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合集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The monotonous and dull air suffocated my young heart and wrapped my flying wings.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导读:1、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是指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平等地享有和行使诉讼权利以及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应当保障当事人平等地享有和行使诉讼权利。

2、同等与对等原则。

3、法院调解原则。

4、辩论原则。

5、处分原则,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处置自己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诉讼权利。

在我国,《民事诉讼法》是指导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重要法律,也是人们处理民事纠纷的主要参考依据。

该法自公布之后,历经多次修订,但每次都是围绕基本原则展开。

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下面通过摘录的民事诉讼法相关章节为大家简单做个描述。

第一章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宪法为根据,结合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地进行。

第三条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第四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民事诉讼,必须遵守本法。

第五条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

外国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限制,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对该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实行对等原则。

第六条民事案件的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一、引言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关于民事诉讼程序的一系列法律规定,旨在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在民事诉讼法中,存在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旨在确保民事诉讼的公正、高效进行。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民事诉讼法中的基本原则。

二、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是民事诉讼法的核心之一,它要求在诉讼活动中,所有当事人都应当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法律对于当事人的地位不作歧视,无论其社会地位、财产状况、民族、种族、性别、信仰、职业等都不应对其诉讼地位造成不公平的对待。

在具体的诉讼程序中,法院应当对当事人进行平等对待,保证双方享有公正的听证和辩护的权利。

三、合法权益保护原则根据民事诉讼法,法院必须审理并保护各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合法权益是当事人通过法律获得的权益,包括财产权、人身权、名誉权等。

在诉讼过程中,法院应当依法采取措施,保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违法行为进行制裁,同时为受害方提供有效的赔偿和救济措施。

四、独立公正原则独立公正原则是保证司法公正的基础之一。

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应当独立行使职权,不受其他权力机关、个人或团体的干扰。

法官应当依法判断和裁决案件,不受任何非法因素的影响。

此外,法官应当始终秉持公正的原则,对待当事人公平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五、主动适用原则主动适用原则要求法院在诉讼过程中积极主动地适用法律。

法院应当担负起查明事实、适用法律的责任,全面综合各方的证据和意见,确保裁决结果符合法律的要求。

法官也应当帮助当事人理清诉讼的事实关系和法律适用问题,并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指导。

六、公开审理原则公开审理原则是保障司法透明度和公正的重要保证。

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公开审理的原则,除了法律规定的例外情况外,案件的审理应当公开进行。

公开审理可以有效监督司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正。

七、追求真实原则为追求案件的真实性和公正性,民事诉讼法规定了法院对证据的质证、审查、鉴定和调查的制度,以确保案件的审理基于真实的事实。

完整版对民事诉讼法的理解

完整版对民事诉讼法的理解

完整版对民事诉讼法的理解民事诉讼法是我国民事司法活动的基本法律,旨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根据法律享有的民事权益。

为了全面理解民事诉讼法的相关内容,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析。

一、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民事诉讼法以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法律适用、公正、公开、简易和经济高效为基本原则。

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民事诉讼的核心目标,体现了法治社会的基本价值观。

法律适用原则要求人民法院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及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作出判决、裁定或者发出民事执行文书。

公正原则要求人民法院在审判活动中做到公正、客观、中立,以实现公平正义。

公开原则要求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宣判和人民法院的各种文书的办理。

简易原则推行快速、高效的诉讼程序,提高民事诉讼活动的效率。

经济原则要求减少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提高司法资源利用效率。

二、民事诉讼的主体和适用范围民事诉讼法规定了民事诉讼的主体包括原告、被告、第三人、诉讼代理人、诉讼参与人等各方主体。

适用范围涵盖了民事案件的审理程序、执行程序等方面。

例如,第二十条规定了民事案件的审理程序包括一审、二审和再审程序。

第一百一十八条规定了执行程序,解决了判决、裁定等文书的执行问题。

三、举证责任和证据标准民事诉讼法对举证责任和证据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

举证责任原则规定,原告主体应当承担举证责任,证明其所主张的事实和主张的法律关系。

被告举证责任原则规定,在原告完成举证后,被告如果要反驳原告的主张,应当承担举证责任,证明其辩解的理由和事实依据。

同时,民事诉讼法规定了证据标准,要求证据必须属实、合法、重要、充分,并应当在庭审中予以质证。

四、诉讼程序中的保护措施为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民事诉讼法对于诉讼程序中的保护措施进行了详细规定。

例如,在弱势当事人保护方面,诉讼法明确规定提供财产保全、先予执行等救济措施。

另外,在程序公正方面,诉讼法规定了法官回避、公正审判、举证质证等一系列保护措施,以确保诉讼活动的公正和公正。

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是调整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规定了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诉讼参加人、诉讼程序、证据制度、判决执行等相关内容。

该法律旨在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实现司法公正与效率。

基本原则民事诉讼法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平等原则:所有当事人在诉讼中享有平等权利。

2. 自愿和解原则: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解决争议。

3. 合法原则:诉讼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4. 公开审判原则:除特殊情况外,审理应当公开进行。

