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修辞手法答题技巧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答题技巧

中考修辞手法答题技巧一、学习修辞方法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把有“像”“好像”的句子都看成比喻句。

在多数情况下,“像”“好像”“仿佛”表示比喻,但是要注意以下情况不是比喻:①表示推测、揣度的。

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②表示例举。

如:攀枝花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去处,像二滩水库、米易溶洞。

③表示想象。

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

2.怎样区分设问和反问设问和反问都是有疑而问,但是设问是自问自答,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则是问而不答,以加强语气。

如: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

(设问) 难道你就觉得只是树?(反问) 3.借喻和借代的不同①借喻是比喻的一种,侧重于“喻”的喻体和本体相似的关系,借代的借体和本体是相关的关系。

借体与本体之间没有相似点。

②借喻可以换成明喻,借代不能。

4.怎样区别排比和反复排比句至少是三个句子,反复句是两个以上的句子。

排比句的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有共同的词语。

反复句是两种以上相同的语句重复,为了突出强调。

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排比)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

(反复)二、常见的修辞手法具体答题思路1、比喻答题思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表达了(谁,什么样的)(哪些)感情。

例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朱自清《春》)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优美姿态(1分),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1分)。

2、拟人答题思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人格化,生动地描绘了……特点或情态,表达了(谁,什么样的)(哪些)感情。

课内例一: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朱自清《春》)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使小草人格化,生动地描绘了春天到来时小草生长的可爱姿态(1分),表达了作者对小草的喜爱之情(1分)。

专题10 “修辞手法”答题模式-2021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模式指导

专题10  “修辞手法”答题模式-2021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模式指导

“修辞手法”答题模式《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还有借代、引用、反语等。

基本思路:修辞+修辞效果+句意内容+情感作用一:比喻例句“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白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请赏析此句的精彩之处。

(福州中考题)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出紫藤萝花开时的状态,表现了它的生机勃勃和美好可爱,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总结答题思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的情景(特点),抒发(烘托)了人物……的心情(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做铺垫)。

二:拟人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赶趟儿”赋予了树们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百花竞相开放,争妍斗艳、一派繁花似锦的景象,富有情趣。

也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春色的热爱。

总结答题思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拟人化,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的情景(或特点),抒发了……的情感。

三、夸张如《皇帝的新装》中描写皇帝喜欢新衣时写道“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皇帝的穷奢极欲。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明了庐山瀑布向下奔腾的磅礴气势。

)总结答题思路: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使人印象更深刻,启发读者联想。

四.排比例句1: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起来了。

赏析:这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琅琅上口,三个“起来了”读来富有一种连贯的气势,写出了万物复苏、春回大地的特点,更能表达作者对春天强烈的热爱之情。

总结答题思路:这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琅琅上口,读来富有气势(极富感染力),突出了……,更能表达作者对……的强烈的……情感。

五:反复例句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赏析句子的答题技巧

赏析句子的答题技巧

赏析句子的答题技巧1、第一种答题步骤是:修辞手法+句子内容+(作者情感)。

中考常考的修辞是比喻、拟人和排比这三种,但是对偶、反问、反复、对比、夸张等偶尔也会考查到。

正常情况下,修辞至少有一种,作者的情感有的句子包含有,有的没有,这都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判别。

这类答题步骤主要适用于写景物的记叙文。

例如:赏析“江南杉瘦削的外形,看似柔弱,实则坚挺,高高大大,孔武有力。

”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答案:运用对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江南杉看似柔弱,实则坚挺的特点,表达作者对江南杉顽强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2、第二种答题步骤是:刻画人物的方法+句子内容+(作者情感)。

刻画人物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

除以上五种之外,还有蕴含其中的细节描写。

这类答题步骤主要适用于写人的记叙文。

例如:赏析“母亲再忙再累,每天早晚都会在栀子树旁左看右瞧,把过厚的叶子剪掉,睁着花蕾细看,似乎在琢磨着每个花蕾绽放的时间,等待栀子花开。

”这句话的语言特色。

答案:动作描写,运用“看”、“瞧”、“盯”等一系列的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母亲专注、仔细的情形,表达了母亲期盼栀子花开的急切心情。

3、第三种答题答题步骤是:动词+句子内容+(作者情感)。

这种情况是句子既没有修辞手法,又没有刻画人物的方法,或者是文章指定要分析加点的词语。

例如:说说下列粗体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

奶奶把五花肉煨好,把江米泡好,把粽叶一叶叶挑好,用剪刀沿尖剪齐,也泡在清水里,红的红,白的白,绿的绿,还没包,光看颜色就那样好看。

答案:“煨”、“泡”、“挑”、“剪”等动词表现了奶奶打理包粽子材料时的细致而有条理;“红的红,白的白,绿的绿”三个描写颜色的词语,不仅给人视觉的美感,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美。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三)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三)

