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无线温度监测系统

合集下载

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操控与监测系统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操控与监测系统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操控与监测系统设计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远程操控与监测系统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些系统可以有效地通过互联网连接设备与操作人员,实现远程控制和实时监测。

本文将详细探讨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操控与监测系统的设计原理、实现步骤以及应用案例。

一、设计原理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操控与监测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传感器、通信网络和远程控制平台。

1. 传感器传感器是物联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将环境中的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发送给远程控制平台。

传感器的种类与应用场景多种多样,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它们的功能是通过收集环境数据,并将数据传输给控制平台进行分析和处理。

2. 通信网络通信网络连接传感器和远程控制平台,确保数据的传输和实时控制的可靠性。

通信网络可以采用有线网络或者无线网络,如Wi-Fi、蓝牙、LoRa等。

选择合适的通信网络取决于应用场景的需求,比如覆盖范围、数据传输速率和能耗等。

3. 远程控制平台远程控制平台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它接收传感器发送的数据,并根据设定的规则和策略进行远程操控和监测。

通过远程控制平台,操作人员可以实时地获取传感器数据,远程操作设备并监测设备状态。

此外,远程控制平台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算法模型实现故障预测与维修,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效率。

二、实现步骤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操控与监测系统的实现步骤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需求和系统规模在开始设计之前,需要明确系统的需求和目标,包括操控和监测的对象、所需的传感器种类和数量、通信网络的要求等。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系统规模和可行性。

2. 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通信网络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通信网络。

传感器的选择要考虑物理量测量的精度、响应速度、可靠性和功耗等因素;通信网络的选择要考虑覆盖范围、传输速率和可靠性等。

3. 开发远程控制平台根据系统需求,开发远程控制平台。

平台的功能包括数据接收和处理、远程控制操作和设备状态监测。

基于WiFi的耳标式生猪体温监测系统设计

基于WiFi的耳标式生猪体温监测系统设计

0引言近年来,在大规模养殖过程中,随着养殖规模与生猪品种的增多,猪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多。

体温是判断生猪疾病的主要生理指标,一般猪感染传染病时,体温会发生明显变化。

体温是诊断生猪疾病重要依据之一,也是给病猪用药的重要依据。

观察生猪的体温变化,有助于对猪病做出判断[1]。

传统的生猪体温测量方式一般使用直肠测温法,此操作方法操作难度大,而且只能单次测量,不能做到对体温数据的实时监测,使得养殖人员无法第一时间对生猪的健康问题做出有效的措施与预防。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在大型养殖场实现智能体温监测是必然的趋势。

因此设计出能实时监测生猪体温的系统,能够尽快发现病畜的早期症状,在疾病大面积爆发之前,实现有效的隔离和控制疾病的传播[2]。

1系统设计思路物联网大致分为应用层、平台层、网络层和感知层四个层面。

平台层使用的是移动OneNET物联网平台;网络层和感知层使用ESP8266作为主控制器和无线通信模块,直连MF54负温度系数(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NTC)热敏电阻集成在猪耳标上;应用层使用基于OneNET云平台技术开发的手机应用。

系统总体设计框架如图1所示。

为避免测量过程中繁杂的布线问题,本设计采用基于WiFi的耳标式生猪体温监测系统设计许宏为,秦会斌,周继军(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新型电子器件与应用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00)摘要:传统生猪体温测量一般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生猪直肠温度来确定体温,该方式不能做到对生猪体温的实时监测。

系统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生猪体温监测系统。

采用ESP8266作为主控制器和无线通信模块,温度传感器使用MF54系列的NTC热敏电阻,软硬件上采用非平衡桥电路和平均值滤波法,使得测量数据的精度达到±0.1℃。

因生猪具有活动性,监测节点集成在猪耳标上,通过采集耳腔温度来实现体温的实时监测。

平台层使用移动OneNET物联网平台,开发了移动端应用作为监测系统的显示终端。

《2024年基于物联网的无线环境监测系统设计与软件的实现》范文

《2024年基于物联网的无线环境监测系统设计与软件的实现》范文

《基于物联网的无线环境监测系统设计与软件的实现》篇一一、引言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环境监测系统在环境保护、农业、城市管理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旨在设计并实现一个基于物联网的无线环境监测系统,该系统可实时监测和记录各种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并通过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为环境监测和管理提供支持。

二、系统设计1. 硬件设计硬件部分主要包括传感器节点、网关和服务器。

传感器节点负责采集环境参数,通过无线方式将数据传输至网关。

网关负责接收传感器节点的数据,并将其传输至服务器进行存储和分析。

服务器采用高性能计算机,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

传感器节点采用低功耗设计,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同时,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选用了高精度的传感器。

网关采用多通道设计,支持多种传感器的数据传输。

2. 软件设计软件部分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四个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负责从传感器节点获取环境参数数据;数据处理模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和计算;数据存储模块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至数据库;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模块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和可视化展示。

三、软件实现1. 数据采集模块实现数据采集模块通过与传感器节点进行通信,实时获取环境参数数据。

我们采用了无线通信技术,如ZigBee、WiFi等,以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同时,我们还设计了数据校验机制,以防止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错误和丢失。

2. 数据处理模块实现数据处理模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和计算。

清洗主要是去除异常数据和冗余数据;转换是将数据转换为统一的格式和单位;计算是根据需求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如计算温度和湿度的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

3. 数据存储模块实现数据存储模块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至数据库。

我们选择了关系型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储,如MySQL、Oracle等。

同时,为了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我们还设计了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

物联网中基于传感器网络的温度监测与控制系统设计

物联网中基于传感器网络的温度监测与控制系统设计

物联网中基于传感器网络的温度监测与控制系统设计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中的传感器网络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基于传感器网络的温度监测与控制系统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之一。

