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油MSDS
山茶油及茶粕知识
![山茶油及茶粕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6fad2526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85.png)
山茶油及茶粕知识茶油是从山茶科(camellia)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树种子中获得的,是我国最古老的木本食用植物油之一。
中国是世界上山茶科植物分布最广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茶油生产基地,除此之外只有东南亚、日本等国有极少量的分布。
油茶的中心产地则分布在我国的西南及湘、赣南部,其栽培历史有 2300 年以上 , 是我国特有的油料树种,中国是油茶的原产地。
山茶油,俗称苦茶、建茶、白花茶,学名Camella-oilfera Abel 、英文名- OilteaCamellin ,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之一,它生长在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的高山及丘陵地带,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纯天然高级油料。
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西、湖南、广西四省,全国年产量仅为 20 万吨左右。
其果树至少要种五年以上才能开花结果,果实生长周期长达十二个月之久。
山茶籽生长过程中不需要施化肥喷农药,其营养成份完全来自天然无污染的空气和肥沃土壤。
常年在连绵叠嶂的群山之中天然孕育,从开花结果到采摘,历经冬、春、夏、秋四季的云滋雾养,包含日月精华和天地灵气,营养成份自然也就不同于一般的植物油,营养价值非常高,古时被视为山珍贡品。
山茶花开于秋季,果实成熟于次年花开时节,采摘时分山茶花已是盛开怒放,花果并存,同株共茂,堪称自然界一大奇观,民间因此有“抱子怀胎”说法。
中国历代药典对山茶油的记载《本草纲目》、《中国医药宝典》、《中华药海》、《农政全书》、《纲目拾遗》、《天工开物》等记载:长期食用山茶油,有“明目亮发,润肺通便,清热化湿,杀虫解毒”之功效,并有“抗暑、抗癌、降脂、降压、抗菌、抗病毒、增强人体免疫、预防中风”等功效。
茶油能抗紫外线,防止晒斑及减少皱纹,对黄褐斑、晒斑很有效果。
山茶油营养丰富,含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 93% ,其中油酸 83% ,亚油酸 10%) 、山茶甙、磷脂质和皂甙、维生素 E 、鞣质。
已确知其结构的皂甙元有:22a -基脂醇、玉蕊醇AI 、皂甙元ST-1 、山茶皂元 B 、茶皂醇 B 、茶皂醇 E.山茶油可以作为烹调油,经加工后也可以用于美容,在古中国,只有皇帝和皇后有权使用。
茶树精油百科
![茶树精油百科](https://img.taocdn.com/s3/m/fff69ad15022aaea998f0f56.png)
-----美乐家官网爱心草 (扣扣775143641)
茶树(Ti-Tree或Tea Tree)
学名:互叶白千层(Melaleuca altemifolia)
科名:桃金娘科
产地:澳洲
发现神奇
虽然澳洲的白种移民早已认识此一丛林草药,但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开始慎重研究,尝试着应用在正统医疗上。
功效:镇痛舒缓、天然杀菌、渗透力强、清新芳香、无刺激性,能迅速治疗轻微烧伤、蚊虫咬伤,对治疗痘痘也有很好的作用。降低细菌生长、舒缓镇定、渗透力强、防御微菌、气味芬芳。
产品功效:协调心身,内外兼具,净化空气,使人感觉清新舒爽,同时可以避味除秽,使肌肤焕发健康光彩。
发肤疗效:净化的效果绝佳,改善伤口感染的化脓现象,比较适合油性有痘痘的肤质,是一款天然的消炎剂和杀菌剂,同时也可改善头皮过干与头皮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967年澳洲标准局根据茶树精油中的两种重要成分,对孟乙烯4-ol和桉树酚的含量,制订茶树精油的品质标准。对孟乙烯4-ol在茶树精油中含量越高,表示其对抗有害物质的能力越强。桉树酚则能帮助茶树精油渗透,但同时也会刺激皮肤,因此含量低,对敏感肌肤比较安全。澳洲标准局规定,对孟乙烯4-ol含量超过35%,桉树酚含量低于10%,而且只有从美乐家茶树提炼的纯精油,才能以美乐家茶树精油的名义销售。不过大部份的茶树精油,并无法达到这个标准。
桉树酚最高含量:15%桉树酚最高含量 T36-C5:5% T40-C3:3% 茶树有300多种,普通精油从不同品 质中的茶树所提炼而成。仅从高标准的美乐家茶树所提炼。 每瓶的品质均无法保证100%品质保证 以高温蒸馏萃取法完整保留茶树叶中48种有效成分,每500公斤茶树叶只萃取7- -10公斤茶树精油。
澳洲有机茶树精油
![澳洲有机茶树精油](https://img.taocdn.com/s3/m/1b1261dece2f0066f5332213.png)
澳洲有机茶树油澳洲茶樹油是水蒸汽蒸餾的精油來自澳大利亞植物互葉白千層(Melaleuca alternifolia)。
它也被稱為白千層油。
茶樹油不應該混同於中國茶油,中國茶油是從油茶的種子。
它被廣泛應用於中國作為食用烹調油和含有油酸80-90%。
cajeput油,kanuka油,茶樹油,TI樹油,niauouli油。
M.alternifolia物種是獨一無二的原產於澳大利亞和新南威爾士北部潮湿的灌木地区。
其高效的化学成份是为了对抗天敌发展而来的。
蒸馏茶树的嫩枝和叶可以得到质量上乘的茶树油,它通常是无色至的淡金色,散發著清新,草本的、浓郁的、具有刺激性气味。
纯澳洲茶樹油是一種天然抗真菌,抗菌,抗病毒,抗感染油。
這是有效對抗指甲真菌,癬,腳氣,頭皮屑,粉刺和多種類型的侵擾,包括蝨,蟎和疥瘡。
茶樹油是不只是舒緩和消毒,它有能力滲透到皮膚層,降低其消炎,殺菌,止痛(痛殺)和cicatrizant(傷口癒合)素質。
它可以幫助皮膚癒合,促进形成疤痕組織。
茶樹油的历史1770年,James Cook船長降落在植物灣,澳大利亞- 悉尼現在不遠的地方。
從那裡,他走遍北部沿海地區通過新南威爾士州。
在這長途跋涉,他和他的船員發現了大量的樹木林厚粘,芳香葉子。
當地土人告訴他被称为“万灵丹”有着超强癒合能力有药用价值的樹木的实际用途。
多年來,當地人一直使用的削減和葉來治療傷口。
碎葉被直接應用到受傷,隨後於地方與泥包。
用这个膏藥幫助抵抗感染的傷口。
此外,还可以用茶樹葉子浸泡作出浸泡液来治療喉嚨痛、咳嗽、感冒或皮膚疾病。
Cook船长把这个“万灵丹”带回了英国献给了英女王,并根据它的使用方式,将这种植物命名为“茶树”。
之后茶树就作為一個天然藥物的运用迅速在欧洲蔓延。
虽然茶樹已被確認為一種天然的強效抗菌劑在澳大利亞的土著中口耳相传近千年,但真正用蒸馏的方法提取茶树油而加以研究运用是在1923年,科學家阿瑟彭福公彭福公博士指出,澳洲北部海岸地區新南威爾用嫩枝和叶片蒸馏出来的带有淡檸檬油的色彩與令人愉快的氣味的茶树油。
茶油相关介绍
![茶油相关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1bce8b4dc850ad02de804173.png)
产品介绍茶油,也叫山茶油、苦茶油、野茶油,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珍贵天然木本植物油;在民间,它还有很多动听的名字:“长寿油”、“月子油”、“贡油”,联合国国际粮农组织也把它列为首推的食用油料作物加以推广。
茶油是木本油科植物山茶果提取而成,山茶果从开花、授粉到果子成熟需12个月,在上一季茶果要等到下一季茶花盛开的时候才成熟,故有“抱子怀胎”之佳称,堪称为人间奇果。
在茶树树龄6-10年的时候,树体生长旺盛,大量分枝、开花结果逐步增加,产量处于逐年上升阶段。
在茶树树龄10-120年的时候,油茶大量结果,处于盛果期。
油茶树整个生长过程中不施农药、化肥等。
不含芥酸、胆固醇、黄曲霉素等对人体有害物质,为中国政府提倡推广的纯天然木本食用植物油,以及国际粮农组织首推的卫生保健植物食用油。
油茶和油棕、椰子、油橄榄一起,被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但国外除了越南、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和日本等国有少量分布或零星栽培外,油茶实际上属我国特有,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的14个省区。
其中主产区为湘赣地区,同时广西、福建、浙江等地也有大面积种植。
在主产区,当地农民有多年种植油茶与食用茶油的习惯。
湖南和江西是目前全国油茶的两个最大产区,其中,湖南油茶林面积占全国的1/3,茶油产量占了全国的1/2。
茶油的历史与文化油茶树在我国的栽培历史悠久,早在2300年前我国民间就有采摘油茶果榨油以供食用的传统,据公元前三世纪《山海经》记载:“员木,南方油食也”,其中“员木”即指油茶树。
因其稀有的资源和对人体健康的特殊功效,茶油历来为皇家指定进贡品。
据史料记载,用小米面为原料,配以杏仁、花生米、海带丝、豆腐丁和调味品、茶油,是宫廷的御膳食谱。
楚汉之争,汉高祖刘邦受伤,行至武陟,食之伤愈体健,遂封为“皇封御膳”用油。
