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章 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及中英译文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及中英译文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而不是“客观知识”的传递过程。
美国学者威尔逊曾具体归纳了建构主义教学策略,如模拟,策略与角色扮演游戏,多媒体学习环境,有意识的学习环境,以陈述过去为内容的教学结构,个案研究,苏格拉底谈话法,个别指导教学与支架式教学,通过设计教学,通过教授而学,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协作学习,整体性的心理技术。
可以看出,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促进学习者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以主动地建构意义。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建构主义者主张教学过程包含7个步骤或环节:一是分析教学目标,对整门课程及各教学单元进行教学目标分析,以确定当前教学的“主题”;二是创设情境,即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三是设计信息资源,即确定本主题教学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所起的作用;四是设计自主学习方式,即根据所选择的不同教学方法,如支架式教学、抛描式教学、随机进人教学,充分考虑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不同的设计;五是设计协作学习环境,如开展小组讨论、协商;六是评价学习效果,主要围绕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过程中的贡献、是否达到意义建构的要求进行;七是强化练习,以纠正原有的错误理解或片面认识,最终达到符合要求的意义建构。
据此,我们可以把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可见,建构主义教学观本质上是对人的主体价值给予充分尊重的教学观,体现了现代教学论的发展方向。
翻译:Constructivism teaching view, the teaching process is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cooperate construction process on the meaning of the world, while the transfer process is not " objective knowledge ". American scholars Wilson had specific concludes constructivist teaching strategies, such as simulation, strategy and cosplay games, multimedia learning environments, conscious learning environment, based on statements past for the content of the teaching structure, case, Socratic conversation method, individual guidance teaching teaching and support, through the design of teaching, learning by teaching, group learn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collaborative learning, holistic psychology. As can be seen, the constructivist teaching strategy is learner-centered, its purpose is to maximize learning interaction and situation, to actively construct the meaning. Teachers play the organizer, guide, help and facilitator role in this process.Constructivism advocates the teaching process includes 7 steps or processes: one is the analysis of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target analysis of the whole course and each teaching unit, to determine the current teaching of " theme "; two is the creation of context, namely the creation and related theme, as far as possible to the real situation; three is the design information resources, which determine the types of the subject teaching required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each resource role; four is the design of autonomous learning, namely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 choice, such as scaffolding, anchored instruction, random into teaching, give full consideration to exert students' initiative, knowledge and the realization of self feedback, the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for different design; the five is the design of collabora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such as group discussion, consultation; six is to evaluate the results of learning, mainly around the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cooperative learning, whether the contribution in the proces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seven is to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to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original or the one-sided understanding, and ultimately meet the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of significance. Accordingly, we can put the constructivist teaching mode is summarized as: " take the student as the center,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teaching by teachers play a role of organizer, instructor, helper and promoter, using elements of context, collaboration, conversation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give full play to the initiative,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ultimately students can construct the new knowledge to. " Visible, constructivism is essentially the subject value to people to fully respect the views of teaching, reflecte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modern teaching theory.Constructivism thinks, the teaching process is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 to the sense of the world for cooperative in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instead of "objective knowledge" transfer process. American scholars Wilson had specific summarizes the constructivism teaching strategies, such as simulation, strategies and role-playing games, multimedia learning environment, conscious learning environment, with the statement for the content of the teaching structure, case studies, Socrates conversation method, tutorial teaching and scaffolding instruction, through the design teaching, by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 group learn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collaborative learning, integrity psychological technology.