
01
文学作品中的月亮意象
在当代文学作品中,月亮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意象符号。它经常被用来表
达思念、孤独、爱情等情感,如“今晚的月亮很圆,但我的心却很空”
等。
02
影视作品中的月亮意象
在影视作品中,月亮也经常被用来营造氛围和表达情感。如电影《月光
男孩》中,月亮象征着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和渴望;而在电影《狼人》中,
力。
富有童趣的语言
文章语言朴实自然,富有童趣, 符合孩子们的口味和阅读心理,
易于引起读者的共鸣。

名校名师精品课件_北师大版语文第七册《月迹》PPT课件2(完美版)

名校名师精品课件_北师大版语文第七册《月迹》PPT课件2(完美版)

明月照我心
——[沙滩议月]:
“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 我所要的 。”弟弟说。 “月亮是 “月亮是个好 。”妹妹说。 我同意他们的话。……我们有了月亮, 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 印章 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 吗?
总结:寻月的历程也是孩子追寻美,
并最终得到满足的心路历程。
人类亲近月:
寻月之序 第一处 第二处 第三处 月之踪迹 镜中 叶上
(院中)
月之特点 行踪渐变 光亮
(玉玉、银银、更大、更圆)
杯中
小小、结实、可爱
(酥酥、 可怜)
第四处 第五处
河中 眼中
不可知
(多、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小小
明月照我心 ——共赏明月:
请认真研读课文,思考:文中哪 些语句能体现此文所写的月亮是孩子们 眼里的月亮呢? 试着把它们找出来,谈 谈你的理解。
童年的心
童年是什么? 冰心奶奶说过: “童年是真中的梦, 是梦中的真。” 真也好, 梦也罢, 愿我们把童年永远珍藏, 因为我们都曾有一颗 追寻美的心, 并至今延续, 你感受到了吗?
作业:
试着写一篇《梦里,我驾着“神八” 飘上了月球……》的文学作品。
归 纳:
1、想象力 1、拟虚为实 2、感悟力
我的例子:
[原文]:“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 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 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改文]:
“原来月亮是会动的,顺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 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移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 满盈了。”
[赏析]:作者将月亮当作人来写,赋予月亮以脚, 用 “爬”这个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月亮变幻多姿 的特点,体现了童心想象力的无比奇妙。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月迹》优秀课件(共56张PPT)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月迹》优秀课件(共56张PPT)
时间:中__秋__节__的__夜__里___________________ 地点:“__中__堂__里__”__“__院__子__里__”__“__院__子__外__”_ 人物:奶__奶__、__“__我__”__和__弟__弟__、__妹__妹_______ 事情:寻__月__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为什么以《月迹》为标题?
文章为什么以《月迹》为标题?
“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的变化轨 迹”,也可以理解为“月亮在孩子们心中 留下的美好印记”。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 美的过程。
课文记叙了作者小时候的一场饶有情趣 的寻月活动,那你们有没有和小伙伴一起做 过什么有意思的活动?先仔细回想一下,然 后把你们的快乐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院中月
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 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
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 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个什么东西。
院中月具有哪些特点?
亮、大、圆
运用了想象的手 法,展现了孩子们独 特的想象力。
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 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 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月里了,那月桂 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这些孩子们心理的变化过程表现出了什么。
答:表现出了孩子们渴望了解 外界事物的强烈好奇心。 孩 子们争强好胜的心理。 表现 了童心的纯洁。
为什么文章要以《月迹》为标题?你有什么感悟。
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美好 印迹;也可以理解为月的变化轨迹,寻月的过程 就是寻找美的过程,它有轨迹。
月亮是美的,天空也是美的。无边无际的天 空象征着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我们每个人都可 以寻找到生活中的美,对美的追求,应该是人生 的座右铭,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