唐代诗人李商隐食茶油后,曾为茶油赋“芳香滋补味津津,一甄冲出安昌春”的诗句。
在明清时期茶油尤为盛行,当时只有皇族贵戚才能一品野茶油的妙处。
茶树油脂质体的制备及质量评价_徐云龙
![茶树油脂质体的制备及质量评价_徐云龙](https://img.taocdn.com/s3/m/d751620352ea551810a68759.png)
茶树油脂质体的制备及质量评价徐云龙,杨欣欣,徐 盛(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237)摘要:目的 制备茶树油脂质体并进行质量考察。
方法 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茶树油脂质体,考察单因素制备工艺对包封率的影响和所得产品的形态、粒径、稳定性和体外透皮性。
结果 卵磷脂胆固醇的质量比为3∶1,药物与脂质原料的质量比为0.0075∶1,P BS与有机溶剂体积比不大于1∶1,超声乳化时间为120s。
制备转速为20r・min-1时,包封率可达84%;产物形态圆整,粒径为284.7±121.5nm,冷藏90d稳定;体外具有明显缓释性。
结论 逆相蒸发法可以成功地制备茶树油脂质体,包封率高、重复性好、质量稳定,具有优良的缓释性能。
关键词:茶树油;脂质体;包封率;逆相蒸发法;质量评价中图分类号:R943,R9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103(2006)02-0139-04Prepa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ea tree oil liposomeX U Y un-long,Y ANG X in-xin,X U Sheng(School o 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East China Univer sity o 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200237,China)Abstract:OBJECTIVE T o study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of tea tree oil(TT O)lipos ome and evaluate its quality.METH ODS The TT O lipos ome was prepared by reverse phase evaporation method.S ingle factor was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several in fluencing factors in prepara2 tion on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These factors included ratios of lecithin to cholesterol,drug to lipid,P BS to organic s olvent,time of ultras onic emulsification,etc.The m orphology,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stability and transdermal release profile in vitro of TT O lipos ome were investi2 gated.RESU LTS According to the final process,the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of TT O lipos ome reached above84%with g ood reproduction. The TT O lipos ome was spherical with particle size being284.7±121.5nm,quite stable after conserving in refrigerator for3m onths and of sustained release in vitro.CONC L USION The reverse phase evaporation method can be used to prepare TT O lipos ome success fully.K ey w ords:T ea tree oil;Lipos ome;Encapsulation efficiency;Reverse phase evaporation method;Quality evaluationC LC number:R943,R944.1Document code:A Article I D:1006-0103(2006)02-0139-04 茶树油(tea tree oil,TT O)是白千层属数种植物枝叶提取的挥发性精油[1]。
茶树精油性质、功效及应用
![茶树精油性质、功效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3521f064431b90d6c85c765.png)
茶树精油性质、功效及应用茶树精油原产于澳洲,为茶树的提取物。
具有杀菌消炎、收敛毛孔、治疗伤风感冒、咳嗽、鼻炎、哮喘,改善痛经、月经不调及生殖器感染等功效。
适用于油性及粉刺皮肤,治疗化脓伤口及灼一、成分最主要的化学成分为乙烯(terpinene)、松油精(pinene)、柠檬油精(limonene)、桉油酚(cineole)、香油脑(terpineol)、茴香素(cumene)。
二、来源它是一种小型树,起源于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与丝柏相似,叶片针状,头状花序没有花柄、黄色或略带紫色,可以长到7m高,在湿地生长旺盛,这种精油只有澳大利亚生产,当地的土著居民用它治病已有很长时间了!在二战期间,精油加工者和原材料供应者可以免服兵役,直到贮备有足够的茶树精油!每个士兵和水手都配给一些精油,随身带着,用于治疗热带感染和发炎的伤口。
茶树精油可以添加至肥皂、面霜、润肤乳、除臭剂、消毒剂和空气清新剂当中。
提取方法:它是以叶片和嫩梢为原料的,采用蒸汽蒸馏法提取,出油率约是1.8%。
适合与茶树精油混用的精油:肉桂、快乐鼠尾草、丁香、天竺葵、薰衣草、柠檬、没药、肉豆蔻、花梨木、迷迭香。
三、外观茶树最初在澳洲发现,身高大约3公尺,虽然叫茶树,但和茶一点关系也没有,枝条长长,花为白色,它的生命力旺盛,即使被砍断,也能维持生命一段时间,精油是萃取其枝条及叶片,呈透明无色,香味很像松油及尤加利。
茶树是非常有用的精油,有时被拼成Tea Tree,但不是山茶花的“茶”。
这种矮小的树源自新南韦尔斯,它能长到6公尺高,在低湿地带长得特别茂盛,但多被培育于林场。
生命力极强,砍掉后仍继续欣欣向荣,两年后便能再次采收。
茶树精油只产于澳洲。
茶树的气味为新鲜的气味,清中带辣,明显的消毒气味,因分子极轻,故气味受环境影响流动性强劲,其中的主成分「胺树酚」能溶解黏液,帮助茶树的消毒渗透力,对呼吸道的感染更具效力,但也是刺鼻气味的原因之一。
茶树精油色透明,黏度极低,若滴于物体表面可在24小时内挥发,且不留任何痕迹。
植物精油化学结构式
![植物精油化学结构式](https://img.taocdn.com/s3/m/fd0947bc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93.png)
植物精油化学结构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植物精油是从植物中提取得到的具有芳香气味的液体,是植物的挥发性化合物的混合物。
植物精油不仅具有独特的香味,还具有许多生理功能和保健作用。
植物精油的化学成分是其展现出不同功效和特点的重要原因之一。
下面我们将会介绍一些常见植物精油的化学结构式。
1. 薰衣草精油:薰衣草精油是一种常见的精油,具有舒缓放松的功效。
其主要成分包括薰衣草酮(Linalool)、柠檬烯(Limonene)、香茅醇(Geraniol)等。
薰衣草酮是薰衣草精油中最主要的成分,具有镇静作用,有助于缓解压力和焦虑。
2. 茶树精油:茶树精油是一种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精油,常用于治疗皮肤问题和呼吸道感染。
其主要成分是茶树酚(Terpinen-4-ol)、γ-桉油醇(Globulol)和香叶烯(Caryophyllene)。
茶树酚是茶树精油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强大的抗菌功效。
3. 薄荷精油:薄荷精油是一种清凉提神的精油,常用于缓解头痛和消化不适。
其主要成分包括薄荷腈(Menthol)、薄荷醇(Menthol)和丁香脑(Eugenol)。
薄荷腈是薄荷精油中的主要成分,具有镇痛和抗炎作用。
以上仅仅是一些常见的植物精油及其主要化学成分的介绍,植物精油的成分种类和含量取决于植物的种类、生长环境以及提取方法等因素。
植物精油的化学成分不仅赋予了其特定的香味和功效,还对其在香精、药物、化妆品和保健品等领域的应用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选择和使用植物精油时,我们可以根据其化学成分和功效来进行合理的搭配和应用,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植物精油。