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constructivism teaching strategy is learners as the center, its purpose is to maximize promote learners and the interaction of the situation, in order to actively construct meaning. Teachers in the process on the organizer, the guide, aide, and promoters of the action.Construction activists claim teaching process includes seven steps or link: one is to analyze the teaching goal, the whole course and the teaching unit teaching objective analysis to determine the current teaching "theme"; The second is to create situations, that is related to the theme creation, as close to the real situation, Three is to design information resources, which determine the subject teaching information type and the role of each resources; Four is to design the independent study way, according to choose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 such as scaffolding instruction, polishing writing teaching, random into teaching, give full consideration to play to students' initiative, knowledge of external and realize self feedback to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for different design; Five is to design collabora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such as in the group discussion and consultation; Six is the evaluation of learning effect, mainly around the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cooperation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whether contribution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eaning; Seven is to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to correct the original wrong understanding or one-sided understanding, and ultimately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eaning. Accordingly, we can put the constructivism teaching mode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take the student as the center, in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by the teacher the organizers, and directors, aide, and promoters effect, use of circumstances, cooperation, conversation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elements give full play to students' initiative,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achieve finally to make the students effectively to realize the current knowledge ofthe significance of the purpose of construction. Visible, constructivism is essentially to the main value give full respect teaching concept, embodies the modern teaching theory development direction.。
教育技术——建构主义
皮亚杰的在其他领域影响
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
西摩尔·派普特就是根据皮 亚杰的理论而开发了可让儿 童学习使用电脑的Logo编程 语言。Alan Kay以皮亚杰的 理论为基础,开发了Dynaboo k编程概念。以上这两项技术 ,都是现今我们日常使用的 图形使用者接口(GUI)的基础 技术,使电脑从文字界面过 渡至图形界面,改写了电脑 技术的发展路向。
5.教师要参与到幼儿的学习活动中,通过直接 参与,不仅可以拉近距离,也能使课堂教学活 动在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情景中展开, 这样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逐渐显现、形成。
对我们学习的影响及启示
1. 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 的重要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 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 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 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 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 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 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 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 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 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 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 重组。通过“同化”与“顺 应”才能达到对新知识意义 的建构。
对教师的要求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 师的指导下,以 学习者为中心的 学习,不能忽视 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要成为学生 建构意义的帮助 者,表现在:
1、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帮助学 生形成学习动机
2、通过创设符合教学 内容要求的情境和 提示新旧知识之间 联系的线索,帮助 学生建构当前所学 知识的意义
3、为了使建构更有效, 教师应在可能的条 件下组织协作学习 并进行引导使之朝 有利于意义建构的 方向发展。
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 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 境所具有的生动性、 丰富性,因而将使学 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 构发生困难。所以在 现代教学中要充分运 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 媒体等提供给教学一 个生动丰富的情景, 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 建构。
《教育心理学》分章强化题三: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教育心理学》分章强化题三: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可以归入到学习中的现象有()。
A。
事故后体会到交通法规的重要性 B.疲劳时记忆力下降C.乳儿抓住碰到的东西D.青春期少年的嗓音变化2.新生渐渐知道铃声代表上课,这属于( )。
A。
信号学习B。
辨别学习C。
概念学习 D.言语联结学习3。
各种动作技能的学习,都离不开()。
A。
连锁学习B。
言语联结学习 C.解决问题的学习 D.信号学习4.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属于( )。
A.认知策略B.言语信息C.动作技能D.智慧技能5.在试误学习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则感到烦恼,这符合( )。
A.练习律B.准备律 C。
效果律 D.联结律6.家长对考试成绩好的孩子给予物质奖励是( )。
A。
正强化B。
负强化C。
消退 D.惩罚7.一个学生上课讲话,老师要他写“我上课讲话,真丑”1000遍,这属于().A.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替代强化8.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的学说为( )。
A.认知—结构学习论 B。
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C.完形-顿悟说 D。
建构主义学习论9.有意义接受学习论的提出者是( )。
A.苛勒B.布鲁纳 C。
斯金纳 D。
奥苏伯尔10.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的学习是( )。
A。
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
机械学习 D。
意义学习11。
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的理论为(或认为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是对新知识的分析、检验和批判的力量是)()。
A。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论 B。
苛勒的完形-顿悟说C。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说 D。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2.认为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而建构成的理论为(或学习布简单是信息的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的理论是)()A。
第三章第二节 认知(三)(三)学习理论第三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短时记忆(short - term memory) 注意到的 信息进入短时记忆。以听觉记忆为主,容量为7±2
个单位(chunk),保留时间为1-2分钟。为人的
意识存在状态。
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短时记忆经过
复述或编码进入长时记忆。以语义、形象、动作和 情绪记忆为主,容量无限,保留时间为2分钟以上, 甚至终身。为无意识状态。
为顿悟说。
格式塔心理学以知觉研究最为著名。在格式
塔心理学家看来,人所看到的世界并不是完全客 观的、不带任何主观色彩的存在。人在认识客观 世界的过程中总是用自己的经验、认识、观点对 所看到的东西做补充或修正,同时人也会因为自 己的经验而受蒙骗.