5. 回避原则:法官与案件有利害关系时应回避。

6. 两审终审制:一审判决后,当事人有权提起上诉,二审判决为终审判决。

诉讼参加人诉讼参加人包括原告、被告、第三人以及诉讼代理人。

原告是提起诉讼的一方,被告是被诉的一方,第三人是对案件结果有独立请求权的人。

诉讼代理人可以是律师或其他有代理资格的人员。

诉讼程序民事诉讼程序分为一审、二审和再审程序。

一审程序是首次审理案件的程序,二审程序是对一审判决不服提起的上诉程序,再审程序是在特定条件下对已生效判决的复核程序。

证据制度证据是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

民事诉讼法规定了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勘验笔录等证据种类。

证据必须经过法庭质证,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判决执行判决生效后,由法院执行庭负责执行。

如果被执行人不履行判决义务,法院可以采取查封、扣押、拍卖财产等强制措施。

结语民事诉讼法是保障民事权益的重要法律工具,它通过规范诉讼行为,确保案件得到公正及时的处理。

了解和掌握民事诉讼法的知识,对于每个公民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内容仅为民事诉讼法的基本框架介绍,具体条文和应用需参照最新的法律法规文本。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诉讼程序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诉讼程序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诉讼程序民事诉讼是一种通过法律程序解决民事纠纷的方式。

民事诉讼法是规范民事诉讼程序的法律,其中包含了一些基本原则和诉讼程序的规定。

本文将围绕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诉讼程序展开论述。

一、基本原则1. 公平公正原则公平公正是民事诉讼的核心原则。

法庭要以客观、中立的态度来处理案件,保证每个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平等对待。

法官应当依法公正审理案件,不偏袒任何一方。

2. 等诉权原则等诉权原则是指每个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诉讼中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

任何一方都应当依法享有平等的诉讼机会和权利。

法庭应当保护当事人的平等地位,避免强权对弱势群体的不公平对待。

3. 自愿原则自愿原则是指当事人对是否进行诉讼自由选择,没有强制参与诉讼的要求。

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是否通过诉讼解决争议,同时也可以选择和解、调解等方式解决纠纷。

4. 禁止滥诉原则禁止滥诉原则是指禁止当事人以恶意、虚假的目的大量提起诉讼,扰乱社会秩序。

法院有权拒绝受理滥诉案件,并对恶意滥诉行为进行制裁。

二、诉讼程序1. 起诉阶段起诉是民事诉讼的首要步骤。

起诉可以采取书面形式或者口头形式,当事人需要向法院提交起诉状或者赴法院进行口头申诉。

起诉阶段法院将对起诉案件进行初步审查,如果符合法定条件,法院将受理案件。

2. 审理阶段审理阶段是诉讼的核心阶段。

审理包括事实调查、证据收集、证据质证、辩论等环节。

法庭将组织各方当事人提供证据、陈述意见,并进行适当的调解、调查取证等程序。

在审理过程中,法庭将对案件的争议焦点进行进一步审理,对相关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

3. 判决阶段判决阶段是法院根据审理结果做出最终判决的阶段。

法院将对争议事项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法律规定做出公正的裁决。

法院的判决是对案件争议的解决结果,具有法定的效力。

4. 执行阶段执行阶段是将判决结果付诸实施的阶段。

一旦判决生效,当事人应当按照判决书的规定履行义务。

执行阶段包括执行申请、财产查控、强制执行等程序,以确保判决的有效执行。

民事诉讼法概述

民事诉讼法概述

民事诉讼法概述民事诉讼法是指规范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体系,它确立了人民司法机关对民事纠纷的处理方式和程序。

民事诉讼法的实施,维护了公正公平的司法秩序,保护了个体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以概述的形式介绍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主要程序和特点。

一、基本原则民事诉讼法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以确保司法公正和纠纷解决的效率:1. 平等原则:民事诉讼中,所有当事人在法律面前都应当平等受到对待,不分贵贱贫富。

2. 公开原则:民事诉讼过程应当公开进行,以维护司法的公开透明和对公众的监督。

3. 合法、公正审判原则:法院必须以法律为准绳,依法公正地裁决诉讼案件。

4. 确定原则:民事诉讼法强调确权和确定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5. 自愿原则:当事人有权自愿选择解决纠纷的方式,在没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进行调解、和解等。