本文将从传感器网络和温度监测与控制系统设计两个方面进行详细讨论。

一、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原理1. 传感器网络概述:传感器网络由大量分布式的传感器节点组成,每个节点都具有通信和感知功能。

这些节点可以通过互联网或无线网络互相通信,实现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处理。

传感器网络能够自动感知环境中的各种物理量,如温度、湿度、压力等。

2. 温度传感器节点:温度传感器是物联网中常用的一种传感器。

它能够感知环境中的温度变化,并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到网络中。

温度传感器节点通常由温度传感器、微处理器、无线通信芯片等组成。

传感器通过测量温度的物理量来获取温度数据,然后将数据发送给节点的处理器进行处理。

3. 传感器网络通信: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通过无线通信技术进行数据传输。

常见的无线通信技术包括Wi-Fi、蓝牙、ZigBee等。

节点之间的通信可以采用单跳或多跳的方式,以实现数据的传输。

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通常采用无线感知与处理的方式,实现网络中节点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处理。

二、温度监测与控制系统设计1. 系统架构设计:温度监测与控制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传感器节点的部署、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等方面。

首先,根据监测需求和应用场景确定传感器节点的布置位置。

然后,在传感器节点之间建立无线通信网络,以实现数据的传输与处理。

最后,通过中央控制台对传感器网络进行管理和控制。

2. 数据采集与传输:温度传感器节点负责进行温度数据的采集和传输。

传感器节点根据设定的采样频率和阈值,定时采集温度数据。

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传输到中央控制台或云服务器上。

传输过程中需要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可以采用加密和冗余机制来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3. 数据处理与分析:中央控制台或云服务器负责对传感器节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基于物联网RFID技术的婴儿培养箱温湿度无线监控网络系统

基于物联网RFID技术的婴儿培养箱温湿度无线监控网络系统
c mp tr tr g n ay i o a —t .W h n t e e u p n b o ma o s u d oc d o e omso o u e ,s a e a d a l s f e l i o n s r me e h q i me t sa n r l o n ,v ie a t r r f i t n h f l r a am .T e a p c f n ft e a h e e n s i r v h d c e u i d w r f c e c d rd c h d h p h a o s o c i v me t mp o e te me i a s c r y a o k e in y a u e t e a — i h l t n i n e

18・ 9
《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02 21 年第 3 3卷第 3期
医疗器械
di1.9 9 ji n 17 o:0 36 /.s .6 4—14 .0 2 0 . 1 s 2 22 1 .30 7
基 于 物联 网 R I FD技 术 的 婴儿培 养 箱 温 湿 度 无 线监 控 网络 系统
性, 已经在 服 务领 域 、 物 销 售 、 勤 分配 以及 物 流 货 后 等领 域得 到 了快 速 的普 及 和 推 广 。R I FD技 术 应用 到婴 儿培 养 箱 温 湿 度 无 线 智 能 监 控 中 , 将 R 是 兀D
台, 对婴儿培养箱群进行实时和定位的温湿度记录 , 并 可实现 现场大 屏 显示 和 远 程 登 录访 问 , 对超 温 报 警 的处理 也 可实现 现场 报 警 、 程 报 警 。包 括 以下 远 内容 : ( )建立 了基 于 R I 1 FD的无 线测 量 网络 系统 ( )开发 R I 2 FD和温湿度传感器相结合 的终端 测量模块 , 分布在婴儿培养箱 内实时采集标签周围

基于NB-IoT的供热温度监测系统设计

基于NB-IoT的供热温度监测系统设计

2023年 / 第11期 物联网技术50 引 言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集中供热的规模更加庞大,是我国冬季主要的供暖形式之一。

由于供热系统具有大惯性和大滞后等特点[1],供热不均和水力失衡等问题时常出现[2]。

为解决此类问题,热力公司需要对室内供暖的实际温度进行获取,以此指导热网的自动化调度工作,调整供热策略,从而达到按需供热的重要目标[3]。

无线通信技术因具有成本低、灵活性高、适应性强和便于维护等优势,在各行业及温度监测领域得到广泛的应 用[4-5]。

文献[6]利用ZigBee 技术进行温度传感器组网,对室内多个点位的温度进行监测。

但ZigBee 技术仅适用于短距离、小范围内的设备组网,信号穿墙能力弱,不适用于长距离通信。

文献[7]采用近年来推出的远距离无线电(Long Range Radio, LoRa )技术设计了一种环境温湿度监测节点,可以实时监测车间内的温湿度变化,对异常情况进行报警提醒。

但LoRa 网络在实际使用时,除了在现场终端设备中安装LoRa 射频模块外,还需根据终端设备的数量,部署相应的汇聚网关,部署难度大,成本较高[8]。

文献[9]运用通用无线分组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GPRS )技术对集中供热用户住房内的温度进行监测。

但GPRS 设备工作电流较大,整体功耗高[10],不适合用于长期由电池供电的工作场景。

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 NB-IoT )作为近些年发展较快的物联网无线通信技术,使用授权频段,具有低功耗、低速率和强连接等特点,与非实时、低频次的定时上报数据类业务较契合[11-12]。

因此,本文设计一种基于NB-IoT 技术,采用UDP 的远程供热温度监测系统,温度终端可用电池供电,按照设置的时间周期定时采集环境和设备的有关信息,并上传至云服务器;热力公司可通过电脑端浏览器打开Web 页面查阅当前和历史数据,也可通过手机APP 查看当前供热情况。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温室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温室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温室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设计引言:随着智能科技的迅速发展,物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智慧温室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应用。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温室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一、需求分析1.温室环境监测:温度、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的监测;2.遥控控制温室环境: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参数的控制调节;3.远程监测和操控:用户通过手机或电脑可以随时随地掌控温室环境;4.数据记录和分析:对温室环境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以便农民调整种植计划。