• 小鸡视觉辨别实验
•
他将鸡分成两组,食物也分成两摊,而且特制了两块木板, 一块浅灰色,一块深灰色。他让其中两只鸡啄食丢放在那块浅灰 色木板上的米粒,另外两只鸡则啄食另一块深灰色木板上的米粒, 不准相互啄食。一旦发现哪只鸡跑到另一块木板啄食,则半天不 准它啄食。 • 比起猩猩、狗或其他动物来讲,鸡迟钝多了,但经过500次 左右的实验之后,4只鸡终于形成了思维定式:前两只鸡只啄食 浅灰色木板上的米粒,而后两只鸡也只啄食深灰色木板上的米粒。 • 接着,苛勒又定做了两块木板,一块的颜色比那块浅灰色的 更浅,另一块的颜色比那块深灰色的更深。按照联想主义者和条 件反射主义者的理论,由于鸡已学会将吃食与某种特别的灰度联 系在一起因而,它们应继续这么做。 • 但实验结果表明,差不多70%的概率这些鸡都在新的木板上 啄米,而不是在旧的木板之上。那对经过训练,只在较浅颜色木 板上啄食的母鸡大多只选择新的、颜色更浅的木板。而那对学会 在较深颜色木板上吃食的母鸡则大多选择新的、颜色更深的木板。 也就是说,鸡已学会不将食物与某种特别的颜色联系起来,而是 与某种特别的关系联系起来——在第一种情况下,是较浅颜色的 背景,在另一种情况下,则是较深颜色的背景。 •
第三章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配下被动形成S—R联结,⽽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有机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境,学习受主体的预期引导,⽽不是受习惯所⽀配。
⼀、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苛勒曾在1913~1917年间,对⿊猩猩的问题解决⾏为进⾏了⼀系列的实验研究,从⽽提出完形⼀顿悟说。
苛勒指出:“真正的解决⾏为,通常采取畅快、⼀下⼦解决的过程,具有与前⾯发⽣的⾏为截然分开来⽽突然出现的特征。
”这就是所谓顿悟,⽽顿悟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建⼀种。
⼼理完形。
其基本观点是: (⼀)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苛勒认为,学习是个体利⽤本⾝的智慧与理解⼒对情境及情境与⾃⾝关系的顿悟.⽽不是动作的累积或盲⽬的尝试。
学习包括知觉经验中旧有结构的逐步改组和新的结构的豁然形成,顿悟是以对 ⽬标和达到⽬标的⼿段与途径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格式塔⼼理学家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顿悟的过程。
(⼆)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完形是⼀种⼼理结构,它是在机能上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的整体结构,是对事物的关系的认知。
苛勒认为,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都是由于对情境中事物关系的理解⽽构成⼀种“完形”来实现的。
格式塔⼼理学家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个不断地构建完形的过程。
总的来说,完形⼀顿悟说作为最早的⼀个认知学习理论.虽不如联结⼀试误说那样完整⽽系统,其实验范围也较有限,在当时的影响也远不及联结说,但它肯定了主体的能动作⽤,强调⼼理具有⼀种组织的功能,把学习视为个体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强调观察、顿悟和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这对反对当时⾏为主义学习论的机械性和⽚⾯性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苛勒的顿悟学习与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也并不是互相排斥和绝对对⽴的。
尝试⼀错误往往是顿悟的前奏,顿悟则是练习到某种程度时出现的结果。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布鲁纳是美国的认知教育⼼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式。
专题三_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ppt课件
34
建
构 观
传统的:
下
的
数
学
新
课
程
教
学 建构的:
教师
传授知识
学生
建构意义 帮助
教师
35
学生 知识
建 建构主义教学观
构
观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四大要素:
下 教学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创建一个良好的、
的最终答案; ❖ 知识不能脱离认知主体而独立存在; ❖ 知识并非具有绝对的客观性,知识具有不确定性; ❖ 知识具有个人性和情境性。
27
专题三_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七)学习观 ❖ 行为主义的学习观: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 认知主义的学习观:学习是原有的知识结构同化新知识的
过程。
28
专题三_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样性质、类型、范围、层次即陈述方式都不同的认识结果, 因此,其内涵很难确定。 ❖ 在逻辑上,什么是知识的问题与什么不是知识的问题联系 在一起,实际上就是与知识标准关联系在一起。知识的标 准是什么。 ❖ 在日常生活中,知识概念与真理、信仰等概念之间有着复 杂的关系。
11
专题三_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柏拉图:知识是人类理性认识的结果,是人们对事物本质 的反映和表述。
识产生冲突,引发原认识结构的调整和变
化,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知识建构的机制:同化与顺应Leabharlann 31专题三_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建构性学习的核心特征: ❖ 1、积极的学习。学习者必须保持积极的学习心向、主动
地观察、探究。“真正的理解是与事物怎样动作有关的, 理解在本质上是联系动作的”(杜威) ❖ 2、建构性的学习。学习者必须对新信息进行精制加工, 并将其与其它的信息关联起来,以便让学生在保持简单信 息的同时,理解复杂信息。 ❖ 3、累积性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中一切新的学习都是以 决定学什么、学多少、怎样学的方式建立在以前学习的基 础上或在某种程度上利用以前的学习。
第三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心理1302班景超513100302047一、引言建构主义的思想来源于认知加工学说,以及维果斯基、皮亚杰和布鲁纳等人的思想。
维果斯基所提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皮亚杰(Piaget, J.)提出的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理论,具有非常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布鲁纳(J.S.Bruner)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现实世界的模式,学生可以借此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