《月迹》PPT优秀课件

《月迹》PPT优秀课件

品析文章语言, 欣赏月之美
先续写一段话,然后摘抄课文中的 相关语句,对比品味作者是如何把月亮 描写得可见可感、生动形象的。
续写的语句
“月亮进来了!” 我们看时,
课文的语句
品析文章语言, 欣赏月之美
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 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 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 ,爬着那竹帘格儿……
走近作者
贾平凹,当代作 家,原名贾平娃,陕西 丹凤人。著有散文集 《月迹》《心迹》《爱 的踪迹》等,小说集 《商州》《白夜》《浮 躁》《废都》等。作品 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 调清新隽永,明丽自 然。
字词 倏忽 shū 袅袅 niǎo 面面相觑 qù 掬着沙 jū 争执 zhí
锨刃 xiān 粗糙 cāo 嫉妒 jí 踪迹 zōng 酥酥 sū
品味作者情怀, 感受心之迹
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 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月亮是个什么
• “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 • “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 • “月亮是个好。”妹妹说。 • 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
是属于我们的,每一个人的。 • ……
心之迹
• 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 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 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赋予月亮以人的形象和神态,显 得生动传神,可见可感。
品析文章语言, 欣赏月之美
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 没有这般儿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 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 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玉玉的、银银的”:写出月亮的光亮 洁白,如玉般温润,如银般灿烂。 “疏疏的”:写出枝叶不是很繁茂,银 银的月光从枝叶缝隙里穿出,影影绰绰, 幽静柔美 。

《月迹》PPT精品教学课件

《月迹》PPT精品教学课件
qiāo 悄悄话 悄悄地
1.月亮悄(qiǎo)没声儿地出来了。 2.老师讲课的时候,我们不能在下面说悄( qiāo) 悄话。
多音字
接连成串
léi
累 lěi lèi
累累 硕果累累 积累 长年累月 劳累 疲累
果实累累
1.秋天树上果实累( léi )累。
2.我们要在平时养成积累( lěi )词语的习惯。 3.如果学习学得累( lèi )了就休息一会儿。
三、下面是某同学打算描写“月夜”的 作文设想,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D )。
A.注意写月亮升上天空的变化过程 B.注意写周围景物的在月光下变化 C.注意调动视听等多种观察角度来描写 D.夜深人静不能写人或动物的活动了
课后作业
积累和月亮有关的古诗词。
读一读自己圈画的句子,说一 说这些语句让你想象到了什么样的 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月亮升起的过程。
拟人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
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 衣镜上了:这原是来对月月亮亮是动长态了的描腿写的,,写爬出着了那竹 帘格儿,月先亮的是调一皮个、白可道爱儿的特,点再。是半圆,渐渐 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联系你的感悟 谈一谈。
作者为何有这样的感受?
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想象,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
拓展延伸
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结构梳理
24 中堂
月 院中 迹
河边
调皮 可爱 柔美 幽静 月亮属于每个人
月亮升起时形状的变化。
朗读指导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 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 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 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 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月迹ppt精美课件2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月迹ppt精美课件2


2.自然而然即为自由自在,是人生的 最高境 界,也 必然是 书法的 最高境 界。

3.历代书家正是在观察、体悟、回归 自然的 过程中 ,提炼 了书法 的点画 样式, 丰富了 书法的 生命意 象,升 华了书 法的审 美境界 ,终将 书法内 化为书 家的人 格修养 和心性 表达。

4.中华饮食文化不仅在物质层面上体 现了人 对世界 和自然 的深刻 认知与 利用, 更在精 神层面 上表达 了人对 美好事 物不懈 追求的 愿望。 在全球 化时代 ,中华 饮食文 化并不 会失去 自我, 而将在 人类普 遍的文 化价值 认同之 下进一 步为世 界各国 所认同 。
第二十三课 月 迹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
字词回顾
硕果累累 炊烟袅袅 嫉妒 刀刃 嫦娥
文章写孩童寻月,写孩童眼 里的月亮,一切就着孩童的言行、 感受和心理来写,充满童心、童 真、童趣。你能举例说明吗?
究竟月亮是个什么? 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
“月亮是我所要的”
“月亮是个好月亮”含着喜爱,含着
赞美,含着热望,童稚的语言,显得拙朴 而又诚挚。
)妒 面面 ) 满盈( )
依偎( ) 粗糙( )
2、本文选自 ( ) ,作者是( ( )(时代)作家。
பைடு நூலகம்
),
3、贯穿全文的线索是( )。
【新教材小学语文】月迹ppt精美课件 人教部 编版2
【新教材小学语文】月迹ppt精美课件 人教部 编版2
3、全文按照“( )月亮----( )月亮 ------( )月亮”的顺序展开。

