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下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佳肴》课件(31张PPT)
合集下载
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课件精品PPT
人发现:其实不是我在牵着蜗牛散步,而是蜗牛带着我散步。 这个故事里到底是人带着蜗牛,还是蜗牛带着人呢?
其实,学习有时是相互的, 你在教会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学到了很多。 这就是教和学的道理。
古人所说的“肴”指的 是鱼肉等荤菜。
虽有嘉肴 ——《礼记》二则
解题:虽然有美味的肉食
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礼记.学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
6、善:好。
7、是故:所以。 8、困:困惑。
翻译: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美;虽 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 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 的地方。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自反:自我反思。 2、自强:自我勉励。强,勉励。
字词检测
1、嘉肴 2、自强 3、兑命 4、学学半 5、教学相长
(yáo) (qiǎng) (yuè) (xiào) (zhǎng)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虽有嘉肴
fú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ຫໍສະໝຸດ 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
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
qiǎnɡ
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3、教学相长:教与学是相互推动,互相促进的。 长:促进 推动
4、《兑命》:即《说(yuè)命》。《尚书》中的一篇。 5、学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前一个“学” 同“敩”(xiào)教导。 翻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 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 “学”是相互推动、互相促进的。《尚书·兑命》说“教 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其实,学习有时是相互的, 你在教会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学到了很多。 这就是教和学的道理。
古人所说的“肴”指的 是鱼肉等荤菜。
虽有嘉肴 ——《礼记》二则
解题:虽然有美味的肉食
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礼记.学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
6、善:好。
7、是故:所以。 8、困:困惑。
翻译: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美;虽 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 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 的地方。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自反:自我反思。 2、自强:自我勉励。强,勉励。
字词检测
1、嘉肴 2、自强 3、兑命 4、学学半 5、教学相长
(yáo) (qiǎng) (yuè) (xiào) (zhǎng)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虽有嘉肴
fú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ຫໍສະໝຸດ 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
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
qiǎnɡ
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3、教学相长:教与学是相互推动,互相促进的。 长:促进 推动
4、《兑命》:即《说(yuè)命》。《尚书》中的一篇。 5、学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前一个“学” 同“敩”(xiào)教导。 翻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 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 “学”是相互推动、互相促进的。《尚书·兑命》说“教 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礼记二则—虽有佳肴》优秀PPT课件(共31页)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弗食,不知其旨也。
2、倒装句 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
其谓之此乎?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礼 记二则 —虽有 佳肴》 优秀PPT 课件( 共31页 )-ppt 优质说 课稿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礼 记二则 —虽有 佳肴》 优秀PPT 课件( 共31页 )-ppt 优质说 课稿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礼 记二则 —虽有 佳肴》 优秀PPT 课件( 共31页 )-ppt 优质说 课稿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礼 记二则 —虽有 佳肴》 优秀PPT 课件( 共31页 )-ppt 优质说 课稿
注意即使以下词语
(1)虽有嘉 肴
用鱼肉做的味菜美。 好处
(2)弗食,不知其旨也
( (吃好34,) ),品虽是美尝有故至学道然后,知弗不学足,,不教知然其后善知也困。
(最5)好的知道不理足,然后能自反也;
(自6)我所勉故以励曰,因:知此教困学,相然长后也能自强反也省 困惑
(7)其
此之谓乎
说的就促是进这。个道理吧? “此……之谓也”是一种
表示推测语气。 大概,恐怕。
姥姥喜欢我,(承) 姥姥给我买吃的。(转)
我爱姥姥。(合)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礼 记二则 —虽有 佳肴》 优秀PPT 课件( 共31页 )-ppt 优质说 课稿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礼 记二则 —虽有 佳肴》 优秀PPT 课件( 共31页 )-ppt 优质说 课稿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礼 记二则 —虽有 佳肴》 优秀PPT 课件( 共31页 )-ppt 优质说 课稿
1、判断句 弗食,不知其旨也。
2、倒装句 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
其谓之此乎?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礼 记二则 —虽有 佳肴》 优秀PPT 课件( 共31页 )-ppt 优质说 课稿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礼 记二则 —虽有 佳肴》 优秀PPT 课件( 共31页 )-ppt 优质说 课稿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礼 记二则 —虽有 佳肴》 优秀PPT 课件( 共31页 )-ppt 优质说 课稿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礼 记二则 —虽有 佳肴》 优秀PPT 课件( 共31页 )-ppt 优质说 课稿
注意即使以下词语
(1)虽有嘉 肴