二、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学习观知识观三、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1、行为主义的基本主张(1)客观主义----分析人类行为的关键是对外部事件的考察;(2)环境主义----环境是决定人类行为最重要的因素(3)强化----人们行动的结果影响着后继的行为。
2、认知主义的基本主张认知主义认为世界是由客观事物的特征以及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构成的,强调学习者内部的认知过程。
教学的目标在于帮助学习者习得这些事物及其特性,使外界客观事物内化其内部的认知结构。
3、建构主义的基本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
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解释现实,我们个人的世界是用我们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于经验的信念不同,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迥异。
建构主义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不同取向(一)激进建构主义1、代表人物:冯.格拉塞斯费尔德、斯特菲2、基本思想:(1)知识不是通过感觉而被个体被动的接受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地建构起来的,建构式通过新旧经验的互相作用而实现的;(2)认识的技能是适应自己的经验世界,帮助组织自己的世界,而不是发现本体论意义上的现实。
(二)社会建构主义1、代表人物:鲍尔斯费尔德、库伯2、基本思想:(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对每个认识世界的个体来说是共通的。
建构主义ppt课件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来源
作为一种学习的哲学,建构主义至少 可以追溯到拿破仑时代的哲学家维柯 , 他曾经指出,人们只能清晰地理解他们自 己建构的一切,从这以后许多人从事过与 这一思想有关的研究。从哲学角度看,建 构主义扎根于对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综 合,他们认为,主体不能通向外部世界, 而只能通过利用内部构建的基本的认识原 则去组织经验,从而发展知识。
无忧PPT整理发布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概述
建构主义本来是源自关于认知发展的理论, 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 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 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 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 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总之,在建构主义思 想指导下可以形成一套新的比较有效的认知学习 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较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 环境。
无忧PPT整理发布
.
教师观
1.教师的作用应从传统的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权 威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 的高级合作者。 2.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 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 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 接收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3.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 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 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4.教师必须为学生设置真实、复杂的问题。因 而,他们不仅必须开发或发现这些问题,而且必 须愿意放弃这种“知道条件严密的问题的确切答 案”的观点。
无忧PPT整理发布
.
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 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 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 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 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 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 (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 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3第三章-建构主义
❖ 2、克拉托齐威尔提出了建构主义理论的三个假设: ❖ 第一个假设是:从公共选择所定义的抽象初始
❖ 第二方模式:涉及的是规范在讨价还价过程中的作 用。其特征是各方的战略行为,即承认决策的相互 依赖,由于讨价还价可能包括了强迫行为,规则和 规范可能但不一定在这种模式的选择中比重很突出。 因此为了达成协定,行为体一方常常违背另一方的 意志。
❖ 在第三方模式中,出现了道德观,如公正和平等。 第三方为了调解和解决提交的问题,运用即存的规 则来解决争论。上述三种方式是根据规则和规范的 推论方式而不是行为体的数目来区分的。
❖ 2、中间立场的建构主义代表人物主要有温特、卡 赞斯坦和费里莫。
❖ 3、欧洲建构主义主要以《欧洲国际关系》、《欧 洲公共政策》和《千禧年》等学术刊物为阵地。
三、建构主义的主要概念和基本理论
❖ 1、主要概念:主体间互动、文化、观念、认 同、规范等。
❖ 2、建构主义基本理论:规范理论、认同理论 和安全共同体理论。
❖ 2、批判理论中的反思主义视角。
第二节 建构主义理论概说
❖ 一、建构主义的定义
❖ 关于建构主义的定义,学术界争论很大。奥努尔、 温特、特德•霍普夫(Ted Hopf)、克拉托齐威尔 (Friedrich Kratochwil)、理查德•普赖斯 (Richard Price)和克里斯琴• 罗斯• 斯密特 (Christian Reus-Smit)、杰佛里• 切克(Jeffrey T.Checkel)、戴尔•科普兰(Dale C.Copeland)、斯特 法鲁•古兹尼(Stefano Guzzini)伊曼纽尔•阿德勒 (Emanuel Adler)、约翰•鲁杰(John Gerard Ruggie)等学者们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出发,得出的 结论差别很大。
第三章建构主义讲解
行为主义VS建构主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解释强调可观察的行为,认为行为 的多次愉快或痛苦的后果改变了个体的行为或个体模仿他人 的行为
行为主义是一种训练动物的方法,而不是促进人学习的方法 然而............