例16、雷锋啊,你虽然生活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但人们从你 身上,也从千千万万革命战士的身上,看见了未来的人类,共 产主义的人类。(呼人) 答:运用呼告,赞扬了雷锋精神及其深远的影响力。增加抒情 效果,加强感染力。
例1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 是无晴却有晴(情)。刘禹锡《竹枝词》(谐音双关) 答:含有双关之语,晴与情谐音,巧妙地把天气的晴好与人的 爱情联系起来。表现出初恋少女忐忑不安的微妙感情。语言含 蓄、给人以深刻印象。
初中语文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三)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表现)了+对象+特性+(情感)。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内容/情感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内容/情感;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结合上下文内容和情感) 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结合上下文……) 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结合上下文……) 7、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 8、引用: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语言精炼, 典雅。
(通感:化抽象为形象,易于理解;引起联想;行文活泼。) 答:这里运用了通感。即人的感觉相通,如花香是嗅觉感受,作者把它说成“浅紫色 的”,这是视觉感受,“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是幻觉感受。运用通感使语言更 加清新、活泼、灵动,写出了紫藤萝香气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紫藤萝的喜爱和愉悦 之情。
例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答: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在形式上,诗句工整、优美、富 于韵律感。更加凝练地表达了山西村山环水绕、花红柳绿美景, 并蕴含人生哲理。

初中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Word版)

初中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Word版)

初中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中华经典诗词是个广袤、深邃、绚丽多彩的世界。

这里有“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闲淡宁静,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恢弘壮阔。

她如甘霖滋润着干涸的心田,如花朵点zhuì了寂莫的生活。

走进这个世界,能提高我们的情操,诗化我们的生活。

(1)给文中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文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zhuì________________点________干涸深邃(2)文中有一个含有错别字的词是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

(3)文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

(4)画线句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答案】(1)缀;hé;suì(2)寂莫;寂寞(3)引用,比喻(4)走进这个世界,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诗化我们的生活。

【解析】【分析】(1)和(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邃”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

字形题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寞”是上下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引用;“她如甘霖滋润着干涸的心田”是比喻。

(4)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改为“能陶冶我们的情操”。

故答案为:(1)缀;hé;suì(2)寂莫;寂寞(3)引用,比喻(4)走进这个世界,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诗化我们的生活。

【点评】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等。

它们的作用分别是: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初中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

初中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

初中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每一suì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桨?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划线字注音。

su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花沉淀忍俊不禁(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

(3)“忍俊不禁”的意思是________。

(4)文中划线句使用的修辞手法:________。

【答案】(1)穗;diàn;jīn(2)仙露琼桨;仙露琼浆(3)忍不住笑(4)比喻【解析】【分析】这是一道语文综合题。

第(1)小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

特别是同音字、形似字、易错汉字、多音字更应引起注意。

第(2)小题考查学生对错别字的辨析,其中“桨”应写作“浆”。

第(3)小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忍俊不禁”的意思是忍不住笑。

第(4)小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

划线句子把“花”比作“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题目。

有一次,俞敏洪回答大学生如何实现人生价值时,他说:“很多人一辈子有两个追求,一个是有钱,一个是值钱。

……有钱不一定值钱,值钱的人早晚有钱。

”他又说:“同学们不要把自己变成‘储钱罐’,因为没有人能够靠储钱变富;但一定要把自己变成‘印钞机’,需要钱的时候可以随时靠能力去取。

但要想使自己值钱,只有不断吃苦、不断努力、不断奋斗才有可能。

你越值钱,你的价值就会越大,你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多。

”刚说完,台下掌声雷动。

(1)请解释俞敏洪先生讲话中“储钱罐”和“印钞机”的含义。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的作用(含答案)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的作用(含答案)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的作用(含答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的作用讲解一、专题详解在回答与修辞手法相关的问题时,我们需要熟记各种常用修辞手法的作用,并结合句子的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1.比喻比喻是用具体、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或描绘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事理。

比喻需要找到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才能构成有效的比喻。

答题格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将某个对象比作某个事物,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思考】1.下面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光比作银纱,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茅屋内清幽的氛围。

2)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这句话并非比喻,而是将同类事物进行比较。

3)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这句话运用了___,而非比喻。

2.下面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什么?1)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

——《笑》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月光下树叶上雨点的清新柔美,营造出空灵剔透的氛围,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2)严闭的心幕,慢慢地拉开了。