用鱼肉做的味菜美。 好处
(2)弗食,不知其旨也
( (吃好34,) ),品虽是美尝有故至学道然后,知弗不学足,,不教知然其后善知也困。
(最5)好的知道不理足,然后能自反也;
(自6)我所勉故以励曰,因:知此教困学,相然长后也能自强反也省 困惑
(7)其
此之谓乎
说的就促是进这。个道理吧? “此……之谓也”是一种
表示推测语气。 大概,恐怕。
姥姥喜欢我,(承) 姥姥给我买吃的。(转)
我爱姥姥。(合)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礼 记二则 —虽有 佳肴》 优秀PPT 课件( 共31页 )-ppt 优质说 课稿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礼 记二则 —虽有 佳肴》 优秀PPT 课件( 共31页 )-ppt 优质说 课稿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礼 记二则 —虽有 佳肴》 优秀PPT 课件( 共31页 )-ppt 优质说 课稿
22《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课件(共31张PPT)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乎?
教人 所以说,教学与学习是相互促进。
《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 个道理吧
分清层次
第一层(“虽有嘉肴……不知其善也”) 第二层(“是故学然后知不足……然后能
自 强也”) 第三层(“故曰……其此之谓乎”)
问题探讨,分析文意
分析课文第一层:找出与“嘉肴”“弗 食”“旨”相对应的词语。文章以“弗 食”“嘉肴”开篇,有什么用意?
所以
不通,理解不
教学
了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反, 省自己
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偶不懂的地方。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
自我勉励
自强也。
知道了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了不懂的地方,
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
相互促进
教学
故曰:教 学 相长 也。
学习
学习
说的就是 这个意思
(“教学相长”--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二者相铺相成。
重视实践,在学和教的实践中“知不 足”、“知困”,明事理,出真知, 得到进步与发展)
合作探究
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 (“同教学意相这长”个--观教和点学是吗相?互促)进的作,者二者是相铺怎相么成。论重视实
践,在学和教的实践中“知不足”、“知困”,明事理,出真知,
分析课文第三层:“教学相长”的结论 在前面已经道明,课文最后《兑命》的一 段话是否多余?
明确:不多余,“学学半”的意思是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是对观点的补 充说明。《兑命》的话进一步论证了“教 学相长”的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小结
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说理短文,本文在 论述时先以“ ________________”作比, 继而引出“ __________”,进而又从教与 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 ____________”这个结论。(用原文填 空) 明确: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教学相长
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佳肴》课件(共1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fú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
初
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
读
jiāo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
课 文
不 能自足qi强ǎ,n也然g 。后故/能曰自:反教也学;/z相h知ǎ长n困g也,。然《后兑y/uè xiào
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美味的肉食
疏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
通
即使
好处 味美
文
至道,弗学,不知其 也。是故学然
意
最好的道理
困惑 所以
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 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 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 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 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
自我反思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
教与学
自我勉励
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
说 促进,推动 半”,其此之谓乎!
同“敩”,教导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 思;知道了自己的困惑,然后就能自 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 动、互相促进的。《兑命》说“教别 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 就是这个道理吧!
文
类比
本
类比,即一种推理方法,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
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自反 自强
在同一个主体的身上,学 与教互相促进。
现代教育学意义上的“教学相长”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描述。
教师不仅仅是讲授者, 他本身也在教学中受到 教益;
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反过 来对老师有所启发。
解 字 教
本义为督导儿 童学习,引申 为指导、培育、 训诲等义。
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虽有嘉肴》课件(共27张ppt)
5.由“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可知,甲文强调教与学相互促进,学习要自我反省等观点。由“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 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 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可知,乙文强调学习要开阔眼界,多交流, 还应当持之以恒,坚持下去。
课堂练习
(二)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
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 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 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①,犹当博学审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③可得 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④、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 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 乎?