中国学生数量巨大,教学资源紧张,高考制度的存在,如何让学 生从机械的被动的动物式的学习转为人
推动教育变革的是人而不是计算机
建构主义者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社会境脉如何提供机会帮 助学习者对正在学习的知识建立联结
学习文化的概念为设计成功的学习环境提供了有用的隐喻
建构主义理论让我们在学习科学的设计和调查中不得不考虑 个体与社会文化方面
建构主义: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 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建构主义的应用
建构主义的应用《教育心理学》第3章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的应用复盘。
所谓建构就是指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反复、双向的相互作用,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的过程。
建构主义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于世界的理解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
在学习上,建构主义者更加关注学生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偏偏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
其代表人物有皮亚杰、杜威、维果茨基还有布鲁纳。
建构主义的理论取向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个体建构主义,主要从皮亚杰的理论发展而来;另一种是社会建构主义,主要是从维果茨基的理论发展而来。
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1、知识观。
知识的相对性和不确定性,随着人类的认知的进步而不断被新的理论和假设所取代。
运用情境知识。
面对实际问题时,只有根据具体情况和问题,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改造、重组甚至创造,才能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的主动建构性。
以自己已有的经验建构而成。
2、学生观。
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
在日常生活中,以往学习中,已形成了丰富经验,往往会依靠他们认知经验,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
教学是把学生已有的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和经验。
3、学习观。
积极建设。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思考,积极加工各种信息,融合新旧知识,形成新的假设和推论。
学习者需要自我管理和调整。
社会互动性。
通过参与某种社会文化活动而学习,这一过程往往需要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而实现。
(学习共同体就是学习者及助学者共同建构成的团体,一起沟通交流,形成一定的规范和文化)情境。
学习要联系实际。
4、教学观。
教师帮助学生从现有知识经验出发,在真实情境中,通过操作对话,协助方式进行主动地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1、随机通达教学。
是指斯皮罗的认知灵活性理论提出的适合高级学习的教学模式。
其原因:学习过程中可以从多角度对信息进行建物,从而达到对认知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博物馆教育学第三章理论基础
第三节博物馆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上面,我们就博物馆教育学和其他诸学科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简要论述。
那些理论对我们进行博物馆教育有帮助是有帮助,但本身还不能成为博物馆教育的理论基础的.可能我们对太多的理论有些晕头转向,一时还无法消化理解。
这个要有个过程,培养理论思维要循序渐进,要保持兴趣.下面,我们就博物馆教育的理论基础做陈述.博物馆教育的核心或者特征是自我教育,而自我教育就是学习,所以,学习的理论就是博物馆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在当代,最有影响的,被学术界所推扬的关于学习的最新理论就是建构主义。
起源: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可译为结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认知理论,建构主义的兴起是近20年来的事情,但建构主义的思想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在谈到建构主义起源时,新西兰学者诺拉指出,“在反对用直接教学方式以形成知识基础的原因方面,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是教育上最早的建构主义者.”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无疑是建构主义教学的成功范例。
在近代,意大利著名哲学家维科(1668~1744)被当代建构主义者尊奉为建构主义的先驱。
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1724~1804)也具有明显的建构主义色彩.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因其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被看作是当代建构主义理论的最早提出者。
其后,在皮亚杰的认知理论的基础上,科尔伯格对认知结构的性质与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等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斯腾伯格和卡茨等人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主动性的探索,维果茨基创立的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作用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等研究成果和理论观点为当代建构主义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另外,自然科学哲学家库恩、拉卡托斯和费耶阿本德等人的科学哲学理论,科学社会学理论,后现代主义关于科学的观点,以及美国心理学家凯利的个人建构理论等,都对当代建构主义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是当代建构主义理论的重要思想源泉。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