二、系统设计1.硬件设计:(1)传感器:选择适当的传感器来监测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

确保传感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执行器:通过执行器控制温室内的加热器、通风设备和灯光,实现对温度、湿度和光照的调控。

(3)硬件平台:选择合适的物联网硬件平台,如Arduino、Raspberry Pi 等,用于搭建系统的硬件架构。

2.网络连接:(1)无线网络:采用Wi-Fi或移动网络实现温室与互联网的连接。

(2)数据传输:使用MQTT(Message Queuing Telemetry Transport)协议将温室环境数据传输到云端。

3.软件设计:(1)数据处理和存储:在云端服务器上设计数据库,用于存储温室环境数据。

借助云计算技术,实现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2)用户界面:通过手机APP或网页端提供用户界面,实现用户远程监测和控制温室环境的功能。

(3)决策支持系统:通过算法和统计分析,提供决策支持系统,为农民提供种植计划和环境调控建议。

三、系统工作原理整个系统工作原理如下:1.传感器实时监测温室内环境参数;2.传感器将监测到的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云端服务器;3.云端服务器处理数据并存储在数据库中;4.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或网页端访问云端服务器,实现远程监测和控制;5.用户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进行科学调控温室环境。

四、系统优势1.实时监测: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参数,农民可以迅速了解温室内的环境状况。

基于ZigBee技术的温度数据采集监测系统的设计

基于ZigBee技术的温度数据采集监测系统的设计

基于ZigBee技术的温度数据采集监测系统的设计一、概述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工业生产、环境监测、智能农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温度数据采集作为基础且关键的环境参数之一,对于保障生产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智能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ZigBee技术作为一种短距离、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技术,凭借其低成本、易部署、高可靠性等特点,已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主流技术之一。

本文旨在设计一种基于ZigBee技术的温度数据采集监测系统。

该系统利用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采集环境温度数据,通过数据传输和处理,实现对温度信息的实时监测和分析。

系统设计注重实用性和可靠性,力求在保证数据准确性的同时,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对ZigBee技术和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概述,分析其在温度数据采集监测系统中的应用优势详细阐述系统设计的整体架构,包括硬件选型、软件设计、网络通信协议等方面对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实现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如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及显示等通过实验验证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将为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温度数据采集监测领域的应用提供有益参考,对推动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1 研究背景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在环境监测、工业控制、智能农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作为WSN的关键技术之一,ZigBee技术因其低功耗、低成本、短距离、低速率、稳定性好等特点,成为实现WSN的重要手段。

温度数据采集监测系统作为WSN的一个重要应用,通过对环境温度的实时监测,为生产生活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对于保障生产安全、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温度数据采集监测系统多采用有线方式,存在布线复杂、扩展性差、维护困难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温度数据采集监测系统应运而生。

基于物联网的环境温湿度监测系统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环境温湿度监测系统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环境温湿度监测系统设计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物联网的环境温湿度监测系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该系统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实时采集环境中的温湿度数据,并通过云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为用户提供准确的环境监测结果。

本文将介绍基于物联网的环境温湿度监测系统的设计原理、架构以及关键技术。

首先,基于物联网的环境温湿度监测系统的设计原理是基于传感器节点和无线传输技术实现远程监测。

传感器节点通过安装在环境中的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环境温湿度数据,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数据传输给数据中心。

传感器节点具有低功耗、小尺寸和自组网能力等特点,可以部署在不同的环境中,从而实现对不同地点的环境温湿度的实时监测。

其次,基于物联网的环境温湿度监测系统的实现架构可以分为传感器节点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三层结构。

传感器节点层通过安装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环境数据,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数据传输给传输层。

传输层负责数据的接收和传输,将采集到的温湿度数据发送给应用层。

应用层负责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展示,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分析处理,并以图形化方式展示监测结果。

再次,基于物联网的环境温湿度监测系统设计中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和云计算技术。

传感器技术是该系统的基础,通过选择合适的温湿度传感器,并进行数据校准和滤波处理,可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无线通信技术通过采用低功耗的无线传输模块实现传感器数据的无线传输,如WiFi、ZigBee等。

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大量的环境温湿度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挖掘隐藏在数据中的有价值信息。

云计算技术提供了大规模数据存储和计算能力,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环境监测数据的集中存储和管理。

基于物联网的环境温湿度监测系统设计需要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可以采用数据加密和身份认证等技术手段保护数据的安全性。

此外,还需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即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传感器节点的可靠性。

《基于物联网的无线环境监测系统设计与软件的实现》范文

《基于物联网的无线环境监测系统设计与软件的实现》范文

《基于物联网的无线环境监测系统设计与软件的实现》篇一一、引言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环境监测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物联网的无线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与软件的实现。

首先,我们将概述物联网技术及其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背景和意义。

随后,我们将详细描述系统的设计原理和软件实现过程。

二、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背景物联网(IoT)技术是一种通过网络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信息交互的技术。

在环境监测领域,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远程、实时、自动化的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提高环境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无线环境监测系统是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的重要应用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市场需求。

三、系统设计1. 硬件设计无线环境监测系统的硬件设计主要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器、无线通信模块等。

传感器负责采集环境数据,如温度、湿度、气压、空气质量等;数据采集器负责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和存储;无线通信模块负责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物联网网络传输到服务器端。