作者简介
戴圣,字次君,西汉梁国(今河南商丘) 人。曾任《礼》经博士,官至九江太守。与叔 父戴德跟随后苍学习《礼》学。
《三字经》云:“大小戴,注《礼记》, 述圣言,礼乐备。”
读准音节
虽有嘉肴
fú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jiāo
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22.《礼记》二则
yáo
《虽有嘉肴》 《大道之行也》
《礼记》 五经你从《《诗经经典》常《谈尚》书的》《《三礼礼记第》五《》周篇易中》学《到春了秋》 哪些关于《礼记》的知识? 三礼 《周礼》《仪礼》《礼记》
课堂练习
(二)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
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 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 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①,犹当博学审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③可得 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④、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 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 乎?
作者简介
戴圣,字次君,西汉梁国(今河南商丘) 人。曾任《礼》经博士,官至九江太守。与叔 父戴德跟随后苍学习《礼》学。
《三字经》云:“大小戴,注《礼记》, 述圣言,礼乐备。”
读准音节
虽有嘉肴
fú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jiāo
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22.《礼记》二则
yáo
《虽有嘉肴》 《大道之行也》
《礼记》 五经你从《《诗经经典》常《谈尚》书的》《《三礼礼记第》五《》周篇易中》学《到春了秋》 哪些关于《礼记》的知识? 三礼 《周礼》《仪礼》《礼记》
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课件(共23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弗学至道,不知其善 虽有佳肴 逐层论证 学知不足,教后知困 教学能相长
不足自反,知困自强 实践出真知 引用作结 ——学学半,此之谓
问题探究
• 1.如何理解“教学相长”这一观点? • 2.“教学相长”的结论在前面已经道明,
课文最后《兑命》中的一段话是否多 余? • 3.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写作背景
• 课文节选自《学记》(《礼记解 集》),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 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 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 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 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 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
第一次先学后教:朗读课文
自学指导 1.听录音,给生字词注音。 2.模仿录音朗读比谁声音响亮, 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如有发现 错误及时举手更正。
如何理解“教学相长”这一观点?
• 教师不仅仅是讲授者,他本身也在教学中受到教益,学 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反过来对老师有所启发,比如学生对 某一问题的回答可能会激发教师的思维,使他对问题认 识更深入;学生提出的某个疑问,可能也正是教师自己 理解上的难点,等等。
我们现在理解的教学相长,强调的是教师和学生的互相促 进,教和学是两个主体;
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
拓展延伸: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
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 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 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 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 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 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 能表明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 “知困”而“自强”。
不足自反,知困自强 实践出真知 引用作结 ——学学半,此之谓
问题探究
• 1.如何理解“教学相长”这一观点? • 2.“教学相长”的结论在前面已经道明,
课文最后《兑命》中的一段话是否多 余? • 3.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写作背景
• 课文节选自《学记》(《礼记解 集》),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 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 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 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 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 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
第一次先学后教:朗读课文
自学指导 1.听录音,给生字词注音。 2.模仿录音朗读比谁声音响亮, 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如有发现 错误及时举手更正。
如何理解“教学相长”这一观点?
• 教师不仅仅是讲授者,他本身也在教学中受到教益,学 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反过来对老师有所启发,比如学生对 某一问题的回答可能会激发教师的思维,使他对问题认 识更深入;学生提出的某个疑问,可能也正是教师自己 理解上的难点,等等。
我们现在理解的教学相长,强调的是教师和学生的互相促 进,教和学是两个主体;
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
拓展延伸: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
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 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 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 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 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 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 能表明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 “知困”而“自强”。
第22课《礼记二则》课件(共36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二)读出节奏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 /知困。知/不足,然后/ 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 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 半。”其/此之谓乎!
(三)读出韵味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内容理解
1.齐读课文,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教学相长也”。 即“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内容理解
2、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虽有嘉肴”?