二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强调过程,把认知的过程充分而合理 地展示出来,把活生生的物理世界,返 璞归真得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参与到知 识的形成过程中来。
三 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
1 情景 2 协作 3 会话(ex.”惯性”的教学) 4 意义建构
四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总体)
“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由教师为 主导,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激发学 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中达到使学生 能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五 建构主义的各种教学模式
1 抛锚式教学 2 认知学徒式教学 3 随机通达教学(ex.分光仪的调节) 4 支架式教学(ex.牛顿第二定律) 这些方法都强调要让学生在各种实际情境 中从多种角度反复应用知识。
六 建构主义与前概念
1 教师应把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理解为宝贵 的教学资源 2 学生思维结构改变的心理过程 a 惊异、冲突、自身抵触 b 只有新的思维带来更多的成功,才可能 被学生接受 3 合作学习——全面了解前概念的途径(充 分利用课余时间)
a 创设情景(录像) b 促进学习者对情境的理解 c 多角度考察所学主题 d 去情境化(decontextualization)
返回
a 创设情景而不局限于这一情景(增加复杂 性、多样性、反复的学) b 鼓励学生发展出用来整合情境性经验的整 体框架 c 反复变化观察的角度
返回
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时间多次进行, 每次的情景都是经过改组的,而且目的不同, 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学习者可随意通 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一内容的学习, 从而获得对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和理解。 这种多次“通达”决非像传统教学那样为 巩固知识技能进行简单的重复(即复习)。 在这种学习中,学习者可形成对概念的多 角度理解,并与具体情景联系起来,形成背景 性经验。 返回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指导7第三章 建构主义教学观与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的基本内容
建构主义是对客观主义的根本超越。 就“实在”的性质而言,人的心理表征与外部世界一样拥 有“真实”的存在状态; 就知识的性质而言,知识是个体建构的,它内在于人的心 灵之中,而不是外在于世界之中; 就人际互动的性质而言,我们依赖于共享的或协商的意义, 这些意义在本质上是合作产生的,而不是依靠权威或经过 操纵而产生的; 就科学的性质而言,科学是一个创造意义的活动,这种活 动像人类的其他活动一样也是带有偏见并经过人的价值观 念的过滤的。
三、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由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由情境、协作、 建构四个要素构成; 建构四个要素构成;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是以学习 者为中心的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是开放的、充满着意义解释和建构的环 境。 情境是意义建构的基本条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协作 与会话是意义建构的具体过程,而意义建构则是建构主义 学习的目的。 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师在其中起 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的作用。
情境教学的基本构成要素或环节
创设情境:根据学习者的发展需求创设对学习者是真实的 情境。 确定问题:从情境中选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 事件或问题,以让学生去解决。 自主学习:每一学习者自主进行问题解决。 协作学习:通过不同观点的冲突、碰撞,补充、修正、加 深每一主体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效果评价:采取“场合驱动评价”,教师只需随时观察并 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 (以上要素或环节没有固定顺序,实际教学中往往是整合 为一体的)
支架式教学的基本特征
重视社会交互作用和文化在知识理解和意义建构中的作用, 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不仅是一个个体的过程,还是一 个社会和文化的过程。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方模式:只考虑一个行为体的利益。规范引导 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有效言语行为条件的 限制,如威胁和警告等。规范在这种模式中具有强 制特性。 第二方模式:涉及的是规范在讨价还价过程中的作 用。其特征是各方的战略行为,即承认决策的相互 依赖,由于讨价还价可能包括了强迫行为,规则和 规范可能但不一定在这种模式的选择中比重很突出。 因此为了达成协定,行为体一方常常违背另一方的 意志。 在第三方模式中,出现了道德观,如公正和平等。 第三方为了调解和解决提交的问题,运用即存的规 则来解决争论。上述三种方式是根据规则和规范的 推论方式而不是行为体的数目来区分的。