2.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是无线环境监测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传输、数据分析与预警等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负责从传感器中获取环境数据;数据处理模块负责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清洗、格式化等处理;数据传输模块负责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物联网网络传输到服务器端;数据分析与预警模块负责对服务器端的数据进行分析,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发出预警。

四、软件实现1. 开发环境与工具软件实现需要使用到开发环境与工具,如操作系统、编程语言、数据库等。

常用的开发环境包括Windows、Linux等操作系统,以及Python、C++等编程语言。

此外,还需要使用到数据库技术对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

2. 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采集与处理是软件实现的关键步骤之一。

首先,需要配置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确保它们能够正常工作并采集到准确的环境数据。

然后,使用编程语言编写数据采集程序,从传感器中获取环境数据。

物联网温湿度无线监测系统研究

物联网温湿度无线监测系统研究

物联网温湿度无线监测系统研究作者:黄军友来源:《物联网技术》2013年第09期摘要:温湿度监测是工业和农业生产过程中重要的技术要求。

文中给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单片机和GSM模块远程温湿度测量系统的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DHT11温湿度传感器采集数据,然后用增强型单片机STC12C5A60S2处理后,再经由GSM模块远程传送给移动终端进行显示,从而克服了传输的区域性和局限性。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无线监测;温湿度采集;GSM中图分类号:TN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3)09-0010-040 引言温湿度监测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之一,远程测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温湿度是工农业生产中主要的被控参数,影响着产品的质量。

基于单片机对采集温湿度数字信号的处理,数传模块(或GSM模块)进行数据远传。

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检测系统,包括单片机、数传模块(或GSM模块)、温湿度传感器、显示、系统软件等部分[1]。

系统的开发,达到远程温湿度采集和监测。

1 系统设计思路本系统由信息采集终端和监控终端组成[2]。

信息采集终端由温湿度传感器、单片机和GSM模块组成,监控终端由移动手机构成。

图1所示是其系统原理图。

系统功能主要包括温湿度的采集,LCD液晶屏显示温湿度参数,LCD显示特殊短信的内容及电话号码,向移动终端发送温湿度数据并显示数据,接收特殊短信等。

系统工作时,先由上位机给GSM发送能够识别的内容代码,单片机发送开始采集温湿度的指令,温湿度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数据传送到单片机,并在液晶显示屏上显示,数据同时传给与单片机相连的GSMSIM300模块。

监控终端由上位机手机移动终端组成,手机接收到由GSM模块经发短信方式发来的数据,并读取显示。

本设计中的单片机选用STC12C5A60S2,GSM模块选用SIM300,温湿度传感器选用DHT11。

图1 系统原理图2 主要硬件电路设计2.1电源设计本系统的电源电路如图2所示。

基于物联网平台的食品实验室温度监测系统

基于物联网平台的食品实验室温度监测系统
不锈钢管封装的 DS18B20 传感器有 3 个引脚接 线,地线、供电线和数据线。根据 DS18B20 的使用 说明,分别与树莓派 GPIO 总线的 Ground、GPIO4
40 * 基金项目 :广东省河源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河科 000847)
吴丽娟 曾石峭 成莲 陈子凡:基于物联网平台的食品实验室温度监测系统
2018 年 第 39 卷 第 3 期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 41
2.3 树莓派温度监测程序编制 2.3.1 协议选择
温度数据上传模式由物联网平台支持的协议决 定,OneNET 平台支持 EDP、MQTT、HTT 和 TCP 等透传协议,且温度监测数据不需要对数据进行反馈 操作,本文采用 HTTP 协议对数据进行封装传输。 HTTP 协议可支持上传整数型、浮点数、字符串、JSON 格式和二进制共 5 种数据。为方便计算和读取数据精 度要求,本文采用浮点数进行传输。 2.3.2 温度读取程序
软件保存和分析数据。但由于数据库软件界面不够直 观,如果在 Web 网页图形化显示,还需要额外的 Web 编程。OneNET 平台的应用编辑模式,提供了简单实
用的界面设计程序,并且可以对坐标轴进行自定义修 改,便于观察温度变化。
登录 OneNET 平台,新建立一个产品,填入温度 监测装置的信息,并添加温度监测设备,创建数据流、 定义数据流的上传模式,对每个数据流进行命名和分 类。完成产品信息模块填写后,进入 APIkey 设置, 为推送数据的设备注册一个 APIkey,该信息是设备 在服务器上的唯一识别号,数据流通过 APIkey 认证 上传至平台。进入应用编辑器编辑页面,添加应用曲 线图到编辑区域,设置关联树莓派设备,选用温度数 据流,调整 X 轴显示的数据量为 360,其余数值默认, 保存退出。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温度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温度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温度控制系统研究一、引言如今,智能家居正在飞速发展,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家居控制系统也越来越成熟,其中智能温度控制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阐述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温度控制系统的研究。

二、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智能家居是一种新型的家居生活方式,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控制,使人们生活更加便捷和安全。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的应用主要包括传感器和控制器。

1. 传感器传感器是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们可以感知环境参数,并将数据传输到智能控制系统中。

在智能家居中,传感器主要用于感知温度、湿度、烟雾等环境参数。

在智能温度控制系统中,传感器主要用于感知室内和室外的温度,以及室内的湿度等参数。

2. 控制器控制器是智能家居中用于控制家庭设备的关键组成部分。

它接收传感器输入的数据,并控制家庭设备的运行状态。

在智能温度控制系统中,控制器接收传感器输入的室内和室外的温度数据,并根据设定的温度范围自动调节室内的温度。

三、智能温度控制基本原理智能温度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传感器检测室内和室外的温度,然后通过控制器控制家庭设备,从而达到调节室内温度的目的。