(1)类比论证。用“佳肴”类比“至道”,用 “弗食,不知其旨也”引出“虽有至道,弗学, 不知其善也”的道理,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进而 引出下文的论述,使说理通俗易懂。
3、结尾引用《兑命》中的话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不能,引用《兑命》中的话进行道理论证, 证明论点“教学相长”,使说理更有说服力。
小结:作者是怎样论述“教学相长”这一观点的? 提示:请你用“首先”“然后”“最后”理清本文的 论述思路。 作者首先以“嘉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 重要性。然后论述教与学的关系,指出“学”与“教” 的作用,进而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以《兑命》 “学学半”的话加以佐证。
2 初步理解儒家“教学相长”的观念和“大同”社会的理想。
3 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4 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做一个爱
学习,有理想,有道德的人。
(一)读准字音 虽有嘉肴yáo
虽有嘉肴,弗fú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 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qiǎnɡ也。 故曰:教jiāo学相长zhǎnɡ也。《兑yuè命》曰:“学 xiào学半。”其此之谓乎!
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课件(共27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
读准字音
虽有/嘉肴(yáo),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qiǎng)也。 故曰:教学/相长(zhǎng)也。 《兑(yuè)命》曰:“学(xiào)/学(xué)半。 其/此之谓乎?
@
四书五经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 《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 的核心载体。历代科举选仕,试 卷命题无他,必出自“四书五 经”。足见其对为官从政之道、 为人处世之道的重要程度。
《礼记》
相传由孔子的弟子所作,西汉礼学家 戴圣所编。以礼乐为核心,主要记载和论 述了先秦时期的礼制、礼仪,以及孔子和 其弟子的言论,修身做人的原则等等。涉 及政治、伦理、教育、美学、哲学、文化 、宗教、生活的方方面面。理论深厚,内 容丰富。
疏通文意
(学习小组形式)以圈点、勾画、批注的形式, 结合课文下注释,将不能理解的字词勾画出来。
翻译原则:
逐字译文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增添删补
注意即使以下词语
用鱼肉做的味菜美。
(1)虽有嘉 肴
好处
(2)弗食,不知其旨也 (吃3好),,品虽美尝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45最自))好我所知知是的勉以困不故道励,,足学理因然,然此后后然能知后自不能强足自也,反教也然;反后省困理知解惑困,不。不了。通, ((67))故 其曰此:之教谓学乎相长大 “概其也说此促的之进就谓。是…这…个乎道”理是吧一?种
三、概念不同
1.而类比中的“比”是“比较”的意思,所谓“类比”,就是 “比较类推”。比较类推的过程,就是证明论点的过程,所以, 它作为论证方法能够成立。
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课件(共17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拓展延伸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①民, 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②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注释:①君:这里的意思是统治。 ②念终:始终想着。
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来做器物。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 道理。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 事情。《尚书·兑命》中说:“自始自终想着学习。”大概就是说的 这个意思吧。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借助注释翻译课文,理解文中蕴含的道理。
基础夯实——作家作品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 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 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 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 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 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 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 思想的资料汇编。
旨:味美。 嘉肴:美味的菜肴。
至:到达了极点。
虽然有美味的菜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虽然有 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整体阅读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
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
乎! 是故:因此。 自反:自我反思。
内容:虽然有美好的菜摆在那里,如果不吃,就不能知道它的美味; 虽然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所以 说: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学识不 通达。 关系:这是一种类比的写法,把学习、教人类比吃菜肴、学道理,实 践出真知,只有实践过后才知道自身的不足。比喻形象,类比性强。
课堂小结
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的关系是相 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 理。Fra bibliotek当堂检测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虽有嘉肴》课件(30张PPT)
知虽牍道有自 至 之己道学,劳问弗上学形的,迷不。茫知处其南;善也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引用)
①弗食,不知其旨也(代词,指“嘉肴”,美味的菜)
几乎可以断言,能够写好一段,一定能写好一篇,反之,连一段话也说不利落,一整篇就必然更加纠缠不清。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读短文,品语言
其此之谓乎
欣喜
读短文,品语言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运用对偶,整齐明快
读短文,品语言
改文:虽有嘉肴,不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不学,不 知其善也。