二、主要程序民事诉讼法明确了一系列程序,确保民事纠纷能够得到有效解决:1. 起诉阶段:起诉是民事诉讼的第一步,起诉状应包含起诉请求、事实和理由等。

2. 立案阶段:法院根据起诉状的要求决定是否立案,并通知被告。

3. 举证阶段:在主审法官的主持下,诉讼当事人进行举证,包括提供证人证言、书证等。

4. 争议焦点确认阶段:为了明确纠纷的争议焦点,法院可以组织庭前会议或听证。

5. 审理阶段:法院依法进行审理,听取双方意见,进行辩论,并最终作出判决。

6. 上诉阶段:在适用法律程序下,当事人可以对一审判决不服,提起上诉。

7. 执行阶段:一旦判决生效,法院将执行裁定,并确保判决的实施。

三、特点民事诉讼法有一些明显的特点,这些特点包括:1. 民事诉讼法在程序上注重保障当事人的权益,强调公正公平的审判原则。

2. 民事诉讼法强调调解、和解等非诉讼解决方式的重要性,促进纠纷解决的高效性。

3. 民事诉讼法赋予法院广泛审判权,确保法院能够有效行使裁决权力。

4. 民事诉讼法鼓励创新,试行一些程序简化等改革,提高诉讼效率。

总结民事诉讼法是维护公正公平司法秩序的重要法律体系。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一、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民事诉讼法》第8条规定:“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1.双方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平等(1)双方当事人享有部分相同的诉讼权利例如:委托代理(2)双方当事人都享有一些对等的诉讼权利•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是互相对应的,双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平等,承担的诉讼义务也平等。

•无论是从诉讼权利来看,还是从诉讼义务来看,当事人双方诉讼地位平等都不意味着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的完全相同。

2.人民法院平等地保障双方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在立法平等的基础上,人民法院为当事人创造平等地行使诉讼权利的机会,并且平等地要求当事人履行诉讼义务,不偏袒或者不歧视任何一方。

3.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对一切诉讼当事人,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社会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以及居住期限,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二、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1.同等原则《民事诉讼法》第5条第1款规定:“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

”2.对等原则《民事诉讼法》第5条第1款规定:“外国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对该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实行对等原则。

”三、法院调解自愿和合法原则《民事诉讼法》第9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录根据自愿与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1.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后,应当重视调解解决。

2.要求人民法院对当事人多做思想教育工作。

3.法院调解要在自愿和合法的基础上进行。

四、辩论原则《民事诉讼法》第9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当事人有权进行辩论。

”1.辩论原则的概念辩论原则:是指在人民法院主持下,当事人有权就案件事实和争议问题,各自陈述自己的主张和根据,互相进行反驳和答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三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

第三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

第三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一、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案件,保证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实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在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需要遵守以下基本原则:1.平等原则:民事诉讼法保障当事人在诉讼中的平等地位,不分贵贱、贫富、种族、性别等差别对待当事人。

法院应当公正地对待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保证当事人在诉讼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2.公正原则:民事诉讼法要求人民法院公正地审理案件,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平等保护。

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要坚持公正、客观、明细,不偏袒任何一方当事人。

3.合法性原则:民事诉讼法要求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案件,遵守法律程序,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法院不能凭自己的意愿或者私心,违反法律规定来决定案件的处理方式。

4.等待原则: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审理必须在法定时限内进行,不得拖延审理案件。

法院应当高效地处理案件,不给当事人造成不必要的等待。

5.公开原则: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对一般民事案件的审理应当公开进行,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诉讼参与人等可以进入法庭旁听。

这样可以保证裁判程序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为了保障人民对司法公正的信任和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1.审判权的独立性:民事审判应当独立于行政权力和其他干扰因素,确保法官能够自由、独立地审理案件。

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只考虑案件的事实和法律问题,不受非法因素的干扰。

2.审判程序的公正性:民事审判程序应当公开进行,当事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应当有权旁听审判过程。

审判程序应当符合法律规定,保证当事人的权益得到合法、公正的保护。

3.判决的合理性:民事审判应当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作出合理的裁决。

法院应当充分审查证据、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论,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公正、合理地判决案件。

4.执行的及时性:民事审判的结果应当得到及时执行,确保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实现。

法院应当监督和推动执行整个程序,防止拖延执行和逃避执行的行为。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民事诉讼法是规范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法律,其中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是民事诉讼运行的基石,对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提高诉讼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一)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这一原则意味着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不论其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性别、民族等因素,在诉讼中都享有平等的权利。

例如,双方都有平等的起诉权、答辩权、反诉权、申请回避权等。

同时,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应当平等对待双方当事人,不得偏袒一方。

(二)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同等原则是指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我国进行民事诉讼,与我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享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

对等原则则是指如果外国法院对我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限制,我国法院对该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也采取相应的限制措施。

(三)法院调解自愿和合法原则法院调解应当基于当事人自愿,且调解协议的内容必须合法。

当事人有权决定是否接受调解,以及调解的内容和方式。

法院不能强制当事人进行调解,而应当在尊重当事人意愿的基础上,促使双方达成和解。

(四)辩论原则辩论原则贯穿于民事诉讼的全过程。

当事人有权就案件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论,通过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证据,反驳对方的主张。

法院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辩论意见,并将其作为裁判的依据之一。

(五)处分原则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

例如,原告可以决定是否起诉、起诉的对象和范围;被告可以决定是否反诉、如何答辩等。

但当事人的处分行为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不得损害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六)检察监督原则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诉讼活动进行法律监督。