2、温特建构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在温特看来,国际体系的行动者和结构是相互建 构的。一方面是行动者通过互动创造了结构,没 有互动的实践,结构就不可能发挥作用。另一方 面,社会实践生产和再生产了主体间性的意义, 反过来,主体间性的意义同样也建构了行动者。 国家在互动的过程中建立起不同角色,他们根据 这些角色类型再现自我和他者。国家通过自然选 择和文化选择的方式所建立起来的主题间性理解, 塑造了不同的体系结构。因此无政府状态的逻辑 并非只有一种,即不会存在单一的逻辑:新现实 主义的自助和权力政治。无政府状态可以有多种 类型的逻辑。
温特抽象出了三种无政府“文化”的理想类型: 即霍布斯文化、洛克文化和康德文化。 在霍布斯的无政府文化中,国家的相互定位是 “敌人”角色,是你死我活,敌人没有生存和自 由的权利。 在洛克的无政府文化中,国家的相互定位是“竞 争对手”的角色,竞争对手有着生存和自由的权 利,但没有免于暴力的权利。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对主权的确认就是一个标志。 在康德的无政府文化中,国家的相互定位是“朋 友”。朋友之间相互承担义务:不使用暴力解决 争端,在出现侵略的情况下相互帮助,从而导致 多元安全共同体和集体安全。
第三章 建构主义
——国际关系发展的新转向:国际政治 社会学的理论路径
第一节 国际关系研究中建构主义的兴 起
一、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产生 1、建构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国际关系中
的建构主义一词最早是在1989年由尼古拉 斯•奥努尔(Nicholas Onuf)提出的,而后 发展成为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三大流派之一。
第二节 建构主义理论概说
一、建构主义的定义 关于建构主义的定义,学术界争论很大。奥努尔、 温特、特德•霍普夫(Ted Hopf)、克拉托齐威尔 (Friedrich Kratochwil)、理查德•普赖斯 (Richard Price)和克里斯琴• 罗斯• 斯密特 (Christian Reus-Smit)、杰佛里• 切克(Jeffrey T.Checkel)、戴尔•科普兰(Dale C.Copeland)、斯 特法鲁•古兹尼(Stefano Guzzini)伊曼纽尔•阿德 勒(Emanuel Adler)、约翰•鲁杰(John Gerard Ruggie)等学者们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出发,得出的 结论差别很大。
温特的三种结构(文化)塑造了行动者的三种身 份认同: 即霍布斯文化的敌人身份 洛克文化的竞争对手身份 康德文化的朋友身份。 温特认为国际体系的结构是变化的。行动者的 实践导致了两方面的结果:一方面,国际体系的 结构是可变的,另一方面,结构的变化又是不易 的。在温特看来,这三种文化代表了国际社会的 演变方向。霍布斯文化是主权体系之前的时期, 洛克文化是我们目前所处的现实,康德文化则指 向未来。
二、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局限
1、建构主义强调行动者—结构相互建构过程中的 结构,而忽视行动者(自身)方面也会发生变化。 2、建构主义把焦点集中在主体间性的理解上也使 建构主义者对主体间之外的动因问题不感兴趣。 3、在当今世界政治中,建构主义所说的洛克文化 有时很容易倒退到霍布斯文化状态,建构主义对 此还没有提出合适的解释理由。 4、建构主义强调了主体间关系,但主体与客体之 间是什么关系?建构主义显然回避了这一问题。
思考题:
1、简述建构主义兴起的理论背景。 2、简述建构主义的理论特点。 3、试论述奥努夫、克拉托齐威尔、温特的建
构主义思想。 4、简要评述建构主义理论的局限与不足。
推荐阅读书目:
1、亚历山大•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年版。 2、玛莎•费丽莫:《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利益》,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1年版。 3、彼得•卡赞斯坦:《文化规范与国家安全》,新华出版社2002 年版。 4、袁正清:《国际政治理论的社会学转向》,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年版。 5、郭树勇:《建构主义与国际政治》,长征出版社2001年版。 6、倪世雄等:《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第五章第六节,复旦 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詹姆斯· 多尔蒂、小罗伯特· 普法尔茨格拉夫著;阎学通等译: 《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四章。 8、彼得· 卡赞斯坦、罗伯特· 基欧汉、斯蒂芬· 克拉斯纳:《世界 政治理论的探索与争鸣》,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三、四 部分。
第四节 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评析
建构主义作为国际政治理论中的一支新军,
已经引起了国际关系理论界的重视,在美 国一些著名的大学设立了这方面的课程, 初步形成了与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三 足鼎立的局面,沃尔特把它描述为解释为 国际政治的三大理论之一。
一、建构主义对国际政治学发展的贡 献
1、以新的国际政治本体论解读主流理论的基本概 念和命题。如权力、利益、无政府和安全等概念 在建构主义的话语内获得了新的意义 2、国际政治研究议题的变化。建构主义则从文化、 规范和认同方面来理解国际政治。同时建构主义 把目光更多地从国家转移到个人和组织行为体, 突出社会力量(第三种力量或第三部门)在塑造 国际规范和国家认同方面的作用,以国家为中心 的国际政治越来越具有世界政治的色彩。 3、建构主义还大量扩展了国际政治的研究方向, 促进了学科之间的渗透。
三、建构主义的主要概念和基本理论
1、主要概念:主体间互动、文化、观念、认
同、规范等。 2、建构主义基本理论:规范理论、认同理论 和安全共同体理论。
第三节 奥努夫、克拉托齐威尔、温特 与建构主义
在国际关系学界,奥努夫被认为是国际关系建构 主义的始作俑者,他在1989年出版的《我们创造 的世界》中首先提出了建构主义一词。 一、奥努夫的建构主义思想。 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任何社会关系包括国际 关系总是行动者和结构相互建构的过程;言语是 建构的媒介,社会建构总是规范的;规则作为媒 介,可以赋予行动者以不同的机会和利益的非对 称分配。
2、冷战的终结与国际关系理论的反思。
现实主义的反思——新古典现实主义:国 际国内的双重视角。 自由主义的反思——终结论和民主和平论 激进主义的反思——新葛兰西主义 反思主义认为,所有上述反思都不够有力!