7.环境美的根本性质是家园感,家园 感主要 表现为 环境对 人的亲 和性、 生活性 和人对 环境的 依恋感 、归属 感。

苏教版初一语文七年级下册第7课《月迹》》(2)ppt课件

苏教版初一语文七年级下册第7课《月迹》》(2)ppt课件

学习目标
一、理解月亮是“印章”的深刻含义, 体会一切从孩子眼中看出的意义。
二、揣摩文中所写孩童语言的特色。
自学提纲(10分钟左右)
1、速读全文,读准字音,了解作者。 2、读文思考: (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文章以月迹为线索,写了孩子们的 哪些活动?在寻月的过程中,孩子们看 到了什么?有着怎样的心理变化? (3)文章开篇写孩子们什么都不满足, 结尾写大家都觉得满足了,你能说出其 中的原因吗?
参考: 月亮是一盏黑暗中的明灯,让夜行的人们 明确前进的方向。 月亮是一束冬日里的暖阳,让寒风中的人 们倍感温暖。 月亮是一曲思念的歌谣,使远在他乡的 游子获得心灵的慰藉。 ……
讨论:为什么文章要以月迹为 标题?(月迹的含义)
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在孩 子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也可 以理解为月的变化轨迹,寻月 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它 是有轨迹的。
4、“奶奶”这一形象在文中有何作用?
思路:先看看奶奶做了哪些事情?对事 情的发展有怎样的作用?
奶奶突然说:“月亮进来了!”…奶奶说: “它走了,----你们快出去寻月吧。”奶 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你们都有 一个月亮哩!…奶奶说:“月亮是每一个 人的,它并没走,你们再去找吧。”
奶奶是我们寻美过程中的引导者形象
• 袅袅: 形容烟气缭绕上升。 • 争执: 争论中各持己见,不肯相让。 • 粗糙: 不精细,不光滑。
2、孩子们在追寻美好月儿的过程 中,有童趣的对话、有神妙的幻想、 有起伏的情绪、有欢腾的场面,你能 找出一处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作 简单赏析吗?
示例: “有三妹漂亮吗?” “和三妹一样漂亮的。” 三妹就乐了: “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
4、奶奶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在文 中有什么作用?

《月迹》课件2

《月迹》课件2


(lěi) 积累
(mēn) 闷气
再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围绕着月迹主要写了哪件事情? 孩子们在中秋月夜寻找月迹。
新知探究
孩子们在哪儿寻到了月迹?
镜中月、院中月、水中 月、眼中月……
仔细默读课文,看看不同的地方的月 亮有什么不同的特点,作者的心情又 分别有什么变化。
镜中月
形象地表现了月 的柔美、优雅。
奶奶有着什么样的形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奶奶了解、爱护并积极发展孩子的童心、 童真。 (2)奶奶能给孩子们很多孩子们未知的知识,有 着非凡的创造力,奶奶自身也童真未灭。 (3)奶奶还是个高明的教育家。注重引导孩子 关注外界,探索自然,注重调节孩子们之间的纠 纷,能把孩子们的心灵带进高尚的境界。
如果没有奶奶这个 形象,就没有孩子 们的寻月、议月, 就没有文章主题的 升华。
盼月
板书设计
镜中月

院中月
寻月

水中月
眼中月
议月
美属于每 一个人
人人都应 该拥有美
本文通过寻月的过程, 展现了美丽的月色,赞美了 孩子美丽纯洁的心灵,表达 了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纯 真愿望,同时告诉人们—— 美属于每一个人,人人都应 该拥有美。
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原名贾
平娃,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人。中国大陆当
代著名作家。1982年发表作品《鬼城》《二
月杏》。1992年创刊《美文》。1993年创作
《废都》。1997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
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2008年,凭借《秦
腔》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1年,凭借《
古炉》获施耐庵文学奖 。2015年,《老生
一、加一加变成本课新字再组词。