这包括对法院的审判活动、执行活动以及调解书等进行监督,以确保民事诉讼活动依法进行,维护司法公正。

(七)支持起诉原则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对损害国家、集体或者个人民事权益的行为,可以支持受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向人民法院起诉。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民事诉讼法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民事诉讼法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民事诉讼法一、基本原则1.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

2.同等、对待原则。

3.自愿、合法调解。

4.处分原则。

5.检察监督。

6.支持起诉。

7.辩论原则。

8.诚信原则。

9.经当事人同意,可线上诉讼。

二、基本制度(一)合议制少数服从多数,少数意见也要记录。

独任制情况:1.简易程序;2.基层第一审;3.中级第一审或不服裁定。

上诉第二审,双方同意,可以独任。

(二)回避制1.情形: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执行员。

2.程序:(1)申请:提出案件开始审理时;审理后知道:辩论终结前。

(2)回避的决定院长独任时,委员会决定。

审判、书记、执行员,院长决定。

翻译、鉴定、勘验,审判长/独任审判员决定。

3.公开审判国家秘密、个人隐私——不公开。

离婚、商业秘密——申请不公开。

4.两审终审制三、管辖(一)级别管辖基层人民法院:第一审。

中级人民法院:重大涉外;本辖区有重大影响;最高法院确定由中级法院管辖。

高级人民法院:本辖区由重大影响的第一审。

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有重大影响+应当由本院审理的。

(二)一般地域1.原则:原告就被告(1)被告居住地;(2)居住地与长居住地不一致,则在常住地。

2.例外:原告所在地法院(1)身份关系不在中国居住的人;下落不明或宣告失踪。

(2)限制被采取强制性的教育措施;被监禁的人。

(3)特殊合同纠纷,则在合同履行地或被告所住地。

侵权行为,则在侵权行为地或被告所住地。

产品、服务不合格,则在产品制造地、销售地、服务提供地、侵权行为地或被告所在地。

(4)专属不动产纠纷、港口作业在所在地。

继承遗产纠纷,在(死亡时或主要遗产)所在地。

(5)协议①只能用于合同或其他财产纠纷。

②仅适用于一审。

③必须以书面形式。

(6)共同2个以上法院都有管辖权,则向其中一个起诉。

2个起诉,则对最先立案的管辖。

(7)裁定移送:不属于本院的,则要移送;制定:受移送的认为不属于,则报请上级法院指定。

法院之间因管辖权发生争议,则共同上级法院制定管辖。

民事诉讼法维护公平正义

民事诉讼法维护公平正义

民事诉讼法维护公平正义民事诉讼法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基本法律,主要用于调整民事纠纷和保护民事权益。

它的出现和实施是为了维护公平正义,确保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并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纠纷,避免私力讨债和社会混乱的发生。

一、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1. 公正公平原则:即法官在审判过程中要维护中立、公正的态度,不偏袒任何一方当事人,依法公正地处理案件。

2. 当事人平等原则:无论是个人还是法人,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弱势还是强势,法律都要保证他们在民事诉讼中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

3. 合法正当原则:法院只有在合法程序下才能对当事人进行约束,违法程序所作出的判决是非法的。

4. 自愿原则: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诉讼或者和解,法院不得对其进行强制。

5. 公开原则:民事诉讼的审判程序应该对公众公开,以增加透明度,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民事诉讼法的适用范围民事诉讼法适用于所有涉及民事纠纷的案件,如合同纠纷、侵权责任纠纷、婚姻家庭纠纷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再审案件、公安行政机关依法进行的郑重要求审判的案件、涉及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的民事纠纷案件等不适用于民事诉讼法。

三、民事诉讼法的具体程序1. 提起诉讼:当事人可以通过信访、书面或者口头方式向法院提起诉讼,并按照规定提供诉讼材料,包括起诉状、证据等。

2. 立案和受理:法院对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进行立案并受理,并通知原告和被告。

3. 调解:在开庭审理前或者审理中,法院可以提起调解,鼓励当事人和解。

4. 开庭审理:法院根据案件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安排开庭审理,并通过庭审形式进行证据的质证和质证。

同时,法庭还会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论意见。

5. 判决与执行:法院根据合法证据和适用法律,作出判决,并按照程序执行。

四、民事诉讼法的意义和不足1. 意义:民事诉讼法的出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保护了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推动了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4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4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4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一、引言民事诉讼法是我国司法实践中的一项关键法律,目的在于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

为了确保民事诉讼的公正性和效率性,我国明确了四个基本原则。

本文将详细阐述这四个基本原则的内涵,旨在加深对民事诉讼法的理解。

二、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是指民事诉讼中所有诉讼参与方在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在法官应用法律和审判过程中对待各方要实现平等对待。

平等原则的核心是对于所有参与方的公正对待,无论其身份、地位、财富或其他因素。

平等的目标是确保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到公正的司法保护和对待。

在遵守平等原则的基础上,法官应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公正、独立、客观地对待每一方,不偏袒任何一方。

同时,各方应在诉讼过程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包括获得适当的法律援助和平等的争论机会。

