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阅读研究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阅读研究综述
白晓旭
(辽宁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辽宁大连 116081)
【摘要】随着网络阅读的不断发展,网络学习资源充斥着整个网络世界,作为一名教育技术工作者,如何促进众多的学习者在网络阅读中得到应有的预期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研究分析,对网络阅读进行了简单概述,并从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两方面总结出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旨在对以后的研究做出理论储备。
【关键词】网络阅读,行为,认知。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通过广泛、大量的课内外阅读,可以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乃至审美等诸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阅读是使正在呈现的文字与图画成为有意义事物的一道程序,阅读对于人的理解能力、逻辑性和综合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当今时代,网络阅读对传统阅读产生了相当大的冲击,为了适应新的阅读习惯的变化,使学习者获取知识,相关的研究是必要的。
1.网络阅读的定义
网络阅读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纸张阅读的新型阅读方式,此种阅读方式的兴起、发展有赖于互联网的发展。
网络阅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是只以计算机显示器作为终端阅读设备,广义的是还包括以手机、手持阅读器作为终端阅读设备。网络阅读形式大体分为实时在线阅读和下载离线阅读两种[1]。
北京大学教授王素芳的定义比较具有代表性,她认为:网络阅读是一种由文本变化所带来的新的阅读方式,专指网络文化语境中的阅读活动,即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来获取包括文本在内的多媒体合成信息和知识,完成意义建构的一种超文本阅读行为,亦称“网上阅读”[2]。
此外,网络阅读还有超文本阅读、电脑屏幕阅读、超阅读、虚拟阅读等多种定义[3]。2.网络阅读的特点和存在问题
网络阅读的特点有:阅读内容的丰富性;阅读方式的虚拟性;阅读过程的互动性;阅读环境的开放性;阅读行为的共时性。[4]
网络阅读存在的问题:信息超载。面对爆炸性增长的信息,无限信息和有限阅读形成了矛盾,信息的数量超过了系统或个人的承载能力;浅阅读。网络阅读使我们拥有信息,却无法拥有知识;信息污染。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也造成了大量的“黑色污染”、“黄色污染”、“灰色污染”,使一些人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里不能自拔而受毒害;网络疾病。由于互联网上信息丰富、更新快、声像逼真,能给读者以强烈的感官刺激,读者易患上“网络依赖症”,并导致数十种疾病,还会导致人际关系问题[5]。
3.“行为”的研究
行为理论认为,人类行为是人与形成社会和物理环境的事物以及社会和物理环境所造就的事物之间的双向交互的过程。简言之,人类行为即是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双向交互过程[6]。
3.1大学生网络阅读的行为心理分析
大学生网络阅读的行为心理分析:大学生网络阅读的认知,大学生网络阅读的动机,大学生网络阅读的情感,大学生网络阅读的态度,大学生网络阅读的价值取向。对他们的阅读行为心理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大学生网络阅读对策,从而提高大学生网络阅读的效果[7]。
3.2读者行为学
读者行为学是一门研究读者阅读文献活动这一行为规律的科学,即研究读者在其阅读需要和动机的支配下到图书馆来阅读所需文献并取得一定知识信息的阅读活动之规律。读者行为学主要研究读者的阅读需要和动机、读者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阅读能力、阅读目的等方面的系统总结,研究寻找其规律[8]。
3.3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行为表现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行为表现可以分为两类,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交互行为——个性化交互行为;学习者与参与者的交互行为——社会性交互行为。网络学习行为系统:网络学习行为主体网络学习者是网络学习行为的主体,学习者是学习行为的主要执行者。学生的学习行为需要借助工具来完成。网络学习行为中的行为客体是承载着学习信息的各种网络学习资源。下图用“台阶”的方式,阐述了网络学习中三个层面交互的关系、抽象程度,以及三个层面学习交互发生的环境[9]。
4.认知与网络学习的关系
认知是人们获得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也可以叫做信息加工的过程。网络阅读就是一种全新的认知过程。
4.1基于元认知策略的网络阅读分析。
元认知知识指的是一个人所获得的世界知识中与认识有关的部分,也就是一人对于他自己的认知能力以及他与学习情境之间的一致性的知识。读者对元认知的知识掌握程度很大程度影响网络阅读的效果。网络阅读的元认知知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元认知知识理解来把握网络阅读。网络阅读不能盲从,读者要根据自身的适应能力来选择阅读内容和阅读材料,不要一味的根据网络热点进行无限制地阅读。
网络阅读任务和目标的认知。在有效的网络阅读中,读者对他的认知活动必须具有一定的控制:明确阅读目的、识别阅读的重要信息、集中精力进行阅读。读者在打开阅读终端时,必须了解自己需要从网络中获取何种信息。
网络阅读策略的认知。网络阅读策略各种各样,针对不同的网络资源、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策略[10]。
4.2理解元认知监测和自我调节,提升网络阅读层次。
在元认知活动中,网络阅读元认知检测和自我调节分为以下两部分内容:一种是为了了解意义的阅读活动;另一种是为了记忆的阅读活动[11]。
4.3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认知过程是个体认知活动的信息加工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这与皮亚杰关于通过同化与顺应而实现的双向建构的过程是一致的。
4.4奥苏贝尔
奥苏贝尔提出了影响新知识学习的三个认知结构的变量,即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的可利用性、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的可辨别性和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的稳定性和清晰性[12]。
认知心理学家将整个阅读过程分解为四个过程:解码过程,字面性理解过程,推理性过程和理解监控过程。
5.支持网络阅读的其他理论
5.1基于图式理论的网络阅读
图式理论在网络阅读中会产生的消极和积极影响。消极影响能促使网络阅读建立新的图式,积极影响能加快传统阅读向网络阅读的过渡进程。加强图式理论在网络阅读中的作用,不但能使读者形成良好的网络阅读习惯,而且能促使网络资源提供者有效地组织网络资源,以适应读者的需求。通过图式理论的同化和顺应,读者在传统阅读到网络阅读过渡期中,根据网络技术的变化,逐步建立新的阅读图式[13]。
5.2网络阅读模式
网络阅读模式理论是对网络阅读行为采取的标准化、结构化和过程化的表达形式综合体的研究,它对网络阅读和学习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这里主要介绍网络信息需要模式、信息搜索模式、信息浏览模式[14]。
5.3建构主义理论对阅读的指导作用
建构主义对语文阅读教学具有指导作用,其关于认知结构的阐释:儿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主要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吸收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得过程。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这个理论使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变得科学明晰,且适应了学生发展的需要,阅读教学过程就是“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同化顺应过程[15]。
5.4评价体系
教育界普遍采用的专题学习网站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内容、功能、界面、性能4项结构指标。“内容”结构指标中包含科学性、教育性、专题性、丰富性、针对性、原创性6个单项指标。“功能”结构指标中包含学习支持、协作支持、评价支持、导航功能、检索功能、帮助功能6个单项指标。“界面”结构指标中包含界面风格、媒体设计、链接设计3个单项指标。“性能”结构指标中包含共享性、规范性、稳定性、兼容性4个单项指标[16]。
6.网络阅读的发展前景
网络只是阅读的一种媒介,而网络阅读是社会快速发展的一个体现,阅读的实质并没有改变。在web2.0技术条件下,图书馆网站为图书馆与网络信息资源构建了一个传播与交流的平台,不仅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空间,更在现代技术条件下,为读者提供了健康有序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