(2024年)《月迹》课件ppt完美版

(2024年)《月迹》课件ppt完美版
月食现象
当地球运行至太阳与月球之间,且三者处于一条直线上时,地球会挡住太阳射向 月球的光,在月球上形成月食现象。月食只有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种。
2024/3/26
21
拓展延伸:探索其他星球奥秘
2024/3/26
火星探测
火星是离地球较近的行星之一,表面有许多地貌和地球相似。近年来,人类已多次向火星 发射探测器,研究火星的大气、地貌、磁场等特征,寻找火星生命的迹象。
2024/3/26
6
02
月亮文化与传说
Chapter
2024/3/26
7
月亮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月亮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之一,被赋予了丰富的象 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在古代诗词、歌赋、绘画等领域,月亮都是常见的创作 主题,体现了人们对月亮的深厚情感。
月亮也是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重要文化符号,承载着团 圆、思念等美好寓意。
成仙。
2024/3/26
9
亮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月亮是文学艺术中常见的意象 之一,被用来表达思念、孤独 、寂寞等情感。
2024/3/26
在古代诗词中,月亮常被用来 寄托诗人的情感和理想,如李 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 乡”等名句。
月亮也是现代文学和艺术创作 的重要灵感来源,被赋予了更 多的象征意义和审美价值。
根据观测目标和望远镜的性能,选择 合适的倍率进行观测。过高的倍率可 能会导致图像模糊和抖动。
2024/3/26
17
实践活动:绘制月相图等
记录月相变化
在连续一个月的周期内,每天定时观测并记录月亮的月相变化。可 以使用绘图工具绘制出月相图,以更直观地展示月亮的形态变化。
探究月相成因
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究月相变化的成因,理解月相与太阳、 地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月迹》ppt完美课件人教部编版语文2

《月迹》ppt完美课件人教部编版语文2
8.中国古代的 宴 会 同 样 也是 个 社 交 场 所, 人 们 在 用 餐之 余 互 相 交 换诗 作 、 文 章 和乐 谱 。
初读课文
1. 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自学生字生词;
2. 思考:月亮的足迹出现在哪里?画出 文中的句子。
读一读
qiǎo
悄没声儿
cháng é
嫦娥
léi léi
niǎoniǎo
累累的花骨朵 袅 袅
jí dù
嫉妒

瓷花盆
qiāo 悄悄 悄
qiǎo 悄然
小组讨论,寻找月迹
文章以月迹为线索,分别写了孩子们的哪些 活动?孩子们追踪月迹有哪几个阶段?
研读对话,感悟月迹
找出奶奶说话的句子,用浪线画出来。 1. 月亮进来了! 2. 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3. 是树,孩子。桂树。傻孩子,那里边已经有人了呢。嫦娥。 一个女子。和三妹一样漂亮的。 4. 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走,你们去找它吧。
奶奶的话让我们感受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是属于每个人的, 只要我们努力去寻找,就能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美好事物。
人教版 语文 五年级 上册
24 月迹
走近作者
贾平凹,当代作家,全国人大代表。 1978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 秀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作品《鬼城》《二 月杏》。1992年创刊《美文》。1993年创作《废都》。 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1年 凭借《古炉》,获得施耐庵文学奖。
《月迹》ppt完美课件人教部编版语文 2
《月迹》ppt完美课件人教部编版语文 2
二、选一句古诗来描述“我们都看着天上”, 这一场景。( A )
A.举头望明月 B.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C.家家乞巧望秋月 D.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月迹语文五年级上册2优秀ppt课件

月迹语文五年级上册2优秀ppt课件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二首》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也可 以理解为月的变化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 它有轨迹。
月亮是美的,天空也是美的。无边无际的天空象征着世 间所有美好的事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寻找到生活中的美, 对美的追求,应该是人生的座右铭,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 如此。
总结全文,关注写法
本文通过山村儿童追寻月迹的故事,表现了中秋月夜月亮的淡雅美 好,赞美了孩子们美丽纯洁的心灵,表达了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纯 真愿望,同时,也告诉我们:人人都可以拥有美,美属于每一个人, 只要我们努力去寻找,就能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美好事物。
本文最大的特色是口语化的语言的大量运用,清新活泼,充满童 心童趣。特别是大量叠词的运用,符合儿童的语言特点。另外, 对月亮的描写有动有静,有色有形,突月光的优雅和月夜的迷人。 文章借“月亮”来抒情,孩子们对月亮的追求就是对美的追求。 作者用追寻月迹来鼓励人们追寻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独具心 裁。
课外拓展,搜集诗句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寻表现人物心理情绪变化的词句。
又常常什么都觉得不满足。 一个空镜,一个失望。 三妹是我们中最漂亮的,我们都羡慕起 来;望着她的狂样儿,心里却有了一丝 嫉妒。 我们便争执起来。 越发觉得奇了。 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 我们的了。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为什么文章要以《月迹》为标题?你有什么 感悟
掬着
累累的骨朵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文章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 做的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le Waihona Puke 4.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 展。新 课程三 维度目 标也把 情感态 度和价 值观的 培养提 到与知 识技能 、过程 方法同 等重要 的地位 上来。 基于这 样的理 念,和 谐教育 便以受 教育者 的全面 、健康 、和谐 发展为 目标, 以人的 自身发 展需求 与社会 发展需 要相和 谐为宗 旨协调 组织各 种教育 要素。
白光光
《月迹》PPT完美课件2
《月迹》PPT完美课件2
写作顺序:
盼月——望月——寻月——议月
《月迹》PPT完美课件2
《月迹》PPT完美课件2
学习提示: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你觉得好玩,有趣的地方,并 在课文中做简单的批注。 2.四人小组分享交流,并把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同学听。
《月迹》PPT完美课件2
《月迹》PPT完美课件2
同桌合作学习 《月迹》PPT完美课件2
完成表格,文中对孩子们在哪些地方寻到 了月亮的足迹?月亮有什么变化?
哪些地方
月亮的变化
镜中 院中
白道儿、半圆、爬得高、满盈、 亏了 玉玉的、银银的、大、圆、里 边有东西
葡萄叶儿、瓷花盆上、锨刃儿
河中月 眼中 空中
哪一处的水里都有 小小的、这么多、只要你愿意、 它就有了呢
生动的语言 朴质的描写
《月迹》PPT完美课件2
《月迹》PPT完美课件2
对比研究:
同样是描写月光、月夜,《月迹》与王维的《山 居秋暝》在描写方法上有什么异同吗?
动静结合
《月迹》PPT完美课件2
《月迹》PPT完美课件2