三、公开原则公开原则意味着民事诉讼的审判过程应对公众开放,以确保审判的公正和透明。

公开审判有助于防止滥用司法权力和保护当事人的权益。

公开审判还有助于建立司法透明度,提升了司法的可信度和公信力。

在具体实践中,法庭的开庭审理和判决结果等信息应向公众公开。

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例如涉及国家机密或个人隐私权等,可以进行限制。

但是,公开原则的核心是确保公众可以了解和监督司法过程。

四、合法证据原则合法证据原则是指在民事诉讼中,法官只能依据合法证据做出判断和裁决。

合法证据是指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获得的证据,包括书面证据、物证、证人证言等。

法官应根据证据的合法性、充分性和真实性进行判断,并在法庭上公正地对待各方提交的证据。

合法证据的使用旨在确保法官可以得出真实、公正的结论。

法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应注重保护证据的合法性和真实性,防止对证据的滥用或不当使用。

五、快速审理原则快速审理原则是指民事诉讼应尽快进行,以保证诉讼的效率和及时性。

快速审理的目标是为了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及时保护,并为法律纠纷的解决提供有效的手段。

国开电大民事诉讼法学十九自测

国开电大民事诉讼法学十九自测

国开电大民事诉讼法学十九自测一、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1.1 公平公正原则•双方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应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法庭应公正、中立地对待双方当事人,不偏袒任何一方。

•法庭应根据案件的事实和法律规定作出公正的判决。

1.2 适用法律原则•民事诉讼应适用法律,不得凭空创造法律。

•法庭应根据案件的性质和法律规定,正确适用相关法律条款。

1.3 确定事实真伪原则•法庭应通过收集、审查证据等方式,尽力确定案件中的事实真相。

•法庭应排除虚假证据,确保案件的审理基于真实的事实。

1.4 自愿原则•当事人的行为应基于自愿,不得强迫、欺骗等。

•法庭应尊重当事人的自愿选择,不得强制当事人作出不合理的行为。

二、民事诉讼的程序2.1 起诉阶段1.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填写起诉状并提交相关证据。

2.法院应及时受理并通知被告。

3.法院应审查起诉状的合法性和完整性,并决定是否受理。

2.2 答辩阶段1.被告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向法院递交答辩状,并提交相关证据。

2.法院应审查答辩状的合法性和完整性,并通知当事人开庭。

2.3 举证阶段1.双方当事人应在开庭时提交证据,并对对方当事人的证据提出质证。

2.法庭应对提交的证据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采纳。

2.4 审理阶段1.法庭应根据案件的性质和事实证据,进行审理和辩论。

2.法庭应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和陈述,并进行合法的证据调查。

2.5 判决阶段1.法庭应根据法律规定和案件的事实,作出公正的判决。

2.判决书应明确表述法院的判决结果和理由,并通知双方当事人。

三、民事诉讼中的特殊程序3.1 诉讼保全程序1.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采取诉讼保全措施,以确保诉讼权益不受侵害。

2.法院应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采取诉讼保全措施。

3.2 公示催告程序1.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程序,通知相关当事人履行法律义务。

2.法院应公示催告,并追加履行期限。

3.3 裁定程序1.法院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可以作出裁定来处理一些具体问题。

民事诉讼法整体框架

民事诉讼法整体框架

民事诉讼法整体框架一、引言民事诉讼法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基本法律,它规定了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程序和实施方式,是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依据。

本文将对民事诉讼法的整体框架进行详细解读。

二、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民事诉讼法明确了以下基本原则:1.平等自愿原则:民事诉讼的参与主体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自愿行使诉讼权利。

2.公开公正原则:民事诉讼应当公开进行,公正审理,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3.确权和解原则:鼓励当事人协商解决争议,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减轻司法负担。

4.快捷高效原则:民事诉讼应当及时审理,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5.法律适用原则:民事诉讼应当依法进行,法律是裁判的唯一依据。

三、民事诉讼的程序民事诉讼法规定了民事诉讼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筹备期:包括立案、受理、送达等环节,确保诉讼程序的正常开展。

2.审理期:包括开庭审理、质证、辩论等环节,确保当事人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3.判决期:包括作出判决、裁定、发出文书等环节,确保判决的及时执行。

4.执行期:包括执行申请、执行裁定、财产保全等环节,确保判决的有效履行。

四、民事诉讼的参与主体民事诉讼的参与主体包括原告、被告、第三人等,他们的权益应当得到平等保护。

1.原告:是提起诉讼的一方,有权请求法院保护其合法权益。

2.被告:是被诉讼的一方,有权进行抗辩,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证据。

3.第三人:是与诉讼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可以申请参与诉讼并提出自己的主张。

五、民事诉讼的证据民事诉讼法对证据的收集、认定和运用做出了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证据的提供:当事人应当提供与案件有关的证据材料。

2.证据的举证责任:当事人应当自行承担举证责任,提供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

3.证据的鉴定:对需要专门知识进行鉴定的证据,可以由法院委托专家进行鉴定。

4.证据的保全:当事人可以申请证据保全,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5.证据的认定:法院应当根据证据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充分性进行认定。