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 知其善也。
语言变化生彩,行文摇曳生姿
贰
译短文,懂大意
译短文,懂大意
即使 美味的菜肴
好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这样
不
代词,代指嘉
肴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
所以,因此
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
自我勉励
教和学 增长
析短文,悟主旨
起,承,转,合
课堂检测
1.下列句子中的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A.不知其旨也
其此之谓乎
B.温故而知新
故曰:教学相长也
C.虽有至道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兑命》曰:“学学半。” 学而不思则罔
课堂检测
2.请选出下列各项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B)
A.不知其旨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课件(共31张PPT)
二、古今异义
1、虽有至道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2、不能知其旨也 古义:甘美 今义:意义 3、教然后知困 古义:困惑 今义:困难 4、教学相长也 古义:促进 今义:增长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人 教部编 版八年 级语文 下册第 22课《 礼记二 则—虽 有嘉肴 》课件 (共31 张PPT)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人 教部编 版八年 级语文 下册第 22课《 礼记二 则—虽 有嘉肴 》课件 (共31 张PPT)
1.开头“虽有佳肴”一句有什么作用?[练2] 从“嘉肴”写起,目的是引出下文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 学习实践的重要性,进而引出下文对教 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 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 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三、词类活用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课件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课件(共31张PPT)
1、不知其旨也 名词作形容词,味美。 2、不知其善也 形容词作名词,好处。
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弗食,不知其旨也。
2、倒装句
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
正确语序:其谓此乎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人 教部编 版八年 级语文 下册第 22课《 礼记二 则—虽 有嘉肴 》课件 (共31 张PPT)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人 教部编 版八年 级语文 下册第 22课《 礼记二 则—虽 有嘉肴 》课件 (共31 张PPT)
五、一词多义
学学半 音xiào,教
文言知识 总结与积累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课件人 教部编 版八年 级语文 下册第 22课《 礼记二 则—虽 有嘉肴 》课件 (共31 张PPT)
1、虽有至道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2、不能知其旨也 古义:甘美 今义:意义 3、教然后知困 古义:困惑 今义:困难 4、教学相长也 古义:促进 今义:增长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人 教部编 版八年 级语文 下册第 22课《 礼记二 则—虽 有嘉肴 》课件 (共31 张PPT)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人 教部编 版八年 级语文 下册第 22课《 礼记二 则—虽 有嘉肴 》课件 (共31 张PPT)
1.开头“虽有佳肴”一句有什么作用?[练2] 从“嘉肴”写起,目的是引出下文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 学习实践的重要性,进而引出下文对教 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 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 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三、词类活用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课件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课件(共31张PPT)
1、不知其旨也 名词作形容词,味美。 2、不知其善也 形容词作名词,好处。
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弗食,不知其旨也。
2、倒装句
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
正确语序:其谓此乎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人 教部编 版八年 级语文 下册第 22课《 礼记二 则—虽 有嘉肴 》课件 (共31 张PPT)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人 教部编 版八年 级语文 下册第 22课《 礼记二 则—虽 有嘉肴 》课件 (共31 张PPT)
五、一词多义
学学半 音xiào,教
文言知识 总结与积累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课件人 教部编 版八年 级语文 下册第 22课《 礼记二 则—虽 有嘉肴 》课件 (共31 张PPT)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下册22《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课件(共38张PPT)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诉我们一 个真理:实践出真知。这条真理被历代人所认可,它出现 在好多作品中,同样我们今天要学的《虽有嘉肴》也蕴含 有这样的道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 下册
22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背诵课文。(重点)
2.体会两篇短文的句式特点,学习运用类比 论证的方法论述观点。(难点)
(“教学相长”--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二者相铺相成。
重视实践,在学和教的实践中“知不 足”、“知困”,明事理,出真知,得到进 步与发展)
论述过程 这条真理被历代人所认可,它出现在好多作品中,同样我们今天要学的《虽有嘉肴》也蕴含有这样的道理。
作者是如何论述“教学相长”这一观点的?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 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 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论证方 法叫作“类比论证”。
2.作者是如何论述“教学相长”这一观点的?