第二篇示例:植物精油是植物中提取的一种天然有机化合物,具有丰富的芳香气味和药用功能。
它可以用于香薰疗法、按摩、皮肤护理等领域,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医疗保健中。
植物精油的化学结构主要是由挥发性化合物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成分是单萜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酮类化合物、醇类化合物等。
茶树精油性质、功效及应用
![茶树精油性质、功效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3521f064431b90d6c85c765.png)
茶树精油性质、功效及应用茶树精油原产于澳洲,为茶树的提取物。
具有杀菌消炎、收敛毛孔、治疗伤风感冒、咳嗽、鼻炎、哮喘,改善痛经、月经不调及生殖器感染等功效。
适用于油性及粉刺皮肤,治疗化脓伤口及灼一、成分最主要的化学成分为乙烯(terpinene)、松油精(pinene)、柠檬油精(limonene)、桉油酚(cineole)、香油脑(terpineol)、茴香素(cumene)。
二、来源它是一种小型树,起源于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与丝柏相似,叶片针状,头状花序没有花柄、黄色或略带紫色,可以长到7m高,在湿地生长旺盛,这种精油只有澳大利亚生产,当地的土著居民用它治病已有很长时间了!在二战期间,精油加工者和原材料供应者可以免服兵役,直到贮备有足够的茶树精油!每个士兵和水手都配给一些精油,随身带着,用于治疗热带感染和发炎的伤口。
茶树精油可以添加至肥皂、面霜、润肤乳、除臭剂、消毒剂和空气清新剂当中。
提取方法:它是以叶片和嫩梢为原料的,采用蒸汽蒸馏法提取,出油率约是1.8%。
适合与茶树精油混用的精油:肉桂、快乐鼠尾草、丁香、天竺葵、薰衣草、柠檬、没药、肉豆蔻、花梨木、迷迭香。
三、外观茶树最初在澳洲发现,身高大约3公尺,虽然叫茶树,但和茶一点关系也没有,枝条长长,花为白色,它的生命力旺盛,即使被砍断,也能维持生命一段时间,精油是萃取其枝条及叶片,呈透明无色,香味很像松油及尤加利。
茶树是非常有用的精油,有时被拼成Tea Tree,但不是山茶花的“茶”。
这种矮小的树源自新南韦尔斯,它能长到6公尺高,在低湿地带长得特别茂盛,但多被培育于林场。
生命力极强,砍掉后仍继续欣欣向荣,两年后便能再次采收。
茶树精油只产于澳洲。
茶树的气味为新鲜的气味,清中带辣,明显的消毒气味,因分子极轻,故气味受环境影响流动性强劲,其中的主成分「胺树酚」能溶解黏液,帮助茶树的消毒渗透力,对呼吸道的感染更具效力,但也是刺鼻气味的原因之一。
茶树精油色透明,黏度极低,若滴于物体表面可在24小时内挥发,且不留任何痕迹。
【开题报告】茶树油在对虾冷藏保鲜中的应用
![【开题报告】茶树油在对虾冷藏保鲜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e038f74e518964bce847c1e.png)
开题报告食品质量与安全茶树油在对虾冷藏保鲜中的应用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茶树油(tea tree oil,TTO)是一种香精油,为一种无色或浅黄色液体,萃取自一类桃金娘科白干层属植物——茶树(tea tree,Melaleuca alternifolia),即由新鲜枝叶经水蒸气蒸馏得到。
按植物学上的正确定义,茶树油它应该被称为互叶白干层油。
澳大利亚土著人历史上就有使用白千层芳香油的习惯,其具有稳定的清爽、肉豆蔻芳香气味,常用作消炎、防虫驱蚊等药物。
18世纪末茶树油开始得以初步开发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量的茶树油作为防腐剂、消毒剂在战场上使用,开发了用于治疗皮肤病、灼伤、烧伤、枪伤、刀伤和蚊叮虫咬等药物,以及日用品和工业用油等产品。
茶树油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强有力的天然抗菌剂,也是极具价值和发展潜力的纯天然植物精油之一。
我国水产品总量自1989年以来,已连续l8年居世界首位。
作为世界主要渔业国中唯一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我国养殖产量已占到全球养殖产量的70%。
而对虾生产在此期问也一直稳步增长,2008年全球对虾达到690万t以上,其中对虾养殖量达到340多万t。
而我国2008年对虾养殖产量为126万t,约占全球37%,居世界首位。
我国虽然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对虾生产大国,然而却远不是对虾物流强国。
由于我国物流保鲜技术落后,大部分对虾以鲜销的方式进入市场,并且在对虾保鲜中,主要通过冷冻方式来保藏对虾,冷冻保藏造成蛋白质变性和质构的破坏,严重影响了对虾的风味,同时在贮运、交易、配送等环节中对虾鲜度下降快、损耗率高等关键技术还未得到有效解决。
这些都与人们对虾类鲜活及鲜度的需求不相适应,因此,开发安全、成本低、货架寿命长、食品品质佳的虾类保鲜新技术非常必要。
茶树油杀菌具有高效性,抑制微生物的有效浓度低,故若应用茶树油作为保鲜剂可以降低成本,且天然无害,对食品的安全、健康保藏发展方向提供正面的力量。
目前,茶树油在水产品中的应用未见报道。
澳洲茶树
![澳洲茶树](https://img.taocdn.com/s3/m/4e2bd28350e2524de5187e8b.png)
互叶白千层原生于澳大利亚,主产于澳大利亚东南沿海(沿新南威尔士州的北部沿海),因此该精油又称澳洲茶树油。
澳洲茶树油并不是一个新产品,人们知道该精油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但是该精油的大力发展却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情,特别是当人们知道了它的强力杀菌保健作用之后,在回归自然、崇尚自然的潮流推动下,该精油的开发才得以突飞猛进。
目前澳大利亚年产大约500吨茶树油,几乎全都来自人工栽培的互叶白千层。
他们挑选表面覆盖油层的茶树叶,在皮肤上摩擦以缓解各种伤痛。
无论是切割伤、动物的咬伤、烧伤,还是其它的皮肤病,效果都非常好。
土著们将茶树叶研磨做成糊状的外用敷料,还拿捣碎的叶子驱赶昆虫。
茶树油已经成了世界上最流行的天然精油之一芳疗特征:皮肤方面:除疤、净化效果绝佳,改善油性肌肤、面疱、脓肿、黑雀斑、疣、纤维组织炎、伤口感染的化脓现象;调理粉刺,清除水痘和带状疱疹所引起的小痘痘和不洁部位;治疗香港脚、富贵手、鹅口疮、或其它搔痒症。
身体方面:帮助免疫系统抵抗传染性的疾病;治疗腺体发热和牙龈发炎;帮助病后康复;能有效对抗念珠菌、串珠菌、杀霉菌、极佳的抗病毒功能,清除阴道的念珠菌感染,净化尿道,改善膀胱炎;驱逐肠内的寄生虫;减轻耳炎。
刺激免疫系统功能的加强、舒缓呼吸系统、强化生殖系统问题。
心灵与情绪:振奋心情,使头脑清新、恢复活力。
其它效用:痤疮皮肤:茶树(1滴)+洋甘菊(1滴)+薰衣草(1滴)+甜杏仁油5ml——搽脸注意事项:在皮肤的敏感部位,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
虽然与熏衣草精油一样,茶树油也是为数不多可以直接作用于皮肤的精油,然而如果要上脸,仍然需要兑基础油。
最佳搭配:迷迭香、快乐鼠尾草、次级依兰、天竺葵、荳蔻、肉荳蔻、丁香花、绿花白千层。
萃取法:尽管在工业生产上常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但其他提取方法也有其使用价值。
一般来说不管采用水蒸汽蒸馏、水蒸馏法还是溶剂萃取法、微波辅助的溶剂萃取法,对于新鲜或干燥的互叶白千层枝叶原料,精油的得率无明显的差异。
茶油
![茶油](https://img.taocdn.com/s3/m/996dd23da32d7375a4178052.png)
油茶与爱美人士
油茶与中老年人
茶油能软化血管、增强血管弹性和韧性、防止血 索释放,有效降低人体血清中的胆固醇、甘油三脂, 对“三高”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还可有效地预防动脉 粥样硬化、老年白内障、老年性便秘和冠心病等;延 缓机体衰老、提高营养水平,老年人可因食用茶油老 而益壮,健康长寿。35岁以后人群免疫机能大幅度下 降,心脑血管系统疾病逐渐增加,且形成恶性循环。 为了保护中老年年人的心脑血管系统,长期食用山茶 油是一件事半功倍的有效方法。
油茶的妙用
我国劳动人民早就发现了茶油具 有食疗兼备的功能,许多中成药、膏、 丸和化妆品都用茶油加工,一些油针 剂和鱼肝油也是用茶油作为稀释剂。 早在明朝的李时珍《本草纲目》上就 记载:“茶油性偏凉,有凉血、止血 之功效,清热、解毒,主治肝血亏损、 驱虫、益肠胃、明目”。“茶籽,主 治湍急咳嗽,去疾垢”。《农息居饮 食谱》中记载:“茶油润燥、清热、 息风和利头目”。明朝的徐光启《农 政全书》记载茶油有治疗痔疮、腿湿 热之作用。清代的赵学敏著《本草纲 目拾遗》“茶油润肠、清胃和解毒杀 菌”。《随之居饮食谱》对茶油更是 赞叹有加,“茶油烹调肴撰,日用皆 宜,熟蒸食之,泽发生光、诸油为此 最为轻清,故诸病不忌”。
油茶与学生