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民事诉讼案⼀般是为解决公民⽣活中的相关问题,⽐如说有离婚案件,各种纠纷案件等等内容。

⼈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使诉讼权利,对当事⼈在适⽤法律上⼀律平等。

下⾯就由店铺⼩编为⼤家整理相关资料。

希望对⼤家有所帮助民事诉讼基本原则⼀、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当事⼈平等地享有和⾏使诉讼权利。

这⼀原则包括以下两个⽅⾯的内容:⼀⽅⾯,民事诉讼当事⼈平等地享有诉讼权利;另⼀⽅⾯,⼈民法院应当为当事⼈平等地⾏使法律规定的诉讼权利提供必要的保障和⽅便。

⼆、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所谓同等原则,是指⼀国公民、企业和组织在他国进⾏民事诉讼,同他国公民、法⼈和其他组织同等地享有该国法律所规定的诉讼权利,并同等地承担该国法律所规定的诉讼义务。

所谓对等原则,是指⼀国司法机关如果对他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他国司法机关可以对该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诉讼权利同样加以限制。

三、法院调解⾃愿和合法的原则我国民事诉讼法第9条规定:⼈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根据这⼀规定,⼈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要多做说服教育和疏导⼯作,促使双⽅达成协议,解决纠纷。

四、辩论对抗性原则民事诉讼的辩论对抗性原则,是指在⼈民法院主持下,当事⼈有权就案件事实和争议的问题,各⾃陈述其主张和根据,互相进⾏反驳和答辩。

这⼀原则包括以下内容:第⼀:辩论的主体只限于当事⼈及其诉讼代理⼈;第⼆:辩论的形式包括书⾯和⼝头两种;第三:辩论的内容,主要应当围绕案件如何进⾏处理的实质性问题、双⽅争议的焦点进⾏展开,但也包括案件涉及的诉讼程序问题。

五、处分原则民事诉讼法第13条规定的处分原则,是指民事诉讼当事⼈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

处分即⾃由⽀配,对于权利可⾏使,也可以放弃。

六、⽀持起诉原则⽀持起诉原则是指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对损害国家、集体或者个⼈民事权益的⾏为,可以⽀持受损害的单位或者个⼈向⼈民法院起诉。

论述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论述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论述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民事诉讼法是我国民事诉讼的基本规范,其中包括了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对于规范民事诉讼程序,保护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进行详细的解释。

第一,平等原则。

平等原则是民事诉讼法的重要基本原则,它要求法律在适用过程中不分贵贱贫富、人人平等。

在民事诉讼过程中,法院应该将当事人平等对待,不管当事人来自何种社会地位、阶层和财富状况,法院都应该做到公正平等地对待他们,保证任何人都不会受到任何歧视和不公正的待遇。

第二,公正原则。

公正原则是指在民事诉讼过程中,法院应该依法、公正地审理案件。

法官应该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职权,不受任何一方的影响和干扰。

同时,法院应该在诉讼过程中保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的权利得到保障。

法院应该对案件逐一审查,不偏不倚地做出裁决。

第三,合法原则。

合法原则是指在民事诉讼过程中,法院应该依据法律和法规的规定来审理案件,确保诉讼的合法性和程序的合法性。

法院应该依据法律规定来审理案件,不得任意发挥自己的主观意愿,或者随意解释法律规定,以确保处罚的合法性、程序合法性和结果的合法性。

第四,公开原则。

公开原则是指在民事诉讼过程中,法院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公开诉讼的过程和结果,确保公众对诉讼事项有充分的知情权、监督权和评论权。

公开原则有助于增强民众对司法的信任感,提高司法公正性和透明度。

第五,速度原则。

速度原则是指在民事诉讼过程中,法院应该依法及时处理案件,保证司法公正和效率。

法院应该妥善安排审判工作,尽可能缩短诉讼期限,避免拖延案件的时间,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保障。

综上所述,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原则、公正原则、合法原则、公开原则和速度原则。

这些原则的贯彻实施,有助于维护法律的权威性、提高司法公正性、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最终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关于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有哪些?

关于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有哪些?

关于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有哪些?一、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1、双方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完全平等。

2、双方当事人有平等地行使诉讼权利的手段,同时,人民法院平等地保障双方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

3、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二、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三、法院调解自愿和合法的原则四、辩论原则五、处分原则六、检察监督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频率很高的法律之一,法院在审理民事纠纷的案件时就要运用民事诉讼法。

民事纠纷又分为很多种,常见的民事纠纷如劳动纠纷、医疗纠纷、遗嘱继承纠纷、买卖合同纠纷等等。

在面对如此多不同类型的纠纷案件时,法官的判决要以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为基础方针,才能进行进一步的审理。

那么,关于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有哪些?下面,小编来为您解答。

一、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1、双方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完全平等。

(1)诉讼地位平等,也就是诉讼权利和义务平等。

诉讼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虽有原告、被告、第三人等不同的诉讼称谓,但在有关诉讼过程中的诉讼地位是平等的,不分优劣和高低。