逐层论证
学知不足,教后知困 不足自反,知困自强
3.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 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法叫作“类比论证”。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译: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 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
重视实践,在学和教的3实.践关中“知键不足语”、句“知困(”,明或事理写,出得真知好,得的到进语步与句发展)) 用波浪线。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译: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请品尝同,就学不知们道它听的味读美;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 下册
22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背诵课文。(重点)
2.体会两篇短文的句式特点,学习运用类比 论证的方法论述观点。(难点)
(“教学相长”--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二者相铺相成。
重视实践,在学和教的实践中“知不 足”、“知困”,明事理,出真知,得到进 步与发展)
论述过程 这条真理被历代人所认可,它出现在好多作品中,同样我们今天要学的《虽有嘉肴》也蕴含有这样的道理。
作者是如何论述“教学相长”这一观点的?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 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 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论证方 法叫作“类比论证”。
2.作者是如何论述“教学相长”这一观点的?
逐层论证
学知不足,教后知困 不足自反,知困自强
3.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 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法叫作“类比论证”。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译: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 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
重视实践,在学和教的3实.践关中“知键不足语”、句“知困(”,明或事理写,出得真知好,得的到进语步与句发展)) 用波浪线。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译: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请品尝同,就学不知们道它听的味读美;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
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佳肴》课件(共28张)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因此
困惑。
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 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 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
课文翻译
自我反思。
自我勉励。强,勉励。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教学相长也。《兑命》曰 “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讨论:说说你对“教学相长”的理解。
见解一:“教学相长”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一方面 “学然后知不足”,而后“自反”;另一方面 “教然后知困”,而后“自强”。学与教相互促进。
见解二:“教学相长”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描述。教师 在教学中受到教益,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学生在学习过 程中提出问题,对教师的教学有所启发。
这里所说的对偶句式,不同于骈体文和律诗中的 严格意义上的对偶;只要上下句涉及的内容相对,句 式基本一致,皆属此类。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选自《孟子》)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 礼 记 》 二 则
作者简介
戴圣(生卒年不详),字次君,祖籍梁国甾(zāi)县(今 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出生于梁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 区)。西汉时期官员、学者、礼学家、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 后世称其为“小戴”。戴圣与叔父戴德曾跟随后苍学《礼》,两 人被后人合称为“大小戴”。汉宣帝时,戴圣以博士参与石渠阁 论议,官至九江太守。著作有《礼记》,即《小戴礼记》传为圣 编。《汉书》记载成书于汉建初七年(80年)。咸淳三年(1267 年),宋度宗赵禥(qí)以其籍贯地诏封戴圣为“考城伯”。
第22课《_礼记_二则:虽有嘉肴》课件(共31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 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高徒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从来礼乐并称。《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 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实际上,这部 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 、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 ,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 资料。
《礼记.檀弓》故事二则
孔子路过泰山边,有个妇人在坟墓旁哭得 很悲伤。孔子扶着车前的伏手板听着,派子路 问她说:“你这样哭,真好象不止一次遭遇到不 幸了。”她就说:“是啊!以前我公公死在老虎 口中,我丈夫也死在这虎上,现在我儿子又被 虎咬死了。”孔子说:“为什么不离开这儿呢?” 回答说:“这儿没苛政。”孔子说:“弟子们记 着,苛政比老虎还厉害!”
整体感知
5、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明确: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 ‘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 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互相促进、 共同提高的。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 明,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整体感知
6.开头一句“虽有嘉肴”能不能删掉?
(2)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互 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检测
•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 家
学者解释说明经书《 》的文
章选集,是一部 思想的资料汇
编。又叫《 》。与《 》
《 》合称“三礼”。 内容主
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
的
,记录
等的问答,记述
。
解释翻译
虽( )
《礼记.檀弓》故事二则
孔子路过泰山边,有个妇人在坟墓旁哭得 很悲伤。孔子扶着车前的伏手板听着,派子路 问她说:“你这样哭,真好象不止一次遭遇到不 幸了。”她就说:“是啊!以前我公公死在老虎 口中,我丈夫也死在这虎上,现在我儿子又被 虎咬死了。”孔子说:“为什么不离开这儿呢?” 回答说:“这儿没苛政。”孔子说:“弟子们记 着,苛政比老虎还厉害!”
整体感知
5、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明确: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 ‘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 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互相促进、 共同提高的。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 明,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整体感知
6.开头一句“虽有嘉肴”能不能删掉?