茶油可提高人体酶的活性,提高代谢率改善体质、 增加人体生命机能,加强对人体的双向调节作用, 保持充沛精力。学生大多是“学习狂”,大脑需要 比平时多得多的营养和血氧。在血液循环系统正常 的情况下,心脏负担都处于重负荷状态,如果血液 循环系统不正常,心脏就会不堪重负。长久以往, 不仅学习效果差,而且大脑和心脏也会发生病变。 每天食用一两茶油可保证3-4小时高强度用脑(头脑 兴奋,思维清晰),对于学生和脑力工作者来说, 通过食用茶油提高学习工作效率是一个好方法。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茶树油的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茶树油的成分](https://img.taocdn.com/s3/m/3f563d17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f8.png)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茶树油的成分罗盛旭;梁振益;杨雪蕊【摘要】采用常规水蒸气蒸馏法从茶树枝叶中提取茶树油,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分离出47种成分,检索MST98质谱数据库,与标准谱图对照鉴定了其中32种成分.应用Hewlett-Packard软件,按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所鉴定成分的馏出峰面积占总馏出峰面积的96.08%.【期刊名称】《化学分析计量》【年(卷),期】2003(012)005【总页数】2页(P37-38)【关键词】气相色谱-质谱法;茶树;茶树油;成分;分析【作者】罗盛旭;梁振益;杨雪蕊【作者单位】海南大学理工学院,海口,570228;海南大学理工学院,海口,570228;海南大学理工学院,海口,5702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茶树是互叶白千层植物——桃金娘科的一种,原产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北海地带,近年来海南开始种植。
茶树是常绿乔木,从其枝叶中可提取挥发油,国际上称为茶树油。
茶树油具有特殊香味,是目前人们所知的活性最高的天然抗菌剂之一,能高效、无毒、无刺激地杀死人体皮肤表面的真菌和细菌,并对某些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能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可应用于香料、香水、化妆品、制皂和医药等行业。
到目前为止,关于茶树油化学成分的分析尚未见文献报道。
笔者以海南本地茶树的枝叶为原料,通过常规水蒸气蒸馏法从新采集的茶树枝叶中提取茶树油,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离并鉴定了茶树油的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含量。
1 实验部分1.1 主要仪器与材料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P 6890/5973型,美国 Hewlett Packard公司;茶树枝叶:海南。
1.2 茶树油的提取将新采集的茶树枝叶洗净、晾干后切碎,用常规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所得产物以无水硫酸钠干燥,得到澄清的淡黄色油状液体,具有特殊香味,即为茶树油。
1.3 气相色谱-质谱条件色谱柱:HP-FFAP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 mm i.d., 0.25 μm;载气:氦气,流量为1.0 mL/min;汽化室温度:250℃;升温程序:50℃℃℃(1 min);进样方式:分流进样;分流比:50∶1;电离源:EI;电离能量:70 eV;离子源温度:230℃;气相色谱-质谱接口温度:250℃,电子倍增器电压:1 300 V;扫描范围:40~500 u;进样量1.0 μL。
茶树油保存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研究
![茶树油保存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7d56054a6c30c2258019e1b.png)
茶树油保存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研究作者:秦荣秀梁忠云李桂珍陈海燕来源:《热带农业科学》2014年第08期摘要采用气相色谱法,对茶树油的化学组分进行分析,考察不同贮存条件和贮存时间对茶树油主要成分的影响。
结果表明,茶树油在保存过程中,主要成分4-松油醇相对比较稳定,含量变化不大。
大部分单萜烯的含量呈减少趋势,减少量最大的组分是α-松油烯。
而对伞花烃异于其他单萜烯,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含量增加,是增加量最大的组分。
在保存过程中,茶树油单萜烯向对伞花烃、单萜醇以及单萜烯氧化产物等物质转化。
因此,茶树油只能短时间保存在玻璃瓶中。
关键词茶树油;化学成分;保存分类号 R282Variation of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ea Tree Oil duringthe Course of ConservationQIN Rongxiu1) LIANG Zhongyun1,2) LI Guizhen1) CHEN Haiyan1)(1 Guangxi Forestry research institute, Nanning, Guangxi 530002, China;2 Key Laboratory of Central South Fast-growing Timber Cultivation of Forestry Ministry of China,Nanning, Guangxi 530002)Abstract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ee tree oil were identified by GC.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ee tree oil in the different preservation condition and preservation tim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ea tree oil during the course of conserv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main constituent of 4-terpineol was keep stabilization. Most of the content of monoterpenes were gradually decreased. Maximum reduction component was α-Terpinen. But p-cymene was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 monoterpenes, with the storage time extension the content increase, was the biggest increase component. In the storage process, the monoterpenes of tea tree oil to p-cymene, monoterpene alcohols and monoterpene oxidation products transformation. Therefore, tea tree oil stored in glass bottles only for short time.Keywords tea tree oil ; chemical constituents ; conservation白千层芳香油树是桃金娘科(Myrlaceaca)白千层属(Melaleuca)常绿灌木至小乔木树种,原产于澳大利亚的东部。
油茶籽油产品资料
![油茶籽油产品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dc45b1f27284b73f342504a.png)
山茶油的作用山茶油,又名茶籽油,茶树油,茶油.是从山茶科(camellia)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树种子中获得的,是我国最古老的木本食用植物油之一.中国是世界上山茶科植物分布最广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茶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西,湖南,广西四省,以湖南最多,除此之外,只有东南亚,日本等国有极少量的分布[1].我国栽培的油茶主要有以下几种,普通油茶,约占油茶总面积的98%,其次为分布于浙江省的浙江红花油茶,广东省的南山茶,云南省腾冲的红花油茶等. 以山茶籽为原料精炼出来的山茶油,颜色浅黄,澄清透明,气味清香.是良好的食用油脂.由于品质优良,风味独特,千百年来,在国内广受欢迎.在国外,近些年来,经过分析,发现茶油的脂肪酸成分与欧美发达国家首选的食用油—橄榄油特别相似,油酸,亚油酸的含量在80%以上,因此对茶油日益重视,认为是有重要商业价值的东方油脂,因此,加强对山茶油的营养组成及其保健作用的研究,对开发我国食用保健油资源有着重要意义.药用价值:(1)、孕妇在孕期食用茶油不仅可以增加母乳,而且对胎儿的政常发育十分有益。