——《笑》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封闭的记忆渐渐开启的过程。

2.拟人拟人是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品具有人格化的效果,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答题格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某个对象拟人化,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其特性,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3)她的身体便囚禁在重叠的浓翠中间。

——《溪水》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溪水拟人化,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溪水流入深林,被绿色植物所环绕的情景。

3.夸张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

答题格式】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突出了某个对象的特性。

树枝上的鸟儿比真实的花朵还要美丽。

你有没有见过一朵花从春天一直开到冬天?有没有见过树上的花朵在树枝之间飞舞?有没有见过会唱歌的花朵?这些都是鸟儿重新为冬天带来了生机。

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表现手法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表现手法答题技巧

【记叙文】表现手法1、修辞手法:①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刻画)了……,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②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谁、什么样的)(哪些)感情。

③夸张:突出了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使人印象深刻。

④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烈,强调了……内容,突出了……感情。

⑤设问:引起读者对……的关注,给人以启迪,突出了……(中心思想)⑥反问:加强了语气,写出(突出、强调)了……(观点、态度、情感)。

2、描写方法:答题模式——运用了(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景物)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形,表现了……的心理(心情、情感),刻画了……的人物形象(或推动了事件的发展),表达了对……的……情感。

3、环境描写:(1)自然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

①对内容:交代时令(季节)、地点。

②对结构:为下文情节做铺垫。

③对人物:烘托人物心情。

④对情节:推动情节发展;宣染某种气氛。

⑤对主题:表现、突出主题。

(2)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社会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历史背景、社会情态、阶级关系等因素的组合,主要作用是交代历史背景,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

①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社会现实。

(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

③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4、表现手法:(1)看上下文的联系,看主旨的表现判断方法:①对比:以次要的人或事物对比主要的人或事物,形成强烈的反差。