民事诉讼当事人双方,在民事诉讼中平等地享有诉讼权利,平等地承担诉讼义务。

(2)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平等,在民事诉讼中表现为两种情况:①是双方当事人享有相同的诉讼权利,如双方当事人都有委托代理、申请回避、提供证据、请求调解、进行辩论、提起上诉、申请执行等权利;②是双方当事人享有对等的诉讼权利,如原告有提起诉讼的权利,被告有提出反驳和反诉的权利。

2、双方当事人有平等地行使诉讼权利的手段,同时,人民法院平等地保障双方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

(1)行使诉讼权利的手段,是实现诉讼权利的具体形式,没有同等地行使诉讼权利的手段,平等的诉讼权利也只是纸上谈兵,得不到一实现。

行使诉讼权利的具体形式,有口头的或书面的。

例如,实现申请回避的权利,就要提出口头的或书面的申请,说明理由;为行使辩论权,就要在法庭上有充分的发言机会,等等。

(2)如果在民事诉讼中,只一方当事人享有行使诉讼权利的手段,就无法保证双方当事人平等地行使诉讼权利。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民事诉讼法作为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基本法律,确立了一系列的基本原则,旨在保障公正、公平的司法程序,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围绕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展开阐述。

一、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是民事诉讼法的首要原则,它体现了公正与公平的价值追求。

根据平等原则,所有的诉讼参与人在诉讼过程中应当处于同等的地位,受到同等的待遇,没有任何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

这一原则确保了司法公正,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公开原则公开原则要求法院的审判活动必须公开进行,确保了司法活动的透明度和公众监督的权利。

政府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都有权监督法院的审判活动,以保证司法公正、权威和廉洁。

公开原则还有助于提高公众对司法制度的信任感,维护社会稳定。

三、合法权益保护原则合法权益保护原则是民事诉讼法的核心原则之一,它要求法院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应当保证当事人享有合法的权利,依法维护和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尽量减少当事人的损失。

四、争议解决原则争议解决原则要求法院对合法的争议提供解决方法,保障当事人获得公正、合理的解决结果。

司法机关应当积极引导当事人采取和解、调解等解决纠纷的方式,并在必要时进行审判裁决,保障争议的及时解决和终局性。

五、合理程序原则合理程序原则是民事诉讼法的重要原则之一,它强调诉讼过程中的程序要合法、合理、公正、有效。

合理程序原则要求法院在诉讼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权利,确保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发表意见、申辩和辩护的权利。

六、自愿原则自愿原则要求当事人的诉讼行为必须是自主自愿的,不受任何强制或威胁的影响。

根据自愿原则,当事人有权选择是否提起诉讼,以及在诉讼过程中是否进行和解等行为。

同时,法院要保证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的自由行使权利,不得进行任何不合理的干涉。

七、公证原则公证原则要求民事诉讼的事实和证据必须真实、准确地反映真相,为公证机关出具的公证书提供法律保护。

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必须是合法的,符合法律的规定,并经过法庭认可后方可使用。

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1、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是指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平等地享有和行使诉讼权利以及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应当保障当事人平等地享有和行使诉讼权利。

2、同等与对等原则。

同等原则,是指一国公民、组织在他国进行民事诉讼时,与他国公民、组织享有同等的诉讼权利和承担同等的诉讼义务。

对等原则,是指一国法院在民事诉讼中对他国公民、组织的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他国法院对该国公民、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同样限制的原则。

3、法院调解原则,《民事诉讼法》第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4、辩论原则,是指民事诉讼的当事人有权就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在法院的主持下进行辩论,说明和论证自己主张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反驳对方当事人的意见和主张。

5、处分原则,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处置自己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诉讼权利。

6、检察监督原则,是指检察机关有权对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实施法律监督。

7、支持起诉原则,是指支持受害人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扩展资料民事诉讼的特性:1、公权性与调解、仲裁这些诉讼外的解决民事纠纷的方式相比,民事诉讼有如下特征:民事诉讼是以司法方式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纠纷,是由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解决民事争议。

它既不同于群众自治组织性质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以调解方式解决纠纷,也不同于由民间性质的仲裁委员会以仲裁方式解决纠纷。

2、强制性强制性是公权力的重要属性。

民事诉讼的强制性既表现在案件的受理上,又反映在裁判的执行上。

调解、仲裁均建立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只要有一方不愿意选择上述方式解决争议,调解、仲裁就无从进行,民事诉讼则不同,只要原告起诉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条件。