智能温度控制系统需要具备以下功能:1. 温度监测智能温度控制系统需要安装传感器来监测室内和室外的温度。

2. 温度调节智能温度控制系统可以根据设定的温度范围,自动调节室内空调的工作状态,以达到设定的温度值。

3. 室温读数智能温度控制系统可以通过控制器显示当前室内温度。

4. 温度设定智能温度控制系统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设定室内的温度范围,以达到舒适的室温。

四、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智能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到传感器、控制器以及控制设备等方面。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如下:1. 硬件设计为了实现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温度控制系统,需要使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控制器以及控制设备等硬件组件。

电力设备的智能无线温度检测系统

电力设备的智能无线温度检测系统

电力设备的智能无线温度检测系统电力设备是现代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基本设施之一,它的正常运行关系到我们的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了保障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需要对其进行密切的监控,尤其是对设备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

针对传统电力设备监测存在的各种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智能无线温度检测系统。

一、系统的设计思路为了解决传统电力设备的监测存在的繁琐、低效、高成本等问题,本系统利用了物联网、无线通信等现代技术,实现对电力设备的温度实时监测,从而保障了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

具体设计思路如下:1、硬件设计系统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传感器节点和数据接收主节点。

传感器节点采用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检测电力设备的温度。

传感器节点需要安装在电力设备的关键部位,比如电机转子、变压器线圈等。

数据接收主节点采用开发板和WiFi模块,可以接收传感器节点采集的温度数据,然后将其上传至云端服务器。

主节点需要安装在离被监测的电力设备比较近的位置,以便更好地接收传感器节点上传的数据。

系统由传感器节点和数据接收主节点两部分组成,需要针对这两个部分编写不同的软件程序,实现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处理等功能。

对于传感器节点,需要编写低功耗的嵌入式程序,以便延长其电池寿命;对于数据接收主节点,需要编写基于WiFi的数据透传程序,实现数据的实时上传和处理。

3、云端服务器本系统的数据采集部分通过WiFi模块上传至云端服务器,实现电力设备温度的远程监测。

服务器对上传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同时可以为用户提供报表数据和历史数据查询等功能,以便更好地了解电力设备的运行情况。

二、系统的实现本系统的实现需要经过硬件的制作和软件的编程两个步骤。

具体实现过程如下:硬件部分的制作主要包括传感器节点和数据接收主节点两个部分的制作。

传感器节点由温度传感器、单片机和无线模块等组成;数据接收主节点由开发板、WiFi模块和电源模块等组成。

传感器节点和数据接收主节点的制作需要注意相应的指示灯等硬件部分的设置,以便更好地判断传输数据的状态。

基于物联网的无线环境监测系统设计与软件的实现

基于物联网的无线环境监测系统设计与软件的实现

(1)检查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是否正常; (2)确保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实时 性; (3)对系统进行压力测试,以确保系统在高负载情况下仍能保持良好的性能 和稳定性。
总结
本次演示介绍了基于物联网的无线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与软件实现。该系统 具有实时监测、远程控制、智能报警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环保 等领域。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需求对该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提高系 统的性能和稳定性。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环境监测系统将会有更广 泛的应用前景。
基于物联网的果园环境监测系统主要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个部分。 感知层负责采集果园环境数据,如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网络层 负责将感知层采集的数据传输到云端;应用层则负责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 处理,并将结果反馈给用户。
1、2硬件选择
感知层的硬件主要包括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本系统选用温度传感器、湿度 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等来采集环境数据,并使用数据采集 器将各传感器的数据进行汇总和传输。
无线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
1、监测区域设置和设备布置
根据实际需求,确定需要监测的区域范围,以及需要监测的环境参数,例如 温度、湿度、气压、光照强度、空气质量等。在区域内布置合适数量的传感器节 点,实现环境参数的全面覆盖和实时监测。
2、选取合适的技术方案
在无线环境监测系统中,常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蓝牙、 Zigbee等。其中,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低功耗、自组织、高可靠性等特点,适用 于大规模的环境监测。
4、设计数据库表结构并完成数 据采集与处理算法
针对系统需要监测的环境参数,设计相应的数据库表结构,以便于存储和处 理采集的数据。同时,编写数据采集与处理算法,实现环境参数的实时采集、数 据清洗、数据存监测系统进行远程操作和监控,需要开发移动端应 用。移动端应用需要支持Android和iOS平台,可以实时展示监测区域的环境参数, 同时支持远程控制和报警功能。在开发过程中,需要设计友好的界面,保证应用 使用的便捷性和易用性。

基于物联网的温湿度监测系统

基于物联网的温湿度监测系统

DOI:10.16661/ki.1672-3791.2018.02.001基于物联网的温湿度监测系统黄川(乐山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四川乐山 614000)摘 要:本文研究了一种可以实现自动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的物联网温湿度监测系统。

数据采集终端设备纳入物联网系统,并且可以直接互联互通,实现自组局域网,相互协作完成特定的业务。

此系统具有智能化、远程化等特点,可用于室内监测、大棚蔬菜等领域。

关键词:物联网 Zigbee ARM UDP/TCP Linux中图分类号:TP3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1(b)-0001-02社会经济和人类活动的发展,对环境监测的需求和意识不断增强。

人们对环境监测的指标、范围、领域、频次、质控等方面的要求也逐步得到扩展和提高。

本文在充分研究嵌入式开发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设计,即通过对ARM开发板串行口的读写操作将Zigbee开发板上的温湿度数据读出并存入数据库,然后将数据库里面的数据读出,利用C/S架构将温湿度数据传输至手机等移动终端上,便于随时接收最新数据。

