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建筑结构课程教学实践探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建筑结构课程教学实践探讨

[摘要]文章通过进行岗位能力分析,以培养学生解决施工中的结构问题为课程目标,采取“课本+工程图纸+技能训练”的方式,把教学内容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形成一个综合模块,通过课本、图纸和实际操作完成教学和考核过程,使学生真正能够把工程图纸转化为工程实体。

[关键词]高职建筑结构课程教学实践

建筑结构课程是高职土建类专业中重要的专业课之一,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都离不开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多年来,我们就如何将高职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区别于本科教学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做了积极探索。通过对高职毕业生岗位能力的分析,以培养学生解决施工中的结构问题为课程目标,整合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建立了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

一、依据高职培养目标,剖析岗位能力与课程的关系

高职土建类毕业生的从业范围和就业岗位主要是到建筑工程公司、建设项目管理公司、建设监理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工程咨询公司、审计事务所等与工程建设相关的单位,从事与建筑工程技术和管理相关的工作。它要求毕业生应具备:第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能力。如工程定位放线的能力、分项施工工艺要求及质量验收的能力、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能力、组织现场施工的能力、处理施工中一般结构问题的能力、分析常见质量事故原因的能力等。第二,建筑工程管理能力。如编制建筑工程招、投标文件的能力,编制工程预决算、进行合同管理的能力,进行工程审计的能力等。

以上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学习都与“建筑结构”课程密切相关,无论是从事建筑工程技术工作还是从事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都需要熟悉工程的基本内容,建筑结构所表达的内容是工程中至关重要的内容之一。同时,本课程的知识又为后续的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概预算等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确定课程目标,整合课程内容

分析课程和受教育者的具体情况,确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十分重要的课程定位问题。建筑结构课程在传统的土建类专业课程体系中,常常被细分为:“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地基基础”“建筑抗震”等数门课程,本科教学中这些课程的学习都是从设计的角度出发,要求学生掌握设计原理、计算方法、构造要求等知识,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理论性很强的数学、力学基础,因此,有不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畏难情绪。而对于“热情高、文化基础薄”、在“教室+黑板+粉笔”教学模式下是失败者的高职学生来说,如果仍沿用既有的内容、方式、方法进行教学,必然会出现学生厌学、老师难教的尴尬局面,最终达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因此,我们把课程教学指导思想定位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理解结构构件的工作原理;二是掌握建筑结构的构造要求;三是熟练掌握建筑结构施工图纸的内容。改变从设计的角度进行教学的老思想、老做法。整合课程内容,建立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改变原课程体系中课程内容理论计算多而杂、教材陈旧、实践内容少的状况,从建筑结构基础知识、工程形象、分析能力、综合素质四方面构建课程体系。将上述的数门课程统一整合为“建筑结构”,在授课内容上删除理论性强的部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按1∶1进行安排。采取“教科书+工程图纸+技能训练”的方式,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形成一个个综合模块,通过课本、图纸和实际操作完成教学和考核过程,使学生真正把工程图纸转化为工程实体。

例如,在钢筋混凝土结构部分我们开发出三个模块:梁板结构、框架结构和综合钢筋工程,前两个模块的学习和考核要求学生个人完成,最后一个要求团队完成。第一,在梁板结构模块中,教师要在课堂上讲解梁板结构的基本知识,学生要结合实际工程图纸进行识图训练,考核方式是教师给出数套梁板结构配筋的图纸,且在其中设定若干错误,让学生指出并纠正错误。学生通过抽签确定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迅速完成必要的任务,还可以要求再抽附加题目,完成附加题目的学生适当增加考核分数。这一模块的训练,可锻炼学生对梁板结构知识的应用能力、判断能力以及查阅相关资料的能力。第二,在框架结构模块中,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框架结构的基本知识和平法制图规则,学生结合实际工程图纸进行识图训练,教师给出依平法制图规则设计的实际工程图纸,学生绘出框架结构的立面、剖面配筋图,绘图的过程涉及的数个知识点作为考核要点。这一模块的训练,着重锻炼学生应用平法图集的熟练程度,锻炼学生树立工程形象、工程意识的能力,熟悉建筑结构中梁、柱钢筋的位置、切断、连接及相互关系等基本构造知识,为后续课程中进行钢筋算料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第三,在综合钢筋工程模块中,学生三人一组,完成梁、板、柱构件钢筋的下料、绑扎、定位等制作过程。这一模块与施工技术课程的知识相结合,要求学生正确识图后选择钢筋的品种、规格,确定出钢筋连接的基本方法,计算钢筋的下料长度,正确制作钢筋的形式,控制成型精度,动手进行钢筋的绑扎,精确进行构件定位。完整地训练学生综合能力,包括识图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操作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学生通过直观性、感性强的模块训练,能够在知识点和能力点之间相互衔接。首先,纵向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比如学生清晰地建立起了在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作用主要

是承担拉力、抑制和延缓裂缝的开展,进一步明确了构件产生裂缝的原因,培养了其分析问题的能力。其次,横向拓宽了知识的应用,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能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创新,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力求改变过去那种以灌输为主的常规教学方式,采用学练结合的方法,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合理分配,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在理论教学中,既要采用课堂讲述、作业等传统教学方法,又要运用多媒体手段,使课件和教学录像相结合。另外,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发展的信息。

在实践教学中,以实物教学、现场教学为主。结合每一种建筑结构形式,组成各教学模块,形成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如识图训练课,可将实际工程图纸引入到课堂,学生人手一套,教师结合实际工程图纸的基本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将课堂转移到校内实训室,面对实物现场教学,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另外,通过动手操作,可使学生对建筑结构所涉及的各种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训练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

课程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和形成品质的载体,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成功与否,因此,课程建设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随着知识社会的到来,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我们需要从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出发不断探索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朱懿心.高职高专教师必读[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刘德恩.职业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