1.训练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写 作能力 。写文 章表达 感情时 ,不一 定要选 择雄伟 壮观的 景物和 轰轰烈 烈的事 情,只 要我们 的情感 是真实 的,是 浓厚的 ,那么 从小处 着手, 涓涓细 流同样 也能打 动人心 ,所以 ,我们 平时在 写作时 也可以 学以致 用,努 力做到 “情到 自然最 为真”.
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 头发梢儿,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 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月迹》PPT完美课件2
《月迹》PPT完美课件2
儿化音:使文章语言有了口语化、方言的特点,读
起来亲切自然。 竹窗帘儿 白道儿 尘影儿 花骨朵儿 繁星儿 满圆儿 头发稍儿 狂样儿 悄没声息儿 屏住气儿 慢慢儿 ……
《月迹》PPT完美课件2
niǎo 袅袅
xiān 锨刃
检查字词
qù 面面相觑
jí dù 嫉妒
jū 掬着沙
shū 倏忽
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
可奈何互相望着,都不说话。觑:看
《月迹》PPT完美课件2
默读思考
文章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 的一件什么事情?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
中秋节的夜里 中堂里 院子里 院子外 奶奶 我和弟妹 寻月亮
《月迹》PPT完美课件2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 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 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 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月迹》PPT完美课件2
《月迹》PPT完美课件2
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 一个满满的圆了,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 有这般儿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 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2.同学们,相信你们大多数同学都有 旅游的 经历, 请大家 交流一 下,到 过哪些 名山大 川,有 什么感 受?大 自然中 的山水 ,不仅 能给我 们带来 美感也 给我们 带来灵 感,今 天让我 们从诸 子大家 对山水 的体悟 中,学 习为人 为事的 道理。

3.说起胡同,我们并不陌生,有的甚 至熟视 无睹了 ,不论 是农村 还是城 镇,往 来于胡 同之中 的经验 是有的 。但对 于胡同 中蕴含 的文化 内涵却 不大注 意。

5.反复手法的运用是本诗在表现形式 上的一 大特色 。本诗 的前三 节,都 用大致 相同的 语言形 式表明 作者相 信未来 不变的 信念, 每一节 最后都 由“相 信未来 ”四个 字结尾 。而且 用冒号 把它们 凸现出 来,如 音乐中 的主题 句反复 出现, 强化了 作品的 主旋律 ,增强 了诗文 的感染 力,突 出了诗 歌的主 旨。
24*《月迹》
贾平凹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作者简介】
贾平凹:陕西丹凤人,当代作家,
原名贾平娃。小说作品带有浓郁的 地方色彩。散文以一草一木,一石 一景,俗而又俗的平常事物写起, 引出一个充满寓意和深度的哲学命 题。文字简练,构思小巧。主要作 品有小说集《山地笔记》、《天 狗》、《怀念狼》等,散文集《月 迹》、《心迹》、《爱的踪迹》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