②以小见大:是否由小事情反映大主题,是否以局部、个案反映整体、共性。

③先抑后扬、先扬后抑:在上文和下文是否存在褒贬不一、态度的明显差异。

④托物言志:在咏物散文中,借事物表达个人志向、意趣、情操。

(2)从结构安排角度入手看开头结尾,看段落间的关系。

①做铺垫:使用较多的笔墨,对起陪衬作用的人物或者次要事件大肆渲染。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相关知识积累一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拟人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便于抒情;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利于表达作者情感;夸张:使表达的情感更为强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引发人们的想象;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内容上表意凝练,概括力强,抒情酣畅;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叙事透辟,条理清晰,长于抒情;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增强表达效果,突出主旨;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释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设问:自问自答,突出文章内容;吸引读者,引发读者思考;反问:增强语气,强化情感;引用:增强文章历史文化底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和说服力;双关:使语言幽默;适应语境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增强文章表现力;反语:正话反说,显得幽默讽刺;二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象征:引申事理,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使文章曲折含蓄;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引发好奇,使文章曲折有波澜;感情铺垫,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情感;托物言志:在对事物的描绘过程中寄托作者的个人情感和理念;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虚实结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刻画人物性格更鲜明,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的揭示主旨;动静结合:以静衬动或以动衬静,起烘托作用;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具震撼力;渲染烘托: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联想想象:丰富文章内容;使形象更为生动形象;增添文章艺术表现力;反语反讽: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情感或讽刺语气;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三叙述方式: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的进行叙述;倒叙:突出事件的结局,制造悬念;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丰富;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四叙述人称:第一人称:给读者以真实感,使文章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的表达思想情感,增强文章真实性;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和对话,拉近与读者或对话者的感情距离;用于外物,有拟人化的效果;第三人称:比较直接的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有利于客观叙述;五抒情方式/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事抒情、托物言志;六表达方式:叙述顺叙、倒叙、插叙描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等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说明: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举列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议论:议论文的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论证方法有举例/事实论证;道理/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七描写:①人物描写:正面描写: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动作描写生动想形象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语言描写言为心声;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神态描写;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的一个小细节,尤其是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准确传神,形象鲜明;侧面描写:不直接写人、物本身,而是通过他人对主体的感受与评价从侧面来突出主体的特征;Eg三月不知肉味,绕梁三日;②环境描写自然景物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作用:①照应前后文、标题;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感;③衬托正衬、反衬主体;④表现、突出主题;⑤展示人物活动背景或社会背景;⑥对下文的议论、描写、抒情做铺垫;⑦预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注:景物描写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点面结合;虚实结合;正侧面描写相结合;高低远近声色结合;视觉嗅觉听觉多角度写景;对比;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③场景描写:摄取一个有意义的生活场景或自然景观,采用各种修辞手法,把所看到、听到、想到的写下来,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④白描:用最简练、最节省的文字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或描绘一幅画面;用字简练,不加渲染和烘托,简洁传神;八鉴赏语言的具体鉴赏角度遣词造句:包括用词、句式,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短句等修辞: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语言的特色与风格:如平时自然、华美绚丽等语体: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口语情感:善于体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露出来的情感,或含蓄、或直露、或奔放、或细腻等九语言的特色与风格:平实自然:语言朴素,不事夸张,但于平淡之中蕴涵深意:亲切自然;华美绚丽使用较多整句句式,修饰性辞藻丰富:文采飞扬,具有感染力;口语化/地方方言特色较多使用生动活泼的口头用语:生动活泼、亲切自然;生动形象运用较多修辞手法:语言富有感染力,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幽默讽刺:幽默:语言风趣、诙谐;讽刺:嘲讽、揭露的语言,较多使用反语:一针见血,入木三分,语言富有感染力,强化讽刺效果;含蓄深沉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而是通过它物或对比委婉表达内心情感:容易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准确简练意思表达明确,用语简单:短促有力,语言富于感染力;典雅优美较多引用古典诗文:语言具有古典的美感,丰富文章文化内涵;旁征博引材料丰富,论据详实,有掉书袋的嫌疑:有说服力;十句式鉴赏:按句式整齐与否分:整句排比句、对偶句、对仗句:形式整齐,音节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散句:使语句灵活自然,富于变化;按句子长短分:长句:使表达严密精确、细致,条理贯通,气势畅达;短句:节奏短促,干脆利落,生动明快,活泼有力;十一取材选材构思的特点:详略得当:最能体现主题的内容细致描述,与主题联系不是十分紧密的粗略描述;以小见大:从生活中的细小事物或场景入手,表现重大的主题;点面结合:既有整个横切面,又有具体详细的事例个案点;典型/新颖:典型:创造典型人物,描写典型场景;新颖:推陈出新;旁征博引:材料丰富,论据详实,有掉书袋的嫌疑;虚实结合以虚写实:眼前之景与事为实,联想与想象的景与事为虚,尤其是回忆、梦境等,作者常通过以虚写实的方式来形成一种虚实的对比与映衬;十三标题的作用内容、结构、形式标题的内容作用:点明中心事件、主体情感、主旨;点明话题、事件、背景标题的结构作用:行文线索蓄势、抒情的线索,贯穿全文标题的形式:从修辞、句式、用词等方面分析,作用有形象、突出、醒目、新颖、设置悬念等十四文章的线索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以人人物的活动为线索以物事物的得失为线索以事事件的前因后果为线索以理所要阐述的道理为线索以情感情感的变化为线索以空间位置的变化为线索;线索的作用:贯穿/组织全文十五文中关键句段的赏析1、起始句/段位于文章开头或段落首句对下文或全文的作用:①交代时间、地点、背景或渲染氛围,奠定全文感情基调②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先言他人、他物、他事,以此引出所写之主体人、物、事③描述某场景、现象,为后文的议论、抒情做依托,相互照应;④与下文作对比、反衬,使后文内容更突出;⑤引发读者好奇心,吸引读者兴趣,激发读者阅读下文的欲望;设置悬念,引发思考;⑥开篇点题,照应题目;⑦总领全文;2、过渡句/段在文章中间或段落中间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起下文内容上:点明中心主旨3、结尾句/段在文章或段落结尾的作用结构上:总结全文;呼应开头标题,前后呼应内容上:篇末点题,点明题旨;深化中心主题如果结尾句委婉含蓄,则其作用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省;暗示主题;强化坐作者感十六引用的作用证明观点,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充实论据,丰富内容,深化文章主题增强文章文化底蕴,增强感染力点明题意,文题对应现代文阅读命题往往在四个方面设置题目:一是理解文章的主旨;二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三是鉴赏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四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1、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关键:联系原文答题技巧:①联系上下文,弄清楚词语在原文中指代的内容②注意修辞手法,如果词语用了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答题关键是把词语由喻体、拟体还原为本体;③联系语境,对有感情色彩的词语的答题关键是进行直接正面的描述;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关键:理解句子中关键词的含义答题技巧:①整体把握句意,抓住句子主干的同时留心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②注意句子在文中的地位;③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指出文中的某个句子,然后问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根据是什么关键:联系上下文,原文中找答案答题技巧:①作答时先分析句子的性质是观点句还是结论句观点句,理由在后;结论句,理由在前②确定句子所涉及的范围,筛选信息,切不可照抄原文;4、文中为什么要写某事物或从某件事物写起/文中某一句话或某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好处/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答题模式:相关术语+文章的具体内容+作者情感或文章主旨5、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不能;因为①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②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③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不能互换;6、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作用是什么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写出了对象的什么特性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排比:增强气势和语气,强调了+对象+特性对比:强调了……突出了……设问:引起了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与思考反问/反复:加强语气,强调了……7、文段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作者是如何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赏析某段文字的艺术手法或表达效果;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尽量要全面,有条理,要拓展+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效果作用往往要与感情主旨联系起来8、赏析文章的标题/如何理解文章的标题/为什么要以“…….”为标题/以“…..”为标题有什么作用分析角度:内容、结构、形式9、文章用了第几人称,使用这种人称的好处是什么答题技巧:使用人称的作用+结合文章内容10、线索的赏析/文章以…….为线索答题模式:文章以……为线索,开头写…..中间写….结尾写……答题技巧:从上下文中筛选信息,归纳概括;所写内容有几个方面就从几个方面概括;如果内容集中写一个方面,无法从内容上分为几个方面时,应考虑从手法虚实、正反、点面方面分点概括;11、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文中写某句话或某事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意思答题技巧:联系上下文,抓住文章的关键句,结合主旨,分析作者情感12、人物鉴赏/请简要分析文中主人公的形象答题技巧:按总分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定量分析;或先从几方面定量分析,再用一句话做定性式总括;13、鉴赏语言/赏析文章语言答题技巧:从遣词造句、修辞、语言风格、语体、情感的角度去鉴赏答题模式:语言特点/手法+该特点或手法的常规效果+对象+抒发情感/观点/内容14、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简要分析答题模式:文章是以……为结构方式,第一层写了……第二层写了……15、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描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的描写了……副词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的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限制、时间、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三、组织答案组织答案时应注意:关键词、句;联系原文1、善于利用文中的重要词语、语句;看课文时要注意划出文中的关键词、句;2、紧扣题意,选恰当的句式、角度回答,如何问就如何答;3、不要一字不漏的照抄原文,也不能完全用自己的话去回答;答案所涉及的关键词句要在原文中找,再根据这些词句重组答案;4、答题时要时刻与作者情感或文章主旨相联系;5 、需要术语的要分清术语,不能混淆术语,也不能乱凑术语;6、答题时答题模式要灵活贯通,不能墨守成规;7、看分答题;。

