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城方言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阜成方言

童谣同期声:“天上飞的是野翘儿(喜鹊),地上蹦哒地是大翘儿(麻雀)。地曲(蚯蚓)钻地没有脚,长虫(蛇)走道儿不用脚。蚂愣(蜻蜓)点水不住脚儿,土里鳖(土鳖虫)胖地没有腰儿。鸭子划拳总出布,螃鞋(螃蟹)划拳出剪刀儿。蛇火溜子(壁虎)吃虫儿不用教,盐巴虎儿(蝙蝠)天黑遛一遭儿。水牛牛(天牛)须子朝天翘,噶拉(贝壳)跟波拉牛儿(蜗牛)不拉涛(不说话)......”

这首童谣曾经传遍阜城大街小巷,如今再听来,依然温暖而亲切。童谣有很多,但大多已渐渐被人们遗忘。而唯一让人们无法忘记、在心里留下深刻烙印的,是别具地方特色的阜城方言,随着时间的沉淀,愈加散发出它无穷的魅力。

阜城方言的起源

阜城方言源自民间,植根于乡土,是阜城人用来交流的语言工具,也是阜城地域文化的载体、社会生活存在的映照和世界各地阜城游子维系乡情的纽带。阜城县方言系属“北方方言”中的“华北、东北”方言,直来直去、颇显生硬,与山东话尤为相近,但从语音、词汇、语法上与普通话大同小异。特别是语法,除了很少使用复句这一特征外,几乎与普通话相同。多年来,由于经济文化交流的需求、生活习俗的延袭,亦或是水土影响的关系,使阜城当地的语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和浓郁炽烈的韵味。

阜城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县语委办主任:阜城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首先是语音的差异,阜

城方言中大部分字词的发音与普通话在拼法上基本相同,另外一些与普通话不同的发音便形成了阜城方言的特点。与普通话相比较,主要是声母zh、ch、sh和z、c、s互相混淆,单音字e、an、en、ang、ao、ou、ai直发腭音,尤在称呼人名时最后一字儿话韵较重。比如说"指头"读作"滋头",“争光”读作“增光”,"费事"读作"费四儿","三胖儿"称"三怕儿","兰儿"称"来儿"等。

二是声调差异

阜城话的腔调和韵味与普通话俨然不同,主要原因是阜城话字词读音的声调与普通话有所差异。虽然阜城方言的声调也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但其调值却与普通话有很大差别。

阜城方言的声值,阳平声调比较低,大约在三度的位置上滑行。阳平比普通话起音落音都低,从一度向上滑至三度。上声不象普通话那样有明显的先降后升的曲折,且落音较高,基本是从二度一直上升至五度。这就是阜城话不像普通话那样委婉曲折,而显得比较刚硬的主要原因。这些调值的不同,从单个字词的读音上看,似乎区别不大,但反映在语言中,在说话强调上就出现了很大差别。

三是词汇差异

阜城县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相比,词的构成、词的结构与普通话一脉相承,极其一致,名称与之相比存在差异。本县方言中,不同词语表示一事物的方言词比比皆是,从整体上来看可以说是“大同小异”。

阜城方言中有代表性的最具乡土味的词语要数“家东家西嘛行

子,当院子,屋场子”了。在这里的"家"是特指一个村、一家所在地和说话人所在地,"嘛行子"指"什么"或"什么玩艺儿","当院子"指的是院落,"屋场子"则指堂屋。

同期:有个小伙子出去打工回来了,在大街上乡亲见了他问,“你嘛时候(儿)回来的。”小伙子回答:“昨晚。”他爹上去就抽了他一巴掌:“坐碗,还坐碟呢!好好说话,么时候回来的?”“夜儿拉刻哄行。(音译:ye le ge hong xiang)”乡亲立马竖起大拇指:“这行子(孩子),还行。还会说咱这儿话。”

这个大家熟知的笑话,就是阜城方言的典型体现。“夜儿拉刻”指的是“昨天”,“哄行(hang或xiang)”就是“晚上”。还有前天是“前日儿刻”,今天就是“今儿刻”,明天就是“明儿刻”。诸如此类,大概源自对太阳和祖宗的崇拜,太阳一词,在当地一般被称为“爷爷儿”。“早上,太阳出来了”,到了阜城县,就成了“爷爷儿出来脸”。

阜城人说阜城话

对话:A:你揍嘛去呀?

B:到家北一趟。你吃饭了不?

A:吃咧!俺娘擦地粘粥。

在外游子同期:方言这东西不是说想丢就能丢掉的,到了我们这个时候,在外边待得时间长了,就会感受到它的魅力和特有的内涵。

熟悉的乡音浓浓的乡情

想了解一个城市,认识一个城市,喜欢一个城市就应该亲近它的历史和文化,而每个城市的特色语言就是这个城市生动而鲜活的历史和文化。

随着时光的流逝,年轮的增长,越来越多的阜城人离开家乡,生活在普通话的世界里。他们用普通话与家人聊天、和同事寒暄、听老友叙旧、找校友聚餐……方言已不知不觉随着时间而沉默,小时侯经常挂在嘴边的童谣,也与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这样的改变我们无力阻止,但是我们希望保留住方言这份文化遗产,让哪些偶尔响起的只言片语能化作乡愁,唤醒游子们对故乡的记忆,让每一位阜城人记住故乡的声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