(2)、婴幼儿及儿童食用茶油可利气、通便、消火、助消化,对促进骨髂等身体发育很有帮助。
(3)、老年人食用茶油可以去火、养颜、明目、乌发、抑制衰老,对慢性咽炎和预防人体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血管系统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4)、茶油又能抗紫外光,防止晒斑及去皱纹。
云南是著名的产茶区,当地的女士常用茶油作梳头、搽面及用茶籽洗头。
所以,虽地处高原,紫外光强烈的地区,很奇怪,当地的妇女皮肤却能保持雪白娇嫩,而邻近的西藏妇女的皮肤却粗糙不堪。
(5)、用一毫升桃仁油(Peach Kernel),十滴山茶油(Ti-tree),五滴薰衣草油(Lavender),混和后搽面部,对暗疮有显著疗效。
因山茶有杀菌及增强免疫作用。
而薰衣草又有消炎及收缩孔作用。
此外,对黄褐斑、晒斑,都很有效果。
引种互叶白千层茶树油的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
![引种互叶白千层茶树油的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https://img.taocdn.com/s3/m/263b1a92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d6.png)
引种互叶白千层茶树油的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钟振声;樊丽妃;黄继兵【摘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从澳大利亚引种的广西玉林市互叶白千层茶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测试了该种茶树油的理化常数,并将结果与ISO国际标准进行了比较;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供试菌种,对该种茶树油的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并用混合药剂法测得了该种茶树油对供试菌种的最小抑菌浓度;最后考察了培养基pH值、食盐和蔗糖对该种茶树油抑菌活性的影响.发现:非特征成分桉叶素的相对含量高达72.49%,而特征成分4-松油醇只有0.78%;该种茶树油的大多数理化常数均不在ISO国际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该种茶树油对供试菌种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4.00mL/L,显示其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在pH=5~10范围内,该种茶树油对供试菌种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一定用量的食盐及蔗糖与该种茶树油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抑菌作用.这些结果表明,该互叶白千层茶树极有可能发生了变种,但其抑菌活性得到了保持.%In this paper, first,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of the tea tree oil extracted from Melaleuca alternifolia introduced from Australia and planted in Yulin, Guangxi, China,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GC/MS. Next,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arameters of the tea tree oil were measured and were compared with the data set by ISO international standard. Then, by using Escherichia coli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 as the indicator bacteria, 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the tea tree oil was investigat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MIC) we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mixed medicament method. Finally, the effects of pH value, salt dosage and sucrose dosage on 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 1 ) in the teatree oil, the dosage of non-characteristic composition, namely 1,8-cineole, is up to 72. 49%, while that of the characteristic composition, namely terpinen-4-ol, is only 0. 78%; (2) most physical and chemical parameters of the tea tree oil are not within the region set by ISO standards; (3) the MICs of the oil for Escherichia coli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 are both 4.00mL/L, which means that the oil is of strong antimicrobial activity; (4) 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the tea tree oil keeps strong when the pH value varies from 5 to 10; and (5) there exists obvious synergism between salt or sucrose with certain mass fraction and the tea tree oil for bacterium inhibition. Thu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introduced Melaleuca alternifolia is possibly a variety, but the variety does not result in the degradation of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the tea tree oil.【期刊名称】《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1(039)001【总页数】5页(P53-57)【关键词】茶树油;互叶白千层;成分分析;抑菌活性【作者】钟振声;樊丽妃;黄继兵【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广东,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广东,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广东,广州,5106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83;Q93互叶白千层茶树原生长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北部沿海,其茶树油与世界各地的相比产量最大、质量最佳,目前世界各地多有引种,我国广西、广东、海南等地也有大规模的栽培,其中广西为主要产区[1].文献报道[2]茶树精油具有广谱抗微生物、抑菌、环保、温和天然清香、无污染无腐蚀、渗透性和生物降解力强的性质.茶树油应用于个人护理品(头发护理、身体护理、洗脚液、肥皂、抗菌型洗手液、口气清新剂及口腔护理用品)、健康用品(急救乳液、杀菌剂、烧伤护理等)中,可起到消炎抑菌、止痛、止痒的作用,现已进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采购名单.国际上茶树油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化工等领域,而在中国,茶树油的应用市场还不成熟.