2023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修辞手法答题方法

2023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修辞手法答题方法

2023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修辞手法答题方法1.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拟人: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比拟的种类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其中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中考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_语文阅读常见题型

中考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_语文阅读常见题型

中考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_语文阅读常见题型语文阅读常见题型1、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注:重点词语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词语,而是需要词语本身的含义,再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常见的答题方法就是:“××”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的重点句子的含义注:联系句子所出现的上下文加以理解,如果句子本身使用了某种修辞手法,就要指出此修辞手法的作用。

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xx事物的xx特点。

所起的作用有三点(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易懂,让人人加深体会。

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人便于接受。

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并给人鲜明的印象。

3、分析此句在文章中有何作用注:从内容、结构、表达效果和写作手法四方面。

内容: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结构:在开头一般是引出下文、为下文埋下铺垫或者伏笔;在文中间则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在文末多是总结全文。

表达效果:升华中心、渲染气氛。

写作手法:开篇点题、为后文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衬托、渲染。

4、如何说明词句不能替换或删除的理由注:这类型题的答案多否定的。

阐明理由的时候可以从以下方面去考虑:(1)从词义的轻重程度上去考虑。

(2)从用语的感情色彩方面去考虑,是褒义还是贬义?(3)从词的搭配上去辨析。

5、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注:这是相对比较开放,灵活的一个题型,要是在考试中遇到这样的题型,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修辞手法:比喻,排比,拟人及其所用修辞的作用蕴含哲理:形象而又含蓄,给人警示或者教育意义。

中考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考试题目类型一、教纲考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中要求:“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

”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在“考试内容”的“积累与应用”一项中明确指出:“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二、常见题型:1、客观题:对下列句子的运用修辞方法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B )A、晋祠,真不愧为这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阅读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阅读答题技巧

【各个专项答题技巧】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一、手法(-)修辞手法比喻:生动形象反复/比照:突出强调夸张:情感更加强烈(-)表现手法(诗歌特有)环境描写:渲染了……气氛,烘托了……情感;奠定了……感情基调衬托:正衬;反衬(以乐景衬哀情;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以虚写实)联想想象;双关;借代;对偶;由近及远;由上而下……(三)抒情方式宜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注释:景是什么?情是什么?物是什么?志是什么?请进一步说明。