(2)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互 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检测
•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 家
学者解释说明经书《 》的文
章选集,是一部 思想的资料汇
编。又叫《 》。与《 》
《 》合称“三礼”。 内容主
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
的
,记录
等的问答,记述
。
解释翻译
虽( )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部编版)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课件(共32张PPT)
知识链接
“四书”指的是:《大学》、
《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指的是:《诗》、
《书》、《礼》、《易》、《春
秋》。
戴圣,西汉官员、学者,汉
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字次君,
世称小戴,西汉梁国睢阳(今河 南省商丘市)人。与叔父戴德同 学《礼》于后苍,宣帝时以博士 参与石渠阁论议,任九江太守, 今本《礼记》,即《小戴礼记》 传为圣编。
——《礼记· 学记》
随堂练习
• 1.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 善也。 •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答案】 •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 知|其善也。 •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解析】根据句子的翻译来确定停顿的位置。
• 【解析】此题考查句子翻译。(1)虽,即使。旨,甘美的。 至,达到极点。善:好处。(2)然后,这样以后。然,这样。 后,以后。困,不通,不了解。强,勉励。教学相长:教和学 互相促进。
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
• 【答案】教学相长
• 【解析】此题考查主旨把握。该文运用类比的 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 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 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 要性,文章表示出‘教’和‘学’是息息相关 的。 •
• 【注释】 ①第2节选自《学礼》。②君:这里的 意思是统治。③念终始:始终想着。
• 【译文】 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来做 器物。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因 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 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尚书· 说命》中 说:“自始自终想着学习。”大概就是说 的这个意思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拓展探究
下面是《礼记·学记》中的一些格言警句,查阅工具书,
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理解。 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独自学习而没有学友(一起研讨),就会孤陋寡闻。 (提倡共同探讨交流,相互启发、增广见闻) 4.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善于提问的人,如同砍伐坚硬的树,先砍伐纹理平顺的 地方,之后砍伐(纹理不平顺)有疙瘩的地方。
读出层次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
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
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借助关联词等标志性词语,可以分清文章层次。 根据“是故”这个词,可以将文章分开一二层。 根据“故”(因此的意思)将文章分开二三层。
第22课 《礼记》二则
复习 提问
“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 “四书”、“五经”分别是哪几部典籍?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 《春秋》
情境导入
同学们,“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瑰宝,是智慧之 源泉。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或许 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 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 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 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 今天,就让我们亲近《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再从教与学的关系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最后以《兑命》“学学半”的话加以佐证。 全文语言精练,逻辑严密。
梳理脉络
类比引入 弗食嘉肴,不知其旨
虽
弗学至道,不知其善 教 实 学践
有 嘉 肴
逐层论证 学知不足,教后知困
不足自反,知困自强
能出 相真 长知
引用作结 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写作特色
4.本文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引用《兑命》中的话作为引用论证来讲道理,证明论点— —教学相长,说明教与学的关系,并进一步强调学的重要 性,这样把中心论点阐述得非常清楚,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理解文意
3.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⑴本文在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即“教”与 “学”相互促进,“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 ⑵先以“嘉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 要性,
拓展探究
下面是《礼记·学记》中的一些格言警句,查阅工具书,
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理解。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玉不雕琢,就不能成为器物;人不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2.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学习年龄过了然后才去学习,那么就算劳苦也难有成就。 (强调学习的时效性)
《礼记》又叫《小戴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论 著的汇编,相传为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礼记》主要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礼 仪,记录孔子和弟子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
《礼记》《周礼》《仪礼》合称“三礼”对中国文化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记》
《虽有嘉肴》节选自《礼记·学记》。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 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论著(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 文)。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 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所述教学 相长、循序渐进、启发诱导等原则,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至今仍有重要意义。
课堂检测
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1.本文论述了的(教 )与(学 )关系问题,说明了
( 教学相长)的道理。
2.解释课文中“教学相长”这个成语的含义。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3.现在我们说的“教学相长”与本文的有何区别?