无论被告是否愿意,诉讼均会发生。

诉讼外调解协议的履行依赖于当事人的自觉,不具有强制力,法院裁判则不同,当事人不自动履行生效裁判所确定的义务,法院可以依法强制执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律面前人人平等 只是适用法律上的平等,而非立法上的平等 对全体公民统一适用; 公民依法享有同样的权利并承担同样的义务,任何人都没有特权 法律保护任何合法权益,制裁违法行为
5.2.5 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都有使用自己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和自 由
5.2.3 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的原则(续1)
1、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前提 事实: 与案件有关的客观存在的事实 准确的、证据确凿的事实 全面的事实
5.2.3 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的原则(续2)
2、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法律为准绳——必然要求 法律: 新法优于旧法 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法律有效原则 有法依法,无法依政策、法理的原则
第5章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授课教师:段秀燕
简介
一、概述 二、共有原则 三、特有原则
5.1 概述
5.1.1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是指能够指导民事诉讼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则,它对民事诉 讼的全过程或某个诉讼阶段起指导作用
5.1.1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概念(续1)
涵义: 集中体现民事诉讼法的精神实质,是制订民事诉讼法法律条文的基础 指导整个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保证民事诉讼法任务的实现
5.3.1 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续)
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与当事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的区 别:
当事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依据的是宪法的规定,是指法院 对案件的当事人应当平等的适用法律,既包括实体法又包括程序 法;
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依据的是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仅仅指程序 法上的诉讼权利
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人民法院应当用当地 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审理和发布法律文书
人民法院应当对不通晓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提 供翻译
5.2.6 检察监督的原则
人民法院有权队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 内容: 1)公诉——监督审判人员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等违法行为。 2)抗诉——对人民法院作出生效判决、裁定是否正确合法进行监督 3)对涉及国家及人民重大利益的案件有权代表国家提起民事诉讼 4)参加并监督民事诉讼
(五)处分原则
则 (六)支持起诉原则
(七)人民调解原则
5.3.1 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一)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平等的享有和行使诉讼权利。 双方当事人平等的行使诉讼权利,平等不是相等; 人民法院应平等地保障和便利双方当事人平等的行使法律规定的诉讼权利; 该原则适用于除特别程序外的所有诉讼程序。 该原则适用于所有在中国法院进行民事诉讼的多是人。
人民法院审判民事案件必须独立进行,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 体和个人的干涉
法院作为一个整体,对外是独立的(上下级法院之间各自的审 判工作不相互干涉),但不是指审判委员会、合议庭的独 立
法院审判民事案件必须依法进行,不能独立于国家法律之外
5.2.3 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仲裁应当根据事实,符合法律规定,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 涵义: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法律为准绳
民事审判权由法院行使的原则
独立审判的原则

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原则
检察监督的原则
5.1.3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分类(续2)
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诉讼权利义务同等或对等原则

法院调解原则

辩论原则
处分原则

支持起诉原则
人民调解原则
5.2 共有原则
5.1.1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概念(续2)
特点: 基础性:原则是诉讼制度的基础,制度是原则的具体体现,其内容不
能与原则相抵触 导向性:民事诉讼法的原则对民事诉讼的全过程或某个诉讼阶段起指
导作用 抽象性: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不具有操作性
5.1.2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意义
有助于深入系统的学习和掌握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理论 有助于深刻领会民事诉讼法中各项程序制度的精神实质,正确适用法律
5.3.2 诉讼权利义务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
诉讼权利义务同等原则:是指一国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他国进行 民事诉讼,在该国法律所规定的范围内,同他国公民、法人或组织 同等的享有诉讼权利并承担诉讼义务。
诉讼权利义务对等原则:一国司法机关如果对他国公民、法人或组织 的诉讼权利加以限制,他国司法机关可以对该国公民、法人或组织 的诉讼权利加以同样的限制。
5.2.1 民事审判权由法院行使的原则
民事案件的审判权只能由人民法院行使 涵义: 排斥外国的审判机关和个人 排斥我国的其它机关和个人 人民法院的审判权必须遵守我国法律的规定 不排斥法院内部的分工以及其他组织依照法律规定解决民事纠纷
5.2.2 独立审判的原则
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其他组织和个人的干涉
5.2.7 目前本原则存在的问题
1)只监督审判人员的违法行为,不过问审判工作本身是否正确, 很大意义上排除了对民事审判监督的必要性;
2)人民检察院不参与民事诉讼,给履行监督职能带来了很大的不 便;
3)只监督生效的裁判,只能是事后监督。
5.3 特有原则
(一)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特 (二)诉讼权利义务同等或对等原则 有 (三)法院调解原则 原 (四)辩论原则
(一)民事审判权由法院行使的原则

(二)独立审判的原则

(三)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四)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五)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原则

(六)检察监督的原则
5.2 共有原则(续)
民事诉讼法规定共有原则的意义 规定的角度和出发点有别与其它法律,民事诉讼法更强调原则在民
事诉讼活动中的运用 使共有原则具体化,以适应民事诉讼的需要 保证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 便于民事诉讼法的实施
的具体规定 有助于适应民事诉讼法中的各种复杂情况,正确灵活的处理法律尚未做
出明确规定的新情况、新问题。
5.1.3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分类
共有原则( 6个):是指依据宪法,参照人民法院组织法的有关规 定确立的原则
特有原则(7个):是指民事诉讼法特有的,区别于其它法律的基 本规则
5.1.3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分类(续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