二、内容送别诗思乡诗爱国诗边塞诗忧国忧民诗怀古诗山水田园诗其他三、结构首联(1-2句)1.交代了……(天气、气候、季节、时间、地点).总领全诗2.与标题、尾联相呼应.(环境描写)渲染了……气氛;烘托了……情感;奠定了……感情基调颔联/颈联1.交代了……. “xx”字词……2.修辞/表现手法.承上启下/过渡句/承接了前面的……,引出了下文的…… 尾联1.总结全诗.升华中心感情2.与标题和前诗相呼应.修辞/表现手法/抒情方式四、情感.送别诗:依依不舍的伤感;劝慰鼓励;离愁别怨1.思乡诗:思乡思人;思而不能归的无奈、惆怅.爱国诗:想要建功立业的决心;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苦闷2.边塞诗:对边塞恶劣环境的描写;对艰苦作战的士兵的同情;对腐败官员的批判;战士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对边塞奇异、瑰丽风光的喜爱与赞美.忧国忧民诗:对辛苦百姓的同情/怜惘;对百姓生活的关切3.怀古诗:怀古鉴今;怀古伤今;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山水田园诗:寄情山水的怡然自得;对•官场的厌恶,对大自然的喜爱4.其他:就题论题五、题型1.炼字类(词)本义;文义;修辞和感情;【不能换,假设换掉,那么……】2.画面描绘类抓意向(人/事/物/景);串成一句话;总说描绘了一幅……图3.句子/表现手法赏析类手法+内容+结+情4.名句赏析类该句的道理+具体生活实际+你要怎么做5.首联/颔联/颈联请慎重,可能要考虑结构层面的作用6.全诗?请慎重,可能每一句诗都要思考有无答分点记叙文/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一、标题考点(1)文章标题的作用一一A.点明文章中心……B.设置了悬念……C.以XX为线索,利于展开故事情节(标题如果是物)D.用XX象征……,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标题如果是物)(2)文章标题的含义一一A.深层含义(感情);B.浅层含义(顾名思义)二、词语考点联系全文,理解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专题07 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2024年中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解析版)

专题07 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2024年中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解析版)

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1)找修辞(注意找全,大多运用比喻和拟人)(2)找出表达效果: ....写出了..... (内容)(3)表现了/赞美了....1、比喻: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让读者产生联想;用来阐述道理,使深奥的道理浅显易懂,让人易于接受、理解;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把事物写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使人印象深刻。

2、拟人:使具体事物人格化,生动形象。

3、夸张:鲜明地表达作者对事物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语言生动性。

4、排比: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5、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6、反复: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

7、设问: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使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8、反问: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9、对比:使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更鲜明突出。

判断修辞(具体判断)+表达作用+表达效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A)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

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

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

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修辞手法及答题模板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修辞手法及答题模板

修辞手法及答题模板9年级上册考点:分析诗歌中的虚实结合手法及其作用教材原文这首诗歌采用了动静结合、虚实相映的手法,试举例分析。

常考题型①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②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③诗中××句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题方法虚实结合,“虚”指想象、联想之景,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实”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事、实境,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受得到。

诗歌运用叙事结合手法,能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激发读者的想象;形成强烈的对比,(强烈地)表达诗人……的感情;有时能形成渲染衬托的效果,更好地表达诗人的情感。

答题模板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使……形象更丰满;使……感情表达得更充沛,更淋漓尽致;激发读者的想象,丰富诗歌内容,扩大诗歌意境。

思路点拨首先概括实景、虚景;然后明确写作手法:虚实结合、虚实相生、以虚衬实;最后分析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静景如“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动景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这些是实景。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是虚景。

这样动静结合,虚实相映,描写出了北国壮丽的风光,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考点:现代诗歌诵读节奏教材原文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常考题型①用“/”划分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

②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或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方法诗歌节奏,指的是朗读时短暂的停顿,以便把诗人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

划分节奏的方法如下:①根据词或词组划分。

一般来说,一个单个的词或意思紧密的词组就是一个节奏。

如果拆开读听起来就会不连贯,缺乏诗的韵律。

②理解句意,根据意思划分。

一个意思相对的词或词组就是一个节奏。

③借助语法知识划分节奏。

主谓之间要停顿,如:江山/如此多娇;动宾(补)之间要停顿,如:数/风流人物;关联词前后一般要停顿,如:假如/我是一只鸟;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如:望/长城内外。

中考语文答题训练灵活运用修辞手法

中考语文答题训练灵活运用修辞手法

中考语文答题训练灵活运用修辞手法在中考语文答题中,灵活运用修辞手法是提高得分的关键。

修辞手法是语言表达中的一种技巧,通过巧妙运用,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从拟人、比喻和夸张三个方面,分别论述如何在中考答题中灵活运用修辞手法。