1 系统设计思路本设计基于Z i gb e e开发板和A R M开发板,通过读取DHT11传感器的温湿度数据,将读出来的温湿度数据显示到Zi gb e e开发板的LCD屏上;然后通过串行口的读写操作将温湿度数据读取到ARM开发板,并将温湿度数据存入中心数据库;最后将温湿度数据利用网络发送到手机移动端或者浏览器上显示。

2 系统总设计方案本系统所采用的主要硬件是网蜂科技的Z ib e e开发板以及ARM(A9)开发板。

第一步:利用I A R编程软件将监测温度和湿度的应用程序下载到Zib e e底板(该底板采用CC2530芯片,具有一个温湿度传感器),通过无线传输将采集到的温度和湿度等数据传输到核心板。

第二步:将核心板通过串行口线插到A R M开发板,通过对A R M串行口的读写操作将得到的数据插入到ARM板的中心数据库(Sql ite)中。

基于物联网的温湿度监控系统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温湿度监控系统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温湿度监控系统设计作者:类杰韩玉谢印忠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年第29期摘要:从环境温湿度检测、手机App 控制装置以及远程服务器端三个方面进行设计,装置采用嵌入式单片机 stm32芯片作为系统的核心组成环境温湿度测量系统,通过蓝牙或GSM 模块把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息显示在以及手机App 界面上,手机App 客户端可实时监控数据和控制,利用蓝牙技术与远程服务器端无线通信,远程服务器端实现用户数据存储及操作。

被测量环境温湿度变化剧烈时,信息能够及时传送到用户App,超过设定阈值时报警,并按设定开启通风、空调或水帘模块工作。

关键词:嵌入式;蓝牙;智能App;GSM中图分类号TP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3044(2021)29-0017-03Design of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LEI Jie, HAN Yu, XIE Yin-zhong*(School of Automation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Linyi University, Linyi 276005,China)Abstract: The device is designed from three aspects: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detection, mobile app control device and remote server. The device uses embedded MCU STM32 as the core of the system, the chip constitutes the environment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measurement system. The temperature information of the temperature sensor is displayed on the mobile app inter ⁃ face through Bluetooth or GSM module. The mobile app client can monitor and control the data in real time, and communicate with the remote server through Bluetooth technology. The remote server realizes the user data storage and operation. When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of the measured environment change violently, the information can be sent to the user app in time. When it ex⁃ceeds the set threshold, the alarm will be given, and the ventilation, air conditioning or water curtain module will work according to the set.Key words: Embedded; Bluetooth; intelligent app; GSM1引言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种植大棚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为了使大棚中作物生长良好,环境温湿度的控制工作十分重要,传统农业大棚中一般都是在棚内悬挂温湿度计,通过温度计和湿度计显示数值,靠人工观察判断是否超出相关范围,再启动相关控制机构进行调节,耗费人力物力且不能实时精确控制。

基于物联网的温湿度监控系统

基于物联网的温湿度监控系统

• 126•温度和湿度是工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参数,许多场合都需要精准测量与控制。

本文设计了一款基于物联网的温湿度监控系统,采用单片机控制数字式温湿度传感器采集信息,驱动液晶屏显示,同时通过无线网络传输给上位机进行温湿度数据的图形显示、记忆存储与趋势分析、报警参数调整等,适用于温室大棚、车间厂房等对温湿度进行控制的场合。

1 温湿度检测方案1.1 温湿度测量的意义无论是在工农业生产,还是在日常生活,温度和湿度都是重要的参数。

特别是在纺织印染、温室大棚、水产养殖、医疗器械、文物保护、仓储物流等诸多场合、不仅要测量温湿度、还要对温湿度实现控制,使其保持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

温度能反应物体的冷热程度,其实质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根据热力学定律,可以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对温度实现测量。

根据测量时是否与被测物体接触,可把测温方法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测温两种。

两种方法各有所长,前者直观可靠,但速度稍慢,后者方便快捷,但有一定的检测误差。

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我国温度常用单位是℃。

湿度即空气的干湿程度,通常指的是大气中水蒸气的含量,能反应空气的干燥程度,可以用绝对湿度、相对湿度、露点等表示,其中,相对湿度能给出大气的潮湿程度,没有量纲,使用方便,因此常用相对湿度(RH%)来表示湿度。

1.2 温湿度测量传感器的选择常用的测温传感器根据原理不同,有电阻式、电容式、热电式、红外式等多种。

根据输出信号形式不同,主要分为模拟式和数字式。

模拟式测温传感器如金属热电阻、热电偶等,通常输出的是连续的电压信号,需要经过模数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以后,才可以被单片机等控制器应用。