我国对茶树油的认识时间较短,目前仅在日化行业有所使用.茶树油的应用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具有良好的开发价值和发展潜力.加强茶树油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提高我国茶树油的质量,开发茶树油的新产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内外文献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茶树油的成分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成分有4-松油醇、γ-松油烯、α-松油烯、1,8-桉叶素等,其主要抑菌活性成分是4-松油醇.居解语等[3]对不同茶树油样品进行了成分差异研究,发现主要是1,8-桉叶素、γ-松油烯、异松油烯和4-松油醇这几种成分含量有较大差异.文中对从澳大利亚引进、经过十年选种培育的广西玉林互叶白千层茶树油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及抑菌活性研究,以此来揭示互叶白千层茶树油异地引种后的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的变化.1 实验部分1.1 主要材料与仪器茶树油,广西玉林市玉州区互叶白千层(澳洲茶树)种植基地提供,茶树引种已十年.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取自广州工业微生物检测中心菌种库.无水乙醇、95%乙醇、蔗糖、氯化钠、氢氧化钠,均为分析纯;琼脂、牛肉浸膏、蛋白胨,均为生化试剂.QP2010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日本SHIMADZU公司;SPX-Ⅱ型生化培养箱,上海新苗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XS-212型生物显微镜,南京江南永新光学有限公司;SW-CJ-1D型净化工作台,苏州净化设备有限公司;YX-280D型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锅,江阴滨江医疗设备有限公司;10mm×7.8mm×(6±0.1)mm型牛津杯,浙江省宁海健民医疗仪器厂.1.2 实验方法1.2.1 茶树油理化常数的测定相对密度依据GB/T 11540—2008测定;折光指数依据GB/T 14454.4—2008测定;旋光度依据GB/T 14454.5—2008测定;闪点依据GB/T 14454.6—2008测定;乙醇中溶解(混)度依据GB/T 14455.3—2008测定.1.2.2 茶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称取一定量茶树油,用正己烷配制成质量浓度约为5mg/mL的样品溶液.采用GC/MS对茶树油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4].气相色谱:色谱柱为DB-5MS(30m×0.25mm×0.25mm);样口温度为260℃;载气为高纯氦;柱流量为1.0mL/min;分流比为100∶1;进样量为1μL;程序升温起始温度为70℃,速率为2℃/min,终止温度为180℃.质谱:电离方式为EI;电子能量为70eV;接口温度为250℃;离子源温度为200℃;溶剂延迟2 min;加速电压为1.00 kV;扫描范围为45~500 u.1.2.3 抑菌活性和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采用二倍稀释法,用5%(体积分数)的无菌吐温-80溶液将茶树油配成体积分数分别为20%、5%的茶树油溶液[5].采用牛津杯法[6]测茶树油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以相同体积分数的溶剂做对比实验.用混合药剂法[7]测茶树油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在培养基凝固前加入一定量的茶树油,混合均匀,使培养基中含一定量的茶树油.待培养基凝固后,在培养基表面划线接种细菌,37℃培养24 h后观察细菌生长情况.每一种添加量做3个平行实验,以5%的无菌吐温-80溶液作为对照组.完全无菌生长的茶树油的添加量即为最小抑菌浓度(MIC).1.2.4 茶树油抑菌活性的稳定性分析根据文献[8],在固体培养基凝固前将pH值分别调到4、5、6、7、8、9、10、11,然后用比各菌的 MIC低一个体积分数梯度的茶树油溶液进行抑菌实验,比较不同pH值下该茶树油溶液的抑菌活性,确定其pH值活性范围(方法同MIC测定).实验中以相应添加量的吐温-80水溶液作对照.在固体培养基凝固前加入不同质量分数的蔗糖、食盐进行抑菌实验(与pH值影响实验条件相同),研究蔗糖、食盐对互叶白千层茶树油抑菌活性的影响.以吐温-80水溶液作对照.2 结果与分析2.1 茶树油的理化常数采用国标方法测得的茶树油的相对密度、折光指数、旋光度、闪点及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如表1所示.将测得的理化常数与ISO国际标准[8]相比较,发现引种茶树油除了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符合该标准之外,其余几项常数均不在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这是由于该标准是对4-松油醇型茶树油的规定,而受测茶树油的成分与常规的澳洲茶树油相比,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变,从而使得其理化常数与国际标准不同,具体见下文的分析. 2.2 茶树油的化学成分用GC/MS对茶树油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图谱(见图1)解析及相关资料查询,将各成分列于表2中.表1 广西玉林引种互叶白千层茶树油的理化常数Table 1 Physical and chemicalconstants of tea tree oil from Melaleuca alternifolia planted in Yulin,Guangxi,China1)20℃下,在85%(体积分数)乙醇中的溶解度.项目相对密度折光指数旋光度/(°) 闪点/(°) 溶解度1)引种茶树油 0.9173 1.4630 +2.8 38 1mL 茶树油全溶于0.4mL 的乙醇中,溶液澄清ISO 标准 0.885~0.9061.4750~1.4820 +5~ +15 56 1mL茶树油全溶于不大于2mL的乙醇中,溶液澄清图1 茶树油的总离子流色谱图Fig.1 Total ionic chromatogram of tea tree oil表2 茶树油化学成分分析结果Table 2 Results of chemical components of tea tree oil1)各峰面积占总峰面积的百分比.峰号保留时间/min化合物名称结构式相对含量1)/%引种茶树油ISO标准[8]1 3.101 α-侧柏烯0.10—2 3.243 α-蒎烯3.96 1.0 ~6.03 3.559 莰烯0.07 —4 4.002 桧烯5 4.128 β-蒎烯6 4.352 β-月桂烯7 4.743 伪柠檬烯8 5.092 α-松油烯9 5.326 对伞花烃0.06 微量~3.51.29 —1.85 —0.12 —0.07 5.0 ~13.00.64 —10 5.444 苧烯8.57 0.5 ~1.511 5.542 1,8-桉叶素72.49 微量~15.012 6.357 γ-松油烯0.24 10.0 ~28.013 7.311 异松油烯0.08 1.5 ~5.014 11.506 4-松油醇0.78 30.0 ~48.015 12.300 α-松油醇8.27 1.5 ~8.016 25.711 香树烯0.32 微量~3.017 26.969 香树烯0.15 微量~3.018 28.943 (+)-喇叭烯0.21—从表2中可知,1,8-桉叶素是广西玉林茶树油的主要成分,相对含量高达72.49%,属于桉型茶树油[7].一般所说的澳洲茶树油属于4-松油醇型,国际标准ISO规定其4-松油醇的相对含量在30.0% ~48.0%之间,1,8-桉叶素相对含量须小于 15%[9].广西玉林从澳大利亚引种的互叶白千层茶树通过十年精选培育,不断改良,其茶树油中的1,8-桉叶素相对含量大大增加,而特征成分4-松油醇、α-松油烯、γ-松油烯和异松油烯的相对含量分别降低到不足1%,这说明引种的澳洲茶树极有可能已经发生了变种.2.3 茶树油的抑菌活性与最小抑菌浓度选用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研究不同体积分数茶树油的抑菌活性,抑菌圈直径测试结果见表3.由表3中可知,茶树油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即使茶树油体积分数由100%下降到5%,其抑菌活性下降的幅度也不到50%.表3 不同体积分数茶树油的抑菌效果1)Table 3 Antimicrobial effect of tea tree oil with different volume fractions1)以吐温-80溶液为对照,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均为0mm.