一、拟人拟人是一种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类特征的修辞手法。

通过拟人,可以使文学作品更具感染力,其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在中考语文答题中,适当运用拟人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例如,在叙述季节变迁的作文中,可以写道:“春天,带着微风和温暖,轻盈地走进大地的怀抱。

”这里用“春天”拟人化,使得季节更具形象感,给人以清新、美好的感觉。

二、比喻比喻是运用类似的事物进行类比,从而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的修辞手法。

在中考语文答题中,合理使用比喻不仅能够增强表达效果,还可以提高文章的得分。

比如,在描写自然景色的作文中,可以写道:“湖面像一面明镜,倒映着蓝天白云。

”这里将湖面比喻为明镜,增加了描写的生动性,使读者更好地感受到湖水的清澈和湖面反射的美景。

三、夸张夸张是一种过分夸大事物的修辞手法。

通过夸张,可以使文章形象生动,并加强对读者的感染力。

在中考语文答题中,适当运用夸张可以使文章显得更有张力和吸引力。

举个例子,如果是写一次旅行的作文,可以写道:“这是我一生中最美妙的旅行,整个世界仿佛都为我敞开了怀抱。

”这里夸张地表述了旅行的美妙和世界的宽广,让读者产生更强烈的共鸣和体验。

通过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在中考语文答题中,灵活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具张力和吸引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外,在实际考试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根据题材适度运用修辞手法,不能过多或过少;其次,在使用修辞手法时,要确保理解准确,不要出现理解错误或用词不当的情况;最后,需要保持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和整体的文章结构,不要局限于修辞手法的运用而忽略了文章的整体质量。

综上所述,中考语文答题训练中,灵活运用修辞手法是提高得分的关键。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题答题指导.doc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题答题指导.doc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题答题指导《语文课程标准》对修辞是这样要求的:了解并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

初中阶段常见修辞有八种: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

本考点,一般会在试卷的“积累与运用”和“阅读理解”中出现,主要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判断与辨析能力,学会用正确的修辞手法遣词造句,分析并理解在具体语言环境屮的表达作用。

如在积累与运用题屮,考查对修辞手法的判断或根据表达需耍运用修辞手法造句等;在诗词赏析题中,结合诗句内容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和运用效果;在文学作品阅读题中,结合文章内容考查修辞手法所表达的内容及作用等。

【考点归纳】考点一:修辞手法的判断与辨析(2013山东青岛卷)根据理解,回答问题。

这次來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

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 才不至于被冋忆侵蚀。

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來越坚强的。

这段文字出自《傅雷家书》,其中“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这两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解析】此题属于修辞手法的辨识题,相对而言较为容易,《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常握的常见修辞格有八种,一般来说,只要仔细辨别,是能准确地说出来的。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相近修辞手法的区别,如“反问”与“设问”,这两者都属于无疑而问,不同的是设问是自问自答,目的是引起别人注意,提醒人们思考,或为了突出某些内容,但有时也有问而不答, 但答案是明白的;而反问是问而不答,答案隐藏在问句屮,字面上肯定的反问句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字面上否定的反问句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其目的是为了加强语气。

部编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

部编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

部编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采撷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汪国真《让我怎样感谢你》)(1)依照前三句的句式,在横线上补写一句。

________(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1)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2)排比【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仿写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审视好被仿写句的特点,如句式,修辞运用,语意表达等方面,再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

解答此题,可通读上一诗节,找到表达句式上的特点。

答案: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2)此题考查的是对修辞的掌握。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文段采用了四个“让我怎样感谢你”的并列性语段,这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青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chuī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1)找出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字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

【答案】(1)青;清(2)比喻【解析】【分析】⑴根据平时积累答题,注意这个字是一个形声字。

⑵这句话把把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比作是踊跃的铁的兽脊,因此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⑴青;清。

⑵比喻。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字形的能力。

中考语文复习技巧如何巧妙运用修辞手法

中考语文复习技巧如何巧妙运用修辞手法

中考语文复习技巧如何巧妙运用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在中考语文考试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既可以增加文章的艺术感,也能够提升文章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因此,掌握并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成为了中考语文考试的一项重要技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在中考语文复习中的巧妙运用。

一、比喻的巧妙运用比喻是修辞手法中最为常见和重要的一种手法,它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类比,以表达出所描述事物的特性和感情色彩。

在中考语文考试中,可以巧妙地运用比喻来增加文章的形象生动度,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文章。