而数字式温度传感器由于内部集成了模数转换器,可以直接输出数字量,方便与单片机接口,所以获得了广泛应用。

实现湿度测量的传感器通常称为湿敏元件,主要有电阻式、电容式两大类。

湿敏电阻是利用湿敏材料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导致本身电阻值发生变化这一原理而制成的,如氯化锂湿敏电阻。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力无线测温系统研究与设计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力无线测温系统研究与设计
疑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 物联 网; 无线传 感器; 无线接收仪 ; 后 台主机 针对输 配 电上 的高压 电气 接头测 温是近年 来逐 渐被重视起 送 出去 , 现在温度测量 的方式很多 , 有模拟 的也有数 字的 , 在这里 来的一个学科分支 , 为什么电力无线测温越 来越得到行业 内外 的 我觉得采 用数字 温度传感 器相对 比较可靠 , L M 7 5 是 一个在各 个
主控 芯片, 它的功能框 图大致如下 :
力, 在信道误码率为 1 0 - 2 时, 可得到实际误码率 1 0 - s ~ l O 。传 输距 离远 。在视距 情况下 ,天线 高度> 2 m,可靠 传输距离 可达 2 0 0 m ( B E R = 1 2 0 0 b p s ) 。透明的数据传输 。提供透明的数据接 口, 能适应 任何标 准或非标准 的用户协议 。 自动过 滤掉空 中产生 的假数据
信息科学
民 营 科 技2 0 1 3 年第4 期
基于物联 网技术的电力无线测温系统研究与设计
张学军 , 赵 斌 , 周伟锋 , 曹战胜 滕 明茂 。 赵 国栋 z 吴孝兵
( 1 、 国家电网公 司新 昌供 电局 , 浙江 新 昌 3 1 2 5 0 0 ; 2 、 杭 州休普 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浙江 余杭 3 l l 1 0 0 ) 摘 要: 在 电网的输配 电过程 中, 母线 的电气接头往 往是 一个薄弱环节 , 譬如 电缆接 头、 母排接头、 断路 器触头 , 这 些地 方可能会存 在接触 面积 小、 接触 电阻大, 甚至紧 固件松 动等现 象, 如果 出现上述情况 , 一般 条件下很 难人为发 觉, 大 电流经过的时候这些环 节就会 发热甚至引发事故 , 因此通过 电气接 头的温度监控 系统来预先发现这些潜在的危害就十分有 必要 了, 而物联 网技术应 用在这一领域 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物联网的无线温度监测系统陈宜冬曾卓敏(哈尔滨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引言温度采集在很多应用系统中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如婴儿保温箱恒温控制系统等。

传统的温度测量一般采用有线系统测量,具有布线繁琐、添加节点复杂等困难、可靠性低等缺点,而且单个保温箱控制失效一般由工作人员检查得知,容易发生意外。

基于基于物联网[1]的无线温度检测系统采用无线采集数据、传输,通过互联网将采集的数据和设备状态传到远程用户,实现远程用户对现场数据和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控,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1基于物联网的无线温度监测系统的体系结构本系统由传感器节点、协调器节点、主控机、互联网和远程监控用户组成。

基于物联网的无线温度检测系统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图1基于物联网的无线温度监测系统的体系结构由传感器节点和协调器节点构成了物联网的感知层,由无线网和互联网构成了物联网的传输层,由主控机和远程用户构成了物联网的应用层[2]。

传感器节点采集现场的温度,通过无线的方式传输到协调器节点,协调器节点通过RS232总线将采集到的数据传到主控机中,主控机对采集到的数据分析、存储、预处理、报警等处理,远程用户通过互联网对设备的状态实时监控。

2传感器节点的设计传感器节点用于保温箱温度的采集、标度变换、数据传输等。

传感器节点由电源模块、传感器模块、处理器模块和通信模块组成,如图2所示。

图2传感器节点结构图2.1传感器节点的硬件结构处理器模块和通信模块由CC2530[3]实现。

CC2530是德州仪器开发的用于2.4-GHz IEEE 802.15.4、ZigBee 应用的一个真正的片上系统解决方案,内部集成了具有代码预取功能的低功耗8051微控制器内核,能够以非常低的成本建立强大的网络节点。

CC2530具有不同的运行模式,使得它尤其适应超低功耗要求的系统。

运行模式之间的转换时间短进一步确保了低能源消耗。

CC2530内部集成了一个温度传感器和一个12位的A/D 转换器,但其精度不高,所以传感器模块由STH15实现。

SHT15是Sensirion 公司温湿度传感器,两线制的串行接口与内部的电压调整,使外围系统集成变得快速而简单,该产品具有品质卓越、响应迅速、抗干扰能力强、性价比高等优点。

2.2传感器节点的软件设计传感器节点上电后对定时器、串行口、看门狗、中断系统、STH15传感器等硬件进行初始化,然后发现协调器节点并通过认证程序[4]通过协调器节点的认证加入到传感网。

只有经过协调器节点认证后的传感器节点才能向协调器发送数据。

传感器节点向协调器节点发送数据的格式如图3所示:图3传感器节点数据格式3协调器节点的设计协调器节点用于无线网络的管理,对传感器节点进行认证,只有通过认证的传感器节点才能在网络中发送有效的数据。

协调器节点由电源模块、串口模块、处理器模块和通信模块组成,结构如图4所示:图4协调器节点结构图串口模块由MAX232[5]实现,用来实现协调器节点和主控机的通信。

处理器模块和通信模块由CC2530实现,负责接收传感器节点的发送的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然后将数据通过串行口送到主控机中。

主控机的功能是接收协调器节点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存储,通过服务器程序将数据发送发到远程用户端,实现远程用户对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

主控机和协调器节点通信的数据帧格式如图5所示:图5协调器与主控器通讯数据帧格式帧标志为0111111011111111,表示帧的开始和结束;节点数表示本次采集数据的节点数量;节点名称是各个节点的逻辑地址,数据位本次采集到的温度值,校验码采用累加和校验。

系统实现将4个传感器节点分布在不同位置,设置不同的环境温度,在主控机上设置温度的报警阈值,其它主机通过互联网,实时监测传感器节点的温度。

在实验的过程中将4号节点关闭,然后再打开,通过远程监控端查看各传感器节点的状态,如图6所示:图6远程监控端查看各传感器节点的状态摘要:基于CC2530802.14.5、STH15传感器、使用C 语言构造无线温度采集系统,通过RS232将采集的数据上传到主控机进行分析并存储,开发服务器程序,实现远程用户通过互联网对现场数据进行的实时监控。