二、主流理论与反思主义的对话 1、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批判
视角。 解构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 2、批判理论中的反思主义视角。
建构主义的概念应从以下几方面整体 把握:
1、建构主义关注的焦点是社会本体论。 2、强调行动者或主体的社会建构性质。 3、建构主义既注意因果解释,也注意建构解
释。 4、建构主义的研究战略是方法论的整体主义 而不是个体主义。(文化结构、观念结构)
二、建构主义的发展谱系
1、建构主义的先驱是国际关系中的反思主义 (reflectvism)。代表人物有理查德•阿什利 (Richard Ashley)、德•代元(Der Derian)、 戴维•坎贝尔(David Campell)、沃克尔 (R.B.J.Walker)、罗伯特•考克斯(Robert Cox)和吉 米•乔治(Jim George)等。(批判与结构) 2、中间立场的建构主义代表人物主要有温特、卡 赞斯坦和费里莫。 3、欧洲建构主义主要以《欧洲国际关系》、《欧 洲公共政策》和《千禧年》等学术刊物为阵地。
思考:
如何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范式来思考国际关系现实? 观念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独立于客观事实?—— 客观事实是“死的”东西,是人赋予了其意义?在 人赋予客观事实以意义的过程中,人具有多大的自 由度以独立于客观事实的束缚,来赋予其意义? 中国的哪些外交行为适合用建构主义来解释? ——现状偏好型国家;规则学习者和遵守者;负 责任大国; 中国能够借用建构主义开拓那些外交新领域和新方 向? ——次等强国说服霸权国策略;自我变革(规范 内化);
三、温特与建构主义
1、温特建构主义的代表作《国际政治的社会理 论》。 1999年,温特经过多年的思考、积累和耕耘,出 版了建构主义的经典之作:《政治的社会理论》 这部著作的出版标志着社会建构主义的理论体系 上趋于成熟¨作为一个重要的国际关系理论学派 的地位和学理——得到广泛的承认。《国际政治 的社会理论》〉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社 会理论。第二部分是国际政治。这两部分构成了 温特的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支柱。
2、克拉托齐威尔提出了建构主义理论的三个假设: 第一个假设是:从公共选择所定义的抽象初始 情况出发,研究规范塑造决定的作用是有益的。 第二个假设是:人的行动一般是由规则支配的。 第三个假设是:既然规则和规范通过推论过程 影响选择,就应该更加关注辩论和诠释。
3、克拉托齐威尔的建构主义三式:
二、克拉托齐威尔的建构主义思想
1、克拉托齐威尔的代表作《规则、统治和决定》。克拉 托齐威尔也和奥努夫一样,探讨了规范和规则对行动者行 为的影响。他指出要想理解国际行为,就必须理解人类的 行为,而理解人类的行为则需要依赖我们的知识概念,知 识概念反过来又是由我们的世界观念构成的。从知识概念 的角度来看,我们所经历和生活的世界可分为三种形象: 物质事实或观察事实的世界——客观事实世界; 意向和意义的世界——意义世界、偏好的世界; 制度事实的世界——规则的世界。 克拉托齐威尔试图从语言学,特别是约翰•瑟尔的语言 行为角度入手,来探讨国际社会的性质。他指出,作为规 则引导的活动,语言为我们研究规范在社会中的功能提供 了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