例如,当我们复习古诗文时,可以将古人的功绩比喻为璀璨夺目的明星,以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二、夸张手法的巧妙应用夸张手法是一种通过夸大事物的某种特征或程度,来达到表达强烈感情或给读者以强烈印象的修辞手法。

在中考语文复习中,可以善于运用夸张手法来强调某个知识点的重要性或某个问题的严重性。

例如,我们可以说“古文阅读就像一座高山,攀登起来困难重重,但一旦登顶,将会收获无尽的美景和智慧”。

三、反问的妙用反问是一种以疑问句的形式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修辞手法。

它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增强文本的说服力。

在中考语文复习中,可以灵活运用反问来引导读者的思考和加强讲述的效果。

例如,我们可以用反问的方式引出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学习氛围才能培养出优秀的语文学习者?”四、排比的巧妙组织排比是通过并列表达的方式,将相同或类似的句式进行排列组合,以增强修辞效果的手法。

在中考语文复习中,可以运用排比手法来概括总结知识点或归纳问题的解决方法。

例如,我们可以说“读书如饮水,冷暖自知;背诵如磨剑,永不生锈;练笔如行舟,终能破浪。

”五、比较的妙用比较是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以凸显事物的特征和优劣的修辞手法。

在中考语文复习中,可以运用比较来分析一件事物的好与坏、优与劣等,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说服力。

例如,在复习作文写作时,可以比较不同的观点和论证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选择合适的写作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修辞手法答题技巧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中考修辞手法答题技巧
一修辞类型
1比喻
1)定义: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2)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1)明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类似的关系,说甲(本体)像(喻词)乙(喻体)。

常用:像、好像、仿佛、好比、仿佛……似的等喻词来联系。

例如:湖面像是镜子。

(2)暗喻又称为“隐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

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

比如:下大雨了,他没带伞,结果成了落汤鸡。

(3)借喻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

如: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再也说不出话。

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

如: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②“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③“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还有千千万万个李公朴”。

二、学习修辞方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把有“像”“好像”的句子都看成比喻句。

在多数情况下,“像”“好像”“仿佛”表示比喻,但是要注意以下情况不是比喻:
①表示推测、揣度的。

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②表示例举。

如:攀枝花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去处,像二滩水库、米易溶洞。

③表示想象。

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

2.怎样区分设问和反问
设问和反问都是有疑而问,但是设问是自问自答,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则是问而不答,以加强语气。

如: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

(设问)
难道你就觉得只是树(反问)
3.借喻和借代的不同
①借喻是比喻的一种,侧重于“喻”的喻体和本体相似的关系,借代的借体和本体是相关的关系。

借体与本体之间没有相似点。

②借喻可以换成明喻,借代不能。

4.怎样区别排比和反复
排比句至少是三个句子,反复句是两个以上的句子。

排比句的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有共同的词语。

反复句是两种以上相同的语句重复,为了突出强调。

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排比)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

(反复)
三、常见的修辞手法具体答题思路
1、比喻
答题思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表达了(谁,什么样的)(哪些)感情。

例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朱自清《春》)
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优美姿态(1分),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1分)。

2、拟人
答题思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人格化,生动地描绘了……特点或情态,表达了(谁,什么样的)(哪些)感情。

课内例一: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朱自清《春》)
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使小草人格化,生动地描绘了春天到来时小草生长的可爱姿态(1分),表达了作者对小草的喜爱之情(1分)。

课内例二: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朱自清《春》)
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果树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果树之花争相斗艳的姿态,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的喜爱之情。

3、排比
答题思路:使文章的节奏感更强,气势更强烈,强调(什么)内容,或突出(什么)感情。

课内例一: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谁是最可爱的人》)
答: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文章的节奏感更强,气势更强烈,强调了志愿军战士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对志愿军战士的赞美之情。

4、夸张
答题思路:突出了(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使(什么形象)更加鲜明,使人印象深刻。

课内例一:
例句: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

(老舍《骆驼祥子》)
答: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天气的酷热,使北京的夏天给人的热的感觉更加鲜明,使人印象深刻。

5、反问: 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更有力地强调_____(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的意思),语气更强烈,发人深省,激发读者思考。

6、反复: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的表现了______(句子描绘的内容),强烈地表达了_______(句子表达的情感)。

7、设问: 运用设问,引出/强调_______(提问的内容)+引起读者思考和注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8、对偶:运用对偶,把的意思表达得更完整、透彻,增强语言的音乐美、节奏感和感染力。

9、借代:运用借代,突出人/事物的特点/特征,使意思表达更加典型/形象/生动。

10、引用:通过引用的(名言或警句或资料等),使表达的内容增强说服力。

11、反语:运用反语的形式,突出强调了
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