茶树油体积分数/% 抑菌圈直径/mm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100 24.99 25.3020 18.37 19.2712.86 14.475一般认为,茶树油的抑菌物质应该是4-松油醇等成分,所以ISO标准中规定4-松油醇的相对含量要高于30.0%.文中所研究的引种茶树油几乎不含4-松油醇,却仍具有强烈的抑菌作用,这说明该茶树油与原种澳大利亚互叶白千层茶树油存在差别,其中起抑菌作用的成分极有可能不是4-松油醇.引种茶树油具体的抑菌成分有待进一步研究.用混合药剂法测得的茶树油的最小抑菌浓度见表4.由表4可以看出,茶树油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相同,均为4.00 mL/L,与抑菌圈直径的实验结果相吻合.2.4 茶树油抑菌活性的稳定性通常,受测物的抑菌活性会受到pH值、无机盐含量等因素的影响.文中考察了在不同pH值、不同质量分数的食盐或蔗糖存在下茶树油抑菌活性的变化,并对其抑菌活性的稳定性进行评价.表4 茶树油的最小抑菌浓度测定结果1)Table 4 Measured MICs of tea treeoil1)“-”代表牛津杯周围无菌生长;“+”代表牛津杯周围有菌生长,“+”越多代表菌生长越密.下同.2)茶树油添加量是指每升凝胶体系中含有的纯茶树油的量.20%茶树油体积/mL培养基体积/mL茶树油添加量2)/(mL·L-1大肠杆菌生长情况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情况)样品组对照组样品组对照组0.1 14.9 1.33 +++ +++ +++ +++0.2 14.8 2.67 ++ +++ ++ +++0.3 14.7 4.00 - +++ - +++0.4 14.6 5.33 - +++ - +++0.5 14.5 6.67 - +++ - +++0.6 14.4 8.00 - +++ - +++2.4.1 培养基pH值对茶树油抑菌活性的影响培养基pH值对茶树油抑菌活性影响的实验数据见表5.由表5可以看出,茶树油的抑菌活性具有较宽的pH值范围.在pH=5~10范围内,当茶树油添加量为2.67mL/L时,能较好地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且随着pH值的升高,抑菌活性先减弱后增强.这是由于培养基的强酸强碱性不利于细菌的生长,再加上茶树油的抑菌作用,两者综合就增强了其抑菌效果.而吐温-80添加量(每升凝胶体系中含有的纯吐温-80的量)为2.67 mL/L的对照样品没有表现出抑菌活性. 表5 培养基pH值对茶树油抑菌活性的影响1)Table 5 Effect of pH value of culture medium on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tea tree oil1)C1是茶树油添加量为2.67 mL/L的样品,CK1是吐温-80添加量为2.67mL/L的对照样品.pH 值大肠杆菌生长情况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情况C1 CK1 C1 CK1 4----++-++6-+++-++7++ ++++ ++ +++8++ ++++ + +++9-+++-+++10-++-++5-11----2.4.2 蔗糖对茶树油抑菌活性的影响蔗糖对茶树油抑菌活性影响的实验数据见表6.从表6中可以看出,当茶树油添加量为2.67 mL/L时,若蔗糖用量(质量分数,余同)大于5%,则随着蔗糖用量的增大,抑菌效果逐渐加强;蔗糖用量为30%和40%时,完全无菌生长.结果表明,茶树油与蔗糖之间应该存在协同作用.2.4.3 食盐对茶树油抑菌活性的影响食盐对茶树油抑菌活性影响的实验数据见表7.从表7中可知,当茶树油添加量为2.67mL/L时,若食盐用量大于2%,则随着食盐用量的增加,培养皿中大肠杆菌的生长程度明显减弱;食盐用量为4%时,大肠杆菌完全受到抑制;而当食盐用量仅为1%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大大增强;当食盐用量为3%以上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完全不生长.这说明食盐和桉型茶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协同作用较对大肠杆菌明显.表6 蔗糖用量对茶树油抑菌活性的影响1)Table 6 Influence of sucrose dosage on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tea tree oil1)C2是茶树油添加量为2.67mL/L,添加了蔗糖的样品;CK2是吐温-80添加量为2.67mL/L,添加了蔗糖的对照样品.蔗糖用量/%大肠杆菌生长情况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情况C2 2 2 2 0 +++ ++++ +++ +++5 +++ ++++ +++ +++10 ++ ++++ +++ ++++20 ++ ++++ ++ ++++30----CKCCK 40----表7 食盐用量对茶树油抑菌活性的影响1)Table 7 Influence of salt dosage on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tea tree oil1)C3是茶树油添加量为2.67mL/L,添加了食盐的样品;CK3是吐温-80添加量为2.67mL/L,添加了食盐的对照样品.食盐用量/%大肠杆菌生长情况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情况C3 CK3 C3 CK3 0 +++ +++ +++ +++1 +++ +++ + +++2 +++ +++ + ++3++++--4-++--5----3 结语用GC/MS分析得出广西玉林引种茶树油的18种主要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通过与ISO标准中4-松油醇型茶树油化学成分相对含量的对比,发现广西玉林种植基地的互叶白千层茶树在经过10年的种植以后极有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异,由4-松油醇型茶树转变为了桉型茶树.茶树虽然可能发生了变异,但其所产的茶树油仍有很强的抑菌活性.文中还发现,桉型茶树油在pH=5~10范围内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一定质量分数的食盐及蔗糖与茶树油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抑菌作用,这对茶树油的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参考文献:[1]吴鹏昌,张伟.茶树油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09,18(3):61-62.Wu Peng-chang,Zhang Wei.Research progress on tea tree oil[J].China Pharmaceuticals,2009,18(3):61-62.[2]李娟,李小瑞.茶树油的性质及其应用[J].日用化学工业,2003,33(5):323-325.Li Juan,Li Xiao-rui.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of tea treeoil[J].China Surfactant Detergent& Cosmetics,2003,33(5):323-325. [3]居解语,何立平.互叶白千层精油化学成分差异的研究[J].经济林研究,1999,17(2):6-9.Ju Jie-yu,He Li-ping.Variation in chemical composition in the essential oil extracted from Melaleuca alternifolia[J].Economic Forest Researches,1999,17(2):6-9.[4]翟淑红,黄少烈,顾志伟.茶树油的分子蒸馏精制及其GC/MS 分析[J].广东化工,2008,35(177):97-100.Zhai Shu-hong,Huang Shao-lie,Gu Zhi-wei.GC/MS analysis of tea tree oil purified by molecular distillation[J].Guangdong Chemical Industry,2008,35(177):97-100.[5] Liu Xia,Zu Yuan-gang,Fu Yu-jie,et al.Antimicrobial activity and cytotoxicity towards cancer cells of Melaleuca alternifolia(tea tree)oil [J].Eur Food Res Technol,2009,229(2):247-253.[6]钟振声,赵蓓蓓,孙昂.蒲公英抑菌物质的提取工艺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09,25(1):59-62.Zhong Zhen-sheng,Zhao Bei-bei,Sun Ang.Extraction of bacteriostatics from taraxacum[J].Moder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25(1):59-62.[7]晏增.杉木心材精油的提取、分离及抑菌活性的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4.[8] ISO 4730—2004,白千层,对孟烯-4-醇型(茶树油)质量标准[S]. [9]程速远,徐康森.茶树油的研究概况[J].中华医药杂志,2005,5(2):132-134.Cheng Su-yuan,Xu Kang-sen.Overview on tea tree oil[J].Chinese Journal of Medicine,2005,5(2):132-134.。