解决了现场数据实时存储、故障分析、预警处理的问题。

关键词:物联网;Zigbee ;CC2530项目来源院哈尔滨理工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65--浅析云计算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赵惠巍(哈尔滨市人民政府计算机网络管理服务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00)1云计算的概念云计算是一种模型,可以实现随时随地、便捷地、随需应变地从可配置计算资源共享池中获取所需资源,资源能够快速供应并释放,使管理资源的工作量和与服务提供商的交互减小到最低限度。

云计算因其灵活定制、动态扩展、随时获取、按需使用等特点,颠覆了原有计算模式,已被看作是继个人计算机变革、互联网变革之后的第三次IT浪潮。

云计算技术通过对数据集成和融合技术,打破政府部门间的数据堡垒,实现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云计算的主要特点是分布式、虚拟化、动态的可扩展性、灵活性。

云计算平台使用的物理节点是分布的。

每一个应用部署的环境和物理平台是没有关系的。

通过虚拟平台进行管理达到对应用进行扩展、进行迁移、进行备份,种种操作通过虚拟化层次完成。

通过动态的扩展虚拟化的层次达到对以上应用进行扩展的目的,可以把各种信息资源虚拟化,放在云计算平台中统一管理。

2电子政务的概念电子政务是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

电子政务的核心价值之一,就是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跨时空快速传递、处理、存储和利用信息的优势,打破条块分割的政府及其部门之间的界限,通过信息共享、流程互通实现协同办公、流程再造、整合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改善政府服务。

利用云计算模式来提高政府数据中心的运行效率,减低政府数据中心的建设成本势在必行。

3云计算在电子政务中的实现随着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入,数据大集中以及信息交换的要求很高的计算能力,传统政府数据中心建设和运行的成本(包括电力成本、空间成本、维护成本等)在不断上升,电子政务系统的数据中心需要利用云计算模式来提高政府数据中心的运行效率,减低政府数据中心的建设成本。

实现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向云计算体系结构的转化,其转化步骤分别为整合化、虚拟化与自动化。

3.1整合化。

通过网络可以实现对各种信息资源与基础性服务功能的连接,电子政务系统数据中心的系统架构可通过网络为平台实现整合,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网络平台的整合,在硬件基础设施方面为各部门提供基础计算服务和数据存储,电子政务应用支撑平台、业务系统的应用都可以充分享受到虚拟化资源提供的计算服务,提高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率,实现各部门间的共建共享,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

3.2虚拟化。

虚拟化是指通过虚拟化技术将一台计算机虚拟为多台逻辑计算机。

在一台计算机上同时运行多个逻辑计算机,每个逻辑计算机可运行不同的操作系统,并且应用程序都可以在相互独立的空间内运行而互不影响,从而显著提高计算机的工作效率。

通过虚拟化整合的电子政务系统资源,通过一种与物理状态、物理位置无关的方式进行调用,实现从物理资源向服务资源方向转变。

电子政务系统的虚拟化,降低了管理与维护的复杂度,提高了设备利用的效率。

利用云计算实现基础软硬件资源的统一管理、按需分配、综合利用,降低各部门系统建设成本和日常运行维护费用。

3.3自动化。

电子政务数据中心能随着业务量的变化,对资源进行自动调配,实现资源的快速调度、灵活部署与动态增减。

当电子政务系统实现整合化和虚拟化以后,其底层功能与资源则可被智能系统自动的管理与调用。

通过智能系统,不仅能实现资源在计算和配置上的最优化,而且通过对相关资源的调度,更经济、更有效地完成系统功能所提供的任务。

4结束语云计算的国家标准、统一规范的尽快出台,将有利于规范和指导我国的云计算技术和服务的发展,同时建立健全云计算服务的相关政策法规,建立云计算服务准入制度的门槛,确保信息安全变得更加自主可控。

随着电子政务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政府信息数据量的增长,云计算的出现势必对未来电子政务的发展地发挥重大作用,必将促进电子政务在我国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1]尤小波.云计算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年第19期.[2]刘彦凯.云计算如何服务电子政务[J].信息化建设,2011年第8期.作者简介:赵惠巍(1978-),男,哈尔滨市人民政府计算机网络管理服务中心,工程师,从事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硕士。

摘要:电子政务将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运用到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中。

云计算是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的重点关注项目,可以解决政府在电子政务及信息化办公过程中所带来的信息孤岛、服务器管理分散、维护及硬件成本过快增长等问题,它将成为当前电子政务建设必须重视的发展趋势。

文章通过对云计算概念的描述,研究云计算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实现。

关键词:云计算;研究分析;重要性通过实验,能够准确地测得各传感器节点的温度值,在2、3、4次采样的数据中节点4的值为“*”,是因为实验过程中关闭了4号节点,打开4号节点后其温度值正确地传到了客户端。

实验结果和实验现场完全一致。

4结束语分析了物联网技术和温度采集的方法,采用CC2530和STH15实现了温度的无线采集、传输,远程用户通过Internet,可对设备状态进行在线监测,实现了基于物联网的无线温度监测系统,解决了有线数据采集的弊端,杜绝了单个设备节点失效后设备状态无法检测的缺点。

本系统采用不同的传感器,可实现湿度、气体浓度、压力等现场数据的实时监测。

参考文献[1]孙其博,刘杰.物联网:概念、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综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6):1-9.[2]王保云.物联网技术研究综述术[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9(12):1-7.[3]李俊斌,胡永忠.基于CC2530的ZigBee通信网络的应用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1(8):108-111.[4]赵亮,张吉礼,梁若冰.面向建筑能源系统的物联网通用网关设计与实现[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4(1):85-90.[5]郭付才,王洪涛,刘志华.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RS-232串行数据截取器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2(4):95-97.作者简介:陈宜冬(1969,11-),男,哈尔滨理工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嵌入式、网络应用。

曾卓敏(1994-),哈尔滨理工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