我们现在理解的“教学相长”,强调的是教师和学生的互相促进,“教” 和“学”是两个主体;而课文所说的“教学相长”是对同一个主体而言 的,指教师自身的学习和他教导学生的教育实践都是一种学习,这两者 是互相促进的。既强调教育者自己要亲自学习,体验道,了解自己的不 足,并且自我反省,同时强调教育者在教的过程中,也会深化认识,发 现自己理解上不透彻的地方,并努力改进。
虽有嘉肴
学习目标
1、了解《礼记》、《学记》相关知识。 2、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理解并背诵课文 。 3、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 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礼记》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把孔子的弟子对“ 经”的解说称为“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 即对“礼”的解释。
归类识记
一词多义 ①弗食,不知其旨也 代词,指“佳肴”。
(1)其 ②弗学,不知其善也 代词,指“至道” ③其此之谓乎 表示推测,大概,恐怕
(2)学
①教学相长 ②学学半
向别人学习 同“敩”音xiào,教导
①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理解 (3)知 ②不知其善也 知道
归类识记
通假字
学学半
词类活用
“学”同“敩”,教导
读出重音、情感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读出一种错失珍品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的遗憾之情。 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读出一种自惭形秽的沉重心情。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读出一种重获力量的振奋之感。
故曰:教学相长也。
重读“也”,拖着读,读得语重心长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3.用“/”划分朗读节奏
(1)不 知/其 旨 也 (2)是 故 /学/然 后 知 不 足,教/然 后 知 困 (3)其/此 之 谓 乎
课堂检测
4.翻译下列句子
⑴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 知道自己有困惑的地方。 ⑵《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尚书·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拓展探究
读完本文,从教者和学者的角度你分别有哪些体会?
学者的角度: 体会二: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 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体会三: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教学相长” 也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 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 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 在漏洞或缺陷,这时你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1)不知其旨也 旨,名词用作形容词,甘美。
(2)不知其善也
善,形容词作名词,好处。
(3)弗食,不知其旨也 食,名词用作动词,吃。
归类识记
古今异义
(1)虽有至道 古义:最、达到极点;今义:到。 (2)不知其旨也 古义:甘美; 今义:意思、旨意。 (3)教然后知困 古义:困惑; 今义:困难、贫穷。 (4)教学相长也 古义:促进; 今义:增长。
是故学__然后知 _不__足_, 教__ 然后知 _困_。
知不__足__,然后能 _自__反_也; 知 困__,然后能自__强__也。
故曰:教___学__相__长__也。 《兑命》曰:“ _学__学__半。 ”
其_此___之__谓__乎_!。
课堂检测
2.文学常识填空
《虽有嘉肴》节选自《_礼__记___·__学___记》,又名 《_小__戴___礼___记》,儒家经典著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 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相传为__西__汉_时期__戴___圣编纂的。
“其此之谓乎”读出一种欣喜的感觉。
文中的 五个“ 也”起 舒缓语 气的作 用,读 来有一 种谆谆 教诲之 感
理解文意
1.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运用了什么手法?
⑴以“嘉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 ⑵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使说理浅显易懂。
2.引用《兑命》中的话有什么作用?
读出美感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故曰” 之前,全都是对偶句。第一组,以“虽有……,弗……,不 知……”的句式类比论证,导出议题;第二组,用两个“……然后知……” 的句式,构成对比,说明“学”与“教”的两种困境;第三组,用两个 “知……然后能……”的句式,进一步论述“学”与“教”的情境。这种 句式,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有力, 连用铺排,强化了比喻说理的效果。
读准字音
嘉肴(yáo)
自强(qiǎng )
兑命(yuè)
学学半(xiào )
教(jiāo )学相长(zhǎng )
读准节奏
虽有/嘉肴(yáo),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 /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 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 困,然后/能自强(qiǎng)也。故曰:教学/相长 (zhǎng)也。《兑(yuè)命》曰:“学 (xiào)/学半。”其/此之谓乎!
疏通文意
自我反思
自我勉强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学”同“敩”,教导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 “学学半。”
大概 说 其此之谓乎!
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 己的困惑,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 互相推动、互相促进。《尚书·兑命》说:“教别人, 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提倡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课外积累
出自《礼记》的成语
半途而废
博闻强识
孤陋寡
闻
教学相长
嗟来之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