茶树油(松油烯-4-醇含量≥35%)分解温度
![茶树油(松油烯-4-醇含量≥35%)分解温度](https://img.taocdn.com/s3/m/f764855f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87.png)
茶树油(松油烯-4-醇含量≥35%)分解温度茶树油是一种提取自茶树叶的精油,主要成分为松油烯-4-醇。
茶树油作为一种天然的草本精油,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清洁用品等行业。
茶树油的分解温度是指在高温环境下,茶树油开始分解成其他物质的温度。
茶树油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松油烯-4-醇,其化学结构与松脂中的松油相似。
活性成分在茶树油中的含量对其疗效和应用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一般来说,茶树油中松油烯-4-醇的含量越高,其药用价值也就越大。
而茶树油的分解温度会影响松油烯-4-醇的稳定性和活性。
茶树油的分解温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温度、氧气浓度、光照强度等。
一般情况下,茶树油的分解温度范围是在50℃到100℃之间。
当茶树油受到高温的作用时,其中的松油烯-4-醇会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新的化合物。
这些新的化合物可能具有不同的性质和活性,有些甚至可能是有毒物质。
因此,控制茶树油的分解温度对于保持其活性和有效性非常重要。
茶树油的分解温度受到松油烯-4-醇的含量的影响。
松油烯-4-醇是茶树油中最重要的活性成分,对其抗菌、抗炎、抗氧化等功效起着重要作用。
一般来说,茶树油中松油烯-4-醇的含量越高,其稳定性也就越好。
研究表明,当茶树油中松油烯-4-醇的含量达到35%以上时,其分解温度相对较高,能够在高温环境下保持较好的稳定性。
茶树油的分解温度还受到其他组分的影响。
除了松油烯-4-醇外,茶树油中还含有其他挥发性化合物、酚类化合物、甲醛等物质。
这些组分与松油烯-4-醇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影响茶树油的稳定性和分解温度。
为了保持茶树油的活性和有效性,人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控制茶树油的分解温度:1.储存方式:将茶树油储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
高温会加速茶树油的分解反应,降低其活性。
2.包装选择:选择含氧量低的密封包装,以减少茶树油与氧气的接触。
氧气是茶树油分解的主要原因之一。
密封包装可以延缓茶树油的分解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安全数据单
1. 物质和供应商识别
产品名称;茶树油
别名;Melaleuca Alternifolia Oil
Supplier:
Sanming Meilie Perfumery Factory
100 Yangkouzi, Meilie District, Sanming City, Fujian Province, China
Post Code: 365011 Telephone: 0086 598 8350188 Fax: 0086 598 8350239 2. 组成成分信息
组成CAS 号码比例
茶树油68647-73-4 100%
3. 危险识别
物质描述:无色至黄绿色清澈无色液体带有独特的香气。
风险句子:R10 易燃, R22 吞食有害。
R36 对皮肤刺激。
安全句子:S2 远离儿童,S16 远离火源。
4. 急救措施
吸入后:
转移到空气清新的地方休息到复原。
如果反应持续就医。
皮肤接触后:
用流动的水冲洗。
如果刺激持续,就医。
眼睛接触后:
用持续的流动的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如果刺激持续寻求医生建议。
吞食后:
如果咽下下,喝一杯水。
不要催吐。
寻求医生建议。
5. 消防措施
合适的灭火剂:泡沫,干冰。
不要使用水。
来自燃烧后产物产生的危险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和或者二氧化碳。
灭火措施和特殊的保护设备:
消防员最好穿上具有呼吸装置和保护配备的装备。
6. 泄露应急处理
危急程序:
如果发生泄露要避免一切火源。
停止泄露或者用合适的方法将泄露物打捞或者用惰性的材料吸收(如土,沙,蛭石)并处理。
涉及的人员必须穿上合适的装备以防止皮肤和眼睛接触和吸入蒸汽。
用大量的水清洗场地并去除所有的该产品痕迹。
在人员回到工作场所时机械通风该场所确保空气安全。
如果沟渠和水沟渗透发生,建议当地的急救措施服务。
7. 操作和储存
安全操作预防措施:
在通风良好的场所使用,远离所有火源。
避免皮肤眼睛和衣服接触。
使用防火花工具和放爆炸配备。
安全储藏条件:
储存在凉爽的,通风良好场所远离阳光直接照射。
不使用时将容器密封。
储存在远离热源和火源场所。
储存在远离不相容物质场所。
定期检查是否有损坏和泄露。
储存时需要注意操作易燃液体要求的所有预防措施。
8. 暴光控制/个人防护
在常规状态下使用,不需要呼吸道保护装置。
在抽烟,吃东西,喝水或者去洗手间前总是要洗手。
在储存或再次使用前清洗沾染的衣服和其他保护装备。
手的保护:
建议使用化学防护手套。
再次使用前清洗沾染的手套。
皮肤保护:
当操作该物质过长时间时建议使用橡胶围裙。
9. 理化特性
外观:清澈流动液体。
颜色:无色到黄绿色液体。
香气:特征性香气相对密度(20/20℃):0.884 ~ 0.906
折射率:(20℃): 1.4750 ~ 1.4820
含量:30% ~ 45% 闪点:59.5 ℃
溶解性:85%(V/V)乙醇中的溶混度(20℃):1体积试样全溶于不大于2体积
的85%(V/V)乙醇中,呈澄清溶液。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化学稳定性:稳定
避免条件:过热,火星,火焰。
不相容物质:强氧化剂。
危险的分解产物:
燃烧回产生一氧化碳和/或者二氧化碳。
危险的反应:将不发生。
11. 毒理学信息
茶树油
急性毒性:大鼠急性口服LD50值为1.9 g/kg(1.4-2.7 g/kg),小兔急性皮肤LD50都超过5.0g/kg,这是基于该剂量2/10的死亡数(Moreno,1982)。
刺激作用:作为急性皮肤LD50值研究的一部分,在闭合条件下,将5g/kg未稀释的原料,对小兔进行24小时皮肤接触试验,尸体解剖时,产生刺激作用和皮
肤异常(Moreno,1982)。
以1%浓度配于凡士林,在22名志愿者的背部进行48小时封闭皮肤的接触试验,
没有产生刺激作用(Epstein,1981)。
致敏作用:对22名志愿者进行了最高限度的试验(Kligman, 1966;Kligman & Epstein, 1975)。
以1%浓度配于凡士林进行的试验没有产生致敏反应(Epstein,1982)。
此试验浓度是以所报导的在消费品中0.1%的最高浓度为依据。
光毒性:将100%浓度的茶树油抹于无毛小鼠的皮肤上,没有产生光毒效应,但观察到一些刺激作用(Forbes & Davies,1982)。
12. 生物学信息
避免土壤,土地和表面水污染。
不要无监控地将此化学品排入环境。
13.废弃处置
处理必须遵循当地的废弃处理要求。
该物质必须被容纳控制但是不能被丢弃到污水处理系统,水沟,水道。
14. 运输信息
UN 号码: 1993
UN Proper
船名:
易燃液体,NOS (茶树油) 分类和附属风险:类别3
包装类别:III.
15. 法规信息
危险分类:Xn: 有害
Xi : I刺激的
危险:R10 易燃
R22 吞食有害
R36 刺激眼睛
16.补充信息
欧洲理事会(1981)将它列入可暂时加入食品的植物表中。
免责声明
本材料安全数据说明包含的信息根据准确的数据编写。
此信息被认为是可靠的, 尽管如此,必须指出的是一些特性的论点是已知的,并根据不同来源而变化。
三明梅列香料厂郑重免责声明:对由于使用该物质和该信息所引起的伤害和损失不承担任何保证和担保。
此数据并不被认为是完整的,因为补充的数据会因为特别情况,条件或者情景出现而被需要,使用者有责任去确定最佳注意事项,安全操作,而且根据需要应用该产品也是必需的。
此数据只与特指物质相关并不能适用于与其他物质的混合品。
很多法规直接或间接地与本产品的最终用途和容器处理和不可用物质信息相关。
购买者自己有责任熟悉所有的适用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